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海,姜 帆
(哈尔滨工业大学 体育部,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雪橇运动起源于瑞士及北欧地区,在第9届冬奥会上被正式列为比赛项目。雪橇所使用的运动设备简单,没有转向舵或制动器,只有供选手坐或躺的橇体。雪橇比赛出发时,运动员要通过双臂用力向后推撑以获得加速度,在起动之后运动员在雪橇上采用躺姿,通过身体各部分的协调发力来控制滑行的轨迹,在弯道处要不断调整重心角度,力求用最短的时间过弯,同时保持住速度和平稳的下滑势头,技术难度很大。作为雪上竞赛中速度超快的项目之一,雪橇运动具有高度的专业性和极大的危险性,尤其在弯道时选手们会感受到巨大的离心力。因此对于大学生而言,参与雪橇运动需要具备一定的运动技能和体能基础。
雪橇项目在我国的群众基础薄弱,发展历程短,直到2015年,我国才组建了雪橇国家集训队,至今正在逐步踏上世界顶级赛场,具有发展潜力和发展空间。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雪橇共设置了男子单人、女子单人、男子双人和团体接力4个项目,男子单人雪橇运动员范铎耀代表中国队出战,这是中国选手首次亮相冬奥会雪橇赛场。目前我国雪橇运动成绩并不突出,影响力不高,需要更多的后备人才,而东北地区高校冰雪文化底蕴深厚,是我国发展冰雪运动尤其是培养冰雪人才方面的沃土[1]。在东北高校推广雪橇运动,加强对优秀雪橇人才的挖掘和培养工作,对于推动中国雪橇运动进入发展快车道具有重要意义。
雪橇项目的人才培养周期比较长,需要运动员具有超强的上肢爆发力、灵敏协调能力以及本体感觉能力,甚至对运动员的身高、体重及体脂含量都有一定的要求。因此雪橇运动在东北地区高校难以通过选修课、运动社团等形式来开展,必须要有专业的运动背景、较好的身体素质才可以参与这项运动。目前,雪橇项目的人才选拔多是通过跨界跨项的方式,而想在东北地区体育专业大学生中发掘优秀的人才,则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不仅要有大学生和教练员的科学训练,还要有高校给予的场地、师资和资金支持,以及东北地区社会各界的协同联动[2]。本文主要分析东北地区大学生雪橇运动开展的现状和问题,并尝试提出推进大学生雪橇运动的可行措施,以期为我国雪橇运动的发展提供相关的思路。
2.1 项目影响力有限
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为中国雪橇运动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我国在短时间内就组建起一支富有竞争力的雪橇竞赛队伍,是体育运动发展的范例,能够为高校体育的开展提供信心和经验。但雪橇运动毕竟在我国发展时间短,以往中国雪橇协会与国际雪橇联合会的合作也不够深入和频繁,项目在东北地区高校中的影响力依然有限。中国雪橇国家队分别在2015年、2016年和2017年进行过大规模的跨界跨项选材,筛选出身体素质好、体能过关和陆上轮橇滑行测试表现优秀的运动员进入国家队。先在国内进行初步培训后,再到国外参加试训,进行赛道滑行,通过层层筛选后才可以留在国家队,接受高水平国际教练员的训练指导。哈尔滨体育学院的学生黄叶波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上代表中国队参加了男子双人雪橇项目,他原是百米短跑运动员,即经跨界跨项选材后成功入选国家队。这种由其他项目跨界成为雪橇运动员的现象在我国并不是个例,可以说中国雪橇队的运动员们几乎都是经此选拔而来,而东北地区高校的学生则是重要的来源之一。在东北地区,我国的优势项目短道速滑、花样滑冰等在大众中较为普及[3],在高校中也是课程丰富、活动频繁,大学生参与机会多,因此在跨界跨项选拔时也会比雪橇这样的小众项目吸引到更多的大学生,使这些优势项目具有更为丰富的人才储备。而雪橇运动难度大、要求高、影响力小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项目的发展。高校要实现雪橇项目的可持续发展,首先应当扩大项目整体的影响力,让大学生有机会了解这项运动,勇于尝试和挑战雪橇运动。
2.2 缺乏雪橇人才培养环境
教练员的素养和能力关乎运动员的运动水平、专项技巧、心理状态,最终影响到竞技成绩。自2014年索契冬奥会以来,德国是获得冬奥会雪橇项目金牌最多的国家,共获得11枚金牌,北京冬奥会中,德国更是包揽了全部6 枚雪橇(4枚)和钢架雪车(2枚)金牌[4]。德国的雪橇运动员接触雪橇运动的时间能够早至四五岁,且德国具有许多著名赛道,为运动员们提供了良好的训练环境;
除了社会文化、场地优越这些有利因素,德国还有世界上最为专业和经验丰富的雪橇教练员。对比我国的雪橇运动环境,即便在国家队,高水平教练员也是以外聘为主。在东北高校,大学生参与雪橇运动更不具备这样的条件,甚至没有场地供学生进行训练,开展雪橇运动的高校在大多数时间只能采用校外训练或者陆上训练的方式提升运动员的技术能力,但这毕竟和真正的赛道有一定的差异,大学生参与雪橇运动的训练时间、场地和师资都难以保证。其中,雪橇运动的发展在极大程度上受到指导人才缺口的限制,教练员的主要来源包括退役运动员、取得职业资格证的国内教练、特聘的国外职业教练等。然而我国的雪橇运动可以说仍处于起步阶段,极度缺乏教练员,甚至连运动员数量也很少,因此东北地区高校因缺乏师资而未能开展雪橇相关专业或课程的情况十分普遍。外聘国外教练员成本高昂,而高校发展冰雪运动的资金有限,难以保障各种冰雪项目的教练员都是国际化、高水平的优秀教练,因此在权衡和取舍的过程中,雪橇运动的人才培养就落后于滑冰、滑雪这些较为大众的项目。
2.3 大学生雪橇运动专业化程度低
东北地区高校大学生运动员在雪橇项目上的专业化程度很低,不仅技术差、体能弱,训练装备与科研水平也十分落后。优秀的雪橇男子运动员应该将体重控制在95 kg左右,体脂率16%~18%;
优秀的女子运动员体重控制在75 kg左右,体脂率23%~26%。相比于其他项目,雪橇运动员的体脂含量可以稍高,这样能较好地吸收橇体颠簸带来的反作用力。但是雪橇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协调能力和灵敏度都要好,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自己在橇体上的滑行状态和方向。大学生运动员专门从事雪橇运动的很少,跨界跨项选拔而来的大学生参与雪橇运动前还要对自身的生理状态进行相应的调整,而这些训练和改变都是漫长而艰难的。
雪橇运动的成绩能够精确到千分之一秒,运动员身体与冰面的间距只有25 cm,滑行中风阻很低、摩擦很小,因此训练和比赛中使用的服装、器材、设备对质量和科技含量要求很高。中国雪橇国家队采用扒冰动作速率练习器,通过控制器调整电机的速率来模拟不同速度,运动员通过身体控制使扒冰速度超过电机速度,雪橇才可以向前运动。而高校内不具有这样的运动装备,大学生训练时采用的器材与国际赛场上的器材存在较大的差距,甚至不少大学生雪橇运动员连日常训练的器材都难以保证。
体育科研的专业化水平也制约着大学生雪橇运动的发展。在高校内开展大学生雪橇运动,最好有专门的雪橇科研人员,对大学生进行雪橇训练时的身体动作、心理状态等进行实时监控,通过数据化的分析得出训练的优化方向[5]。教练员也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不能只提出要求和看重结果,要能和大学生运动员讲清每个技术动作的内在逻辑,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归纳总结雪橇运动的要领。
2.4 高水平竞赛机会少
让大学生参与雪橇国际赛事不仅能够进行技术方面的竞争与交流,也可以提高大学生对雪橇比赛的积极性,激发挑战的欲望,开拓视野,了解世界一流水平的雪橇运动员的训练竞技方式,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但是我国在雪橇运动方面的国际合作交流机会十分有限,且近年来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许多高校甚至只能通过线上授课的方式开展体育课,或者是在校内进行封闭训练学习。这并不利于雪橇运动在东北高校的繁荣发展,没有交流就无法找到差距,缺乏竞争就难以认识到自身训练中的不足。由此,我国东北地区大学生参加雪橇运动竞赛的机会很少,接触国际训练、学习的机会更是一次难求,即使是在高校从事雪橇研究的教师,也少有能在国外进行长期学习的机会,长此以往会对雪橇运动人才的选拔和培养造成严重的影响。整体观之,雪橇运动人才的培养缺乏规划和全面统筹[6],地方性的支持政策几乎为零,东北地区高校的雪橇项目在这种相对闭塞、落后的发展环境下,只能通过网络形式观摩比赛,研究雪橇技术,缺乏对于赛事的直接体验,比赛经验严重匮乏。国际交流需要政策的支持和经费的投入,东北地区高校在发展雪橇运动时可以考虑从这些方面率先着手。
3.1 加强项目宣传
冰雪运动的发展离不开国家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尽管雪橇项目的影响力有限,但是我国在发展冰雪运动方面的国力强大。以冬奥会为例,无论是教练团队、后勤保障、拉练备战、赛道建设,都倾注了无数运动、科研、后勤保障人员的心血,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7]。在高校内开展大学生雪橇运动需要加强宣传工作,让大学生感受到雪橇运动的魅力。要开展多种多样的雪橇运动防护知识宣传活动,搭建雪橇运动技能交流平台,帮助大学生克服参与雪橇运动的恐惧心理。尤其是要将冬奥会的成功备战经验运用于大学生雪橇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合理安排冬训、夏训,打好体能基础,做好模拟训练,同时进行心理的辅导[8]。另外,加强宣传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到雪橇运动中,也能够吸引专业的雪橇器材供应商、教练、科研人员,为大学生参与雪橇运动的安全保驾护航。
在高校中宣传雪橇运动的具体方式有许多,除了传统的横幅、海报、广播等形式,还可以采用场景小视频、在线云平台、社群等互联网推广的模式[9]。一些大学生对雪橇运动缺乏深入的了解,认为雪橇只是采用躺姿进行比赛,不具有看点。解决这种情况的办法可以在校园公众号、视频号上推送一些雪橇比赛的精彩瞬间,让大学生先通过观看比赛感受项目的刺激和魅力。也有一些大学生对于雪橇运动带有恐惧心理,不确定自己的身体条件是否符合参与雪橇运动的要求。对此,通过在校园内研发和投放简化版的安全模拟赛道装置,可以让大学生在校内直接体验到躺在橇体上滑行的感觉,再通过教练员的引导和帮助,逐渐带领大学生克服身体和心理的障碍[10],尝试参与雪橇运动。高校是先进科学技术的集中地和研发地,随着雪橇模拟训练系统装置的研发,为大学生体验雪橇运动、加强机能训练提供了可能性。在雪橇运动宣传工作中,要格外重视对于先进冰雪运动技术、设备的推广和普及,让大学生能够切身感受到冰雪运动在我国发展前景广阔,科技支撑力量雄厚,从而更加具有从事雪橇运动的信心。
3.2 建立教练员培训机制
当前,中国雪橇教练员培训机制仍然没有建立起来,几乎处于空白的状态,甚至连雪橇国家队也是以外聘教练员为主。除了哈尔滨体育学院,东北地区其他高校在雪橇教练员培养方面甚至还未起步,更遑论优秀的师资力量。优秀的雪橇教练员能够给大学生给予体系化的雪橇教学,指导规范的动作要领,提供专业的教学内容和合理的课程设置,并且能够帮助大学生在参与雪橇运动时预防运动损伤[11]。雪橇运动要想在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起符合高校实际情况的雪橇教练员培训和培养机制。从事雪橇科研的教师、其他冰雪项目的优秀教练员和运动员等都是东北地区高校雪橇教练员的重要来源,通过引入外教、参与国际培训学习等方式来积累教练员的执教经验,能将他们对于雪橇运动的浅薄经验转化为深入的思考,通过对不同的弯道特点和动作技巧进行认真研究,以此指导大学生运动员高效训练。教练员也可以借鉴运动员跨界跨项选拔的经验,选择具有冰雪运动背景、较强的科研能力、对雪橇运动有一定研究的优秀人才作为雪橇教练员储备,并通过培训拓宽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国际视野。东北地区高校可以形成联盟,向省级、国家级体育部门进行申请,分批分期选派教练员到国外研修、去国内外大赛观摩。在人才引进和奖励机制方面也要给予充分的支持,高校作为用人单位,要提供适当的人才补贴、安家费、培养或科研经费等,以此吸纳优秀的教练人才到高校进行雪橇项目的推广、科研工作。
3.3 畅通大学生雪橇运动员发展通道
雪橇是德国的优势项目,在德国有数百家雪橇雪车俱乐部,德国南部地区的青少年很早就开始接触雪橇运动。在德国,基础教育学校也有雪橇课程,具有潜力的雪橇运动员通过选拔后能够进入冬季运动精英学校,然后有希望进入职业俱乐部或者专门的雪橇训练基地。我国雪橇运动发展很晚,在世界上只处于刚刚崭露头角的阶段,大学生运动员从事雪橇运动的发展通道尚不明确,且缺乏制度政策的保障。雪橇运动专业性强、难度大,是一项不能速成的运动,世界一流的雪橇队伍都是从14岁以下的优秀青少年运动员中开始选拔和培养的。而在我国,雪橇运动的发展由于受到各方面的限制,目前只能采用跨界跨项选材的方式力求速成。在东北地区高校发展雪橇运动具有人才、文化、制度方面的可行性,但要畅通东北地区大学生投身雪橇运动的发展通道,提供多向的、个性化的选择机会。让他们既可以全心进入专业队伍进行训练,也可以一边完成高校学业,一边进行雪橇运动练习;
未来的发展方向既可以是专业的雪橇运动员,也可以是教练员、训练辅助人员、场馆维护人员、赛事管理人员等[12];
甚至在大学生雪橇运动员退役后,也可以选拔具有优秀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水平的运动员到高校、中小学进行雪橇方面的后备人才培养工作。雪橇运动要借鉴其他冰雪项目发展的道路,落实体教融合理念,出台并完善具体的政策,从岗位发展、资格认证等方面提供相应的保障,让大学生雪橇运动员的发展之路行稳致远。
3.4 提升国际交流合作
国际交流合作是东北地区高校雪橇运动发展的必要途径,交流合作可以从多个方面展开,例如国际赛事参与、科技装备研发、医疗保障技术等。其中,参与国际赛事不仅能让高校雪橇运动员、教练员在交流竞技中磨砺技能,也可以激发拼搏精神,推动科技进步[13],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就促使中国冰雪运动员快速补上了诸多的短板,带动了体育事业的发展[14]。大学生雪橇运动的可持续发展不只在于学习运动技术,也可以通过频繁深度的国际交流,提高雪橇相关装备的科技含量。新冠肺炎疫情给国际体育交流合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对此要创新国际交流的形式,尝试开展线上交流合作活动[15]。在医疗保障技术方面,由于雪橇运动的危险性强,在广泛的交流合作中,运动员在损伤防护、急救处理等方面的能力也都要有所精进,以此丰富我国东北地区高校雪橇运动发展的经验。
雪橇作为一项小众运动,即便是在我国冰雪运动历史悠久、成绩优秀的东北地区,也依然缺乏有力发展的各方面条件。我国想要发展雪橇运动,就要和世界雪橇运动强国借鉴交流,既要学习先进的经验,又要根据实际情况走出自己的特色发展之路。其中,训练场地是关键,国内好的雪橇赛道除供国家队训练外,应尝试向东北地区高校大学生雪橇运动员开放使用。同时,要加强项目宣传,建立健全教练员培训机制,畅通大学生雪橇运动员发展通道,积极参加国际交流合作,为东北地区高校大学生雪橇运动员的进步与成长提供氛围、师资、保障、机会等条件,从而实现雪橇运动在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助力我国冰雪运动的百花齐放。
猜你喜欢雪橇东北地区教练员小雪橇小天使·一年级语数英综合(2021年2期)2021-05-08自制雪橇娃娃乐园·综合智能(2021年1期)2021-02-25东北地区2020年第二季度M L≥3.0级地震目录防灾减灾学报(2020年3期)2020-09-25为什么人参喜欢长在我国东北地区发明与创新·小学生(2020年4期)2020-08-14做雪橇阅读与作文(小学高年级版)(2018年12期)2018-12-18论足球教练员的角色定位中国体育教练员(2018年2期)2018-07-23滑雪橇儿童故事画报(2018年1期)2018-01-23体育教练员面临的新挑战中国体育教练员(2017年3期)2018-01-19东北地区2016年第三季度ML≥3.0级地震目录防灾减灾学报(2016年4期)2016-02-14教练员的执教艺术中国体育教练员(2015年2期)2015-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