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四篇】

时间:2022-05-22 08:50:03 来源:网友投稿

发展,是汉语词语,拼音是fā zhǎn,意思是事物从出生开始的一个进步变化的过程,是事物的不断更新,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4篇

第1篇: 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文锋
来源:《商情》2017年第23期

        【摘要】重庆市璧山区把建设“重庆城市发展新区统筹城乡先行区”作为发展战略目标之一。近年来,璧山大力实施“全域景区城市”建设,努力挖掘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新的支撑点和增长点。璧山既着力建设“绿城、水城、古城”,又努力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璧山的大胆探索,取得了一定成绩和经验,可资借鉴参考。

        【关键词】现代农业 休闲 旅游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对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民收入增长、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拓展旅游业发展空间具有重要的意义。2015年,璧山确立了建设“全域景区城市”发展战略,努力打造“重庆郊区旅游的优秀目的地”,着力建设“绿城、水城、古城”同时,注重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及经验,可供参考借鉴。

        一、璧山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统筹规划缺位

        一是参与主体多,但各自为政。璧山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基本上是以企业、业主、农户自主开发,未能进行资源整合,形成合力,不能提供集中集群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不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和旅游品牌。二是缺少整体规划。休闲农业乡村旅游投资主体由于能力局限,忽视前期深度调研和整体规划,发展随意性较强,市场定位不明,项目设计雷同,布局不尽合理,功能不配套,简单仿效,粗放经营,存在突出的无序性和盲目性。

        (二)产业支撑乏力

        一是对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关键认识不清。许多人误以为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要么是“请城里人到乡下走一走,看一看”要么是“办个农家乐,让城里人吃吃饭打打牌”,在实际建设中,让游客参与、体验的项目很少甚至没有。这导致休闲旅游内容不丰富,产品单一,缺乏吸引力,不能吸引回头客。二是不注重农业产业链条完善,导致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发展受季节和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璧山过去的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建设大多利用农作物花期和果实成熟期吸引游客,如八塘镇樱桃谷、大兴镇葡萄风情园等。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应致力于完善农业产业链条,实现“农产品—商品—礼品—体验品”的转变、增值。

第2篇: 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题 目:浅析婺源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姓 名:

学 号: 2010

所在支部: 化工学院化工系

时 间: 2013.1

浅析婺源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本文在文献整理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了婺源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包括文物保护、生态环境、基础设施、旅游产品创新、人员培训等,并结合问题提出了行之有效的对策,以促进当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乡村旅游 可持续发展 婺源

婺源位于江西省东北部山区,有着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人文资源,被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婺源凭借着有利的乡村旅游资源条件吸引了八方来客,给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变化。2009年全年接待游客481.6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16亿元,综合收入16.67亿元,同比去年分别增长17.6%、43.5%、64.1%。2009年,以旅游为中心的第三产业实现产值17.8亿元,比上年增长15.3%,相当于全县GDP的42.9%。但长期粗放式的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比如生态环境破坏、古村落保护不周的问题非常突出等。这一系列问题如果得不到妥善解决,势必影响婺源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一 婺源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 文物保护方面还有待加强

(1)婺源乡村一些非物质文化面临失传。婺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傩舞、婺源徽剧、地戏、抬阁、婺源板龙灯等,但当地的年轻人都不愿学这些,致使这些珍贵的遗产面临着失传的危险。例如,目前会表演傩舞的村民大都在50岁以上,而且人数不多,不久的将来,傩舞或将彻底消失。另外,婺源一些古老的文化在当前商业利益的驱使下,因过度商业化而变得庸俗不堪,甚至面目全非。

(2)村落的古建筑保护不够。有些古村落的村民改造、翻新古屋以实现它的实用性及舒适性,有些甚至对古屋拆毁改建新房,还有些就地盖起了洋楼,这与古村落的风貌极不协调。有些古村因巷道失修,下雨天污水横流,造成古村环境污染。有些村落古建筑内电线老化、白蚁侵蚀,受损严重,如庐坑詹天佑故居就存在不同程度的损毁。

(二)生态环境遭受一定程度的破坏

(1)景区规划不合理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大郭山峡谷,风景绝美,有众多的古木和瀑布,是游客最想前往的婺源旅游景区之一但当地开发商为了吸引客人,砍伐大片森林来修建别墅式宾馆,使得原本安静秀美的生态环境受到破坏。鸳鸯湖因不合理地开发水上项目,大量的游客及快艇的喧闹,导致鸳鸯的生存环境受到极大破坏,之前每年有4000对鸳鸯飞到这里过冬,但由于上述原因,现在数量急剧减少,每年来婺源越冬的鸳鸯只有2000多对。

(2)游客超载导致的景区环境破坏。婺源前些年采取的发展方式是一种对资源掠夺式的开发,短期经济效益虽明显,但这种粗放式经营所带来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如婺源景区无论何时,对待游客是来者不拒。每逢节假日期间,人满为患,很多游客垃圾乱扔,大量车辆乱鸣乱停,大量的尾气排放,往往游客过后,便是狼藉一片,空气质量降低,地面污秽不堪,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3)垃圾处理不当导致的生态环境破坏。在处理生活及游客留下的垃圾时,婺源各村象未开发之前那样,未经任何处理,往村周边的河流或池塘中一倒完事。这样做的直接后果就是,空气污染、河流水质污染、土壤性状发生改变、河道淤塞,间接后果则影响着婺源人民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三)基础设施还有待完善

(1)交通设施方面。首先,婺源县境内路网不够发达。很多公路都是由原有乡村马路改造而来,道路弯弯曲曲,忽上忽下,不尽合理,且很多路都是断头路,不能够相互连通以致四通八达,而导致车流、人流不能在县区内顺利流通。其次,境内旅游车况较差,根本不能与发达的旅游业相匹配,游客乘坐其中,车内破旧、狭小、拥挤,影响了游客游玩的心情。

(2)食宿设施方面。婺源目前只有一家五星级酒店和一家四星级酒店,挂牌三星级宾馆也只有四家,旅游旺季其接待能力明显不足。境内旅馆的数量虽然较多,但条件简陋,不够安全,也不卫生,更谈不上优质的服务,经常有游客抱怨财物丢失,在旅游旺季时,高昂的价格更让游客无可奈何。餐饮方面也是参差不齐,尤其在某些乡村景点,甚至可以用“脏、乱、差”来形容。低质的食宿接待,同婺源优美的环境相比,给游客的感觉简直是两重天。

(四) 旅游产品雷同、单一婺源乡村旅游虽然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都非常丰富,但婺源很多景点开发还停留在围住村子收门票的阶段,很少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以致在开发层次上显得比较简单,在开发类别上则趋于雷同。如比较有名的东线景点,沿线有李坑、旺口、江湾、晓起等比较知名的古村落,虽然每个村落都是一个不同的景点,但总体给游客的感觉一样。单一的旅游产品,难以刺激游客的消费欲望。

(五) 景区工作人员的服务质量还有待提高

景区服务人员大多由当地农村的农民组成,素质普遍较低,他们的服务意识不强,对游客的服务态度较差。他们对待游客的心理过于现实,很少关心并主动帮助游客,对一些体弱不便的老人,采取的也是一种事不关已的态度。另外,在婺源景区还存在一些宰客现象。

二.婺源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一) 进一步加强对婺源古文物的保护

(1) 加强对古村落、古建筑的保护

第一,对古村落实行整体保护性规划。目前,婺源已经对几个重点的古村落开始聘请专家制定了详细的保护规划,并开始对已有或新上的旅游开发项目进行评估,如果与当地古村落的保护相冲突,则一票否决。除此,当地政府还应把保护规划的面尽可能的扩大些,对非重点村落及未开发旅游村落也要加强规划保护工作。这些村落也是婺源整体乡村旅游的一部分,应当使婺源其他村落的整体风格与这些重点古村落的风格保持一致。

第二,继续完善“双村保护”机制。因为经济收入的提高,很多村民打算修建新房,但这势必会与古村落及古建筑的保护产生矛盾“。双村保护”机制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一难题。在既要满足那些要求建新房村民的需求,又要保护古村落的原始风貌前提下,在古村附近另选一址作为新村建房用地,通过设立一个新村来保护老村的做法,即为“双村保护”。

(2) 加强婺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第一,修建民俗展览馆。当地应该系统整理古村落的历史资料,丰富古村落的内涵,让古村落不只是一座座古房子的简单累加,而是有血有肉、有着丰富内涵的活化石。因此,应当在当地修建一个民俗展览馆,把婺源的历史、民俗系统、集中地向游客展现,让游客能梗概地认知婺源的历史、民俗、各古村落的发展脉络,婺源的历史名人,婺源人生产、生活状况。

第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首先,政府应该鼓励年轻人学习这些宝贵的遗产,拨专款来资助年轻人学习。其次,应开展一年一度的民间艺术比赛,通过比赛这种形式可以起到繁荣民间艺术的作用,而且有利于民间艺人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最后,除了有秩序地开展商业演出,当地政府还应与相关高校联合,提升这些民间艺术的品味,创造性地开发这些民间艺术。

(二)进一步加强对生态环境的建设与保护

(1)通过定期的生态环境评估,来监督其经营行为,经营过程中是否对生态环境采取了一定的保护或是实施了破坏。对于生态环境破坏的开发商,要有一定的惩罚措施。

(2)规范各村落的垃圾处理方式,创建良好的卫生条件。禁止开发商以往随地堆放或填埋的简单处理方式,旅游景点的垃圾要求开发商每天将垃圾运送至环保部门指定的地点,然后采用现代科学的方法统一处理。对景区的厕所要进行统一改造,应按发达城市的方式,兴建干净、卫生的厕所,并有人专门负责打扫、清洁。要禁止家庭及游客随意乱扔垃圾,并对景点垃圾实行分类管理。生活污水管道应和雨水排放管道分开,污水管理可以采用封闭式,雨水管理可以采用露天式,雨水可以直接流入小河中,污水则须处理后才能入河。

(3)加大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的投入。一方面要在政策上体现,另外还要加大这方面的经济投入。除了政府在财政上拿出一部分款项用于生态保护外,各旅游景点也还应每年从旅游收入中拿出一部分,用到生态环境的保护上来。

(4)加大对当地居民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通过挨家走访和集中宣讲的形式,告之生态环境与婺源旅游业的发展及他们自身利益的关系,并告之哪些行为会破坏生态环境,怎样做才能保护生态环境,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到当地的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上来。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在江西省政府的支持下,修建了景婺黄(常)高速公路并正式通车,改变了外省车辆不能直接进入婺源的历史,路基、路面的改造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使得景点可进入性增强。以后仍需加大资金的投入,着力解决好交通、通信及景区厕所等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在食宿设施方面,一方面要通过招商引资,加强星级饭店的建设另一方面,加强对小旅馆、农家乐的管理,要强化经营者们的环境卫生及安全意识。

(四) 旅游项目的创新与多元化

(1)创新旅游产品。婺源各古村落在相互共性的基础上,应对本村的文化进行发掘,根据本村的发展历史,开发出一些符合本村特色的旅游产品,以保持同其他古村落的差异性。如理坑,始建于北宋末年,村子里至今仍有很多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的官宅,理坑可以依托这一特色,发展区别于其他古村的古建筑旅游。另外,朱熹是一位教育家,因此当地还可以设计古代学生拜师及老师课堂授学的表演场景。

(2)旅游节的开发。节庆活动的成功设计对提升当地旅游形象,旅游活动内容有着重要促进作用。目前,婺源县已有两个大型节庆活动,分别为婺源茶文化节和中国乡村旅游文化节。随着乡村旅游文化节的多次举办,婺源不能每年都面面俱到,应有所侧重,以婺源民俗、婺源建筑、婺源生态等方面为切入点,深入发掘,然后在文化节中所有的节目内容及开展形式都要围绕以上某一主题而展开。

(五)加强旅游人才培养,切实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1)提升导游的专业素养。导游不光光是熟悉几个景点就可以知足,导游要有较高的知识素养,只有这样,才能引领游客在观光的同时能深刻体会风光美景背后的历史文化。

(2)提高当地服务质量。对景区工作人员进行服务意识与服务技能的培训,并在实际工作实行相应的奖惩制度。另外,婺源还有从事旅游相关工作的个体户,因为专业知识或管理知识比较欠缺,难以让顾客满意,对于这部分人,政府应分批集中对他们进行培训,告诉他们如何做才能让顾客满意。

参考文献:

[1] 尹振华.开发我国乡村旅游的新思路[J].旅游学刊,2004,19(5):

40~44.

[2] 杨峰.小县做成大旅游——记婺源县的旅游兴县之路[J].江西政

报,2006,(2):45~46.

[3] 蒋玲俐.灰汤温泉度假区旅游营销战略探析[J ].企业技术开

发,2006,02.

[4] 冯琼兰.对广西旅游网络营销发展策略的思考[J ].改革与战

略,2005,05.

[5] 罗哲.西部地区旅游营销的趋势分析[J].甘肃理论学刊,2004,04.

[6] 陆恒芹.家庭旅游者行为特征分析与市场营销对策研究[D].安徽

师范大学,2007.

[7] 肖光明.肇庆市度假旅游优化发展研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

校学报,2003,04.

[8] 邵_.国外度假旅游的双轨现象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旅游学

刊,2006,03.

[9] 王淑华.河南省南太行山旅游客源市场定位与营销策略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03.

第3篇: 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摘 要:本文根据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所存在的问题,运用归纳与分析法,力图寻找出发展我国乡村旅游的路径及其提出相适应的对策,希望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乡村旅游;问题;对策

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业向传统农业延伸的新尝试。旅游业到农村去开辟广阔天地,借农业经济之优势求发展,农业借旅游业之优势求进步,两种产业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发展乡村旅游将更加丰富中国农业大国旅游业的特色与内涵。

一. 乡村旅游及存在问题

乡村旅游是指以各种类型的乡村为背景,以乡村文化、乡村生活和乡村风光为旅游吸引物而进行的具有观光、度假、休闲性质的旅游活动。近年来,我国在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一些问题。

(一)缺乏正确认识

过去总认为发展旅游只是“山山”、“水水”和名胜古迹的“专利”,乡村有啥风景,有啥“看头”?因而对发展乡村农业旅游不重视、不支持,旅游的投资建设都集中在风景名胜区和文物古迹方面,而对开拓乡村旅游新天地,缺乏认识和行动。另一方面,对乡村旅游的性质和特点认识不足,农业旅游是以农业经营为基础,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而有的经营者忽视或脱离农业生产经营,而单纯地搞旅游,靠卖门票来维持,结果越办越差,最后关门停业。更有甚者,开办农业旅游,大兴土木建设,过多地搞人文景观,把农业旅游区变成文化娱乐区,结果游客少,只好停业。

(二)缺乏市场分析

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主要是城市,研究城市市场需求、规模及变化,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问题。然而,目前一些乡村旅游经营者没有全面调查和分析城市游客来源、客源类型、市场规模、客流规律、游客消费能力和消费需求等情况,也不了解周围相邻地区有无竞争的同类旅游项目,就盲目上项目,搞乡村旅游,结果是相互竞争,游客少。

(三)旅游产品单一

目前,乡村旅游尚未深入挖掘乡村农业旅游资源和民俗文化内涵,旅游活动主要停留在观光、采摘、垂钓等项目上,以满足游客的物质需求为主,缺乏精神需求和氛围。乡村旅游产品单一,缺乏精品,重游率低,不能适应现代旅游市场的需求。一些“农家乐”游客大多数只进行玩牌、卡拉ok、聊天等,缺乏体验、休闲项目,不能满足多层次游客尤其少年儿童的求知、求真、求趣的需要。

(四)基础设施不完善

一般说,乡村旅游地区大都位于城市郊区和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农村,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有限,基础设施适应不了游客的需要。旅游区道路、停车场、洗手间、电话亭等公共设施简陋、设备不足,客房、餐厅、茶楼等主要住宿设施条件差,水电供应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导致客人望而却步。

二.乡村旅游发展路径分析

(一)坚持科学的发展观

发展乡村旅游业关系到农业生产经营、农村文化开发和农村自然资源环境保护等多方面。所以,发展乡村旅游,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1)坚持以人为本的新理念,要以提高农民收益为出发点,服务于城市游客,最终要富于农民,发展农村经济。2)乡村农业旅游坚持以农业经营为基础,以农业养旅游,以旅游促农业,二者互相补充、协调发展。3)重视生态保护。乡村农业旅游属于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的范围,发展农业旅游必须重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提升乡村环境质量。4)重视农村文化的挖掘和保护。我国农业历史悠久,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丰富多彩,要实行农村文化资源开发和保护相结合。5)城乡旅游开发一体化战略,将乡村旅游开发纳入城市旅游大系统中统一规划和建设,可以科学开发和合理布局区域乡村旅游项目,避免近距离的雷同和重复建设,减少投资失误,提高开发效果;可以充分利用城市资金、技术等优势条件,加大投入,推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

(二)因地制宜,搞好规划

由于中国乡村自然环境、农业生产、历史文化差异显著,发展乡村旅游也要因地制宜,搞好整体规划,突出特色。规划的原则:1)区位优势原则。尽可能靠近城市及旅游区,以便就近吸引更多的游客;2)资源优势原则。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开发最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项目;3)市场导向原则。根据城市游客的消费需求,开发适销对路的项目和产品;4)综合效益原则。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三)加强规范化管理

发展乡村旅游,加强规范化管理,是提高效益、促进发展的重要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首先把乡村旅游的管理纳入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采取政府主导、各方支持,行政、经济、法律等相配套的指导和管理方法。2)制定优惠政策。在资金、规划、土地、税收、道路、通讯、水电、门票收费等方面对乡村旅游发展实行优惠扶持政策。3)多方集资。广泛发动和吸引社会上各种投资者,实行投资主体、经营主体多元化。4)乡村旅游项目必须实行经营者申请、专家论证、领导审批正规手续,防止随意、盲目发展。5)经营者申请开办乡村旅游项目必须四证齐全,包括经营许可证、卫生许可证、安全许可证、旅游从业人员岗前培训证。6)加强动态跟踪管理。对乡村旅游项目进行分类和评估。7)加强从事乡村旅游工作人员专业培训,学习旅游知识、旅游政策、市场动态、经营和操作程序、环境保护等相关专业知识,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8)制定相关法规,使乡村旅游的运营和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5]。

(四)完善基础设施条件

要加强乡村旅游公共设施与食宿设施的建设。要解决好交通、通讯问题,与交通部门合作,开辟旅游专线,为城市市民游客出游提供方便。在食宿建设上,要注意旅游环境和接待设施的卫生标准。要完善水电设施,饮水源要清洁、干净,供水设施要达卫生标准。乡村旅游要与乡村改造、建设规划相结合,搞好农村居民点道路规划,合理开发和整理土地,改善农村环境,在保护历史民俗民舍的同时,兴建体现乡村特色的新民舍,供游客观光游览。

三. 对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研究

第一,提高对乡村旅游的认识,培养农民对农耕文化的优越感和自豪感。从工业文明中逃离出来的人们要体验的是地道的农业文明,而不是工业文明的复制品。真正富有乡土特色的产品才是有生命力的乡村旅游产品。第二,以政府为主导的同时,发展逐步向市场经济转变,引进外资或者民间投资;以市场需求特征为导向开发旅游产品,做好营销宣传和市场推广工作。第三,政府在给予一定的税收、土地使用和宣传推广等政策倾斜措施的同时,加强对市场环境的规制。包括协助成立行业协会、鼓励农民或经营者成立民间团体等。第四,合理开发和规划,改变重设施建设轻环境营造的现象,进行产品的深层次开发,注重参与性,挖掘乡村旅游产品的生态和文化内涵,努力使农耕文化与现代文化和谐相融。第五,提高经营者的管理水平。行业的发展成熟离不开高素质的企业家。对于以创造“诗意的栖居”为目标的乡村旅游业来说,管理本身所具有的科学性与艺术性结合的特征,对于从事乡村旅游的经营者来说尤为重要。

四.结论

乡村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开发项目,符合国家旅游局倡导的以“新农村、新旅游、新体验、新风尚”为主题的中国乡村旅游活动,也迎合了人们“绿色之旅”的新潮时尚。因此,对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对丰富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模式,促进农村经济结构变革,推动农村经济迅猛发展,均有十分重要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组主编,页数:295页.

[2]何景明:中外乡村旅游研究:对比、反思与展望 农村经济; 2005,01:5.

[3] 苏勤: 乡村旅游与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7,3:32.

[4]易金: 乡村旅游资源评价与产品开发研究 [d];山东大学学报; 2007,10:14.

[5]王娜,鲁峰: 乡村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探讨 [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6,06:38.

第4篇: 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宁波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
作者:张莉
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2019年第06期

        引言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经济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从国家颁布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到浙江省的《农家乐休闲旅游发展资金管理办法》以及宁波市颁布的“关于推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跨越式发展意见”等,各级都专项颁布了各项政策以促进农业的转型。作为乡村经济的重要部分,乡村旅游产业如何能在国家新农村建设的政策背景下得到发展与提升,如何能有效带动经济的发展,如何促进农民的收入,解决当地就业,如何促进乡村和谐,都是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宁波乡村旅游发展现状

        宁波的乡村旅游产品特色主要由滨海旅游和山水旅游两部分组成。高速发展的交通建设拉近了邻近城市间的距离,打破了原先宁波终点节点的城市定位,逐渐成为中心枢纽式城市。乡村旅游无疑是最有潜力成为未来旅游替代产品的板块。目前宁波形成了以滨海休闲度假、邮轮旅游、海岛旅游等为重点的浙东滨海休闲度假带,建成长三角的重要海洋旅游目的地和现代化国际港口旅游城市。利用四明山、东钱湖、松兰山等良好的生态环境,打造富有浙东特色的优秀山水自然休闲旅游产品,形成休闲、康养、休闲及健身相辅相成的氛围。

        二、宁波乡村旅游发展SWOT分析

        宁波区位条件优越,由于地处东南沿海港口,因此区位条件优势明显,同时区域内既有山林旅游资料,又有海洋旅游资源,因此资源类型丰富、独特性强,而且产品不易受季节影响,具有开发潜力。同时各级政府扶持乡村旅游力度较大,在银行、资金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

        但是,宁波周边市场竞争激烈,上海、杭州等虽是重要客源市场,但是同时也是竞争对手。省内其他城市均有雷同的旅游产品,因此宁波旅游的提升受到了多方竞争。宁波乡村旅游资源虽然丰富,乡村旅游的发展见点而少有线,成线而不见面,产品的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游客的逗留时间较低,休闲类体验项目开发不足,参与性的项目开发比较落后,使乡村旅游的衍生品如民宿等明显存在周末空房率较少,但是平时空房率相当高的现象。形成过夜游客较少,大多以宁波为中转站前往舟山或者当天返回的现象,说明了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不够。从业人员的整体文化素质不高,服务质量与旅游预期存在较大差距,缺乏整体的培训及规划。

        机会在于宁波的节庆活动多样,每个月各地都会举办各项节事活动供游客休闲体验,同时涌现出了较多知名农副产品,这也是吸引游客的一大原因,独特的滨海沙滩资源和渔家文化资源使宁波的客源吸引力保持稳步上升。

        三、宁波乡村旅游发展问题

        宁波的乡村旅游虽然初现集群效应,但是依旧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第一,客源市场结构单一。经过调研,本地市民占了九成的宁波乡村旅游客源,其他客源大多来自江浙沪地区,其中九成以上均为中青年,六成以上游客只会逗留一天,他们对于乡村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来自于媒体推送,比较看重乡村旅游过程中的养生、休闲功能。鲜有其他区域客源慕名专程进行乡村旅游体验。

        第二,乡村旅游产业集群不明显。宁波乡村旅游资源中景区边缘型数量较多,这说明宁波乡村旅游的发展主要依托旅游景点进行,是以辅助景区功能为主,为游玩的客人提供简单食宿和餐饮,单纯以乡村旅游为发展模式的资源数量少。在乡村吃农家饭、品尝新鲜水果、观赏自然风光、享受乡野情趣,一般不在乡村过夜成为了宁波乡村旅游的主要形式。各县市虽有不同规模的基地,但是大多各自为战,没有抱团形成规模效应,导致一地体验后不能延伸到其他乡村接着体验。

        第三,乡村旅游发展同质化明显。纵费宁波的乡村旅游,大多采用品农家菜、赏农村景、做农村活等体验与观赏相结合的形式,缺乏亮点及各自特色,运营模式基本雷同,乡村旅游产品重复度较高,各地都缺乏自身特色为亮点的旅游产品。

        第四,基础设施需要进一步提升。宁波乡村旅游景点的公共交通欠發达,大多游客为自驾出行方式,同时接近乡村的公路部分路况欠佳,导致在途体验度的缺失。最后几公里的指路牌不够明确,尤其在山区等导航定位跑偏时,旅游点的位置难以精准找寻。

        第五,旅游产品以自然景观为主,缺乏高度。大多宁波的乡村旅游均以赏景为主,辅以农村体验,但是未能结合宁波本土的民俗、历史人文等,导致文化资源的挖掘不够,造成了旅游产品的单调性和浅层设计。

        四、提升宁波乡村旅游发展的建议

        宁波乡村旅游发展应定位明晰,应细化旅游产品的定位(高端产品、大众产品、节庆活动产品)。其中,高端产品中分为乡村度假产品、养生产品、运动休闲产品三部分。以乡村度假产品为重点,具体涉及到乡村度假酒店、乡村会所、置业度假、分时度假及主题公园等。大众产品是乡村旅游开发的重点,具体涉及到农家乐旅游产品、农业观光产品、特色村落展示产品、民俗体验产品以及美食产品等。节庆活动产品主要有时令蔬果节、海洋文化节、民间艺术节等。

        (一)整体统一策略,主次品牌相互促进

        整体统一策略,就是要在目的地营销中把现有的资源、市场与形象进行抱团营销,实现旅游产品特色、口号、方案的一致性,将多种产品包装成统一的形象,形成宁波乡村旅游整体形象。再依据各地区的特色,强化、凸显个性子品牌,从而实现主次品牌相互促进、相互补强的品牌塑造之路。

        (二)加强县域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实现集群内最大优化

        宁波乡村旅游资源虽然多样化,但是县域间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各县域可形成产业集群抱团进行产品的开发、营销、推广,使分散的旅游资源形成合力,最终实现乡村经济的发展与提升。第一,旅游产品开发需要突出重点。以一个县域为核心,周边县域达到连锁效应,达到串联效果。第二,市域间互相合作。宁波乡村旅游需要跳出原有的固定模式、固定区域。结合浙江省工作重点以及政策背景和周边城市形成集群效应,扩大地域外延,实现集群效应内的乡村旅游客源、营销、资源等的共享与合作,最终达到乡村旅游发展的全面铺开。

        (三)积极拓宽营销渠道,实行差异促销策略

        第一,资料宣传。制定专门旅游宣传促销计划,按照不同客源分别设计宣传资料。

        第二,广告宣传。根据形象及目标市场的不同,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等宣传媒介进行选择,确定宣传的频率与力度。

        第三,节庆活动宣传。宁波乡村节庆丰富多彩,各地区可依据当地特点充分开发利用来提升本地乡村旅游形象,如杨梅节,水蜜桃节,元宵文化旅游节,象山石浦的“三月三,踏沙滩”旅游节,鄞州的五龙潭山水旅游节等大小不一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来借势营销。

        第四,网络营销。利用网站与小程序将各地区的乡村旅游网站整合,互相链接,进行资源共享。在拓宽营销渠道的同时,充分发掘乡村旅游卖点,反映各地生态文化、民俗文化、农业文化以及地区文化的差异性,采用不同的营销渠道,针对不同细分市场进行差异化营销。

        (四)乡村旅游目的地推广需与本土特色相结合

        乡村旅游目的地的营销推广需要与本土特色相结合,既要有产品特色,也要有品牌特色。利用新媒体对乡村旅游目的地进行多种形式的宣传,既要留得住老客,也要拉得来新客。原来固有的客源需要保持,同时通过宣传开拓新的客源市场,提升乡村旅游的知名度。乡村旅游也需保证本土旅游产品的原真性及品质,因此,需要利用如农家乐等来推动本土特色旅游产品的体验。

        (五)弹性价格管理,实现包价联营

        乡村旅游的价格可采取淡季旺季等不同定价模式,既促进了乡村旅游营销推广,也增强了游客的初始旅游心理感受。同时,对相关旅游产品可实行一揽子计划,使游客省去频繁购票体验麻烦,同时也有利于拉动整体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作者单位: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推荐访问:对策 乡村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