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红莉
(安徽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6)
“道德教育的前提是描述和理解人类道德发展的过程和规律。
”[1](P94)在既有的研究中,女性道德发展往往被学者忽视。吉利根看到了这一点,通过访谈等方式开展研究,其中大学生研究主要是结合人们对自我的思考和道德的选择来研究人们在成年早期的道德状况;
关于问题抉择方面的研究是为了分析道德冲突在道德发展中的作用;
权利与责任研究是为了分析自我概念、道德概念、道德冲突和道德选择与假定道德困境的关系。在研究中,吉利根考察了人们的自我概念与道德概念、道德冲突与道德选择,倾听女性的声音,探索女性道德发展的关怀取向。
在吉利根看来,人类的关系反映人类的道德,而独立关系和依赖关系的共存构成道德的基础。独立关系是注重自我得失,依赖关系是注重他人得失,它们的基础分别为分离和依赖。
第一,独立关系指人们保持自主性,使自己与周围的环境分离,追求个体的独立性。人类的道德发展是通过自我与他人、社会分离的过程实现的。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形成自主意识,以更加勇敢和独立的精神面貌去面对挑战。
吉利根依据科尔伯格设计的海茵茨是否应该偷药这一道德困境,访谈一位11岁的男孩杰克和女孩艾米。海茵茨的妻子生命垂危,且买不起昂贵的药物,然而药剂师拒绝低价出售药品,此时海茵茨是否应该去偷药挽救妻子的生命成为一大难题。杰克坚定地认为应该去偷药,认为人的生命比金钱更重要,即使药剂师这次赚不到钱,也可以从下次治病中赚钱。他指出偷药虽然违背了法律,但是法官了解到真实情况后可能会认为偷药行为是对的,认为法律虽然存在漏洞,但人们会根据实际情况完善法律。他将真理置于数学中,通过建立等式和运算来推理使得法官也认为偷药是合理的。
“由于他的自我描述反映出一个孩子的自信——按照埃里克森的术语,他已经达到勤奋胜于自卑的一种可喜的平衡。
”[2](P26)“处于皮亚杰所描述的儿童期智力的顶峰,开始通过思考发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2](P25)“这种自然出现的自主性遵循了柯尔伯格道德发展六阶段的轨道,体现了一个三水平的发展过程。
”[2](P26)因此,杰克所表达出来的规范逻辑思维,表明他具有自信心、独立性和理性思考的能力。
在与杰克的对话中,吉利根看到杰克表现出的分离关系,指出他依据自己的身高、能力、信念等来发现自己与世界上其他事物的区别,并认为男孩倾向于表现出独立的一面。针对如何描述自我这个问题,杰克从自己11岁时说起,讲述了自己高个、爱好等特征。针对自我责任与他人的责任发生冲突问题,杰克回答要对自己尽四分之三的责任、对他人尽四分之一的责任,不能受他人支配。
第二,依赖关系指人们主动融入社会生活之中,使自己与他人保持联系,在与他人交往中实现自我。处于依赖关系中的人们,倾向于照顾他人的感受和利益。依赖关系一方面有利于建立和谐社会,另一方面过多地维护他人想法会影响人们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不利于人们形成独立人格。
面对同样的问题,艾米没有根据数学理论,而是根据海茵茨与他妻子之间的关系分析得出海茵茨不应该去偷药。她认为在关系背景下,让海茵茨的妻子死去是不正当的,且会伤害很多人;
海茵茨应多与药剂师沟通和协调,可能会使得药剂师愿意救自己的妻子。此外,在面对自己的责任与他人的责任冲突时,艾米表示会依据他人对自己的重要性等情况来决定如何承担责任。
“正像杰克揭示了对证明逻辑的一种深奥的理解,艾米对选择本质的理解也同样是深奥的。”[2](P31)艾米通过关系中的交流进行个人协调和依据关系亲疏来承担责任,都是把世界看成由关系构成的,且人与人之间靠关系纽带相互连接、相互作用。
在访谈中,男孩和女孩呈现出不同的思想与行为,这反映出不同的道德认知。但是,部分学者肯定了男孩的逻辑判断,忽视了女孩所揭示的不同认知。
“这些回答在越发通向道德成熟的阶梯上连续性地排列,这一由男孩的回答逻辑来标定的阶梯忽视了女孩判断所揭示的不同真理。”[2](P30)以男性的标准来衡量所有人是不全面的,应该同样关爱女性的道德发展。
总之,通过关系的构建,独立关系与依赖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共存。传统道德理论将女孩与男孩的发展差异认为是女孩发育上的滞后,忽视了男女发展的差异性。单纯以男孩的独立关系为道德标准,可能会使个人的价值观走向极端;
单纯以女孩的依赖关系为道德标准,可能会导致个体因满足他人而迷失自我价值。
“我们的知识是从心的两个基本来源发生的:第一是接受表象的能力,第二是通过这些表象而知道对象的能力。”[3](P91)因此,在吉利根看来不能单一以某种关系为标准,而是需要进行关系的构建,寻找二者的融合。
权利一般是人们为满足特定的需求,法律赋予人们的权力和利益;
责任通常是指任务与职责。自人类社会产生,就伴随责任的存在,且是否具有责任感是衡量人类道德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准。为了探求道德的最终目的,吉利根对权利与道德进行研究,分析人们是追求自我利益还是承担责任。
第一,权利道德是社会主体根据自身权利的认知使自身发展符合社会标准的道德。在父权制社会,男性被视为权利的象征,拥有各项权利,将自己的发展归为自己的职责。女性则遭受人们的忽视,各项权利被剥夺,依附于男性。这容易导致男女道德发展的失衡,部分男性追求自身权利而忽视家庭和社会责任,而部分女性则关注他人迷失自我。虽然父权制是指男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优势地位,但现在其内涵已经延伸为一切不平等的社会制度和现象。随着女性解放运动的深入,女性追求自我权利的实现,且人们不再将男性发展特点作为衡量社会的标准。人们将权利与责任结合,使得女性拥有自我权利,从而使男女两性更加健康发展。其中,女性主义理论是父权制文化的 “反叛” ,也是对父权制影响下所形成文化的修正。
吉利根在特定女性群体中进行了权利与责任选择的研究。吉利根访谈了29个年龄在15至33岁不同种族和不同阶级的女性。这些女性在社会意义和身体意义上成为母亲,需要承担母亲关怀和保护孩子的责任与义务。研究揭示了三种道德视角:从第一种视角来看,道德是社会强加在人们身上的约束,此时人们只有屈服,没有选择的权利;
从第二种视角来看,人们公共的准则和期望决定了道德判断,此时女性无法满足每个人最大的利益时,则选择保护他人的利益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导致自身权利难以得到保护;
从第三种视角来看,女性摆脱了传统的道德解释,坚持自我与他人之间的道德平等,通过关注自我选择来解决道德困境。女性从无奈接受社会约束转变为符合社会公共准则,接着发展为解决道德问题时关注自我发展,这无疑是女性自我意识觉醒的一种进步,也是女性争取权利的一种进步,更是社会促进男女平等的一种进步。
吉利根在大学生中也进行了权利与责任研究。在研究中,一位大学生将道德与义务联系起来,认为道德是个人欲望与社会现实的冲突。他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在行使义务面前,自己应承担更多而不是与他人平分义务;
在相互影响的社会中,个人操纵社会道德是不正当的,行使自己权利要符合社会道德的发展。几位女大学生在回答为什么要尊重他人这个问题时,将责任、义务、权利联系在一起。她们认为给他人造成痛苦不是一件快乐的事情,在行使权利时应不违背自己的良心、不损害他人的利益。对于争论的问题,她们认为任何时候都有例外,不强求别人接受自己的道德信念。在大学生们所描述的困境中,也体现出权利道德与责任道德的冲突。其中一位大学生詹尼斯以自己的母亲为楷模,认为母亲是她到目前为止见过最无私的人。她谈论到自己母亲会为任何人做任何事情,即使做这件事情甚至会伤害到母亲。相反,詹尼斯认为自己在很多方面都是 “自私的” 。在面对家里的亲属出事时,詹尼斯对关于权利与责任的所有术语和概念都变得不确定了。詹尼斯认为判断和行为本身都是会影响别人生活的,权利与责任、自私与自我牺牲不可避免地混杂在一起,这些在某种程度上是道德危机。五年后再次接受吉利根的访谈,詹尼斯针对自身的困惑进行了集中的思考。当自私与道德持续对立时,她对自己和他人都没作出反应,且不想承担自我责任和承担他人责任。基于这种做法,她看到了自私与责任对立本身的局限性,试图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在吉利根看来,这种不确定性体现出她们立场上的脆弱感,将她们不能坚定地做出道德判断同青春期认同和信念危机结合起来。当女性感觉到被排除在直接参与社会活动之外,她们更多的人选择去接受。
“道德决定的本质就是选择的实现以及乐于接受这种选择的责任。”[2](P70)当女性将自己置于道德选择的权利之外,她们也相应地认为自己不需要承担权利带来的责任。
吉利根发现,无论是有知识的女性还是普通女性,在社会道德舆论面前其力量都是微弱的。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女性被认为是可以为他人的利益去牺牲自己的利益,她们一旦选择维护自身权益则会遭到身边人和社会舆论的批判。为此,吉利根通过与女性访谈,帮助女性发出维护自身权利的声音。
第二,人们自觉地产生对他人负责的认识,由责任意识产生责任道德。吉利根认为责任道德是 “把责任要求编织到关系网中,通过表现人们之间的相互依赖而模糊了自我与他人区别的道德。”[2](P142)由此可见,责任道德是在一定的关系中形成的,包括自然关系、社会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例如,人们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扮演朋友、学生、职员等不同的角色,所需承担的道德责任会是好朋友、好学生、好职员、好子女等。人具有社会属性,处于不同的环境时,人们所需承担的道德责任也是不同的。
在大学生研究中,一名大二的学生艾莉森将道德定义为一种权利意识。艾莉森认为道德包括自我与他人的相互作用,人们有责任不危害他人的生活、不做出伤害他人的行为。她认为在学院里竞争大于合作,人们只为自己做事而不帮助其他人。她渴望被关怀、希望合作大于竞争,但是这种想法难以实现,因此,她想休学一年。同时,她认为提出休学的想法会伤害父母,不提出休学想法会伤害自己,从而陷入道德两难的境地。最终,她接受了父母认为她休学是自私的说法。将受伤害程度和自私联系在一起作为道德选择的关键所在,这样直接排除了道德决定的可能性。吉利根指出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女性在面对道德困境时大多时候难以坚持自我,而是往往任由事情顺其自然地发展。
“顺其自然” 提供安全的同时也带来一种选择的危险,一定程度上表明女性通常迫于社会压力难以独立承担责任。
在吉利根的访谈中,女性主要是将责任道德与关系联系在一起。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处在一切联系之中。关系是集体的重要组成部分,缩短了人与人的距离。就整个社会而言,每个人均处于联系之中,不仅要对自己承担责任,也要承担对他人的责任和社会责任。
综上,权利道德与责任道德是辩证统一的,没有无权利的责任,也没有无责任的权利。作为社会的一员,人们在享受社会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需要承担社会责任。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人们都在呼吁二者的结合。
吉利根认为人类社会一直存在公正和关怀两种价值取向。公正原则表现为人们在活动中共同遵守一定的原则、权利和义务,并在一定的规则下相互作用;
关怀原则表现为每个人都应该被关心和爱护,且每个人都应该避免伤害他人和自己。在吉利根看来,这两种道德观影响人们对待他人和他人对待自己所采取的相处方式。由此可见,公正原则与关怀原则二者既有区别又密不可分,在人与人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公正是一种价值判断,是指在一定的标准下没有偏私,意为公平正直。公正原则具有客观性和逻辑性,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研究发现人类道德判断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发展,且这种发展是围绕公正观念展开的。男孩杰克从对权威的依赖中解放出来自主性,遵循了柯尔伯格道德发展的六阶段理论,他的思想表现出从个人对公正的需要、以自我为中心的理解发展为社会共同赞同的公正概念再到对公正的原则化理解。杰克将推理逻辑用于解决道德困境、将道德同法律分开、看出法律存在错误等方面都体现柯尔伯格道德成熟原则化的公正概念内涵。在解决海因茨困境的过程中,他以做贼来避免对抗,同时求助法律协调问题,把冲突上升到社会公正层面来建构成非个人的维护权利的冲突,避免了爆炸性冲突的出现;
并从人们之间的关系中将道德问题抽象出来,依照公平和公正的逻辑探寻客观的解决路径。当被问到是否经历过自己不知该怎么做但是又必须要做决定的困境,他指出自己不喜欢和不愿意做的事情也不会对别人做。在每个个体都是平等的、独立的,他会从公正和追求平等层面来处理问题。
一位高年级的大学生内德给道德下的定义体现了原则化的公正。她认为道德是一种可遵循的规定,且在规定内每个人都有一个空间和平等分享事物;
公平与道德对于人们创造一个相互影响的环境是必不可少的,是个人目的得以实现的前提。此外,一位受访的大学生在谈到某事在道德上正当与否时,将道德是否符合公正原则与关怀联系在一起。她认为人们应和平地生活在一起,给他人造成痛苦是不好的事情。女性权利的变化影响了女性的道德判断,使其认识到关爱自己与关爱他人一样都是道德的。因此,公正与仁慈便结合在一起。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她们将公正当成自己的准则,将公正和仁慈结合起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社会矛盾的爆发。
“当人们开始研究妇女并从她们的生活中的得出其发展结构时,不同于弗洛伊德、皮亚杰或柯尔伯格所描述的道德概念才初露端倪,并且宣告了一种不同的发展描述的出现。”[2](P17)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等都强调人类道德发展中的公正取向。然而,吉利根重新审视了现有的理论,提出人类道德发展除公正原则以外还存在关怀原则。
另外,关怀是在关系和情感中体现的,意为关心和爱护他人。在吉利根看来,关怀道德关注的是分离和遗弃,注重的是关注他人情感等方面的需要以及对需要做出反应。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关怀原则要求人们尽量不伤害他人,要为他人的利益考虑,要始终关心与爱护他人。关怀原则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倾注了更多的感情因素,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人们坚持关怀原则,有利于人际关系的和谐,从而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
在吉利根与受访女性的交谈中,关怀原则体现在女性所表达内容的多个方面。一位近30岁的女性黛安在解释什么是道德时,指出世界充满现实的和随处可见的麻烦,认为自己工作的意义在于一种关怀他人的内驱动力,即关怀母亲、孩子、他人和世界。她的道德判断不同于人们按公正方向进行原则性思考的标准,而是将道德判断指向了责任和关怀方面。14岁的贝思在被问到如何描述自己时,她认为自己喜欢很多事情和很多人。贝思认为道德问题是一种关系问题,将自己置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网中,体现出关怀价值取向对自我的理解。在女性两难选择问题研究中,大多数初次受访女性表示自己如何选择要取决于他人的意见,从而避免他人受到伤害。再次受访的女性表示做决定不仅要考虑他人的需要,而且还应考虑自己的需要。两难选择研究证明责任与关怀对于女性道德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妇女道德判断的次序从最初对生存的关切发展到集中于对善的关注,最后发展到把对关怀反省性的理解作为解决人际关系冲突的最有力的指导。”[2](P111)女性从关注他人需求转变为关注他人需求同时关注自我需求,将道德概念与自我概念紧密联系,并在人与人的交往中融入关怀原则。这为人们理解两性成年道德的概念、特点、差异奠定了理论和实践基础。
吉利根在与女性访谈的过程中,关怀命令反复出现。作为个体的人来说,每个人一生中都需要关怀和被关怀;
作为群体的人来说,人与人之间由关怀产生更多的依恋情感。关系需要情感来维护,关怀原则正是人们在关系中注入的感情。女性在面对道德困境时,她们的选择往往建立在不伤害他人的基础之上,对于他人的情感需要常常给予积极的回应。关怀作为一种道德原则,体现在女性道德发展的诸多方面。
公正原则与关怀原则和谐共生更有利于促进人类道德的发展。吉利根认为成熟的道德应该包括公正与关怀两种视角,两种视角不能相互被替代。公正原则是建立在人与人分离的基础上,而关怀原则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相互联系的基础上,两种原则几乎囊括了人与人之间相处的所有模式。公正原则侧重个人的独立和权利,而关怀原则侧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依恋和责任,两种原则包含了人们道德选择的大部分情感追求。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平等地拥有权利和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两种原则共存是成熟道德观的必然选择。
在进一步倾听女性的声音后,吉利根对女性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吉利根在倾听女性的声音时,可以感受到一种新的、不同的讲话方式,进而又听出这种不同的声音是如何在陈旧的思维范畴里迅速消失的。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认为, “要在既定世界当中建立一个自由领域,要取得最大的胜利,男人和女人首先就必须依据并通过他们的自然差异,去毫不含糊地肯定他们的手足关系。”[4](P669)吉利根立足于大学生研究、权利与责任研究等三种经验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了女性与男性诸多不同之处,提出独立关系与依赖关系、权利道德与责任道德、关怀原则与公正原则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男女平等、社会和谐发展。吉利根看到了社会发展对女性的不公和女性自身思想的局限性,鼓励女性发出自己的声音,呼吁社会关注女性的发展。
观念是现实的反映,现实是观念的投射。吉利根关于女性道德发展的理论,为人们研究人的道德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5](P51)人们只有正视男女性别差异,依凭各自的特点行事,才能更好解决诸多社会问题,促进每个人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吉利公正关怀9.98万元起售,吉利缤越COOL正式上市车主之友(2022年5期)2022-11-23More than the largest small commodity market of China疯狂英语·新读写(2020年5期)2020-06-18迟到的公正公民与法治(2020年6期)2020-05-30先秦:并不吉利的日子艺术品鉴(2020年1期)2020-01-19吉利4A军团出战汽车观察(2018年10期)2018-11-06公正赔偿数学小灵通·3-4年级(2017年12期)2018-01-23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中国公路(2017年8期)2017-07-21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老区建设(2016年7期)2016-12-06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声屏世界(2014年1期)2014-02-28公正俄罗斯党往何处去?俄罗斯问题研究(2012年1期)2012-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