朱慧敏,于 恬,袁立坚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a.内部质量保证中心;b.筹建职业本科办公室, 云南 昆明 650033)
职业本科教育作为国家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职业人才结构优化的新形势下,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的新要求。2021年4月13日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上,***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同时,在2021年1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本科层次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 (教发〔2021〕1号文) (以下简称《标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 (教职成厅〔2021〕1号文) (以下简称《办法》)。《标准》和《办法》为职业本科的设置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1.1 职业本科人才培养定位
职业本科教育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的人才需要对标企业所需职业能力,满足企业对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按照职业教育的“中职—高职专科—职业本科”3个层次来看,各层次所培养的人才分别满足企业不同层次的用人需求。职业本科教育人才培养定位处在高层次,所培养的是产业发展急需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不同层次的职业教育,其人才培养定位不一样,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层次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定位一览Tab.1 A survey of the orientation of talent training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at different levels
职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定位是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所谓“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是指不仅能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在工作实践中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还应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能为企业自主创新作出贡献,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满足国家战略发展需要,推动高精尖技术领域向前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
1.2 从4个维度分析职业本科的职业能力培养
职业本科培养出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需要与产业整体战略目标相一致,其行为、技能和知识储备都将为企业所用,并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企业的人才结构、职位说明、用工需求、岗位招聘等信息的分析,职业本科所培养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其个人职业能力包括思想道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通用能力4个维度。
1)思想道德,主要关注人才的政治思想与职业道德素养,是高层次职业能力培养的基础和国家产业升级发展的需要。职业本科所培养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对标有较高人才要求、发展较前沿的重要工作岗位。他们的出现将会优化国家人才结构,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推动产业的发展升级;
他们的政治觉悟、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将直接影响到工作的效率和经济社会发展。政治思想将成为职业本科人才素质培养模型的基础,它要求所培养的人才具备独立人格,能够爱岗敬业,有社会责任感,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求。因此,职业本科教育要考虑政治思想、职业道德修养、工作态度的培养,具体表现为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重视思政课的学习,并在专业课程中有效推行课程思政,鼓励学生牢记历史,勇担时代使命,志存高远的同时也能脚踏实地,具备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
2)专业知识,主要关注人才对应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岗位所需具备的知识和学习习惯,是职业能力的理论基础。职业本科所培养的人才旨在服务社会、服务国家,因此,高职本科院校需要以国家发展战略为基础,通过行业调研,了解行业发展趋势,预测未来区域行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动态,了解岗位名称和岗位要求,校企共同研究设置专业课课程,编制课程标准,选拔、培养专业课教师,编订专业课教材,设计专业课授课内容与方式;
实现学有所用,学有所为的人才培养目标。
3)专业技能,主要关注人才在工作中所需掌握的操作技能和方法,是工作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方案》提出,职业本科的“实践教学课时占总课时的比率≥50%,实验实训项目(任务)开出率达到100%”。这一标准的提出,保证了实践锻炼的时间与效率,有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不断精进。同时,学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还需借助企业、政府的力量,通过建设高水平、专业化、开放共享的产教融合实习实训基地,推行中国特色学徒制等多种举措来提升职业本科学生的专业技能;
通过技能大师、劳动模范、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高技能人才的引进,促进学生职业技能的高层次发展。
4)职业通用能力,是职业本科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主要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管理能力等,其中,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是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与普通技术人员最大的区别,是推动技术技能不断转型升级的源动力。
学习能力,主要关注的是人才对专业未知领域深入探索学习、查找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职业本科选拔、培养人才的重要因素。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将服务于国家高尖端产业或企业的高新尖技术,这些领域的知识与技能持续处在一个不断升级的状态,这就要求职业本科在人才培养时,不仅要关注学生提升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其终身学习能力,让自身能力与时代发展同步。
创新能力,关注的是人才敢于思考、敢于突破、敢于研究、敢于创新的能力。职业本科的人才培养不仅要强调培养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技能的能力,还应着重培养运用理论知识改进技术、技能的能力。突破、创新,研究成果的转化,将成为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长期具备的职业修养。
4个维度的职业能力培养,将引导职业本科人才培养的的各个环节,它们相互影响、相辅相成。因此,职业本科人才培养不能拘泥于知识、技能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人格素养的培养,特别是职业道德、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引导。同时,还需注意这4个维度所体现出的行为和技能,需要对标企业和岗位,方便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对人才的表现可衡量、可观察、可指导,从而促进人才长期的职业发展。
职业本科教育在国家与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下产生和发展,它所培养的人才需要对接企业需求,解决企业的人才紧缺问题,帮助企业培养能够沉下心、有知识、懂技术、会学习、可培养的可用之人。因此,构建职业本科的人才培养需要满足3个原则。
2.1 优先性
职业本科以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为定位,所以,职业本科教育应优先考虑行业、企业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需求,培养过程中与企业人才职业能力开发相联系,以岗位需求为标准,明确岗位群建设所需的专业知识、实际操作技能及综合运用能力。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需合理安排专业知识课程的教学,与三年制的高职专科教育相比,专业知识的学习需要依据国家产业升级的方向进行课程升级。例如,企业在创新发展的道路上需要健全完善技术创新体系,这就要求学校在专业课的教学中注重创新思维的培养;
国家积极推进以高端智能制造为主导的产业和产品转型升级,这就要求职业本科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与高端智能制造业企业合作,让企业专业人才更多地参与到教学工作中,让职业本科教育在知识和技能的培养上紧跟时代脉搏,引领职业人才培养方向;
行业努力加快产业信息化和绿色化改造,职业本科一方面要选拔优秀的教师帮助学生掌握信息化技术,另一方面要让学生深刻理解绿色产业升级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此外,学校在专业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还需增加专业技能锻炼时间与形式,在校内实训、校外实训、“1+X”考证的相互协调下,螺旋式、晋级式地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2.2 引领性
职业本科的教学内容在行业领域中应处于领先地位,学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这样才能促进技术技能不断升级,适应现代化产业的发展创新。职业本科专业技术技能的知识创新,需要围绕人才、项目、企业实际来进行。由于职业本科专业有较强的应用性与技术性,因此,教学、科研团队的建设与培养也有不同于一般本科院校注重理论研究的新要求:它需要专业教学、科研团队针对行业的区域发展特点和技术发展趋势,主动服务企业技术升级改造,帮助提升区域行业内企业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职业本科的教学、科研团队还需争取主持或参与横向课题,参与制定职业标准、行业标准,提升所设专业在行业中的影响力,从而增强校企合作吸引力,使其专业领域的发展得以良性循环。
2.3 发展性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除规划、招聘、培训、劳动关系管理、薪酬管理、绩效管理外,越来越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在企业人才引进与使用过程中,员工的职业发展与企业的战略发展联系越来越紧密。在企业的职业晋升过程中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不仅能走技术职称晋升路径,还有机会走职务晋升路径。为了满足企业对人才结构的战略发展部署,职业本科在人才培养方面还需考虑人才职业规划的发展性,在开展基础课与专业课的基础上,还需对学生选修课的学分提出要求。学校通过选修课的形式,丰富学生的认知,特别是通过管理类、经济类选修课的开展,让更多的学生掌握管理、统筹、控制、沟通的知识与技能,学习职业规划与发展;
同时,通过“第二课堂”的开展,在丰富学生生活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展现个人特质,挖掘部分学生的管理能力与领导潜力。
3.1 校企深度合作制约因素较多
教师与学生的生产性实践,是校企合作的基本条件,一般通过学生顶岗实习、教师企业实践、学生毕业实习等方式来提升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
但是,这样的方式在推行过程中常常被一些客观因素所影响。首先,企业不愿接纳短期的实训,学校实践只能以专家讲座、案例分析、校内实操演练的方式来进行,导致校企合作的深度不够。其次,企业生产周期与学校教学安排难以协调,企业需要用人时,学生无法及时到位;
学生需要岗位实训时,企业接纳不了那么多学生到企业实习、实践,校企合作难以推行。其次,教学目标与岗位需求难以统一,由于不同企业同一个教学目标的呈现方式和侧重点都有不同,没有统一的标准,学生没有充分的实践时间,无法学以致用,内化知识技能,达到企业职业能力需求。以上制约因素,导致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校方人力资源的输送较难持续,产教深度融合停留于表面,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技能培养较难推行。
3.2 专业技术创新升级能力较弱
知识创新和技能创新,在时代发展的大背景下,是职业本科的专业建设目标。要想培养出与行业、企业的战略人力资源开发相匹配的人才,专业建设就需要在区域行业、企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掌握一些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但是,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很多技术、设施设备升级太快,而校方实训设备、设施资源更新较慢,实训内容与现实脱节,实训效果不明显。加之教师的教学任务较重,深入企业进行实践、考察、锻炼的机会较少,时间较短,对行业发展现状了解不够具体,无法形成深度思考,导致科研成果与实际运用有一定差距,难以成为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引领者。
3.3 岗位职业能力定位模糊
职业本科常常结合本科院校和高职专科院校的实际经验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特色很难展现,特别是在职业能力设计这个部分,与高职专科院校的职业能力设定基本类似,职业能力提升没有给出明确的方向。这与岗位职业能力对标不准确有着很大的关系。例如,职业本科人才培养对标的行业常常由办学经验来决定,而不是以时代的发展来引导,因而所培养的人才不符合时代发展需求;
对标的职业用人要求不够精准,从业门槛较低,竞争较激烈,所培养的人才其职业生涯发展受限;
对标的岗位只需要基本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就能够胜任,学生对专业探索、学习的动力不足;
对标的培养对象大多来自没有任何专业基础的通过高考选拔出来的普高生,这导致教学内容过多停留于基础教学,无法带领学生进行更高层次的专业实践探索与研究。
4.1 依据行业特色,灵活设计考试招生机制
职业本科院校应建立健全符合职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考试招生机制。职业本科所培养的人才需要服务社会、服务国家,以国家发展战略为基础,了解行业发展趋势,预测未来区域行业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动态,根据行业对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职业能力的需求选拔人才;
需要以就业为导向,根据不同专业对文化素质与职业技能的个性化要求精细化设计考试,鼓励职业本科院校面向全社会有针对性地选拔、培养人才。
4.2 深化校企合作,增强实训安排的灵活性
1)职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应与行业专业群相联系,发挥企业人才职业能力引导作用,借助行业企业的资源及平台,共建产教融合的实训平台,搭建企业实训基地,根据企业用人需求灵活调整学生实训内容及时间,实现校企良性互动,增进企业与学校的互信、互赖关系,使学生的实践锻炼落到实处,培养出社会真正所需人才。2)增强专业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专任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岗位、管理决策岗位进行顶岗学习、调研,参与企业进行应用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改造项目,了解企业先进技术与科技发展动态,打造一批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实现教师课程内容设计合理,所教授知识、技能、能力与企业发展需求相符合;
另一方面,把企业专业人才引进校园承担理论、实践教学任务,直接有效地示范、传授行业企业所需职业能力,把行业前沿科技动态引入课堂,实现资源共享。通过专、兼职教师的混编形式,建设有理论、懂技术、有经验、能创新的新时代职业本科教师团队。
4.3 师生联动,构建职业创新体系
创新教育在职业本科教育中的有效开展,不仅能引导学生认识到“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的内涵,还能提升教师队伍的创新能力,打造专业创新团队、工程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或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实验实训基地,助力区域行业技术革新,面向区域、行业企业开展科研、技术研发、社会服务等项目,使社会服务能力持续升级。因此,在职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还需完善促进创新能力提升的办法和措施:1)在创新型教师团队建设方面,其一,教师需要深入企业实践合作,学习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二,与企业的深度合作,积极深入企业进行研究,寻找问题,与企业合作研发创新,帮助企业解决技术、服务难题,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
其三,对专业教师进行创新思维的培训,帮助教师改变固有观念,结合实际问题与时俱进,大胆创新。2)在学生创新教育方面,其一,在专业岗位实训课程教学中借助企业的先进设备和技术,采用真实工作任务驱动的教学实践模式让学生对专业的认知与时代发展同步;
其二,除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的专业辅导外,在专业课上以企业真实项目为导向,构建一批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如毕业设计、企业导师项目助研等,提升教师、学生创新能力和服务企业的能力;
其三,个别专业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开拓了学生的职业视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4.4 根据岗位需求进行专业群建设
职业本科教育作为一个新兴的职业教育模式,不能简单地通过资料查找、闭门造车的方法设计专业群;
要设计出能适应企业战略发展的专业群,需要学校进行系统的企业岗位调研,遵循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与企业共同开展符合行业、岗位发展的专业群建设:首先,通过岗位调研摸清企业与本专业相关的岗位设置现状,如岗位名称、职务名称、所属部门、上下级关系、可迁移岗位等;
其次,对岗位需求、应聘条件、工作内容、职业发展潜力等进行调研分析;
最后,根据调研结果、专家意见构建适合专业发展的岗位群,根据岗位群的工作特点构建出符合企业职业能力标准的专业群。这样不仅能帮助学校了解企业职业发展动态,紧跟时代发展脉搏,培养出行业企业需要的人才,还能增进校企合作深度,助力专业群持续发展。
职业本科教育,作为新时代发展的产物,承载着国家职业教育不断完善的历史重任,肩负着国家职业人才转型升级的时代使命;
培养的人才将奔赴国家的各个高层次技术技能岗位,为祖国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建设贡献力量。因此,职业本科在进行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时,要结合时代发展特点,对标企业高层次人才需求,为国家培养出懂技术、有能力、会学习、敢创新、有理想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