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娥
【摘要】三明是一座林深水美、空气清新的绿色宜居城市,构建全域康养产业链,必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创新引擎。
【关键词】发展 康养 产业 思考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积极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健身休闲、食品融合,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康养产业迎来大发展的良机。康养产业是以滋养生命、滋养身心为特色,围绕健康、养生养老两个方面而形成的相关产业体系,是为社会提供康养产品和服务的各相关产业部门组成的业态总和,涉及生态、旅游、保健、休闲、食品等诸多形态。三明是一座林深水美、空气清新的绿色宜居城市,构建以文化为引领、旅游为主体、康养为支撑的全域康养产业链,必将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创新引擎。
一、三明市具备发展康养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
作为全国医改示范城市、首批国家级医养结合试点城市、第三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城市,一系列的改革试点给三明发展康养产业带来较好的政策环境,康养产业作为养老服务产业的重要补充也将从中受益。
1、自然生态资源丰富。三明是中国最绿省份的最绿城市,森林覆盖率高达78.14%,素有“中国绿都”美誉。三明是闽江之源,森林覆盖率高,森林面积2691万亩,森林负氧离子平均浓度达到1500个/立方厘米,是全国著名的“天然氧吧”。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19.4℃,有适宜康养的气候及温度。不仅如此,三明的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拥有世界级、国家级地质公园5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个,4A级以上国家旅游景区13处。优质农产品众多,如建宁黄花梨和通心白莲、宁化薏米、尤溪红等7个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中药材资源丰富,天然药用动植物资源达1700多种。
2.人文底蕴厚重。精神文明建设、万寿岩古人类遗址是三明市区文化的两块重要品牌,充分体现了三明市区的文化特色。三明还是闽学之源、闽人之源、闽师之源和客家祖地。“闽学四贤”中的朱熹、杨时、罗从彦都出生在三明。尤溪朱子文化、沙县小吃文化、宁化客家文化、建宁闽江源文化、清流红色文化、泰宁丹霞文化等等均有较大影响力。三明全域都是中央苏区,有众多极其珍贵的革命文物和遗址遗迹。有旧石器遗址、古窑址、古崖石刻、红色革命遗址、名人旧居古建筑等登记在册的文物点近五千处,馆藏文物两万余件。
3.交通区位优越。三明是国家公路运输枢纽城市,联接沿海辐射内陆,已实现县县通高速;三明沙县机场直通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大都市;动车、高铁也为我市发展康养产业提供了快捷便利的出行条件。
此外,购物便捷、生活成本低、生活节奏慢,亦成为三明错位竞争,发展康养产业的优势所在。
二、三明市大力发展康养产业的措施探讨
要打响“绿都三明·最氧三明”、“康养福地·长寿之乡”和“中国天然氧吧”等品牌,加快培育壮大康养产业。
1、科学规划康养产业发展布局
根据我市各县区生态资源、养老设施、人文景观等实际,结合《三明市城市发展规划》、《三明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布局规划》,按照“一县一主题”的发展思路,做好科学系统设计规划。重点将泰宁静心候鸟旅居小镇、将乐全国百佳深呼吸县城、建宁闽江源康养中心、沙县生态新城湿地公园、宁化客家祖地+红军长征出发地、大田广平孝文化发祥地、梅列金丝湾森林公园、三元格氏栲等打造成为康养产业的特色区。
2、加快培养一批康养产业人才
将规划落地需要大量专业的人才。一方面可以委托北京林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高校定向培育康养高级管理人才;依托三明学院、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三明林校、等本地院校,重点培养本土医学、康复、护理、营养等专业人才,在康养产业方面给予智力支持。另一方面可以依托省级医养结合试点机构,整合各县护理型养老机构、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资源,打造“1+N”培训基地,通过集中培训、送教上门、以赛代练等方式,常态化开展康养服务从业人员培训。探索开展康养专业技术资格评聘工作。同时鼓励更多懂康养、有激情、善作为的社会有识之士投资康养产业。
3、坚持走融合化发展道路
运用“康养+”的延伸思维,发展与康养相关的有机农业、医疗中药、运动休闲、特色食品等产业,实现“康养+文旅” 、“康养+森林”、“康养+农业”、“康养+医疗”、“康养+疗休养” 、“康养+信息化”等融合互动局面,并探索康养用品业、康养金融业,促成多元化、多层次、全链条的康养产业发展。
(1)康养+文旅。要推动文化旅游与健康养生、文体融合发展。发挥三明红色、客家、饮食、生态、人文历史等文化资源优势,实施一批特色文化产业重大项目,推进实施一批体验、互动式康养旅游精品等项目,让老年人“能进来、住得下、愿消费”,形成聚集效应,提升旅游人气。
(2)康养+森林。充分依托三明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发展全域森林康养产业。依托国家级、省级自然保护区,做好森林康养产品设计,发展康养旅居、保健养生、休闲度假、森林体验等特色精品,打造和认证一批独具特色的森林康养基地项目。
(3)康养+农业。要促进农业产业发展与康养城市建设的不断融合。培育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采摘体验、农业摄影等为一体的“田园康养综合体”。
(4)康养+医疗。要着力把老年医学、心脑血管、呼吸、康复等发展为全省重点专科;常态化开展远程会诊,提高疑难重症救治水平,为康养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和设施保障;提升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业,开发一批三明特色营养药膳品牌;加快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提升药品流通服务健康产业发展的能力。
(5)康养+疗休养。总工会、妇联、团市委、退役军人局等部门定期组织在职职工、军队离退休干部、重点优抚对象、革命“五老”人员、“五一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等对象,到各地康养基地、康养中心开展短期疗休养。要主动对接有关部门,争取在明设立一批国家级、省級红色文化培训基地、疗休养基地等,带动康养项目可持续发展。
(6)康养+信息化。打造“智慧康养高地”。随着人们对康养服务的需求量和依赖性日益提高,对服务质量提出了高、精、准的更严要求。发挥智慧三明大数据中心、旅游产业区域化链条化试点的既有优势,强化信息环境支撑,加快大数据、人工智能、互联网医疗、可穿戴装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康养产业的融合创新发展,早日实现“互联网+”康养服务个性化定制与管理。
4.高度重视宣传推介工作
酒香也怕巷子深。要用好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新浪三明、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加大“绿都三明·最氧三明”品牌宣传推介力度。策划实施在三明主要产品、旅游伴手礼及茶杯、茶叶等小商品包装上印制“绿都三明·最氧三明”品牌LOGO及“四篇文章”图文。借助“6.18”海交会、“11.6”林博会、“9.8”洽谈会等平台,举办海峡两年康养产业高峰论坛,传播三明好声音。
猜你喜欢康养产业思考本期导读工业设计(2021年7期)2021-08-14推进康养产业党建书写高质量发展答卷四川党的建设(2019年9期)2019-05-10海峡两岸首届森林康养学术研讨会在成都举行浙江林业(2018年10期)2018-05-14揭阳市麻竹笋产业发展思路研究安徽农学通报(2016年20期)2016-12-26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中国集体经济(2016年26期)2016-11-19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知音励志·社科版(2016年8期)2016-11-05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考试周刊(2016年79期)2016-10-13“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