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是人口大省,也是医药健康领域的消费大省,近年来,培育集聚了华兰生物、安图生物、羚锐制药、太龙药业等一批生物医药龙头企业,布局建设了新发突发重大传染病检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互联网医疗系统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创新平台,产业发展势头较好。但我省与发达省份相比,仍存在研发能力不强、关键共性技术供给不足、创新成果转化率低等诸多问题。主要原因有:一是高端创新平台不足。目前,我省生物医药领域国家级创新平台仅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8 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5 家。二是研发投入不足。我省总体研发投入水平偏低,政府资金仅占研发投入的8.8%,不到全国平均水平(20%)的一半。天使、创投、风投等社会资本科技投入不活跃。三是高层次人才不足。生物医药领域缺乏高水平领军人才。我省高层次高校数量较少,自身培养能力不足,外地生物医药人才引进难度较大。
对此建议:
整合各方力量加大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投入。生物医药产业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周期长的特点。建议设立省级专项基金,实施技术示范项目补贴、科技创新成果奖励、行业资格认证奖励、一致性评价奖励、自主创新平台补贴,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撬动更多企业资金投入创新研发。同时,不断加大公共资金研发投入,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奠定基础。
加强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能力建设。大力支持生物医药产业细分领域头部企业搭建产业创新平台,由头部企业、科研机构以及上游关键原材料企业,重点围绕产业共性技术和“卡脖子”问题实现创新突破,形成集产、学、研、用为一体的创新平台;
建立高效的产业转化应用机制,激发创新活力,加快生物医药产业链的完善及成果转化,提升生物医药产业创新绩效。加大对高端创新平台的支持和扶持力度,为创新平台量身定制专项支持计划,促进创新平台健康高效运行和发展。
加强生物医药产业高端人才的引进。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吸引高端人才,为引进高端人才的配偶、子女在就业、入学、医疗等方面提供绿色通道。办好郑州国际生物医药发展高峰论坛,不断提升论坛规模和层次,使其成为吸引人才、引进项目、国际交流、对外开放的重要平台。要“引”“育”结合,加强中青年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重点引进具备项目管理能力、具有产业和工程化背景的中青年科技人才。在科研院所和产业研究院的建设中,要大胆重用有项目管理经验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组建稳定团队,同时聘用高端顾问和专家进行指导,使中青年科技人才成为河南科技创新的主力军。
加强高校生物医药相关学科建设。整合资源,支持我省高校加强生物医药相关学科建设,对符合条件的在豫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根据生物医药产业发展需要调整院系、专业设置,并给予资金等方面支持;
对生物医药企业(机构)与符合条件的高校、科研院所、职业技术院校、医疗机构等开展校(研)企联合培养人才的,给予政策、资金支持。加快建设“国家高技术生物产业基地”,积极引进中国科学院序列所及分支机构、国内知名院校的研究机构,提升我省在国内外生物医药领域的影响力。
大力支持本土创新企业和创新产品。建立绿色通道,支持本省企业新产品研发、临床实验、推广。出台政策对本省已备案并进入临床试验的新药予以奖励;
加强生物医药产品审评审批对上争取力度,对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新产品建立对接服务机制;
鼓励支持专业园区设立创新服务站,培育注册申报服务专员队伍,为企业提供常态化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