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娇 张苇 刘一琪
“科创中国”水产养殖产业科技服务团由中国水产学会牵头组建,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科学研究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广西大学等科研院所和水产技术推广机构为合作单位,专家团队包含首席专家刘少军院士、科技服务团团长胡红浪研究员等20多名知名专家和技术骨干。服务团着眼“科创中国”试点城市广西贵港及其他相关城市的渔业发展重大战略需要,旨在全面推进当地乡村振兴,为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贡献力量。
建立协同机制,解决技术需求,开展技术对接交流、联合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实用性技术推广、人才引进及培训……“科创中国”水产养殖产业科技服务团发挥科协及全国学会平台优势,探索“专家+科研及推广机构+企业”的技术服务模式,集成产、学、研、用等创新要素,通过多种服务方式,以科技“干货”,助推产业发展,成功打造广西乡村振兴样板间。
广西拥有独特的生态养殖产业基础条件和气候优势。为扎实有效推进贵港水产养殖业发展,服务团充分挖掘广西水产养殖产业需求,开展系列工作。一是针对广西不同地区不同养殖水体特性,研发多项循环利用流水的稻田养鱼生态系统和生态高效循环流动水养鱼系统,有效提高了水体利用率,实现了对水的循环利用和稻渔综合种养的可持续发展,为当地带来持续的经济增收。二是针对小龙虾冬春季养殖苗种供应不足、广西冬春季气候优势发挥不充分、水产名特优种养殖和繁育技术缺乏、附加值低等瓶颈问题进行联合攻关。通过大力推进错季节和反季节小龙虾养殖、提升种虾长途运输成活率等措施,解决小龙虾反季节养殖规模化苗种供应问题,可一年两造,实现亩产小龙虾商品大虾120kg以上、苗种200~300kg,填补了华南地区小龙虾市场供给空白。
为帮助企业解决人才、技术、服务、产业发展规划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需求与相关问题,服务团联合各合作单位征集了51项可转移转化的科技成果,提供配套产业化方案51份,组织相关专家进行综合评价,遴选出5项实用性较强的科技成果,并与相关企业就上述成果签订专利转让或技术服务合同。之后,通过搭建技术对接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让实验室成果走到田间地头,转变为经济效益。
除了成果研发、成果转移和技术攻关,服务团还依托合作单位提供特色服务。例如,服务团专家与桂平市农业农村局签订了两年技术服务协议,通过技术服务,规范化改造该市稻虾综合种养主要示范基地。针对稻虾综合种养产业发展难点,专家们不定期开展技术协调与技术服务,推进方案实施,促进、引导桂平市稻虾综合种养基地实现常态化生产与管理。
服务团专家还多次赴贵港市为企业开展实地指导,开展技术咨询和需求分析,提供稻虾综合种养相关技术服务。例如,在贵港市、桂平市,重点推广为双季稻高产田专门开发的小龙虾平养模式。此模式操作简单,无需开挖围沟,将田埂加高即可改造为能养殖小龙虾的稻田,将生物互利共生理论用于实践,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这样,既做到“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又使国家“要粮”、农民“要钱”、生态“要绿”的矛盾得到有效缓解,进而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农业综合效益,進一步提高产业带农能力,扩大产业辐射范围,为农民稳定增收提供有效助力。
不仅如此,服务团专家还为广西稻渔品牌塑造进行组织筹划,逐步打响贵港市“中国富硒小龙虾之乡”品牌。一是对贵港市主要的示范稻虾基地定期开展水质和产品监测,搭建稻虾养殖环境和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平台,制定稻虾养殖产地环境安全评价技术规范、小龙虾质量安全评价规范等,形成稻虾养殖投入品监控体系,严把稻虾养殖环境和水产品质量安全关,充分保障产品质量,助力打造广西稻虾品牌。二是服务团专家连续多年参加“广西稻渔丰收节”活动,为打响广西稻渔品牌,推动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发展与文化旅游、生态康养深度融合助力。三是制定出台《贵港市小龙虾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从品牌准入、品牌宣传、品牌保障等方面着手,进行详细规划与设计,全力打造“贵港富硒小龙虾”区域公用品牌。服务团指导企业进入或引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为“贵港富硒小龙虾”制作二维码“身份证”,便于消费者随时了解小龙虾生产销售全过程。
广西水产养殖业之所以能够产出“满满的干货”,成为“科创中国”打造广西乡村振兴的样板间,离不开服务团科学的工作方法、精准的对接举措。
建立有效工作机制。由学会副秘书长牵头组建专项工作组,对照任务目标分工表,对每月任务进行量化,根据项目组人员分工划分每项任务的责任人,以保障项目的顺利实施。
专项工作组组建后,即着手建立一支专业本领过硬、综合素质较高且在广西水产养殖业一线工作多年的专家服务团队。他们根据当地重点发展产业和实际需求,结合学会智库相关专家的研究课题与成果,对当地水产养殖产业发展进行指导。
服务团重点服务地区与学会为异地办公,因此建立沟通交流机制必不可少。服务团邀请当地专家进入项目组,成为特派员,服务团通过特派员可以及时了解掌握重点服务地区项目进展情况,便于与当地企业对接、开展技术交流,筛选出对当地产业最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进行后续试验、开发、应用和推广等。
开展精准有效对接。依托合作单位平台,服务团专家多次参与科技下乡、科技人才培训和入企指导等活动,形成了“专家+基层农技人员+科技示范基地+辐射带动户”的技术服务模式。
服务团组织各合作单位结合产业骨干培训、种养能手培训、现场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开办系列培训班,为广大养殖户普及养殖知识和育种知识,提高广大水产从业人员科技素养。同时,利用科研成果展、科技下乡和签订服务合同等形式,推介一批实践性较强的科技成果,推广养殖尾水处理工艺、病害防控技术、水产品育种等一批实用性技术。
此外,结合当地情况,根据实际需求,利用资源优势,服务团组织开展产业特色、种业、产业人才、生态养殖模式、深加工等问题的研究和规划。例如,指导完善加州鲈、大刺鳅的繁育和养殖技术,改进小龙虾冬闲田养殖模式等,带动周边更多的水产养殖户朝生态、高效养殖模式发展,有效助力乡村振兴。
创新特色服务模式。服务团多方面探索,打出了一套“组合拳”。一是学会与贵港市科协、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签署四方协议,建立以学会为纽带、以高校院所为支撑、以推广体系为依托、以生产一线为对象的联合工作机制,有效连接企业与国家级学会,深化政产学研交流沟通和协同合作,推动科技创新供给与产业发展需求的精准有效对接。
二是以科技需求为依托,组织科研院所与推广机构共同开展联合技术攻关。以广西贵港重点产业稻虾综合种养产业为核心,致力提升小龙虾苗种工厂化育苗技术和繁育分离模式等技术,共同开发小龙虾、黄沙鳖系列特色风味制品,提高水产品附加值。跨专业、跨领域、跨地区的科技服务团,把专家资源、智力资源和科技成果引向地方、基层、企业,促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
三是制定地方标准,打造专属品牌。广西水产科学研究院指导贵港针对广西双季稻高产田,建立地方标准,重点推广小龙虾平养模式,指导桂平市利用平原的自然资源优势,制定《桂平市稻虾种养技术规范》,促进稻虾种养技术升级,充分发挥水产养殖业在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打造地方品牌。
在實际服务过程中,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站总结多年稻渔种养中病害事故调查、爆发病情现场调查和日常病害诊治经验,结合不同病害的特异症状、危害种类及环境因素,研发《常见淡水养殖鱼类病害诊断检索表及诊治技巧》和《淡水养殖鱼类病害诊治与防治》软件(病害诊断App)。同时,通过自主诊断和科学防控等应用功能,采取“淡水养殖鱼类病害自助诊断软件+实验室诊治”模式(线上线下结合),实现养殖户对常见养殖鱼类病害的现场快速检索,为基层水产技术推广体系和养殖户提供淡水养殖鱼类病害“诊、治、防”一键式服务。
此外,服务团专家充分利用产业基础优势,以“贵港富硒小龙虾”为引领,立足稻虾共作,为深化小龙虾、调味品、饲料等加工业产业链,带动冷链物流、餐饮美食、电子商务、生态旅游、文化创意等第三产业协同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例如,参与“小龙虾美食之旅”“小龙虾研学之旅”等多条主题旅游路线设计,助力打造一批虾旅融合项目。目前,4家休闲渔业示范基地已经建成,并成功举办了首届小龙虾啤酒音乐节,获得社会好评。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产业上中下游一体化发展的新局面在广西初步形成。
(作者单位:郁娇,张苇,刘一琪,中国水产学会)
猜你喜欢干货稻虾服务团在“试点”上为科技服务团“搭台”学会(2022年11期)2022-12-31“早春鱼瘟”、黄颡鱼“过春”、病害一线快速精准诊断……实战干货来啦当代水产(2022年2期)2022-04-26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干货满满今日农业(2021年4期)2021-06-092019年第一季稻虾行情报告新鲜出炉,致敬奋战在一线的广大虾农们当代水产(2019年7期)2019-09-03发展稻虾产业,重振鱼米之乡当代水产(2018年12期)2018-05-16新修订的党纪处分条例干货全在这里党的生活·青海(2018年10期)2018-05-14满满的干货分享THX、HAA、ISF、CEDIA同学会成功举办家庭影院技术(2018年2期)2018-04-18南县稻虾产业富民强县湖南农业(2017年1期)2017-03-20省文联组织文艺志愿服务团赴梁家河活动陕西画报(2016年1期)2016-12-01省文联组织文艺志愿服务团赴安康活动掠影陕西画报(2016年1期)2016-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