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林松,万 宏
(成都体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41)
3人制篮球是由传统篮球演变出的一种新型竞赛项目,经过世界范围内的长期发展,形成了成熟的竞赛体系和技战术体系。随着3人制篮球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1],欧美等国深挖3人制篮球竞赛规则并依据其时间、空间特征,对不同位置球员的选取、技战术的运用等有深刻理解。运动员与比赛技战术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技战术的实现需要运动员的执行。由于3人制篮球技战术特点、执行效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上场球员的身体形态、技术特点、运动素质及所在位置,因此,每支球队的技战术运用极大程度决定其球员的选取。区别于传统5人制篮球项目明确的球员位置分配,3对3篮球受制于快节奏攻防转换、场地及竞赛规则等[2],位置这一概念呈现“模糊化”趋势。进入奥运会3人制篮球项目前4名的球队具有世界顶尖竞赛水平,在技战术运用、参赛球员选择方面各有不同,对其进行研究具有深刻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1 场地因素
3人制篮球场地是11 m×15 m,比常规篮球场的半场还小。受制于空间区域狭小,进攻技战术的运用要充分利用场地各个区域,团队配合更强调通过拉开空间创造进攻机会。因此,3人制篮球运动员要具备较强的个人进攻能力,可运用的战术有基本掩护、突破分球、传切、策应配合、个人单打等,战术的可选择性较少。通过各种防守步法的组合,提升防守的有效性和压迫性,通过换防避免防守空间的扩大。
1.2 赛制因素
3人制篮球通常采用一天两赛的赛制模式,虽然比赛时间短,但赛程较为紧密。3人制篮球比赛以无氧供能为主,对运动员的体能及意志力考验较大。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包括体能、技战术、心理能力等方面,此类因素之间相互制约和影响。赛制密度过大导致运动员体能水平下降,进而影响个人技术的发挥。此外,如果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受到影响将直接影响其战术的执行能力。
1.3 规则因素
3人制篮球竞赛规则经过不断修订和完善[3],形成了正式的规则体系,推动了3人制篮球项目的普及。竞赛规则在比赛用球、开球方式、球队组成、时间限制、犯规、得分、教练员设置等方面进行了更新,对运动空间、竞赛特征造成一定影响,要求运动员技术全面、特长突出、技术动作具有实用性。10min21分结束比赛的方式使比赛节奏加快,攻防转换次数增多,运动员需要在进攻和防守两种状态间不断切换,对技术运用的敏捷性和实效性要求较高。取消临场裁判员的设置和普通犯规罚出的规则,考验运动员赛场上执行战术和解决困难的能力, 以及心理耐受度。
2.1 进攻技战术运用特点
2.1.1 得分手段多样
统计显示,东京奥运会男子3对3篮球前4名以1分球为主要得分手段,2分球为次要得分手段,罚球为第三得分手段。成功率方面,各支球队1分球成功率均在50%以上,体现出高命中率的特点;
2分的成功率在30% 左右,命中率较低;
罚球命中率较高且稳定。
运动员以远距离投射和突破为主(通过得分手段所造成的罚球也纳入该得分手段),占比达70%~80%,篮下进攻为辅,较少选择中距离投篮。
2.1.2 掩护战术为主,多种战术动态变化
4支球队大多选择最基本的掩护战术(有球掩护、无球掩护),所占比例均为45%左右;
运用策应、传切、快速攻防转换的比例也占相当一部分;
3人篮球运动员体力消耗较大,因此,个人单打战术运用较少。篮球战术不是固定不变的,尤其是3人制篮球比赛,需要在第一进攻点被切断的一瞬间迅速做出战术变化,因此,需将各种战术组合运用于一个进攻回合中, 时刻随场上变化做出改变,体现动态化的特征。
2.2 3人制篮球防守技战术运用特点
2.2.1 防守脚步组合多变,防守技术体现实效性
3人制篮球比赛拥有打爆比分的规则,防守时球员通过身体对抗和接触阻止对方得分。篮球防守脚步技术主要有滑步及交叉步两种,比赛中,根据进攻方所处的位置、进攻方向、突破速度等选择不同的防守脚步。3人制篮球比赛没有较长的进攻时间和复杂的战术设定,进攻方会采取简单快速的得分方式攻击篮筐,防守队员则会选择实用的脚步和防守技术进行防守。
2.2.2 强调单兵防守能力,倡导全位置防守
通过观察4场比赛视频发现,每名球员都拥有出色的防守能力,以人盯人防守为主,交替换防为辅[4]。3人制篮球比赛进攻的同时也映射出防守,进攻中很少采用个人单打,凸现球员的个人防守能力十分出色。防守时,大多采取一对一防守,较少采用补防及夹击。应对掩护等战术时,为避免对手突然进行远距离投射,采取换防战术,但换防后可能面临内线或外线球员,要求防守球员能根据进攻队员的特点迅速做出判断,拥有对场上所有位置球员的基本防守能力。
2.2.3 提升防守压迫性,维持防守连续性
3人制篮球比赛鼓励身体对抗与碰撞,激烈程度可见一斑。防守队员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阻止对方得分是第一任务,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给予对方最大的防守压力。3人制篮球比赛较多利用快速防守反击得分,要求运动员时刻保持高度的注意力,进攻成功后选择距离最近的球员进行防守,避免因漏防、错防等导致球队防守阵型混乱,保持防守的连续性,同时通过防守来带动进攻。
统计可知,东京奥运会4强队伍在球员选择方面有以下特点:16名球员均长期从事3人制篮球运动,对3人制篮球特点有深刻认识,平均身高为1.95 m,平均体重为97 kg,平均年龄为28岁,且各球员均参与多个国际篮联举办的3对3篮球赛事并获取成绩和积分排名。3人制篮球赛事没有对场上位置作出明确规定, 若以传统篮球对球员位置做出的评定准标,16名球员大部分为后卫和前锋,只有俄罗斯奥委会队有1名传统意义上的中锋球员。
4.1 选择职业3人制球员
3人制篮球虽然是从5人制篮球衍生而来的,但拥有自身的竞技特点和赛事评分体系。奥运会前4名队伍的球员均在国际篮联3对3赛事体系中拥有靠前的排名。3人制篮球比赛的规则、场地、赛制、技战术变化与应用等都和5人制篮球不尽相同,我国参加东京奥运会的男子3人篮球队有2人从事3人制篮球运动(颜鹏、李浩南), 另两人从CBA临时抽调(高诗岩、胡金秋)。实践证明,5人制篮球运动员在3人篮球赛场上会因体能、战术、技术、对抗等方面的突然变化导致竞技能力发挥受限。3人篮球职业球员更适应3人制篮球竞技特点,使球队整体竞技能力达到最优。
4.2 身高、体重比例适当,绝对力量素质突出
身高与体重保持在恰当比例符合技能主导类同场对抗性项群的需求。3人制篮比赛持续时间短、违例和罚球等中断时间短、休息缓冲时间少,比赛密度大,相对时间内的比赛负荷量和强度大,队员的体型需保持在合适的比例以便为持续的混合供能提供稳定的支持。球员的选择以后卫线组合锋线为主,此种选择一方面可以保持球员具有稳定的投射能力和较强的突破能力,另一方面防守时球员可利用体型的相似性及时换防。绝对力量是指拥有的最大力量,绝对力量与体重相关,体重越大绝对力量越大。3人制篮球比赛篮下对抗、掩护、篮板拼抢、突破等都要进行高强度的身体对抗,力量的比拼和较量存在于每个技战术环节。同时,规则允许合理的高强度对抗,因此,绝对力量是球员占据比赛优势和完成攻防技战术所必备的素质。
4.3 球员年龄适中,匹配球队战术体系
4支球队球员的平均年龄为28岁,此年龄段球员的力量、战术意识、爆发力均处于成熟和完善时期,个人各项基本素质符合球队整体技战术需要。同时,3人制篮球场上分工无明确规定,球员必须熟悉队友的技术特点。拉脱维亚队4名球员是从事3人制篮球赛事的长期队友,通过高效率的进攻与防守成功夺得奥运会金牌。球员年龄的“以老带新”现象反映4支球队对3人制篮球运动员选择的前瞻性。四强队伍技战术运用的频率反映各支队伍的特点,因此,选择球员必须以球队整体技战术为主要路线,根据球队的攻防技战术特色和优势选择适合球队特点的球员,防止由于球员断层或不匹配导致整体竞技能力下降的问题。
4.4 攻防技术全面
篮球是一项进攻与防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竞技运动,高效的进攻可以带动防守的提升,有效的防守能促进进攻阵型的变化。东京奥运会前4名队伍具备投射精准、突破威胁大、个人防守能力强、力量对抗突出等特点,每一攻防回合都能发挥自身优势和特点。3人制篮球比赛必须简化进攻方式,在一个进攻回合中一般不需要通过分球寻求进攻机会,因此,运动员进攻时必须果断。3人制篮球比赛中的突破和远距离投射得分较多,要求运动员具备较高的投篮命中率和突破成功率。
4支队伍基本没有高大的内线球员,以体型、运动素质、技术特点为基本要素,偏向于后卫线及锋线位置混合的球员,此类球员具备投射和突破能力、得分能力强,同时兼备力量和速度[5],具有防守相似位置球员的能力,突显攻防技术兼顾的球员选择特点。
4.5 战术意识出色,临场应变能力突出
3人制篮球战术选择多,比赛中教练员不能临场指导,只能依赖运动员对战术的理解和执行。面对不同的防守策略,运动员要在有限的进攻时间内实现进攻方式和战术运用的变化,对其临场应变能力的要求较高。篮球是一项团队配合运动,此特点在3人制篮球中更为重要。以东京奥运会冠军拉脱维亚队为例,在进攻方式的选择上,除非形势所迫,几乎不依靠个别球员单打结束比赛,通过大量的无球掩护、策应等完成进攻,球员具备灵活的思维和强大的心理素质,面对不同强度的防守和进攻时,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绪。此外,将心理训练也纳入日常训练中。
篮球比赛既是竞技能力的博弈,也是技战术之间的较量, 职业化的3人制篮球运动员对球队整体竞技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技战术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是3人制篮球运动的突出特点,同时,球队的技战术影响其对球员的选择。在技战术的视角下,3人制篮球运动员的选择建议有:选择职业化的3人制篮球运动员;
身高体重维持在恰当比例,拥有突出的绝对力量;
选择合适年龄的球员, 且与球队战术体系相匹配;
攻防能力平衡,多选择锋线后卫线混合型球员;
具备突出的战术意识和临场应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