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帅 (湖南省职业病防治院,湖南 长沙 410000)
尘肺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现代临床研究指出,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病变与该疾病的发生有直接相关,其诱因主要为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矿物质粉尘[1]。该疾病发作后可引起咳嗽、咳痰、气促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可严重损害患者身体健康,且发病后若治疗不及时,造成病情不断发展恶化,可进一步诱发呼吸系统感染、气胸、肺结核等多种并发症,导致患者预后不良[2]。因此,及早发现并有效诊断尘肺,使患者得到及时治疗,对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影像学技术是临床诊断尘肺的常用方法,其中数字化X线摄影(DR)在尘肺的临床检查诊断中应用广泛,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近年来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技术(MPR)的应用与推广,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CT检查诊断尘肺的效果,但目前尚未形成广泛认可的诊断标准及标准片。另有研究指出,通过CT胸部检查能够对尘肺病灶内细微征象进行清晰观察,且能够有效检查相关并发症[3]。基于此,为进一步验证MPR与DR的诊断效果,本文以我院2020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84例尘肺患者为例进行研究,现报告如下。
1.1 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共纳入84例尘肺患者,年龄29-70岁,平均(51.09±8.14)岁;
男女例数分别为74例、10例;
工龄3-41年,平均(15.74±2.43)年;
疾病类型:矽肺52例,煤工尘肺32例。纳入标准:①根据《职业性尘肺病的诊断》(GBZ 70-2015)诊断为叁期尘肺;
②其他主要脏器功能正常;
③具备基本的认知能力;
④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既往接受肺内肿物手术治疗或放化疗治疗者;
②合并恶性肿瘤者;
③精神异常者;
④不愿参与本次研究者。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DR检查与多层螺旋CT检查:①DR检查:使用美国税珂Carestrean Health, Inc.生产的VX3733-SYS型数字化X射线摄影系统行胸部扫描检查,检查电流与电压分别设置为250mAs、120kV。检查完成后将扫描得到的数据进行技术处理获得最佳图像,妥善保存并打印。②多层螺旋CT检查:使用上海西门子医疗器城有限公司生产的SOMATOM Perspective型多层螺旋CT扫描仪进行检查,检查电流与电压分别设置为100mAs、120kV,扫描参数设置:时间0.5s/圈,矩阵256*256,容积1mm*16mm,间距、层厚分别为0.8mm、1.0mm,螺距1.0。指导患者保持仰卧位进行检查,检查过程中屏气,扫描肺尖至膈下部位。完成扫描后对工作站上获得的原始图像进行MPR处理,对肺部情况进行全方位观察。肺窗、间膈窗分别为-600HU、60HU,窗宽分别为1600HU、360HU。
1.3 阅片分析 由科室资深技师控制影像拍摄质量及图像质量,保证与阅片要求相符合,若胸片质量未达到相关标准,则重新进行拍摄。阅片工作由2名高年资影像学医师与2名高年资住院医师负责,详细记录DR胸片阅片结果,并根据CT检查结果及MPR影像鉴定尘肺内部细节、大阴影数目,同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不同检查方式对叁期尘肺患者并发症诊断效果比较 MPR检查结果显示,84例患者共检出157个大阴影病灶,DR检查结果显示,84例患者共检出115个大阴影病灶。MPR并发症诊断结果显示,39例合并肺结核,占比46.43%,68例合并肺气肿,占比80.95%,23例合并肺大泡,占比27.38%,59例合并胸膜增厚黏连,占比70.24%,15例合并气胸,占比17.86%,20例合并肺炎,占比23.81%。DR并发症诊断结果显示,26例合并肺结核,占比30.95%,51例合并肺气肿,占比60.71%,20例合并肺大泡,占比23.81%,46例合并胸膜增厚黏连,占比54.76%,5例合并气胸,占比5.95%,9例合并肺炎,占比10.71%。MPR、DR检查肺大泡诊断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肺结核、胸膜增厚黏连、肺气肿、肺炎、气胸诊断率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不同检查方式叁期尘肺患者并发症诊断效果比较[n(%)]
2.2 不同检查方式对叁期尘肺患者大阴影病灶征象诊断效果比较 DR检查诊断结果显示,5例为小空洞,占比5.95%,12例为支气管扩张,占比14.29%,21例为钙化,占比25.00%,41例为疤痕旁气肿,占比48.81%。MPR检查诊断结果显示,16例为小空洞,占比19.05%,63例为支气管扩张,占比75.00%,66例为钙化,占比78.57%,55例为疤痕旁气肿,占比65.48%。DR、MPR检查的小空洞、支气管扩张、钙化、疤痕旁气肿诊断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2。尘肺大阴影病灶、并发症影像特征在横断位CT影像中均能明确显示,但MPR对其整体情况能够进行更加清晰地显示,能够帮助临床上准确定位病变部位,有利于进行鉴别诊断。DR影像对大阴影病变能够进行较为清晰地显示,但无法清楚显示部分并发症。MPR影像显示,MPR图不同位置及轴位分布有“八字形”肿块型大阴影,大阴影病灶显示清晰,其内部可见钙化、小空洞征象,同时可见支气管影合并疤痕旁气肿呈扩张扭曲状存在于不规则大阴影内部。此外,1例患者的MPR图可见支气管充气征及疤痕旁气肿,但其DR影像则未清楚显示,不过MPR图与DR影像均可见小斑片状钙化。
表2 不同检查方式对叁期尘肺患者大阴影病灶征象诊断效果比较[n(%)]
尘肺大阴影病灶多以“八字形”、“香肠状”分布在双侧肺门上方。临床研究指出,大阴影病灶是大量混合尘与粗大致密的胶原纤维接触后引发的病变,一般会同时存在钙化情况,且常伴有淋巴细胞浸润现象,肿块内部可观察到血管受损硬化,边缘可见胶原纤维呈放射状延伸向周围肺间质,间质纤维化、肺泡萎缩是周围肺组织主要特征,且往往合并局灶性肺气肿、尘斑等症状表现,有疤痕气肿存在于大阴影病灶周围[4]。叁期尘肺患者多合并并发症,其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包括肺气肿、肺结核等,病灶内细微结构在CT影像中能够清晰显示,常见征象主要为钙化、空洞,周围征象则主要表现为肺大泡、肺气肿等[5]。
MPR技术能够全方位、立体化显示尘肺大阴影病灶,并且对于纵膈后、心影等隐匿部位也能够进行清晰显示,而DR影像则容易发生漏诊,同时对于血管影、圆形小阴影,通过MPR影像也能够准确鉴别。通过MPR技术从不同方位进行多维度观察,能够更加直观、清晰地看到大阴影病灶内部结构的细节征象,有利于鉴别诊断肺结节性病变等其他肺部疾病[6]。常规CT检查无法随意切换图像角度,因此常见到交叉、重叠征象,且遮挡物会对最终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产生影响,在常规CT平扫基础上应用MPR技术能够使尘肺并发症诊断准确性进一步提高[7]。
在本次研究中,MPR检查检出的大阴影病灶个数明显多于DR检查,且肺结核、肺气肿等并发症检查率与DR检查相比明显更高(P<0.05)。分析原因主要是,DR图像存在严重的重叠现象,而纵膈、心脏等部位的重叠影像会对肺部病变的观察判断产生较大影响。叁期尘肺患者一般存在不同程度的肺组织损伤,DR图像可见混乱的肺部影像结构,从而掩盖相关并发症,而尘肺大阴影病灶则与肺结核病变部位相互重叠[8]。而MPR检查能够将遮挡阴影的骨骼、软组织等去除,从而对病灶进行更加直观地显示。大阴影逐渐增大,阴影位置也会更加接近胸膜,从而引起明显的胸膜增厚与黏连现象[9]。
在本次研究中,在大阴影病灶小空洞、支气管扩张、钙化、疤痕旁气肿征象诊断效率上,MPR检查诊断率与DR检查相比明显更高(P<0.05)。分析原因主要是,MPR成像与常规CT成像相比,能够更加准确、直观地显示病灶周围血管与边缘形态,并准确定位病灶位置,明确其范围[10]。同时,还能够更加清楚、直观地显示气胸、胸腔积液情况及气胸比例,且能够明确是单侧或双侧胸腔积液以及气胸、胸腔积液的具体位置[11]。此外,由于叁期尘肺患者多合并支气管扩张症状,导致临床鉴别支气管扩张与血管、支气管截面的难度增加,而通过MPR成像能够更好地定性定量分析病变部位,从而鉴别其具体类型[12]。
综上所述,叁期尘肺患者应用MPR检查能够更加有效地检出和诊断大阴影病灶与相关并发症,且能够更加清晰地显示其影像特征。
猜你喜欢尘肺气肿气胸羊气肿疽诊治分析畜牧业环境(2021年4期)2021-12-06肉牛气肿疽的流行病学、临床特征、诊断标准及防治现代畜牧科技(2021年3期)2021-07-21羊气肿疽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现代畜牧科技(2021年5期)2021-07-20新生儿气胸临床分析医学新知(2019年4期)2020-01-02肺泡微石症并发气胸一例报道并文献复习国际呼吸杂志(2019年8期)2019-04-29气胸的分类及诱发原因人人健康(2019年11期)2019-01-19腹腔镜治疗急性气肿性胆囊炎1例报告腹腔镜外科杂志(2016年10期)2016-06-01煤工尘肺30例生存质量调查与分析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年4期)2016-01-07尘肺合并肺结核136例患者的护理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年2期)2016-01-0648例自发性气胸患者行引流术后的舒适护理西南军医(2015年5期)2015-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