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论新时代高校教师师德素养的培育

时间:2023-06-16 10:55:03 来源:网友投稿

李香玲

摘  要:新时代高校教师师德素养的培育,是赓续百年初心的时代任务,是培养时代新人的政治保证,是把师德建设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重要途径。高校教师作为培养民族复兴时代新人的培养人,其师德素养应与新时代相符合。从培养目标看,高校教师应有弘扬光荣传统、恪守育人初心的师德认知,有涵养家国情怀、心系国家和学生的师德情感,有不畏困难险阻、克服万重千山的师德意志,有坚守以德施教、践行育人使命的师德行为。因此,高校应遵循“知、情、意、行”的师德素养培育规律,着眼“三个结合”,聚焦“两个视角”,立足“四个关系”,不断强化新时代高校教师的师德认知,升华新时代高校教师的师德情感,坚定新时代高校教师的师德意志和推动新时代高校教师的师德行为,推动高校教师群体师德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教师;师德素养

进入新时代以来,******高度重视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2019年出台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也指出,师德师风是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1]。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之所以如此重视师德师风建设,推本溯源,是因为新时代下教师违背师德师风的事迹层出不穷,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特征;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问题。******在其所著《之江新语》一书中援引了马克思的一句名言“问题就是时代的口号”。高校教师作为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其师德素养的培育是时代发出的新号召,而该时代下产生的师德师风问题也必然具备了时代特征。因此,作为新时代的高校教师,应立足新时代去倾听这个时代发出的关于师德的时代之声,从而更好地去解决这个时代的师德问题。

一、新时代高校教师师德素养的培育价值

何为师德素养,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的从事中通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逐步形成的师德认知、师德情感、师德意志和应当遵循的师德行为。******强调,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2]。如何让教师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大局观、事业观、角色观和职业观,在“学生满意”中实现教育事业的更高质量发展,重点在于培育教师的师德素养。

(一)师德素养培育是赓续百年初心的时代任务

建党百年来,教师不管是在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还是在新时代,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民主主义和新中国建设时期,毛泽东提出教师要“忠于党的教育事业”[3]“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4]“高等学校教师的根本任务,就是要认真教好学生,完成教学任务”[5]等论述。在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针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负面思潮,提出“希望广大教师努力在政治上、业务上不断提高,沿着又红又专的道路前进。”的要求[6]。江泽民也强调,教师要做到“志存高远、爱国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7]。为了更好地实施人才兴国计划,胡锦涛提出广大教师要“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是明确提出“学校要把德育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全面加强校风、师德建设”[9]。从历史脉络可以总结出,中国共产党历来非常重视师德素养培育工作。2021年第37个教师节的主题为“赓续百年初心,担当育人使命”。这百年初心就是爱国报国之心、爱党敬党之心,也是信仰信念之心、民族自信之心、敬畏之心、仁德之心。百年初心的赓续和红色基因的传承,这一时代任务离不开对教师师德素养的培育。只有把握当代师德素养培育的规律,加大培养力度,才能更好地为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培养合格的时代新人。

(二)师德素养培育是培养时代新人的政治保证

每一代教师都有每一代教师的时代任务和使命,新时代赋予高校教师的使命就是要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合格接班人。要完成这一使命,根基在于培育高校教师的师德素养。一方面,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离不开教师的理论功底和教学能力,更离不开教师身高为师、身正为范的人格魅力和润物细无声、春风化雨般的师德输出。如******所说,一个老师如果在是非、曲直、善恶、义利、得失等方面老出问题,怎么能担起立德树人的责任?[10] 换言之,一个教师若无师德素养,难以担当起培养时代新人这一重任。另一方面,00后大学生作为新生代网民,是一群浸润在电脑、手机、视频、游戏等屏幕世界长大起来的“数字原生代”1,其价值观的形成极易受到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和渗透。如何在对时代新人的价值观引领工作中化被动为主动,需要高校教师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价值观念和马列信仰,严守好“思想政治关”这一师德素养基石,才能为培养合格的时代新人保驾护航,因为师德素养培育是培养时代新人的政治保证。

(三)师德素养培育是师德建设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重要途径

******强调,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11]如何让高校教师成为一名“外强能力,内强素质”的筑梦人,如何让师德建设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师德素养的培育是关键。一方面,高校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加强践行师德的实践自觉性,把师德建设的优势进一步转化为培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治理效能。另一方面,针对当前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存在的突出问题,一则要正视仍有高校教師顶风违纪的乱象,要通过“内塑教师的师德师风和品性修养+外推严格的监督考核机制”,对师德败坏现象需进行坚决惩处,推动高校教师队伍师德建设优势转化为警示震慑的治理效能;二则要在“综合施策、专项治理”中把师德违规行为扼杀在萌芽阶段,通过“外塑环境,内强素质”,让高校教师这一批“梦之队”的筑梦人安心、舒心、静心、热心从教,让高校教师在积极从教中注重培养高尚的师德素养。同时,高校要将爱国爱生、敬业奉献等师德灌输于高校教师,引导高校教师在实践中使用正确的师德判断和师德评价引领自身的师德行为。高校唯有成功地将师德素养培育根植于新时代高校教师群体,才能为提升国家治理效能和推进民族复兴大业的实现培养新时代人才。62AC29D4-8EFE-4E86-949A-032754976CF4

二、新时代高校教师师德素养的培育目标

高校教师的师德素养培育,是在一定的师德认知、师德情感、师德意志的基础上,经过严格的师德自律和他律,自觉践行师德行为,从而达到较高的师德境界。在日新月异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时代,高校教师需要在前所未有、百年罕遇的大变局中实现立破并举、涤旧生新,践行新时代赋予其师德素养的更多新内涵。

(一)有弘扬光荣传统,恪守育人初心的师德认知

师德认知,是指教师对师德行为规范和师德践行意义的认识。众所周知,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换言之,教师的一切言行举止都是受其思想支配的。因此,高校教师的师德认知是师德素养培育的前提。师德认知的形成需经历两个过程,一是师德培育,二是师德历练。师德培育重在明德,只有懂得何为师德,何为师风,高校教师才能按“德行”行事;师德历练重在实践,要在实际工作中的师德情景中学会对“师德示范”和“师德失范”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作为新时代的高校教师,应树立弘扬光荣传统、恪守育人初心的师德认知,努力让自己成为一朵奔腾在新时代浪潮中的浪花,带动更多的学生后浪,在红色基因的传承和红色血脉的赓续中成为听党指挥的华彩乐章中的跳动音符,自觉摒弃功利化、利益化、庸俗化的不良认知,在以“桃李满天下”为荣中践行育人初心,为我国的复兴大业培养出更多的“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青春之民族”的优秀人才。

(二)有涵养家国情怀,心系国家和学生的师德情感

师德情感是指教师在心理上对师德规范所产生的荣辱、美丑、好恶、爱憎的情感体验。师德情感是教师师德素养形成的重要条件和主要因素,在师德素养的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调节作用。高校教师作为培养民族复兴时代新人的培养人,首先,应涵养深沉的家国情怀,做到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在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中努力做对国家、对民族、对学生有贡献的教育工作者。其次,应心系国家。中国正处于冉冉上升之际,高校教师应牢记初心使命、热爱伟大祖国,胸怀忧国忧民之心和爱校爱生之情,把个人理想融入社会理想之中,做一名坚定的爱国者和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以一生的真情投入和一辈子的业精于勤体现师德情感。最后,应热爱学生。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正如******强调,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何为仁爱?一方面,教师要在“以善至善”中“以德施教、以德育德”,让学生在教师的至善和美好师德中感受到春风细雨般的温暖和关爱;另一方面,教师要兼顾平等和公平,不能把自己的学生分为“三六九等”,要在因材施教中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宽容不纵容,偏爱不溺爱,用良心做事,用爱心育人,用智慧教书。

(三)有不畏困难险阻,克服万重千山的师德意志

师德意志是指教师在坚守师德原则和履行师德规范时所展现出来的自觉克服一切障碍和困难而做出的行为抉择力量和意志。高校教师师德素养的培育过程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必然要克服千重的困难和万道的坎坷。唯有克服这万重千山,才能促成师德素养的形成。通过调查发现,教师需要克服的三座关卡主要包括:其一,教师要克服“本领关”。新媒体时代和大数据时代带来了知识信息的容易获取和爆炸增长,使得教师行业的本领危机超越了历史上任何一个时代。作为一名新时代高校教师,应好学、乐学、善学,在学习、研究和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积淀和实践能力,避免出现“本领恐慌”。其二,教师要克服“利益关”,不能为了获取经济效益而把时间重心都放在论文撰写、课题申报、校外兼职、创办公司等方面,而忽视了教学和学生。教师唯有抗住现实社会中的种种诱惑,才能自觉淬炼师德师能,发挥师德意志的无穷力量。其三,教师要克服“自律关”。自律会让教师自愿认同师德规范,并自觉地把外在约束化为个人習惯并成为一种内在动力。因此,想要成为一名新时代德行双馨的高校教师,必须要做到严格自律,自觉淬炼师德师能,在实践自觉中借助强大的师德意志把“师德他律”变为“师德自律”。

(四)有坚守以德施教,践行育人使命的师德行为

师德素养的培育需要高校教师在形成正确的师德认知、师德情感、师德意志的基础上转化为坚强有力的行动,即师德行为。市场经济具有强大的趋利性,导致了高校教师群体个人主义、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滋生,甚至有个别老师为了利益和功利不惜在师德败坏和学术败坏道路上被“内卷”,其结果是师德失范行为的出现。为了更好地避免师德失范行为的出现,作为一名高校教师,首先要坚守以德施教,摒弃功利思想。******曾指出,如果身在学校却心在商场或心在官场,在金钱、物欲、名利同人格的较量中把握不住自己,那是当不好老师的[12]。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必须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并要努力成长为一名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其次,要胸怀仁爱之心,践行育人使命。每代人都有每代人的使命,新时代高校教师的使命就是为走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长征道路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使命决定了广大高校教师需站在正确的历史方位,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践行符合新时代的师德要求,明晰划出师德红线,敢于亮出师德红线并清晰地规划好师德践行路线。唯有如此,高校教师才能真正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的育人任务,在持之以恒的自我严格要求中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和师德习惯,还教育界一片清风气正的良好生态环境。

三、新时代高校教师师德素养的培育策略

高校教师师德素养的培育是一项关乎民族复兴大计的系统性工程。高校教师应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遵守师德素养“知、情、意、行”的培育规律,着眼“三个结合”,聚焦“两个视角”,立足“四个关系”,不断强化新时代高校教师的师德认知,升华师德情感,坚定师德意志和践行师德行为,推动高校教师群体师德素养的提升。

(一)着眼“三个结合”,强化新时代高校教师的师德认知

高校教师师德素养的培育,首要策略是要通过着眼“三个结合”,强化教师的师德认知。62AC29D4-8EFE-4E86-949A-032754976CF4

第一,在师德引导和舆论宣传的结合中强化师德认知。高校首先可以通过“集体学习+自主学习”的方式让教师强化学习《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关于在教育系统开展师德专题教育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引导教师学习践行新时代师德规范。其次,可以通过“专家讲座、校内校际交流、外出参观实践”等形式让高校教师接受系统的师德素养培育,在师德引导中加强教师对新时代师德要求的理解和认知。同时,可充分借助“学校官网、官微、广播台、电视台”等宣传平台,宣传师德榜样故事和师德力量,通过挖掘身边人、身边事加强师德的舆论宣传,帮助教师全面理解、准确把握师德准则,做到师德的应知应会和必会必做。

第二,在感性领悟和理性思考的结合中升华师德认知。师德素养属于上层建筑,教师应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把关乎师德的感性领悟升华到理性思考阶段,把弘扬光荣传统,恪守育人初心的师德认知内化为自然而然的师德行为,以更好地与学生建立亦师亦友的良好关系,促进教学实效的提升。

第三,在制度保障和师德自觉的结合中提升师德认知。制度机制属于“师德他律”,唯有把“师德他律”内化为“师德自律”,才能产生师德自觉的输出。因此,高校应遵循师德素养培育规律,明晰培育目标,精准落实师德制度,在公平有效的机制落实中加强教师践行师德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最终形成“崇德向善”的良好师德氛围,让高校教师在师德制度的他律作用和师德自觉的自律作用中进一步提升师德认知。

(二)聚焦“两个视角”,升华新时代高校教师的师德情感

师德作为一种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必然受到师德情感的影响。高校教师应在多维度多方位的比较中,实现师德认知和师德情感的高度融合。

第一,在史和今的传承中赓续红色血脉,培养师德情感。师德素养在建党百年来的人才培养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实现红色血脉的赓续和立德树人的薪火永续,高校教师要在新时代认真传承不同历史时期且依旧适应当下时代的师德优良传统,悉心育才、真心爱才,在“史与今”“老与新”的交替和传承中实现良好师德的生生不息和代代相传。其一,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其二,要精专教学,做到积极有为,敢于钻研;其三,要强身健体,做到身心健康,精力充沛。体育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延年益寿,更是保家卫国、努力工作的根基。唯有身心健康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培养出身心亦健康的红色后代。因此,高校教师需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史和今的传承中,在红色血脉的赓续中,培养身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必有的心系国家和学生的师德情感。

第二,在好老师和大先生的过渡中提升师德境界,升华师德情感。***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13]。毋庸置疑,这为高校教师提出了新时代更高的要求。要实现好老师到大先生的过渡,教师不仅要学会“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树立“大先生”的标杆,以“大先生”为榜样,在争做“大先生”的漫漫征途中提升师德境界,升华师德情感,努力成为教育战线的“中坚力量”。

(三)立足“四个关系”,践行新时代高校教师的师德意志和行为

高校教师师德意志和师德行为的践行要求是要为民族复兴大业培养合格的时代新人,用责任和担当书写不负国家、不负人民的师德新篇章。因此,高校要树立问题导向意识,把控师德践行这一重要环节,立足“四个关系”,打通师德素养培育的“最后一公里”。

第一,正确把握职业理想与师德信仰的关系。职业理想作为人们实现个人生活理想、道德理想和社会理想的手段,高校教师应坚守初心,坚定立德树人的职业理想,同时,要树立远大的师德信仰,自觉开展对自我的师德历练,以奋斗向上的姿态审视师德践行成效,避免在追求职业理想的过程中因为利益和功利的诱惑迷失自己而做出违背师德的不良行为。

第二,正确把握能力培养和以德施教的关系。******强调,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核心价值观才能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14]。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更要在教学事业中躬行实践,真学真干,全力提升自己的教学和科研能力,同时,要注重以德施教,在知行合一中打好“能力”和“师德”这两张好牌,成为一名德行双罄的人民好教师。

第三,正确把握严管学生和厚爱学生的关系。从本质上看,“严管”和“厚爱”并不冲突,严管的目的是用高要求培养经得起时代检验的民族复兴人才,厚爱的目的是希望用更大的包容性帮助学生顺利成才,让学生成为一名身心均健康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严管”和“厚爱”这两者的目的是一样的,“只严管没关爱”或“只关爱不严管”都不利于学生的成人成才。

第四,正确把握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的关系。潜心问道是教师的职业追求,而关注社会是教师的时代责任,其契合点正是理论和实践的互融、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高校教师,应立足我国新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围绕国家和社会亟须解决的问题,探求科学的解决路径,让自身研究和现实实践相互促进,在师德践行中用责任担当履行时代使命,在与祖国同在、与学生同行中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青春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培养复兴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的通知[EB.OL].(2019-12-06)[2021-12-09].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7002/201912/t20191213_411946.html.

[2][10]新华网.***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EB/OL}.(2013-09-09)[2021-12-09].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9/09/c_117294186.htm.

[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毛泽东为抗大题词的故事【2】[EB/OL].(2016-05-23)[2021-12-09].http://dangshi.people.com.cn/n1/2016/0523/c85037-28370156-2.html

[4]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毛泽东为家乡题写了这些“金字招牌”[EB/OL].(2016-08-15)[2021-12-09].http://dangshi.people.com.cn/n1/2016/0815/c85037-28635406.html.

[5]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R].1961

[6]邓小平论教育(第三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72.

[7]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01-502.

[8]胡锦涛.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7-09-01(01).

[9]***.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主持召开座谈会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5-31(02).

[11][14]新华网.***: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4-05-04)[2021-12-09].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5/05/c_1110528066.htm

[12]***.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10(02).

[13]***.***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R].2016.

责任编辑  邱翔翔62AC29D4-8EFE-4E86-949A-032754976CF4

猜你喜欢高校教师新时代幸福从“心”开始知识文库(2019年23期)2019-12-31高校教师党建参与的“四度”模型研究现代交际(2019年20期)2019-12-06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做合格的高校教师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年9期)2019-05-18花钱评高校教师让学者斯文扫地科学导报(2018年3期)2018-05-14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三联生活周刊(2016年46期)2016-11-22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商场现代化(2016年22期)2016-10-18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科学与财富(2016年28期)2016-10-14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2016年7期)2016-07-09

推荐访问:师德 新时代 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