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洁 徐佩业
从符号学角度来看,人类的意识过程是一个将世界符号化的过程,思维无非是对符号的一种挑选、组合、转换和再生的操作过程[1]。信息是符号的建构,通过与接收者的互动产生意义,对符号的解读是发现意义的过程,通常发生在读者和符号协调或互动之际[2]。剪瓷雕作为闽南庙宇建筑的标志性装饰,向人们传达视觉信息和内涵信息的过程,由其自身构成的一系列形式与文化符号完成。
人们在各种信仰活动过程中,会与各类符号产生互动并解读其中意义,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闽南人对剪瓷雕的组成符号已形成一系列约定俗成的理解,并将其与当地的信仰文化融为一体。剪瓷雕装饰的符号系统包括结构、形态、色彩、纹理等空间符号及工艺传承、教义等人文符号,审视、分析剪瓷雕构成符号的含义不仅有助于人们深入且准确理解闽南地域建筑文化的渊源与内涵,也可为未来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新的视角[3]。
剪瓷雕的制作是先以手工进行剪、切所需色彩的单色薄瓷片,打磨成目标形状后再粘贴于事先雕塑好的灰泥模型表面,以此粘雕方式制作出人物、动物或花卉等多种主题形象;
或结合彩绘技法丰富其细节,再将其装饰于建筑屋顶,多见于宫庙祠宇类建筑屋顶的屋脊、脊堵和檐口等位置。
在闽南、粤东及台湾3 地,剪瓷雕工艺得以流行和重点传承,并被广泛传播至海外华侨聚居地。在闽南主要分布于厦漳泉及周边地区,粤东主要分布在与闽南地理位置相毗邻的潮汕地区,在台湾则主要分布于中央山脉以西及附属岛屿。近年来,剪瓷技艺被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例如,东山剪瓷雕于2009 年被列入福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翔安林氏剪瓷雕在2014 年入选福建省文化厅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等[4]。
闽南地区民间庙宇宗祠林立,几乎每村都有1 座或多座装饰精美的庙宇建筑,其中以屋顶剪瓷雕最为直观且亮丽夺目,其具有色彩鲜艳、结构精美、题材丰富以及栩栩如生的特点。庙宇是民间信仰文化的载体,宗祠是家族精神与实力的外化展现,因此其外在装饰便颇受重视。无论身处两岸三地还是海内外,闽南人在修建祠庙建筑时都会采用剪瓷雕作为屋脊装饰。剪瓷雕如同闽南庙宇建筑的标志,与其他装饰共同唤醒闽南人内心深处最真挚的地域文化认同与最虔诚的精神信仰共鸣,同时也给予离乡游子最真切的心灵慰藉与乡情寄托。内在成因在于剪瓷雕的色彩、结构、题材等构成符号与闽南深厚的地域文化关联密切。长久以来,其符号语意历经不断被表达、解读的反复互动循环,与民间信仰共同发展并扎根于民众心中。具体而言,剪瓷雕最能指向闽南地域文化的符号在于其环境形成的色彩、气候影响的结构、信仰造就的题材、民俗文化的教化意义和师门传承的工匠精神,前三者为外在空间符号,后两者属于人文符号,下文将对这些符号的所指语意逐一进行解读。
2.1 地域环境形成的色彩
闽南自然环境的多姿多彩促成了剪瓷雕的鲜艳亮丽,剪瓷所用原材料通常为胎薄质脆的明亮色彩瓷片,这一材料的优点在于其瓷质的物理特性使得剪瓷雕可以长期保持色泽鲜亮不褪,而使用鲜艳色彩进行装饰的习惯也是其地域自然环境的色彩反映。闽南地区是典型的海洋性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温热湿润且日照时间长,冬季最低气温5 ℃左右,寒冷时间极短。温暖湿润的环境适宜于多种生物生存,各种动植物生长繁茂、丰富多样,植被种类繁复且色彩艳丽,从而构筑出该地域鲜亮而丰富的自然环境色。加之旧时闽南远离政治中心,建筑用色不易受到古代传统色彩等级的约束,热闹、亮眼的色彩在本地人心中象征着健康、生命、力量和希望,只有用华丽重彩的地域环境色来装饰人们信仰的神明或先祖的居所外观,才能更加凸显出神明的高贵及其力量的强大。闽南庙宇建筑屋顶结构与装饰部位名称如图1所示。
图1 闽南庙宇建筑屋顶结构与装饰部位名称(来源:作者自绘)
2.2 地域气候造就的结构
剪瓷装饰的结构形式与环境气候密切相关,剪瓷雕最主要的装饰位置在于庙宇建筑的屋顶中脊位置,适应屋脊的结构呈横向分段装饰。而屋脊其他部位,如垂脊、戗脊、博脊、脊尾以及山墙位置的装饰形式通常包括剪瓷雕、灰塑或交趾陶3 种类型,或是由不同工艺结合进行装饰[5]。重点装饰位置中脊的脊煞部位常见的有宝塔、宝珠、麒麟等形象,以两侧的护刹为衬托和保护,护刹常见龙凤花草等形象;
中脊侧面的脊堵位置也是剪瓷雕装饰的重点位置,通常以连贯性故事题材作为装饰。由于地理位置和气候影响,闽南地区常受台风侵袭,因此屋顶脊堵位置的剪瓷常采用镂空造型以减少风的阻力,而脊煞与护煞的剪瓷装饰不仅结构多有空隙,其较大的造型体量还具有增加屋脊重量的功能,以此抵御大风侵袭。此外,剪瓷雕不渗水、耐日晒雨淋的材料特性,相对而言更能抵挡暴雨、高温、盐蚀和风化等气候因素带来的影响。
2.3 地域民俗催生的多样题材
闽南的图腾崇拜与祈愿民俗催生了吉祥题材的多样性,闽南人对龙蛇、凤鸟图腾的崇拜沿袭古时中原人大量南迁带来的文化。因此,闽南传统建筑上常见龙、凤和鸟的形象,尤其以龙形装饰的屋脊最为典型。例如,脊煞与护煞组合成双龙戏珠、双龙戏塔或回首龙、龙吐水的样式,是闽南庙宇建筑的经典装饰符号。宗祠庙宇屋顶常见的有双凤朝阳、凤凰牡丹以及传统民居屋顶的燕尾脊装饰形式,都是出于对凤鸟图腾的崇拜;
而古时闽越人崇拜蛇久矣,以至闽南及台湾民间现今仍有崇蛇的遗俗,多地仍建有供奉蛇神的庙宇,且龙的形象也来源于对蛇的崇拜。在信众心中,这些图腾能起到守护庙宇、趋吉避凶的作用。
瓷片的质感与色彩表现使剪瓷雕富有肌理变化和立体感,如龙鳞、鱼鳞、鸟兽羽毛、人物服装或头饰的刻画,瓷片形成的生动肌理更能体现出物象形态的张力,以及人们祭拜神灵的崇敬与虔诚之心。此外,古时近海生产活动的危险性使祈愿民俗和多神信仰深入闽南人的心中,祈愿民俗的发展催生出众多吉祥寓意的装饰题材。例如,猛兽虎、狮及骁勇善战的钟馗形象被视作能驱避邪祟的“压胜”之物;
又如,与“福禄”谐音的鹿、葫芦,有四君子之称的梅兰竹菊,象征富贵的牡丹、孔雀等诸多题材都被用来寄托人们对吉祥如意、消灾弭患的美好愿景。漳州市云霄县威惠庙屋脊剪瓷雕如图2 所示。
图2 漳州市云霄县威惠庙屋脊剪瓷雕(来源:作者自摄)
3.1 戏曲题材类型
戏曲人物题材在众多吉祥题材中脱颖而出,成为剪瓷雕的一大特色,常被称为“人物戏出”。此类题材的剪瓷装饰通常位于脊堵、脊尾等显眼的屋顶结构位置,其情节画面大多源自历史典故中的代表性桥。例如,常见有表现忠孝仁义的《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赵云救主以及三顾茅庐等,有《隋唐演义》中的李元霸战宇文成都、樊梨花征西等,有《封神演义》中的雷震子救父、姜子牙点战等桥段,还有表现爱情故事的霸王别姬、凤仪亭、王宝钏与薛平贵等桥段。丰富多样的题材、复杂的人物形象需要更加精细的制作工序,而且还需结合彩绘技法以修饰人物细节,因此对匠师有较高的美术功底要求。匠师通过剪瓷雕塑造出静态的人物情节场景,向民众表现喜闻乐见的故事,在叙事的同时宣扬忠孝节义、惩恶扬善等道德观念,最终达到社会教化的作用。
3.2 戏曲题材剪瓷的教化内涵
戏曲类题材剪瓷雕对人们的教化过程首先启动于庙宇建筑修建主持者对匠师的选择,再由匠师规划出题材以供遴选,主事者决定最终题材的选择,最后交由匠师施作完成,将题材形象及其语意内涵呈现给民众观赏与接收。旧时庙宇修建的主持者通常为富商、士大夫或官员等精英阶层,他们主导与决定题材的形式,凭借匠师之手,通过呈现民众喜爱的地方戏剧故事画面将礼制思想与道德观念植入人心,教化民众辨别善恶美丑,从而使人们提高道德评判标准进而规范自身行为,以此完成民间社会的道德治理手段。因此,剪瓷雕的内涵意义并不局限于观赏与祈愿,更重要的是传统乡村治理体系通过与百姓的礼俗互动所构建出的典型地域文化,同时也是闽地民众自上而下共同创造而成的文化认同符号。
4.1 剪瓷匠师精神的传承
剪瓷雕的手工制作过程与工艺本身也是抽象的艺术符号,其施作过程精细而繁复,要经过绘图、制骨架、塑坯体、剪瓷片、粘贴瓷片以及彩绘细节等多道工序,其中的工具、技巧、材料等都需经匠师传授手艺才能运用,再经过长时间的练习方可制作出精良的剪瓷雕艺术品。而这些匠师都有专门的家族或派系传承,闽南地区的剪瓷雕匠师群体比较集中,出现很多技艺传承世家,如东山孙氏家族、诏安沈氏家族、厦门同安林氏家族以及台北来自同安(今厦门市内)的洪坤福门派等。
这些匠师家族或门派通常已传承上百年,例如诏安沈氏、东山孙氏等工艺世家始传于19 世纪末;
而台湾的匠师传承大约兴起于清同治年间,当时大量闽南人移居台湾岛导致庙宇建筑修建需求大增,很多剪瓷名匠进入台湾参与庙宇修建工作,并就地广收学徒、传道授艺,使得各门派匠师的技艺得以在台湾持续传承,其中以同安洪坤福在台传授弟子最多。数代匠师的传承在闽地人们心中是兼具专业与专注、历史与文脉、艺术与精神的标志。
4.2 匠艺传承的人文内涵
基于较完整的传统文化保留,闽南不仅信神者众多,人们也甚为尊师重道、尊崇工匠文化。师门授艺会严格要求徒弟学艺先学做人、恪守行规、精工惜料以及积德子孙等行业习俗和规矩,师傅以言传身教使匠艺与匠德代代相传,一位匠人的出师意味着其坚持不懈的艰苦钻研与学习,意味着其德艺兼具的匠人精神。因此,在信仰民众的观念中,匠人家族或师门传承的剪瓷技艺象征的是专业、专注态度及工匠精神,其铸就的传统庙宇建筑是形式与精神兼并的艺术存在,也更能体现出对神明崇拜的虔诚。同时,剪瓷雕装饰中所融入的精工细作工艺过程与师门精神传承也属于其人文符号系统的组成部分,象征的是工匠精神与人们对神明信仰的虔诚态度。
尽管现代社会出现了标准化机器模制瓷片与淋搪技术结合的程式化剪瓷产品,并已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但相较于师门传承的匠艺剪瓷雕而言,纯粹的工业制品缺少的不仅是艺术性与灵魂性,更是工匠精神与虔诚态度的匮乏。在未来的发展中,剪瓷技艺或可少量使用工业生产配件以补充手工技艺难以完成的精细结构制作环节,但从文化传承意义的角度而言,剪瓷非遗技艺需要被重视和继承,工业化批量生产只宜作为辅助而不应被当成最终目的。
闽南剪瓷雕已形成特有的地域文化符号语言,与祠庙建筑结合共同表达地域信仰文化。解读其精神内涵与文化语义不仅是为了促进非遗的传承,更在于其作为两岸三地共同的信仰符号,是精神交流的载体和祖籍的象征,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时刻唤醒着海峡两岸人们的文化认同与精神共鸣。未来的剪瓷雕技艺也将在传承保护中创新发展,并持续在东南大地上熠熠生辉。
猜你喜欢庙宇闽南题材新加坡的庙宇宗祠会馆建筑华人时刊(2022年9期)2022-09-06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综艺报(2022年8期)2022-04-29闽南文化传承快乐语文(2021年11期)2021-07-20吴松柏的闽南威士忌小镇海峡姐妹(2020年10期)2020-10-28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电视指南(2020年9期)2020-10-12闽南,闽南商周刊(2018年12期)2018-07-11闽南拍胸舞迎来台湾小弟子海峡姐妹(2017年8期)2017-09-08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电视指南(2016年11期)2016-12-20承德避暑山庄及外部庙宇防雷设计实践与探索通信电源技术(2016年5期)2016-03-22“澳门历史城区”的中式庙宇与民宅大众考古(2015年5期)2015-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