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雨菲
摘要:在幼儿成长教育阶段,幼儿体育课程属于主要内容之一,良好的幼儿体育活动不仅能够开发幼儿智力,还能增强幼儿体质,锻炼幼儿身体协调能力,使幼儿在活跃且快乐的氛围下健康成长。但就目前幼儿体育课程形式来看,存在单一化、局限化的问题,幼儿参与性不高,直接影响幼儿体育素质的进一步提升。为调动幼儿在体育课程中的积极性,教师有必要将游戏化教学融入课程实践中,以此拓展幼儿体育技能,唤醒幼儿参与体育课程的欲望,带动幼儿身心协调发展,为幼儿体育课程的改革与落实提供助力。
关键词:幼儿;
体育课程;
游戏化教学
在开展幼儿体育教学活动时,将幼儿体育游戏贯彻于实际,可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更能起到集中幼儿注意力、激发幼儿参与兴趣、培养幼儿合作意识等积极影响。幼儿年龄尚小,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所以在落实幼儿体育游戏课程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及时创新游戏形式,迎合幼儿成长需求及特点,根据幼儿基本情况改变游戏教学策略,以此保障体育游戏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符合幼儿体育教学目标,为幼儿全方位发展奠定基础。
1 发挥游戏教学在幼儿体育课程中的优势
幼儿正处于成长阶段,性格特点决定幼儿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理,并且愿意参与到游戏类课程学习活动中。从以往幼儿体育课程教学情况来看,虽然部分教师也认识到幼儿这一成长特点,并且试图将游戏化教学手段融入体育课程中。但具体融合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所采用的游戏形式也过于单一。同时,教师所关注的重点始终围绕如何促进幼儿掌握体育技能方面,这种目的性较强的教学活动很难唤醒幼儿的参与欲望,也会阻碍幼儿体育课程的开展。游戏化教学可以转变幼儿以往的学习态度,并使幼儿更加明确体育运动规则。此外,在游戏化的体育运动项目中,幼儿可以真实地感受到体育与游戏并行所带来的快乐。因此,教师有必要在幼儿体育课程中融入游戏元素,保障游戏教学的新颖性,以此促进体育游戏活动的开展。从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在课堂中所表现的状态来看,幼儿极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这种影响能够带来积极还是消极效果,取决于教师对游戏化教学策略的设计。所以,教师应基于幼儿的成长需求,营造活跃的游戏氛围,利用更加多样化的小游戏调动幼儿主观能动性,促进幼儿全身心参与到体育课程中,从而形成正确的体育运动理念,促进幼儿在体育课程中的稳定发展。
游戏化教学除能够唤醒幼儿体育兴趣之外,还能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帮助幼儿形成良好体育习惯。基于幼儿成长特点,游戏化教学可以提高幼儿的体育运动意识,让每位幼儿感受到体育运动的魅力,从而自发地在课上或者课后与其他同学共同参与体育游戏。长此以往,不但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还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幼儿与同学和家长之间的沟通。幼儿具备分享特质,在面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或者活动时,更愿意带领周遭人群共同参与,在此过程中,无论是家长还是幼儿,都可以在幼儿的带领下参与体育运动,促进终身体育理念以及体育习惯的形成。
从幼儿对学习课程的态度来看,与其他课程相比,幼儿更愿意参与到体育课程中,主要原因在于体育活动大多在户外进行,许多幼儿认为只要脱离教室區域便可以自由自在地玩耍。这种思维意识的形成并不利于体育课程的开展,也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游戏化教学可以营造教学情境,活跃学习氛围,促进体育游戏活动有序开展。教学过程中,在分解教学体育动作时,教师可在动作教学完成后,带领幼儿进行趣味性游戏活动。利用语言激励和游戏教学的方式,转变幼儿课上学习态度,使幼儿能够怀揣对游戏的渴望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体育课程学习中,配合教师完成学习任务,以此达成幼儿体育课程教学目标。
2 优化幼儿体育游戏化教学的实践策略
2.1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习欲望
兴趣是引导幼儿学习的最好老师。教师若想从根本上转变幼儿的学习态度,首先,需要让幼儿感受到课程学习的乐趣,以乐趣作为内驱力,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幼儿正处于成长阶段,很容易受到学习环境和教学氛围的影响,形成不同的学习态度。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根据体育课程教学主题以及幼儿学习特点进行正确引导,通过打造多样化趣味游戏情境的方式,激发幼儿学习欲望,以此转变传统教学形式,使幼儿能够形成对体育游戏的深刻感知并享受体育游戏带来的快乐。从创设游戏体育情境的优势来看,其不仅能够调动幼儿在本堂课程中的学习热情,还能为未来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使幼儿对体育课程充满期待。同时,创设体育游戏情境,还可以让幼儿更明确不同游戏和不同体育项目的具体规则。在成长过程中,幼儿大多是在家长和教师的庇护下长大,规则意识相对较弱,而这种教学方式可以让幼儿自觉遵守游戏规则。既解决了强硬教学模式下容易引起幼儿哭闹的问题,又在无形之中帮助幼儿树立了正确的游戏观念和学习观念,促进幼儿健康发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趣味性游戏情境可以多种方式呈现,包括故事主题、场地、情境等,教师需要定期更新游戏情境形式,根据体育课程内容调整不同主题情境,以此保持幼儿对体育课程的新鲜感。
如在开展“投掷”的体育课程教学时,教师可将“打小怪兽”的体育游戏融入其中,并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幼儿播放充满激情的背景音乐,调动幼儿感观,为幼儿带来听觉冲击。然后为幼儿创设游戏故事情境:“同学们,一群‘小怪兽’要过来攻打我们了!‘小怪兽’过于强悍,必须在规定范围内利用打炸弹的方式攻击他们,才能保障‘小怪兽’被击退!大家快来一起努力击退‘小怪兽’,保护我们的家园吧!”此时,教师可以将印有“小怪兽”图案的瓶子或者木棒放置在规定范围内,然后引导幼儿利用炸弹沙包进行攻击。这种方式不但增强了教学趣味性,还能促使幼儿掌握投掷技能,感受到击退“小怪兽”、参与体育学习活动的快乐。游戏教学情境下,幼儿也更愿意遵守游戏规则,保持与“小怪兽”之间的距离,促进幼儿规则意识的形成。
2.2尊重个体差异,培养自主思维
每位幼儿成长环境不同,性格特点和学习能力均会存在明显差异。为保证体育课程能够充分落实于实处,也为使游戏化教学能够迎合每位幼儿的成长需求。教师需要注意幼儿之间的差异,尊重幼儿个性化成长特点,针对幼儿实际情况,采用更加合理且符合体育课程教学原则的指导策略,助力幼儿健康成长。此外,幼儿正处于成长阶段,所积累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相对较少,并且幼儿因能力有限,在以往遇到学习或者生活问题时,大多以向教师或者家长求助的方式解决。这种方式虽然能够改变幼儿当下状况,却不利于幼儿自主学习思维的形成,会限制幼儿的个性化成长。因此,教师有必要利用鼓励式教育和启发式语言,促进幼儿自主思考,给予幼儿足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让幼儿在解决问题后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并对自身充满信心,达到对幼儿的激励作用,使幼儿能够形成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虽然鼓励式教育有助于幼儿自主学习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但基于幼儿个体差异,教师在面对不同幼儿或者引导幼儿自主处理问题时应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以保证鼓励式教育的有效性,使每位幼儿都能在完成学习任务、解决生活问题的同时实现进步与成长。
如教师在开展“套圈”的体育游戏活動时,发现所在班级幼儿呈现两极分化现象,部分幼儿因身体素质较好,学习能力较强,在教师传授套圈技巧后,很容易便掌握了套圈技巧。但有些幼儿在成长过程中未接触过相关体育游戏,难以短时间内掌握套圈技巧,学习进度无法达到理想状态,也会促使幼儿逐渐丧失学习套圈技能的兴趣。为形成对幼儿的正确指导,使每位幼儿都能感受到套圈游戏的乐趣,并实现体育技能的提高。针对学习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可带领其共同进行套圈技巧分析。为促进幼儿对游戏形成的思考,教师可对幼儿进行提问,如:怎样才能保证丢圈动作的规范性?稳定地让圈飞出去是否能够达成套圈标准、完成套圈任务?这些问题的提出,既让幼儿在正确的范围内形成对套圈技巧的深度思考,又为幼儿提供展现自我、锻炼自我的机会,让幼儿在达成套圈标准后,真正享受到自主解决问题的快乐。体育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强的幼儿在掌握套圈技能后很容易丧失对该项游戏的新鲜感。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可将幼儿进行分组开展套圈比赛,以比赛形式激发幼儿好胜心理,以此促进每位幼儿都能在合理的体育游戏活动下,实现阶段性成长。
2.3突出幼儿主体地位,创新体育游戏形式
以往教师在开展体育课程教学时,认为幼儿认知能力和自主思维能力有限,所以大多站在教学视角开展游戏教学活动,教师始终处于活动的主体地位,而忽略幼儿个体发展。在强硬的教学模式下,幼儿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安排的教学内容,单一地完成教师发布的学习任务。这种教学手段不仅影响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学习兴趣,还限制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为减轻幼儿对教师的依赖,也为使每位幼儿都能在体育游戏活动中更好地展现自我,教师需要切实改变教学现状,突出幼儿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将更多的体育运动和游戏时间交给幼儿,由幼儿掌握学习节奏,以便于增强幼儿在课上的学习体验,营造集体学习氛围,从而达到强化幼儿运动兴趣的目的。同时,教师还可在体育游戏活动中与幼儿共同开展角色互换游戏,即教师在完成体育运动动作教学和语言指导后,选择表现较为优秀的幼儿,为其他幼儿进行示范。与教师相比,幼儿之间的互动和了解更加深入,由幼儿担任“小教师”进行动作指导,更有助于其他幼儿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促进各个幼儿之间的良好沟通,使幼儿在体育游戏课堂中实现思维上的碰撞和学习经验的积累。同时,此方式也可以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明确幼儿接下来的学习目标,使幼儿能够为实现学习目的而付出努力,全身心投入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促进体育游戏教学目的的达成。
如“夹包跳”属于幼儿体育游戏课程中比较重要的一个项目,此项目的学习难度较低,只需要幼儿利用两只脚的前半部分将沙包夹紧,并在跳起的同时将沙包抛出即可。在开展“夹包跳”体育游戏活动时,教师为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理解,可以先给幼儿示范具体动作,而后告诉幼儿:“哪几位小朋友表现较为优异,则可以担任‘小老师’的角色。”幼儿在成长过程中对待事物的评判标准大多源于教师,这种教学手段可以让幼儿为获得教师的肯定,为担任“小老师”的角色更积极参与其中,并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教师表扬。在确定“小老师”的角色后,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进行分组,将不同的“小老师”分配在不同的小组,形成互相学习、互相指导的游戏活动形式。此时,教师便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观察每位幼儿的学习情况,在幼儿小组出现学习困境时,教师可以及时给予指导,保障体育游戏教学的有效性。为丰富游戏趣味性,保障体育游戏多元化发展,在每位幼儿都已经完全掌握“夹包跳”技能后,教师则可鼓励幼儿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关于夹包跳的动作设计,展开游戏自创比赛。组织幼儿结合投篮、足球等运动元素,根据“夹包跳”体育游戏课程标准进行自创动作,以此提高体育课程教学效率,发散幼儿体育思维,突出幼儿于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使每位幼儿都能在游戏比赛中不断开发自身体育潜能和想象力,为幼儿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为保障每位幼儿都能参与到自创比赛中,教师还可为幼儿设置一些比赛奖品,以此达到对幼儿的激励作用,使每位幼儿都能享受比赛、享受合作学习的过程,感受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
总而言之,对于成长中的幼儿来说,游戏化教学可以在增强幼儿体质的同时,确保体育课程活动的有序开展,真正发挥幼儿体育教育的作用,助力幼儿健康成长。为将游戏化教学落到实处,也为保障体育游戏课程符合每位幼儿成长,教师在开展实际教学前,要了解每位幼儿学习水平和基本情况,基于幼儿认知特点设计游戏形式,创新游戏环节,以此保障幼儿对体育游戏课程的新鲜感。此外,应切实提高幼儿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锻炼幼儿自主思维能力,促进幼儿体育运动习惯的形成,以此推动幼儿未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杜宇彤.培养兴趣,寓教于乐:幼儿体育教学中激趣法浅析[J].新课程,2022(22):184.
[2]黄惠娟.关注个体差异 提升幼儿体育教学成效[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1(12):128-130.
[3]魏芳平.运用多媒体设备提升幼儿体育活动教学效果的探索[J].新课程,2021(52):146.
[4]陆艳,徐飞.动作发展视域下幼儿体育教学内容的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21,11(35):64-66.
[5]王思瀚.趣味游戏,快乐体育:幼儿体育游戏教学创编与运用[J].智力,2021(30):178-180.
[6]潘妍妍.幼儿体育课程游戏化背景下体育教学的开展研究[J].田径,2021(9):59-61.
[7]陈丽坤.提高大班幼儿体育集体教学活动质量的教学实验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21(14):51-52.
[8]赵丹.浅谈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的幼儿体育教学[J].新课程,2020(50):48.
猜你喜欢体育课程游戏化教学幼儿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天津教育(2023年2期)2023-03-14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中国生殖健康(2020年7期)2021-01-18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拓展训练纳入中学体育课程的可行性分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6年29期)2016-12-05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新课程(2016年3期)2016-12-01倾心打造音标“游乐场”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对高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21期)2016-10-20基于新课程理念的小学信息技术游戏化教学探析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科技视界(2016年20期)2016-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