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煜 马付杨
(曲阜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日照 276826)
儒家围绕着培养君子人格和建立一个理想的道德世界提出了诸多观点,构建了一个系统的道德教育体系,为大学生道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为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高校德育的实效性提供了丰厚滋养。如何发挥儒家优秀道德思想的德育作用,将其有机融入大学生道德教育,有必要进行深入探讨。
课程是将儒家优秀道德思想融入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教育渠道,提升、拓展融入思政课的深度与广度,加强课程思政建设,树立课程建设新标杆,充分发挥各类课程在融入儒家优秀道德资源中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实现儒家优秀道德思想的有机、恰当融合。
(一)提升、拓展融入思政课的深度与广度
思政课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渠道。为此,应挖掘思政课课程教学内容的思想性,找寻有机渗透进儒家优秀道德思想的融合点,并提升和扩展融入的深度和广度。
其中,“道法”课中既包含“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投身崇德向上的道德实践”等能够直接进行儒家优秀道德思想教育的部分,也有“弘扬中国精神”“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等大量间接蕴含儒家优秀道德思想的内容,要在相关内容的教学中恰当融入并围绕其核心理念加以阐释,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育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时代青年。“概论”课围绕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主题,重点阐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现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故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容纳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在多方面借鉴和运用了古人智慧,比如,人民观发展了传统儒家的民本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对儒家“仁爱”“天下大同”思想的继承与超越,等等。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恰当融入儒家优秀道德思想,并把握和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纲要”课的主线是近现代的仁人志士为实现两大历史任务而不懈求索并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其中包含了强烈的爱国情怀和奉献精神,可以融合儒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爱国敬民思想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原理”课不仅教给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而且蕴含着人文精神,对塑造大学生的高尚人格极具意义。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资本主义的本质和规律,最终得出“两个必然”的结论并展望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其中透露出为全人类服务的胸怀以及关怀社会、关切人类命运的使命,体现了崇高的道德境界。而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天下理想与此有契合之处,可在“原理”课中将二者有机结合,以培养学生的大德大爱情怀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二)依托课程思政建设,全面融入各类课程
课程思政寓道德教育于各学科专业课程中,能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观引导三者的有机统一。“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探索和建设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设立课程思政建设研究项目,推出一批融合儒家优秀道德思想的课程思政特色示范课程,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在特色示范课程的引领下,形成课程思政建设的良好氛围,以课程思政建设为支撑,实现道德思想在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教育课中的广泛、全面融入。
在通识教育模块,开设“中国传统道德文化”“孔子与儒家文化”“中华经典诵读”等中华优秀传统类公选课,并扩大课程覆盖面。既要加强课程建设,打造教学内容充实和教学方式新颖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又要做好课程的宣传,让学生了解教学内容、考核方法等,充分展示儒家文化的魅力,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在专业教育模块,建立课程思政集体教研制度,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对教师开展培训,使儒家优秀道德思想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充分体现在教学大纲、教案课件、课堂讲授等方面。如:文学、历史学、哲学类专业都有包含儒家优秀道德思想的课程,像“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古代史”“中国哲学史”等,可在课程中突出相关内容,塑造学生的良好品德。在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类专业,以儒家兼济天下的情怀和经世致用的思想增强学生经世济民的职业素养,以儒家的忠信理念和重义轻利的义利观培养学生的诚信、公正意识。在教育学类专业,加强师德教育。以孔子为模范培养学生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职业理想,以儒家“廉”之理念教育学生廉洁从教的职业规范,等等。在理学和工学类专业,进行科学伦理和工程伦理教育。结合我国在某一具体领域的辉煌成就进行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教育,结合科学家的事迹进行刚健顽强、自强不息的精神培养等。在体育竞技类专业,着重开展竞技伦理教育,譬如儒家和而不同的团结意识教育、果断勇敢的道德意志教育、诚实守信的竞技伦理教育等。在艺术类专业,可结合专业特点采用多样化形式进行教育。比如,对于音乐类专业的学生,可采用歌唱儒家经典的形式进行教育,像《诗经》中多以松柏、芷兰等象征高尚品德,其既具有高尚艺术境界又蕴含修德之意,所以学生在歌词吟唱中能够接受道德教育。
仅凭理论说服进行儒家优秀道德思想的教育还远远不够,必须让大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提高对儒家道德思想的认识并以此为据锤炼道德品行,将相应道德要求落到实处。因此,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育,探索继承和发展儒家优秀道德思想且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活动形式,开展全员覆盖、全程育人的德育活动至关重要。
(一)开展蕴含儒家优秀道德思想的德育活动
德育活动是实践育人的重要载体,在学校、学院、学生社团等不同层面开展蕴含儒家优秀道德思想且类型多样、内涵丰富的德育活动,是实现德育活动良好育人效果的前提。
具体来讲,一是搭建传统文化传播平台,组织经典学习类活动。开展诵读儒家经典的晨读活动并定期开展诵读交流会,使学生在诵读经典中接受儒家道德思想的熏陶。譬如,以各学院为单位组织面向大一新生的儒家经典晨读活动并定期开展交流会,组织以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君子人格为主题的交流活动。还可以通过开办“国学讲座”“明德故事讲堂”等,以道德讲堂为依托,组织学习儒家优秀道德思想的专题讲座和报告,邀请国学专家“传道受业解惑”,让学生在学习交流中深化对圣人思想的认识。二是以儒家文化为先导,开展文化艺术类活动。依托传统文化类学生社团,组织开展国学知识竞赛、历史话剧大赛等竞赛类活动,丰富学生的儒学知识;
开展汉服展演、射礼展演、六艺体验等体验类活动,充分挖掘服饰、音乐等传统文化艺术中蕴含的“仁义”“和谐”等道德理念,使学生在体验活动中接受道德思想的熏陶。三是建立教育基地,开展文旅体验类活动。例如,山东各高校可以在孔子研究院、孔子六艺城等文化景点共同打造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组织学生到三孔景区开展“游三孔”活动,引导大学生参与传统儒家经典诵读、世界儒学大会等活动,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增强学习与体验效果。四是践履弘道使命,开展实践类活动。鼓励学生围绕对儒家优秀道德思想的学习,组建社会实践团队,充分利用寒暑假及课余时间到“三孔”、孟子故居、王阳明故居等地感受儒家文化氛围,进行调查研究并撰写实践报告。五是以传递爱心为主题,开展志愿服务类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组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参与敬老院献爱心、海边环卫等活动,突出“敬老助老”“保护环境”等主题,加强对学生的孝德教育、保护环境的公德意识教育。在孔子诞辰纪念日等时间节点,以社区文化展演的形式讲解礼仪,推动儒家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二)构建完善的德育活动运行机制
切实发挥活动的育人作用,不仅要组织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而且应总体部署、系统规划,构建涵盖活动的组织领导、管理运行、考评激励的运行机制,以保证活动的规范性和有序性。
首先,健全领导机制。领导机制在实践育人的运行机制中发挥着引领作用,处于核心地位,应根据国家对构建德育领导机制的要求加以健全。《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中明确了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由党委负责主持制定德育的总体规划和实施规划,要求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建立和完善校长及行政系统为实施主体的德育管理体制,并进行了原则性和一般意义上的规定说明,而成立的党委领导下的学校和学院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则侧重于具体的落实工作。要形成党委统一领导下坚持正确方向、统一思想认识、各小组协调运转的领导机制,加强对实践育人工作的组织领导,发挥好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基础性作用。
其次,优化管理机制。活动组织机构,如各学院、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对德育实践活动加强管理,是确保活动有效进行而不流于形式的重要方面。组织者在活动的过程中要进行引导、加强管理,特别是在活动中要灌输儒家优秀道德思想,避免出现活动与内容分离的现象。例如,组织考察“三孔”活动前,要对学生进行孔子生平经历、儒家基本思想教育;
在活动过程中,配备好讲解员并加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引领学生深入走进孔子及其弟子,切身感受曲阜的儒家韵味;
活动后,可组织学习交流会、征文比赛等,做好总结与收尾工作。
再次,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合适的激励有助于学生良好思想和行为的形成、发展和深化,预防和克服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增长,有助于德育施教者产生持久不断的教育动力。”[2](P36)在考核激励的对象方面,主要涉及三类考评:一是对组织单位的考评。制定出明确的考评细则,在学期末根据活动的组织开展情况、学生的参与度等进行评价,评选出优秀的组织单位并进行表彰奖励。二是对教师的考评。明确教师在活动中的职责与工作量,将教师的育人工作量化并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方面,举办表彰大会以激励在德育实践方面表现突出的教师。三是对学生的考评。将德育活动的考评结果与评奖评优挂钩,以评价结果确定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单项奖的人选,激励大学生热情投身于学习儒家优秀道德思想以及服务人民和奉献社会的活动。在此过程中,既关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表现,如是否积极参与、热情向上等,又将活动成果作为考评的重要依据。
最后,构建保障机制。强大的德育队伍、雄厚的财力支持、稳固的阵地支撑和健全的安全保障是德育活动顺利实施的基础和保障。一要加强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队伍,以高校党委为领导核心,以思政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为骨干,以各科任课教师、教学服务管理人员、学生骨干等为成员。二要保证财力支持。高校既要建立专项经费投入制度,加大实践育人经费投入力度;
又要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争取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的支持。三要注重阵地支撑。加强与相关组织和部门的联系,建立固定的实践育人基地,将其作为开展德育活动的阵地和育人平台。通过德育阵地建设,打造文化之都,使大学生走进其中感受儒家文化的魅力,以致走出校门、踏入社会时,在服务社会中实现人生价值。四要提供安全保障。对学生进行活动注意事项和安全知识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开展时间较长、难度较大的活动时,安排专门的老师作为负责人进行全程带队,通过配备医药箱、为师生购买保险等措施提供安全保障。
正所谓“环境也创造人”[3](P172~173),校园文化既外显于景观建筑有形之物,又内隐于校园风气与精神,蕴含着学校的历史文化底蕴。校园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力量,于无声中滋养大学生的心灵,规范大学生的行为,能够为借助儒家优秀道德思想开展大学生道德教育提供文化氛围。要发挥校园文化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教化作用,在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建设上下功夫,于潜移默化中使大学生接受道德熏陶和洗礼,自觉完善与提升道德修养。
(一)利用校园建筑和布局,融入物质文化环境
物质文化环境是校园文化的外在形象与直观体现,风光秀丽的优美环境往往能给人以愉悦和畅之感。在芝兰芬芳的美丽校园中,学生在接受自然资源馈赠的美育的同时,也能够陶冶道德情操。为此,要在已有建设成果基础之上加强物质文化建设,“建构文化景观和文化传播的场域,打造交流互动型阐释和展示模式,阐释与展示技术多元化以及提升文创产品的文化意象”[4](P57),在学生日夜所处的环境中融入道德思想教育,通过环境熏陶塑造学生的高尚品德。
首先,充分利用校园建筑命名,筑起学子的精神家园。景观建筑有形之物既可彰显校园文化,又蕴含着学校的历史文化底蕴,故能于无声中滋养大学生的心灵,规范大学生的行为。校园中随处可见的圣言至文的石刻、石塑可展示儒家道德思想,教学楼前的黑板报和宣传栏、楼中走廊上的文化墙都能以圣人语录育人之德,还有以“明德”“敏行”命名的建筑物、以“诚意”“明德”为名的道路、以“秋实”为名的园林等,都会春风化雨般引导学生崇德向善。
其次,通过张贴名句、设置标志牌等发挥名言的提醒与警示作用。优美的校园环境为道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氛围,但只有提醒大学生注意才能充分发挥环境的德育功能。教学楼、图书馆、学生宿舍、食堂、体育馆等都是可以恰当融入儒家优秀道德思想的场地。比如,在宿舍里张贴“仁者爱人”的名句标识,教育大学生要友爱待人,与舍友建立良好的关系;
在食堂里张贴“奢者不孙,俭则固”的名句标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美好品德;
在体育场上张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的名句标识,劝诫学生要懂得诚实不欺的竞技伦理;
在校园园林的植物牌上增添简介内容,突出梅花、竹子等植物的君子象征等。
最后,建设体现学校特色的道德榜样园,发挥榜样的引领与模范作用。譬如,依托校史馆建设榜样园,在其中开辟道德榜样模块,将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突出的优秀校友、师德标兵、模范学生等选入道德榜样园,同时充分利用文化墙、电子屏等媒介在公民道德宣传日等特殊时间节点组织宣传活动,以道德模范的事迹和精神传递良好风尚,“借助树立学习典范、行为典范,实现‘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效果”[5](P22),塑造学生高尚品德。
(二)依托校园“三风”建设,融入精神文化环境
校园精神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能够发挥道德导向、凝聚人心的作用,积极健康的精神文化在追求卓越、为人师表、严谨求实的校风、教风、学风中得以体现。在校训、校徽、校歌中融入道德因素,体现出包含“仁爱”“博爱”思想的和谐教育理念,实际上是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体现。要继续挖掘儒家优秀道德思想并有机融入“三风”建设,给予大学生以精神滋养,培养崇德向善的高素质人才。
首先,注重校风建设,建设和培养知校爱校的校园文化和校园精神。可充分利用校史馆进行道德教育,尤其是学校一以贯之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让学生在了解校史和感受学校精神中提升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强爱校情怀。
其次,加强教风建设,培养一支师德高尚、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教师自身素质如何是影响德育成效的重要因素,所以应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发挥为人师表的模范作用。例如,在全校职工中开展的师德教育活动中,突出儒家良好师德的教育内容,开展以“传承儒家思想,引领师德风尚”为主题的活动,举办关于学习儒家师德思想的讲堂,弘扬儒家尊师重教的传统和修身自律的师德风尚,等等。
最后,抓好学风建设,培养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和唯真求新的学术风气。不仅要大力弘扬踏实严谨的治学态度、刻苦钻研的治学精神、学思结合的治学方法,还要特别注重诚实守信的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各学院可以将儒家推崇诚实守信的教育理念融入期末考试诚信动员大会、学术道德规范教育等活动之中,以改善部分学生考试作弊、学术抄袭的不良行为。
(三)借助学校的制度规定,融入制度文化环境
如果说校园精神文化是“软教育”,那么制度文化相对来说就是一种“硬约束”,能够约束和规范学生的道德行为。而制度文化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具有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功能。要挖掘制度和规则中的文化意蕴并有机融入儒家优秀道德思想,让蕴含德育元素的校园文化活起来,真正入学生之目、之耳、之心,使制度之刚与文化之柔实现刚柔并济。
具体而言,可以在明确学生培养目标和道德要求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学生道德行为规范》《学生文明公约》等规范和约束学生的道德行为。同时,在相关文件的条例中增加儒家经典名句阐释,增添道德规范的文化含义。例如,在《学生道德行为规范》“爱国爱校”条例中融入儒家的家国情怀和报国之志思想,“文明礼貌”条例中融入儒家举止文雅、待人谦和的礼仪教育,将“严于律己”的道德要求与慎独自律思想结合等。针对大一学生开展《学生手册》教育活动,并举行专门的思想道德规范教育活动,让学生不仅要知晓应当遵循什么样的道德规范,而且要明白学校制定相应道德规范的原则与依据,讲清楚其在历史文化方面的渊源,使学生增强对道德规范的理解。
网络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大学生道德教育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促进了德育形式与方式方法的创新,突破了德育的地域与空间范围限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互联网+儒家德育”的新模式,以互联网助力儒家优秀道德思想进高校校园、进教学课堂、进学生头脑,借助网络渠道和网络平台实现儒家优秀道德思想的教化功能是大势所趋。
(一)搭建传播儒家优秀道德思想的网络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利用网络可以实现信息的传播与及时更新,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互动建立连接纽带。应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联合建立儒家优秀道德思想的资料存储、信息传播、交流互动的平台,以网络平台助力实现道德思想的育人作用。
首先,建立德育资源平台。一是利用云计算等技术建立儒家优秀道德思想的资源信息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包括德育书房、德育故事、德育格言三个子库,其中,“德育书房”是《论语》《孟子》等经典古籍的电子书资源库,“德育故事”以音视频资料讲述中华德育故事,“德育格言”从义、信等方面展示圣人名言并配以阐释和讲解。二是开设德育大讲堂,定期开展讲座,向学生讲授儒家优秀道德思想,并制作形成系列精品德育视频,加强对学生的道德教育。
其次,建立德育信息平台。一是利用公众号传递优秀道德思想。校园公众号是高校传递信息与传播思想的重要渠道,在对大学生的日常道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充分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学生常用的软件进行内容推送,如每周定期推送圣人名言及所蕴含的道德哲理。二是建设儒家优秀道德思想的主题学习网站。主题网站即围绕特定主题进行教育的网站,通过建设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学习网站,在其中设置优秀传统道德模块以实现儒家优秀道德思想的有机融入。网站可分为新闻热点、视频链接、校园德育等菜单,其中,新闻热点栏重点展示国内外相关会议、知名学者理论讲堂的新闻等,视频链接栏以儒家文化宣传片、纪录片为主要内容,校园德育栏应当贴近学生并记录学生德育活动、展示学校德育成果、宣传道德标杆等。总之,不论是公众号还是主题网站建设,都要保证知识内容的丰富性,并以学生喜闻乐见且趣味、新颖的形式呈现,从而提高其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
最后,建立德育互动平台。构建实时互动的网络平台,可以实现师生、生生间的思想交流互动、答疑解惑。可在其中设置专家咨询、家校互动、热议事件、心理互助功能板块。其中,专家咨询栏展示德育大家的教育思想,研究儒家德育思想的相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并开辟学生与专家学者的知识学习与思想交流通道;
家校互动栏搭建学校和家庭联系的桥梁,形成道德教育的合力;
热议事件栏主要介绍社会热点事件,宣传体现“义”“勇”等见义勇为、乐于助人的先进事迹;
心理互助栏负责答疑解惑,帮助解决部分学生面临的道德困惑。
(二)构建“互联网+德育”的教育教学模式
在如今的智能时代,实现儒家优秀道德思想融入大学生道德教育的智能化、信息化发展,是适应时代进步、提升德育质量的必然要求。“互联网+德育”是充分利用互联网并将互联网的技术和手段应用于儒家优秀道德思想教育的教育模式,能够“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教育行业进行深度交汇融合,以创造和发展教育新生态”[6](P13)。
首先,开发与利用MOOC、中华经典资源库等网络德育资源。我国的MOOC数量和应用规模现已居世界第一,其中就包含着大量关于儒家优秀道德思想的精品课程,可以将其作为德育的优质资源。既要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也要积极组织团队进行优质德育资源的开发,制作形成关于儒家优秀道德思想的“金课”。而中华经典资源库等数字化文化资源作为容纳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数据库,有利于师生在学习儒家优秀道德思想时进行资料的查找和整合利用,为道德思想融入道德教育提供有力的资料来源和数据支撑。
其次,借助5G、物联网等建设智慧德育空间,重塑德育环境。近年来,在线教学、混合式教学等利用互联网的新型教学模式迅猛发展。“线上学习与线下面授混合式教学方式已经呼之欲出,成为打造现代教学‘金课’的重要手段。”[7](P125)可在此基础上,借助物联网等新技术重塑德育环境。在课堂教学中,一是突破在线教学德育的空间限制,让不同地域的大学生共上一门儒家优秀道德思想教育课。二是利用学校的智慧教室,采用混合式教学的方法实现线上与线下教育有机融合,其中可以利用雨课堂、云课班等APP及时了解学生对儒家优秀道德思想的理解与掌握程度。在德育活动中,可依托人工智能、VR等技术模拟真实场景。例如,开展诵读活动时模拟孔子授课,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增强活动的真实性。开展规模较大的礼仪礼节类活动时,可依托孔子六艺城等教育基地,联合运用物联网和情境感知技术,实现教育场景互联。
最后,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完善对大学生的德育评价。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进步给高校德育评价提供了创新工具,要利用这些新技术建立针对学生的全过程、全方位的德育评价体系。根据系统所记录的学生德育课堂、德育活动的参与情况,针对特定社会道德问题的发言与思想认识等,对学生作出德育评价。据此,教师更方便开展进一步的德育工作,准确把握学生学习儒家优秀道德思想的情况,追踪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给面临道德困惑的学生答疑解惑,对道德认知甚至行为出现问题的学生进行正确引导。
对大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博大精深的儒家思想提供了内容上的丰厚滋养。将儒家优秀道德思想融入大学生道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一以贯之、持续推进。只有坚持系统性原则,优化课堂教学、实践活动、文化环境、网络教育之路径,才能实现良好的德育效果,培养道德高尚、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猜你喜欢儒家道德育人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中国德育(2022年12期)2022-08-22从“推恩”看儒家文明的特色社会科学战线(2022年4期)2022-06-15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教育家(2022年18期)2022-05-13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新班主任(2022年4期)2022-04-27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十几岁(2021年24期)2021-11-18论现代新儒家的佛学进路原道(2019年2期)2019-11-03跟踪导练(五)(2)时代英语·高一(2019年5期)2019-09-03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19年2期)2019-08-24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新闻前哨(2015年2期)2015-03-11儒家视野中的改弦更张天府新论(2015年2期)2015-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