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处理师生关系的影响研究

时间:2023-06-15 15:55:04 来源:网友投稿

张爱莲,于润萍

(山东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淄博 255000)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人与人相处的各种伦理准则,重视仁、义、礼、智、信等观念,形成了人际关系的基本框架。当前,中国传统文化以其独特魅力与价值受到广泛关注[1]。张岱年先生认为,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两个基本思想观点是人际和谐和天人协调。由于这类优秀传统文化对人们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在今天应该得到进一步的阐扬[2]。青年大学生是中国文化传承和中华民族振兴的主体,是中华文明的推动者[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学生的责任。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传统文化积淀在人们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之中,师生关系也被深深烙上传统文化的印记[4]。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是一个尊重文化、重视教化的国家,在传统文化中,关于师生关系在思想论述与实践体现方面,都有着较为丰富的研究资源[5]。其中,“天地君亲师”之说体现了中国传统精神信仰和象征符号,折射并彰显了中华民族浓厚的文明素养和文化积淀,也表明了师道尊严在中国社会中早已成为一种普遍的教育观念[6]。

大学师生关系既是一个社会概念,又是一个教育概念,是高等教育领域非常重要的人际关系[7]。近年来,大学生如何处理师生关系成为一个热门话题,也成为研究者关注的课题。当前,大学生对处理师生关系相关的传统文化观念的知晓、认同和践行情况如何?本研究从师生关系角度入手,通过问卷调查,深入了解大学生处理师生关系受传统文化影响的情况,以期更好地发挥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处理师生关系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大学师生关系和谐。

(一)调查对象

研究初期的预调查对象为32名来自不同年级和专业的大学生,其中男生20人,女生12人。后期进行大范围问卷调查的对象来自国内东部、中部和西部8所不同层次的高校,共回收问卷1491份,剔除无效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1440份,问卷有效率为96.58%。在问卷有效的调查对象中,男生521人,占36.18%;
女生919人,占63.82%。大一学生716人,占49.72%;
大二学生297人,占20.63%;
大三学生237人,占16.46%;
大四学生190人,占13.19%。文法类学生199人,占13.82%;
理工类学生630人,占43.75%;
艺体类学生153人,占10.62%;
其他类458人,占31.81%。

(二)研究工具

采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在开展大范围问卷调查之前,先面向不同年级与专业的大学生进行小范围开放式问卷调查,请学生回答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哪些观念或说法对他们处理同学关系、家人关系、师生关系以及多种人际关系产生了积极影响。基于开放式问卷调查结果编制正式调查问卷。选取被提及次数相对较多的传统文化语句构成问卷主体,其中包括与处理师生关系有关的传统文化语句10个。请大学生评估他们对这些语句的知晓度、认同度与践行度。采用5级评分,在知晓度评估中,1、2、3、4、5分别对应很不熟悉、不太熟悉、有点熟悉、比较熟悉、非常熟悉;
在认同度评估中对应很不认同、不太认同、有点认同、比较认同、非常认同;
在践行度评估中对应从未遵循、偶尔遵循、有时遵循、经常遵循、总是遵循。通过问卷星在线调查平台面向国内不同地区、不同层次高校的学生发布调查问卷。

(三)统计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23.0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对传统文化影响大学生处理师生关系的总体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
采用t检验对大学生处理师生关系受传统文化影响的性别差异、独生与非独生差异进行分析;
采用F检验对大学生处理师生关系受传统文化影响的年级差异、专业差异、生源地差异进行分析。

(一)大学生处理师生关系受传统文化影响的总体情况

参与调查的大学生对与处理师生关系有关的十个传统文化语句的知晓度、认同度与践行度评分见表1。

表1 大学生处理师生关系受传统文化影响的三维度评分(M±SD)

由表1可见,对问卷中十个传统文化语句知晓度排在前三位的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尊师重道”“亲师友,习礼仪”,排在后三位的是“疾学在于尊师”“天地君亲师”“事师之犹事父也”。认同度排在前三位的是“尊师重道”“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亲师友,习礼仪”,排在后三位的是“天地君亲师”“事师之犹事父也”“疾学在于尊师”。践行度排在前三位的是“尊师重道”“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亲师友,习礼仪”,排在后三位的是“天地君亲师”“事师之犹事父也”“疾学在于尊师”。

对表1所列知晓度、认同度和践行度评分进行纵向比较发现,大学生对十个传统文化语句的知晓度、认同度、践行度的评分大多在4分以上,表明他们总体上对这些语句有着较高知晓度、认同度和践行度。对知晓度、认同度和践行度评分进行横向比较发现,大学生对这些传统文化语句的知晓度和认同度大多高于践行度,表明大学生对于这些与师生关系有关的优秀传统文化语句在知行合一方面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二)大学生处理师生关系受传统文化影响的性别比较

为考察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处理师生关系的影响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我们对男女大学生对十个传统文化语句知晓度、认同度与践行度评分进行了比较。存在显著差异的项目见表2。

表2 男女大学生处理师生关系受传统文化影响的评分比较(M±SD)

由表2可以看到,在知晓度存在显著差异的四个传统文化语句中,女生对“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尊师重道”和“亲师友,习礼仪” 的知晓度评分显著高于男生,而男生仅对“天地君亲师”的知晓度评分显著高于女生。在认同度和践行度存在显著差异的传统文化语句中,均为男生评分显著高于女生。

(三)大学生处理师生关系受传统文化影响的专业比较

不同专业的大学生由于学习兴趣不同、所学课程不同等因素,对传统观念的知晓度、认同度与践行度可能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将文法类、理工类和艺体类大学生处理师生关系受传统文化影响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三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的项目见表3。

由表3可知,在十个与师生关系相关的传统文化语句中,文法类、理工类和艺体类大学生在知晓度、认同度和践行度上存在程度不同的差异。主要表现为艺体类大学生对部分传统文化语句的知晓度较高。而文法类大学生对部分传统文化语句的认同度和十个传统文化语句的践行度均显著低于理工类和艺体类大学生,例如“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天地君亲师”“事师之犹事父也”等。

表3 不同专业大学生处理师生关系受传统文化影响的评分比较(M±SD)

(四)大学生处理师生关系受传统文化影响的生源比较

大学生的生源地不同,其生活环境、教育环境会有所不同,对某些传统观念的知晓度、认同度与践行度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我们对来自农村、小城镇、大中城市的大学生处理师生关系受传统文化影响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存在显著差异的项目见表4。

表4显示,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对部分传统文化语句的知晓度、认同度、践行度评分存在显著差异。多重比较结果显示,存在显著差异的传统文化语句中,主要表现为来自大中城市的学生对这些传统文化语句的知晓度、认同度、践行度高于来自小城镇的学生,而来自小城镇的学生的知晓度、认同度与践行度又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

(五)独生与非独生大学生处理师生关系受传统文化影响的比较

由于独生与非独生大学生从小成长的家庭环境不同,这种差异也许会体现在对师生关系相关的传统观念的知晓度、认同度与践行度上。对独生与非独生大学生处理师生关系受传统文化影响的情况进行比较,二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的项目见表5。

表4 家庭所在地不同的大学生处理师生关系受传统文化影响评分比较(M±SD)

表5 独生与非独生大学生处理师生关系受传统文化影响评分比较(M±SD)

由表5可见,在十个与师生关系相关的传统文化语句中,独生与非独生大学生在部分语句的认同度与践行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为独生大学生对部分传统文化语句的认同度与践行度高于非独生大学生。其中,独生大学生在“亲其师,信其道”和“疾学在于尊师”2个传统文化语句的践行度上,与非独生大学生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

(一)关于大学生处理师生关系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总体情况

本研究表明,当前大学生总体上对与处理师生关系相关的传统文化语句有着较高知晓度、认同度和践行度。具体来看,知晓度、认同度和践行度相对更高的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尊师重道”“亲师友,学礼仪”“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等,这些语句被大学生熟知,有益于大学生重视师生关系、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师生关系氛围,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今大学生处理师生关系的积极影响。

我们看到,在本次调查中,大学生对“尊师重道”的知晓度、认同度与践行度均处于较高水平。在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中,教师一直是权威的象征,不管是人们常说的“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还是“天地君亲师”,这些古语都将教师置于相当程度的受尊崇地位[8]。从教育发展史的角度来看,我国是一个非常重视传统师生关系即师道尊严的国家。“师道尊严”出自《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它的本意是说,在教师受到尊敬的前提下,他所传授的道理、知识才会受到学生尊敬,因为教师是道理、知识的承载者和传播者。它反映的不仅仅是一个对人的尊敬问题,更是一个对道理和知识的尊重问题。对道理、知识的热爱与尊敬,是一个人的可贵品格。尊师必然重道,重道一定尊师[9]。“尊师重道”出自《后汉书·孔僖传》:“臣闻明王圣主,莫不尊师贵道。”这是中国传统社会的优良传统,是维系社会和谐有序运转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所以,才有了“天地君亲师”的说法,教师在民间祭祀中的地位,是与天、地、君、亲并列的。这些流传至今的古语对后世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并在一定意义上成为当前师生的行为规范。

本次调查显示,大学生对与师生关系相关的传统文化语句的践行度大多数低于知晓度和认同度,这与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普遍存在“知易行难”的现象相一致,正所谓“非知之艰,行之惟艰”[10]。因此,大学生对于这些优秀传统观念在知行合一方面还有待提升。在传统的大学师生关系领域中,学生作为文化接受者和传承者的角色是相对受到重视的[11],这就要求在传统文化教育和学习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通过阅读书本、他人传授等各种途径所获得的传统观念应用于日常行为和活动中,将“尊师重道”等传统文化观念加以继承并发扬光大,在校园生活中尊重教师,在与教师和谐相处的行动中,真正做到尊师、敬师。

“亲其师,信其道”是本次调查中唯一知晓度与认同度平均分高于4而践行度低于4的语句。这句话出自《礼记·学记》“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意思是一个人只有对自己的师长亲近、尊重时,才会相信、接受师长所传授的知识与道理。当前,大学师生关系在一定程度上趋向功利化、冷漠化。这是因为,随着高校扩招,学生数量大幅增加,导致师资力量不足,师生比例严重失衡。无论是专业课教师还是公共课教师,除了教学工作外,还有繁重的科研任务等。加上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大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广泛,教师的课堂传授并不是唯一的渠道,课后大学生并不会与教师进行较多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大学生与教师的交往缺乏主动性,也让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下降,从而对教师传授的知识无法更加深入地了解和学习。大学生在求学阶段,更多注重的是学分、证书等求职条件,而对文化素养的提高不够重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不再把教师当成人生的指引者,而是当成了“工具人”,把是否圈划考试重点、是否传授考研或求职经验当成了衡量教师合格与否的界限。要解决这类问题,首先要缓解高校师生比例失衡的现象,扩大师资力量,吸引更多的优秀教师进入高校。同时,需要引导和加强学生对尊师、敬师观念的重视,不能让“教师节”成为形式主义,要让“尊师重道”“亲其师、信其道”成为本能,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另外,调查发现,大学生对部分体现师生关系的传统观念的认同度高于知晓度和践行度,例如“疾学在于尊师”“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尊师则不论其贵贱贫富矣”等。这说明虽然对于一些与师生关系有关的传统观念,有的学生可能从未听说过或并不熟悉,但当他们能够接触到这些优秀传统文化时,是有着较高认同度的。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有着学习和汲取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积极性,所以我们提倡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对优秀传统文化观念加以广泛传播,以此来提升大学生的知晓度,并使他们的认同度和践行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关于大学生处理师生关系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比较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女生总体上对问卷中部分有关师生关系的传统文化语句的知晓度相对较高,这可能与男女生的阅读兴趣和认知特点等有关。对于传统文化语句这种主要体现文科思维的知识,女生吸收起来相对而言更加具有优势。男生对“事师之犹事父也”等传统文化语句有着相对较高的认同度和践行度,可能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中的性别差异和男女角色定位有关。卢勤、黄丽珊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人际关系维度包含宽和、热情两个性别维度,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看,历来主张男性应该比女性更宽宏大量、热情主动一些[12]。可能正因为如此,部分女生性格内敛,不善言谈,而男生对处理人际关系的主动性、积极性更高一些,更善于与教师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对不同专业大学生处理师生关系受传统文化影响的情况进行比较发现,文法类学生对问卷中部分传统文化语句的认同度和践行度总体上低于理工类、艺体类学生。这一结果与人们通常对文法类、理工类和艺体类学生的认知似乎大相径庭。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文法类学生通常阅读面更广,更具有批判性思维,因而价值观更倾向于多元化。

在本次调查中,不同生源地的大学生对问卷中有关师生关系的传统文化语句在知晓度、认同度与践行度上也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来自大中城市的学生高于来自小城镇和农村的学生,来自小城镇的学生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在于不同生源的大学生从小生活环境与教育环境不同。在文化弱势的农村地区,教育资源贫瘠,学生文化资源较少,相对于城市地区而言,有明显差距。加上农村的教师资源流动性大,学生学习动机大多相对较弱,从而使得来自农村的学生对于一些传统文化观念的知晓度、认同度和践行度显著低于来自小城镇的学生。同样也是由于教育资源的差异,来自小城镇的学生在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方面也与来自大中城市的学生存在差距。目前国家致力于缩小城乡差距,包括教育水平和文化资源上的差距,相信未来无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都会有更多的学生能够更好地汲取优秀传统文化资源。

独生大学生总体上对问卷中某些传统文化语句的认同度与践行度显著高于非独生大学生,尤其在“亲其师,信其道”和“疾学在于尊师”两个传统文化语句的践行度上,差异极其显著。这与人们的通常印象似乎存在出入。有研究者认为,社会对于独生子女大学生的评价是有失偏颇的,不少评价带有主观倾向,并不完全正确和客观[12]。人们通常认为独生子女大多被父母溺爱,是在娇生惯养中成长起来的,在学校里不太能接受教师的批评教育,往往唯我独尊,在尊敬师长方面可能会有欠缺。但是,越来越多研究表明,由于独生子女家庭往往拥有更好的教育条件和资源,而非独生子女家庭父母平时大多忙于生计,在生活、学习、感情联络上对孩子有所忽略,因此独生子女往往比非独生子女接受了更好的教育。这可能是独生大学生对于尊师重道的传统观念的认同度与践行度比非独生大学生更高的重要原因。

(三)关于通过提升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优化师生关系的建议

综观本次调查结果,可以看到,当前大学生处理师生关系受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但在某些方面还有待提升,而且不同大学生群体也存在程度不同的差异。因此,高校需要进一步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面向不同大学生群体,有针对性地引导和鼓励学生阅读传统文化作品,积极学习优秀传统文化观念。在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需要大力推进教育的信息化,逐步缩小城乡之间教育资源的差距,促进教育公平,使农村和偏远地区的学生能够更好地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家庭教育也极其重要,“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父母需要重视孩子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学习和传承。大学生自身也应不断加强个人修养,自觉主动地汲取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对于优秀传统观念的践行度,争取做到知行合一,使“尊师重道”成为一种本能行为。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的优秀传统文化素养不断得到提高,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指导大学生正确处理师生关系、增进师生感情、营造和谐校园氛围方面的积极作用。

猜你喜欢尊师认同度语句——评《提升当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度研究》">当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挑战和提升路径
——评《提升当代社会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度研究》社会科学家(2021年4期)2021-09-13争做少年好榜样小雪花·成长指南(2021年4期)2021-08-26重点:语句衔接新世纪智能(语文备考)(2020年4期)2020-07-25教师节品味尊师联人大建设(2019年9期)2019-12-27何尊师之谜艺术品鉴(2019年4期)2019-05-1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普通群众中的认知与认同度研究党史博采·理论版(2017年1期)2017-01-21大学生对中医药的认知度调查求知导刊(2016年22期)2016-10-08我喜欢小学生·多元智能大王(2014年6期)2014-07-09作文语句实录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2009年8期)2009-11-16教学相长21世纪中学生作文·高中教师版(2008年3期)2008-08-29

推荐访问:师生关系 中国传统文化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