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荣
(烟台职业学院,山东 烟台 264670)
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发扬工匠精神,培养高技能人才。人才培养的模式多种多样,企业文化融入职业教育,校企协同育人就是人才培养模式中的一种。为了培养的人才“适销对路”,高职院校要充分了解企业的生产标准、管理过程和发展前景,将企业文化与课程内容、课程体系紧密结合起来,将企业文化与师资队伍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将企业文化与生产实习紧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
高职院校必须优化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深化内涵建设,强化特色发展[1]。校企合作内容丰富多样,企业文化融入职业教育校企协同育人,是校企合作的重要形式之一。校企充分利用双方资源优势,建立人才培养双方全程参与、企业文化与职业素质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技能和职业素质齐抓共管,为企业培养有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的高技能人才。
1.1 有助于推进职业院校课程体系改革
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紧密的类型教育,应主动融入新时期经济社会建设的主战场[2],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和企业的人才需求,确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根据培养人才问题导向,在校企双方共同的努力下,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确保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不缩水的情况下,积极引入企业文化,将企业文化和课程内容、课程体系实现有机融合,确定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保证培养出的人才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
1.2 有助于推进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讲授的理论知识要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相结合,教师传授的实践操作规范要与企业标准相适应。这就要求教师在加快知识理论学习、掌握前沿知识的同时,要利用业余时间到企业一线实践锻炼,了解产业升级所产生的岗位新需求,调研企业的用人标准[3]。熟悉企业生产过程,了解企业生产标准,沉浸式感受企业文化,这样有利于教师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共同提高,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师的工作能力和人才培养水平。教师在讲授理论和传授技能时,能够将企业的新技能、新标准传授给学生,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文化来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1.3 有助于人才培养综合素质提高
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既要有专业素质又要有职业素养。企业文化浓缩了企业的精神,充分展现了企业的价值取向,是企业发展的力量源泉。企业在选人用人时,不光注重毕业学生的文凭和技能证书,更加注重学生的职业素养,也就是“冰山”下面的部分。学生要有忠诚担当、精诚协作的精神。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主动适应企业人才要求,积极引入企业文化,在日常“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将专业知识、实践技能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拼搏进取的职业素质,满足企业、行业对人才的要求,为企业培养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两方面都过硬的高技能型人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工匠精神的弘扬,社会需要更多的高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企业文化融入职业教育校企协同育人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一种重要的人才培养模式。但是,纵观高职教育的发展,企业文化融入职业教育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存在严重缺失。企业文化融入高职教育校企协同育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2.1 企业文化未融入高职教育课程理论体系
高职教育要为企业培养所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要求高职教育培养的人才要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不但要有过硬的专业素质,更要有过硬的职业素养,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两手都要硬。同时还要有勇于担责、精诚团结的职业精神,对企业有归属感、认同感。所以,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该将企业文化引入到课程内容中,融入到课程体系中。而现实情况是企业文化没有真正融入到课程体系中,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2.2 企业文化未融入高职教育实训实践体系
目前高职教育的实训基地都在向着企业仿真、校企融合的方向发展,学生在校期间就对企业文化有全面的认识,可以切身感受到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发挥巨大作用[4],以便实现学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的用人需求相对接,从而保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质量,尽量减少企业在用人培养上的时间,力争学生毕业进入企业后,很快就能独当一面。但是,目前企业文化并没有真正融入到实训实践中,只是在实训实践场所,张贴与企业文化相关的企业标语、口号、图片等,没有真正地将企业的生产过程、岗位要求、工作标准、工作规范、员工成长空间、企业发展前景等相关企业文化的内容真正融入学校实训实践环节。
2.3 企业文化未融入高职教育师资建设体系
教师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也是企业文化融入高职教育的关键因素。教师要对企业文化有高度的认同感,能够擅长将专业知识、实践技能与企业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但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注重学历,忽视企业工作实践经历,对企业的生产过程、工作规范、标准要求、规划发展了解不多。尽管教师能够利用业余时间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只是从表面上了解企业的生产方式,对企业生产过程了解不多,对企业生产要求掌握不规范,无法将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企业文化有机结合起来。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被企业员工认可的经营理念、经营目标、价值标准、道德规范、行为规范和社会责任等的总和[5]。企业文化融入高职教育校企协同育人是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模式,校企双方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和企业人才需求共同参与人才培养。通过对目前企业文化融入职业教育、校企协同育人人才培养过程分析,笔者认为企业文化融入高职人才培养可以通过“三双”途径实现。积极引入企业文化,将企业的文化精髓融入到职业教育当中,与企业协同育人。
3.1 文化内容、文化课程双体系
学校结合自己的专业建设、专业特点以及培养模式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教材。在教材的内容建设中,融入企业的文化元素,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就能深刻理解企业文化,在学生的意识中培养企业人。构建与企业文化相对接的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6],让学生对企业和专业有深入了解,学生能把专业和职业更好地结合起来,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提高学习信心,增强后续发展能力,为将来有更大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学校教师、企业导师双师制
在人才培养中融入企业文化,教师起到主导作用。学校教师要丰富企业实践经历,全方位了解企业文化,授课过程当中,结合自己的企业生产实践经历,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刻理解企业文化,将碎片化的学习内容和企业文化结合起来,实现对企业认知、企业生产规范、生产要求的整体把控,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不断增强。在学生企业实践的过程中,企业配备的导师要以身作则,指导学生进行生产实践的同时,积极引入企业文化。让学生了解企业的岗位要求、发展前景、价值观念,并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作出指导性意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引导学生将自己的个人价值和企业价值紧密结合起来,愿意和企业共同努力,助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3.3 学校培养、企业实践双阵地
学校教授学生理论知识,锻炼学生实践技能,运用项目教学法、问题导向教学法、任务工单式考核法等教学方法,在教授内容和实践技能方面融入企业文化。学校的实践基地要按照企业的生产要求进行建设,创建真实的企业生产情境,系统设计与实施生产性实训环节,将教学活动与生产过程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学校实践锻炼过程中,就把自己当作企业的一份子,严格按照企业的要求来进行校内的实践练习。在企业进行实践时,学生要注意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技能水平是否能够满足岗位的要求,深刻体会自己作为企业的一份子,能不能够胜任企业安排的工作,自己的个人价值和企业价值能否紧密结合起来,企业的生产过程和发展前景是否与自己的职业规划相统一。学生也能够在实践过程当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回到学校后及时修正自己的学习方向,补齐学习的短板,不断提高理论知识水平,增强实践操作技能。
企业文化融入职业教育的“三双”途径,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文化融入职业教育途径
将企业文化融入职业教育,创新“三双”协同育人路径,真正将先进企业文化融入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当中,创新校企协同育人培养模式,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专业素质和职业素养,着力增强学生对企业的认同感、归属感,人才培养的质量能够得到企业的认可,为地方经济发展和用人单位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在新时代的征途上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课程体系校企育人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新班主任(2022年4期)2022-04-27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2期)2019-05-28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上海包装(2019年2期)2019-05-20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17年2期)2017-05-30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电镀与环保(2016年3期)2017-01-20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新课程研究(2016年1期)2016-12-01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年8期)2015-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