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雯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九一六工厂
近年来,国家在发展经济建设的进程中,采取多种大政方针,大力扶持制造企业,促进其长远发展。但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国民经济发展的增速出现了回落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制造企业所生产商品的销量也逐渐下降,企业若要在现阶段的环境下保持稳定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就要做好各方面的管理工作,加强开源节流策略的推进,在最大程度地降低企业的税务成本,合理、合法地实现降本增资,使企业各方面的效益达到最大化,提升制造企业的利润。
对于企业而言,税务成本控制指的是会计核算及会计报告等工作中所涉及到的费用支出问题,该费用在支出的过程中会通过会计准则进行确认,根据相关的管理标准进行计算。一般情况下,税务成本控制工作包括两个方面的工作内容,一方面是各项经营业务所涉及到的税务成本费用,另一方面是各项活动产生的期间税务,若体现在企业的利润表中,则主要包括研发工作所需的费用、销售业务所需的费用及企业营业的成本等,上述支出费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企业最终的收益。因此,企业的税务成本控制是管理人员按照企业发展战略,向各级部门下发成本管理目标,各部门行使自身的职能,对各经营环节所生产的税务进行控制,并分析影响税务成本的因素,确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实现企业的税务成本管理目标,提升企业的利润[1]。
(一)企业管理工作环境存在的问题
缺乏健全的税务成本控制管理制度体系。现阶段大多数造企业由于内部组织结构体系不完善,并未设立独立的税务成本控制部门,具体工作还是在各部门之间零落分布,难以进行统筹管理。一方面,一些企业是由财务部门全权负责税务成本控制的相关事宜,由于财务人员还要兼顾其他财务工作,精力有限,税务成本控制只是简单地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成本支出与利润的预估,并未充分挖掘税务成本控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重要价值,管理效果并不理想。另一方面,在成本目标的设定上,只限于公司层面,并未针对部门进行细化分解,导致各部门在实际工作的推动中缺乏科学指导,责任归属不清,造成税务成本控制管理混乱。
内部全员缺乏对税务成本控制工作的正确认识。一方面,制造企业缺乏对税务成本控制的高度重视,内部人员对其的认知只限于工作指标任务的完成,认为只要让管理者满意就可以,对于税务成本控制专业知识的掌握比较欠缺,部门间的沟通交流较少,在KPI考核指标中有涉及税务成本控制指标,但是权重有待提高,对于税务成本控制的实效却并未体现。另一方面,内部成员的参与积极性不高。税务成本控制作为一项系统工作,是需要覆盖内部所有成员、管理全过程的工作,但是现阶段在制造企业只有少数管理人员或成本控制的负责人员参与,信息共享不及时,沟通交流不畅等都制约着成本控制工作的有序开展[2]。
(二)对税务成本控制相关影响因素的管控不力
在影响税务成本控制的因素中,有两种因素的影响较大,一种是资产的折旧情况,另一种是增值税的成本控制。对于资产的折旧,由于制造企业所使用设备的价格均较为昂贵,多种设备及设施累加到一起所产生的费用就是一项较大的数目,因此,在对这些设备及设施进行折旧时,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妥善地处理前期折旧与后期折旧的关系。然则,大多数制造企业在进行资产折旧的过程中,并没有做好该项工作,对于前期折旧与后期折旧的时间点未能进行精确把握,致使折旧数额与企业经营状况不相符,达不到降低企业税负的目的。另外,一些企业的税务工作人员由于没有掌握加速折旧的技艺,使折旧过程中前期的折旧较少,而后期的折旧较多,无形之中增强了企业税务的利率,企业由于不能够利用短期折旧年限,进而无法实现延期纳税,使税务成本增加。
对于增值税的成本控制,主要涉及到两种方法,一是在销售过程中合理地利用销售渠道,二是采购环节的增值税发票。但对国内制造定企业进行分析可以得知:多数企业并没有在销售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现金折扣,致使企业在后期进行税务核算时,就不能够保证折扣额及时地计入财务费用之中,因此,除折扣额之外的余额也不能够算作是销售额,在这种情况下,这些余额就不能够参与增值税的计算过程,在进行税务缴纳时,由于缺少该部分余额,造成税务成本的增加。此外,一些企业未能在采购环节中掌握税务成本控制方法,如当采购一方人员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时,该人员未能从供应商处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因而不能够使增值税与所得税均进行抵扣,增加了企业的税务成本。明确约定价款是否含税。此处的税是增值税,根据税法相关规定,增值税是价外税,但在实际交易中,价款基本都包括增值税的,这就出现法律规定和行业习惯的差异。为了避免后面的争议,需要在合同中明确约定合同价款是否包括增值税税款。在进行采购活动时,没有对供应商进行全面了解,致使供应商出现走逃现象,使增值税发票不能够进行抵扣,从而使税务成本增加[3]。
(三)税务成本控制执行力度不足
税务成本成本控制管理方法较为落后。当前许多制造企业税务成本控制工作的方式不能够满足新时期的发展需求,而是遵循传统的工作流程,即在工作开展之前制定工作目标,在工作进行过程中采取控制措施,工作结束后进行分析与总结。然而,这种传统的工作模式并不能够提升税务成本控制的效果,例如,进行运用计价方法进行税务成本控制时,需要从企业的存货着手,如果当地市场上相关物价较高,而税率又保持稳定的状态,应运用先出后进的方式,使企业存货成本得以降低,反之则采取先进先出的方法。但传统的税成本控制模式并不能够对这两种方式进行灵活选择,使企业的存货成本增加,不能够使所得税的份额得以降低。
税务成本制度规范较为缺失。一方面,多数制造企业对国家税务政策的了解不够充分,尤其是相关税务的扶植政策,在实际工作中,也不能够根据企业发展现状及市场环境的变化,有效地利用这些扶植政策,致使企业在进行资产的管理时,无法通过税务扶植政策的作用,实现企业相应资产的增值。另外,在税务政策中,有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发展经济,减轻企业的纳税负担,制定了一定的税务优惠政策,如果企业能够善加利用,则会使企业在缴纳税款时,实现一定的税务成本扣除,从而有效降低企业的税负。然而,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并没有充分利用这些优惠政策[4]。
(一)优化内部税务成本管理环境
从税务成本控制管理机制的建立工作入手。首先,管理人员要分析企业内部组织的结构是否体现出了科学性、合理性及实用性的要求,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内部组织的结构,包括各岗位人员及其所能行使的职能等,均要进行细致的考量,确保工作目标的有效达成。在企业的高层管理机构中,要设立属机构,负责整个企业的税务成本控制工作,在各部门中,要分别设立成本控制工作小组,进而使企业形成层级式的管理机构,增强税务成本管理的效果;
其次,企业要做好总结工作,通过定期召开税务成本控制工作总结会议,一方面,明确下一阶段成本控制目标及具体的工作内容,确定各小组的工作职责,另一方面,对当前税务成本控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防止问题的扩大,影响成本控制工作的进展,还要指派专职人员,对税务成本控制工作进行监督,确保该项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均能够顺利进行;
最后,要保持税务成本控制机制运行的独立性,控制机构一旦建立,就要严格按照企业制定的成本控制目标开展相关工作,不能够受到外界人员及其它因素的干扰,以免出现管理工作上的混乱及各种营私舞弊现象,使企业税务增加。
从税务成本控制管理氛围的构建工作入手。制造企业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要做好全体员工的思想工作,通过各种团建活动,培养员工的税务成本控制意识,对员工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能够对税务成本管理工作形成正确的认识,促进其深入学习该项工作的相关技能,妥善地将税务成本控制与业务处理进行融合,在提升业务处理效果的同时降低各方面的成本,使工作的效率及质量得以优化。另外,管理人员要采取多种宣传方式,对税务成本控制工作进行宣传,使该工作形成一种文化,对员工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还要设立相应的激励措施,对于在成本控制业绩突出的员工进行奖励,并在企业内开展评优活动,树立典型,通过榜样与物质激励,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推进税务成本控制工作的进展,促进该项工作质量的提升[5]。
(二)加大对税务成本影响因素的管控
一是从应税所得的实现工作入手,制造企业在开展税务成本控制工作时,可以通过加速折旧的方法降低税务成本,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计算业务总量,对前期成本费用进行确定,而对于后期所要缴纳的税款,则可以利用逐年转移的方式使之降低,从而实现税务成本的有效控制。例如,制造企业可以在年终进行核算时,依据相关税法中的规定,对一些业务的收入时间进行延迟,通过这种操作,将收入的项目转移到明年,收入也将计入到明年。尤其是对于业务种类及数量较多的制造企业,由于随业务产生的账目较多,因此,采取加速折旧的方法进行税务项目的转移,不再本年内进行结算,就可以有效地减少企业所需缴纳税款的数额,使税务成本得以降低;
二是从提升人才队伍的质量入手,企业管理人员要对各部门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税务成本控制工作的专业技能,建立跨部门成本控制人才队伍,使其能够根据企业实际经营状况,从相关法律的学习入手,进行税务违法案例的教育工作,综合分析上述因素,制定出最优税务成本控制方案,从而使企业能够实现合理、合法避税;
三是深入学习价值工程的相关理论,并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到其它企业去学习,在该理论的基础上,结合税务成本控制实践工作,对自身的税务成本控制工作进行剖析,进而判断当前方式是否符合企业实际发展状况。另外,还要在投资项目前进行调查,全方位地研判此项目是否可行,从源头上规避投资风险,避免投资不慎造成的税务成本损失。
做好销售与采购环节的成本控制工作,通过控制增值税发票来降低税务成本。在销售环节,要将销售渠道分划分为几个不同的时期,以便于第一时间内找出影响税务成本控制的因素,采从而抓住税务成本控制工作的关键点,及时地对销售环节中的税金进行抵扣。工作人员可以通过销售人员反馈的产品信息,对即将产生的税金进行判断,从而制定抵扣方案,最大限度地降低成本,避免不实增值税发票的开具,从而有的放矢地进行税务成本控制工作,增强该项工作的效果。在采购环节,企业管理人员要对供应链管理理论的本质进行深层次的研究,理解其工作原理,并将其应用在具体的成本控制工作中,对企业与供应商的合作方式进行优化,可以通过信息共享的方式,使企业与供应商之类间能够建立密切的联系,防止供应商走逃现象的产生,使增值税专用发票无法进行认证抵扣,造成采购方税负成本的增加。加强增值税发票的监督,使企业每一项采购业务均能够取得相应的增值税发票,增加该项发票抵扣的几率[6]。
(三)多措并举推动成本控制切实落地
根据企业业务内容选择合适的税务成本管理方案。目前,国内制造企业的税务成本管理理论日趋成熟,成本管理的方法也逐渐增多,然而在具体的工作中,每套方法的应用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才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税务成本,提升企业的利润,维持企业正常运转。因此,在开展税务成本控制工作时,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从宏观层面上进行管理,针对该项管理工作,要应用目标税务成本管理方法,制造企业要根据国家与地方政府的相关政策,确定税务成本控制方案,并充分利用一些扶植政策,减少税务支出。例如,加强与当地银行的合作,争取到足量的贷款,用该贷款来购置一些资产,待资产实现增值后继续保留,进而规避相应税款的缴纳。还可以在缴纳税款前对一些杠杆利益进行消除,进一步节约税务成本,通过权益筹资与负债筹资对成本管理方案进行优化,实现企业整体效益的最大化;
其次,要从微观层面上进行管理,针对该项管理工作,要应用作业成本管理方法,将务项业务所需要的税务成本进行核算,然后分析其成本动因,将税务成本资金进行划分,以此来实现作业成本的精确计算,进而锁定成本对象,运用相关指标进行最终成本的计算;
最后,充分利用新税法中的优惠政策,进行税务成本的控制。例如,如果企业中存在残疾职工,按照相关规定,政府就会对企业进行一定的税务成本扣除,在这种政策的支持下,企业若能最大限度地招收残疾人员就业,就可以实现税务成本的降低,使企业的税务压力得以减轻[7]。
综上所述,就目前国内经济发展状况而言,制造企业税务成本控制工作是各项工作中的重点内容,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整体利润。企业管理人员要认清身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促进税务成本控制策略的优化。本文根据当前制造企业成本控制工作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成本控制策略及优化措施,在具体工作中,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优化内部成本管理环境;
二是加大对成本影响因素的管控;
三是多措并举推动成本控制切实落地。通过做好上述工作,使企业实现开源节流,促进其经济效益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