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前黄高级中学国际分校高三(8)班 陈玉洁
“六点钟就很好了,园门口就有汁多味美的鲜肉大包子,厚厚一层红亮辣油翠绿香菜,还星星般点缀着熏干大头菜的豆腐脑……”这是郁达夫对住处附近早餐店的早点的描绘。
你有多久没去附近的早餐店吃早饭了?那家老店是否早已成了外卖软件中的一个图片?如果你长时间“躲进小楼”,不见附近天日,那你就在经历“附近的消失”。
“附近的消失”这一概念,由著名学者项飙提出,指的是当下部分青年对自己身边的人、事、物越来越忽略。因为不在意、不关心,附近便宛如消失了。“附近的消失”,使你远离周围环境,疏远亲人朋友,游离于社会之外。
“附近的消失”既源于网络的发达,又源自情感的钝化和行动的惰性。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指出,中国人自古以来就与脚下的土地、附近的生活无法分割。鲁迅将视野放到附近的国民的生存状态,才以笔为刃揭露社会问题;
托尔斯泰关注附近的平民,不像其他贵族那样高高在上,才成为一面照清俄国社会的镜子……附近的生活是社会的缩影,将自我融进去,会让我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成为一个更真实充实的人。同时,在对附近生活的观察与感知中,我们可以看到普世价值的光辉,从而成为更有道德、良知与悲悯的人。
生活并非只有辽阔的远方,一味追求远方却不关注附近,会使自己处于“不满足”的状态,听不见身边的啁啾鸟鸣,远方的美好又如镜花水月,人会因此而空虚迷茫。普希金笔下的叶甫盖尼·奥涅金心有崇高的理想,却远离附近的人民,终成为一个“多余人”;
马尔克斯笔下的奥雷里亚诺沉迷于炼金术,忽视和家人的沟通,终究也摆脱不了孤独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