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伟
(四川旅游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0)
生姜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地下嫩茎,气芳香,味辛辣,在我国东南、西南有广泛的种植。生姜拥有很多别名,常见的有因地辛、蜜炙姜。四川生姜古称蜀姜,种植历史悠久,分布广泛,食用多样,文化内涵深厚。千百年来,蜀姜常见于典籍文献,被文人雅士吟诵赞美,成为中国优质生姜的代表,诞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姜制佳肴。如今,四川生姜产业规模不断发展,生姜产品持续创新,生姜在川菜中的应用更加广泛,成为川菜不可或缺的重要调味料。研究四川生姜的历史发展及其现代应用,有利于传承四川生姜文化,推动四川调味品产业发展,对挖掘四川饮食文化遗产,弘扬川菜文化也具有重要意义。
1.1 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蜀姜就已成为四川的土特产。《史记·货殖列传》曰:“巴蜀亦沃野,地饶卮姜、丹砂、石、铜、铁、竹、木之器”。[1]卮姜即为紫姜。这一时期,蜀姜出产比较有名的地区为阳朴,《吕氏春秋·本味》记载:“和之美者,阳朴之姜。”[2]据汉代高诱考据:阳朴,地名,在蜀郡。此时,蜀姜较为珍贵,为古人所青睐。《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战国时期,若千亩卮茜,千畦姜韭,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种植一千畦姜韭,就可等同千户侯的收入。先秦时期,蜀姜的食用方式较少见诸文献记载,《礼记·内则》中有“屑桂与姜,以酒置诸上而盐之,干而食之”[3]的记述。由此可知,当时,蜀姜可作为主料腌制成菜食用[4]。
1.2 魏晋时期
魏晋时期,有关四川生姜的文献记载逐步增多,其产地更加广泛。西晋左思《蜀都赋》有“其园则有蒟蒻茱萸,瓜畴芋区。甘蔗辛姜,阳蓲阴敷”的记载。当时成都地区出产辛姜。南朝陶弘景所著《名医别录》记有:“生姜、干姜生犍为川谷及荆州、扬州。九月采之。”[5]古代四川犍为郡出产生姜比较有名。
这一时期,四川生姜一方面作为主料食用。晋代张华《博物志·逸文》记有“熬姜法”,将生姜入笼蒸熟,放入瓮中,散上米粉,阴干,腌制成菜。另一方面,生姜还作为调味料与特殊食材搭配食用。同时,蜀姜的名气得到进一步扩大。《后汉书》卷八十二《方术列传下·左慈传》记载,曹操吃鱼脍,想要用蜀中生姜调味,左慈用法术得到生姜的故事[6]。晋人葛洪《神仙传》卷九《介象》记载,仙人介象用法术得到蜀姜,为吴主孙权调制鱼脍的故事。此时古人吃鱼脍,蜀姜是最好的配搭调味品。同时可知,此时,蜀姜已闻名于魏、吴等地。另,蜀姜已开始用于面点小吃的调味。晋代束皙《饼赋》记录,当时制作面条时,以“姜株葱本”作为调味品之首。
1.3 唐宋时期
唐宋时期,四川生姜凭借其优异的品质,为诗人所喜爱,成为其争相吟诵的对象。蜀姜常见于诗词雅句之中,进一步推动了蜀姜文化的传播。唐代诗人李商隐《赠郑谠处士》写有:“越桂留烹张翰鲙,蜀姜供煮陆机莼。相逢一笑怜疏放,他日扁舟有故人。”[7]由此可知,做莼羹一菜需要有蜀姜调味。宋代诗人徐照在《釜下吟》中写有:“蜀姜作芼吴盐和,琥珀香烂云子乌。”[8]蜀姜与吴盐可谓做芼菜的绝配。王安石的《揖仙阁》:“蜀姜宁可恃,投钓此忘归”;
晁公溯的《比以酒饷师伯浑辱诗为谢今次韵》:“取君池中鱼,酌此脍蜀姜”。这些诗句都记载、赞誉了蜀姜。
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对蜀姜更是情有独钟。他写有“后春莼茁活如酥,先社姜芽肥胜肉”,由衷赞美了蜀姜肥美胜过畜肉。苏轼在《东坡羹颂并引》一文中,详细记载了东坡羹的做法:“入生米为糁,及少生姜,以油碗覆之,不得触,触则生油气,至熟不除”。[9]由此可知,制作东坡羹离不开生姜的调味。南宋年间,四川民间泡仔姜的习俗开始见诸文献的记载。陆游《剑南诗稿》卷三十七《新凉》一诗载有“菰首初离水,姜芽浅渍糟”[10]的诗句,描写了用盐水加酒浸渍姜芽的制作方法,这与今天川人泡仔姜的方式相类似。可见,四川泡姜的饮食习俗由来已久。
1.4 元明清时期
元明清时期,蜀姜持续闻名全国,成为民众生姜类调味品的首选。如浙江嘉兴诗人朱彝尊留下了“蜀姜楚豉调应好,不数韭芽如蕨”的诗句;
福建人周亮工《次清风店咏黄芽菜》曰:“莫教盐豉分杨檖,略带冰霜荐蜀姜。”可见,这一时期江南人仍然非常喜爱使用蜀姜调味。
明代,四川生姜种植比较广泛,生姜产量不断增加,出现了生姜种植专业户。《蜀中广记》记载:“都梁,又名高都,在县治北十五里。……山壤腴而黄,其民多业种姜”。种植生姜成为四川某些地区农民的主要生计。
这一时期,四川诸多现代知名特产生姜已经出现。在四川诸多地方史志中,记载了本地生姜的历史发展。乐山西坝生姜,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在明、清编纂的《嘉定府志》中有所记录。明朝正统年间,乐山西坝生姜凭借其香、脆、鲜、嫩的特点,列为皇家贡品。乐山犍为麻柳姜,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在明代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中有所记载,因生产基地始建于麻柳村而得名“麻柳姜”。阆中千佛竹根姜,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保宁府志》记述:清朝起始,千佛竹根姜远近闻名,成为当地特产。泸县牛滩生姜,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色泽亮丽,质地脆嫩,多汁少辣,纤维较少,始种植于清朝。清朝光绪八年壬午(1882年),《泸州志》中有“四月种姜,九月取姜”的记录。如今,牛滩生姜已成为四川知名的生姜品种。明清时期,知名生姜的不断发展,为四川生姜现代产业的壮大奠定了基础。
1.5 近现代时期
近代时期,四川生姜的名气有增无减,特产生姜价格比较昂贵。据清末民初《成都通览》记载,犍为县出产黄白姜,黄姜每包值银五两,白姜每包值银**两。这一时期,四川民众较其他地区更喜欢吃姜,生姜产量较高。民国时期,陈子展所撰《巴蜀风味小记》曰:“蜀多产姜,其人不撤姜食,湘人不常食也……盖姜之为蜀中名产也久矣”。同时,四川生姜的品质与全国其他地区生姜相比,位列前茅。《药物出产辨》载:“姜:以四川为最,白肉。广东六步次之,黄肉。钦廉、北海、广西均有出,又次之,均黄肉。安南东京亦次之,白肉。”[11]
如今,四川生姜种植面积不断扩张,产值持续增大,生姜品牌效应有力提升。据公开资料整理,近年来,四川生姜种植面积达20.4万亩,全省有124个县区适宜种植,其中,南充、达州、绵阳、泸州、宜宾、乐山等地,生姜种植最为集中,全省生姜年总产量达52万吨,四川生姜生产规模位列全国各省十强。从全国各地生姜涉及的国家专利数量来看,截至2021年,四川生姜所获国家专利总数达1 459项,位居全国第五[12]。同时,随着现代食品工业的发展,四川生姜加工制品不断涌现:姜片、姜粉、姜油、糖姜、醋姜、糟姜、酱姜、盐姜、泡姜等不断涌现,丰富了生姜的饮食品种,进一步壮大了四川生姜市场规模。
四川生姜在川菜中应用十分广泛,是民众制作川菜不可或缺的食材。人们或将生姜作为调味料,用于川菜菜肴、面点小吃、火锅的调味。还可将生姜与其他调味料巧妙搭配,变化创新,演绎出川菜特色复合味型。生姜作为调味品,能起到增味、去腥、添香、护色、清口等作用[13];
或将生姜作为川菜主配料,与禽肉等其他食材合烹,成为盐帮菜的特色;
或将仔姜装坛泡制,做成造型精致、辛辣微甜、脆嫩爽口的泡仔姜。生姜在川菜中扮演着多重角色,恰是川人喜食生姜的表现。
2.1 生姜作为调味料,广泛用于川菜调味
生姜作为一种特殊的辛辣芳香调味料,广泛运用于川菜调味,在川菜凉菜、热菜、面点小吃、火锅中均可见到生姜的身影。在四川众多特色调味品中,生姜在川菜中使用率比较高。如《中国名菜谱》第七辑川菜专辑[14],该书主要收录新中国成立初期四川名菜点共计162种,其中用生姜调味的菜点达到90道,占比为55.6%。2010年,《中国川菜》一书问世[15],该书编撰了传统川菜和创新川菜共计180道,其中,用生姜调味的菜点达到110道,包括菜肴97道,面点小吃7道,火锅6道,占比达到61.1%。四川省地方标准——《中国川菜经典菜肴制作工艺规范》记载了川菜经典菜肴50道,其中用生姜调味的菜肴有33道,占比达66%。川菜中生姜调味使用的形态多样,包括姜片、姜块、姜丝、姜米、姜葱水、姜末等,其在川菜厨师手中灵活搭配、奥秘无穷。
2.1.1 生姜调味料使用形态之一:姜块、姜片
姜块、姜片是生姜调味品的较大形态,在川菜中使用最为广泛。《中国川菜》用姜块、姜片调味的菜点达70道之多,占生姜调味菜点总数的63.6%;
《中国名菜谱》第七辑川菜专辑一书,用姜块、姜片调味的菜点有52道,占生姜调味菜点总数的57.8%。在川菜中,姜块、姜片多用于火工菜中,比较适用于禽畜肉、海鲜等味浓、味厚食材的调味,与炖、焖、煨、烧、烩、烤、煮、扒等烹饪方式相搭配。一般需要将生姜去皮,加工成块或片,用刀面拍松,促使姜味外溢,之后用大火烹制,充分入味,以达到去腥、除膻、解油腻的目的。同时,川菜特色复合味型之一荔枝味型,需用姜片制作而成,生姜切成指甲片大小使用,姜片可有效中和泡辣椒的辣味,突出咸鲜酸甜的口感。用姜块、姜片调味比较有代表性的菜肴有:灯影牛肉、干烧鱼、松茸炖土鸡、红烧牛头方、鸡枞烩鸭腰、川式烤鳗鱼等。
2.1.2 生姜调味料使用形态之二:姜丝、姜米
姜丝、姜米是生姜调味品的较小形态,需要较为细致的刀工加工而成,在川菜中使用较为普遍。《中国川菜》用姜丝、姜米调味的菜点有20道;
《中国名菜谱》第七辑川菜专辑,用姜丝、姜米调味的菜点有18道,其主要用于川菜菜肴调味,在面点小吃中比较少见。姜丝、姜米比较适用于煸、炒、爆、溜、拌等烹饪方式。在制作川菜热菜时,一般需先将姜丝、姜米入锅中煸香,再下入主辅料同烹,生姜的起香增鲜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在制作川菜凉菜时,姜丝、姜米是理想调味料。生姜中油、姜辣素、黄酮和多酚都具有抑菌作用[16]。用生姜调拌凉菜,能够杀菌解毒,温热驱寒,达到科学饮食、健康养生的目的。同时,川菜特色复合味型之一煳辣味型需用姜米调制而成。将生姜制成姜米煸香,生姜能够有力提升干辣椒、花椒的特殊香味,从而丰富煳辣味型的层次感。用姜丝、姜米调味比较有代表性的菜肴有:干煸鳝鱼、鱼香肉丝、糖醋里脊、泡椒墨鱼仔、石锅牛蛙、芹黄熘鱼丝等。
2.1.3 生姜调味料使用形态之三:姜末、姜葱水
姜末、姜葱水为生姜调味品的精细形态,在川菜调味中应用比较普遍,广泛见于菜肴、面点小吃、火锅的调味。《中国川菜》用姜末、姜葱水调味的菜点、火锅有8道;
《中国名菜谱》第七辑川菜专辑,用姜末、姜葱水调味的菜点、火锅有16道。姜末、姜葱水一般多用于菜点烹饪前调味,将其与食材充分调配,融为一体,以达到增色、提鲜、调香的目的。姜末、姜葱水比较适用于炸、煎、蒸、煮、烙等烹饪方式,在面点小吃的调味中尤为突出。在《中国经典川点工艺规范》中,共收录经典川点32道,其中用姜末、姜葱水调味的川点达14道,占比43.8%,这些川点中用姜末、姜葱水调味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龙抄手、钟水饺、芽菜包子、军屯锅盔、叶儿粑、酸菜米粉等。
同时,川菜中的特色复合味型之一姜汁味型也是用姜末调制而成的。其味型调制,生姜使用比较讲究,要选用老姜,去皮洗净,剁成细末。同时,注重姜末与醋、酱油的搭配,达到一定比例,成品色泽棕黄,咸、鲜、酸、微辛辣,具有生姜和醋的混合香味。姜汁味型在川菜中应用比较广泛,尤其适用于各种荤素等凉拌菜肴的调味,将姜汁淋于菜肴之上,生姜的温热可以有效中和菜肴寒凉之气,加之酸辣鲜香兼备,既健康又美味。代表性菜肴有:姜汁豇豆、姜汁鸭掌、姜汁菠菜、姜汁嫩肚丝等。
2.2 生姜作为主辅料,在四川盐帮菜中应用较为突出
在川菜中生姜使用的又一大特色就是作为菜肴主辅料食用,在四川盐帮菜中,这一特点尤为突出。“盐帮菜的一个最大特征是善于用姜、长于用姜,一般菜品中都少不了姜丝、姜片,这实际是传统的根脉所在。”[17]作为主辅料,生姜使用量比较大,几乎每道菜肴生姜用量要达到100克左右;
生姜使用种类特别,主要选用脆嫩多汁的仔姜,而不使用辛辣质硬的老姜;
生姜使用形态讲究,主要制作成姜片、姜丝等较大形态,突出了生姜在菜肴中分量。同时,川菜中比较适合与仔姜同烹的食材为禽畜肉,往往采取爆、煸、炒等急火快速成菜的烹饪方式,仔姜能够有效嫩化肉质、增进食欲、促进消化、提鲜增香。比较有代表性的生姜类菜肴有:仔姜煸牛肉丝、仔姜爆腰片、姜爆鸭丝、姜爆鸭掌等。
2.3 生姜作为佐餐料,是川人日常餐桌上的特色泡菜
在四川,民众喜食泡菜,家家户户自家存有泡菜坛子,运用各种蔬菜角料制成色泽多样、质地爽滑、酸甜适口的泡菜,成为日常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佐餐小菜。泡姜是四川泡菜中的特色品种,民众制作、食用广泛。泡姜选用原材料挑剔,主要使用仔姜,故一般又称泡仔姜。其制作工艺精细,仔姜要刮皮洗净,出胚2~5天,再将老盐水倒入坛中,加入白酒、红糖、辣椒、香料包等,放入仔姜,盖上坛盖,泡制一周时间即成。成品造型纤细,色泽微黄,鲜嫩清香,微辣带甜,令人垂涎。大多数情况下,川人直接将泡姜装盘上桌,作为佐酒下饭的小菜。简单实用、朴实无华的泡姜,既完美诠释了川人勤俭节约、怜材惜物的精神,又寄托着外地川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四川生姜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古代,蜀姜就已闻名全国,在文献资料中留下了诸多赞美蜀姜的名词雅句。现代社会,四川生姜不断发展,成为川菜中特色鲜明的重要食料。生姜在川菜中应用十分广泛,既可作为菜点的调味料,又调制出川菜复合味型之一姜汁味型,还可作为主辅料与鲜肉同烹,同时也是民众餐桌上日常佐餐小菜。今天,我们在赞美生姜发展取得成绩的同时,不能故步自封,要清醒地认识到四川生姜现在的名气与古代蜀姜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进一步挖掘蜀姜文化遗产,努力塑造四川生姜品牌。同时,要进一步做好四川生姜现代化种植、工业化生产、标准化发展,传承、弘扬四川生姜文化,不断提高四川生姜产业化发展水平。
猜你喜欢姜丝姜末姜片姜 末艺术品(2020年8期)2020-10-29葱丝姜丝蒸黄花鱼科教新报(2020年17期)2020-06-08姜末艺术品(2020年12期)2020-04-28“姜丝可乐”能治疗流感吗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18年1期)2018-01-16糟三样中老年健康(2017年9期)2017-12-13姜汁四季豆丝饮食与健康·下旬刊(2017年7期)2017-12-06老寒胃吃姜末煎鸡蛋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2017年11期)2017-11-08老寒胃吃姜末煎鸡蛋恋爱婚姻家庭(2017年33期)2017-01-28隔姜灸治疗网球肘中国民间疗法(2015年1期)2015-01-24隔姜灸治腰痛中国民间疗法(2012年4期)201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