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新发展理念与中国式现代化

时间:2023-06-12 20:15:05 来源:网友投稿

王炳林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新发展理念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对**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贯彻新发展理念是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指导方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有机统一于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为深化对于新发展理念和中国式现代化关系的认识,我们可以分别探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的地位和作用。

创新发展主要解决发展动力问题。***总书记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1)《***谈治国理政》,第1卷,外文出版社,2018年,第59页。越是伟大事业,越充满艰难险阻,越需要勇于创新。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未来征程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仍然需要不断创新。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以创新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供动力牵引,特别是在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和科技自立自强等方面不断创造出新成就、发挥出新优势。

中国式现代化以新发展格局为基础,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坚持创新发展。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这就需要提升供给体系的创新力和关联性,实现从要素驱动转为创新驱动,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实现供需良性互动,在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的同时,强化与世界经济的联动发展。当前,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多领域、跨学科、群体性技术突破不断涌现,科技创新不断推动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促进新动能壮大,成为全球经济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我国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还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还低于许多发达国家水平,这是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新、跨界融合创新,不断培育新增长点,持续壮大新动能,强化竞争新优势,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中国式现代化要有强大的科技支撑,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必须坚持创新发展。科技创新成为国际合作和竞争的主要战场,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科技自立自强成为决定我国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能力。******明确要求:“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技术攻坚战。”(2)《***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1年5月29日。这就需要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和自立自强意识,勇闯前沿技术领域“无人区”,追本溯源,聚焦基础科学的研究,启动制约核心技术的总开关,高效推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抢占世界科技发展平台的制高点。

贯彻新发展理念,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协调发展主要解决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的问题,全面推进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国内和对外开放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是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精神力量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为深沉厚重的力量。一个民族要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竞争既表现为以经济科技为核心的国家硬实力的直接较量,也表现在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引领的国家软实力的激烈博弈。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直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平衡发展,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但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仍然存在物质文明这一手抓得比较硬、精神文明这一手抓得比较软的现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强调要以辩证的、全面的、平衡的观点正确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只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都搞好,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能顺利向前推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既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共同富裕、也是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协调发展,就需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坚持两轮驱动、双翼共振,促进“硬实力”和“软实力”一起增强,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好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必须一以贯之地抓好精神文明建设。

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要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协调发展。我国发展进程中,城乡差异大、区域发展失衡、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脱节等问题仍然存在,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必须坚持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全方面协调发展,重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城乡协调发展,以及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要聚焦全局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等问题,补齐就业、收入分配、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扶幼等各方面的短板,制定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的倾斜政策,通过建立健全机制体制、完善区域治理体系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指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3)②《******论生态文明建设》,《人民日报》2017年8月4日。。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良好生态文明建设,是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内在要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南。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指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绿水青山是自然生态,金山银山象征财富,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社会财富。“两山理论”生动诠释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打破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非此即彼的对立性。******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4)①《******论生态文明建设》,《人民日报》2017年8月4日。。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制度保障。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要坚持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只有推动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转变传统粗放式、高投入、高污染的发展方式,加大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和生态保护修复,才能永续推进美丽中国建设,构筑全球生态安全格局。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走绿色发展道路,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严守生态红线和绿色底线,创造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绿色发展理念是关系人民福祉、民族未来的千年大计,要将其贯穿生态文明建设的始终,持之以恒地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道路,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稳步推进并逐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倡导全民参与,深耕细作,代代接力,协同推进生态健康、人民富裕、中国美丽。

开放发展旨在坚持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构建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规格的对外开放新发展格局。坚持开放发展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开放发展深化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格局。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但是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明确提出:“要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制度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5)***:《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人民日报》2014年10月29日。其中包括扩大与周边国家互利合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健全和完善开放型经济体制、推进“一带一路”和自贸区建设等。新时代需要新格局,中国共产党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提出了“一带一路”建设,带动了亚欧大陆各国人口总数近 45 亿人共建亚太经济圈、欧洲经济区,成为沿线国家共建的全球性公共产品。中国在“互利共赢”的时代发展潮流中尽显大国担当,共赢开放理念为中国协同各国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共促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开拓合作领域、打造融通的全球格局提供了正确指向。

开放发展拓宽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空间。******指出:“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6)《***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8月25日。开放发展理念旨在提高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自觉性和能力,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通过开辟国内国外互联互通局面,“推动形成宏大顺畅的国内经济循环,就能更好吸引全球资源要素,既满足国内需求,又提升我国产业技术发展水平,形成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7)***:《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说明》,《人民日报》2020年11月4日。坚持开放发展,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抓手,将优质外资、先进科技“引进来”,通过提高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争取开放发展中的战略主动,把对外开放同促进国内经济发展结合起来,通过科技创新,激发国内市场的内需潜力,增加内外需市场间的粘性,达到内外互通的效果。开放发展理念摒弃了西方“资本至上”的发展宗旨,遵循了与世界各国互利共赢的发展逻辑,中国式现代化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共享发展理念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宗旨,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根本属性。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显著特征,践行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的共享发展理念是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全民共享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追求。国家建设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事业,国家发展过程也是全体人民共享成果的过程。自古以来“和衷共济”“天下为公”“大同”理想等昭示了全体中华儿女对共同富裕的追求。中国式现代化的人口总量大,这项彪炳史册的世界性工程要求我们充分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蛋糕”做大的同时,通过提高人均收入水平、均衡社会资源等手段把“蛋糕”分好,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共享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指出:“共享发展就要共享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个方面建设成果,全面保障人民在各方面的合法权益。”(8)《***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0日。经济、文化、政治、社会、生态的全面共享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维度。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因此现代化的衡量标准中应纳入与人类幸福相关的指标系数。坚持共享发展,就是要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进城乡区域发展平衡、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分配均衡的教育资源,使就业、教育、社保、医疗、住房、养老、扶幼等福利惠及全体人民,使资源、福利政策向农村、基层、欠发达地区人民倾斜,实质性促进社会公正,推动共同富裕。

共建共享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途径。******强调:“共建才能共享,共建的过程也是共享的过程。”(9)《***谈治国理政》,第2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第215页。人民既是现代化事业的创造者,也是享有者,“中国人民自古就明白,世界上没有坐享其成的好事,要幸福就要奋斗。”(10)《***讲故事:要幸福就要奋斗》,《人民日报(海外版)》2018年4月19日。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需要全民参与共建,才能全民享受共建成果。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命题旨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通过让全体人民共同参与社会建设,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渐进共享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特征。共享发展是一个从低层次到高层次、从不均衡到均衡的动态、长期、渐进的发展过程。我国的现代化战略规划从最初的“翻两番,奔小康”到“全面建设小康”再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 的步步跃升,战略目标由“基本实现现代化”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逐步深化,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扎根于中国土壤,又满足了时代发展需求,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充分证明了这条道路的正确性和优越性。我国地域辽阔,各地区历史文化、地理经济条件参差不齐,渐进共享意味着协同推进各地区发展,走一条稳步、持续、向前的渐进式发展道路。

新发展理念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注入了全新意蕴和强劲动力。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入推进,社会发展过程中必将产生更多新需求、新动能。坚持新发展理念,引领创新发展、共促协调发展、推崇绿色发展、深耕开放发展、秉承共享发展,就能够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不断取得新的伟大成就。

猜你喜欢中国式现代化理念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建材发展导向(2022年20期)2022-11-03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清华金融评论(2022年4期)2022-04-13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建材发展导向(2022年4期)2022-03-16中国式民主环球人物(2022年5期)2022-03-07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入建材发展导向(2021年6期)2021-06-09《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农业现代化研究(2021年2期)2021-05-02——评《中国现代化论》">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山东社会科学(2020年2期)2020-02-18不要让中国式焦虑,废掉了你的孩子海峡姐妹(2018年7期)2018-07-27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中国式教育的“逆袭”华人时刊(2017年23期)2017-04-18

推荐访问:新发展 现代化 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