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对学生体育态度的影响

时间:2023-06-16 17:10:03 来源:网友投稿

黄志平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 通识教育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体育作为德、智、体、美、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院校践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高职院校体育课程不仅要教会学生科学锻炼身体,还要注重强化学生情感素质、社会能力、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体育态度是指个体对体育活动所持的评价、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表现,体育态度调节着人对体育参与的行为选择和行为反应,影响着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效果和效率。体育态度是人终身坚持体育活动必不可少的心理基础,所谓终身是指能持之以恒地对体育教育和体育锻炼活动所持的评价、体验和行为倾向的综合表现[1]。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目的在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加强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和健康心理素质的塑造,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教育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体育态度反映了学生对体育课改革的基本意向。了解学生的体育态度有助于有针对性地开展体育课程改革,科学设置体育课与课外组织锻炼。体育课程的实施,课程目标的实现,不能局限于体育课堂的传统观念,要重视和加强体育课程资源的扩展和利用[2]。

2020年我校进行了体育教学改革,主要归纳为3个部分:第一,教学模式改革,由大一上学期以班级为单位的授课模式调整为固定班级上6周的基础体育课,意在提高学生体育基础内容,包括体能、力量、协调性、柔韧性、耐力等。6周过后则由班级授课调整为体育选项课,有利于发觉学生体育特长项目,关注学生体育兴趣,重视学生体育态度的培养。第二,教学内容改革,传统教学内容以教师课堂授课,学生练习为主。通过改革,增加了健身气功八段锦、步道乐跑打卡跑步等内容,要求每位学生一学期内需达到男生80 km、女生50 km的总公里数。有利于学生耐力、毅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心肺功能的提高,形成终生锻炼的体育态度。第三,增设学生大二体育课,大二体育课主要由线上+线下的教学构成。线上主要学习体育学科理论知识,包括专业课知识与体育保健课。线下学习主要以步道乐跑打卡跑步为主。以线上理论学习结合线下跑步,一方面可以理论结合运动实践,另一方面通过体育保健课学习,提升自我身体保护意识,并在遇到体育损伤或体育事故的急救时,能够从容应对。近年来,漳州职业技术学院逐步重视学生生活习惯、体育态度以及体育能力的培养。为了充分发挥体育教育的功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锻炼需求,通过调查漳州职业技术学院体育课程改革与该校学生体育态度变化,并以此为依据,为科学开展体育课程教学提供借鉴参考。

1.1 研究对象

以漳州职业技术学院2019级、2020级和2021级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共计1 680人,其中2019级、2020级(以下简称对照组)学生共计850人(男生430人,女生420人);
2021级(以下简称为实验组)学生共计830人(其中男生409人,女生421人)。

1.2 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以及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等各种资料网站,查阅与体育教学、体育课程改革等方面的资料,在借鉴社会学、心理学、体育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的前提下,将所收集的文献、资料等进行整理和分析,为论文的构思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2)问卷调查法。查阅体育改革等方向的文献资料,在遵循体育科研方法关于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根据本文研究目的和研究方向设计了调查问卷。通过专家咨询法对所设计问卷进行效度检验,通过“重测法”对问卷的信度进行检验。本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 790份,回收问卷1 720份,回收率96.1%,其中有效问卷1 680份,有效率93.9%。

3)数理统计法。用EXCEL软件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

2.1 认知角度调查结果与分析

学生对体育态度的认知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组成的,其中主要因素包括学生对体育教学的理解、直觉、信念、评价等因素[3]。在问卷调查中,笔者通过“参与体育课程是否是为了取得更好的体育成绩”这一问题来考查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认知,如表1、表2所示。

表1 对照组对体育教学认知角度问卷调查(N=850)

表2 实验组对体育教学认知角度问卷调查(N=830)

分析表1数据,对照组学生在回答参与体育课是否为了取得理想体育成绩这一问题时,选择赞成的总人数为585人,总占比为68.85%,选择不确定的总人数为152人,总占比为17.86%,而明确表示不赞成的总人数仅有113人,总占比仅为13.29%。由此可以看出,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参照组体育教学理念还停留在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落后理念中,教学内容过于强调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成果考核方法单一等,导致大部学生对体育教学的认知和理解出现了偏差,大部分学生对参与体育教学的理解就是为了提高体育成绩。

分析表2数据,实验组学生在回答参与体育课是否为了取得理想体育成绩这一问题时,结果与对照组形成巨大差异,选择赞成的总人数仅为60人,总占比也仅为7.24%。而明确表示不赞成的总人数高达632人,总占比也达到了76.18%。选择不清楚的总人数为128人,占比为16.58%。由此可知,经过体育教学改革,实验组采用了与对照组不同的先进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在经过6周的体育基础课后,开始进入学生选项课上课阶段,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自身所喜欢、所擅长的体育项目进行学习。一方面学生主体地位得到承认和尊重,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具有了较高的自主权,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学习内容。另一方面体育学习不再是一种仅仅为了应付考试的负担,而是成了一种兴趣爱好和解压课程,为终身体育锻炼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大部分学生参与体育教学不再是单纯地为了提高体育成绩。

2.2 情感角度调查结果与分析

分析表3可知,对照组学生在回答是否喜爱参加体育锻炼这一问题时,选择不热爱的总人数为559人,总占比高达65.78%。明确选择热爱的同学仅有169人,总占比仅为19.87%。此外还有122人选择不确定,占比为14.35%。对照组同学参与体育教学的方式是在教师“预先设定”的模式中进行学习的,这种模式下,学生无法展现自己的个性特征,且各种潜在能力无法得到培养和锻炼。同时,由于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过于单一,课堂氛围过于严肃,使学生在课堂上无法体验到愉悦、宽松的课堂氛围,体会不到体育运动所带来的收益感和成就感,从而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程丧失学习兴趣[4]。为了提高体育成绩,教师往往安排的课堂内容较多。学生长期处于高负荷的状态,给自身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久而久之学生会产生厌学情绪。因此在对照组中,选择不热爱的同学占据绝大部分。

表3 对照组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情感调查(N=850)

分析表4可得,在实验组中“学生是否喜爱参与体育锻炼”的问卷调查得到的结果与对照组的调查结果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其中,实验组选择热爱选项的总人数最多,达到了683人,总占比高达82.32%;
其中表示不喜欢的人数为48人,总占比仅为5.31%;
犹豫不决没有选择的人数为103人,占比为12.37%。在实验组中,教师进行体育教学内容的改革,增加了步道乐跑的课外跑步任务,减轻了课堂教学内容在期末所占的比例。这一项改革可使学生成为主体,让学生以自身努力来影响最后的期末成绩。此举强调了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拥有较高的自主权[5]。这样对于学生来说,体育课程不再是一种任务,而成了学生拥有自主决定权的舞台。因此学生更加热爱体育课程,问卷中选择热爱的人数自然就要远远高于对照组。

表4 实验组学生对体育教学的情感调查(N=830)

根据表3、表4可以看出,我院体育课程改革后选择不喜爱体育的女生人数由对照组高于男生人数,转变为实验组低于男生人数,说明体育课程改革能够为女生创造出与男生同等的活动条件。因此喜爱人数会得到增加。

2.3 意向角度调查结果与分析

分析表5数据,在对对照组学生进行对体育课教学的意象调查中,能够积极主动参加的人数仅为214人,总占比仅有25.14%,而消极被动参加体育课的学生总数高达534人,总占比达到了62.87%,表示无所谓的学生总数为102人,占比为11.90%。这一结果表明,对照组学生中至少有超过62%的学生是在消极、被动地参与学校的体育课程。由于人的意象成分是由认知和情感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决定的,所以表1和表3所体现出的问题导致对照组学生在对待体育课程学习时,更多的是以消极被动的心态去面对。

表5 对照组学生对体育课教学的意象调查(N=850)

分析表6可知,在对实验组进行体育教学意象调查时,积极主动参加的学生数量与占比,均与对照组形成了显著的差异性。其中,表示积极主动参加的人数总数高达684人,总占比为82.46%;
表示消极被动参与的人数总和仅为37人,占比仅仅为4.47%;
而表示无所谓的人数为109人,占比为13.07%。对比表5,积极主动参与人数显著增加,消极被动参与的人员急剧减少。与对表5的分析相同,正是由于表2和表4中各元素的改善,导致实验组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课程的学生数量显著增加。

表6 实验组学生对体育课教学的意象调查(N=830)

同时,通过表5、表6中有关女生的各项数据显示,由于上述原因,对照组中女生在参与体育课程的积极性方面,明显不如男生。而在实验组中,由于各种因素的改善,女生对体育教学的认知和情感度明显提高,参与体育课程的积极性已与男生不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2.4 行为表现角度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表7可以得出,参照组学生在传统的体育教学环境中,并没有培养起良好的体育教学行为习惯,参照组学生经常参加锻炼的学生总人数仅为225人,仅占全体学生的26.41%。表示仅仅偶尔会参加锻炼的学生总人数最多,达到了444人,占全部总人数的52.16%。表示从不参加锻炼的人数为181人,占比达到了21.43%。根据上文所述可以得知,学生的体育行为表现与“知、情、意”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由于参照组在对体育课教学的认知、情感、意向等方面的不足,导致学生在体育行为表现上存在严重的缺陷,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意向不强,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和锻炼次数相对较低[6]。

表7 对照组学生体育课教学行为表现调查(N=850)

从表8可以看出,在通过体育教学改革后,学生对待体育行为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学生较参照组有了显著的提升,总人数达到了476人,是参照组人数的2倍还多,总占比高达57.41%;
而表示从不锻炼的学生数量大幅度减少,总人数仅为10人,仅占全部人数的1.19%;
偶尔参加锻炼的人数为344人,占比为41.40%。通过上述调查结果可知,学生对体育课教学的认知、情感、意象等方面有了提高,进而会对学生的行为表现产生积极的影响。因此,实验组会出现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大幅度增加和从不参加锻炼人数的大幅度减少的现象。值得注意的是,根据表7和表8中有关女生的数据可知,我院体育课程改革对女生的体育行为表象影响尤为显著。

表8 实验组学生体育课教学行为表现调查(N=830)

以传统项目武术、跳绳、健身气功、八段锦等结合现代体育项目的新型教学模式能满足学生多元化的需求,符合时代发展的潮流。步道乐跑每日跑步健康打卡,有效监督、带动学生每天锻炼的目标。两种改革措施相结合,能够明显改善学生身体素质、提高体育技能、体能水平、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形成积极的体育运动意识、构建健康体育理念。

1)为了促进体育课程改革的深化推进,体育课程的改革在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的同时,要时刻树立以学生为中心,实行差异化教学,重素质培养、轻考核要求的教学新理念。

2)高职院校学生多处于青春期,所以在进行体育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该更加全面考虑女生身体和心理与男生的差异性,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针和策略,以满足和提高女生参与体育课程的兴趣和动力,特别是在设置步道乐跑跑步打卡任务时应该特别关注重视女生的身体问题。

3)虽然培养学生的体育态度需要知、情、意、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是在具体的体育课程教学中,应该根据学生在认知水平、情感体验以及意、行等方面所展现出的个体差异,进行科学的差别对待,以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整体发展。

猜你喜欢体育课实验组体育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体育课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2019年5期)2019-04-25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现代养生·下半月(2018年7期)2018-09-12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师道·教研(2017年4期)2017-04-22团体辅导对中职护生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卫生职业教育(2017年6期)2017-04-122016体育年中国科技信息(2016年20期)2016-12-08大鼠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后血清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以及波形蛋白的变化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年15期)2016-10-26我们的“体育梦”学苑创造·A版(2016年9期)2016-10-10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体育师友(2015年3期)2015-12-22"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中国学校体育(2014年11期)2014-05-10

推荐访问:体育 课程改革 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