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在咬文嚼字中品味散文的情感表达

时间:2023-06-15 11:55:07 来源:网友投稿

陶育英

文字是情感的载体,尤其是散文,对文字的准确运用,既能体现作者的写作功力,又关涉作者的情感表达。典范而精美的散文,唯有通过咬文嚼字,才能深入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能力,也才能把握到作者的情感脉络。下面以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七单元为例,谈谈这一问题,以期打开散文教学的一扇窗口。

本单元编选《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节选)》三篇现代散文,全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是细读精读的最佳范例。

(一) 运用动词,传达情感

动词的运用最能考验一位作者的才能,历朝历代提及炼字,多数炼的是动词。一个动词的巧妙运用,不但能将意象的特点具体而生动地呈现出来,而且也能将作者含蓄深沉的情感包蕴其中。引导学生体悟相关动词的运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也能受到作品的深度感染;
既有助于形成学生的文化人格,也有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

以《故都的秋》中的一段写景为例:“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静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这三句中的动词“泡”“漏”“对”就极富内涵,值得细细品赏。用“泡”而不用“倒”“斟”“端”等词语,一方面显得很生活化,另一方面则表现出作者虽然是租的屋子,但作者的心境是悠然的,心态是闲适的,他的心情随着北国之秋而变得无比沉静,那个“泡”的动作分明也是沉稳的,舒缓的。用“漏”更能显现出时令特点,虽然是秋天,但槐树的叶子却没有凋落净尽,它们还顽强地长满枝头,所以日光并不能毫无遮拦地朗照。同时,从“朝东”二字可以看出,作者描写的是初阳,是从东面斜射而来的,作者采取的视角又是“从槐树叶底”向斜上方看,那么,能够透过树叶的光线自然是有限的,唯有用“漏”,才最为准确,只因为是“漏下来的”,也才会有“细数”的可能。这不但体现出一种严密的逻辑关系,而且从中也能让人窥见作者当时内心的那种“清”,那种“静”——只有如此状态下的人,方能不但注意到此时日光的细微特点,而且也将整个精神融入了那片景。用“对”而不用“朝”“向”等词更见作者情感的幽微与细腻。相比“朝”“向”等词,“对”在语气上要轻一些,仿佛是一个极不经意的动作,与修饰词“静”搭配更为恰切。同时,“对”这个字眼有着一种双向的作用:你对着牵牛花,牵牛花也在对着你,两相无言,更增安静的况味,而牵牛花也将“十分的秋意”传递给你的心灵。

(二)运用形容词,丰富情感

散文同诗歌一样,同样注意物象的选择,添加怎样的形容词,才能使物象真正变成富含感情的意象,从而将情感表达得细腻、到位,并且留有悠悠不尽之意,这是每一位高明的作者都会考虑的问题。三篇名文,在这方面的表现虽然不同,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值得我们细加品赏。

以《我与地坛》为例,史铁生在写到十五年间古园“幸好有些东西是任谁也不能改变它的”的时候,选取了许多的物象,每一种物象因形容词的灵活运用而各具特色:祭坛石门的落日光辉是“寂静”的,雨燕的高歌是“苍凉”的,古柏是“苍黑”的,“镇静”的,草木和泥土的气味是“灼烈而清纯”的,秋风忽至,一场早霜后满园的味道是“熨帖而微苦”的……所有这些词语,既突出了古园中各个物象最典型的特点,同时也带上了作者强烈的感情色彩。它们于暗淡中流泻着光亮,于冷寂中透射着生机,但无论是光亮,还是生机,却又不是特别显明。这与当时作者静静地思考“怎样活的问题”相应和,是他心境真实的折射与反映。这些物象的特点越明显,越能看出作者观察得仔细,感受得深切。这便与“去默坐,去呆想,去推开耳边的嘈杂理一理纷乱的思绪”的状态深深契合。如果对这些形容词不加认真品味,最后的“所以我常常要到那园子里去”也便没有了着落。

(三)运用量词,暗示情感

“几杵疏钟,半江渔火,两行秋雁,一枕清霜”,古人对量词的斟酌选用十分慎重,量词选用沿袭汉语传统习惯的表达,同时也涉及情感的表达效果。郁达夫写到脚踏到槐树落蕊的时候,是“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史铁生写到母亲去世后,“却不该分享我的一点点快乐”。这里的两个“一点点”都形容其少,表达的感情却是截然不同。就像掠过竹梢的风,因为人的心情不同,引发的感觉与思绪也会判然有别。有人说,对量词的使用与欣赏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文学水平。精读课文,也需要我们在这方面下点功夫。

三篇散文中,以《荷塘月色》中的量词运用最为典范。朱自清写到像明珠的白花是“一粒粒”,清晰可数;
写到微风送来的清香是“缕缕”,若有若无;
写到凝碧的波痕是“一道”,形象鲜明;
写到“淡淡的云”是“一层”,朦胧迷幻;
写到树梢上的远山是“一带”,隐隐约约;
写到树缝里漏下的路灯光是“一两点”,极为稀落。所有的量词表现出来的,都是一种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忧伤交织在一起的感情。如此,每一种景物都毫无例外地带上了这种感情,与格外突出的“一”结合在一起,又流露出一丝孤独。

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咬文嚼字就是最为有效的一种。朱光潜说过,所谓的炼字,其实炼的就是情感。要表达什么样的感情,用什么样的字眼最为恰当,这既是写作的需求,也是欣赏的需求。为此,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必须从以下方面着手:

1.无论是动词、形容词,还是量词,都是作者精心选择的结果。它们就像撒入水中的盐,只是粗略地看,是不能体会到的,唯有细细品尝,才能品咂到它们的味道。如果忽视对它们的认真品读和欣赏,也便忽视了作者隐藏在背后的情感。对情感体会不深入,不透彻,就始终会与文本隔了一层,达不到应有的学习效果。

2.对于字词的理解与鉴赏,要与整个文本联系起来。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对于抒情散文,情感就是它的“神”。我们在欣赏的过程中,不能孤立地看待问题,而应视某个词、某个字为作者情感的集中反映。如此,才能避免将文章扯得支离破碎。

3.课文是一个例子,重要的还是养成相关的习惯。当这种习惯具备之后,也就获得了阅读与写作的一种重要方法,这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素养。

(一)指出目的,明确任务

教师可以提出散文阅读需要体会用词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讨论这样做的原因。讨论的过程,同样是一个学习、领悟的过程,也是一个具备相关意识与接受要求的过程。

(二)举出例子,予以示范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性质的词语举一个典型的例子,为学生提供一个示范,然后请学生自行鉴赏,并且将成果予以展示。也可以以练笔的形式请学生写下来,教师当堂给予评价。

(三)学以致用,巩固消化

教师可以布置同频练笔,请学生围绕某种情感选准几个物象,加上必要的动词、形容词和量词进行写作,写完后,将自己选用的词语圈画出来,看看是不是符合自己想要表达的心境,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猜你喜欢牵牛花量词物象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现代装饰(2021年3期)2021-07-22如何与物象相处美术界(2021年3期)2021-04-12集合、充要条件、量词新世纪智能(数学备考)(2020年9期)2021-01-04十二生肖议量词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0年3期)2020-12-16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作文评点报·初中版(2020年40期)2020-11-06量词大集合学生天地(2020年24期)2020-06-09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武术研究(2020年3期)2020-04-21牵牛花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18年4期)2018-06-22开在冬天里的牵牛花小学生作文(低年级适用)(2018年12期)2018-03-23量词歌小学阅读指南·低年级版(2016年3期)2016-05-27

推荐访问:咬文嚼字 散文 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