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依依
(一)学生记者队伍为学校宣传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撑与保障
仰恩大学报学生通讯社于2002年成立,是隶属于仰恩大学校党委宣传部的学生组织,下设采编部、新媒体运营部、影像工作室、视觉设计部、英文部、外联部、办公室7个部门,集合了热爱新闻采写、英语写作、新媒体创作、摄影摄像、设计后期等学生。在学校新闻宣传工作中,校报学通社的学生记者负责运营仰恩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负责校园日常活动的采写与拍照以及为《仰恩大学报》校报供稿,是学校不可或缺的宣传工作人员。校报学通社人才队伍的建设实力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学校对外宣传窗口的展示。
新闻宣传工作任务繁重,往往会出现工作人员精力不足、无法兼顾到各个方面的情况,在此情况下,挑选学生记者队伍中把握能力、逻辑思辨能力、新闻捕捉能力、文字表达能力都较强的学生参与其中,就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这一局面,保障学校新闻宣传工作的平稳进行。
(二)学生记者在实践中融合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养
学生记者既是信息的传播者,更是受教育的对象和信息的受益者。他们采访的内容涉及教、学、研、产等各个领域,采访的过程同时也在学习,完成任务的过程同时也在丰富知识、增长阅历。校报学通社每年9月面向全校招聘新的学生记者,主要面向于新闻传媒有关的专业。学生记者在实践中能够较好地将新闻采写、图片摄影、后期制作、新媒体运营等技术融合专业知识,提升专业素养。
(一)学生记者流动性快,人才队伍质量无法保证
校报学通社的干部队伍氛围部员-部长-社长三个阶层,大多数人员在队伍里的任期时间仅为1年,最高者也只能达到3年。在新闻宣传的素质培养中,第一年对学生记者队伍的培养仅停留于理论知识,无法将理论与实践完美融合,学生记者较难独立创作作品。在第一年培养末期,有部分学生记者能够独立完成新闻作品,但由于课业压力,许多学生会选择退出不再留任。因此,学生记者队伍的流动性较快,无法满足学校新闻宣传对人才队伍的质量要求。
(二)学生记者专业知识不扎实,创作的作品质量参差不齐
校报学通社的学生记者大多数都是新闻传媒专业的学生,在平时的专业学习能吸收一定的理论知识,但掌握程度较低,大多数仅停留于课本,难以胜任校报学通社的日常新闻采写、新媒体运营等工作。而校报学通社的指导老师侧重于实践方面的锻炼,较难兼顾理论知识的培养,因此学生记者的专业知识并不扎实,创作出来的作品质量参差不齐。
(三)宣传工作节奏快、任务重、要求高
新闻最重要的是时效性和真实性,这就要求高校新闻宣传的老师与学生记者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呈现新闻作品,这样的要求对于学生而言难度较大。学生在没有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与熟练的采写能力时,难以完成学校的新闻宣传工作。
(一)人才培养目标明确,“工学结合”驱动发展
在校园内实现任务驱动、“工学结合”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实现各部门人才互通互用。每个学生记者保证至少有2.5年时间在位实习,学习工作技能,积累经验。根据不同阶段的人才发展要求制定出相关的组织结构布局,逐步形成以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传播能力等四项能力培养为核心的特色管理体系,稳步提高学通社记者的人才培养质量,力争为校园宣传、高校校媒组织输送大批优秀人才。
1.基础业务能力。培养一支基本功扎实且富有创新意识的宣传队伍,建设复合型校媒人才。学生记者要具备扎实的文字、图像和视频创作能力。
2.新闻发现能力。学生记者要在校园生活中通过长期的观察与思考,在平常的校园生活中发现具有新闻意义且受众喜闻乐见的校园新闻。
3.广博的知识储备,良好的活动与采访能力。虽然校园新闻的宣传报道主要传播对象是校内师生,但是高校起到一个教化育人的重要作用,学生记者需要有广博的知识储备,能够为校园宣传报道起到添砖加瓦的作用。同时由于奔走校园各处,需要联系受访者提取较多信息才能够完成日常报道工作,所以学生记者需要有具备良好的活动和采访能力。
4.创作作品能力。
学习能力。在融媒体时代下,学生记者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熟悉微博、微信新闻的基本格式以及编排方式是最基础的业务要求。熟悉PS、135编辑器、秀米编辑器、H5场景秀、数据表单、视频剪辑的基本操作是新媒体运作的前提。
文案撰写能力。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又一区别在于语言风格差异甚大,学生记者熟谙新媒体语言风格又是一大关键培养点。
设计能力。在融媒体时代,图片和视频的传播速度与力度快于且大于文字,图片视频处理、图片渲染、抠图、手绘设计等能力也是学生记者的一大利器。
策划能力。官方微信、微博、抖音、QQ的更新频率才能把校园网文化宣传力度做到最大,对外队内树立起积极向上、创新进取的良好高校形象。策划活动的好与坏会直接影响到对外形象的展现,旨在通过训练培养学生记者拥有良好的策划能力。
(二)提供学习机会与对外交流机会,开拓眼界
1.贯彻落实学生记者的成长营计划
从横向看,建设学生记者的成长营计划涵盖学生记者各方面基本技能,例如策划、摄影、ps、采写、制作推文等,能够让学生记者在各项活动培训及开展中掌握理论知识与实操经验。不仅增进组织内部成员间的联系,同时促进组织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从纵向看,学生记者成长营并不单一局限于校报学通社的集体性培训,更依照不同部门分设不同的培训会、学习角、交流会等,细化到某一专项技能,深入贯彻落实所学所思所悟。此外,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记者养成自我总结的意识,制定学生记者的个人成长记录档案,点滴进步有相关档案进行总结回顾。
2.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合作
不仅要吸引优秀的人才加入校报学通社队伍,还要带领学生记者与校内其他优秀的学生组织研讨交流,学习先进的管理方法,有条件者可以走出校门,与其他高校的记者团进行密切交流或合办活动,也能提升学生记者队伍的影响力。校报学通社还可以推荐优秀的学生记者前往福建中青校媒、中国青年报校网通等平台参与干部竞选,提高学生实践舞台,同时加强校内外的高校校媒组织的沟通交流。
3.建立健全学生记者队伍的规章制度,明确奖惩机制
完善校报学通社各项管理制度,囊括干部绩效考核制度、请假制度、内部评奖评优制度、经费管理办法、记者证编号和管理方案、会议制度、推文转发制度、文档管理办法、校报发放管理办法、每月MVP评选制度。此外,学校还要积极鼓励学生记者创作优秀的作品参赛,如“福建省高校校报好新闻”“中国高校校报好新闻”“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以及省市地区举办的各类活动,通过清晰明了的规章制度提升学生记者的自我约束力和工作积极性。
4.要为学生记者提供学习机会和实际机会
开设专题培训班。邀请校内新闻业务能力较强或与人文学院的专业老师开课,为学生讲授新闻采写的专题会,邀请社会上的知名媒体人,针对性地讲解微信公众号运营、抖音短视频拍摄、网络直播等当下热门业务。
帮助学生寻找实习机会。在寒暑假期间,与当地的媒体单位联系,帮助学生寻找实习机会,利用假期时间与社会接轨,增长工作经验,熟知社会对媒体人才的需求,以便返校后更有针对性地提升自身能力。
5.加强组织建设和品牌文化建设
校报学通社现设有记者挑战赛、记者节、海报设计挑战赛、新媒体制作大赛、外联挑战赛等多项赛事,选拔一批优秀的学生记者,成为储备干部。同时,为满足社内活动需要以及丰富社员技能,于2018年增设主持人队、礼仪队,通过相关培训组建一支才艺俱佳的人才队伍。校报学通社取校报谐音,设计有“小豹”同学的IP形象,详细撰写了基础信息,通过“小豹”表情包、“小豹”24节气宣传图等专题内容创设“小豹”素材库。同时,校报学通社衍生出相关周边产品,社服、记者证、钥匙扣、笔记本、水杯等物料,提升品牌形象和知名度。
目前,校报学通社已经成立18年,通过数十年的经验累积,已经具备较为成型的制度体系与运营模式,优化空间与潜力大。现有干部队伍建设良好,职能分工明确,且专业能力提升“有迹可循”。其次,结合现时代校园宣传发展需求,建设一支优秀、系统的校媒队伍具有重大意义。再者,组织建设模式并不单一,具有较强的灵活变通性,全媒体时代要求从业人员与时俱进,具备更强的创新、创造、创意思维和全能的实践操作能力,以适应新时代广大受众的多样化需求。校报学通社力争培养学生记者拥有“内炼素质、外树形象;
以人为本,服务师生;
高效开拓,求是创新”的团队精神,争当“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校媒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