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波/文
一般情况下,办学特色代表着一所高职院校的职业教育文化特色,职业教育特色发展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在国家“双高计划”推动下,高职院校去低质量、同质化发展节奏加快,提倡高质量、特色化发展趋势明显,贵州省高职院校也面临这一改革现状。本文从办学特色与职业教育文化培育的关系入手,以贵州高职教育为例,探索高职院校特色职业教育文化的培育原则、要素与路径,为区域特色职业教育文化的培育提供一种视角。
当前,我们学习借鉴的职业教育模式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和日本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等,其实质是一种文化输出。如是,我们提出了“文化自信”。而职业教育文化的自信,显得尤为突出。
中国职业教育文化的自信,首先应该在教育领域获得认可,即与普通教育平等。2021年2月13日,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开篇明确写道:“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这是职业教育文化自信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在国际上确立中国职业教育文化自信。职教20条进一步明确:“启动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一批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这是国家顶层设计关于职业教育“双高计划”的表述,体现的就是中国职业教育的自信自强。这里的“中国特色”有两层意思:一是相较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高等职业教育而言,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具有也必须要有“中国特色”,是“中国式”的发展路子,而不是照抄照搬某一成功模式;
二是国内各高等职业院校和各专业也要有“中国特色”,换言之就是要有自身办学特色,而不是简单模仿和复制。
区域职业教育文化应该要也必须要走特色发展之路。“职业教育文化源于职业文化、超越职业文化”“职业是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职业文化决定了职业教育文化的特性和核心内容。[1]”职业教育文化在内涵和形态上区别于职业文化,具体说是对职业文化的总结、归纳、提炼,最终转化为可以在职业教育场所实施的人才培养目标、模式、课程、教法、评价等。
职业教育文化培育的主观干预因素有三个:国家的、区域的、职业院校自身的。这三个因素在一定意义上也成为职业院校培育特色职教文化的基本原则。
2.1 国家原则
我国的国家制度决定了,中央领导集体和国家大政方针是国家层面职业教育文化生成的最高指导,是所有职业院校都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论述、指示批示以及中央、国务院关于指导职业教育发展的相关法律、文件。如2019年《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2021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2022年修订版《职业教育法》等。
2.2 区域原则
职业教育必须要与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相适应,这是培育职业教育文化的区域原则(这里的区域一般指省、市、自治区以及经济文化相关度依存度很高的地区),也是核心原则。就贵州而言,“十四五”期间出台了《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特色教育强省实施纲要(2018-2027 年)》《贵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工作报告》《贵州省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2022年度“技能贵州”行动实施方案》等。
2.3 职业院校个性化发展原则
同一区域往往有几十甚至上百所职业院校,能否在“大同”的环境下发展好“存异”显得尤为重要。职业院校个性化发展原则,是培育特色职业教育文化最具体的原则,这一原则最直接的体现就是院校发展规划。院校发展规划主要以区域原则(省市一级)为依据,结合院校实际,突出特色和亮点,做强做优专业建设,树立院校品牌形象。
这里的特色职业教育文化是基于区域职教集团和职业院校个体而言的,而非国家层面的共性要求。既是特色,自然应该区别于其他职教集团或职业院校,避免同质化和单一化。就贵州来说,应考虑以下要素:
3.1 工匠精神要素
职业教育是民生教育,也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有灵魂的,这个灵魂就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培育职业教育文化的核心要素。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要弘扬工匠精神,“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贵州因其独特地域文化和地方经济产业结构,长期以来形成了独具特点的黔匠。黔匠具有工匠精神共性特征,又区别于其他工匠。由此形成的“黔匠精神”具有独特内涵,集中体现在四个字上:稀、奇、古、怪。可以说,黔匠精神是贵州职业院校培育特色职业教育文化的“灵魂”。
3.2 区域经济产业要素
根据省十四五发展规划,贵州最具特色的支柱性经济产业就是以茶、中药、菌、辣椒为代表的农业产业,以及以基础能源产业、清洁高效电力产业、优质烟酒产业、生态特色食品产业、大数据电子信息产业、健康医药产业为代表的工业。职业教育文化源于职业文化而又高于职业文化,因此在培育职业教育文化过程中,必须要深入这些产业(企业)文化,并将之转化为重要的教育教学资源,充分发挥它的职业文化育人功能。
3.3 区域历史文化要素
贵州作为内陆欠发达省份,属于多民族聚集、多种文化形态交织并存的地区。从原始的部落遗存到民间自然崇拜和原始宗教,从各民族文化体系的传承到其各支系之间的千差万别,从中原文化到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古越文化、滇文化乃至儒、释、道、巫、傩等诸多文化元素,都包容并存。比较典型如夜郎文化、土司文化、红色文化(遵义会议文化、长征文化等)、少数民族文化、阳明文化等。
3.4 专业(群)要素
专业(群)要素与区域经济产业要素共同构成了职业教育文化的主体要素。一所学校的特色职业教育文化,很大程度上是以特色专业、重点专业为主要载体呈现的。而校园文化只是职业教育文化的一部分,甚至只是职业教育文化的某种外在表现形式。专业(群)是院校发展的根基,专业(群)的发展水平代表着院校的发展水平,这一点在国家“双高计划”和贵州省“双高”院校创建上都得到了鲜明体现。专业(群)设置要紧扣区域经济产业、历史文化,对接好行业产业,为行业产业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技术、文化支持,形成行业产业文化与专业文化良性深入互动是职业教育文化培育的重要路径。
3.5 创新要素
特色是相对的。一方面,特色职业教育文化的培育需要漫长的时间培育才能见成效、结硕果,而且在培育过程中,有的标准、要素、内容也应与时俱进,创新思维、方法与形式,及时调整、完善、转换,方能焕发新的生机,特别是具有历史传承性的职业教育文化。另一方面,特色职业教育文化还受空间和环境制约,不同区域、不同环境、不同文化语境对同一职业教育文化的认知、理解也不尽相同,这在客观上需要文化建设者发挥创造性转化,才能打破地域空间制约。
4.1 扎根区域办学,精准对位行业领域,深度融合校企(行)文化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国家首批“双高计划”建设院校,它的办学定位很明确:贵州处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两大支撑带的中间腹地,是连接长江经济带与珠江-西江经济带的纽带,是“陆海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此,深度融合校企(行)文化,量身打造了“素质拓展强基、文化浸润铸魂、半军事化管理健体”的育人工程,着力培养“自豪、自信、自强”的贵州交通人。铜仁职业技术学院围绕铜仁地区的“农”字做文章,培育出“贴农惠农”文化,即念“农”字经、走“农”字路、创“农”字牌。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围绕“水”,培育出“以水润德、泽被万物”的润泽文化,将大禹治水精神、李冰父子科学治水思想、新时代水利精神等育人元素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双龙航空港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产业发展布局,通过与贵州航投集团、机场集团的耦合联动,全力打造民航安全技术管理国家级高水平专业(群)。
4.2 依托本土资源,科学整合优势特色,走小而全、小而精的路子
贵州是典型的多民族聚集地,历史悠久,省内高原山地多,生态环境复杂,生物资源多样性优势突出,也是矿产资源大省,有很多有特色的小众的本土资源,“黔货”整体呈现出“稀、奇、古、怪”[2]的特征,其实黔地文化也大体相同。贵州高职院校可以依托依托本土资源,科学整合优势特色,走小而精、小而全的路子。比如国家“双高计划”建设院校铜仁职业技术学院,重点打造的特色专业(群)分别为畜牧兽医(山地现代农牧技术)专业群与药品生产技术(中兽药生产技术)专业群;
贵州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依托绿茶“都匀毛尖”,重点打造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专业(群);
遵义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本土特色资源“辣椒”“竹子”,着力建设园艺技术相关专业(群);
的独特资源优势,着力培育支撑遵义辣椒产业发展专业人才,围绕特色产业竹子,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立足遵义、服务贵州、服务大健康产业”,衔接黔北生物医药和康养产业集群,在中医药和护理专业方面有特色有亮点。
4.3 优化师资结构,培育双师型教师,做好现代“学徒制”文章
培育特色职业教育文化关键在人,特别是相关教师和师傅。从校企合作到政校企合作,再到校企融合、产教融合、产学研结合,始终有一个因素很突出,那就是企业的“师傅”(技师、技术能手、工程师、大师等)。普通高等院校强调“学高为师”,这里更强调“技高为师”。学校在跟企业行业的深入合作中,聘任一线师傅给学生上课、指导实践,同时培养一批“双师型”教师,把优秀的技术技能通过“传、帮、带”等途径交给老师和学生,就地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如何才能成为优秀的建设者,这就需要优秀职业文化的“加持”,现代“学徒制”就是培育职业文化的重要抓手。
4.4 注重专业文化建设,将工匠精神融入课程体系
这里的专业文化不能等同于校园文化,比校园文化更纯粹、更深厚,它是职业、行业、企业文化与专业办学特色相融合的结果,是一个专业的文化底蕴之所在,也是一所学校被外界认可的支撑点,往往代表一所学校的某种精神。该专业将这“八大精神”融入到了课程体系,让特色职业教育文化进课堂、进头脑,达到全方位全过程育人。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形成了以军旅文化纪律育人为底色的“七个育人”文化,即“红色文化基因育人、工匠精神操守育人、传统文化滋养育人、民族文化和谐育人、军旅文化纪律育人、生态文化山水育人、典型标杆示范育人。”另外,从外界对一所学校的简称上也能看出特色职业教育文化的“影子”,如“交职院”“水校”“轻工职院”“康养大学”“幼师”等,这些称谓中就有鲜明的“专业”字眼,层面说明它们的特色职业教育文化深入人心,是成功的。■
引用
[1] 孙善学.现代职业教育的文化认同[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18):28-32.
猜你喜欢职业院校贵州培育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年1期)2022-12-02贵州,有多美乡村地理(2019年2期)2019-11-16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沉醉贵州乡村地理(2018年3期)2018-11-06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贵茶(2018年6期)2018-05-30我与贵州茶一起贵茶(2018年6期)2018-05-30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少年文艺·开心阅读作文(2018年4期)2018-05-02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科学大众(中学)(2018年2期)2018-02-01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中国火炬(2014年3期)2014-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