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范文四篇

时间:2022-05-18 14:50:03 来源:网友投稿

联系,读作lián xì。简单的含义是联络、接洽,复杂的含义是事物之间的有机关联。联系同时也是一个哲学概念。指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和事物之间所发生的关系。事物的联系是普遍存在的、多种多样的,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4篇

【篇一】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与60年代的国民经济调整

陈泽滨

作者简介:陈泽滨,1985年4月进入惠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从事地方党史研究工作。现任一科科长、助理研究员。先后负责编写及编辑出版的书籍有:《一、二战时期东江工运史资料专辑》、《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东江青运史资料专辑》、《东江地区土地改革运动资料选编》等7部。其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东江青运史资料专辑》获省1991年至1995年度党史科研成果三等奖,有多篇党史文章发表在省、市刊物。

内容提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工作作风。由于“大跃进”运动违背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造成了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国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面对这严重困难,党中央重新运用毛泽东制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的国民经济的方针、政策实施了调整,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试图从历史角度来论述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国民经济调整中所起的作用。

关键词:“大跃进” 实事求是 国民经济调整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毛泽东为中国共产党制定的工作作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全部实践反复地证明:凡是贯彻执行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中国革命和建设就胜利发展,反之,就会遭受挫折。1958年至1960年在我国实施的“大跃进”运动,由于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实事求是地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导至了我国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工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市场物资供应紧缺,人民生活极度困难。面对这场“大跃进”运动给中国经济建设带来的严重失误,党中央按照毛泽东制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于1960年间停止了“大跃进”运动,纠正了这种失误的继续,并确立了1961年至1965年对我国国民经济实行调整的重要举措。本文试图从历史角度对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确立国民经济调整中的方针、政策以及所起的作用,作一粗浅的分析。

1958年至1960年的“大跃进”运动,给我国国民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困难。这种困难是由于违背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在大跃进中,高指标、瞎指挥、虚报风、浮夸风、“共产风”盛行,各地纷纷提出工业“大跃进”、农业“大跃进”的不切实际的目标,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地提高国民经济发展的计划指标,提出“以粮为纲”,不断宣传“高产卫星”、“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粮食亩产量层层拔高。在工业上,以钢为纲,错误地确定了全年钢产量的高指标,使全国人民掀起了大炼钢铁运动。“大跃进”打乱了国民经济秩序,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造成了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和人民群众劳动积极性的巨大挫伤。从1959年起,工农业生产连年大幅度下降,特别是1960年后的一段时间,全国不少工矿企业陷入停产半停产的瘫痪状态,农副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市场供应全面紧张,人民生活极度贫困,许多地区发生大量浮肿病和非正常死亡现象。这种严重局面,实际上宣告了“大跃进”运动的失败。

面对严重困难的教训,党中央逐步清醒过来,决心认真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纠正错误,调整政策。1960年6月14日至1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期间,党中央的最高决策者毛泽东在总结建国以来10年的建设经验时,针对“大跃进”出现脱离实际和“高指标”等现象,批评一些领导同志“在一段时间内,思想方法有一些不对头,忘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并承认他本人“也有过许多错误。有些是和当事人一同犯了的”。并指出“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我们已经有了10年的经验了,已经懂得了不少的东西了。但是我们对于社会主义时期的革命和建设,还有一个很大的盲目性,还有一个很大的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我们还不深刻地认识它。我们要以第二个10年时间去调查它,去研究它,从其中找出它的固有的规律,以便利用这些规律为社会主义的革命和建设服务”①。毛泽东的《十年总结》,虽然没有提出具体克服困难的措施,但重新在全党提出了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为国民经济调整的确立提供了保障。

1960年,由于“大跃进”运动造成的国民经济困难,使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粮食告急。为了解决粮食问题,同年7月,在北戴河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当前困难,并提出低标准、瓜菜代等应急措施。同时,决定缩短基本建设战线,抽调劳动力加强农业战线,保证工农业生产。1960年8月,周恩来、李富春等首先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开始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同年10月始,党中央部署了整风整社,以肃清五风:“共产风”、浮夸风、强迫命令风、生产瞎指挥风和干部特殊化风。11月3日,党中央又发出了《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简称《十二》条),要求全党用最大努力来坚决纠正各种“左”的偏差。此时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党内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

1960年12月,中央召开工作会议,会上毛泽东提出了要搞几年慢腾腾。1961年1月,党的八届九中会正式通过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并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宣布,从1961年起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在这两次会议上,毛泽东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一切从实际出发。还提出1961年要成为实事求是年。这表明党的指导方针和指导思想发生了重要转变,“大跃进”实际上已被停止。

九中全会后,党中央着重抓农村的调整。毛泽东亲自组织领导三个调查组,分别赴浙江、湖南、广东农村进行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1961年3月在广州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主持制定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简称《农业六十条》)。〈〈农业六十条〉〉对于纠正错误,改进工作,起到了积极作用。党中央为了进一步总结经验,深入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于3月23日向全党发出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工作的一封信。4月25日根据毛泽东的提议,通知中央局、各省、市、区党委召开五月中央工作会议,并要求他们在会议之前,下十天至十五天苦功夫,对农村中的食堂、粮食、供给制等若干问题,进行重点调查,向群众寻求正确的意见。于是,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彭真等中央领导人和各中央局、各省委负责人都纷纷深入农村,调查研究。由于这一时期,党中央加强了调查研究,使实事求是的作风在全党逐步蔓延开来。

1961年5月至6月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是在通过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毛泽东提倡的实事求是年的情况下召开的。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的讨论,是贯串这次会议的主线。这次会议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分析了当前国民经济的形势,并分三个阶段讨论了如下问题:第一阶段讨论毛泽东提出的调查研究、群众路线、退赔、平反和处罚四个问题。第二阶段讨论粮食、农业条例、手工业条例、山林条例和商业工作条例五个问题。还讨论了毛泽东关于湖南四封信的批示。第三阶段讨论工业和城市工作问题。会议通过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等八个文件。会上毛泽东、刘少奇、朱德、陈云、邓小平、彭真、李富春、李先念、柯庆施、李井泉等对国民经济调整的一些问题作了讲话。同时就“大跃进”造成的经济困难作了实事求是的分析,认为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的发展是当前国民经济调整的必要条件。

会上,党中央还听取了各方对国民经济调整的具体意见,实事求是的调整了各方面的政策。第一,降低重工业指标,调整农轻重关系。周恩来在《关于粮食问题的报告》中指出,五十多年来,西方的粮食年递增率不超过百分之二,我国1957年以前是百分之六,近年来我们要求粮食增长百分之十、百分之十五、百分之二十,是不可能的。他说,当前粮食发生困难,问题的中心在于正确处理各种关系。诸如城乡人口比例,1952年为十二比八十八,1960年则为十九点九比八十点一,显然城市人口增加过猛,同生产发展不相适应;工农业关系,从1957年到1960年工业总产值每年递增百分之三十六点七,农业总产值三年反而下降百分之十,农业没有起到基础作用;商业统得过死,只有国营商业一条渠道,损害了农村经济;财政、货币、物资三者不平衡,比例失调;文教、科学的发展同当前经济水平不相称,等等。据此,周恩来提出,必须采取“全面调整,综合平衡”的方针。现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速度上,中心是三年内要放慢建设速度,缩短工业战线,节约劳动力,发展农村经济,多生产日用品,集中技木力量解决高、大、精、尖问题。周恩来实事求是的分析和建议得到了毛泽东和党中央的赞同。在大会上,毛泽东和邓小平也对农轻重的关系作了精辟的论述,并在这次会议上决定了调整农轻重的比例。

笫二,调整农村政策。与会同志认为几年来农村工作方面的错误,一是生产关系改变过急,所有制规模过大,供给制、公共食堂违反了按劳分配原则,“共产风”剥夺了农民的利益;二是高指标、高估产、高征购、高积累,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打乱了国民经济的安排。会议就农民退赔问题展开了讨论,毛泽东在会上尖锐指出,掠夺农民,不能搞什么社会主义,只有坚决、彻底、全部退赔才能取信于农民。会议通过的《关于讨论和试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的指示》、《关于坚决纠正平调错误、彻底退赔的规定》,都强调了退赔问题。同时会议通过的《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对原来的草案作了重大修改,取销了供给制和公共食堂。这一决定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有的农民说,《农业六十条》只要有不办食堂、按劳分配、超产全奖这三条,就能鼓足大家的干劲。在供给制和公共食堂问题上,从坚持到取销的转变,体现了党的领导作风从脱离群众到倾听群众呼声的转变。

第三,精简城市人口。会上陈云实事求是的分析了当前城市人口给城市经济带来的压力,他在《粮食问题和压缩城市人口问题》的讲话说:“农村能有多少剩余产品拿到城市,工业建设以及城市的规模才能增多大,其中关键是粮食”①。他指出,三年来招收职工2500万,这是造成粮食紧张的主要原因,因此精简职工,动员城镇人口下乡就成为解决粮食问题必不可少的措施。会议通过的《关于减少城镇人口和压缩城镇粮食的九条办法》对于扭转当时困难局面,起了重要作用。此外,会议还通过了《关于城乡手工业若干政策问题的规定(试行草案)》、《关于改进商业工作的若干规定(试行草案)》、《关于确立林权、保护山林和发展林业的若干政策规定(试行草案)》,分别对手工业、商业、林业的有关政策作了调整。会上还对健全党的民主生活,转变作风展开了讨论。会议通过的《关于讨论和试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的指示》明确规定:为了发扬民主,有必要对于最近几年来受到过批判和处分的干部和党员,实事求是地加以甄别;并强调指出,今后在不脱产的干部和社员群众中间,不许再开展反对右倾或“左”倾的斗争,禁止给他们带政治帽子。这次会议把党犯错误的原因提到违反客观规律的高度来认识,也注意到党内民主生活不健全的问题,从而实事求是地调整了一系列政策,使之符合实际,保证了国民经济调整得于健康的发展。

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党中央在北京召开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又称七千人大会)。会上刘少奇代表中央提出了一个书面稿并讲了话,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也都在大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刘少奇在书面报告中,对“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作了比较系统的总结,实事求是地分析了党的工作的主要缺点错误及其原因,说明责任首先由中央承担。他在讲话中还突破了过去总是把成绩和缺点说成是九个指头和一个指头的老框框,也改变了把造成严重困难的原因主要归之于天灾的说法。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也着重地分析了产生缺点错误的原因,并争相承担责任。同时还强调了健全民主集中制的重要性。在分组讨论中,许多中央和地方负责人也纷纷作自我批评。与会者对几年来党的工作中的主要问题,特别是对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和实事求是、群众路线作风受到严重破坏的情况进行认真检讨和严肃批评。这次会议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党内民主和实事求是的作风,对全党提高认识,加强团结,克服“左”的错误,战胜严重困难,起了重要作用。

“七千人大会”后不久,1962年2月和5月,在刘少奇主持下,先后召开了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和中央工作会议。这两次会议对经济形势作了实事求是的分析,强调当前困难仍很严重,正处在“非常时期”。陈云提出,对形势好转要“争取快,准备慢”;建议把今后10年分为两个阶段,前一段主要是恢复,后一段主要是发展;当前的主要任务是大力恢复农业生产,并对工业进行大刀阔斧的调整。会议肯定了陈云的意见。会后,调整工作就在全国大规模地展开。

首先是进一步加强农业战线,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等各方面继续大力支援农业生产。同时,深入贯彻执行《农业60条》,认真纠正各种“左”的错误,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使1962年农业产值开始回升,粮食产量由1960年的2870亿斤增加到3200亿斤。

其次是大力精简职工,减少城市人口。从1961年初到1963年中,共精简职工1940万人,减少城市人口2600万人。再次是努力压缩基建规模,停建缓建大批基建项目。1962年同1960年相比,基建投资由384亿元降为67亿元,施工项目由8 2万多个降为2 5万多个。同时,坚决缩短工业战线,对一部分企业实行“关、停、并、转。”这一系列举措,充分说明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党的调整国民经济的方针政策中得到了贯彻。经过调整,1962年工业企业数由1959年的31 8万个减为19 7万个,工业产值比1960年下降百分之四十七,钢产量由1960年的1866万吨降为667万吨。

经过调整,1963年上半年,经济形势开始全面好转。这时,有些领导干部认为调整任务已基本完成,又可以“大跃进”了。9月中央召开工作会议,经过讨论,认为形势虽已好转,但农业还没有恢复到1957年水平,工业中还有许多薄弱环节,在企业管理、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会议决定从1963年起,再用3年时间继续实行调整经济的八字方针,并确定按照解决吃穿用,加强基础工业,兼顾国防和突破尖端的次序来按排经济工作。

1963年以后,在国民经济已经基本恢复的条件下,调整的任务着重在巩固、充实、提高方面。除继续加强农业外,主要是加强基础工业和交通运输等簿弱部门以及同人民生活有直接关系的轻工业。同时,有步骤地进行企业设备的维修、更新和技术改造工作。有计划地解决工程设施的成龙配套问题。此外,还以很大精力抓了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增加产品种类,改进产品质量等工作。对于这些调整,贯穿一条主线就是党中央已经在国民经济调整的方方面实施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经过1961年至1965年5年的国民经济调整,我国的国民经济得到了全面地恢复和发展。在工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的基础上,市场繁荣,物价稳定,财政收支大体平衡,人民生活有所改善。全国居民年平均消费水平达125元,比1957年增加22元。以上情况表明,我国经济形势已经根本好转,调整任务已经全面完成。

纵观1961年至1965年的国民经济调整,由于党中央执行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使国民经济得于稳步的发展。同时,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也给党中央制定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政策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注释:

①参见毛泽东在1960年6月14日至18日召开的党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期间写的《十年总结》一文。

②《陈云同志文稿选编》(1956年—1962年)第147页。

(发表刊物及时间:《广东党史资料》2005年11月。)

【篇二】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历史演变

[摘要]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取得的一切成就,归根到底是因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建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这集中到一点,就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了实事求是,做到了实事求是。所以,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实事求是都是我们始终坚持和内化的重大思想,是不能放弃、不能偏离的。

[关键词] 实事求是 创新 贯彻 坚持

一 、坚持实事求是的必要性

1941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明确地界定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即找出周围事物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1]801回顾党的历史,中国共产党在探索中国革命建设的进程中,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顺利的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引着中国社会主义不断地向前发展,这一切都源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以此为基础制定正确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从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成就是我党在不断地探索、摸索中所得到的真理,就是因为我党将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联系,就是因为我党能够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不断的将党的政策同发展变化的具体情况相联系,做到了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当今复杂的党情、国情、世情下,我党则应该更加注重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抓住机遇,坚定信心,建立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发展战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事物总是在变化发展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很多人会认为我们也应该时刻适应变化发展的事物,这是绝对正确的。但是不管怎样变化发展,有一点是不能变的,那就是我们必须始终都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我国的发展变化的进程中,则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而这些理论的形成则是根据我国不同时期的国情所提出的指引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正确理论,实践也证明了这些理论推动了我国的不断向前发展,而这些理论取得的成就归结到一点:就是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了实事求是,而不是墨守成规,拿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只言片语去当令箭、凭自己的感觉经验当真理。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里,我们可以看到事物的变化发展是瞬息的,我们要更好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就应该时刻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地促进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

二、实事求是的历史演变

(一)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要求,始终贯穿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指导着中国的革命和建设。

无论是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还是辛亥革命都无法使中国人民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五四运动以后,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肩负起了中国救国救民的重任。李大钊率先在中国大地上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自中国共产党成立开始,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不断地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以此我们就可以自然而然的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问题。大革命失败以后,为了坚持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则必须进行武装斗争,但是这次主攻方向应该是城市还是农村呢?这在当时是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中国共产党根据当时中国的国情决定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这在当时是史无前例的,根本找不到可以借鉴的经验。中国共产党经过不断的摸索、失败、转移,最后转向农村区域,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农村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推动革命不断的向前发展。其最根本的就是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知道,这一时期党内很多人开始坚持以王明等人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路线,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是灵丹妙药,就是绝对真理,不注重调查研究,理论脱离实际,仅仅依据自己的主观臆造去办事,甚至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中的某些句词作为真理去贯彻实施,致使中国丧失了有利的发展形势,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败,红军不得不转移阵地,被迫长征,对中国革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对此,毛泽东同志曾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则就强调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的情况”[2]的重要思想,为中国革命注入了新的生机,指引人们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坚定不移的走自己的路,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则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纵观历史,不难发现实事求是是党最终能克服党内连续不断出现的错误并最终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1945年党的“七大”将“实事求是”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在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等一批领导人继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依据中国的国情、党情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创新、不断地完善。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一些著作中再三强调,我们一定要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如我党依据我国国情制定出了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于1956年底,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结束了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值得肯定的,始终做到了实事求是,坚持了实事求是。虽然,在改造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要求过急、工作过粗、形式单一、不够谨慎、急于求成等等。但列宁曾说:“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3]154

(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但是,1957年以后,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极“左”路线的运动,加之毛泽东等人急于求成,开始夸大主观努力和主观意志的作用,没经过调查研究就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不同程度的偏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此,毛泽东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试图恢复实事求是的精神,但却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以致使中国发生了无可挽回的长达十年之久的“*****”这样严重的错误,使中国社会处于停滞状态甚至出现倒退。此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实现了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我们改革开放的成果……,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4]382他不仅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且还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针对“*****”结束后人们的思想依然处于僵化或半僵化的状态,邓小平同志特别强调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同时,还必须不断地解放思想。他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5]143所以,他认为:在一切工作中要真正坚持实事求是,首先必须解放思想……。邓小平同志也曾说:“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6]364

我们知道,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归根到底就是恢复和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丰富和发展了这一路线,坚持“实事求是,解放思想”的思想路线,分析了但当时的世情、国情,认为和平与发展成为了时代的主题,应不失时机,抓住机遇,实行改革开放。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正式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题;1987年党的十三大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路线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邓小平等党的领导人在不断的探索建设中国的过程中,始终都坚持了实事求是,因而在这一思想路线的指导下,使我国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国防等各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伟绩。

(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江泽民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7]537如果停滞不前、因循守旧,我们就会处于半僵化或僵化的状态,就不会有所发展,有所进步。尤其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虽然我们所面临的时代问题、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但是国际、国内和党内的情况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从国际来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更为激烈;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以新的面孔呈现出来,恐怖主义也开始上升等等。从国内来看,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阶段;与此同时,改革进入了攻坚阶段、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加入世贸组织,又给我国经济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就党内而言,中国共产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国家政权的执政党;党的队伍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着的,我们不可以一直守株待兔,在新的变化下,中国共产党则必须从新的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推动社会发展。

面对着复杂的国情、世情、党情,我们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参考,更不可能仍然固步自封、墨守成规,运用旧的理论直接去解决新的问题,我们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的同中国的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从实践中去分析新的情况,总结新的经验,不断地去学习新的东西,不断地跟上时代潮流。为此,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与时俱进的重要思想,强调了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充分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里,中国必须走在时代的前端,与世界共同发展;必须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以新的理论,去适应社会的改革与发展,以求得新的突破。江泽民同志曾说:“继承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最好的继承……,实现与时俱进的要求。”[8]327他在新的时代里,提出的我党必须坚持与时俱进的重要思想,是同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一脉相承的。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9]6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就是要做到与时俱进,坚持解放思想,就是坚持不断创新的过程。面对新阶段新特点,江泽民坚持与时俱进,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确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的问题,要求我们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任务。使我们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更好地推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向前发展。

(四)实事求是,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科技的迅猛发展,联系的日益加强,世界已经成为一个整体,信息科技充斥着每一个角落,加快经济增长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相较于过去,人类创造了不曾有过的财富,但是,由此却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和弊端,是我们无法忽视的,也不敢弃之不管的,如有的只单纯的追求经济增长,不重视社会发展,解决社会公平问,浪费能源和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有的则走先发展后治理的道路,经济是得到了比较快、比较高的发展,但治理却付出了更惨痛的代价;有的国家则贫富悬殊,暴乱不断,政局不稳等等。对于新时代的我国来说,则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是我国的主要矛盾。我国是一个人口资源大国,仍然在不断的探索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过程可以预见的和难以预见的风险比过去多的多,发展的空间更大了。潜力也更大了,但对于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压力也更大了。我们既要努力完成工业化和信息化,又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更好的促进经济发展,不能再走其他国家的老路子了,必须寻找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那么到底该如何发展呢?才不会导致我们一股脑的跟风,盲目的、片面的仿效其他国家;才不会脱离实际,走弯路,偏离党的思想路线呢?为此,胡锦涛提出我党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在新世纪里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我党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与科学发展观是有机统一的,坚持求真务实,就要一切从人民利益和实际出发,察实情、办实事、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我们做到了求真务实就是坚持了实事求是,坚持了实事求是,就是做到了最合理的发展,最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据此,我党的思想路线可以完整的表述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党的思想路线实质是一脉相承的,不同的表述则体现了我党结合实践发展在具体表现方面的时代特征,给予了党的思想路线以新鲜的血液。因此,在当代中国的发展过程中,我们必须从国情出发,始终做到实事求是。

三、实事求是给予我们的启示

目前,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程度还比较低。在这一阶段我党肩负着更重要的责任负担。纵观党的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党能够引领中国人民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归根到底是因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而这集中到一点,就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了实事求是。列宁曾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10]311可见,革命的理论对于革命取得胜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常说:鞋子的大小,不是根据我们我们的喜好,想做大一点就大一点,想做小一点就做小一点,而是根据我们脚的尺寸的大小去制作,这样穿着才会更舒服,才会行的更远。由此可见,坚持实事求是,并且从一而终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只有坚持了实事求是,始终做到了实事求是,才会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才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保证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会使我国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有坚持了实事求时,我们才能做到与时俱进,社会是不断发展的,事物是不断变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那么我们也就不可能永远停止下来或者处于某一状态之中,要推进社会的发展,要不断解放生产力,要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我们就必须实事求是的根据某一阶段的特征去寻求发展之路。当然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如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虽然他们的叙述不同了,都是根据不同的时代要求提出的正确理论思想,但是,始终贯穿于它们之中的则是实事求是。因为他们始终坚持实事求是,所以才有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我们才取得了今天的辉煌。反之,若我们背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命运和前途是堪忧的。尤其是这在这个和平时代里,如果我们不坚持实事求是,那么更容易使人们滋生骄傲自满之情绪,贪婪、懒惰之欲望,引领中国发展也就是一席空话了。如党如果不坚持实事求是,那么他们则可能就会脱离人们群众,一切理论政策会偏离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这将是一件可怕的事情。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我国是人们民主专政的国家,我们要切实维护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而此时我们脱离人民群众,可想而知,党的领导将会走如何曲折的道路呢!个人的独断专行也会愈演愈烈,崇拜之分也盲目跟风,那么反腐倡廉又从何谈起呢?实事求是在我们发展的始终只能坚持,始终内化为自己的行为标准。不仅在国家的发展过程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而且在我们每一个个体的发展始终,我们也应该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做到实事求是。用新的思想理论去指导我们的实践生活。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也永无止境。无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一脉相承的,他们的精髓就是实事求是。伴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理论体系的继承、完善和发展,实事求是思想都将是必须始终贯彻地重大战略思想。任何人,特别是党的领导人都要能够实事求是,自觉地做到实事求是,形成实事求是的作风。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 801.

[2]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J]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列宁.列宁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4 :154

[4]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82

[5]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43.

[6]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4

[7]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37

[8].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版社.2006:327.

[9] 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 [R].北京.人民版社.2003 :6.

[10].列宁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11.

【篇三】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院系:政史系

班级:101班

学号: 24

姓名: 陆琳琳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摘 要: 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最初是由毛泽东提出来的。毛泽东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这是毛泽东对于党的建设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起源

“实事求是”本是中国的一个成语,源于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河间献王传》,书中说西汉景帝第三子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唐朝学者颜师古注“实事求是”四字,谓“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务得事实”是指刘德搜集和研究古籍,务必对历史材料考证翔实;“每求真是”是指刘德力求得到正本,弄清历史事件的真相。可见,“实事求是”本来是指一种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和方法。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

毛泽东提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经历了一个相当长期的酝酿过程。自从他接受马克思主义并投身革命起,就高度重视革命理论与革命运动的结合统一,致力于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后来,在同党内教条主义和“左”、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中,在实际指导中国革命战争的过程中,毛泽东越来越感到坚持实事求是的必要性。1930年,毛泽东针对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倾向,明确提出了反对主观主义的主张和反对本本主义的口号,强调“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毛泽东指出,马克思的“本本”是需要学习的,但是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坚决纠正脱离实际的本本主义。1937年,毛泽东写了《实践论》和《矛盾论》这两篇哲学著作,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对教条主义进行了理论清算。1938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了共产党员必须是“实事求是”的模范。到了1941年,写作《改造我们的学习》时,毛泽东的实事求是思想已相当成熟,明确要求全党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毛泽东1942年在延安为中央党校题字,就特别写下“实事求是”四个大字。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一条科学的思想路线。它根源于马克思主义的下述基本观点:
首先,“实事求是”根源于唯物论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指出,世界是不依赖于意识、精神而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世界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因此,人们在认识世界上的具体事物时,就必须如实地了解事物的实际情况,把握其客观规律,绝不能只凭主观想象,只凭一时的热情,只凭死的书本,去臆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其次,“实事求是”根源于辩证法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辩证法指出,物质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而不是各自孤立的;物质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地运动、变化、发展的,而不是静止不变的,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有着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因此,人们在认识具体事物时,就必须注意认识事物的内部、外部联系,和运动、变化、发展状况,把握其固有的规律性,从而使自己的思想理论动态地如实反映事物的全体、本质和趋势、过程。
再次,“实事求是”根源于反映论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指出,认识是主体在实践活动中对于客体的能动反映。这一反映过程,随着人们实践活动的发展而发展,越来越丰富和深化。认识辩证运动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实现这种统一,就必须在任何时候都自觉地做到尊重实践,实事求是。一定要防止犯脱离具体实践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
总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体现了唯物论、辩证法、反映论的有机统一。它是应用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转变为方法论,并加以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2】坚持和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要求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实际工作中,必须遵循如下基本要求:
第一,要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情况出发。我们要正确地把握具体事物,就必须从客观事物的真实情况出发,要对具体事物做具体细致的调查研究。这样才能真实的,全面的了解事物的具体情况,形成正确的认识。无产阶级政党只有一切从实际出发,才能形成正确的思想理论,制定出正确的方针政策。如果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从主观愿望出发或者什么本本、原则出发,那就会在头脑中产生形成不符合实际的思想理论,由此就会导致方针政策的失败。 第二,要理论联系实际。这是做到实事求是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实事求是”既是针对具体事物而言的,又强调要透过现象认清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所以,我们在认识具体事物时,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就既应从具体事物的实际情况出发,又应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认识活动和思维活动,为此,就应当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般原理,指导对于具体事物的认识和研究。

第三,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践观。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惟一标准,也是把认识转化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力量的惟一途径。所以,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自觉地通过实践去认识具体事物,去发现真理、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无产阶级政党只有自觉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尊重人民群众的实践,注意在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中检验已有的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是否正确、是否全面,抛弃过时的、错误的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并总结新鲜的实践经验,使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与时俱进,这样才能总是保持思想理论和方针政策的正确性先进性,指导实际工作顺利进行,指导党的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三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确立的意义
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对于党的建设,对于党的全部工作,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应当肯定,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乃是党的生命线。中国共产党的不断发展壮大,从根本上说,就是依靠能够自觉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从理论上说,把实事求是确定为党的思想路线,是十分必要的。一个政党,只有确保思想理论正确,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确定合乎历史潮流和民心民意的奋斗目标,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针、政策,发挥出有利于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从而这个党才能在社会中生存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只有确保思想理论始终符合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实际情况、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在实际工作中取得骄人的业绩,从而显露出蓬勃生机。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表明,实事求是确实是我们党的生命线。我们党在建立90多年来,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今天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的执政党,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同志之所以伟大,能把中国革命引导到胜利,归根到底,就是靠这个”。


序号 文献标题 来源 年期 来源数据库
1 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张力——关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的思考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 浅谈对改革问题中几个关节点的讲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程教学的相关问题 教育前沿(理论版) 2008/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 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教方法的改革 张信先 齐齐哈尔职业学院学报 2009年 第02期

4 关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课教学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思考 蒋盛云 毛泽东思想研究 2007年 第03期

5 “毛泽东思想概论课”教学中需把握的问题思考 萨茹拉 内蒙古财经学院报 20005年 第04期

【篇四】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确立

作者:刘滢;

作者机构:;

来源:党建文汇:上半月版

ISSN:1003-806X

年:2017

卷:000

期:007

页码:P.50-50

页数:1

中图分类:D261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实事求是” 党的思想路线 延安整风 务实

摘要:“实事求是”一词,源自班同《汉书·河问献王传》中的“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其本意是指务实的学风。“实事求是”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确立下来,是延安整风的一大成果,来之不易。

推荐访问: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 是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