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国产动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启示

时间:2023-06-13 16:00:05 来源:网友投稿

李菲

2015年以来,《中国唱诗班》系列动画共推出六部作品,通过动画这一艺术载体寓教于乐地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良训,呈现出诗画相融的美育情怀,并运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教育一种生动形象的新样态。

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良训

上海市嘉定区委宣传部投资的系列原创公益性动画《中国唱诗班》从历史角度出发,向广大青少年群体讲述了嘉定八百多年历史中流传的经典故事,以二维动画的形式传承和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风韵,呈现出江南小桥流水、水汽氤氲的地理环境和朴素而深厚的人文情感。除了动画片本身所传递的美学效应之外,该系列作品由艺术的“能指”延伸至文化层面,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传递出来。正如导演彭擎政所说,《中国唱诗班》系列的每一部作品就像一壶壶陈酿,虽然没法让人尽兴,但是一定会让人意犹未尽,口齿留香。这些余味深长的“留香”不仅源自动画本身的艺术魅力,更离不开系列短片中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内核的持续构筑。动画片主创团队以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为母体,以嘉定地区鸿儒巨擘的故事为纲要,聚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将故事以唯美的动画形式娓娓道来的同时,使其蕴含着深刻的道德教育意义,体现了***总书记强调的道德与人内在合一重要思想,在青少年群体的道德教育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该系列的第一部动画短片《元日》中,创作者描绘了中国传统农历新年的欢度场景。短片讲述了明代中后期的嘉定名士、著名学者唐时升在唐府欢度春节的情景,在“永受嘉福,长乐未央”的乐感文化氛围中,向观者传达了“立德”“尊老爱幼”等中华传统美德。首先,短片开端以孩童的视角展现过年时的节日气氛,这便使得低龄观众有了极强的代入感。在小主人公淘气地去拿取祭祀灶王爷的供食时,他的父亲出现,并以出自北宋邵雍《戒子孙》中的“物非义不取”来教诲孩子,随后在孩子知错后又告诫他“知错能改,孺子可教”,用以教授晚辈立世之德。这个故事片段将奖与罚并重,形成了一个道德良训的教育闭环。自古以来,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就倡导“立德”的思想。早在春秋时期,孔子便提出“文与质”相统一,《论语·雍也》中对此的阐述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1]孔子在此强调的是做人需先立德方能为君子,与此同时强调“比德”的精神素养,对君子的品行规范作出一系列道德要求。时至今日,这些传统文化中关于“立德”的精神价值追求,已经内化为中国人的德行根基。

《元日》中第二个篇章展示的是学生前来向唐时升先生拜年的景象。一圈篱笆围起的朴素小院中,菜园中的植物上积起了冬日的落雪,屋内除正堂中央悬挂的一幅字外,其余部分的陈设简单、整洁,唐时升先生言之“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师生同饮简单的时蔬汤羹,窗外忽然燃起的烟花为这其乐融融的团聚时刻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气氛。这个故事片段在先生与学生共度新年的欢乐氛围里,向观众传递出敬师尊老的传统道德观。

而该系列动画的另一部想象奇崛的作品《游子吟》,通过描绘寒门出身的清代史学家、经学家王鸣盛幼时家中的情景,向观众讲述了一个令人十分感动的母爱故事。短片化用了明代顾起元《客座赘语》中“鼠荐卷”的故事。家境贫寒的小王鸣盛穿着破旧的棉衣总是被同学嘲笑,在参加童子试的冬日前夜,母亲在为小王鸣盛缝制保暖的棉衣,手缝的新棉衣软绵暖和,在小王鸣盛的梦中幻化成天空中温暖柔软的云朵,幻化成小糕团变大后温暖毛绒的肚皮。第二天醒来后,小王鸣盛看到母亲受着寒冻熬了一宿制作的新棉衣,望着母亲单薄破旧的衣衫,带着感动和母亲给予的温暖考过了童子试。千百年过去,万事万物都发生了改变,但“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母爱则绵延千载,能够真切地带给人们感动。在短片《游子吟》的结尾,早已考取了功名并为人父母的王鸣盛给他的四个孩子讲述了这个关于伟大母爱的故事后,四个小孩子争相嚷着“娘先吃,先吃我的”,傳递出对中国传统孝道文化中孝敬父母的传统道德观的展示与传承。

《中国唱诗班》系列动画短片着眼于立德树人,在艺术创作中渗透人文关怀,形成了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力量。如果说色彩相和的构图与造型法是《中国唱诗班》系列动画片对传统美学表现形式的现代化表述,那么蕴藏在短片中的德育意义,则是《相思》《元日》《游子吟》《饮湖上初晴后雨》《夜思》《咏梅》这一系列动画佳作的内在精神构造。

诗画相融的美育情怀

就画面的美学意境来说,《中国唱诗班》系列动画推出的首部作品《元日》展现出了光影流动的“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年节景象,动画短片《相思》则在带有古典中国风的画面中镌刻进了“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的氤氲缱绻。短片《相思》的故事是根据历史上的真人真事改编而成的,将诗佛王维的五言绝句“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的诗情画意展现了出来。短片讲述的故事发生在清朝,出身贫寒的少年王初桐与邻居家的少女六娘自幼青梅竹马,年少时便以红豆传递懵懂情谊,却在成人之后因门户的壁垒不能终成眷属。造化弄人,初桐多次参加乡试,无奈屡试不中,在六娘无可奈何被迫嫁给富家少爷之时,初桐却成功考取了功名。在短片的结尾,王初桐携着六娘赠予的带有红豆纹样的绣帕,立于远行的扁舟之上,二人从此天各一方。观众沉浸在诗画相融的情境中,一同感受主角怅惘的情愫。

短片《相思》运用动画独有的高度假定性的艺术形式,赋予了画面生动的审美效果,通过有限的画面和无限的想象,将故事指引向它所要表现的某种灵验性和智慧性的内核上去。短片通过对氤氲的江南风物和红豆的刻画,在观众眼前展开一幅生动的“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的原诗景象,向观众传递了具有国风古韵的审美情怀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审美意趣,这些画面构筑出了独特的中国风韵。而这些具有诗情画意的描绘,离不开短片对细节的设计巧思。例如短片中红豆的物象共更迭了四次。王维诗歌中原本描述的红豆是“是一种带有小黑点的剧毒之物”[2],而片段中六娘簪子上的红豆为相思子,王初桐幼时手上拿的红豆是赤豆,六娘绣帕上的红豆则为海红豆,短片对这些不同品类的红豆进行了细腻的刻画,使之在人物的不同情感发展阶段蕴含不同的寓意。片中有一处对时光荏苒更替的描绘,导演用一株红豆树的生长,将时间的流逝形象地刻画了出来,红豆树从开花、生发,到结荚、结果,最终一颗红豆团落而下,恰好点中了一株雨天里叶尖正在滴水的秧苗。画面静静地向观众诉说着一段属于红豆的生命时光。与此同时,这颗掉落的红豆又将观众的视线带向了豆荚旁一只正在舒展翅膀的红蝶,这只红蝶渐渐展开双翅,像极了火红的窗花,诗画相融的意趣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味在观众面前呈现出来。

短片《咏梅》以嘉定竹刻上的西湖景致为开端,而后画面倏地撤去了竹底,幻化成缤纷的西湖美景,这一美景随着接下来短片对西湖八景的依次介绍,在观众眼前徐徐展开。此外,短片还对宋朝文学家王安石的《咏梅》原诗进行了艺术加工。李泽厚先生曾说:“人的审美之所以不同于动物性的感官愉悦,在于其中包含有观念、想象的成分。”[3]短片中的诗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被想象幻化成梅花花精梅娘与嘉定竹刻大师周颢的故事。片中的梅娘是因周颢的保护而生出的花精,短片巧妙地将诗歌中的“暗香”这一意象用梅娘化成的梅花花瓣对周颢的追随展现出来。这一片花瓣的飘转贯穿短片的始终,始终萦绕在周颢的身边,在缱绻的诗画相融的意境中,播散开浓浓的情愫。这一幕幕诗画相融的景致,流淌着极具中国美学情调与中国传统审美观的韵味,为观众搭建了一个美育平台,在青少年受众中取得了良好的美育效果。

生动形象的教育形式

过去,我国传统文化传播与道德教育的主流方式为口耳相传与书籍相授,二者一同构建起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统传播范式。但传统范式在当下难免显得枯燥乏味,很难直接吸引到在“读图时代”成长起来的青少年群体。以诗歌为例,虽然诗词作品的描绘中充溢着浓郁的诗意,用心体会之后,能使人产生极大的精神愉悦感,但在当下,受传统纸本传播形式的束缚,诗歌的传播缺乏较强的趣味性,而极具活力的动画艺术媒介则成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相较于传统枯燥的书面文本,动画能够呈现出丰富的动态画面,绘声绘色的动态影像所带来的效果更为具象、细腻且充满想象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方面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但也因外来文化的涌入出现了文化断层。因此,重新回望传统文化,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化,就成为当代动画产业从业者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中华民族五千年沉淀的传统文化是当代动画艺术创作的不竭宝库,也是植根于动画创作者内心的灵感源泉。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政策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和文化产业自身的不断发展,市场上涌现出《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等一大批优秀的文化作品,这些优秀的作品不断推动观众参与到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中去,这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与当代青少年的成长来说极有意义。

美国学者柯马丁(Martin Kern)曾提出这样的看法:“中国传统文化在今天若想获得持续的影响,已无法避开新媒介方式的介入。只有这样,这片毫无涟漪的池塘才会再次释放出波涛汹涌的影响力。”[4]《中国唱诗班》系列动画无疑是中国动画产业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作出的有益尝试,该系列共陆续推出六部具有中国传统文化风韵的动画短片。短片《元日》再现了明代嘉定地区的传统年节场景,浓郁的“年味”让观众仿佛置身其中,欢度了一次喜气洋洋的中国农历新年;
短片《相思》中,借红豆寄相思的悲婉爱情故事让观众沉浸在氤氲的江南烟雨中,感受主人公情感的流淌;
短片《游子吟》让观众穿越回清代,通过王鸣盛的经历感受“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母爱;
短片《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明代才子娄坚在湖上夜游,船坞中摇晃的灯盏和欢笑声,让观众一同体味古时夜游之趣;
短片《夜思》所讲述的顾维钧先生的爱国事迹,将观众带回民族的危急时刻,感受英雄的力量;
短片《咏梅》中,竹刻家眼中别具意境的山林竹海幻化西湖美景,让观众在如诗如画的画境中遨游。这种极具活力的视觉艺术表现形式,为当代中国的动画创作搭建出一个良好的平台,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文化自觉的增强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随着全球化的日益深入发展,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相互尊重与交流弥合了不同文明间的间隙。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等全球合作理念与实践的不断丰富,中国动画走出国门不仅仅是一种可能,更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如此一来,在全球化语境下,如何用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就成为每一位动画从业者的重要使命。

要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传承好中国精神,在动画中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动画电影是工业化的文化商品,它的游戏规则就指向了它的创作动机……这就意味着动画电影势必要迎合大众的审美趣味,建立一种内在化的审美机制,这种审美机制必须寄生于大众共同心理的基础上。”[5]而动画这一艺术载体内在审美机制的内核,就是整部动画作品所传递的文化内涵。因此,要传递出中国气象、中国精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势必需要赋予动画作品这些重要的文化内涵。这也是《功夫熊猫》《花木兰》等一系列由美国出品的、单纯视觉意义上的“中国风”作品无法呈现出中国气象的根本原因。这些作品看似讲述了在中国发生的故事,并且其中的场景、建筑、角色都呈现出“中国风”的视觉效果,但其故事内核宣传的仍然是美国精神,正因如此,中国观众观看后会产生“味道”不对的感觉。因此,对于中国本土的动画创作来说,用中国动画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华文明,是历史赋予中国动画人的光荣使命。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就必须坚持国家站位,树立全球视野。正如******所说:“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中国唱诗班》系列作品通过优秀的作品传承了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与中国精神,努力地完成民族复兴的文化使命,为观众带来了一场立足于本土的优秀文化视觉盛宴。短片中构建出的十足的中国韵味,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呈现以及对中国传统道德理念的一脉相承,使得《中国唱诗班》成为新时代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道路上的强大力量。

参考文献

[1]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55.

[2]武鹏.“中国唱诗班”系列动画短片的艺术风格[J].四川戏剧,2018(06):154-157.

[3]李泽厚.美学三书[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34.

[4]高博.传统文化的新载体——動漫影片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改写[J].电影评介,2017(21):83-85.

[5]李琰.中国动画的受众情感体验设计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0.

【作者简介】李 菲(1991—),女,博士在读,研究方向:动画艺术学理论。

猜你喜欢唱诗班红豆动画做个动画给你看小哥白尼(趣味科学)(2021年12期)2021-03-16动画发展史小学科学(学生版)(2020年10期)2020-10-28我的动画梦文苑(2019年22期)2019-12-07儿童之声促社会变革疯狂英语·读写版(2019年7期)2019-09-10向前看幸福家庭(2016年12期)2016-12-22亨利打嗝少年文艺·开心阅读作文(2016年10期)2016-09-10我是动画迷学生天地(2016年9期)2016-05-17那年桃夭,红豆暗抛传奇故事(破茧成蝶)(2015年7期)2015-02-28谁在千年前种下红豆火花(2015年3期)2015-02-27红豆红音乐生活(2014年2期)2014-04-25

推荐访问:中华 文化教育 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