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村集体经济收入情况汇报(通用4篇)

时间:2022-05-18 18:35:03 来源:网友投稿

简单地说,经济就是人们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一切物质精神资料的总称。这一概念微观指一个家庭的财产管理,宏观指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在这一动态整体中,生产是基础,消费是终点。经济(英语:Economy;日语:経済;平假名:けいざい;俄语:экон,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村集体经济收入情况汇报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村集体经济收入情况汇报4篇

第1篇: 村集体经济收入情况汇报

XX村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情况汇报

  XX村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情况汇报

  XX镇XX村(基本情况,略)。

  一、发展现状

  (一)农民收入增长迅速。近年来,老营村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合理利用和配置资源,各项产业取得长足发展,农民收入从20**年2880元增加到20**年的5320元,20**年可达5650元,比县、镇平均水平分别高133元和86元。全年早熟蔬菜、畜牧业、林业总收入达28万元。

  (二)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全村完成危房改造56户、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农户60户、房屋立面改造202栋,安装太阳能路灯95盏,通组公路硬化9653米,完善了田湾到白桥老营段的公路油路改造,已开通县城至老营村公交车。修建农家书屋一间,公厕一个,垃圾池一个,计划生育宣传画廊110幅、宣传标语45幅。计卫室一栋80平米,计卫妇女宣教室一间50平米。

  (三)文化生活全面发展。

  20**年以来,该村农家书屋除每天晚上8点开到10点外,每周星期六开放一天,以增加群众学习知识的机会。全村组织文艺宣传队5个,逢年过节自编自导自演舞蹈、小品等文艺节目,大力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党员的先进事迹、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计划生育及远离赌博等内容。给广大人民群众送去精神食粮,以寓教于乐的方式达到教育广大人民群众的目的,进一步推进该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主要做法

  (一)一个好的领导班子。近年来,老营村委班子是通过海选、复选出的为群众办实事的好班子。村支两委亲自带头示范,在寻找市场的同时积极发动其他村干部和村民扩大种植范围,增加种植品种,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二)一条好的发展思路。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宜菜则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因地制宜,利用老营村丰富的土地、土石和水利资源,发展多种适宜农村实际的产业。如利用丰富的石灰岩资源,生产建筑用料瓷粉。目前老营村8户养羊户共养羊400多只,种草养羊3000多亩;种植李子树4000多亩,预计三年后挂果;种植了1000多亩早熟蔬菜。

  (三)一种好的发展模式。老营村共成立2个农民专业合作社,一个为加工瓷粉进行自产自销的“瓷粉加工合作社”,一个为旺盛种养殖合作社,主要以种植早熟蔬菜为主。2个合作社共涉及农户100多户。种植的早熟蔬菜为反季节蔬菜,如瓜、豆、土豆、大葱、辣椒、西红柿等。

  (四)一套好的村规民约。订立了一套符合当地民情的村规民约,使干部签订履职承诺践诺书,向民众公开承诺,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全心全意为村民服务。用村规民约的方式管理村民,签订“双诚信,双承诺”,利用民众的监督力量,使干部、村民共同遵守,近年来,全村无民事纠纷、无治安案件、无刑事案件、无“黄赌毒”、无违法生育现象,党员干部清正廉洁,全村团结和谐,村民反映幸福指数很高。

  三、全面推进小康村建设

  该村将在以后的发展中,以“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创建为载体,率先在全县全面建成小康村。

  (一)多途径增加农民收入。打好特色种植、养殖两张牌,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种草养羊,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使全村养羊户达到20户养羊20**余只。增加早熟蔬菜的种植,在原有的两家合作社的基础上再发展两家。力争20**年早熟蔬菜、畜牧业、林业总收入达60万元。

  (二)抓好村民教育培训。以农家书屋、远程教育接收站为基础,强化村民教育培训,培育有文化、懂科学、知法律、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在上级政府补助的基础上,村委会再安排部分资金购买适合村民喜欢阅读的书籍充实“农家书屋”,充分调动广大村民读书、用书的积极性。

  (三)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一是增加村文艺队资金投入,增设老年协会活动场所和娱乐项目。二是争取上级项目资金,加快修建农民体育活动场所、增加健身器材,明确专人维护和管理。

  (四)建设美丽乡村。一是抓好房屋亮化、道路硬化、庭院净化、村寨文化、环境美化等“五化”建设和改灶、改厨、改厕、改水、改圈、改院等“六改”工作,开展治理乱搭乱建、乱排乱倒、乱丢乱扔、乱贴乱画、乱停乱行、乱堆乱放等“六治”活动。二是坚持全村规划统筹,以“财政补助、农户自筹、先建后补”的方式,通过“一事一议”多途径筹集建设资金,统一户型标准,突出地方特色,集中建房116户,房屋立面改造202栋。倡导人人栽树,户户绿化,大力推进村旁、院子、路旁以及村口、公共活动场所等绿化。三是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高农业废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严格执行家禽圈养模式,加强村民生活污水处理,做到房前屋后、庭院干净整洁。

  (五)加快民主管理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结合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和“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六项行动计划的情况,不断完善和加强村规民约。以村务公开专栏、会议公开等多种形式,全面公开村民事务的决策、办理情况,自觉接受村民的监督,增强村务管理的透明度

第2篇: 村集体经济收入情况汇报

衡南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情况汇报

(数据统计截至2012年底)

一、基本情况

我县共有27个乡镇(办事处),742个行政村。有集体经济收入的村282个,占38%。其中100万元以上的村1个,50-100万元的村3个,10-50万元的村9个,5-10万元的村43个,3-5万元的村49个,3万元以下的村177个。

二、收入超过10万元的村

共有13个,它们分别是:谭子山镇工联村,100万元;松江镇潇湘村,80万元;三塘镇大广村,63万元;栗江镇六合村,50万元;洪山镇光辉村,22万元;近尾洲镇管山村,16万元;花桥镇高新村,15万元;三塘镇松山村,15万元;谭子山镇莲塘村,14万元;花桥镇渚溪村,14万元;花桥镇龙皮村,13万元;三塘镇三元村,11万元。

三、主要做法

近年来,我县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全面推行“三村”工程建设,通过政策体制支撑、创新发展模式以及多种要素保障,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促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为农村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

1、突出政策支持,搭建发展平台。2012年,县委组织部联合相关部门出台了《关于发展壮大全县村级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试行)》,以政策引导和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一是能人治村引领发展。将致富带头人培养选任为村“两委”主要负责人或成员。2011年村“两委”换届,选出的780位村党组织书记、村主任中,有致富带头人359人,占46%。在发展党员时优先发展有返乡创业能力、有致富和带头致富能力、有一技之长的中青年。2012年全县发展的3312名农村党员中,有“双带型”中青年836名。二是项目支持助推发展。农业、国土、水利、交通、林业等涉农部门把项目资金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倾斜,优先扶持发展特色农产品、盘活村级集体建设用地和资产、村级组织牵头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休闲观光型农业等产业项目。三是信贷倾斜帮助发展。农村金融机构加大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信贷支持,加大信贷力度,实行优惠利率。2012年,衡南县吸引浦发银行落户云集,成立浦发村镇银行,为支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供了坚强的金融基础。从2012年开始,县劳动保障部门为回乡创业人员提供5-10万元的小额担保贴息贷款,全年提供小额担保贷款3300多万元,贴息23万余元。

2、加强服务引导,挖掘发展潜力。一是加强技术培训。近三年,县农办、县农业局、县劳动保障局组织开展各类技术培训3327期,培训人员13268人次。二是结对联村帮扶。我县确定由1名县级领导联系1个乡镇(办事处),重点联系1个或2个村开展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工作。同时,安排57个单位、选派138名工作队员组成工作组联点帮扶。县委基层办把帮助村里发展集体经济作为联点帮扶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半年一考评,一年一考核,评先评优。对帮扶村集体经济为“空白村”的,评先评优一票否决,并全县通报。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工作列入对乡镇(办事处)目标管理考核内容。乡镇村级集体经济整体滞后的,县委书记约谈乡镇党委书记。三是办点示范带动。每个乡镇(办事处)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联系点、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确定为村级集体经济工作示范点。力争到2013年底,示范点村集体经济年纯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3、创新发展模式,拓宽发展路子。积极拓展增收途径,鼓励通过六种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目前,全县有207个村集体通过这六种模式壮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600万元以上。一是产业服务创收。冠市镇冠市村支持鼓励村民引进种植永兴冰糖橙、翠冠梨,种植面积400余亩。村里成立金冠合作社为果农提供服务,村里每年能够获得近5万元收入。二是入股合作分红。栗江镇六合村引进了投资1500万元的益忠生态花卉园林公司,村里将土地折价入股该公司,每年的入股分红就能为村集体经济带来近20万元的收入。谭子山镇工联村党委成立了工联集团有限公司,先后将集体猪场、果园、商场、渔场、奶牛场、农家乐等10个集体厂(场)整合为集团公司下属分公司,村集体拥有固定资产1.8亿元,年创纯利润180余万元,而村民以土地和劳动力入股,201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9800元,村民的电费、水费、有线费,新农合、新农保缴费,小学生学费等全部从公司利润中支出。三是优势资源开发。岐山办事处芳冲村利用地处三A级景区中心的良好旅游资源,盘活以前办厂留下来的三层楼房,将其改造成为接待所,每年接待游客住宿3000人次,纯收入近9万元。四是物业租赁经营。发挥核心镇区及周边各村交通便利、配套齐全、生产要素集中优势,用活用足扶持政策,通过建设标准厂房、商业用房和村级综合用房等举措,以物业开发、项目招引、企业带动等形式,大力增加农村集体租赁型收入和生产性收入。向阳镇水口村地处镇中心,村里有一个规模为50个摊位的综合商品市场,村里通过整体租赁,每年可获得集体收入10余万元。云集镇保合村地处衡南县城,该村投资兴建一栋8层楼房,整体租赁作为宾馆,每年村集体可获15万元左右的租赁收入。五是项目税收返还。洪山镇光辉村引导村民种植烟叶,近三年,烟叶种植面积年均都在1600亩以上。对此,县烟草局每年向该村税收返成近20万元。三塘镇松山村为坐落在本村的万峰化工有限公司、宝丰化工有限公司协调各类矛盾纠纷。公司每年支持村里10万元。六是存量资产增值。三塘镇松山村充分整合资源,将村里的200多亩鱼塘、300多亩经济林分别整体承包,每年可获得10万元的承包收入,实现村固定资产的有效增值。

第3篇: 村集体经济收入情况汇报

关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情况汇报

我们乡饮乡党委认真按照上级部署,把村集体经济发展作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当作事关全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一项重大举措来抓,高度重视,强化措施,多策并举,抓好落实,多渠道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取得初步成效。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现状:

我乡村级集体经济普遍薄弱,近几年来,从乡党委、政府到各村两委都认识到了发展集体经济的重要性,做了一些有益探索,取得一定的效果。全乡15个行政村,5万元以下的全部转化,10万元以上的2个,占13%。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主要是机动地承包及闲置院落租赁。全乡15个村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债务,有的村高达150多万元,全乡债务总额为1158.9万元,平均每村77.3万元。债务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原来集体办企业亏损,公益项目建设投资,应收未收而借款等产生的,各村也采取了一定的方法化解村级债务。主要是拍卖闲置资产还债,债权户或单位协商降息或停息等办法。

二、经验做法:

(一)政策扶持,创优环境

乡党委制定了资金、土地、信息、技术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为集体经济发展提供强力支持。对于集体经济薄弱的村,一是制定了发展计划。乡党委组织力量对这些村进行了深入的调研摸底,特别是摸清了集体经济发展缓慢的主客观原因,实行逐村“会诊”,做到心中有数,帮助他们理清发展路子,制定出详细的发展规划,并把任务指标细化分解,责任落实到人。二是实行政策倾斜。各涉农部门的扶贫项目、开发项目、招商引资项目,科技部门的信息、技术等,有计划有重点地向薄弱村集中。今年,我乡争取到了高标准良田项目。项目总投资1280万,在基地安排上,我们重点选择了崇化村、沙河村等集体经济较弱的村,带动其发展。对发展较快、后劲比较足的村,一方面,制定好发展规划,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标准发展。另一方面,用政策推动。对成绩比较突出、年年都有新发展的村支部书记,给予一定的政治经济待遇。

(二)开阔思路,选准路子

一是利用各种合作组织增收。合作组织是实行“民办、民管、民受益”的组织,这种组织形式既不同于“公司十农户”这种买卖对立的契约关系,也不同于村和农户的千刀割不断的关系,既可以把村两委解脱出来,让群众唱主角,也可以让村级组织通过服务增加收入,是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有效形式。乡饮粮食和饲料合作社探索出了一条既增加群众收入又增加集体收入的路子,依托粮食和饲料合作社,各行政村又成立了农业生产资料供应站,对农药、化肥、种子等生产资料供应站批量购置,以低于市场价销售给社员,既让社员得到了实惠,也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入。柳云村还组建了西瓜合作社,为种植户提供西瓜产前、产中、产后的大棚原材料、肥料购置,育苗、田间生长期间管理技术指导,西瓜销售服务,通过合作社经营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2万元。

二是盘活闲置资产增收。乡里针对行政村合并以及各村小学设置调整后出现的闲置院落,进行集中清理,指导各村采取拍卖、承包等方式盘活变现, 增加集体收入近万元。金马村把闲置院落与招商引资相结合,把原金马小学以每年2000元的租金租赁给恒新鞋业公司,安置闲散劳动力60多人。利用原东金马村委院搞玉米秸秆加工,以房屋入股分红,年增加收入4000元。崇化村对荒滩、荒沟、场院等进行开发整理,新增土地面积50多亩,全部承包到户,每年为村集体增收4000多元。

三是培育“绿色银行”增收。植树造林是一项投资少、效益稳、易于操作管理的好路子。特别是乡饮目前已发展速生丰产林3万多亩,群众对植树造林的认识程度比较高。我们充分发掘和做好丰产林这篇文章,在完善道路林网,探索绿化权拍卖,责权利划分等方面深入进行探索研究,走出一条以林生财的成功路子。南赵村丰产林面积已发展到2000亩,其中集体所有500亩,可实现林木产值2000万元。并且积极搞好道路绿化,全村栽植树木20000多棵。树木由集体栽植,拍卖到户,群众管护,集体分成。目前已拍卖树木3000多棵,增加集体收入3万多元。

四是搞好对上争取增收。乡党委、政府引导各村发挥优势,搞好对上对外争取,对有价值的水利工程建设、土地复垦、沙河整治等项目输入乡农业财源项目率,积极申报,增加了集体经济收入来源。八官村、崇化村、南赵村等7个行政村联合对上争取“村村通”自来水项目资金55万元,抗旱资金5万元。

五是推进土地综合开发增收。随着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新一轮驻地规划建设已经启动,城镇的扩规、扩容、改貌、升级,使得土地日益紧张。为此,乡党委推进合村并点,加快新型社区建设的同时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乡饮村充分发挥驻地村的区位优势,以土地综合开发利用为突破口,以市场化运作和管理改革为手段,促进社会多元化投资推进驻地开发建设。去年以来,先后吸纳社会化城建资金3000余万元,开发建设面积6万多平方米。乡驻地食品站、蚕茧站、供销社、农具厂、兽医站、人民会堂、中心幼儿园、沿宁曲路商业开发、卫生院沿街门诊楼等一批重点项目相继开工建设,既盘活了大量闲置建设用地,又提升了驻地城镇化水平和承载发展的能力。

三、制约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集体经济薄弱的村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历史原因,又有主观原因。我乡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乡村工业项目少,农业发展不均衡,又加之可用资源基本没有,形成了工业项目少、农业底子薄、可用资源无的局面,严重制约了集体经济的发展。从主观上讲,干部思想不解放,思路不清晰,畏难发愁等也是主要原因。

四、村级支出情况:

村级支出主要有干部工资、五保供养、独生子女优待费、干部培训、报刊征订、办公费用等。要维持村级运转,2000人以下的村每年约6万元,2000-3000人为9万元,3000人以下10万元,我乡2001年实行并村,村级规模大幅度增加,2000人以下的3个村,2000-3000人的10个,3000人以上的2个,大部分村面临入不敷出的状况,组织运转受到很大影响。

我乡现任村干部共109人,其中支部书记15人,支部书记报酬8.6万元/年,乡财政采取“一卡通”统筹发放,其他村干部报酬23.43万元/年,村级自筹发放。退休村干部共114人,报酬10.7万元/年,村级自筹发放。另外,乡党委推行村党支部书记星级化管理,为村五职干部及时办理养老保险,解除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五、加强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的制度措施:

一是进一步完善村级财务公开制度,定期向群众公布集体经济收入和开支情况,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取得群众的支持。

二是积极推行村级财务由乡代管、村级资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由农村财务“双代管”办公室对全乡村级财务进行统管,实行一月一审帐制度,严格控制村级消费性支出,保证村里的资金管好用好,提高村级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是健全内部管理和民主理财机制,实行重大项目民主监督决策制度,避免出现投资失误,实现投资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六、村级转移支付使用情况:

2011年我乡村级转移支付资金共85.6万元,平均5.7万元/村,都能够足额到位发放到村,资金主要用于农村干部工资、村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村级办公费、五保户供养等。

七、对策建议: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意义重大,但却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一是进一步增强各级对村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重要性的认识,列入考核目标,形成发展壮大集体的良好氛围。

二是出台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因地制宜,分类对待,逐步建立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良好机制,保障村级集体经济稳步发展。

三是加强教育引导,提高村干部特别是村支部书记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的能力。
四是建立农村公益事业建设财政奖补机制,依据上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比例,逐年加大对村级的财政资金转移支付力度,切实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
五是协调金融部门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给予贷款方面的资金支持,缓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缺资金的“瓶颈”问题。

乡饮乡党委

2012年1月13日

第4篇: 村集体经济收入情况汇报

  ****村位于****镇西北部,海拔500-850米,属典型的山地气候,距镇政府所在地18公里,全村幅员面积8.7平方公里。人口:*人,下设*个村民小组。现有建卡贫困户29户,90人;低保户35户,48人;特困供养46人;残疾人54人。

  2020年村级集体经济主营收入预计达到约145万元(6月底),其中劳务公司承接人行便道工程104万元,****果专业合作实现收入40.9万元,实现利润约10.28万元,其中劳务公司约10万元,专业合作0.28万元。

  一、强化领导促进增收,凝聚村社发展合力。

  坚持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全村工作中心任务来抓,每年召集全体党员、村民代表及村支两班子成员,集思广益,讨论商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工作计划,研究具体工作措施,保证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有方向、有目标、有举措。建立发展村集体经济目标管理责任体系,实行书记主要抓、班子成员包干抓、各村民小组长协助抓的“三抓”工作法,采取“书记+村干部+公益岗位”的分组模式,年初交任务,年底看成效,在全村形成了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村级集体经济的良好格局。初步建立规范管理村级集体经济的长效机制,及时全面公开村级集体资产和集体经济收支使用情况,自觉接受村监会和全体村民的监督,有效提高了集体资金的使用效益。通过强化领导、强化措施、强化管理,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年年有收入、年年有发展。

  二、适度规模经营土地,有效**增收难题

  ********果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是全区集体经济组织先行先试的村之一,其性质为村集体体独资。****是一个纯农业村,共有耕地5000多亩,由于城镇化的推进,部份良田熟土荒芜无人耕种,加之土地流转各项鼓励政策的出台,为****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土地,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创造了有利条件,目前集体经济组织按300元/亩的价格从农户流转土地250余亩,2020年集体经济发展高山优质水稻130亩、油菜170亩、高粱120亩。利用种植的油菜、大米、高粱,今年创建了扶贫车间一个,已获区人社和区农委批准,目前正在抓紧生产。

  三、增强利益联结机制,有效助推脱贫攻坚

  ****建卡贫困户29户,共90人,为了明确利益分配方案。

  (一)千秋集体经济组织分配方案即采用“1+2+3+4”分配方式:

  “1”对流转出土地的农户

  “2”对建卡贫困户给予总利润20%的补助,均摊到建卡贫困户人头进行发放,此项实行动态管理对已稳定脱贫的农户不再参与分配。

  “3”对壮大集体经济组织人员(即村支两委5人,公益岗位3人,本土人才1人共计9人)给予总利润30%的补助劳务补偿费,但实行最高限额,即大集体经济组织人员最高不超过5万元。

  “4”作为壮大集体经济的储备金,属全体村民所有。

  (二)****集体经济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

  区农委为每户贫困户投资1000元入股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与每户贫困户签订利益分配合同,每年分配利润150元,连续分配4年。今年预计在10月左右进行利润分配。

  岗底村位于镇政府北部,属于深度贫困村,全村共有252户1052人,辖4个自然村,5个村民组,地域总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096亩,人均耕地2.94亩,村主要产业是种植业。村三委班子健全,共有8人,党员28人。截至目前,未脱贫9户20人,分散供养特困户4户5人,低保贫困户5户15人。

  如今全县退出贫困序列,我村作为仅留的全县4个贫困村之一,村三委和驻村第一书记、工作队殚精竭虑想办法,找出路,谋划村集体经济发展。经过前期的不断地实地调查和开会研究,我村准备发展一个综合类粮食加工企业,作为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提高我村整体经济规模,助力我村脱贫攻坚工作。

  岗底村现有耕地3000余亩,种植条件优厚,但现在农户家庭种植模式传统,种植种类单一,小麦和玉米交替种植。按照理想产值每亩的年均纯收益不过几百元。如果替换为黄豆或花生等经济附加值较高的农作物,每亩的收益预计提升百分之十到二十以上。今年村三委依托村种植合作社,流转承包土地50亩,种植了优质大豆。给全村合理配置土地资源,优化种植结构开了一个好头。但是,如果仅仅优化更改种植种类,尽管可以针对每户提高一定的收入,却还是最基础的劳作,经济效益并不特别明显。所以要想跟土地要效益,还要在精细加工上下功夫。

  经过早期调研,与县市场监督管理局流通股、县流通协会交流了解,我县每年粮食加工类的叠加产能在5个亿左右,市场规模潜力巨大。通过深入市场调查了解,我县乃至平顶山地区没有正规的粮食综合加工企业,市场现在流通的各类粮食加工产品,除面粉外,大部分是从郑州农贸市场采购流通过来,物流成本较大。通过实地调研县汇升源超市、丰硕粮行、新大新超市、建业超市等市场终端调查,仅玉米一项,每斤收购价格在7、8毛左右,但加工成玉米糁,价值却在2元左右,经济价值已经翻倍,刨除加工成本,利润依旧可观;再如大豆,每斤价格在两元左右,通过配比每斤大豆能制出7到8两腐竹,腐竹的市场价格在6到7元左右。这些的加工工艺并不复杂,操作简单,一般人员稍加学习培训,就能正常制作。

  创办粮食加工企业,我村有以下几个优势可以利用:从自身主观条件上,我村首先耕地面积大,自身就有粮食来源,村内劳动力充足,而且县里派驻我村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驻村帮扶,生产指导现场办公,能从根本上保证产出商品的质量,本村的扶贫厂房已经建成,随时可以投入使用。从客观条件上,我县没有粮食综合加工类企业,我村发展自身粮食加工,能填补这一块空白,市场空间巨大。因此,我村发展粮食加工企业,有很大便利条件和市场前景。

  按照前期规划设想,粮食加工企业属于村办企业,可以有村民投资入股,由村委会管理,产生收益除去股东利益外,为村集体收入,可以继续发展和改善村基础环境。投入正常运营,至少能提供加工、管理、配送等10多个务工岗位,让我村村民,特别是一些因为照顾家住病人、老人的贫困人口在家门口就业,提供稳定收入,助力脱贫攻坚。这是真正的造血扶贫,不是输血型扶贫,能从根本上斩断穷根,让我村贫困人口走上富裕道路。

  排楼屋村位于桐山街道西北面、舂水河下游,毗邻省道216线宁中公路,距县城12公里。全村共有13个自然村,2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2789人,613户,设一个党总支,两个网格支部,有共产党员61人(其中女党员10人)。村民大部分收入来自务工、经商,村民富裕度出现两极分化现情况。为更好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推进乡村振兴,我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发挥区位优势,通过一系列举措,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一、加强班子建设,夯实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

  一是加强对村干部的培训和管理,着力提高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能力。针对村干部的素质现状,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等培训资源,在村干部当中开展市场经济、股份合作、农村经营管理、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等知识以及农村适用技术、技能的培训,增强村级组织和村干部适应市场、领导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能力。通过配强村级班子和素质能力的培训,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创新发展思路,提供优质服务。二是建立健全村“两委”会议制度、党员会议制度、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民大会制度,实行集体决策、民主决策和健全村级财务收入管理、财务开支审批、资产承包、租货、出让、公开协商和招投标制度,把村级财务和集体资产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二、因地制宜,开辟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有效途径

  近几年来,因本村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导致土地大量荒废,我村水利设施便利,并有舂水河贯穿其中,农田均为优质水田。为集中整治抛荒问题,并增加集体收入。村党组织和村委会始终把调整种植结构和盘活土地资源作为增加农民和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发展思路.实行了责任制,完善了各种制度。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上,把100余亩荒山出租由县委发改委牵头用于光伏发电;把适合种植沃柑的荒山地承包给农户发展经济果林做到农户和集体收入"双赢";把适合茶树生长的林地实施植树造林,封山育林战略;将村里闲置水塘进行集中鱼苗放养,目前已经开始产生经济效益,每年仅靠光伏发电一项,集体经济收入平均不少于5万元。

  三、规范民主管理,巩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成果

  管理出效益,一方面注重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也重视抓好村级民主管理。2019年,结合全县上下开展“阳光村务工程"建设,村两委干部对村级财务管理有了更高的认识,对村级重大事项都通过"四议两公开”来规范操作。多次召开村两委会研究『"三资"清理办法,并召集各村民小组长具体对村组所有的资源、资产及资金全部摸底,逐项逐件登记核查,并建立台帐,确保集体财产不流失。同时村务监督委员会,全程监督村里各项工作,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将家底交给全体村民,使村民更加了解集体财产的来源去向,进一步完善“4+2"工作法流程,确保村级公共权力阳光规范化运行,给群众一个明白,让群众放心给干部一个清白,让干部安心。

推荐访问:集体经济 情况汇报 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