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恩道,宋微,俞红梅,邵志刚
(1.中国科学院 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辽宁大连 116023;
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39)
使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将氢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可以避免传统内燃机中存在的卡诺循环限制。PEMFC 具有较高的能量转换效率,且能在室温下快速启动,环境友好。因此,PEMFC 被视为传统内燃机的替代选项之一,受到较大关注[1-5]。
然而,PEMFC 目前存在耐久性差、成本高等问题,这些因素限制其进一步商业化。车用PEMFC 在运行过程中会经历频繁启停、变载等工况。这些复杂工况会导致阳极氢气供应不足,使电池电压出现反转。阳极产生的高电势会导致催化剂载体腐蚀速率加快,从而引起载体上Pt 纳米颗粒的脱落致使催化活性面积减小,严重影响燃料电池的性能[3-10]。目前,常用的催化剂载体为以XC-72 为代表的炭黑[2],但其极易被氧化腐蚀。因此,寻找一种抗氧化的载体显得尤为重要。
MCNTs 是一种新型的碳载体,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稳定性,抗电化学腐蚀性能优异,是一种应用前景广阔的载体材料[2,7,11-13]。然而碳管表面完美的六元环结构,使其表面呈现惰性,有巨大的高表面能,使得Pt 纳米颗粒难以负载于其上,因此需要对碳管进行改性。巯基可以作为锚定基团,使得Pt 纳米颗粒均匀锚定在MCNTs上[13-16]。近些年来的研究有很多[14],主要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通过酸氧化MCNTs 后,与一个含巯基的集团反应,引入巯基;
另一种是通过重氮化法引入巯基[17]。以上两种方法制备过程复杂,且引入的巯基具有长链结构,影响了MCNTs 的性能。
本文基于硫在高温下呈现自由基状态,比较容易反应这种特性,通过一种简单的方法引入巯基,如图1 所示:硫与MCNTs 在高温下直接反应,将硫链接在MCNTs 上,再用硼氢化钠乙醇溶液进行还原,得到巯基化载体MCNTs-SH[17]。并从载体氧化测试、催化剂半电池测试、全电池反极测试三个层面全面评价了MCNTs-SH 的抗氧化性能。
图1 MCNTs-SH的合成流程图
1.1 材料
本工作使用的材料包括碳纳米管[中科时代,>98%(质量分数)]、去离子水、浓盐酸(37%)、氯铂酸(H2PtCl6·6H2O,AR)、乙二醇(大茂,90%)、氢氧化钠(阿拉丁,99.9%)、硝酸(大茂,65%-68%)、硫酸(大茂,95%~98%)、高氯酸(阿拉丁,70.0%~72.0%)、炭黑(麦克林XC-72)、硫(大茂,>99.5%)。
1.2 MCNTs-SH 催化剂的合成
取1 g MCNTs 和10 g 硫于25 mL 单口烧瓶中,在氮气氛围下搅拌20 min,充分混合均匀,然后于190 ℃反应24 h。反应结束后,用二硫化碳萃取除硫,加溶有硼氢化钠的乙醇溶液还原。最后冷冻干燥12 h 即得产物。合成流程图如图1所示。
1.3 Pt/MCNTs-SH、Pt/MCNTs、Pt/XC-72 催化剂的制备
Pt/MCNTs-SH 催化剂是由乙二醇还原法制备的。具体步骤为:取200 mg MCNTs-SH、100 mL 乙二醇和1.2 g NaOH于250 mL 烧瓶中,超声20 min,加13.9 mL 9.538 mg/mL 氯铂酸(20%)溶液,再超声10 min。于氮气氛围下常温搅拌通气10 min 除氧,然后于130 ℃下回流搅拌3 h。搅拌结束后冷却至常温,加盐酸将pH 从10 调至3,常温搅拌过夜。离心、洗涤、于60 ℃下过夜烘干,即得到Pt/MCNTs-SH。
将上述方法中的载体由MCNTs-SH 换为MCNTs 和XC-72,其他条件不变,即可制得催化剂Pt/MCNTs、Pt/XC-72。
1.4 薄膜电极的制备与半电池测试
将5 mg 载体(催化剂)、10 µL Nafion溶液(5%,Alfa Aesar)、1 mL 无水乙醇混合,超声至少30 min,制成均相浆料。然后,取10 µL 的浆料滴在面积为0.125 6 cm2的玻碳电极上,自然风干制成薄膜电极。
所有的半电池电化学测量都是使用Pine 双通道电化学工作站进行的。采用铂电极(雷磁213 型)作为对电极,饱和甘汞电极(雷磁217-01 型)作为参比电极。所有的电位都是相对于可逆氢电极(RHE)给出的。测试电解液为通氮气除氧的0.1 mol/L HClO4溶液,温度均为25 ℃。
1.5 单电池的组装及反极测试
①膜电极的制备:将Pt/C 催化剂(70%、JM)、异丙醇(阿拉丁、99.9%)、Nafion 溶液(5%)制备成阴极催化剂浆料,喷涂在Nafion 211 膜(DuPont)上;
保持阴极不变,以同样的方法分别把Pt/XC-72、Pt/MCNTs、Pt/MCNTs-SH 喷涂在阳极。其中I/C 为0.7,阴极Pt 担载量为0.41 mg/cm2;阳极Pt 担载量为0.2 mg/cm2。
②单电池的组装:将上述制备的CCM 与聚酯框、扩散层组合在一起,在140 ℃、0.1 MPa 下热压180 s 制成MEA(有效面积为5 cm2)。再将MEA 与石墨流场、端板组装成单电池。(以3 种催化剂为阳极制备的单电池分别以Pt/XC-72、Pt/MCNTs、Pt/MCNTs-SH 表示。)
③实验采用KFM2030 测试全电池性能。电池温度设置为75 ℃,背压0.05 MPa,H2/Air 流量为120/800 mL/min,湿度为100%。测试极化曲线前,先通空气和氧气活化至少3 h,等电池稳定时,再进行极化曲线测试。
反极测试时,为了模拟反极情况,将阳极的氢气换为氮气,阴极仍为空气,在500 mL/min 的流量下吹扫,直至开路电压降至0.1 V 以下,通过电化学工作站向电池通入100 mA/cm2的电流,方向为由阳极到阴极,设置截止电压为-2 V 时,切断电流。
反极测试后将电池阳极气体由氮气换为氢气,活化至少1 h,等电池性能稳定,再按上述方法测试反极后的极化曲线。
1.6 载体与催化剂的物理化学表征
XPS 光谱在准原位X 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型号:Thermofisher Escalab 250 Xi+,生产厂家:赛默飞世尔)上获得,结合能根据C1s 峰(284.5 eV)进行校准。在JEM-2100 显微镜(生产厂家:日本电子株式会社)上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
2.1 载体和催化剂物理化学表征
为了检测巯基是否被引入MCNTs,本文使用准原位X 射线光电子能谱分别对MCNTs 和MCNTs-SH 进行全谱图扫描。图2(a)为两种载体的XPS 全扫描谱图,可以看出,在接入巯基集团后,在232 和169 eV 处出现了新的峰,这两个峰分别对应的是S2s 和S2p。这表明MCNTs-SH 上成功的引入了巯基。图2(b)是MCNTs-SH 和Pt/MCNTs-SH 的XPS 的S2p光谱。S2p 峰通过吸附在金或铂底物上而向低结合能转移[14]。与MCNTs-SH 相比,Pt/MCNTs-SH 的S2p 向低结合能转变,与先前的研究一致。
图2 MCNTs和MCNTs-SH的XPS全扫描谱图(a)和S2p谱图(b)
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三种催化剂粒径进行分析。图3 是Pt/XC-72、Pt/MCNTs、Pt/MCNTs-SH 三种催化剂的SEM 和粒径分布图片。可以看出,Pt/XC-72、Pt/MCNTs、Pt/MCNTs-SH的铂粒径分别为1.92、2.13 以及1.91 nm。XC-72 因为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Pt 分布最为密致均匀;
Pt/MCNTs-SH 比Pt/MCNTs 中Pt 有更小以及更均匀的分布,因此,有更高的OER性能。
图3 三种催化剂的SEM和粒径分布图片
2.2 载体动电势扫描曲线
图4是对XC-72、MCNTs、MCNTs-SH 三种载体进行在25 ℃、2 mV/s 扫描速度,0~1.6 V(vs.RHE)扫描范围下的动电势曲线。由图可以看出:①当电压在0.56~1.2 V 范围内,腐蚀电流MCNTs-SH 图4 三种载体动电势扫描图 将三种载体在25 ℃、1.6 V(vs.RHE)进行1 h 恒电势氧化,氧化前后的循环伏安图如图5 所示。可以看出,XC-72 在反应前后的循环伏安曲线变化最为明显,这说明XC-72 的抗腐蚀能力最差。虽然MCNTs 的循环伏安曲线在氧化前后的变化比MCNTs-SH 小,这归结于MCNTs-SH 的初始循环伏安曲线就比MCNTs 小很多,而虽然经过1 h 氧化后变化较大,仍然比MCNTs 氧化后的循环伏安曲线面积小。因此,MCNTs-SH 具有优异的抗氧化能力。 图5 三种载体以1.6 V电压氧化1 h 前后的循环伏安图 图6是对XC-72、MCNTs、MCNTs-SH 三种载体进行在25 ℃、1.6 V(vs.RHE)电压下氧化1 h 电流密度随时间变化图。可以看出,XC-72 的腐蚀电流最大,MCNTs 次之,MCNTs-SH 最小。因此,抗氧化能力:MCNTs-SH>MCNTs>XC-72。其结果上述结论相吻合。 图6 三种载体以1.6 V 电压氧化1 h电流密度随时间变化图 将三种催化剂在25 ℃、0.6~1.4 V 的条件下进行1 000 圈的加速衰减测试。图7 为衰减前后三种催化剂的CV 曲线; 表1 三种催化剂进行ADT 测试前后的ECSA 变化 图7 三种催化剂在进行ADT测试前后的CV曲线 将三种催化剂在25 ℃、1.6 V 的条件下进行8 h 的恒电势氧化测试。图8 为衰减前后三种催化剂的CV 曲线。 图8 三种催化剂在进行1.6 V 恒电势氧化测试前后的CV曲线 表2 是三种催化剂进行恒电势氧化测试前后的ECSA变化。由此可以得出以下结论:①以碳管及其衍生物为载体的催化剂在进行1.6 V 恒电势氧化前后的衰减远小于以XC-72为载体的催化剂。②Pt/MCNTs-SH 相比于Pt/MCNTs 不仅提高了其初始ECSA值,而且氧化前后的损失率也远小于Pt/MCNTs。③抗高电势氧化性能:Pt/MCNTs-SH >Pt/MCNTs >Pt/XC-72。 表2 三种催化剂进行1.6 V 恒电势氧化测试前后的ECSA 变化 小结:综合2.3、2.4 与2.5 中的研究,MCNTs 相比于XC-72具有更强的抗氧化能力,本研究制备的MCNTs-SH 的抗氧化能力要更优于MCNTs,这主要归因于,巯基的引入,强化了Pt与MCNTs 之间的结合,使其联系更加牢固。 如图9 所示,Pt/XC-72、Pt/MCNTs 和Pt/MCNTs-SH 三种单电池在100 mA/cm2下达到截止电压2 V 时所用的时间分别为45.9、107.5 和123.9 s。达到截止电压的时间越长,说明抗反极性能越好,因此,抗反极性能∶Pt/MCNTs-SH>Pt/MCNTs>Pt/XC-72。 图9 三种单电池反极电压-时间图 图10 为三种单电池反极前后的极化曲线。 图10 三种单电池在反极前后的极化曲线 表3 为三种单电池反极前后在1 000 mA/cm2处电压的变化。由图10 和表3 可知,反极前Pt/MCNTs-SH 在1 000 mA/cm2处电压0.67 V略小于Pt/XC-72 的0.68 V,略大于Pt/MCNTs 的0.65 V; 表3 三种单电池反极前后在1 000 mA/cm2处电压的变化 本文制备了一种巯基碳纳米管载体MCNTs-SH,并将其与XC-72 和MCNTs 分别在载体、半电池、全电池三个层面上进行抗氧化测试,得出结论如下:①MCNTs-SH 相比于XC-72和MCNTs 具有更小的腐蚀电流、因此有更强的抗氧化能力; 致谢:这项工作得到了大连市电解水制氢重点实验室的支持。2.3 恒电势氧化
2.4 催化剂的ADT 测试
表1 是三种催化剂进行ADT 测试前后的ECSA变化。由表1和图7 可以看出:①Pt/XC-72 催化剂初始ECSA大于以MCNTs 及其衍生物为载体的ECSA。这可以归结为XC-72 比表面积大,更利于Pt 的负载。但其衰减前后的ECSA损失较大,抗氧化能力较弱。②Pt/MCNTs 的催化剂初始ECSA小于Pt/XC-72 的,且衰减前后,其ECSA的衰减比例却与Pt/XC-72一样,均比较大。这可能是由于MCNTs 表面惰性,Pt 纳米颗粒很容易与其分离的缘故。③Pt/MCNTs-SH 的催化剂初始ECSA与Pt/MCNTs 的类似,但是衰减前后的ECSA变化非常小,仅有2.99%,表现出异常优异的抗氧化能力。与Pt/MCNTs 相比,这样低的衰减比例可归因于:巯基的引入强化了Pt 和MCNTs 的结合,使其更难脱落。2.5 催化剂的1.6 V 高电势氧化8 h 测试
2.6 单电池反极测试
反极后,Pt/MCNTs-SH 在1 000 mA/cm2处电压损失率3.23%远远小于Pt/XC-72 的30.98%和Pt/MCNTs的21.99%。再结合图9,考虑到Pt/MCNTs-SH 的反极时间大于Pt/XC-72 和Pt/MCNTs,因此可以得出结论:Pt/MCNTs-SH具有优异的抗反极能力。Pt/MCNTs-SH 良好的抗反极性能应归因于巯基的引入,加强了载体与Pt 纳米颗粒之间的作用力,增强了催化剂的稳定性。
②在半电池ADT 测试和氧化性测试中Pt/MCNTs-SH的ECSA在测试前后的衰减程度分别为2.99%和20.72%,均小于Pt/MCNTs 和Pt/XC-72 的衰减程度。因此,Pt/MCNTs-SH 的稳定性优于Pt/MCNTs 和Pt/XC-72;
③在抗反极测试中MCNTs-SH在反极前后的性能衰减相比其他两种催化剂最小,表现出良好的抗反极能力。综上,本文制备的MCNTs-SH 具有优异的抗氧化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