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大学英语“视听说”多模态教学实证研究

时间:2023-06-16 16:20:04 来源:网友投稿

王晓玲

(青岛滨海学院,山东 青岛 266555)

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在培养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方面,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责任,是学生语言产出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不发达的20世纪,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大多采用单模态的教学方式,这种模式下的语言教学缺乏真实语境,学生缺乏语言学习的积极主动性,课堂学习体验效果较差。多模态话语和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的出现改变了传统语言教学课堂的尴尬局面。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新技术在教育当中的广泛运用为多模态话语在语言教学当中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各个语言学科领域都竞相开展多模态话语在教学当中的应用研究。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的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决定了该课程也应顺应语言教学的多模态化趋势,进行大学英语视听说多模态教学路径构建和实施效果研究。

多模态话语是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和非语言因素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新伦敦小组于1996年提出了多模态教学方法,为语言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目前国内多模态话语的研究还处在起步阶段,没有见到较有影响力的专著出版。研究多模态话语的高质量论文数量也相对较少。胡壮麟、顾曰国、张德禄等专家从多模态识读能力的培养、外语教学方法创新、模态选择和教师角色等方面对多模态话语理论进行研究。在CNKI 期刊库里输入关键词:大学英语视听说,可以搜索到1816条记录。输入关键字:多模态教学可以搜索到3526条记录。如果输入关键字为:大学英语视听说多模态教学则只能搜索到56 条记录。如果输入关键字为:大学英语视听说多模态教学实证研究则只能搜索到6 条记录,其中1 条记录为硕士论文,5 条记录为期刊论文。最早关于大学英语视听说多模态教学的期刊文章发表于2010 年。研究者们从多个角度对多模态在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应用、设计、构建等进行了探讨。前期研究多集中于理论的探讨,针对多模态话语理论在大学英语视听说课堂的应用有效性方面的研究较少。针对多模态教学实践当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提出的研究更是相对空缺。上述不足为本研究留下了空间。

(一)研究设计

研究问题:

本次教学实验主要探讨大学英语视听说多模态化教学在激发学生语言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听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方面的作用。

研究对象选择:

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为山东青岛一所民办普通本科高校的非英语专业大一新生。学校大学英语课程实施分层教学,共分A、B、C 三层(分层依据为高考英语成绩)。参与本次实验的学生,均为A 层同学,高考英语成绩均在110 分以上。该层同学英语水平相当,基础较好,对教师有较好的依从性,对教学模式的应用和实施能够做到较好配合。选取了广播电视新闻学和汉语言国际教育两个专业共100 名同学进行混合编排,分为A、B两个班,A班和B班各50名同学。A班同为做为实验组,采取的是基于U 校园智能学**台、PPT 课件辅助、融合多样化、立体化视听教学资源的多模态教学模式。B班同学作为对照组,采取以听觉模态为主的传统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方式。

实验材料:

语料资源:自建大学英语视听说多模态语料资源库。在教学实验开始之前组织相关任课教师搜集实验所需语料资源。语料资源的收集主要围绕相关课程教学内容主题展开,采取主题加拓展的方式。在达到多样化的基础上,兼顾学生的英语实际水平,搜集不同难易程度的语料,以适应不同教学阶段的要求。语料资源的选择还应考虑思政元素融入、学生文化素养和个人品质的养成。选取积极正面的、能够弘扬中国文化、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塑造学生优秀品质的音视频材料。如:领导人重要讲话英文版、中国传统文化英译、中国日报相关报道、TED 演讲等。通过多模态的语料资源的沉浸式学习,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完成人格的塑造和素养的提升。

测试:听力测试通过U 校园的智能测试平台测试功能,从新视野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题库当中抽选测试题目。题型为:短对话,长对话,听力短文。

满分100 分。口语测试则采取四级考试口语话题由两名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任课教师依据四级口语评分标准对学生进行成绩测定。其中听力前测后测试卷两套,口语前测后测试卷两套,共四套测试试卷。

问卷:实验采用大学英语视听说多模态语料资源使用情况调查问卷。

访谈问题:您认为多模态教学模式能否提高您对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兴趣?(学生访谈问题1)您认为多模态教学模式能够提高您的视听说能力吗?(学生访谈问题2)您对大学英语视听说多模态教学有何建议?(学生访谈问题3)您认为多模态教学模式能否提高学生对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兴趣?(教师访谈问题1)您认为多模态教学模式能否提高学生的视听说能力?(教师访谈问题2)在实施多模态教学过程当中您遇到的比较困扰的问题是什么?(教师访谈问题3)您对大学英语视听说多模态教学模式构建有何建议?(教师访谈问题4)

数据分析软件:采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对学生的听力、口语前测后测成绩进行分析。

(二)教学实验流程

综合考虑课程教学计划以及教学周历的进度安排,于2021−2022学年第二学期,进行为期17个周的教学实践。教学实验在同一任课教师的两个平行班中进行,教学均采用同一版本教材。实验开始前,对学生的听力水平和口语水平进行测试,确保两个班同学的听力和口语成绩在实验开始前,无明显差异。实验结束后对学生进行相应听力和口语成绩的后测,以认证学生的听力和口语成绩是否在实验后有显著差异;
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听力、口语成绩方面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除此之外,还要求所有实验组50名受试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多模态教学模式的认可度和满意度。最后,准备3 个学生访谈问题,4个教师访谈问题,随机抽取10名同学和4名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任课教师进行访谈,进一步了解学生和教师对多模态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看法,并征求他们的改进建议。

(三)研究数据整理与结果分析

1.测试数据整理与分析:

前测:

为确保实验组和控制组在实验开始前听力口语水平相当,对两组同学分别进行听力和口语测试,并对两组同学测试结果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

独立样本t 检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听力平均成绩为69.58 分,对照组听力平均成绩为67.16分,差异仅为2.420分:表示使用不同教学模态的学生的英语听力前测成绩无显著差异(t=1.529,df=98,p>0.05)(见表1);
实验组口语平均成绩为74.58 分,对照组口语平均成绩为72.16 分,差异仅为2.210 分:表示使用不同教学模态的学生的英语口语前测成绩无显著差异(t=1.529,df=98,p>0.05)(见表1)。

表1 A、B班听力、口语前测成绩差异

后测: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对两个班的同学进行听力和口语成绩后测,分别导出听力、口语成绩后,对A班和B班的听力、口语前测和后测成绩分别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对两个班的后测听力和口语成绩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具体情况如下:

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A班学生听力后测成绩为82.60 分,较前测成绩提高了13.02 分。A班学生的英语听力前测后测成绩有显著差异(t=−8.003,df=49,p=0.000<0.05):后测听力成绩显著高于前测听力成绩(MD=−13.020)(见表2)

表2 A班听力、口语前测后测成绩差异

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A班同学口语后测成绩为87.07 分,较前测成绩提高了12.49 分。A班学生的英语口语前测后测成绩有显著差异(t=−8.294,df=49,p=0.000<0.05):后测口语成绩显著高于前测口语成绩(MD=−12.49)(见表2)。

配对样本t 检验结果显示:B 班同学听力后测成绩为71.87 分,较前测成绩67.16 分提高了4.71 分。B 班学生的英语听力前测后测成绩有显著差异(t=−2.543,df=49,p=0.014<0.05):后测听力成绩显著高于前测听力成绩(MD=−4.71)(见表3)。

表3 B班听力、口语前测后测成绩差异

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B班同学口语后测成绩为77.37 分,较前测成绩72.16 分提高了5.21分。B班学生的英语口语前测后测成绩有显著差异(t=−2.813,df=49,p=0.007<0.05):后测口语成绩显著高于前测口语成绩(MD=−5.210)(见表3)。

以上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采用多模态教学模式的A班,还是采用传统听说模式的B班,在经过一个学期的大学英语视听说的课程学习后,听力和口语成绩都有所提高。两种教学模式均有一定的教学效果。接下来我们就要通过独立样本t 检验的方法,来对这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对比,以检验哪种教学模式在促进学生成绩提高的效果方面更显著。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A班同学听力后测成绩比B班多了10.73分,使用不同教学模态的学生的英语听力成绩有显著差异(t=5.833,df=98,p=0.000<0.05):采用大学英语视听说多模态教学模式的同学的听力成绩显著高于使用单模态教学模式的学生(MD=10.7300)(见表4)。

表4 A、B班听力、口语后测成绩差异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A班同学口语后测成绩比B 班多了9.70 分,使用不同教学模态的学生的英语口语成绩有显著差异(t=5.647,df=98,p=0.000<0.05):采用多模态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同学的口语成绩显著高于使用单模态教学模式的学生(MD=9.700)(见表4)。

独立样本t 检验结果表明采用多模态教学模式的A班同学,无论是听力成绩还是口语成绩较B 班同学都有更显著的提高。其中听力成绩较B 班同学提高了10.73 分,口语成绩提高了9.70分。

2.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此次问卷主要用于调查基于多模态语料资源库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自主学习实施情况。在实验组50个同学当中发放问卷,进行问卷收集和数据分析。问卷数据和结果分析如下:

从表5中的问题调查结果统计情况我们可以看出:问题一:95%的同学喜欢大学英语视听说多模态教学,其中46%的同学表示非常喜欢多模态教学模式,说明与传统单一模态的教学相比,多模态化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大多数同学的认可。问题二:96%的同学喜欢教师自建的、基于单元主题的视听说多模态语料资源库,这对课程组教师来说是极大的鼓励,激励任课教师以后继续致力于多模态语料库的研究、开发与完善。问题三:从学生每天利用语料资源学习时间来看,大部分同学可以保证每天学习时间平均为1个小时左右,这样持续不间断地利用多模态语料资源进行的定量自主学习,灵活地利用了学生的课余时间,充分调动学生英语视听说学习的主动性,增加语言知识输入的同时,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问题四:98%的同学课前会主动利用语料资源提前了解、熟悉和单元主题相关的背景知识,且有42%的同学总是这样做,对背景知识的提前学习和了解,为课堂进一步的语言技能学习做好准备、打好基础,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问题五、问题七:关于语料资源库当中的学习资料90%的学生选择音、视频材料,另外参与度较高,互动性较强的对话模仿和角色扮演材料也分别有87%和81%的学生喜欢。82%的同学倾向于通过带有字幕的视频材料进行听力练习,带有文本的音频材料次之,为71%,只有61%的同学选择不带文本的音频材料,说明学生们更倾向于能够调动多种感官进行交际互动的视频材料,音频材料次之,只有7%的同学选择了其他形式。问题八、问题十:89%的学生认为与主题相关的视频材料有利于英语学习能力的提高,多模态的语料资源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们英语学习的参与度和自信心。问题九:98%的同学认为在利用多模态语料库进行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的自主学习时需要老师的参与和指导,61%的同学非常需要老师的参与和指导,这说明教师在多模态教学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教师应该继续加强自己的多模态教学能力,加强对学生多模态化学习的指导和监控。

表5 大学英语视听说多模态语料资源使用情况问卷调查结果

6 7 8 9 1 0多模态语料资源是否有助于提高您的英语能力?您喜欢的听力练习方式是?(多选)您认为,多模态语料资源里哪些板块最有利于您的英语学习提高?(多选)多模态语料资源使用过程当中需要教师的指导和参与吗?多模态教学使您在哪些方面有所提高?(多选)非常有帮助74%,有帮助21%,没有帮助5%有字幕的视频82%,没有字幕的视频60%,音频+文本71%,没有文本的音频61%,其它7%与主题相关的音频81%,与主题相关的视频89%,与主题相关的文章79%,与主题相关的对话80%,单元主题归纳、总结和讨论77%非常需要61%,很需要37%,不需要2%课堂参与度81%,语言学习兴趣度89%,语言学习自信度83%,对任课教师的喜欢程度86%,听说能力79%

3.访谈结果及分析

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英语视听说多模态教学的实施效果,及时发现实施过程当中出现的问题,对参与本次教学实验的学生和教师进行了深度访谈。受访学生认为:集语言、声音、图片、音频、视频、网络教学平台、慕课资源等多种符号系统为一体的多模态语料资源,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身心状态和兴趣爱好。“多模态语料资源库里多样化的视频资源,为我们呈现了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语言资源,极大的调动了我学习语言的兴趣,我再也不害怕、不抵触英语学习了”(学生3认为)。“视频资料很多都配有中英文字幕的材料,这对我来讲非常方便,通过对视频资料的一遍遍观看和学习,我的英语听说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候可以脱口而出比较地道的英语表达,感到很有成就感”(学生8认为)。“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自身听说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在学期末的听力和口语测试当中,个人成绩较学期初的成绩分别提升了12分和15分”(学生9认为)。受访教师认为:“多模态化教学需要任课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多模态教学资源的筛选和应用,同时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掌握和运用是教师需要面对的又一挑战,在以后的教学中继续强化自身的教学技能,充分利用多模态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教师1认为)。“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可以看出多模态化教学极大调动了学生语言学习的积极性,师生互动更加频繁,课堂氛围活跃”(教师2认为)。“从学生的成绩来看学生的听说能力都有显著提升,实验组听力和口语平均成绩较前测分别有所提高”(教师3认为)。

本次大学英语视听说多模态教学实践及教学效果实证研究,证明了多模态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听力、口语成绩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当然,由于教学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过程当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1)如何根据学生的语言实际水平、兴趣爱好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进行模态调整仍是有待解决的难题。模态的选择和各模态之间的相互配合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尝试,才能最终摸索出一条较好的模式。(2)多模态语料输出比重偏少。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输出。多模态化视听说教学应在保证足量的多模态听力、口语语料输入的同时增加多模态输出的比重,提高学生语言产出量,最终完成多模态输入到多模态输出的转化。(3)语料资源不够丰富和完善。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多模态语料资源,对搜集的多模态语料资源进行分类和整理,形成系统的语料资源库,建立真正的大学英语视听说多模态语料库。在以后的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实践当中我们将继续实行多模态化的教学方式,并针对教学实践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修正,使多模态教学路径更加完善,深化大学英语视听说多模态教学改革。

猜你喜欢视听说语料听力Units 1—2 听力练习时代英语·初中(2018年2期)2018-05-14Units 3—4 听力练习时代英语·初中(2018年2期)2018-05-14Units 5—6 听力练习时代英语·初中(2018年2期)2018-05-14Units 7—8 听力练习时代英语·初中(2018年2期)2018-05-14基于语料调查的“连……都(也)……”出现的语义背景分析海外华文教育(2016年1期)2017-01-20试论日语视听说课堂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反思及对策现代交际(2016年7期)2016-11-17华语电影作为真实语料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年9期)2015-12-16谈“视听说”在中职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广东教育·职教版(2015年4期)2015-06-01《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民族古籍研究(2014年0期)2014-10-27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4年2期)2014-06-21

推荐访问:大学英语 多模 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