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关于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论文【五篇】

时间:2022-05-20 20:50:03 来源:网友投稿

教育:汉语词语教育:2008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教育:2008年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图书教育:2007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教育:2007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教育:2007年学林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论文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论文5篇

【篇1】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论文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

网络的措施

随着现代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发展,现代教育的构成愈来愈趋向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协作。我校从本校实际出发,对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影响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和实践的检验,我校认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能够最大限度发挥教育的合力,是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良好教育途径。

(一)树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大环境教育观是顺应现代化社会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

当前社会,知识经济的出现,使人类社会比任何时候都依赖知识的生产、扩散和应用,这使得教育的功能也应有相应的变化。因此,从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出发,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一个现代的教育观,明确我们要培养的是怎样的人才。那么,应该树立怎样的一个现代教育功能观呢从现代青少年的实际状况看,他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随着社会信息传播的发展,他们越来越早的接触到成人化的世界,生活的范围不再是学校家庭简单的交叉,而受外界多方面的影响:从宏观系统看,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心理的影响:从中观系统看有社区的影响:从微观系统看有家庭的影响。因此,顺应时代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

(二)认识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方面的作用,明确立足实际构建三结合教育网络的重要性

从上述的论述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步向社会扩展。因此,必然要充分认识学校、家庭、社会——学生生活的基本环境,在学生成长中所起的作用,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促成学生的健康发展。

学校是少年儿童成长和发展的主要的决定因素。学校可以有意识的对各种影响个人身心发展的因素进行选择和重组,系统的发挥主体作用。在现代社会,由于知识传授的专门化程度越来越高,学校越来越普及,因此学校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了越来越大。学校承担了过去由家庭完成的大部分教育功能,成为少年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对于一个现代化的少年儿童而言,学校不仅是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同时也是社会生活形式,因此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整个青少年时期基本上都是在学校度过,从中掌握了知识技能,养成道德习惯,形成了一定的价值观念,锻炼了健康的体魄。因此,学校对于个人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对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尤为重要。

家庭是少年儿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一个人生下来受到的最初影响就是家庭影响。家庭结构、家庭职能、家庭关系、家庭伦理道德等方面形成人的基本特点。我国着名儿科专家刘湘云教授经过两年对128名“健优儿童”及128名一般化儿童的家庭环境进行研究调查后指出,少年儿童发展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环境。家庭的结构特点、家庭的稳定性、父母的思想意识、文化修养、言行举止、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参与子女教育的自觉性及其教育方式、生活资料的数量和质量都对子女的身心发展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

社会为少年儿童提供成长的基地。人是社会的动物,一个人出生以后,在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发展阶段,都要加入许多群体组织。就个人的发展而言,加入群体能够满足人的社会交往需要,满足人的多方面的心理需求,从而促进个人的身心发展。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交往会从学校、家庭扩展到社会,加入社会不同的群体之中,这种以人的性格等情感、心理的基础的交往,具有很大的内聚力和吸引力,对儿童的成长影响极大:如果是健康的,能促进儿童的发展,比如几个喜欢制作小发明的孩子形成的兴趣小组。反之,会有消极影响,例如一些沉迷于电子游戏厅的孩子形成的小集团。同时由于儿童身心都成熟,一般不易摆脱这种影响,对其成长影响较大。

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不同程度的作用,并且它们的作用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影响的,即可相互促进也可以相互制约抵消,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程度如何,直接的影响学生的发展。学校只有加强同社会、家庭的联系,加深对社会情况和学生校外生活的了解,加强与社会、家庭的配合,依靠各方面的力量对学生共同施加良好的影响,才能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促进作用。从我校的实际来看,地处农村的学生与外界接触相对较少,家长的文化层次也较低。由于我们认识到学校、家庭、社会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我们有意识的加强与社区的合作,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社区生活环境,尽力延伸学生的学习和认识社会的空间,开展活动,让他们尽可能的触摸到时代的脉搏,缩小与市、镇面学生的距离;同时努力做好家长的工作,及时与家长沟通和联系,第一手掌握学生的发展变化情况,抓好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教育,齐心合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切实构建学校、社会、家庭相会结合的教育网络,是促进学生

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认识到学校、家庭、社会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中起到的不同作用,使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较深入的了解到把学校、家庭、社会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体系,注重全面了解学生年龄特征,心理发展规律和现阶段的思想实际,多渠道的对学生进行教育,保证教育的同步性和一致性,形成网络式育人环境,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教育主体的学校,起到的是一个引导和指向的作用,要充分发挥教育网络体系的作用,自觉把教育教学活动放臵于一个立体的网络系统之中来考虑,不断完善学校的自身管理,提高教育管理与教学水平,走出学校教育的狭小范围,加强与校外的各种交流,探询最佳的合作途径,争取最佳的教育效果;面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环境与家庭对学校教育,如管理、建议亦有增强趋势,参与到课程组织、师生角色、学校及课堂的权力结构等方面。社会环境无论是整个社会、风气、还是某一个社区、家庭、大众传媒,都对学校的教育的效果起强化或弱化的作用,首先表现在对以学校教学内容和结果的“修正”,其次,学校教育的决议、内容、活动可能向社区、家庭来自全社会自全社会延伸,家庭、社区等已成为学校开展德育活动的一个新途径,而且社区、家庭的德育影响,学校可通过一定形势引入学校,成为学校德育的一部分。我校就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警校法制教育会等形式达到加强联系的目的。

可见,现代教育中,学校要以社会环境为基础、为补充,我们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发挥它们的综合作用,即形成一股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的合力,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的行之有效的良好途径。

(四)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合力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经过长期的理论探索到工作实践,我们不但在意识形态上认识到三结合教育网络构成的理论依据、现实意义,也总结到一定有效措施,即立足于学校,通过加强与社会、家庭的联系与合作,形成教育的合力。

首先,立足于学校的主体作用:由于学校是少年儿童成长和发展的主要的决定因素,在教育合力的形成中起到的是一个指向和引导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教育的合力作用,首先要搞好学校建设。

1、完善管理制度,使教育工作有章可循。我校让老师以身作则,制定了《乌龙中学教师管理条例》、《乌龙中学教师考勤制度》,相应建立了《乌龙中学学生教育管理条例》,明确了学生的行为规范和学习纪律要求。我校坚持开展“先进班”评比活动,培养学生爱国、爱乡、造福乡里的高尚情操,塑造学生文明有礼,遵纪守法的良好品行,提出: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作个好学生,在外作个好公民的行为准则。

2、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使教育深入实处。我校重视个学科之间的渗透。通过开展学科知识、美术、舞蹈、音乐、体育、棋类等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发展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我校通过举办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学到知识、增长见识、陶冶性情,收到良好教育效果。

4、重视营造文化氛围。学校利用展览室、宣传板报,进行专题宣传,每期每班结合实际出好墙报,进行评比,体现了学生美化校园环境,美化班级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审美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得到熏陶。

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1)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学校开办了家长学校,推广科学的教育方法,如何创设;(2)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内外结合促进学生健康;建立家访制度,要求班主任每学期至少上门家访每学生;征求家长对我校工作的建议和意见;再次,加大与社会的互动,发挥社会教育的延伸作用,社区的良好育人环境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家庭环境塑造学生的基本性格,只有家庭与学校教育达成一致,学校教育才能有好效果,但实际上家长群与学校教育的配合尚存在一定的困难。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在于家长家庭负担沉重,成日疲于工以养家糊口,根本无力无心理会子女的教育问题;二在于由于家长能力有限,无法解决学生学习、思想上的问题;三在于家长不重视子女的学习情况,着重自己的娱乐而让子女放任自流的情况较严重;还有的家长没有教导子女的科学方法,或是过于溺爱,或是动辄打骂,影响了学生的健全的发展。针对家庭教育的误区,为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促进教育合力的形成,我们采取了两大措施:

(1)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庭教育水平。

学校开办了家长学校,推广科学的教育方法,如何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家长如何注重自身良好的修养等,帮助解决家长在教育子女,与子女沟通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特别注重的一点是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联系实际问题让他们理解现代教育的目的、受教育在子女来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家长教育学生的水平,主动协助学校一起教育子女,取得家庭教育的良好效果。

(2)加强学校与家长的联系,内外结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建立家访制度,要求班主任每学期至少上门家访每学生一次,问题学生随时与家长保持联系,很好的杜绝了学生的不良情况的发生,尤其是违法乱纪现象的出现。每学期定期召开家长会,表扬先进的学生,请他们的家长介绍教育子女的经验,指出后进学生存在的问题,共同寻求解决渠道;向家长说明我校教育教学的方向、目标,争取家长的合作和支持。同时还

征求家长对我校工作的建议和意见。为了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还每天网上同家长联系,把每个学生在校的情况作个简单小结,及时反馈学生在家的情况。实践证明,家庭、学校内外结合,加强互相理解与合作,能够形成一个良性的教育循环网络,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再次,加大与社会的互动,发挥社会教育的延伸作用。学校本身就存在与社会之中,它的教育对象也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与社会的接触越来紧密,要达到最佳教育效果,必然要重视社会力量在教育合力中起到的作用。

(1)加强与办学单位的互助

学校处于社区之中,社区的良好育人环境有利于学校对学生实施全程管理和全程教育,而学校也充分利用自己的教育资源服务社区,促进社区的两个文明的建设。我校积极配合社区的各项活动,既增加了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拓宽了学生思想教育的路子,又造福了乡里,共创文明社区环境。

(2)警、校挂钩共建文明学校

多年来,我校一直注重法制教育,建立了警、校挂钩制度,每学期都定时邀请派出所处的干警来校进行安全、交通、法制的宣传教育。派出所还参与学校的德育管理,乌龙派出所副所长还担任了我校的名誉副校长,分工帮教后进生,抓后进生的思想工作。此外,还请干警同家长一起座谈,向家长介绍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情况,明确家庭对青少年教育应付的责任,也弥补了家长法律知识的缺憾,共同担负起创建校内外良好育人环境的责任。

(3)开辟信息教育网络

将信息网络引入教育领域是信息化社会对学校教育的必然要求。我校首先从教师方面入手,在办公室配臵了电脑,建立了多媒体功能室,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电脑的过级和培训,在学校形成学网、用网、创网的热潮,建立了一支强有力的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教师队伍。我校还成立现代化信息收集站,利用网络大容量、高速度的汲取最新的教学教研成果,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素质。我校从培养学生的适应现代化社会能力的角度出发,立足本校实际,注重指导学生学习多媒体和正确使用多媒体,尽力避免多媒体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如沉迷于电子游戏中,或观阅一些不健康的网站等。并考虑学生的家庭教育资源情况,尽力发挥信息网络大容量、直观、具现代化交流信息工具性的特点,努力开发把多媒体作为弥补农村学校相对封闭,学生相对视线狭窄、思维局限较大的不足的教学形式,创建开发学生的知识,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创新精神的网络化教育模式。

经过理论探索和实际效果的检验,我们觉得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体系能够在相互配合下共同施加对学生的良好影响,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中的作用,是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行之有效的教育体系。

东川区乌龙中学

2016年9月19日

【篇2】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论文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图

学校

家庭 社会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探讨

随着现代化社会向信息化社会发展,现代教育的构成愈来愈趋向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协作。《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也明确指出:加强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一项全民性、社会性的系统工程。针对教育新形势,我校从本校实际出发,对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影响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经过研究和实践,我校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能够最大限度发挥教育的合力,现将有关探讨略述于下。
一、 认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教育向社会扩展。因此,必然要充分认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的重要性,这样才能最大限度促成学生的健康发展。
   学校是少年儿童成长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学校可以有意识的对各种影响个人身心发展的因素进行选择和重组,系统的发挥作用。学校承担了过去由家庭完成的大部分教育功能,成为少年儿童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对于一个现代的少年儿童而言,学校不仅是一种社会组织形式,同时也是社会生活形式,因此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整个青少年时期基本上都是在学校度过,从中掌握了知识技能,养成道德习惯,形成了一定的价值观念,锻炼了体魄。因此,学校对于个人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对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尤为重要。
家庭是少年儿童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场所。一个人生下来受到的最初影响就是家庭。家庭结构、家庭职能、家庭关系、家庭伦理道德等方面形成人的基本特点。我国著名儿科专家刘湘云教授经过两年对128名"健优儿童"及128名一般化儿童的家庭环境进行研究调查后指出,少年儿童发展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环境。家庭的结构特点、家庭的稳定性、父母的思想意识、文化修养、言行举止、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参与子女教育的自觉性及其教育方式、生活资料的数量和质量都对子女的身心发展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
社会为少年儿童提供成长的基地。人是社会的产物,一个人出生以后,在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方面,都要加入许多群体。就个人的发展而言,加入群体能够满足人的社会交往需要,满足人的多方面的心理需求,从而促进个人的身心发展。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交往会从学校、家庭扩展到社会,加入社会不同的群体之中,这对儿童的成长影响极大:如果是健康的,能促进儿童的发展,比如几个喜欢制作小发明的孩子形成的兴趣小组。反之,会有消极影响,例如一些沉迷于电子游戏的孩子形成的小集团。同时由于儿童身心都未成熟,一般不易摆脱这种影响,对其成长影响较大。
    学校、家庭、社会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不同程度的作用,并且它们的作用不是单向的,而是相互影响的,即可相互促进也可以相互制约抵消,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从我校的实际来看,地处农村的学生与外界接触相对较少,家长的文化层次也较低。由于我们认识到学校、家庭、社会在现代教育中的作用,我们有意识加强与社区的合作,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社区生活环境,尽力延伸学生学习和认识社会的空间,开展活动,让他们尽可能触摸到时代的脉搏,缩小与市、镇面学生的距离;同时努力做好家长的工作,及时与家长沟通和联系,掌握学生的发展变化的第一手材料,抓好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教育,齐心合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 树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大环境教育观
   现代青少年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社会,随着社会信息传播的发展,他们越来越早的接触到成人化的世界,生活的范围不再是学校家庭简单的交叉,而受外界多方面的影响:从宏观系统看,有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心理的影响;从中观系统看有社区的影响;从微观系统看有家庭的影响。因此,顺应时代与时代对人才的要求,现代的教育观应包括这样三个方面:"其一,强调教育人功能与社会功能的和谐统一。其二,突出教育的经济功能。即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其三,关注教育对人的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倡导科学人道主义教育功能观"。从以上现代教育功能观的阐述中我们可以现解到: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应试的天才,而是适应社会发展,促进经济建设的具有科学人道主义的可持续发展的人。目前教育工作要在一个全社会的大环境中进行,就意味着学校从上到下都要转变教育观念,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大环境网络教育观念,在此其础上制定教育的目标、要求,促成教育合力的形成。
三、 切实构建学校、社会、家庭相会结合的教育网络
   认识到学校、家庭、社会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中起到的不同作用,使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较深入的了解到把学校、家庭、社会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体系,注重全面了解学生年龄特征,心理发展规律和现阶段的思想实际,多渠道对学生进行教育,保证教育的同步性和一致性,形成网络式育人环境,促进学生的发展。社会环境无论是整个社会,还是某一个社区、家庭、大众传媒,都对学教育的效果起强化或弱化的作用,首先现在对以学校德育内容和结果的"修正",其次,学校德育的决议、内容、活动可能向社区、家庭、社会延伸,家庭、社会等已成为学校开展德育活动的一个新途径,而且社会、家庭的德育影响,可引入学校,成为学校德育的一部分。我校就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法制教育会等形式达到加强联系的目的。
四、 充分发挥合力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首先,立足于学校
由于学校是少年儿童成长和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教育合力的形成中起到指向和引导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教育的合力作用,首先要搞好学校教育。
1、完善管理制度,使教育工作有章可循。我校让教师以身作则,培养学生爱国、爱乡、造福乡里的高尚情操,塑造学生文明有礼,遵纪守法的良好品行,提出:在家做个好孩子,在校作个好学生,在外作个好分民的行为准则。
2、寓教育于活动之中,使教育深入实处。通过开展学科知识、美术、舞蹈、音乐、体育、棋类等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发展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我校通过举办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学到知识、增长见识、陶冶性情,收到良好教育效果。
营造文化氛围。学校利用展览室、宣传板报,进行专题宣传,每期每班结合实际出好板报,进行评比,体现了学生美化校园环境,美化班级的主体作用,使他们在审美过程中潜移默化的到熏陶。
其次,奠定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
   家庭环境塑造学生的基本性格,只有家庭与学校教育达成一致,学校教育才能有好效果,但实际上家长与学校教育的配合尚存在一定的困难。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一在于家长家庭负担沉重,疲于养家糊口,根本无力无心理会子女的教育问题;二在于由于家长能力有限,无法解决学生学习上、思想上的问题;三在于家长不重视子女的学习情况,着重自己的娱乐而让子女放任自流的情况较严重;还有的家长没有教导子女的科学方法,或是过于溺爱,或是动辄打骂,影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针对家庭教育的误区,为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促进教育合力的形成,我们采取了三大措施:
1、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庭教育水平。我校特地订阅了《家长学校教材》,分发到每个家长手中,学校开办了家长学校,推广科学的教育方法,如何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家长如何注重自身良好的修养等……还设置咨询点,帮助解决家长在教育子女,与子女沟通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特别注重的一点是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联系实际问题让他们理解现代教育的目的,受教育在子女未来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高家长教育学生的水平,主动协助学校教育子女,取得家庭教育的良好效果。
2、密切联系家长,内外结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做好家访谈心记录,"问题学生"随时与家长保持联系,很好地杜绝了学生不良情况的发生,尤其是违法乱纪现象的出现。每学期定期召开家长会,表扬先进的学生,请他们的家长介绍教育子女的经验,指出后进学生存在的问题,共同寻求解决办法;向家长说明我校教育教学的方向、目标,争取家长的合作和支持。同时还征求家长对我校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再次,加大与社会的互动,发挥社会教育的作用

3、加强与办学单位的互助。学校处于社会之中,社会的良好育人环境有利于学校对学生实施全程管理和全程教育,而学校也充分利用自己的教育资源服务社会,促进社会的两个文明的建设。我校积极配合社会的各项活动,我们组织学生开展敬老活动,去慰问老人,既增加了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拓宽了学生思想教育的路子,又造福了乡里,共创文明社会环境。
     经过探索,我们觉得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网络体系能够在想互配合下共同施加对学生的良好影响,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在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中的作用,是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教育体系。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大纲的基本内容,结合社会实际、学生实际,拓展教育影响的广阔空间,走开放办学之路,德育工作的创新,要求学校必须进行多种途径、多种方法的创新。家庭、社会、学校三结合的教育模式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一、工作目标
(1)营造家庭、社会、学校一体化育人氛围;
(2)建设校外育人基地,即办好学校观察社会的窗口;
(3)组建一支校外德育队伍,建立自己的校外辅导员网络;
(4)培养一批优秀家长,并以此建立优秀育人家
二、方法步骤
⑴以学校德育处为主阵地,协调学校教育网络,家庭育人网络,社会育人网络三网合理运行。
⑵建设阶段性和开放性网络,在实施中不断拓展网络,随时吸纳鲜活的校内外德育源泉。
⑶建立学校网络。
⑷建立各班优秀家长辅导站,培养优秀家长,建设优秀育人家庭网,宣传优秀家长的教育方法及典型事迹,请优秀家长到班开主题班会。
⑸建立校外育人基地,让学生到更广阔的天地里学 习、锻炼,感受来自社会的积极教育因素,使他们从小树立远大理想,培养他们博大的胸怀和社会责任感使命感。把校外辅导员请进校园,让他们给校园注入新的血液,带来清新诱人的时代气息,感受时代发展的铿锵脚步。
⑹创造性地开展三结合教育工作,不断总结得失,把三结合教育这个开放性网络不断引向深入。

三、工作重点

⒈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及我国优良传统为专题。学校通过教学途径进行;家庭依靠家长及亲友的言传身教;社会借助德育基地和广播宣传等媒体来影响。
⒉以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突破口,    以“三个一起抓”为工作方针,即“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家长教育行为规范”。
⒊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宣传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要求教师正确认识和处理“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之间的关系。家长配合,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找出其闪光点,改进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突出发展某一方面的技能。
⒋把班级作为三结合教育的基本点和生长点,深化班级的管理改革,开展形式多样的“三结合”教育活动。
⒌注重德育基地和社区活动。让学生学用结合,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
⒍开发家教资源,密切家校联系。
⒎注意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

四、工作内容:

1、积极开展爱党爱国爱军爱家乡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大力开展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2、加大法制、安全教育力度。加强中小学生法制教育,培养青少年的法制观念,是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知识竞赛、故事会、法制展览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中小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将法制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开展“国防教育知识竞赛”活动、讲座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教育学生如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远离违法和犯罪;开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社会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学习和讨论、开展学生法律知识测试、“与法同行”中学生演讲比赛和小学生讲故事比赛等。通过活动的开展,全面提高中小学生的法律素质,增强同学们“知法、懂法、守法”的意识,提高了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

3、 发挥“素质教育乐园”作用。建立素质教育乐园和假日小队,设立了德育园、科技园、读书园、文学园、体育园、网络园、手工园等,使之真正成为中小学生学习知识、培养技能、增长才干、展示自我的天空。体现益德、助智、健体、促美等特点,丰富了广大中小学生的假期生活,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4、积极参加创建文明活动。一是动员中小学生寻找纠正社会不规范用字,为创建规范语言文字做贡献;二是继续深化中小学生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引导中小学生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在家庭做一个好孩子,在学校做一个好学生。

为了更好的对学生进行教育,现制定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管理制度:

1.建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管理系统

(1)学校教育方面由校长为首,政教处主任、班主任代表、共青团及少先队负责人共同组成。其职责是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协调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关系,对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进行指导,主动沟通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信息渠道,交流教育信息。

(2)家庭教育方面,建立家长委员会,由热心教育工作并有一定威信的家长组成,其职责是参与学校教育管理,共同监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并提出建议和意见,传达学校教育信息,成为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

(3)社会教育方面,建立社区教育组织,由社区或地方行政部门分管宣传教育的领导为首,街道、社会教育团体及社区内学校领导等有关负责人组成。其职责是配合学校教育抓好青年学生的社会教育、宣传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组织有意义的社会教育活动、创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方面组成的管理系统中,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协调其他两方面的工作。

2.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调途径

(1)互相访问

学校同家长就教育孩子问题互相访问、交谈是教育好学生不可缺少的途径。家庭和学校间的互相访问既可交流学生情况,全面了解学生,也可在此基础上研究教育措施、统一教育口径,达到提高教育效果的目的。具体作法有:

①校级进行的研究性家庭访问。这种访问,面不一定宽,可以重点进行一些个案家访。目的在于针对当前学生情况,同家长研究现代家庭教育方面的问题,了解当前家庭教育的现状,征求对学校工作的改进意见,为学校工作决策提供依据。

②常规性访问。这是学校教师和班主任的常规性工作。教师、班主任代表学校就教育孩子问题对家长进行访问。目的在于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互沟通、相互配合,商讨教育策略,明确教育目标,协调统一教育影响,提高教育效果。

③家长访问学校,其目的在于商讨教育策略、明确教育目标、协调统一教育影响,提高教育效果。

④家长访问班主任,其目的在于向学校通报学生在家的表现、了解学生在校的情况、征求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建议。

(2)通讯联系

家庭和学校之间通过家校联系卡、电话、E-MAIL等方式实现双方的联系、互通教育信息的途径。这种途径可以弥补因学生多或学生家庭距校路程较远而带来的不便。互相访问、面商也可由学校将某些问题通知家长,或就某些问题征求家长的意见。通讯联系是中小学与家长联系用得较多的途径。

(3)召开家长座谈会

召开家长座谈会是学校与家长联系主要的且具有高效率的途径。家长座谈会包括全校性的、年级的和班级的三种类型,其中较多的采取班级的家长座谈会。家长座谈会的类型不同,其内容的侧重点也各异。全校性的家长座谈会一般由学校领导向家长报告学校情况以及学校下步工作打算和希望家长配合的问题,征求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年级家长座谈会由分管年级工作的校领导和年级负责教师主持召开,年级内各班班主任负责组织。目的在于通报全年级学生的共同情况,以及学校对学生提出的共同要求,并征求家长对年级工作的意见。这种座谈会多在起始年级和毕业年级召开,班级家长座谈会一般由班主任主持召开,目的在于向家长通报近期内班内情况及学生表现,分析学生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并同家长共同研究措施。还可以召开部分家长参加的座谈会,目的在于商量特殊学生的教育问题。如特长学生的教育、后进学生的教育等问题。

(4)建立家长委员会

建立家长委员会是协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效形式,是家长直接参与学校教育工作,共同管理、教育好学生的有效途径,它的特点是增强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参与程度,提高了家庭对学校工作的责任感,不仅有利于家庭与学校协调一致地教育好学生,而且有利于争取家长更多方面地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家长的委员会的组成状况关系到它的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当然成员是校长、热心学校工作、联系和活动能力较强、教育子女有效且有一定威信的家长。家长委员会会议由校长主持召集、定期召开,研究学校、家庭如何配合教育学生的问题。家长委员会的委员们要向家长转达学校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意见和要求,以指导家庭教育。同时还要反映家长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要求,以及如何支持学校教育工作等,以协调学校和家庭之间的关系。

(5)开办家长学校

开办家长学校目的在于提高家长素质,从而提高其教育子女的水平,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家长学校的教育内容一般有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的讲授、教子有方的家长经验交流,探讨子女教育中的共同性问题等。家长学校授课的教师由校长、德育处主任和有经验的教师担任,也可邀请专家学者到校授课或请有教子经验的家长承担。

家长学校的特点是能够从理论上提高家长教育子女的水平,从方法上给家长以指导,从而通过提高家长素质达到提高家庭教育效果的目的,更好地配合学校教育好子女,为学校教育提供良好的基础。

3.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协调的途径

(1)学校的社会宣传、社会服务工作。学校主动地安排、组织社会宣传和服务性工作,这是学校与社会教育做到配合协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学校要向社会各单位、团体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宣传教育的功能与作用,宣传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协调配合的重要性以及学校自身的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和现在进行的主要工作等,以争取社会各界尤其是社会教育机构对学校工作的了解、理解,从而与学校教育工作协调配合,支持、帮助学校搞好对青年学生的教育工作。学校要利用自身的优势适当开展社会宣传服务性活动,宣传党政部门的方针、法规及中心工作和进行科技传播等,强化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增强学校同社会之间的关系,增强社会对学校工作的信任感,从而有利于学校与社会教育的协调配合。

(2)加强学校与社会宣传部门的联系,开展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学校与社区联系途径是广泛的,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将学校的重大事情及将要开展的活动及时向社区反映,以争取通过宣传媒体向社会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学校、支持学校。二是学校要争取社会宣传的配合支持,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健康向上的活动,寓教于各种有益活动之中,丰富学生的课余活动。

(3)建立稳定的社会教育基地。学校要把那些对学生具有教育意义的单位作为教育学生的基地。如工厂、企业、敬老院,这些单位是教育学生的好教材、活教材,学校要加强同这些单位的联系,充分发挥这些单位的教育作用,要依托这些单位建立起长久的、稳定的社会教育基地。

(4)聘请校外辅导员。本着就地、就近的原则,在一些重点联系的单位中,并经这些单位的同意聘请校外教育辅导员。聘请校外辅导员的条件是:他们在所在单位具有较高的声望、有专长、关心教育、热爱青少年学生,具有一定的组织能力、教育能力。

【篇3】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论文

韩王许小学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说明报告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逐步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为了更好地开展这一工作,促进教育网络工作步入正轨,我校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明确教育目的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是教育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勇敢、勤劳、节俭等品德和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等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为培养他们成为跨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类人才和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奠定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

二、明确教育内容和基本要求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少先队工作计划的安排,在对学生进行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浅显易懂的政治常识教育,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有集体、有人民、有祖国,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感情,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同时,有计划地召开学生家长会,让家长与学校、社会一起,共同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服务、学会创造。教导处、少先队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热爱集体的教育,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教育,良好品格的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三、教育方法和途径

教育网络要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以养成良好的爱国主义文明习惯为重点和起点,引导学生知事、明理、动情、践行。同时要切实搞好“五爱”教育,并注意挖掘和发挥本地各种德育资源,丰富教育内容。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机地相结合,在知事、明理、动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逐步建立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相互联系的有效机制,不断巩固教育成果。

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是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和班主任老师日常对学生的品行教育与引导,并结合教学内容,有机地渗透教育内容,使学生知事、明事,长大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社会教育对学生的品行教育有着一定的辅助作用。每学期,我们将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让校外教育队伍对学生开展教育,做到绝大多数学生离校不离教,并利用学校周边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品行有着一定的主导作用,学校除健全家访制度外,每学年家长学校开班一次,每学期召开学生家长会,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适时将开展家庭教育咨询,并进行经验交流。

四、教育的领导与制度建设

1、成立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领导小组。

组长:刘贵升

副组长:刘玉峰

组员:李淑琴 李延龙 李春培 谢咏梅

成立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工作小组。

组长:刘玉峰

副组长:李淑琴

组员:全体教师

2、建立健全制度。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网络领导小组会议,每月观看一次爱国主义影片,每学期聘请有关人员给学生进行专题讲座或报告,班主任、科任老师每学期家访学生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做到重点学生重点家访。

3、加强校风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在我校利用红领巾广播、墙报、板报、读报栏等宣传阵地,努力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五、具体开展的工作

(一)“学校—家庭”一体化教育

1、做好上门家访工作

新接班班主任在接班一学期内对全班学生普遍进行一次家访,所有班主任一学期家访面达100%,每学期结束家访面达80%,科任教师按每学期家访学生人数不少于30%,并有记录。

家访前要作好充分准备,提高家访的质量,家访时既要肯定优点(每次家访前要为学生准备2~3个优点),也要指出不足,同时要有引导学生努力前进方向的具体措施。根据每次家访不同的目的,可采用不同的家访形式,如:报喜式、慰问式、教育探究式……

通过上门家访,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学习生活的环境,进一步了解学生个性特征及爱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施加教育;通过家访也使家长进一步了解孩子在校情况,沟通教师与家长的心灵的桥梁,增进感情,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学效率。

2、进行多种形式的家校联系

(1)电话、书面联系等要做到经常性,学生有进步向家长报喜,学生有问题要采用适当的方式向家长反映,多沟通,少告状。

(2)建立家校联系本,这是家长与教师联系了解学生在校、在家情况的最方便、最及时的一种方法。每周班主任有针对性地选择几位学生,在他的家校联系本上用简短的话,写上该生最近在校的情况,让家长阅读了解后签名留言,及时地采取一致的教育方法。

(3)发放家校联系单,每学期期中检测后,要求全校对每位学生发放期中家校联系单。

(4)每学期末填写成绩报告单,班主任对全班每位学生一学期的情况作全面的评价,写好谈心式评语。

3、建立“家长学校”、“家长会”制度

家庭教育要获得良好成效,家长的教育方法至关重要,而实际上,家长的素质千差万别,这就需要学校举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等形成对家长进行指导,使家长具有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家庭教育的质量不断提高。

家长会由各班定期召开,一般每学期1~2次。

家长学校由学校统一安排,根据子女年龄特点和学校实际,学校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

家长委员会是使家庭教育更趋于规范性的必要组织机构,要求各班推荐出关心教育事业,有一定工作能力的家长2~3名组成家长委员会,每学期活动不少于2次。

韩王许小学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说明报告

2016年9月

【篇4】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论文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活动情况说明

教育好学生是学校、社会、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到:“随着人员流动性加大,一些家庭放松了对子女的教育,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的观念和方法上存在误区,给未成年人教育带来新的问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在体制机制、思想观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队伍建设、经费投入、政策措施等方面还有许多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这些问题应当引起足够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为解决这一问题,我校积极开展建立健全完善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相关活动。

本次活动由主持人宣布开始,并说此次活动目的:教育好学生是学校、社会、家庭义不容辞的责任,开办家长学校,可以让家庭更多、更好的了解学生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与学校携起手来,共创学生教育新篇章。希望各位家长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主动参加家长学校的学习,并在生活中注重言传身教的表率作用。然后由校长发表讲话,主要内容为建立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管理系统:学校教育方面,由校长为首,德育处领导、班主任代表、少先队负责人共同组成。其职责是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协调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关系,对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进行指导,主动沟通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信息渠道,交流教育信息。家庭教育方面,建立家长委员会,由热心教育工作并有一定威信的家长组成,其职责是参与学校教育管理,共同监督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并提出建议和意见,传达学校教育信息,成为学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社会教育方面,建立社区教育组织,由社区或地方行政部门分管宣传教育的领导为首,街道、社会教育团体及社区内学校领导等有关负责人组成。其职责是配合学校教育抓好青年学生的社会教育、宣传国家教育方针政策、组织有意义的社会教育活动、创造良好的社会教育环境。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方面组成的管理系统中,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协调其他两方面的工作。接下来由家长代表发表讲话,他谈到了孩子在校的生活学习感受。一、学校的环境好,安全、温馨;二、教师素质高,对学生的各方面照顾的无微不至,并能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育孩子;三、学校的管理好,感谢老师的辛勤工作,并祝东沟乡小学越来越好。最后由主持人宣布本次活动圆满结束。

通过本次活动家长和学生明白了学生的成长是学校、社会、家庭多方面教育影响的综合结果,它们既能相互配合,形成正确的教育合力,也能相互抵销,形成不良的教育影响。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流动人口家庭的不断增加,家庭教育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对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篇5】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论文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说明报告


韩王许小学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说明报告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逐步培养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阵地,为了更好地开展这一工作,促进教育网络工作步入正轨,我校开展了以下工作。

一、明确教育目的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是教育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初步养成关心他人、关心集体、认真负责,诚实、勇敢、勤劳、节俭等品德和文明礼貌、遵守纪律等行为习惯,初步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为培养他们成为跨世纪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类人才和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奠定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

二、明确教育内容和基本要求

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少先队工作计划的安排,在对学生进行以“五爱”为基本内容的社会公德教育和浅显易懂的政治常识教育,教育学生心中有他人、有集体、有人民、有祖国,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培养学生的道德感情,指导学生的道德行为。同时,有计划地召开学生家长会,让家长与学校、社会一起,共同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服务、学会创造。教导处、少先队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的教育、热爱集体的教育,文明礼貌、遵纪守法的教育,良好品格的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三、教育方法和途径

教育网络要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以养成良好的爱国主义文明习惯为重点和起点,引导学生知事、明理、动情、践行。同时要切实搞好“五爱”教育,并注意挖掘和发挥本地各种德育资源,丰富教育内容。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有机地相结合,在知事、明理、动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逐步建立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相互联系的有效机制,不断巩固教育成果。

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是各学科的课堂教学和班主任老师日常对学生的品行教育与引导,并结合教学内容,有机地渗透教育内容,使学生知事、明事,长大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社会教育对学生的品行教育有着一定的辅助作用。每学期,我们将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让校外教育队伍对学生开展教育,做到绝大多数学生离校不离教,并利用学校周边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

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品行有着一定的主导作用,学校除健全家访制度外,每学年家长学校开班一次,每学期召开学生家长会,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适时将开展家庭教育咨询,并进行经验交流。

四、教育的领导与制度建设

1、成立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领导小组。

组长:刘贵升

副组长:刘玉峰

组员:李淑琴 李延龙 李春培 谢咏梅

成立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教育网络工作小组。

组长:刘玉峰

副组长:李淑琴

组员:全体教师

2、建立健全制度。每学期至少召开一次网络领导小组会议,每月观看一次爱国主义影片,每学期聘请有关人员给学生进行专题讲座或报告,班主任、科任老师每学期家访学生总人数的三分之一,做到重点学生重点家访。

3、加强校风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在我校利用红领巾广播、墙报、板报、读报栏等宣传阵地,努力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

五、具体开展的工作

(一)“学校—家庭”一体化教育

1、做好上门家访工作

新接班班主任在接班一学期内对全班学生普遍进行一次家访,所有班主任一学期家访面达100%,每学期结束家访面达80%,科任教师按每学期家访学生人数不少于30%,并有记录。

家访前要作好充分准备,提高家访的质量,家访时既要肯定优点(每次家访前要为学生准备2~3个优点),也要指出不足,同时要有引导学生努力前进方向的具体措施。根据每次家访不同的目的,可采用不同的家访形式,如:报喜式、慰问式、教育探究式……

通过上门家访,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学习生活的环境,进一步了解学生个性特征及爱好,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施加教育;通过家访也使家长进一步了解孩子在校情况,沟通教师与家长的心灵的桥梁,增进感情,形成教育合力,提高教学效率。

2、进行多种形式的家校联系

(1)电话、书面联系等要做到经常性,学生有进步向家长报喜,学生有问题要采用适当的方式向家长反映,多沟通,少告状。

(2)建立家校联系本,这是家长与教师联系了解学生在校、在家情况的最方便、最及时的一种方法。每周班主任有针对性地选择几位学生,在他的家校联系本上用简短的话,写上该生最近在校的情况,让家长阅读了解后签名留言,及时地采取一致的教育方法。

(3)发放家校联系单,每学期期中检测后,要求全校对每位学生发放期中家校联系单。

(4)每学期末填写成绩报告单,班主任对全班每位学生一学期的情况作全面的评价,写好谈心式评语

3、建立“家长学校”、“家长会”制度

家庭教育要获得良好成效,家长的教育方法至关重要,而实际上,家长的素质千差万别,这就需要学校举办家长学校,召开家长会等形成对家长进行指导,使家长具有科学的教育方法,使家庭教育的质量不断提高。

家长会由各班定期召开,一般每学期1~2次。

家长学校由学校统一安排,根据子女年龄特点和学校实际,学校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

家长委员会是使家庭教育更趋于规范性的必要组织机构,要求各班推荐出关心教育事业,有一定工作能力的家长2~3名组成家长委员会,每学期活动不少于2次。

韩王许小学

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说明报告

2016年9月

推荐访问:家庭 学校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