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职业院校学生科学素养现状与提升路径研究*

时间:2023-06-13 20:25:03 来源:网友投稿

钱颖雪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无锡机电分院,江苏 无锡 214028)

1.1 时代背景

2021年6月,国务院发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1],其中“提升行动”的第一部分就是“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要求“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力,增强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育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夯实人才基础。”职业院校学生学习知识与技能不仅仅是为了实现升学,更多的是适应职业岗位要求,因此在科技高速发展的新时代,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科学素养更能满足企业对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

1.2 教育要求

科学素养是学生尤其是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专业学习的角度看,职业院校学生对科学知识和方法的掌握有助于他们理解未来的职业需求,从而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
从全面发展的教育要求看,具备相应层次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学生提高生产、生活、生存能力,适应社会发展,培养终身学习的品质和能力,从而更好地创造财富。

2.1 职业院校学生科学态度现状

科学态度是衡量科学素养的重要指标,是指青少年学生对待科学与技术的态度。通过设计问卷,对在锡职业院校学生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学生对科学与技术的学习兴趣,对科学知识及获取过程的接受度,对未来从事科学技术相关职业的渴望值等。分析发现在锡职业院校学生科学态度现状如下。

1)学习兴趣较浓。职业院校学生大多动手能力较强,但学习基础薄弱,以致对文化课的学习兴趣一般。与科学素养培育相关的课程相比文化课更加生动有趣,且多与实际生活相关,加之职业院校学生没有升学压力,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实践探索,因此他们对与科学与技术知识相关的课程学习兴趣较浓。问卷调查结果显示,87%的学生表示对科学技术相关课程“很感兴趣”“有兴趣”,超过一半的学生选择“喜欢阅读科普杂志和相关资料”。

2)重结论轻过程。职业院校学生除了学习文化课程外还会随年级增长接触一定的专业课程,因此职业院校学生接触科学知识时,不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比普教学校学生的程度高。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比起具体实施与科学技术知识相关的实验论证方法和科学实践过程,学生对于知识结论的兴趣更高,说明职业院校学生在以往学业挫败中产生的习得性无助也影响到了科学知识的获取过程,他们不愿、不敢自主探究,更倾向于直接获得知识结论。这在问卷调查中也得到了印证,在问及“如果需要设计实验,你会怎么做”时,超过一半的学生选择“完全按照书上的步骤做”,只有12%的学生选择“自己动手设计做”,约20%的学生选择“先按照课本的步骤,再试试能不能改进”,还有接近20%的学生选择“看别人做实验”。

3)学习目标迷茫。随着科技飞速发展,大多数科普场所的硬件设备升级,青少年接触科学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多,但是学校课堂仍是学生接触科学知识最直接的场所。各级各类科技创新比赛和科技实践竞技活动为青少年学生提供了锻炼和展示科技能力的良好平台,但这属于少数突出学生,对大多数学生来说,科学知识只是学科课程,而非生活必需或辅助工具,很少有学生将“当科学家”或“从事科技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理想。因此学生科学学习的目标比较迷茫,并未将科学学习与未来职业生涯挂钩。同时从问卷调查结果发现,学生缺少全面了解科学家的机会,认为科学或科技工作距离自己非常遥远。科学学习目标的缺失反过来使得学生学习科学与技术知识的内生动力不足。

2.2 职业院校学生科学素养整体情况

科学素养是指人在处理与自然和社会的关系中应该具备的知识、价值观念和实践能力,即人具有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利用科学文化知识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发现在锡职业院校学生的科学素养整体情况呈现两个特征。

1)学生整体科学素养高于社会人员科学素养。参考公民科学素质指标测试,从《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测试题库中按模块比例抽取100题作为问卷内容,分发给在锡高职、中职共计6所职业院校的学生,结果显示,得分高于70的比例超过了30%。对比2020年无锡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数字15.8%,说明学生的整体科学素养高于社会群体,且受教育程度越高,相对得分越高,学校教育在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素养提升与年龄增长不完全同步。虽然问卷结果显示高职学生最后得分高于中职学生得分,但针对同所学校不同年级的调查结果显示,得分高低与年级没有直接联系,不同年级学生得分并无明显差异,即学生科学素养水平的提升与年级年龄的增长不完全同步,说明职业院校学生并没有主动进行科学素养的自我提升。

3.1 外部因素

1)环境氛围影响。学生作为独立个体,也会受到功利主义价值观和实用风气的影响,在学习中更多关注眼前的专业课程或者与未来职业岗位相关的技能知识,而忽视“科学素养”方面的提升。对于大多数职业院校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目标非常具体,短期目标就是获得分数和学分,长期目标就是毕业后的就业。由于目标导向,日常学生除了学习课程内容外,更愿意参加社团活动、学生会、实习实践等有学分奖励和实质鼓励的活动。科学素养对他们而言较陌生和抽象[2],如果没有专门设置相关的课程或者没有教师的专门指导,职业院校学生不会主动在这方面付出时间和精力,甚至在接触这类课程或知识时态度消极、敷衍了事。

2)校内外资源衔接不当。与获取文化课知识或专业课知识不同,学生的科学素养相关知识技能不仅仅在学校内获取,城市的科技馆、科普教育基地、科技活动中心等面向全民开放,也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很多学校也会引导学生在假期参加校外科普活动。无锡作为国家首批建设的智慧城市,在锡科普设施大多顺应互联网发展,将科普资源数字化、场景化,浅显易懂、寓教于乐,线上线下无缝对接。但若尺度把握不准,使得部分资源过于游戏化[3],容易淡化教育属性,脱离教育范畴。从校内层面分析,职业院校教育注重产教融合,培养学生时更侧重于企业需求,因此开设课程重点在于专业和技能,教学内容更关注知识技能,很少涉及培养科学精神及探究能力[4]。此外,职业院校教师大多从学校毕业就任教,自身缺乏实践和经验,在教学时难免重演绎轻归纳,重结论轻思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3.2 内部因素

职业院校学生大多数是在中考、高考中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在客观上这些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储备和更新能力相对较弱,加之在学习上的挫败产生的习得性无助,使得这部分学生在新知识的获取及新技能的探究上更缺乏内生动力。在主观上,职业院校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更注重与毕业证书相关的技能,会将时间和精力主要用于这些课程的学习和技能的实践,而与科学素养相关的知识对于毕业证或是技能认定证书贡献不大,给学生的外部刺激不够,因此学生不太会主动获取这类知识。因此不论是从主观意愿还是从客观能力分析,职业院校学生在科学素养方面的提升空间都非常大。

4.1 社会层面

1)营造科学教育的良好氛围。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要在全社会营造科学教育的良好氛围。新发展阶段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要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尊重人才、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浓厚氛围,激发强大创新动力,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应当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了解科学家精神,继承和发扬科学家的优秀品质,树立伟大的职业理想,以此为目标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科学素养。

2)赋予科普设施教育属性。科普设施作为科普教育场所,是学生获取科学技术知识的补充课堂。因此可以赋予科普设施教育属性,在场所设置相应的课堂或者利用公众号、App等信息化手段进行科普知识的传播,线上线下无缝对接,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提升受众的科学素养水平。正因为科普设施承担了重要的教育使命,对科普设施尤其是面向学生群体的科普场所要严格甄选,兼具科学性和人文精神,场馆内容深入浅出,符合各学龄阶层特点,并与学校教育合理衔接。

4.2 学校层面

1)形成产学研创教育合力。职业院校的特色在于职业性,即产教融合,在对学生进行科学技术普及教育的过程中同样需要借助各方力量,形成教育合力。产学研创多方合作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也可以为学生提供科学知识的实践和应用机会。在实践中,学生不仅将所学的科学技能付诸实际,无形中提升了自己的科学素养,也可以运用这种素养去解决实际问题,在这过程中收获的成就感又会反过来刺激学生产生自我学习的内生动力,形成良性循环。科普教育合力在学校层面还体现在教师队伍的扩充和优化,各校除配备专职的科学技术相关知识授课教师外,也可吸纳一部分专业课教师,亦可在校外聘请如科普场馆讲解员、科技类协会会员、科技工作退休人员等群体,定期为学生做讲座或设计体验活动等,促进学生科学素养提升。

2)调整教学内容及模式。学校是学生科学素养培育和提升的主阵地,需要教师调整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采用新的教学模式提升科普教育质量。结合现有的教学资源,职业院校教师要根据专业特点、自身特长和学生认知情况综合优化,灵活改变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能动,进而积极独立、持续高效地学习科学知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仅能让学生掌握知识,也能让学生体会到科学研究的思路和过程[5],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学以致用。

4.3 学生层面

1)激发内生动力。“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因此学生科学素养提升的根本在于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这个动力可能来自老师、家长,也可能来自同学或周围环境。在外力作用下,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强化自我学习的意识,逐渐学会探索和感悟科学,而后对自己提出新要求,树立新目标,不断进步以提升科学素养。这也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2)提升实践能力。青少年科学素养中很重要的部分是实践应用能力,且未来职业对职业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能力指标中也有动手能力这项,因此职业院校学生不仅要学习技能知识,也要锻炼和提升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科普教育需要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和实践的能力,在进行科普教育的过程中也会培养学生的思考力和实践力,促使学生不断思考,发现问题并学会通过实践解决问题。

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是一项长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多方发力。职业院校学生群体庞大,全面提升其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是关乎学生切身利益的大工程,提升职业院校学生科学素养对推动社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这个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尤其是学校必须加强重视,优化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内驱力,打造提升科学素养的立体交叉网络,全面实现育人目标。

猜你喜欢科学素养科普职业院校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当代家庭教育(2021年34期)2021-05-19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21年2期)2021-05-06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2020年6期)2020-07-27科普达人养成记学生天地(2020年23期)2020-06-01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9期)2019-05-28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科普连连看发明与创新(2016年38期)2016-08-22科普连连看发明与创新(2016年34期)2016-08-22微科普杭州科技(2014年1期)2014-02-27

推荐访问:路径 现状 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