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落实重大战略任务,深化国资国有企业改革

时间:2023-06-15 16:15:05 来源:网友投稿

苏州苏高新集团有限公司 陈素梅

随着国企改革的深入,我国的现代企业制度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应该是以新的政府和企业关系为中心,厘清政府和企业的责任界限,明确企业的职责界限,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的激励和留任机制,把党的领导融入企业治理,从而激发企业的活力,但却难以真正实现。究其原因:我国国有企业所有权应当是多元化、分散的,但部分国有企业的所有权结构比较单一,很难形成有效的控制与均衡;
当前国企管理制度还有待进一步完善,而董事会在企业的权力还没有完全行使,因而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文章通过对我国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基本原则、目标等问题的分析和讨论,并就如何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提出一些建议和建议。

现代企业制度是指在股东所有权和企业财产权的基础上,以公司制为载体,通过企业治理来解决股东与股东利益不一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1]。中国近代企业制度是一种以产权明晰、权利明晰、政企分离、管理科学为核心的现代企业体制,由“以权为本”的企业法改革,逐步步入企业法体制的新阶段。要解决国企的产权不清、产权不清、权责不清的问题,就需要对政企关系进行改革,实行国有资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建立科学、合理的经营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使之成为适应市场竞争的法人实体,真正实现经营自主权。在此过程中,产权清晰是基本,权力清晰是政府与企业分离的保障,是企业的核心,可以促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竞争主体和法人。而要拥有明确的产权和明确的权利的关键是企业所有权制度的确立、所有权的划分、所有权的分离和经营地分离。政府、企业不仅要分开人员和部门,还要把企业的功能分开。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行业调控、市场监督等多种功能,为市场主体的形成提供制度保证。管理科学是一种转变过去由国家直接管理,由政府直接介入,按市场规律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管理体系和运作机制[2]。

在现代企业体制下,我国的法人治理结构与传统的国有企业相比具有明显的区别:第一,政府出资,企业根据企业法进行经营;
第二,必须尽早地转变“一元化”的经营方式,即以厂长负责制、总经理负责制为基础,在企业内部形成一套约束机制;
第三,由于传统的“分权”体制难以自主管理,可以采取以企业法为基础的“法人治理”,并将其授权交给董事会;
第四,必须明确各管理部门的责任范围,区分决策和实施,并制定清晰的权力、责任和义务的治理体系;
第五,根据区域整合的原则,对各类生产要素进行合理的分配,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运作机制,以推动企业的经营。

第一,要树立政治、大局、核心意识,加强统筹协调,坚决贯彻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

第二,要正确认识“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深化国企改革等问题。国企要正确处理好政府职能和市场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在某种程度上维持市场的主导地位,从而达到与政府的协同效应。要想真正实现国有企业产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就必须在市场化的制度和机制上有所突破,要全面、协调、有序。国企要强化整体的顶层设计,实行系统性的计划,把国企改革和国有资产监督相结合,达到“双赢”的目的。

第三,要把握好改革与稳定发展的关系及本质,提高运行的透明度,妥善处理各类利益冲突,保证各项改革顺利进行。

(一)强化党的领导和企业治理融合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企业制度是建立以党的建设为核心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重要内容。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也有许多问题。例如,党员干部对前置程序界定不清,把前置研究看作是一种事前的决策,并将其无限地延长。为解决此类问题,强化党的领导和企业治理融合,国企要强化企业的组织架构,把党的管理融入企业治理,完善企业的章程及相关的制度,使党组织在企业的法人治理中的地位更加清晰;
要完善“三会”组织架构,引进外部董事、实行“双向通道、交叉任命”等,逐步改善“三会”人员重叠度较高情况;
要明确党的职能和管理问题,明确决策权限,坚持“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使党组织能参与企业的决策,“三重一大”的一切问题都要经过调研和事前的审核与商讨,最后才能得到董事会和管理层的最后决策;
要明确党的领导职责,建立在职责的基础上,以评价党对干部的支持为手段,以全面从严治党为保证,对党组织进行初步调查和讨论的职责进行监督和评价;
要健全保障机制,必须健全专题讨论,科学决策,强化各方面的联系与关联[3]。

(二)完善国有资本的管理体制

传统的国有资本经营模式,只能从一定程度上解决国有企业多人管理导致的许多问题。国有资本是全民共有的,必须从某种程度上与国家的战略目标和人民利益相匹配。但是,传统的国有资产经营系统不能完全发挥其服务功能,使得国有资产在经营过程中走形式,未能真正地反映出国有资产在国家战略目标中的作用。此外,在一定程度上,相关部门对国企的管理方式与企业发展的趋势不一致,导致国企发展动力不足,无法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市场。目前,在国家相关部门的行政管理中,应当尽可能地建立起相关的行政机关,从而使国有资本管理体制得到进一步的改善。政府相关部门的职能是制订国家、产业的投资政策,以及相关的产业政策,各相关部门要根据当前的经济发展趋势,努力明确重点,并把握好政府投资的时机和方法。另外,政府机构职能还包括对国有资本经营收益进行有效的管理,政府工作人员应当从社会经济的宏观发展角度,对国有资本、财政预算、社保预算、公共预算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权衡。

(三)强化国企的组织与管理

深化国企改革领导小组和相关具体工作要加强统筹协调,相关单位要积极推动。根据“最多跑一次”的原则,尽快完善有关的扶持政策,形成工作合力,为国企改制提供必要的扶持。各省级相关单位要主动推动“脱钩”,明确责任,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政策,积极探索具有创造性和有效性的激励约束机制,保障和推进国企改革;
各市、县党委、政府要认真组织领导,搞好本地区的国企改革,按照计划和地方的实际,制订具体的改革方案,加快改革的步伐。比如,省国资委应该加大对市县国企改革的引导和监管力度,为地方、城市、企业的改革提供有效的保障。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在问题导向下,按照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制订清晰的工作路线图和进度表,确保各项改革的效果[4]。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对投资者和被投资企业的关系进行有效管理

管理资本模式下,完善深化国资国企管理,必须处理好投资者与被投资者的关系,并制定公正的分权与监督机制。

第一,要正确处理好国企和投资者之间的关系。从企业治理的角度看,投资者的责任应当是市场化、法治化,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国有企业的经营自主性。通过对国有资本投资企业试点工作的总结,逐步拓展其试点范围,实施国有资本运营企业和国有资本经营企业。加强对国有资本的管理,是推动国有资本向主要企业集中、优化国有资本结构、推动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手段,进而提升国企发展质量与国企效益,打造世界级大企业。

第二,要实行分级放权、分类授权。按照分级管理的需要,制定国企集团总部对二级公司的权力下放清单,实行分级下放与行政自主性,把该办的事交给二级企业自己做,把延伸管理到二级企业下属企业的项目交给二级企业决定,全面激发企业活力;
制定对管理层的委托和监督,明确董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权力界限,同时强化委托的管理与监管,对有关的委托实施监督,并对其主要危险跟踪监控。

2.构建以国有企业职能定位为基础的分类管控模型

在多层次架构国企中,要按照其经营特点、发展方向确定不同的经营模式,避免“一刀切”。中国的企业治理模式随着国企改革和企业治理的逐步改善而改变。以往,大部分企业都会使用高度集中化的管理方式,按照集中度对下属进行控制,把所有的力量都集中在一个集团或者一个总部,从而得到对下属的绝对控制权。要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组织与完善,企业集团的控制必然要从过去的集中化的基础上转变。在规范企业治理的前提下,必须明确投资者与被投资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并结合行业特点、自身发展阶段等特点,明确其职责范围,设计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控制方法。在国企经营方式上,尤其要明确控制的层次和关系,决定对国企总部的经营和控制安排,并确定与其下属企业有关的管理和安排。同时,在管理方式的设计上不能跨越界限,应该把工作重心放在企业的各个部门,实行分权、分层的经营。此外,在分权框架内,必须切实履行集团及其下属公司的职责,是按照企业法对“规则”进行授权的传统分配模式,对权力进行规制[5]。

3.推动国企人事管理体制的改革

在国家与市场经济的相互作用中,国企可以实行双轨制自由地选人、用人以及管理企业的人才。所谓“双轨制”,指的是监管机构、“两类公司”的董事,以及由几家国有企业的主管,尽量在系统中聘用和委派投资者。在“两类公司”中,管理者和其他层次的经理可以更好地运用市场导向的管理和选择机制,让有才能的人才可以真正地参与到管理中来。比如,董事会拥有选任执行董事的权力,但是在总经理批准的情况下,可以委派更有实力的人。在实行双轨制的前提下,要把选拔制度和岗位清理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健全激励和制约机制,完善双轨制。部分国家委任的董事和**,可以按照公务员的标准,保障他们具有国家公务员身份,并按他们的工作能力给予相同的补贴。同时,要对其消费、工作、职位等进行严格的限定,以保证其消费的公开、透明。

(四)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

国有资本是否能够实现国家战略目标,与其投资方式、投资领域的选择有着密切的联系。国有资本投资和管理的重点是国家安全保障、科技进步、生态环境保护、战略性产业发展和公共服务等方面。过去,国有企业在进行投资、管理时,最常用的工作形式是投资办厂、直接投入。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这种传统的投资方式也逐渐暴露出其不足之处。当前,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除了少数几个需要国家资金进行直接投资的特殊国防和军事领域以外,大部分市场经济制度都是直接进行企业的运营和管理,不需要国家的直接投资。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国有资本具有一定的社会公益性、政策性,只有通过投资,才能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例如,政府要加大对环境保护行业的调控力度,可以采取引导、鼓励、引导的资金投入,也可以从私人企业购买服务中获得资金支持。既然要保值,那么就不需要进行任何的投资、经营,只要能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收益,就可以投资。

事实上,国有资本并非以现金的形式存在,而是通过多种途径,如股权、资产等。国有资产中的一小部分是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未来发展的关键行业,而绝大部分都是完全市场化的。在这种情况下,要实现从经营资产到有效运作的转变,实现企业的组织结构调整与动态优化,需要建立健全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当前,国有资本运营企业和国有资本运营企业是当前改革的重点。二者均为国有企业的出资人,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国有资产的投资与管理职责[5]。

(五)健全市场运作机制增强企业的活力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着经营机制不健全、经营效率低下、核心竞争力不高等问题,需要在三大体制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市场化的选拔任用机制。通过构建激励和制约机制来激活国企的积极性,并在高水平地区大力推进职业化管理,积极探索实现企业内部领导、专业领导角色转换的有效途径。要突破干部、技术人员、高素质人才的选拔和专业委员会,建立岗位市场机制,研究颁布实施细则,提高领导干部的盛衰能力;
科学地规划技术人才和高素质人才的选拔和专业委员会,实现能力提高、平庸下降、淘汰劣等的目标;
改革整体薪酬制度,推行市场化的薪酬标准,确立市场化的薪酬制度;
改革薪酬管理方法,逐渐放松对实行全面薪酬管制和企业注册制度的制约,如有条件,应研究设立共同薪酬管制或注册制度,对员工的绩效评估及个人薪资,强化系统的激励与约束作用。

总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以“有形之手”为中心,围绕新的功能定位,加速制度改革,推进国企改革深入、务实。同时,利用市场资金、依法治国、勇于创新、勇于担当,从而把国企的发展和改革搞得更好。

猜你喜欢国有企业制度管理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今日农业(2022年15期)2022-09-20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商品与质量(2021年43期)2022-01-18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人大建设(2020年2期)2020-07-27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大众投资指南(2020年10期)2020-07-24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辽金历史与考古(2019年0期)2020-01-06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制度空转,是“稻草人”在作怪当代陕西(2019年13期)2019-08-20某些单位的制度杂文选刊(2016年12期)2016-12-09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现代商贸工业(2016年35期)2016-04-09“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杂文月刊(2016年1期)2016-02-11

推荐访问:深化 国资 国有企业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