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xiū fù。释义:(1)修理使恢复完整(多指建筑物):~河堤。~铁路。~两国关系.(2)恢复。语出《南史·刘穆之传》:“堰久决坏,公私废业。 孝武遣秀之 修复, 雍 部由是大丰。”,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生态环境修复治理调研报告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生态环境修复治理调研报告3篇
【篇1】生态环境修复治理调研报告
矿山生态环境修复技术
摘要:环境可以成为污染从人的活动无论是通过无意释放事件,如今工业,如工业生产过程控制紫金山铜矿湿法厂发生铜酸水渗漏。这产生了既要限制进入环境的污染物排放量,而且要修复现有污染的热点地区。整治是长期给予了一个特定环境清洁车厢(如土壤或水体),以减少特定污染物的水平,到可接受的浓度。植物修复是一个补救机制,可以用来清理环境污染物的范围 它涉及到土地用途的植物,可以容忍和污染,甚至在某些类型的茁壮成长环境,以减轻负担的具体污染。
关键词: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植物修复
Abstract: the environment can be from human activity whether polluted by inadvertently released in just happen, now the zijin mining of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or as a result of the process of industry, such as industrial production process control ZiJinShan copper wet sour water leakage occurs the copper. It has to restrict access to the environment, and to repair pollutants existing pollution hotspots. Regulation is given a specific environment for cleaning cars (such as soil or water), in order to reduce levels of pollutants, specific to acceptable levels. Phytoremediation is a remedy mechanism, which can be used to clean the scope of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it involves the use of land plants, can tolerate and pollution, even in some types of thrive environment.
Keywords:mine and surrounding area;soil heavy metal pollution;phytoremediation
矿产资源的开发在为国家提供重要战略资源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地质灾害、生态破坏等严重后果。矿冶活动是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我国因采矿累计占用、破坏土地达743 万hm2,且每年仍以4万hm2 的速度递增,而全国受矿业影响的土地复垦率却只有13.3%,且其中主要是煤矿山相对较高的复垦率贡献,而金属矿山的复垦率相对较低,这与发达国家75%的复垦率相差甚远。此外,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所造成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由地球化学链、食物链进入生物体,给矿山及其周边地区居民的食品安全、生态安全甚至社会和谐带来严重隐患,因此对矿区污染土壤的生态恢复就显得十分重要[1]。
1 矿山废弃地生态重建的实践
1.1 矿山废弃地复垦 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严重不足,在经济较发达的东部地区,矿山废弃地的复垦利用已经受到了普遍关注。矿山废弃地分布广,环境污染严重,它在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和实践中具有特殊的重要性。矿山废弃地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的关键是在正确评价废弃地类型和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植被的恢复与重建.进而使生态系统实现自行恢复并达到良性循环 [2] 。
矿山废弃地隶属各种尺度的景观类型,不同类型矿山废弃地具有不同的生态重建途径。影响矿山废弃土地复垦潜力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方面的4类14个亚类因子.并划分为6个等级[3].对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土地复垦系统开展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① 矿区生态系统演变的阶段、类型、过程对效益的影响;② 矿区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及耕地总量动态平衡;⑧ 矿区未来空间待复垦土地适宜性评价单元类型的划分;④ 矿区时空变动地貌的水土保持布局模式; 矿区土地复垦与生态重建规划的方法[4]。在废弃地上铺盖厚约20cm 垃圾及20 kg/m 石灰提高了尾矿pH值并降低了电导率,而且较有效地防止了下层尾矿的酸化,植物生长也较好 。煤矿煤矸石可作为废弃地的充填复垦材料,风化煤矸石的矿物化学组成与矿区黄土相近.煤矸石的汞、镉、铅、砷、氟等有毒元素的含量不超标,可利用进行复垦,治理废弃地恶化的生态环境 。
2 矿区多金属污染土壤植物修复技术与机理研究动态
2.1 与传统的化学和物理治理技术相比,植物修复(phytoremediation)具有经济、对环境友好、能保持土壤生产力和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近年来一直是国内外重金属污染矿山修复的研究热点。植物修复技术是利用自然生长植物或者遗传工程培育植物体系来吸收、挥发或稳定土壤环境污染物的技术总称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技术包括植物提取技术(采用重金属超富集植物将土壤中的重金属富集到植物地上部分,然后采用常规农业方法收获后进一步处理)、植物稳定技术(利用植物根系代谢活动将土壤活性重金属沉淀在土壤中或将土壤中的重金属吸收富集在植物根部,从而降低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迁移性能,减少其环境危害)和植物挥发技术(利用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挥发性重金属元素,然后通过叶片挥发到大气中)等。
2.2 矿区周边重金属中低污染土壤的植物提取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首先取决于超富集植物的发现和筛选。目前,世界上共发现超富集植物有400 多种[5],但通常只能对一种重金属元素表现出
富集能力,仅少部分可以超富集吸收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重金属。近年来我国科学家陆续发现了Zn、Cd、As、Mn 的超富集植物多种,但能用于复合污染土壤修复的多金属超富集植物尚不多见。
目前,国内外关于超富集植物吸收重金属的机理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主要涉及以下过程:(1)超富集植物根系对重金属的活化。一般认为超富集植物的根系可以分泌质子和其他特异性小分子有机物,且根际分泌物的种类和性质会因为重金属类型与浓度的变化会改变,从而促进植物对土壤中特定重金属元素的活化和吸收。但也有研究发现超富集植物的根际酸度与非富集植物没有显著差异,可能在土壤重金属的活化过程中根系分泌物的作用有限。(2)植物体内重金属的赋存形态与吸收转运过程[13]
2.3 矿山废弃地重金属的植物修复
2.3.1在铅锌尾矿上定居的雀稗、双穗雀稗、黄花稔和银合欢对铅(Pb)的吸收表现出不同的模式:雀稗所吸收的Pb大部分被滞留在根部.使之较少影响到地上部茎叶的光合作用功能及生长,从而使植物对重金属Pb环境更具耐性[14];双穗雀稗和黄花稔所吸收的Pb较多地被转移到便于收获移走的地上部分,因而具有较大的植物修复潜力;木本植物银合欢所吸收的重金属Pb总量的8O 以上是积累在根、茎的皮和木质部及枝条部分,只有15 左右分布在叶片中。因此,在利用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实践中,这是一个特别值得利用的优点。重金属Pb、Zn、Cu和Cd的全量和有效态重金属含量都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递减。宽叶香蒲等四种植物都具有较强的吸收和富集重金属的能力,且主要富集在植物的地下部分 。在废弃3000余年的湖北铜绿山古冶炼渣已形成了以草本植物为主体的植被,其中,鸭跖草是Cu的超富集植物,可用于Cu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与重建 。最近发现蚯蚓对铜矿中的铜元素富集能力很强.可达体内组织的82.5~1218.4 mg/kg[11];由此,还进一步讨论了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的生物(蚯蚓)技术理论和方法 。
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探索解决矿山废弃地重金属污染我国也取得了新的进展。王剑虹和麻密已构建了紫羊茅(Festucarubra)重金属抗性品种Merlin的cDNA文库,筛选出了在重金属胁迫下表达的两个基mcMT1和mc733。构建了mcMT1的酵母表达载体,通过转化酵母基因组单一基因突变株ABDE1(对重金属敏感)及互补实验对mcMT1的功能进行了分析,证实了该基因具有重金属抗性功能。利用RACE方法从大蒜(Alliun sativum)中克隆了植物络合素合酶的全长DNA.通过对镉敏感裂殖酵母M379和砷敏感裂殖酵母的转化,证实该基因的表达可以提高酵母对重金属镉和砷的抗性 。
有关强化植物修复技术的研究最初由Wallace等(1974)报告,他们提出了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上施用EDTA 时与重金属形成络合物(metal-EDTA)提高了重金属的溶解度促进植物吸收[12]。之后Blayllock等(1997)也陆续发表了EDTA能促进植物吸收重金属的观点。把人为重金属污染土壤和矿山地区土壤作为供试土壤,EDTA作络合剂;艾蒿作为供试植物,进行植物吸收镉的调查研究显示,施用EDTA的试验区与未施用EDTA的对照相比艾蒿体内的镉含量明显升高,其中从矿山土壤中镉的吸收量增加2倍以上,人为污染土壤中镉的吸收量增加1.5倍以上。施用EDTA后,植物从人为污染土壤中吸收的重金属增加量小于矿山土壤中吸收的重金属增加量的原因是:虽然两个区镉浓度一样,但是人为污染土壤中镉的有效度相对高的结果,这种现象在其他土壤栽培中也得到证实。
被铅污染的土壤中EDTA处理的效果也很显著,EDTA施用以后栽培植物前后土壤中可提取的有效态铅从栽培前的1 700mg/kg下降到栽培后的350mg/kg,植物不能吸收利用的残留态Pb含量是EDTA处理前后几乎没有变化(90mg/kg)。以上结果表明,EDTA作为改良剂使用后可以提高土壤中有效态铅含量,从而显著提高强化植物修复技术效率。
另一方面,植物根系分泌的低分子有机酸可以提高根际土壤中金属离子的溶解度和根际微生物的活动以及促进根系发育来促进植物的重金属吸收。还有,有机酸与土壤直接接触通过酸性化、络合、沉淀及氧化还原反应来促进植物的重金属吸收。Krishnamurti等通过施用不同低分子质量有机酸(LMW0A)的试验,证明了与土壤中镉形成Cd-LMW0A络合物提高了土壤中镉的有效度。
但是,利用化学改良剂的植物修复技术施用了螯合剂而形成的溶解性金属络合物(metal-chelate)本身具有对生物体的潜在毒性,还可以引发施用螯合剂后重金属溶脱引起的地下水污染[15],所以使用螯合剂时要慎重考虑。特别是EDTA在自然环境中抗分解性强,土壤中的残留时间比较长,一部分EDTA流入地下水而污染水质。以畜禽粪尿作为原料堆制而成的堆沤肥中含有丰富的腐殖质和植物需要的无机养分。当这些肥料施用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既可提高土壤中的重金属溶解度充当螯合剂的作用,又可供应植物需要的养分,今后作为强化植物修复技术中的环境亲和性化学改良剂,其应用前景广泛。
2.3.2 矿山废弃地的土壤肥力 我国矿区常见废弃地进行植被恢复与重建工程中的首要问题,在于立地条件的分析评价与改良[8]。阳承胜等发现土壤生物肥力水平是成功地进行矿业废弃地土地管理的关键因素之一,是矿业废弃地生态恢复和治理的重要指标。他们系统地介绍了矿业废弃地的土壤生物群落组成及功能,矿业废弃地特殊的生境对土壤生物群落的影响.并讨论了矿业废弃地生态恢复中的土壤生物的管理问题[7]。戈峰等探讨蚯蚓对铜离子富集区植物生长影响时发现:铜矿尾砂土和复垦土中加入蚯蚓和蚓粪后,西红柿的茎长、根长和干重均明显高于对照[9]。龙健等通过对浙江哩铺铜矿废弃地复垦土壤的微生物特征的观察发现,矿区复垦土壤微生物区系发
生明显改变。矿区土壤在重金属胁迫下,土壤中C、N营养元素循环速率和能量流动被削弱了[10] 。
3植物修复技术的局限性
虽然植物修复技术与理化学修复技术相比有很多优点,但是人们对它的污染土壤净化作用的可信度不高。其原因是:第一,修复污染土壤需要很长时间。第二,高浓度污染地区很难适用。第三,大多数植物的根圈范围有限,只能修复土壤浅层。第四,根系供养不足的地区,根系发育不良随之效果也降低。
超积累植物虽然体内能富集高浓度重金属,但是它的生长速度缓慢、生物量低,很难实际应用。利用生物量多的作物情况下与超积累植物相比体内的重金属浓度低,所以必须配合使用化学改良剂,并且利用食用作物容易引起排斥心理。还有在特定土壤上施用EDTA时,土壤中重金属的溶解速度超过植物吸收重金属的速度会发生二次环境污染。
利用转基因植物的污染土壤的净化技术弥补了以往的植物修复技术的缺点,目前正在大力开展相关研究。但是利用转基因植物的植物修复技术工作应该并行有关的生理或生态安全性的研究。
4 研究展望
金属矿山及周边地区污染环境独特,由于较强酸性、高重金属浓度和土壤物理化学性质不良等因素导致修复困难,单一修复手段难以取得满意修复效果。综合利用植物、微生物、化学等修复方法,开展多金属污染土壤联合修复技术与机理研究既具有理论意义,又可为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针对矿山和周边地区多金属污染土壤的不同特点,目前在以下几方面需要开展更为深入和系统的研究。
(1)应继续寻找和发现多金属超富集植物与耐性植物,并以已发现植物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加强多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植物提取与植物稳定修复机理研究。同时土壤复合污染条件下对植物胁迫过程与机
理更为复杂,如何通过物理化学调控手段提高植物生态适应能力,以指导根际土壤处理和调控技术、合理耕作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的应用,并应用于田间实践中,值得深入研究。
(2)对于多金属污染体系而言,不同类型重金属在不同土壤-植物系统中的吸附,迁移转化行为,相互作用规律以及交互作用机理研究有待深入。应分别从化学、微生物和植物等相关方向比较不同类型重金属固定、活化、稳定和吸收的机理,结合重金属特异性吸收与富集机制以及多种重金属之间的交互作用,阐明复合污染情况下超富集植物对多金属的吸收、富集、解毒等生理生化机制。同时涉及土壤重金属的植物根-土-微生物界面反应的一系列基础理论问题如植物根部吸收/耐受重金属的机制、根际作用及根际微生物群落的生态学和生理学特征、根际土壤环境条件对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制约机理等也有待深入研究。
(3)在矿山及周边地区多金属污染土壤的治理实践中,应该以生态学理论作为指导,针对矿山的具体情况,在深入了解植物生物学特性与植物修复关系的基础上,开展以植物稳定和植物提取为核心技术的化学-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体系及其修复机理研究。从物理化学调控、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等角度分别开展以植物稳定和植物提取为核心技术的化学-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体系及其修复机理研究,可为矿山
及周边地区多金属复合污染修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1]仇荣亮,仇浩,雷梅等,矿山及周边地区多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研究进展,农业环境科学学2009,28(6):1085-1091,
[2]Shu W S,Zhang Z Q,Lan C Y.Strategies for Restoration of Mining W astelands in China.Ecologic Science,2006·19(2):24~30
[3] 何书金,苏光全.矿区废弃土地复垦潜力评价方法与应用实例.地理研究,2005,19(2):165~172
[4] Sun T S,Bai Z K.Theories and Methods of Ecological Rehabilitation of Abandoned Land from Large—scale Opencast Coal Mine. lournal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2001,15(5):56~6O.
[5] Baker AJM, Brooks RR. Terrestrial higher plants which hyperaccumulatemetallic elements: a review of their distribution,ecology and photochemistry[J]. Biorecovery, 1989, 1: 81-126.
[6] Zhang Z Q.Huang M H.Uptake and transloc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dominant plants of soil seed banks introduced to a Lead/Zinc minetailings pond.Acta Phytoecologica Sinica,2001,25(3):3O6~ 311
[7] 高阳. 矿山废弃地生态重建研究进展.生态学报,2001,21(11):1932~1941.
[8] 毕如田, 白中科 等. 大型露天煤矿区土地扰动的时空变化.应用生态学报,2000,32(1):33~ 38.
[9] 葛峰,蚯蚓在德兴铜矿废弃地生态恢复中的作用,生态学报. 2001,21(11):1790~ 1795.
[10] 龙健,中国南方红壤矿区复垦土壤的微生物生态特征研究, 环境科学学报(英文版) , 2005年5期
[11] **强,王彬彬等 , 铜污染对蚯蚓体重的影响与其铜富集特征,生态学报(3)
[12] 丁红,于忻等,螯合剂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中应用研究,生态环境学报,2009,18(2),772-782
[13] 孙琴,王晓蓉,超积累植物吸收重金属的根际效应研究进,生态学杂志,2005,24(1),30-36
[14] 张志权,束文圣等,土壤种子库与矿业废弃地植被恢复研究:定居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和再分配.植物生态学报2001,25,306-311
[15]刘功良,王菊芳等, 重金属离子的免疫检测研究进展,生物工程学报2006,22(6).
【篇2】生态环境修复治理调研报告
生态环境保护调研报告
党和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下面是为大家收集的生态环境保护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生产与生活的基本条件。党和政府把环境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伴随着“基本国策”、伴随着新的世纪正迈着希望的脚步,作为地球村的重要成员,草木葱茏,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空气清新是我们梦寐以求的家园。地球是人类唯一居住的地方,人类要在地球上安居乐业,就要爱护地球,爱护大自然。地球是茫茫宇宙间唯一一艘载有生命的航船,我们人类是这艘船上的乘客。当船漏水的时候,谁能说拯救地球与我无关?山不孤独水孤独,所以水绕着山;梦不孤独心孤独,所以梦把心牵住;树不孤独鸟孤独,所以鸟在树上住;我们不能让水孤“独”,不能让心孤独,……自然环境是人类栖息之地,也是人类生活的物质之源,又是人们的游赏对象。古往今来的旅游者,都将观光赏景视作一种休养生息、调节生活、消除疲劳的乐事。因此,有不少的旅游者,为了能充分地享受大自然的美。他们不辞穷苦,爬山涉水、寻幽探胜,留连于清溪碧流之间、忘返于奇山异峰之中、逗留于滨海沙滩之畔、漫步于林荫绿地之下,而沉浸在优美的意境里,滋生一种超尘拔谷的情怀,自由邀翔的灵性,去尽情地领受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美,以陶冶情操、愉悦心情、启迪睿知,得到享受。可见一个群峰巍峨,清泉飞溅,林海绿浪,鸟语花香的优美环境,能吸引人们前去游玩、揽胜、搜奇和观赏。反之,一个污水横流,垃圾遍地、黑烟弥漫,嗓声刺耳的恶劣环境,怎会是人们向往的旅游之地呢?因此,保护好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业的先决条件。尤其在当前,随着历史的进步,时代的前进,经济建设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更加激起人们的旅游兴趣。在新的旅游热潮的情况下,我们更应重视搞好环境保护工作。现就发展旅游与保护环境的关系,谈几点初浅的看法。
一、只有环境美,才有旅游价值
大自然是美的源泉,无论是山川的自然风光,还是田园的秀丽景色,或是滨海的波涛浪花,都是美好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美的环境,既可使人们留连忘返,沉浸在美的意境里,也可使人们得到陶冶情操,激发热情,充满活力。“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就是形象地说明了大自然的美对人们的精神感应作用。因此,人们通过游览风景区,欣赏自然风光,瞻仰名胜古迹,赞叹能工巧匠的高超艺术,享受大自然的美,而获得精神生活上的满足。
当然,由于旅游者的种类、年龄、性别、职业、阅历、性格及思想意识、文化素养、宗教信仰、审美水平、具体环境等的不同,对美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异,正如孔夫子所说“智者乐山,仁者乐水”那样。如有一些旅游者在游览名胜古迹时,常常会对一些古代建筑、文物古迹,以及与文化传说有联系的风物,感到特别的兴趣。对这些人文景致的欣赏,实际上包括了对古代人们改造自然,创造美好生活的赞美。旅游者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进行游览,既增长知识,又获得美的享受。这种知识的获得和美的欣赏,往往是联系一起的,从而进一步增添了游览的兴味。
但是,大自然的美,都与绿色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为绿色是生命之色,绿色的环境能引起人们愉快的精神状态,并使人们得到良好的休息,而保持旺盛的精力;绿色还有净化空气,改变自然环境的作用。所以通过绿色植物的生命活动,可以达到维护生态平衡,为人类创造合理的生存环境,为人们提供较多的接近自然美,享受自然美的机会。因此,保护好绿色森林资源,就是维护优美环境的关键。因为森林一旦破坏,绿色生命之美也随之销声匿迹,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将是一幅荒山秃岭、穷山恶水、垃圾遍地、嗓声刺耳的凄凉衰败的景象,是人们所不愿一顾的厌烦之地。
因而,只有环境美,才具有旅游价值。所以,我们这一代人不仅负有保护和利用好现有的环境,为开发、建设更多、更好的旅游区,发展旅游业的任务;而且更负有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留下更多、更好的生存、生活环境,以创造更多的旅游财富的责任。
二、开发与保护并重,才能确保环境美
要加快发展旅游业,必须一方面在修葺原有旅游景点的同时,开辟新的旅游景点;另方面在合理地开发新的旅游资源时,应注意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切忌对旅游环境进行建设性的破坏和破坏性的建设。
首先,要依照法律来保护环境。建设旅游风景区、开发旅游资源时,要充分利用现行的许多法规条例,以确保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免受污染的破坏。如利用“森林法”,既可制止对森林的乱砍滥伐,防止水土流失,又可直接保护自然环境,保护风景旅游区的旅游资源;又如利用“水污防治法”,对保护江、河、湖、海水体免受污染的危害,对维护旅游用水环境等,都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要充分运用法律武器,对风景旅游区的环境加强管理;以保护旅游资源,为发展旅游业创造条件。
其次,要树立防重于治的新观念。保护旅游风景区环境的目的,是为了促使风景区的自然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转化,为人类的休养生息,创造越来越好的条件。因此,必须贯彻树立防重于治的思想,做到防患于未然。要避免重走资本主义世界“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无论是山林、水体、风景名胜,只要是已辟为旅游区,或计划要开发为新的旅游区,都应事先就其环境保护方面,制定规划,采取措施,按其重要程度,实行分级管理,分级保护。不能等到问题成了堆,再来补救、治理,而处于被动局面。
再次,要加强治理已受破坏的环境。由于各种原因和条件的限制,我国有不少的旅游风景区的环境已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有许多风景名胜古迹受到程度不同的污染危害。如“奇秀甲东南”的武夷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再配上独特的九曲溪及两岸苍翠、挺拔的植被,而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区。但在前几年,人们却对武夷山上的森林,进行掠夺式的砍伐,使其精华的九曲溪的水位急剧下降,而严重威胁武夷山的旅游景观价值。所以,对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及早进行必要的治理和抢救,使之尽快地恢复其本来面貌,以适应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迎接更多的旅游者前来观赏。
三、搞好环境保护,促进旅游业发展
为了让更多的游客都能饱览我国奇妙绝伦而绰约丰姿的旅游资源,我们必须在从事旅游业工作中,注意旅游风景区环境的保护和管理,特别在当前仍有很多人尚未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时,把保护风景区环境作为发展旅游事业的一项主要工作来抓,就显得更为重要。
1、要应用美学观点,搞好旅游风景区的环境规划
一个良好的旅游风景区,必须是风光秀丽,环境未受破坏和污染,能满足旅游者观赏和行动的心理活动环境。因此,必须应用美学的观点搞好环境规划。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园林、建筑、地质、地理、生态、气象、环保、文物、历史、经济、管理、旅游和美学等多种学科协同配合,对风景区环境进行综合考察、评价、预测合理的旅游规模等,从而提出旅游风景区的环境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最佳方案。这个最佳方案,一定要从美学的观点出发,按规划的要求,提出严格禁止在风景区范围内大兴土木,建工厂企业;严格控制在风景区兴建各种楼、堂、馆、所和旅游饭店,使风景区环境免受不必要的污染。并提出在必要地段,实行封山育林,确保风景区生态平衡,以努力把风景区建设成为一个有益于人类健康,构成为一个适合于康乐消费的舒适、优美的旅游环境,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2、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游客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发展旅游业,虽可以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很多的效益。但也产生一些旅游污染等消极因素。如当游人到一些风景名胜区去,有的人对那些维妙维肖、栩栩如生的象形俏物,都喜欢自觉或不自觉地用手抚弄、拍打,一不小心就会碰伤景物;有的人看到风景区内的花草树木长得逗人喜爱,便信手攀折、摘取而独自欣赏,甚至有的人为了爬山省力,就随意拆树砍竹以充当拐杖之用;有的人不仅在风景区到处乱扔果皮杂物,甚至随地大小便;有的人还在风景区的显眼之处,随意刻上“**×到此一游”的标志,惜以“留芳百世”等不文明行为。
对上述这些不文明的人为破坏、污染风景区环境前景物、植被和环境卫生等,均会降低风景区的旅游价值。因此,为了创造舒适优美的旅游环境,一方面要加强宣传教育,努力提高游客自觉地爱护风景区旅游资源、保护风景区旅游环境;另一方面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风景区旅游环境的保护措施。如为了保持风景区环境的清洁卫生,应在风景区内相应地增设一些果皮箱,就可减少,甚至避免游客随地乱扔果皮杂物;为了保护风景区的景物,特别是对那些反映我国悠久历史和精湛艺术水平的重点文物和著名景物,应增设钢网护罩加以妥善保护,既使游客能够透过网罩进行观赏,而获得精神上的享受,但又摸不着,以确保重点文物和景物不受损坏。而对那些已损坏的景物和已受污染的环境,要加以整理修复,使其尽快恢复原来面貌,以接待更多的游客。
3、要研究环境容量,保证旅游资源得以永续利用
众所周知,旅游风景区的环境,对于污染物的净化能力,以及对于旅游人群的承接能力,都有一定的限度。因此,一旦游客人数过于拥挤,人流疏散不开,必然会产生践踏风景区的绿化地、花圃、园林,甚至也往往会造成对旅游设施、荷塘水榭、花草树木、亭台楼阁的破坏。同时,游人过多伴之而来的,是抛撤的垃圾狼籍满地,噪声超过标准等。可见,人流超过了环境的正常允许限度,就必然会产生对旅游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而且也包藏着危及旅游者的人身安全的隐患。因此,为了顺利地发展我国的旅游业,必须加强对旅游环境容量的研究,根据每个风景区的具体情况,提出可容纳游客的最大限量指标,来控制门票的出售量,以确保风景区环境的良性循环。同时要设法维持旅游区道路的通畅,以便及时疏散人群,降低对环境的压力。并做好旅游指导工作,使游客的不规律的活动,变为比较易于控制的行动,以缓和旅游人群对旅游热点的冲击。
总之,为了让更多的海内外游客都能饱览我国风景旖旎的自然环境和奇妙绝伦、丰姿绰约的旅游资源,必须保护好我国的旅游资源——自然环境不受污染,璀璨文化不受破坏,这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所以,在开发我国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必须注意抓好环境的保护工作,才能使有限的旅游资源得以永续利用,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为迎接更多的国际旅游者,增进我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作出应有的贡献。保护旅游资源、创造优美的生活娱乐环境,不仅是我们这一代人为发展旅游业的任务,而且也是为我们子孙后代创造良好的生存生活条件。
【篇3】生态环境修复治理调研报告
生态环境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生态环境基本情况
1、全镇辖37个行政村、2个代管村、3个居委会、553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2137户,总人口51269人,人口自然增长率约为7‰。目前所有村都已通公路,已被通讯覆盖。现有田土面积8.6万余亩,2012年粮食总产量35678吨,人均产粮月1400斤,2012年人均总收入10000余元,人均纯收入3893元。
2、生态资源基本情况。镇现有山林面积46万亩,其中芦头林场、连云林场、献钟森工林场、森工林场、献钟苗圃占25万亩。森林覆盖率为66.5,楠竹1200万多株,立木蓄积35万多立方米。森林资源极为丰富,竹木储量充足,辜、徐、芦、灶四洞,绵延百里的等国有林场以及20多个村办林场的杉木林基地成为的绿色宝库,其中芦头林场是市最大的国有林场。同时,人民历来就有靠山吃山的习俗,生态和环保意识较强,在生态建设和生态保护方面历来相当重视。
二、生态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情况和思路措施
1、发展思路和特点。“生态立镇”是镇长期以来的战略定位,也是促进其旅游业长足发展的必然途径。近年来,镇紧密围绕县委、政府“基础先行、工业主导、旅游活县、产业富民”的发展思路,以“兴旺大旅游、推动大发展,建设有活力、有实力、有魅力”的为战略目标,把保护和利用生态资源进行有机结合,大力推动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以旅游产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近几年相继开发了连云峡谷漂流、丽江漂流、纯溪小镇、沱龙峡漂流等一批生态旅游项目,创立了“一镇三漂”的品牌,享誉省内外。2010年,镇荣膺“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称号。今年,镇党委、政府提出了建设“美丽”的目标,要求全镇上下树立长远眼光,树立忧患意识,抓紧抓好抓实生态文明建设和农村环境卫生改善,以实际行动配合“全国生态县”的创建。。
2、生态文明有新共识。一方面加大植树造林力度。今年完成造林5000亩以上;各村要把境内水泥路作村级主干公路看待,确保村道沿线有树有绿化,鼓励村民在屋前屋后进行绿化。另一方面加强生态保护力度。抓好节能减排,引导工矿企业走生态可持续发展之路,倡导机关部门单位各村大兴节能之风;严格落实采伐指标限额和公示制度,今年要禁伐阔叶林;森林防火要时时抓、人人抓,健全村级护林员制度,加大宣传和巡查力度;任何村组禁采麻石,对河道采砂加强监督管理;严厉打击乱采滥挖、乱砍乱伐、破坏耕地林地、放火烧山等破坏生态文明的行为。
3、环境卫生有新举措。走行政推动、全民参与的道路。一是以宣教提意识。继续加大环境整治宣传教育力度,采取宣传车、广播、倡议书、横幅、标语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各中小学校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各厂矿企业单位对职工进行宣传教育,以迅猛的舆论攻势,造就全民重视环境卫生的浓厚氛围,提高群众自我约束的意识。二是以制度促转变。各村要严格按照村级目标管理考核细则抓好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村上要抓到组,组上要抓到户;各村要制订整治环境卫生的村规民约,倡导垃圾不出户、不出村,垃圾分户处理、分户解决;各村可根据各自实际情况,试行家户筹钱成立村级环卫基金,用以聘请专门保洁员和补贴垃圾回收专员。三是以考核强督促。成立环境卫生整治办,对各村环境卫生实行一月一考核、一季一讲评、一年一奖惩的制度,确保环境卫生天天抓、经常抓、不反弹、不放松;根据每月的考核结果对合格村插红旗,对不合格村插黄旗;根据每个季度的考核结果进行通报,村干部将在大会上进行讲评;根据年度的考核总分,严格落实奖先进罚后进的制度;继续实施每位村干部负责一段路面卫生监管的方案,确保责任追究到人。
4、把生态环境和城乡一体化有机结合。城镇开发方面:依靠生态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依靠旅游经济的繁荣促进城镇繁荣,同时以城镇规模的不断扩大、城镇功能的日益完善来提高旅游发展承载能力,合力打造特色旅游景观镇品牌。继续推进集镇的开发建设,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集镇管理,力争把大道沿线储备100亩土地列入规划。重点开发献钟集镇,全力打造旅游产品和游客集散中心。根据总体规划向西拓宽献钟集镇范围,大力引进各行各业商家到落户,力争以旅游流动人口和过往商客促进商业繁荣,以商业繁荣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着力把献钟集镇建成住宿餐饮、休闲购物、娱乐观光等功能完善的游客集散中心。城乡规划方面:以科学可持续的战略眼光进行发展规划,提升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的总体形象。提高科学规划水平,促进村级合理规划发展,坚决禁止土地非法买卖,坚决遏制农村无规划建房、占用耕地建房的现象。村级公路改造严格按照交通部门的规划和程序实施,严格控制,没有列入计划的一律不能开工,上级不予解决资金。
三、生态建设的一些制约因素
一是大多数青壮劳力进城务工,导致植树造林缺乏必要的行为能力,从而影响了生态建设的力度。
二是少数群众和工矿企业在影响生态环保方面的一些陋习做法短时间难以扭转。如少数群众利欲熏心,偷盗乱发森林资源或随意野外用火、乱丢垃圾。再如少数工矿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舍不得投入,从而造成生态破坏;或以牺牲生态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牟取利益。
三是生态建设的各项政策相对太少,用于进行大手笔生态建设的资金严重缺乏,影响了生态建设的进度。如植树造林的成本,上级拨付资金不够,直接影响了造林质量和规模。
四、对生态环境建设工作的几点建议
1、加大生态文明宣传力度,让生态文明意识成为各行各业以及群众的主流意识,做到生态创建人人知、人人积极参与。
2、加大鼓励引导的力度,采取资金奖励等实质方式鼓励引导群众植树造林,提高造林的补贴。
3、加大生态环境执法力度,严格落实采伐计划,切实做到采伐迹地及时补种,对违反规定者予以严厉处罚。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企业,严厉打击失火烧山的事主。
4、加大生态环境工作的资金投入。绿色生态已成为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潮流。应逐渐加大对生态环境建设的财政投入,切实加快生态环境建设的进度和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