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T/CAQ,10201--2020)在QC小组活动中的实际运用及探讨

时间:2023-06-13 19:40:06 来源:网友投稿

漆 敏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1)

中国质量协会于2020年再版《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对原T/CAQ 10201—2016《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进行修改、增加、调整和规范,形成新的T/CAQ 10201—2020《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团体标准(以下简称“2020版《准则》”)。笔者作为企业QC小组活动的组织管理人员,在辅导小组活动、指导成果编制、参与行业协会QC评审中发现,小组在执行2020版《准则》过程中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本文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一些理解和建议。

2020版《准则》问题解决型课题活动程序第4.1.4.2条提出,“小组自定目标的设定可考虑:针对症结,预计其解决程度,测算课题将达到的水平”,这一对目标值进行测算的表述较为笼统。首先,对解决程度的这个“度”如何把握,许多小组无从入手;
其次,按照目标值测算方法,对症结问题预测到底是60%还是100%的解决程度,小组无法确定。基于此,在实际活动中,许多小组不进行目标值的测算,而是直接采用同行业的先进水平作为目标值。举个实例,某QC小组要解决“某城区配电网环网柜故障率高”的问题,现状调查统计出“配电网环网柜平均故障率为0.011 3%”,并找到“造成城区配电网环网柜故障停电主要原因是电缆故障,占故障率的68%”,进一步查找到“电缆故障中电缆搭接处故障和绝缘外皮破损占比达80.56%”。可以看出,小组现状调查工作非常细致、到位,数据充分而具体,为目标值测算提供了良好基础。但小组并没有利用所掌握的数据去测算目标可能达到的程度,而仅是参考同行业其他先进城区配电网环网柜故障率0.005 8%,作为目标值。

在QC实践活动中,笔者认为,小组依据目前所掌握的技术力量、技能水平、经验数据、手段方法等,在进行充分的可行性分析、综合评价基础上,完全可以设定问题解决程度。如果综合评价高,百分比值就取90%~100%;
综合评价低,百分比值就取70%~80%。这个百分比值是小组现状调查细致程度的体现,也是小组在能力、资源、信心方面的数值化体现。回到上面的实例,按实际获得的数据测算目标值,在完全解决“电缆搭接处故障和绝缘外皮破损环”症结问题时,网柜故障率可以降低到0.0113%-0.0113%×68%×80.56%=0.005 1%;
如果对小组综合评价结果是0.8,即可以解决80%的症结问题,故障率可降低到0.0113%-0.0113%×68%×80.56%×80%=0.006 3%,这样的测算会比参考行业水平更准确、更具说服力。

我们小组经过PDCA循环活动后,经常会出现达成的目标大大超越预设的目标,出现这种情况背后潜藏的原因是什么,2020版《准则》对此没有提出具体要求,但值得我们去探究。首先,可能是小组在活动中涉及解决了其他次要问题(非症结问题)。讲一个笔者亲历的QC活动,小组要解决业主提出的“降低太古供热管网运行期平均失水率”,并实现“失水率由当前的1.8%降低至1.0%”的目标。经过原因分析、制定对策、对策实施等一系列QC程序活动,在效果检查时发现,平均失水率由1.8%降低至0.6%,超出目标值0.4%。与设定的目标值相比,失水率降幅超出了(1.0%-0.6%)/(1.8%-1.0%)×100%=50%,偏差较大。小组重新查找原因,发现实施“改进管网排气系统”对策措施后,不仅对“管网温升期排水量大”症结问题产生影响,对“管网泄水系统控制逻辑不合理”次要问题也有影响。但小组在估算目标值时并未考虑症结之外的问题,因此造成实现的目标大大超出既定目标。

其次,实际达到的目标高于预设目标,还应考虑目标值的设定是否合理。还以上述成果为例,小组设定目标值为1.0%的依据之一是,《城市供热系统节能技术规范》中规定“当供热管网设计供回水温差大于15℃时,热源平均补水率不应大于1%”。然而,《城市供热系统节能技术规范》为节能技术规范,老旧管网通常失水率较大,近年来的新建热网均以节能供热为建设基础,通常失水率均较低,课题中太古供热管网现状因主要症结导致的失水率影响较大,一旦解决,失水率可能大幅下降。这就是小组在参照相关技术标准预设目标时没有考虑参本的适宜性、时效性,导致预设的目标与达成的目标偏差较大。

从目前情况看,仍有很多QC成果存在“达成目标高于设定目标”问题,在QC小组活动评审中评委对此往往会提出质疑,因此,小组在编制成果报告时应对原因进行深层分析和补充说明。

通过小组群策群力,课题得以完成、目标得以实现,为进一步凸显活动的意义,小组要对经济、社会、环境方面的收益进行总结。但部分小组在计算经济效益时方法不准确,主要表现在:其一,将预期的经济效益纳入结果;
其二,未扣除本课题活动的投入;
其三,计算的人力资本节约额不是实际发生的。举个实例,某QC活动成果“降低集中器通讯终端率”,小组成员对集中器黑屏处理费用进行核算,见表1所列,其中的人力资本节约额不是实际发生的,不能算作小组活动产生的经济效益。

表1 单次处理集中器黑屏费用统计表

综合以上计算结果:在2019年11月10日—2020年6月20日期间,解决了71台由集中器黑屏造成通讯中断的问题,通过QC措施的实施,直接经济效益为:71×1 420=100 820元,并为后续新增集中器从根源上减少了维护成本。

再比如,一些小组对经济效益的总结:“综上所述,本次研发的快拆式跨接管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保守估计其长期综合经济价值在500万元人民币以上。”“本项目研究成果为公司储能业务起到促进与推动作用。成果已应用在多个项目上,在成果的引导下中标项目总金额1 808万元。”如此等等,都不是通过小组活动实际产生的经济效益。

经济收益是QC小组活动成效的一个考量,要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2020版《准则》对此的要求是:“必要时,确认小组活动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020版《准则》中问题解决型活动程序“4.1.9对策实施”和创新型活动程序“4.2.6对策实施”都提到,“必要时,验证对策实施结果在安全、质量、管理、成本、环保等方面的负面影响”。那么,何为“必要时”情况呢?举一成果实例,小组课题为“研究一种新型空冷系统布置方式 ”,经过方案比选最终确定最佳方案,在实施对策之一“新型膨胀节组合方式”时发现,新方式可能会增加“排气管道内部压力,导致管道破裂,造成安全隐患”,小组为此进行了管道应力计算试验,评估了管道压力系数,为新对策的实施提供了可靠依据。此外,根据高温大风环境对空冷机组运行的影响,对是否在新型空冷布置方式中加装防风设施的设想进行了安全、成本、环保等方面的综合评估,最终采用了综合评估最优的对策。以多年经验体会,如果所实施的对策是具有新意的、非常规性对策,并且在制定对策阶段也没有进行对策的综合评价时,需要验证对策实施结果在安全、质量、管理、成本、环保等方面的负面影响;
如果对策是常规的或者在制定对策阶段已作过综合评价的,可以不再作相关负面影响的验证。在QC活动中,一些创新型成果会更多地用到非常规对策,比如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等,应该在安全、环保、成本价格等方面进行评估,如果是在安全、环保、成本、管理等的负面影响大于成果本身带来的效益,就应该考虑重新制定方案对策,或者采取一些对策措施降低负面影响,以确保活动开展的积极意义。

2020版《准则》中创新型课题活动程序“4.2.2.2选题要求”提到:小组选题应满足“针对需求,通过广泛借鉴,启发小组创新的灵感……工具及设备等”。小组要针对“需求”,而不是“存在的问题”进行选题,但对“需求”的理解许多小组存在模糊认识,笔者之前同样也存在似是而非的理解:“需求”到底是针对“事”的需求(工作的需求),还是针对“人”的需求?在参加中国质量协会举办的QC培训后,笔者对这里的“需求”有了一些的认识。

首先,要明确创新型课题针对的是“人”的需求。在目前质量状况不能满足人的需求的基础上,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技能、新方法等去满足人的需要。其次,要厘清这里的“人”不是生物学、社会学意义的人,而是特指与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五大相关方,即顾客、股东、员工、供应商、合作伙伴、社会。在QC活动开始的选题阶段明确是哪一相关方的需求,以便有针对地开展活动。再次,进一步将“人”的需求转化为可执行的具体目标要求。小组针对五大相关方的需求,开展调查活动,对需求进一步分析,将之转化为具体可测量的技术要求,并细化到小组可以把握的程度,即确定课题目标。试举一例,小组要“研制斗臂车臂架防碰撞装置”,以“便于地面工作负责人(监护人)能掌握斗内作业人员、绝缘臂情况,同时满足斗臂车臂架靠近设备时及时报警,提醒作业人员”,需求来自员工的工作需要,经过广泛借鉴,进一步将需求转化为“绝缘斗臂车臂架防碰撞系统应能完成避免绝缘车的臂架与作业中物体碰撞,在靠近碰撞体时及时报警”的具体要求,并具体到“小组成员根据操作绝缘斗动作时绝缘臂架的摆动距离测算,选定 20cm 作为臂架靠近物体的报警距离”。需求分析由意向到落实,从人的需求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的技术要求,目标值也在逐层递进的需求分析中得以明确。

2020版《准则》提出对设定的课题目标进行“目标可行性论证”,与旧版的“目标可行性分析”相比虽仅两字之差,但侧重点不同,应引起小组的重视。“目标可行性分析”要求将借鉴的相关数据与设定目标值进行对比分析,从人、机、料、法、环、测等方面分析小组所拥有的资源、具备的能力,以及课题难易度等,实际活动中小组往往定性分析多、定量分析少,尤其是数据方面的收集借鉴不充分。而2020版《准则》的“目标可行性论证”明确要求依据借鉴的相关数据进行论证,对目标进行定量分析和判断,用事实和数据证明目标可以实现或达到的程度。这一要求突出了“借鉴”的重要性,“借鉴”作用和意义不再停留在理论分析上,而是与“目标值的设定”,以及活动下阶段“方案的提出”之间建立强相关、强指向,“目标的设定”和“方案的提出”都要从借鉴中获取依据和来源。

逻辑关联、数据真实的“目标可行性论证”可以避免小组“走弯路”,减少在人力、物力、财力、时间投入上的浪费,相比“目标可行性分析”而言,更强调所借鉴事实和数据的“落地”,是活动准则修订的一大亮点。

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作为全面质量管理大循环下的微循环,它能够最直接最真切地触摸到基层一线生产、经营、服务、管理工作中的质量问题,并以快速、简捷、科学、高效的方法解决问题,在PDCA循环往复的质量改进和创新活动中不断提高产品、设备、技术、管理水平,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也为员工的自我成长、自我发展提供展示的舞台。为“指导组织员工遵循科学的活动程序,运用质量管理理论和统计方法,有效开展质量管理小组活动”,中国质量协会制定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团体标准,以规范小组活动,将小组活动引向科学、正轨。而质量管理小组活动所呈现的灵活性、多样性、时效性特点又常常使小组在执行活动准则时产生困惑,如何将多样性活动与规范性准则统一起来,使QC小组活动在准则的指导下科学、持久地发展下去,是一项长期动态的工作。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准则的修订,正是为顺应近年来QC活动成果呈现的高水平、专业化等变化趋势所作出的调整和改变。

猜你喜欢目标值准则目标ML的迭代学习过程电子产品世界(2021年5期)2021-02-09具非线性中立项的二阶延迟微分方程的Philos型准则数学物理学报(2020年1期)2020-04-21基于Canny振荡抑制准则的改进匹配滤波器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16年7期)2016-08-21一图读懂《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浙江共产党员(2015年11期)2015-05-23混凝土强度准则(破坏准则)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湖南水利水电(2014年2期)2014-02-27">不同危险程度患者的降脂目标值——欧洲《血脂异常防治指南》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年4期)2013-11-08microRNAs and ceRNAs: RNA networks in pathogenesis of cancer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2013年2期)2013-06-12江苏发布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中共合肥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2期)2012-08-15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中学英语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中学英语之友·上(2008年2期)2008-04-01

推荐访问:小组 质量管理 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