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是由赵明执导,张瑞芳、项堃、舒适、柏李等主演的电影,于1954年上映。影片主要讲述了解放初期,上海少数的不法资本家投机倒把,捣乱市场,大明纱厂工人停工,纺织工会副**陈英亲自来到厂里,帮助工人们解决困难的故事,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校三年发展规划2020~2023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2020~20235篇
第一篇: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2020~2023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XX年——XX年)
一、学校基本情况
XX年12月,**乡中学与**乡小学合并,组建**乡九校;XX年7月,**乡九校并入原来的**县第三中学,成为**三中城南分校;XX年7月在**三中城南分校基础上成立现在的城区直属学校——**县第三中学。学校位于**县城城南青龙山,与风景优美的凤凰山、历史悠久的凤鸣塔呈品字架构。学校占地54亩,建筑面积3700平方米,教学楼2栋,教职工宿舍2栋,教室30间,200米环形跑道,篮球场3个。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学生1050人,教职工109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99人,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78人,市、县级骨干教师3人。学校环境安谧、空气清新、远离闹市区,是学生求学的好地方,发展前景甚为广阔。
二、学校办学现状分析
**三中是一所城区直属学校,也是一所寄宿制学校。学校始终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积极倡导“诚信、合作、勤奋、创新”的精神,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宗旨,严谨治校,科学管理。近年来学校对学生实行全封闭式管理,对教师实行考勤、签到、集体备课、绩效工资考核等有效的管理,如今的**三中充满生机与活力。初中部实行课堂教学改革,小学部实行小班化教学,成绩显著。三年来学校被县教育局评为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平安校园、优秀基层党组织、国学基地、教学质量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三、学校存在困难
1、教师结构不合理
近年来,尽管学校一直将教师队伍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着力加强对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学科带头人培训和发展上,但教师队伍中优秀教师、骨干教师数量不足,其辐射效应难以形成。未结婚的青年教师为零,教师年龄普遍偏大,人均年龄43岁,家庭压力较大,工作激情难以调动。
2、九校体制不科学
**三中是城区一所直属学校,是一所寄宿制学校,也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虽然学校对教师实行一套管理制度,但初中部教师与小学部教师之间的纵向交流不够;教师的工作量、课时津贴、晚自习下班辅导等工作,小学部教师对初中部教师的理解不够;学生的年龄跨度较大,管理、教育标准很难把握。
3、硬件设施不完善
目前,学校只有教学楼2栋,学生宿舍1栋,建筑面积3700平方米,学生1050人,生均面积仅有3·6平方米,离国家标准差距很大,无法满足一千多师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的基本需求,更为严重的是音、体、美、劳、舞蹈、信息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学科教育教学设施严重滞后,无法上课。
四、学校发展面临机遇
1、农村子弟进城读书的需要
随着城镇经济的迅速发展,农民工进城务工、进城安家,子女就近择校读书已经成为趋势,当前**三中以每期100人净增速度逐期递增。学校已由XX年的500多学生增加到现在的1050人,切实解决了城北**一中、**二中学位不足的困难,缓解了社会压力。
2、城南发展的需要
XX年县委政府提出“提升城北、发展城南”战略目标,城南建设将出现一个质的飞跃,常住人口将由现在的2万增加到6万多人,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也将不断地增长,学校发展规划势在必行。
3、城区学校布局调整的需要
根据县教育局教育布局调整“53321”工程的规划,在现**三中的基础上建一所高标准,拥有5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500人的初级中学,以实现城南教育布局的科学合理性。**三中地理位置较好,交通方便,空气清新,远离闹市区,有利于学生管理,师生和谐、积极向上。学校要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力求在三年内办成学额2500人的质量一流、环境优雅、具有特色、老百姓满意的一所城南寄宿制初级中学。
五、学校发展规划
(一)、学校三年发展指导思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指南,坚持科学发展观,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努力打造“和谐三中、奋进三中、魅力三中”,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办学目标
遵循“课改兴校、质量立校、全面育人、具有特色”的理念,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扎实开展课堂教学改革。通过三年的努力,确保学生巩固率100℅,力争每届初三毕业考取**一中人数占参考人数50℅,考取**二中人数占50℅,全县综合排名位居前五。力求把我校建成教育思想先进、教育管理规范、师资力量雄、办学条件优良、教育质量一流的初级中学,最终实现以下办学目标:
第二篇: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2020~2023
山东省济南汇才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2016——2018年)
为促进学校内涵发展,进一步提升办学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及《天桥区教育发展五年规划》,从学校实际出发,特制定学校三年(2016——2018年)发展规划。
一、基础分析
(一)发展优势
济南汇才学校经过自成立以来的发展,特别是经过上一个学校三年发展规划(2012——2014年)的实施,获得了良好的办学效益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办学成绩。学校在天桥区得到政府、家长和社会一致的认可,基本实现跨入济南市优质学校行列的目标,已具备以下发展优势:
1.优化管理团队,提高执行力
管理团队遵守“强化责任、精诚团结、各司其职、自主发展”的干部工作原则,具有较高的规划决策水平和执行力。“淡定从容”的干部心态已化为管理人员内心的坚守并引领了汇才人的自信与坚定。
2.教师队伍建设取得长足进展
教师的教育观念较好地适应时代要求和专业化需求,“教师成长在课堂,成长路径在合作研究”的观念得到认同并成为教师的行动自觉。团结、奋进的教师队伍已经形成,专业化水平和协作意识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区域内表现突出,教师整体素质与能力保证了教育质量的稳固优良。
3.教育教学工作扎实有序
以公民素养教育导向,以强化文明、守纪、进取为标准,总结提炼了“规范涵养品质,品质引领行为”的德育工作策略思路,自信阳光、规矩有序、创新大气的校风在实践中形成。提炼生成并坚持了“强化合作研究,规范教学行为,注重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的教学工作思路,着力**“有效设问、有效参与、有效检测”的课堂教学中心环节,着手构建以“问、思、动、拨、测”五要素为核心,以“瘦身、提神、增效”为基本特征的的高效课堂,初步形成了具有汇才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理念和课堂操作流程。学校、教师、学生关系融洽,形成了区内突出,市内知名的教学业绩。
4.形成中的学校文化。学校重视教育的连续性和学生全面发展,课程建设初步开展,既 1
关注学生学业水平发展,又鼓励支持学生个性、能力与特长发挥。“宽容大气,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深入人心。培养“具有人文情怀和科学素养的人”的育人准则达成共识,梯次推进。
(二)主要不足
1.对教育的理解仍存在狭义和局限性,对教育“质量”内涵的理解还不够理性和深刻。表现在德育和教学工作上均存在一定粗放性,德育过程的核心指向还不十分清晰,系统化不足,效能发挥有待进一步提高,教学深度与效率不足,课业负担有些场合比较重或减负不足。德育与教学的结合,常规与创新的关系,理念与实践的融合与提升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形成科学有序的生长点与推动力。系统化建设不足,成果有一定的零散性,不易提炼和生成,更不易巩固。
2.管理策略有待进一步完善,表现为存在行政管理模式下的信号衰减,一些工作的管理专业性不足,各层面发展的能动性和效益不平衡。
3.教师专业化发展不均衡,成果生成还不十分丰富,部分教师对专业化局限于个人能力发展的狭义认识,在取得一定提高的前提下,将专业化能力转化为教学效益的意识不足,整体看学科领军人物欠缺。学科思想贯穿于教学尚在起始关注阶段,各种评价激励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使之能更好地体现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引领指向。
4.课程体系建设不充分,国家与地方课程的实施效率存在不足,校本课程开发比较薄弱,课程改革显滞后。
5.九年一贯制建设尚处于探索中,硬件上:按现有规模,学校办学条件未达到省规范化学校水平,尤其表现在场地、功能室配置上不足,严重限制校本课程、各类社团活动发展。软件上,管理体制有所发展,但中小衔接的策略未超越衔接就是提前学习一些知识的层面。
以上基础条件决定了我校还处在困难的发展期和发展的危险期,不进则退,任重道远。二、办学指导思想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按照《天桥区教育发展五年规划》对义务教育学校的要求,坚持人本立校、科研兴校、质量强校,积极、务实地推进学校的各项工作,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培养师生的责任意识与合作意识,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和办学影响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健康成长中充分发展,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在不断学习中施展才能,让每一位家长都在对学校的信任中收获希望。
三、办学理念
以“为师生终生幸福奠基,为中华民族振兴尽责”为核心理念,“为师生终生幸福奠基”, 2
即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幸福者和幸福的创造者,让学生从小学会体验幸福、感受幸福,更要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幸福的能力,学会在创造的过程中追求幸福,提升幸福品质。在成就学生发展的同时成就教师的职业幸福,激励教师做有思想的、充满智慧的新型教师。让工作岗位成为成就教师幸福生活的助推器。“为中华民族振兴尽责”完全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战略主题”精神,“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
四、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1.目标
在学校办学思想指导下,以创建具有汇才特色的绿色学校为目标,按照教育规律有序发展,用三年的时间让汇才由成长走向成熟,形成一定的教育成果输出能力。
在形成自身办学特色的基础上把学校建设成为校园和谐、教师自信、学生自强、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严谨低碳、简约高效的绿色学校。
2.达成以上目标体现在以下特征:
(1)德育课程化、体系化,活动鲜活灵动,彰显特色,让社会认可“汇才”品牌特征。
(2)课程建设体系化,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整合、设置合理,建设文化校园,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实现快乐学习,幸福成长。
(3)教师专业化发展再上一个台阶,实现研、备、教良性循环,教学活动流程化、简约高效,教学效益显著提高。
(4)转变思维,克服行政观念,理顺部门职能,建立专业性的高效服务与管理机制,学校管理逐步实现由行政管理转向课程管理,
(5)具备相当的教育成果输出能力,具备开放、信息化、全球化视野,实现友好学校充分的校际交流。
(二)发展策略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科学规划,专业化管理,工作策略方针是:“高起点、实落步、建制度、成文化、稳前行、久发展”。以教师专业化为保障,坚持“合作、有效”的教学策略,加强系统化建设,善于积累成效。德育和教学协调渗透,引领和评价互相促进。
“宽容大气,自强不息”的学校精神要坚持,“不浮躁、求务实、出品位”的工作原则 3
要坚持,低重心软性管理的管理策略要坚持,“各司其职、强化责任、精诚团结、自主发展”的干部工作原则要坚持,教师专业成长、教师健康工程两个工程要坚持。在坚持的基础上,突出“合作”文化的探索与建设,让“合作”的意识影响师生的心态、行为和思维方式。用开放、包容的心态与视野引领广大师生携手走向未来。
五、工作任务
(一)德育工作
1.工作目标
从培养“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民族意识”的合格公民意识出发,以责任感和规则意识为指向,贯彻“规范涵养品质,品质引领行为”的德育工作思路,培养“守规则,能担当,尚进取,善合作”的一代新人。构建校本化德育课程体系,将德育融合于课堂主渠道,打造先进班集体,加强贯彻全员育人,将德育的作用效能超越于评定本身而体现在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其具体表现在于更好地支持教学这一学校主要工作中,进而形成自信阳光、规矩有序、创新大气的校风。
2.策略
将传统的德育管理部门大一统管理方式向专门化分工协作转变,建立“学生常规管理”“学生发展”“体卫艺发展”等职能化中心。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载体,以情景体验为途径”的策略,拓展德育渠道加强体系化,围绕班级建设这一中心,充实德育内容,通 过典型引领、评价促进,使学生接收管理向自主管理发展。3.主要工作
(1)加强德育研究和规划
通过德育管理体系的优化,理顺德育的核心指向、具体目标、实现策略、效能发挥等环节,进而做出清晰合理的规划,促进实施过程的流畅,克服不自觉中德育内涵的简化以及德育和教学各自平行运作的现象。
(2)完善规章制度,实现常规管理精细化
巩固原有的《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班级量化管理方案》、《班主任绩效考核方案》等制度。增加过程性管理、班级管理制度,如按程序讨论设立《班级管理申诉制度》、《问题学生处理办法》和《学生问题处理申诉制度》等,同时注重整合各项制度指向到德育核心目标。充分发挥制度导向和引领作用,引领师生的法治与法律意识。
(3)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
4
加强德育管理人员和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提高德育队伍管理水平和德育科研能力。强化全员育人观念。开展班主任论坛、班主任素质大赛的活动,强化班主任班级工作的归纳提升和经验积累意识,探讨班主任工作职业化发展的路径。
着力加强德育的系统化建设,既重视常规德育活动,又重视身心健康和美育、学科德育渗透、学生自主管理等研究与实践。完善家委会职能和开设家长协作教育机制,促进学校、家庭、社区教育合力最大化。
(4)夯实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从涵养学生“责任、合作”意识出发,贯彻“规范涵养品质,品质引领行为”的德育工作策略,按照系列化的规范要求,在抓好语言、行为、卫生、课前课间、学生交往、请假、集会、安全、就餐、突发事件应对、检查落实等工作的基础上形成汇才学校的规范,首先让学生明白哪些是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逐步形成自觉意识和稳固行为。细处着眼,小处着手,在“真”和“实”上下功夫,善于使用评价,既充分利用评价,同时评价又是为了不评价。探索政教处指导,班主任引导,充分发挥学生会作用的学生自主管理机制。
(5)以班级文化建设为突破口,打造特色班级
班级既是教学的基本单位,也是德育活动的基层组织,因此班级建设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班级文化的建设发展是建立在其上的延伸升华。学校提出规划意见,班主任具体设计实施,关注班级建设的多维度特性和多元化,遵循规范和自主相结合的原则,参照《班级量化考核细则》,着力构建班级文化建设课程,采取两条路,自上而下的“建设”,力求“规范、有序”;自下而上的“发展”,力求“自主、特色”,既关注各班级管理的规范性,又充分调动班主任、班干部管理的自主性,还重视班级文化建设中任课教师、家长的积极作用。让每个班级都真正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形成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良好局面。
(6)完善德育课程体系,彰显学校德育特色
贯彻“寓德育于活动和寓德育于学科”的原则,与时俱进,以原有的校本、社团课程、节日课程、体验课程、活动课程为基础不断完善德育课程体系,丰富内涵。在学科课程中,重点抓好各学科领域的德育渗透,克服教育教学两张皮现象,做到“文”“道”合一。把活动课程和社团课程与校德育课程、全学年的教育活动无缝对接,从年度视野对德育活动整体规划,每月一个主题,分年级开展,分年级评价,分年级考核,进而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为学生提供全面、和谐、健康的发展平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及综合素质,形成乐观向上、愉悦怡人的育人氛围。
5
(7)发挥阅读课程丰富精神净化心灵的魅力
阅读在扩展知识、提高修养、涵养品质,提升品味方面的积极意义已经可形成共识,需要解决的是实施策略和步骤。这需要和教学部门合作,德育更着眼于挖掘阅读作品的情感和品德因素,起于语文、思品、心理健康等学科的规划,关注阅读作品的范围选定和书目的分层确定,课内外结合,通过交流展示活动促进阅读积极性,形成输入信息和输出信息的良性循环。经过一个时期的巩固,将阅读向数学、科学、外语扩展,并添加信息化元素。
用《众人划桨开大船》这首歌凝聚人,激励人,让师生耳熟能详,体现文化主旨的张力。使的学校精神在“合作、有效”的理念下有彰显力。
3.分步骤实施意见
(1)2016年重在设计、展开,完善各项德育管理制度,充实德育课程体系。完善德育校本课程,形成学生行为习惯标准,落实评价反馈机制,召开汇才学校首届文化艺术节。
(2)2016年至2017年上半年重在过程落实和反馈,实施名班主任、骨干班主任、青年班主任队伍梯度建设并充分反馈。推出典型,进而出版《汇才育人集》。重点打造科技节等一两个节日课程,成为在区内有影响的节日课程。建立家委会驻校制度。
(3)2017—2018年重在提炼、总结和展示,充分发挥三级班主任队伍的引领作用,集结出版《班主任叙事集》。实现特色班级文化建设和特色德育课程建设,形成学生自强、教师自信、校园和谐的育人氛围。
(二)教学工作
1.发展目标
本着教学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指导思想,坚持简约高效原则,坚持贯彻“强化合作研究,规范教学行为,注重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的教学工作思路,并将这一思路拓展为优化教学环节与流程,推进“问、思、动、拨、测”五要素高效课堂建设,提炼加工形成我校教学特征。
逐步实现部门专业化管理,建设课程体系,提升课程实施水平,教学实施过程和业绩评价标准化发展。
着眼未来,推进信息化特征教学,抢占未来发展的先机。
2.实施策略
将传统的教学部门大一统管理方式向专门化分工协作转变,建立“课程研发”“学科管理”“课堂教学管理与改革”“专业化发展”“信息化研发”等职能化中心。
6
加强体系化,表现在着力课程体系化建设,基于学科组的研、备、教、评一致化与一体化,以及巩固与开拓结合,善于积累、扩展和运用成效,实现累积式发展的过程系统化。
3.主要工作
(1)丰富和优化课程体系建设
具体包括国家课程校本化研究与实施,地方课程特色化研究和实施,校本课程开发与体系化。并与德育部门协同体卫艺课程实施。在严格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基础上,按照学科思想和体系结构适时适度地进行学科间和学科内的整合,使得重复、零散的学习内容得以条理化。有效开发校本课程以满足学生多元化、个性化成长需求。
(2)巩固和优化并举的教学规范化
巩固学校曾经出台的《教学管理五项制度》、《课堂学习五项要求》、《课堂教学五项要求》、《年度考核方案》等制度。今后在实践中借助信息化手段,重视反馈和优化,准备设计《教学管理规程》、《考试管理流程》、《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职责》、《优秀教研组、备课组评选方案》、《作业总量协调机制》、《外出学习培训人员回校汇报交流制度》、《名师及名师培养人选工作职责》等,并配以标准化的评价,体现优化功能,减少低效的随意性、消耗和重复,实现常规管理的精细化。
(3)强化教研组建设,创建特色学科组
①明确教研组长、学科组长、备课组长职责,不仅使评选优秀教研组常态化,更重要的是把培训、教研、备课、专业化等教学体系的常态化工作落实。
②教研活动系列化、系统化——将已有的成果包括问题进行梳理加工、提炼、整合
在构建五要素高效课堂的大主题下,积极探寻实现有效教学的具体途径、手段,从不同视角看待有效教学,从不同维度研究有效教学。形成教研活动系列,确保每一次教研活动是前一次基础上的深入和发展,学校和各教研组要设计校本研修与教研活动系列化方案,突出过程记录和成果积累,每学期或学年打结汇总,形成共享资源。启动优秀教研组学校交流展示活动。体现学科思想,将学科核心思维意识贯彻到教学过程中,巩固到学生思考过程中。
③以课题引领和任务驱动结合促进学科组建设,学校适时申报“五要素课堂”研究和其他实践课题,研究遵循突出科学性、环节清晰化原则,加强学科特征与学科内深入,学科之间交流协作,达成实践有效、可积累能提炼的效果。每个学科申报子课题。每学年选择“五要素课堂”的一个维度或专题作为课题研究的重点,使推进“五要素课堂”系列化、可操作,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充实。
7
④建设特色学科组
基于学科组标准化建设、学科特色的体现、教学成效等,举办组长论坛,引导教师总结、提炼出自己的课堂观,做好学科校本课程开发,努力进行学科组文化建设,打造特色学科组。
⑤建设和管理学科资源库
内容上加快积累学科资源,不仅包括教师主导使用特征的课件、课例、作业、检测、学生使用特征的试题、微视频。还包括教师教研资料、教学管理和评价资源等。方式方法上制作和拿来并举,善于选择和利用信息资源。构架上,做出资源库方案和体系架构,把相对零散的和静态存放的资源进行编码和体系化,使得资源库的积累更合理和实用。
(4)积极推进五要素高效课堂建设
成立推进五要素高效课堂领导小组和研究团队,突出发挥名师、骨干教师的先行、带动和攻关作用。制定和用好相应的听评课标准与观课量表,定期进行汇总和反馈,形成五要素课堂推进机制。抓好五要素课堂评价:备课方面,结合课程标准,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目标要具体、可操作;进一步改革教案设计,实行纸质备课和电子备课相结合;课时教案重点是问题的设计、学生活动的组织和评价检测。评课方面,设计专门的问题统计量表,研究问题设计的科学性、有效性。检测方面,改变单一的授课结束后统一检测的方式,检测要贯穿于整个课堂,每学完一个知识点都要有相应的巩固练习,要及时对练习的情况进行了解反馈。
注重五要素课堂与以往课堂教学的策略区分,突出流程化、优化环节的特征,作为我校特有的教学特色及其特征性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指向。首先本年内对五要素课堂的研发实现可操作策略、步骤和标准的初步构建,之后三年后形成特征教学方式和具备成果输出可能。
(5)构建“合格+特色”的学生培养模式
多元价值观随着社会发展在学生身上越来越明显地体现为个性化需求和表现力的差异,同时新课程也是特别关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一方面用评价加辅导促进后进生,这是一直比较关注的,实践中继续提高其效能。另一方面更值得关注的是学优生,甚至特优生的个性化学业发展需要及其途径,首先以完善的课程体系和高效课堂来支持,然后是开发专项支持,包括学科特色活动、兴趣小组、开放作业第二课堂等,再有是师生之间、优秀生之间的交流评价,并且注重校际协作。
(6)加强中小衔接
充分利用九年一贯的优势,巩固现有的管理体制成效,着力在学生发展上深度研发和实 8
施,其中学业衔接是重点。一是贯彻一统的学业思想,从一年级开始就关注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数学的思维和计算,英语的交际功能,小学部将各学段不同的目标和任务指向六年级毕业和七年级的开端,初中部重点制定小学向上的学业衔接标准与要求。加强中小学教师的交流研讨。试验用评价方式和海量阅读解决衔接难题。
三、分步骤实施意见
1. 规划构建阶段:2016年,构建管理模式,规划各项方案,制定评价,完善各项制度,展开五要素高效课堂推进实验步骤。着手课程体系架构与校本课程研发的启动。
2.积累和反馈阶段:2017年重点关注各项规划的实践效果,善于利用信息化手段取得反馈结果,及时进行补充矫正。加强教研组建设,推出特色学科组。在各学科研究的基础上不断积累经验,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五要素高效课堂教学流程和课堂教学风格。教学案及评价方案效果初步显现,学科思想及课堂观初步形成,课程体系初步建立。
3.提炼与展示阶段:2018年集中提炼、加工、形成和展示,形成课程体系展示成果,各学科组均形成综合展示能力,五要素高效课堂成果展示和“五要素课堂”课题论证结题。各项任务全部实现并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展示。
(三)以教师专业成长为引领的教师队伍建设
1.发展目标
专业化发展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中心工作,在教育教学的要求上看,在贯彻各级教学要求与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基于学科特征,建设学科教育体系。在教师发展上看,实现从教书匠向教育者的转变和发展。着力提高名师比例,拓展骨干教师范围,提升新教师的教育教学软实力,形成具有汇才特色的教师成长梯队。
2.专业化发展的实施策略
首先,专业化不是游离于教育教学过程之外的工作,而是内嵌于教育教学工作中一种目标和策略。其次,专业化发展能动地作用于教育教学。因此,强调基于日常教育教学并与学科组建设融合。制定专业化发展标准,坚持任务驱动和成果导向的发展策略,发挥名师、培养人选、骨干教师的积极作用,以个人自选专题、学校指导意见相结合,使得这些人员有明确的方向、任务,起到先行、引导、带动作用。加强成果导向的策略,开设“名师工作室”、“专业化讲堂”,使引领辐射作用充分发挥。
3.主要工作
9
(1)建立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心,促进专业成长的标准化
该中心主导和评价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利用各级培训、教研与研修体系,按需求开设专题培训,负责专业化专题成果的收集和形成。
(2)创建学习型组织,实现教师和学校可持续发展
以学习型组织理论为指导,以专业成长为引导,以年级组、教研组、学科组为单位,围绕课程建设、班级建设与学情研究等话题,以校本研修为主要形式,开展主题式和个性化相结合的学习交流活动,营造浓厚学习气氛,为教育教学提供厚实的支持。
(3)专业成长体系化建设
总结上一轮教师专业成长的成果,制定新的专业化发展规划和评价标准,更好地把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与教研培训结合,关注全员和促进骨干相互协调。
内容和形式上:整合现有的多点培训,充分利用北师大、国培等资源开展教师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使教师的全员培训、名优骨干教师培训、新教师培训制度化、梯度化、成果化。从国培到校本培训都以学科组为基层单位,与学科组建设融合。
过程和结果上:学科组和个人有明确的分工或任务,将微观成果向综合成果整合,将成果扩展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形成良性循环的体系化发展机制。
评价方面:制定评价标准,使多部门组织和多口管理的相关工作有统一的衡量标准。
参与范围上:关注各层面教师的发展与梯队建设,突出重视骨干人选、主体教师、青年教师的协调发展,构建学校教师专业化发展体系。
(4)专业化发展的重点主题
①五要素课堂
作为我校坚持多年的“规范教学行为,强化合作研究,注重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教学方针策略的延伸,以关注环节优化流程为特征,作为我校特有的教学特色及其特征性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指向。
成立五要素高效课堂领导小组和研究团队,其中突出发挥名师、骨干教师的先行、带动作用,争取一年内对五要素课堂的研发实现可操作策略、步骤和标准的初步构建,三年建设具备成果输出能力。
②标准化教学
结合区教育局“构建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研发实施,根据我校实际,探讨基于课程标准、 10
教学目标体系的教学,强化教研、备课、上课系统化一致化的策略,优化练习、作业,合理测评,以期将增效减负落实到日常教学。逐步形成相关的目标、策略、实施办法及其评价标准。这项工作应学校多口协作,主渠道在教学主管部门,教师专业化发展在其中起引发、促进、成果化的作用。
③信息化教学
建立信息化研究中心,促进信息化教学管理评价的专门化和标准化。重视信息特征和策略研究,教师个体软件查询与筛选能力、使用能力、作品制作水平等协调发展,个人开发与使用与学校体系化集成相协调。资源库建设向系统化集成方向发展,改变零散和静态存放的最初级状态。
④个性化专题成果
承接北师大教师专业成长的规划,坚持和优化成果化导向。不以完成任务量为衡量专业化发展的标志,以实现的成果质量及其效益为标准。鼓励教师自选专题,支持自主探索,给成果的展示、形成和输出提供条件、评定和途径。
(5)加强教科研,促进专业化发展
加强学习并强化研究意识,发展学科组的研究职能,建设学校教科研体系,力争每个教研组以及名优骨干教师都有课题,课题研究促进专业化提升和取得教育教学效益。制定教师教科研评价制度,发挥教科研在课程中的先导作用,有效开发专家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支撑的课题研究的教科研模式。具体方向和内容大体是:校内主攻课程体系研究、五要素课堂研发,与区内协调关注标准化教学与构建质量保障体系、信息化策略与资源库建设。适时申报新一轮的各级课题。通过北师大合作等途径拓展课题研究资源。
(6)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促进专业化发展
我校已经于北师大合作近6年,很多教师在此过程中得到规范化、系统化的专业化训练并得以迅速成长。今后三年,一方面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拓展实践空间领域。例如,继续安排骨干教师走出去,学习合作校的成功经验,与合作校的教师同课异构、专题研讨;另一方面继续请专家走进来,重心从关注个体课例转移到就关心的话题做专题培训,梳理专业化发展策略,充实教育教学体系建设。
积极在各层面扩展校际合作,加强友好学校交流,为专业化发展拓展范围和创造条件。
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促进专业化发展,信息化既是专业化发展的专题之一,又是交流媒介和 11
平台,具备开发价值和成长点。
(四)管理机制改革
1.管理目标
根据时代要求,从学校管理的本质上转变思维方式,克服惯性的行政观念影响,理清部门职责,体现管理的专业化服务职能,依据适用、高效、删繁就简的原则,构建学校管理机制,增强管理的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并逐步实现校本化课程化,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具备几个特征:新——理念新,管理方法能创新;专——技术含量高,管理到位;高——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强——协调性强、开拓性强;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优——资源优化配置,服务优化。
2.管理策略
建立若干专业化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心,把教导处、政教处直接要管的事放到各平行的中心,以减少行政化纵向管理的环节,避免专项工作的执行过分依赖行政指令;建立若干服务保障管理中心,提供全面覆盖服务支持,避免行政化纵向管理造成的服务欠缺。各管理和服务中心制定管理规划和评价标准,利于调动更广泛地参与管理,培养管理人才,适应下一步学校校区建设的形势。
3.具体工作
(1)创建校内扁平化、专业化管理
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实施校内扁平化、专业化管理。建立“课程研发中心”“学科管理中心”“课堂教学管理与改革中心”“教师专业化发展中心”“信息化研究中心”“班级常规管理中心”“学生发展中心”“体卫艺发展中心”“调研与监控中心”“人力资源与保障中心”“安全与健康中心”“后勤服务中心”等(名称为暂定)
(2)提高干部履责能力,加强干部梯队建设
各级干部和管理人员要围绕学校主要工作在学习实践中坚持科学、民主、开放的管理思想,提高部门专项管理能力,坚持和完善接受评议制度,建立后备干部的培养机制,为优秀人才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强部门管理者的学习和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3)实施民主管理、民主监督,让教师、学生成为学校的主人
加强学校领导班子的党风廉政建设,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密切干群关系。进一步完善教代会制度,发挥教代会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主渠道作用。做到校务公开,确保教职工 12
对校务工作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更好的调动全体教职工参与支持学校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利用学生会、家委会参与学校管理。
(4)改革内部机制,激活创造潜力
对现有制度进行全面梳理,积极稳妥推进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形成“职、责、权、利”相统一的并能有效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内部管理长效机制。在实施中完善绩效工资、评优、评聘等制度,激励教师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克服评价的随意性和片断性。
(5)完善学生、家长满意度测评机制
改进现有的阶段性学生评教制度,增加其灵活性。对外设立常规的家长反馈机制,对内设置意见箱等,使全体教师、学生和热心的学生家长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参与学校管理。
(6)落实“安全、服务、低碳”要求,搞好后勤保障工作
按照后勤为教育教学服务的总体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做好校园、校舍维修和教学设备设施的检修保养工作,同时引进新技术、合理配置新设备,加强对专用教室的开发和建设。
(7)分步骤实施意见
(1)2016年重在设计、论证,配备人选和进行预运作,反馈良好条件成熟的情况下下半年展开,并重视初期运作的反馈和调整。
(2)2017年重在过程落实和反馈,充实各管理部门职责和评价,进行管理经验交流。
(3)2018年重在提炼、总结。根据学校校区建设和发展需求做必要的人员安排。
(五)安全保障工作
1.工作思路
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在“爱生学校”理念的引领下,以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制为重点,进一步强化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以规范化管理为突破口,着力抓好安全工作机构及制度建设、安全设施建设、安全防控体系建设,为师生创建平安、和谐、健康、文明的工作与学习环境,为学校科学发展保驾护航。争创“山东省中小学规范化传达室”、“山东省交通安全示范学校”和“济南市四星级平安单位”。
2.主要工作
(1)加强安全工作机制建设
成立学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实行“一岗双责”和“党政同责”,家委会、 13
学生会、班委会设立安全委员。组建学校义务消防队和义务抢险队,提高学校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2)预防为主,构筑安全工作预防体系
加强门卫管理,提高保安和内保人员的责任心,逐步实现门卫、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志愿者三位一体的值班模式。建立学校、政教处、班主任和家长相结合的安全教育体系,形成学生安全教育齐抓共管局面。充分利用济南市安全教育平台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积极开展安全避险和自救演练,加强安全设施建设,努力把传达室打造成市区一流的数字化安全保卫室。
(3)强化安全责任落实安全制度
各部门每年度要签订岗位安全工作目标责任书,切实履行本岗位安全职责,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统一协调”的责任保障体系。强化目标考核,完善奖惩制度,将干部职工履行岗位安全管理工作职责情况纳入业务考核,与评先评优挂钩,严格执行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
(4)加强师生心理监护机制建设
加强对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的心理监护,注意减轻教师工作上的心理压力。定期开展心理辅导讲座,做好学生心理问题的排查,制定跟进措施,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
(5)营造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
建立学校安全宣传栏,充分利用LED大屏幕、走廊、教室、楼梯、消防箱等阵地对师生进行安全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安全文化氛围,保障师生身心健康。
山东省济南汇才学校
二〇一六年二月
起草执笔人 张文泉
14
第三篇: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2020~2023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2015——2017)
柳树镇中心小学
2015年8月24日
一、学校发展的背景分析
(一)外部背景分析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优先教育、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总体要求,为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当前,以德育为核心,以深化教育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不断深入,省、市、县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的精神,社会、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重视,都为学校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柳树镇中心小学位于永登县城郊区的一所农村小学,虽然地处农村,近年来,随着西部改革步伐的加快,进城务工人员较多,家庭比较富裕,对子女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农民物质文化生活有了很大的提高,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学生的实践活动和自主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内部背景分析
1.中心小学是位于永登县城郊区的一所农村小学,学校坚持以人为本,民主管理,以“让学校亮起来,让教师动起来,让学生活起来,文明从一言一行开始,和谐从一举一动做起”为办学理念,以“创规范、创特色”为奋斗目标,实施“以严格的管理教育人、以科学的方法培养人、以健全的制度制约人、以丰富的活动激励人”的育人战略,通过经典诵读、打造书香校园这一特色,对学生进行养成、感恩教育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生理心理素质、劳动技术素质和健康的体魄,使学生既有扎实的文化基础,又养成良好的道德、学习、生活等习惯,形成“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校风、严谨的教风和优良的学风。
学校重视学校的内涵发展,实施民族文化传承教育。从培养学生的养成习惯做起,将《弟子规》、《三字经》、《论语》等国学经典民族文化,纳入学校的校本课程,作为落实《小学德育实施纲要》的载体。不仅让孩子会朗读、会背诵,还让学生践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另外学校还重点抓了学生的特长的培养,组建了音乐、棋艺、美术等12个兴趣活动小组,使他们的音、体、美等水平不断提高,走到了县级舞台上,受到领导、家长和社会的好评。
2、中心小学建成于1947年3月,学校占地7575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现有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31名,教师21名。学校育人环境优良,办学条件标准,内部配套达三类标准;电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系统,微机室有电脑23台,每个办公室配有一台办公电脑;学校图书室藏书4800册,生均20册;音、体、美器材及各种教学仪器配备齐全。教师队伍中有1名县级学科带头人,7 名县级骨干教师和 12 名县级教学能手。
二、学校发展思路
1.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教育创新;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以人为本,面向全体;以现代教育理论为支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课程改革为动力,积极探索教与学的改革;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2.学校发展的基本定位:倡导“爱生、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全面实施“文明从一言一行开始,和谐从一举一动做起”的办学理念,以学生的养成教育与感恩培养为切入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基础上创出特色。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工作、硬件建设等方面能成为全县农村小学的窗口,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夯实基础。
3.教育理念:文明从一言一行开始,和谐从一举一动做起,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4.教育目标:为学生搭建体验成功的教育平台,营造体现以人为本精神的育人氛围,使学生具有健康向上的人生目标、自主探究的学习兴趣、和谐发展的身心素质、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
5.管理目标:尊重每一个教师的劳动,在依法治校、规范管理的基础上,树立诚信服务意识,形成亲和力、向心力。达到干部管理民主、教师工作舒畅、后勤保障高效的管理模式。
校 训:诚信、博爱、励志、自强
校 风:团结、奋进、求实、创新
三、学校三年发展总目标
1、办“精 · 实”小学。“精”是“精品”,“实”是“实在”,力求把校园的一草一木、学生的一言一行、老师的一举一动、学校工作的每一个细节都做得“精”,做得“实实在在”。
2、办“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的特色小学。以国学教育为突破口,从“国学经典的诵读及文明礼仪的养成、音体美特长的培养、民间剪纸艺术的发扬”等领域,实施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构建书香校园。逐步形成以礼仪教育、养成教育为重点的德育教育特色。
3、推进以新课程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构建促进师生发展的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使广大教师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能适应课改和信息化教学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实现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和环境,力争三年内,将学校建成开县级农村知名的特色学校。
四、学校发展目标、任务及措施
(一)学生发展
2015-2017三年发展总目标
身心健康,自信乐观,自律自强,品德优良,行为习惯良好,学业成绩优良,学习兴趣浓厚、方法正确,艺术素养高,掌握基本的生活和劳动技能,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2015年发展分目标和主要任务(2015.9-2016.9)
1.加强体育课教学,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
2.加强《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3.开齐、开全、开足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程,积极举办校内外艺术活动。
4、开展乡村学校少年宫工作。
2016年发展分目标和主要任务(2016.9-2017.9)
1.强化体育课教学研究,近视新发病率、超重检出率、常见病发病率的各项指标符合有关规定要求。
2.以学校《心理咨询室》为依托,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3.学生学业水平测试的合格率和优秀率符合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规定且逐年提高。
4. 开展乡村学校少年宫工作。
2017年发展分目标和主要任务(2017.9-2018.9)
1. 降低近视新发病率、超重检出率、常见病发病率的各项指标,并呈逐年下降趋势。
2.进一步规范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
3.让每一个学生具有两项体育特长和一种艺术特长,有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的能力。
工作措施
1.建立建全艺体类领导组织机构。
2.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继续施行“四步工作法”,即工作有布置——有检查——有反馈——有提高。
3.加大对体育、音乐、美术等艺术类课程教师的检查考核力度,强化学校艺术类教学。
4.强化班级考核检查,通过演讲、征文、手抄报、黑板报比赛形式督促班级管理。
(二)教育教学
2015-2017年三年发展总目标
严格按照上级文件精神,逐步完善教学管理制度,落实各项教学常规工作,深入推进课程改革,进一步转变教学方式,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开创教育教学新局面。一是加强课堂管理,提高教学效益,面向全体,关注学生差异;二是突出学科特色,加强教研组建设,树立学科教学品牌;三是关注学生身心发展,严格素质教育精神,追求学生全面发展,特别要切实开展好阳光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四以学生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关爱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建立起自信,个性、爱好和特长都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
2015年发展分目标和主要任务:
1.落实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考试、评价等方面的教学常规。
2.加强课堂教学的研究力度,积极开展教学研讨活动、名师引领工程、专家带动活动、组内教研活动四种校本教研模式,提高学校教科研水平。
3.严格实施课程计划,加快学校课程开发,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2016年发展分目标和主要任务:
1.以课题为依托,以课堂教学为载体,积极开展主题教研和问题研究活动,加强常态课的管理力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2.突出学科特色,加强教研组建设,注重过程管理,树立学科教学品牌。
3.规范实施满足学生需要、体现学校特色的学校课程,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满足不同学生需求。
2017年发展分目标和主要任务:
1.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使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2.积极开创学校教学新局面,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确保教学质量始终保持一个高水平,力争达到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认可的目标。
工作措施
1.严格教学常规管理,重视过程管理和信息反馈,继续落实《永登县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每周安排一位领导干部负责学校所有常规秩序,做好记录。进一步加强课前准备、课堂教学、作业与辅导、教学评价、教学研究等方面的检查与指导,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立足课堂,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加强教学设计的研究,优化课堂教学实施,强化课堂教学评价与反思,深化学科教学特色的创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3.严格实施课程计划,认真落实学校课程,关注学生身心发展,追求全面发展,切实开展好阳光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康。
4.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定期开展质量调研,扎实开展各学科的质量分析,明确努力方向,摆正位置,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5.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需求,尊重关爱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孩子的个性、爱好和特长都得到较为充分的发展。
(三)德育工作
2015-2017三年发展总目标
成立德育组织机构,健全德育制度,有德育整体规划,有明确的阶段性目标;以德育科研为引领,以德育特色教育为支撑,培养学生“五爱”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以感恩教育、养成教育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国学经典诵读教材,努力创建能体现时代性和人文性,适应当前学生教育的德育教育体系,增强德育实效性。争取以一流的校风、学风立足于社会。狠抓学生安全教育,确保校内无重大安全事故。
2015年发展分目标和主要任务:
1.完善全校德育工作的运行机制、管理网络及各项制度。完善学校德育管理体系,做到职责分明、分工合理、统一协调、管理科学,使全体学生明确德育规范内容,并自觉遵守。
2.加强少先队工作常规管理,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的教育功能。健全完善少先队组织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少先队工作。
3.以诵读经典来丰富德育内容,努力形成德育内容系列化,促进学生劳动、创造、环境意识和科学进取精神及民主法制观念的和谐发展。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理念。精心组织道德教育和实践活动。努力形成教育实践系列化,确保教育实效。
4. 发展和完善 孝心、爱心开启智慧德行教育活动。孝心刷碗筷、为爸妈洗脚活动。学雷锋爱心活动、教师节、老人节感恩活动的评选。实施右行礼让、行礼问好、伸手弯腰常规养成教育活动。
5. 加强班主任、辅导员的德育队伍建设。班级有浓厚的学习风气、良好的班风和健康的教室文化;重视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2016年发展分目标和主要任务:
1.加强学校德育常规工作管理,完善管理制度,体现“勤、严、精、细”的管理要求。
2. 发挥课堂教学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德育工作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把新课程中的社会实践、社区服务、探究性学习和德育课程结合起来,构建有学科教师参与,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参与的德育学习过程。
3.促进学生自主、动手、自我保护能力的和谐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和谐发展。
4.开展有特色的班级活动,关系和谐。普及心理健康基本知识。
5. 突出抓好国学经典诵读及文明礼仪养成教育。各班要引导学生认真诵读经典,以《弟子规》为载体进行良好的常规养成教育。继续开展孝心、爱心开启智慧德行教育活动。孝心、爱心开启智慧德行教育活动。
2017年发展分目标和主要任务:
1.根据实际需要继续完善全校德育工作的运行机制,有明确的阶段性目标与要求;德育要寓于各学科教学之中;全员育人的要求得到落实。
2.丰富德育内容,关心残疾、贫困、心理障碍等弱势群体的学生,使他们得到尊重、关爱和帮助。
3.建立完善的学生干部任职制度,有学生干部的培养计划。初步掌握心理保健常识。
4. 把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融入学生学习生活中,细化到具体行为中,培养学生优秀的行为习惯。继续开展孝心、爱心开启智慧德行教育活动。
工作措施
1.规范德育工作管理,加大工作检查,做到工作有布置、有检查、有反馈、有提高。做好德育工作考核。
2.从细节入手,做好德育工作核心力量和班主任梯队的培养,多渠道开展班主任培训工作。
3.班级日常管理检查及时反馈;晨检、午检情况反馈;班级“孝亲组”建设的检查与反馈;优秀学生的大力表彰等。
4.班级干部的培养与选拔,参与到学校大队部干部的选拔中,进行大队委的竞选活动,真正发挥学生管理的作用。
5.通过多种形式适时开展学生心理辅导与咨询活动。
(四)教师队伍
2015-2017三年发展总目标:
建设和优化师资队伍,全力打造一支思想超前、师德高尚、勤于育人、精于教书、善于创新、团结协作的教师队伍。本科学历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培养县级骨干教师3-5人,在我镇形成有一定影响力的骨干教师队伍。
2015年发展分目标和主要任务:
1.使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师表风范。
2.规范校本培训机制,深入实施 “名师工程”, 重视骨干教师、青年教师培养。
3.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责任意识。
4.建立科研组织网络,积极参与县、市课题研究。
2016年发展分目标和主要任务:
1.全面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禁有偿家教、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开展“敬业爱生,为人师表”主题教育活动,弘扬爱校、爱岗、爱生的优良师德师风。
2.加强校本培训的过程管理,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注重教坛名师和校级、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培养。
3. 加强班主任与家长沟通交流的技巧与能力提升。
4.建立能激励教师发展的奖励机制。
2017年发展分目标和主要任务:
1.始终如一狠抓师德教育,强化团队意识(演讲会、评优等)强化教风“爱生 精业 奉献”,努力形成建立一支师德高尚的教师群体。
2.完善校本培训机制,探索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培养一批在校内有影响力的“名师”和骨干教师队伍,青年教师成长迅速,专业发展水平逐年提高。
3. 提升班主任老师综合能力与知识的整合,提升班级管理的能力。
工作措施:
1.完善师德师风考核办法,加大师德考核执行力度。继续开展优秀教师、师德先进个人的评选,弘扬正气。开展系列师德教育活动,挖掘一线教师中的先进感人事迹,通过表彰、宣传等方式,进一步弘扬师德风范。
2.继续实施“名师工程”,通过压重担,走出去的方式,培养骨干教师尽快成长为有影响力、有知名度的名师。
3.组织课题实验教师的专项培训和学习,加强课题组各成员自身素质的提高,带动全体教师积极走近课题研究,投入课题研究。
4.参加上级各项班主任工作培训;加强信息技术、心理健康辅导等多项综合能力的培训。
(五)学校特色与品牌
2015-2017年发展总目标:
以国学经典诵读教育为主线,坚持不懈地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深入打造书香校园这一特色教育。通过让学生诵读、演唱使之有所悟、有所得。抓学生音体美特长的培养,保证学生有充裕的练习时间,使他们的水平不断提高。使民族文化与传承这一特色教育形成体系,成为县级特色学校。
突出乡村学校少年宫活动特色,以学生兴趣发展为导向,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面向每一名学生。
2015年发展分目标和主要任务:
1.根据学校资源结合学校实际,进一步完善发展学校特色,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
2.抓好学校艺术教育的课堂教学、常规活动、少先队活动和课外兴趣活动。巩固和发展学校艺术教育各个项目的学习和训练。
3.抓好少年宫各种活动的开展,力争在上级组织的各类比赛中处于领先地位。
2016年发展分目标和主要任务:
1.抓好少年宫各项活动,学习、训练达到高质量,比赛达到高水平。
2.进一步壮大手工制作和剪纸艺术规模,并形成一定影响。
3. 打造书香校园特色发展逐步成熟,有一整套系统的管理模式。
2017年发展分目标和主要任务:
1.开展经典诵读校本教材的学习,完善校本教材,总结经验,力争达到“班班有特色,人人有特长”。
2.形成具有一定影响的艺术教育办学特色。争取出成果,得到社会、家长、师生的普遍认同。
工作措施
1.通过开展好常规艺术教育活动,例如艺术节、班级特色展示等,培养学生参与艺术的积极性,发现、培养一批有突出艺术特长的学生。
2.抓好少年宫工作,开展好各类活动。逐步形成各类艺术教育项目的成熟学校课程,艺术教育的课程成为学校课程化系列的重要组成部分,力争达到“班班有特色,人人有特长”。
五、保障措施
1.以学校发展目标为导向,加强目标管理,将具体任务、措施落实到人,并安排专门人员进行监督与评价,适时进行调控。
2.形成部门自评制度。
3.加强教师的自我评价与对学校发展规划以及实施的评价。
4.保证各个项目的经费投入。
第四篇: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2020~2023
第一部分 学校的历史和现状(一)学校沿革灌云县伊芦中心小学于1951年9月开办,前身为山前小学,校址在吕庄村中部,当时为初小两轨制。1960年春,通过村级划拨土地的形式,新建伊芦中心小学,即为现在伊芦中心小学所在地,同年九月,学校搬迁至现在的伊芦中心小学所在地,并更名为灌云县伊芦中心小学。当时一共建有13间房屋,建筑面积195平方米。以后建筑面积逐年增加,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学规模不断扩大,1995年,学校向东征地2334.5平方米,2002年向南征地3000余平米,现占地面积为12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为5313.66平方米。
(二)学校现状1.基本现状
灌云县伊芦中心小学现有24个教学班,在校生1128人,平均班额约46人。学校老、中、青年教师比例适中。现有在职教师56人,其中本科学历43人,中学高级教师3人,一级教师36人。近年来,我校以多平台促教师专业成长,内涵发展,现有市“333工程”“学科带头人”、“优秀班主任”等骨干教师6人,“领雁计划”骨干教师5人,县“361工程”“名师”3人、县“361工程”“教学能手”3人、县“361工程”“教坛新秀”2人。
近年来,学校以江苏省教育现代化创建及办学水平国检为契机,大力提升办学水平及办学品位。在硬件投入、理念更新上苦心孤诣谋发展,不断加大经济投入及师资培训力度,内引外联,为学校的规范发展、特色发展、个性发展注入不竭动力。学校以经典诵读及特色书法教育为中心,辐射影响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并积极参加各类创建与评比活动,先后获得“江苏省平安校园”、“连云港市语言文字规范校”、“连云港市艺体卫先进集体”、“连云港市经典诵读基地学校”、连云港市书香校园、“灌云县写字领航学校”等光荣称号。
2.发展优势
(1)队伍建设卓有成效。一是领导班子队伍敬业勤奋,和谐奋进,各成员有较强的决策能力和协调能力,工作效率高,战斗力、核心力、凝聚力强。二是有一支踏实勤奋,奋发向上的教师队伍。
(2)学校管理有序规范。学校立足科学管理与人文管理,落实管理精细化要求,突出抓好制度建设和教学过程性常规管理工作,力求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同时,严格制度执行的刚性,把规章制度落实到每一个工作环节中,用规章制度规范每一位教职工的行为,效果良好。
(3)德育工作管理常态化。我校着眼于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突出学生优秀道德品质和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通过四个阵地(升旗、黑板报、主题队会、实践基地)和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坚持学校教育系列化和社会教育经常化,致力于构建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型的和谐德育体系。
(4)课程改革初见成效。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以“”课改理念为指导,注重突出“高效课堂”理念,积极开展“释放师生潜能”的课堂构建活动,并根据不同学科明确课堂教学基本模式,实现落实减负提质的目标。
(5)教科研工作扎实推进。我校有省级立项课题1个,市级立项课题8个。教师参与率高,主动性强。
3.制约学校发展的因素
(1)校舍严重不足,不能满足辖区适龄儿童入学的需要。学校现有23个教学班,目前功能室全部被挤占,使部分小科目的课堂教学局限在教室内上。
(2)办学特色凸显不够。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和探索,教学成绩一直在全县前列,但办学特色不够突出,社会影响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已有的“篮球特色”“象棋特色”正在弱化,“经典诵读”正步入提质的困境。
(3)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教师教育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中心校教师人数少,语数主科目教师缺编,音美等小科目课不能高质的正常开展。课改推进中,要改革陈旧的教学方式,把思想转化为行动,需要进一步增强教师积极主动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提高教师的整体素养。
第二部分 办学理念
(一)价值目标:慎终于始习于性成提出背景:小学教育最显著的特性是“基础”,是人生命成长中非常重要的初始阶段,是人对未来的创造与“生发”的重要过程,具有不可忽视的生命意义,这种“过程性”是每一个生命赖以延续、发展的基础。
伊芦是商汤贤相伊尹的隐居地,伊尹从奴隶到贤相的转变给我们教育很多启示。在教育上,伊尹认为“习于性成”,就是说人的性格、品质是在日常生活行为的习惯培养中形成的。“慎终于始”,指结束时想要慎重,在开始时就要小心谨慎,从施教者的角度告诫我们,要选择最好的教育给儿童,为儿童的生命成长奠基,为儿童的成长打下最坚实的基础,即要重视幼儿的起始教育。
教育是对人的塑造,教育就必须深入人的生活世界,探询生活的意义与价值,理解人的精神发展,理解儿童在教育中的理解,理解教育与人的精神发展变革的内存关系。因此,教育的本质任务是教育人自我认识,自我塑造。小学教育的任务就是“合格+特色”。
理念内核:“慎终于始习于性成”教育理念的提出正是源于此。教育要从人的生命成长的高度出发,教育所成就的是人精神的转变。小学教育所承担的就应是在学生幼小的心灵里播下“认识自我”“塑造自我”的行为习惯的种子。“慎终于始习于性成”即要求学生在“认识自我”“塑造自我”的行为中养成习惯,形成独立品格,促进学生个性化的生长。
理念表征:“认识自我”从挖掘“自我”出发,注重个体,涵盖“自立”“自信”“自强”三个因素;“塑造自我”从张扬“自我”出发,兼顾他人,涵盖“自尊”“自爱”“自律”三个因素。
(二)价值取向:自立 自信 自强 自尊 自爱 自律当下的小学教育却使儿童完全沦为学校和教育的附属品,学生的成长全部地依赖于学校、课程和教学,养成了学生的依赖性和惰性。这样的教育把知识的学习与人的精神建构分离开来,把社会角色的指定与人的全面发展分割开来,从而销毁了儿童的的有机的生长。特别是在现代社会的工业化发展背景中,更加甚之,将学生的发展指向逼仄。从“认识自我”“塑造自我”内涵出发所生成的独立品格,包涵自主意识、自控意识、批判意识、责任意识、个性意识和担当意识,形成自主思考和睿智决断的品性和品行,落实在“自立、自信、自强、自尊、自爱、自律”六个维度的“自我”要素。
自立:指自我独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靠别人自我完成一件事;初步养成独立行为,形成自主思考的独立习惯。
自信:自信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与相信。自信是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把许多“我能行”的经历归结起来就是自信。只有自己相信自己,他人才会相信你。
自强:自强是一种精神,一种美好的品德,是活出尊严、活出人生价值的必备品质;是健康成长、努力学习、成就学业的强大动力。自强是在自信的基础上充分认识自己的有利因素,积极进取,努力向上,不甘落后,勇于克服困难,做生活的强者。树立自强的目标有助于克服意志消沉、性格软弱,从而振奋精神,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自尊:亦称“自尊心”、“自尊感”,是个人基于自我评价产生和形成的自我尊重,并要求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体验,从而也尊重他人。
自爱:自爱就是向自己敞开胸怀,给自己以足够的重视与关注;就是做自己生活以及所经历、所领悟和所发现的事物的主人,并对其承担责任;就是观察自己,体验自己,理解整个世界;就是给自己一个生活方向,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自爱通过倾听自己,感受自己,追踪自己,表达自己,表现自己;推己及人,从而爱他人。
自律:指遵循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并以此为基础进行的自我约束;以身作则,以已为范,引导他人自律,共同营造遵章守纪的氛围。
(三)治校方略:养成从习惯开始 成长从细节开始 改变从阅读开始古印度有一句谚语:“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习惯对人的一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学习行为方式。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养成,会让我们受益终生。
学生好习惯的养成,是学校培养人的目标,教育先成人后成才,由专才成长为通才,由正人成长为通人。
细节,是学校培养学生形成良好习惯而开展相关工作的抓手,注意点滴行为的变化,涓涓细流汇聚大海,细节决定成败。
阅读,是内在改变学生不良形为塑造良好风貌的切入点。晓之以理,导之以行。读书明理,内省言行,形成习惯。
第三部分 发展目标(一)办学目标目标:文化管理凸显,学校特色鲜明,教学质量再提高,增强师生幸福度。
宗旨:让学生成人成才成功,让教师立德立言立行。
(二)育人目标让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地生长。
(三)近三年目标管理创新目标:健全制度管理,由制度管理精细化逐步走向文化管理。
德育建设目标:全方位育人,让小学教育成为孩子良好人格的奠基,成为学生智慧的启蒙和品德的基石。把学生培养成道德高尚、心理和体魄健康,性格活泼开朗,行为善思好学等综合素养的真人。
教学科研目标:继续实施教学常规管理精细化,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常规管理模式,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益;以校本教研为突破口,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切实加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以学生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积极实践研究。把提高教学质量转移到依靠“自主”课堂构建强化教学科研工作的轨道上。
师资队伍建设目标:以“内涵提升”为指导,规范管理目标,全面提升师资队伍的素养和能力,以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求。
后勤保障目标: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完善学校配套设施;继续改善办学条件,加快信息化教育进程。完善校园网络系统,提高教育教学和管理效能。严格学校财物管理制度,依法、依规办事,树立后勤工作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思想,提高服务质量,为加速学校发展保驾护航。
第一年(2017-2018学年度)
1.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开展课堂达标活动,为中青年教师提供展示和成长的舞台。
2.依托学校篮球、象棋和读书活动特色,进一步加强和统整校园文化建设。
3.以课程改革为契机,切实加强教研组建设,积极构建“一三五”课堂模式,加强校本教研工作,推进课改深入发展。全面推进“全课程阅读”实践研究工作。
4.认真做好省市课题的开结题工作。
5.完成学校教学楼重建工作。规划校园文化建设
6.学校社团活动初见成效。
7.建构学生“六自”评价体系。
8.制定“全课程阅读”评价细则。
第二年(2018-2019学年度)
1.培养市级名师一名,县级名师两名。
2.省市级课题开结题工作。
3.学科“一三五”模式的完善与推广。
4.实践“全课程阅读”细则,完善细则。
5.学校社团活动成效突出,有一定的影响力。
6.总结社团活动,以“六自”评价,形成细则,构建体系。
7.完善“慎终于始习于性成”校园文化建设。
8.“全课程阅读”工程基础设施完善。
第三年(2019-2020学年度)
1.“全课程阅读”工程基础设施进一步投入使用。
2.积极开展以校本教研为主的多形式教师培训,提高全体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3.学校“全课程阅读”特色鲜明,评价体系完善,形成区域影响力。
4.拓展社团活动,打造“六自”平台。
5.提升“一三五”模式,全学科覆盖。
6.省市县科研课题滚动申报。
7.申报市“333”“领雁计划”、县“361”工程,培养各层次骨干教师。
8.打造“阅读主题”精品校园文化。
第四部分 发展项目(一)重点发展项目项目名称:价值分析框架下的全课程阅读实践研究
1.项目目标
(1)理论目标
验证价值分析框架的实践价值;丰富并完善价值分析框架,为学校管理提供具有方法论意义的思考路径;构建价值分析框架下的学校管理文化;给教育政策研制与制定提供参考案例。
(2)实践目标
保证学生阅读行为真正发生,促进学生形成阅读自觉,提高学生深度阅读品质,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为终生发展打好学业基础和精神底色;教师探索全学科阅读的教育功能,提高自身阅读水平和阅读指导能力,丰富自身人文底蕴;提高整体阅读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形成鲜明的、独特的校园阅读文化;优化学生家庭阅读环境,引导广大师生及家长感受领悟阅读文化的魅力,打造优质社区文化。
2.核心内容
价值。所谓“价值(value)”一词的词源最初来自梵文的wer(掩盖、保护)和val(掩盖、加固),拉丁文的vallo(用堤护住、加固)、valeo(成为有力量的、坚固的、健康的)和valus(堤),具有“对人的掩护、保护、维持作用”的意思,后来演化为“可珍惜、令人重视、可尊重”的词义。(李德顺主编《价值学大词典》P261)通常意义上的“价值”指某事物总是对人有好处、有意义的,即对一件事件结果的愿景。
价值分析。“分析”是对事件发展过程中关联因素的考量,“价值分析”是“价值”与“分析”合成的主谓词组,至今无文献界定过。项目中是指对事件中“活动路径”“活动趋势”“价值指向”“运用手段”“活动结果”等因素的考量,以“价值指向”来甄别其它因素是否合理的一个工具量表。
学校教育价值分析的标准。任何一项教育政策,都有其存在价值,学校管理是对相关教育政策的“物化”体现。教育政策价值定位准确,其价值分析与价值研究才能确定表达理论与思想的语言工具与研究对象,才能成为有效的研究或分析。“价值定位”就是要探讨和确定教育政策的基本价值特征及根源与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得以存在的条件。这是一个很有价值前景的问题,目前资料无显示有专门的研究。
学校教育,受益对象为学生,是衡量这一类教育政策价值的唯一尺度,也是学校教育“价值定位”的唯一标杆。此类教育政策反映在学校层面,多以教育教学活动等实践形式呈现,有益学生发展的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价值分析至少有以下方面的标准:
教育教学活动是合法的,有效的,价值目标吻合“价值指向”;
教育教学活动是学生对“价值指向”的认可、承认乃至自觉的服从;
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活动结果”与“价值指向”呈正相关关系,以学生终身发展为目标而不是短期效应。
价值分析的框架。马克思主义认为价值来自于客体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现实的实践活动,是主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教育政策价值有三个要素:主体需要、客体属性和价值关系的构成方式。价值主体是指教育政策实践活动中的“行动者”——政府、教育组织和个人,价值客体是指为解决问题,满足主体的教育需要而进行的具有完整性教育政策的实践活动,价值关系是指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之间相互作用形成的价值冲突且不断调节的基本价值关系。
全课程阅读。学校所有课程及其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借助中介物最终指向阅读,校园内真正地以“读”会友,以“读”行天下,以“读”获得尊严,以“读”赢得尊重,以“读”丰厚情怀,以“读”促进精神成长。
3.全课程阅读实施方案
学校各课程及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路径较为单一,都指向某一次活动或某一项活动,缺乏延续性与持久性,从活动始,以活动终,措施多与教育政策的价值指向相背离,故收效不大,甚至给教育带来难以转变的极坏影响,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带来负面结果。
依托价值分析框架,建立多元的符合价值指向的立体体系,推进阅读工程,让学生喜欢阅读,爱上阅读,使阅读成为学生生命成长的一部分。
(1)具体内容
打造校园阅读文化,营造“全课程”阅读氛围。
开发全新课程资源,推动“全课程”阅读节奏。
搭建课堂教学平台,提高“阅读课”阅读实效。
开展系列校园活动,激发“师生群”阅读兴趣。
组建家校共读群体,拓展“全课程”阅读空间。
参与社区读写竞赛,优化“全课程”阅读菜单。
(2)工作举措
单一课程多步多向路径
以语文学科为例。语文教师可以结合本人所代学科,整合资源,多步骤多方向指向阅读,中间引入“中介”环节。如将其活动路径描述为:语文学科的作业、写字、作文、阅读、检测(横向与大家比质量,纵向与以前的自己比进步) 红五星(中介物)——借阅卷(中介物,二十个红五星折算一张阅读卷,由班主任代发)——借阅图书——图书管理员考核进阶—— 阅读VIP会员——……
全课程关联路径
阅读指向不仅仅是语文素养的提升,更指向于综合素养的提升。多科教师共同推进学生阅读,全课程为学生提供“星级”的成长机会,让学生看到别人的长处,也树立全面平衡发展的理念,不偏科,不歧视,人人都有发展机会。
学校管理层面进行统筹,全课程开展,全体教师参与,共同营造“阅读”的氛围,价值指向“阅读”,以阅读的“多寡”衡量学生,以阅读的“英雄榜”激励学生,以阅读的“荣誉称号”引领学生。
此两项路径中关键之处是选择好中介物(如红五星与借阅卷等多种类型),不以物质作为奖罚而是作为一种引导阅读的符号,将学校多边活动与多方力量进行汇合,最后交集于此,形成合力,引向“阅读工程”教育政策的价值指向——爱上阅读。
进阶趣味活动
没有儿童不喜欢游戏。游戏体现个体的自主性与独立性,交流的公平性与民主性,互动的自发性与趣味性。设计“进阶”趣味活动,不啻于是一个好的激励阅读方式。班级设立“阅读卷”英雄榜,借阅图书并经图书管理员的书面考核(建立答题库,可以在阅读中或阅读后以书面答题进行),建档进阶。低级段每通过5本(可以调查再定)为阅读小神童、阅读小秀才、阅读小进士;中级段每通过10本为阅读小探花、阅读小榜眼、阅读小状元;高级段每通过15本为阅读青铜骑士、阅读白银战士、阅读黄金斗士等诸如此类的“阶段”称号(当然为了让学生“跳一跳摘桃子,每阶还可以分为上中下三阶,分得细一点,更有激励性与竞争性),符合条件即在全校性的大会上给予证书与书籍奖品,在学校网站上予以宣传,将阅读成绩前30名的学生在网站上予以滚动呈现。学生可以越级(指年级)“进阶”,没有级段限制,只以阅读本数的成绩来衡量。这样,阅读活动贯穿小学整个阶段,连贯每个学期的教育教学活动始终,将阅读的长效性,综合性,趣味性整合一体,有这样的氛围让全体师生“浸”入其中,才能慢慢地“熏染”学生,润泽人生。
专项系列活动
阅读行为与读书节、文化节、科技节等活动紧密结合,充分利用校园活动、班团队会、兴趣小组、课外实践活动等载体,努力探索阅读与实践相结合的有效机制。学校在教师中成立读书沙龙、读书俱乐部等,在学生中成立书迷协会、文学社等,定期不定期交流读书心得,培养师生阅读兴趣。
每学期举办“阅读武林大会”,评选每个级段的“阅读武林帮主”、整个校园的“阅读武林盟主”。活动时间连续下去将会产生记录保持者,每年将其名字刻在学校的阅读荣誉墙上,供学弟学妹们挑战、刷新,以“荣誉墙”记录学生们的阅读成长脚步,以“阅读称号”作为学生成长的标志。
社区读写活动
与社区“少年宫活动中心”联合,积极开展社区读写活动,让“阅读结果”服务社区。
(二)基础发展项目课堂教学模式
以“生态课堂”理念构建“‘135’互动建构式生态课堂”教学模式,分学段进行。“‘135’互动式建构式生态课堂模式”的含义:“1”指的是课堂教学要抓住一条主线——主问题,通过问题的解决实现课堂教学目标。“3”指的是每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主要分为三个板块阶段来完成,即“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巩固达标”板块,每一个阶段要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5”指的是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一般要通过五个环节来完成,即“情景导学,调查学情;自主探究,尝试解决;讨论交流,合作解决;展示评研,归纳提升;迁移运用,拓展延伸”。
(三)学年度工作实施计划表1.建立组织,研究实施方案(2017.2)
2.建章立制,确定目标任务(2017.2)
3.开展工作,有序推进“阅读工程”(2017.2~2018.1)
①多渠道筹措图书
学校有计划有步骤地添置图书。
下发阅读书目,鼓励大家按需添置。
按级段开展“漂流图书”工程。
组建班级“图书角”,共享图书资源。
争取社会上的慈善单位捐赠图书。
②按方案配齐设施
添置学校 、班级、教师个人等相关设施,保证“全课程阅读”正常开展。
筹建“阅读考核”题库。
组建各级组织,完善考核系统。
③多类型开展活动
以班级为单位,开展“阅读卷”争霸赛。
以年级为单位,开展“阅读荣誉称号赛”。
开展“阅读荣誉墙”表彰大会。
开展“阅读武林大会”。
开展“阅读晋级会”。
社区读写活动。
④各学科课堂教学依“一三五”模式推进
(说明:“全课程阅读”活动贯穿小学整个阶段,连贯每个学期的教育教学活动始终,将阅读的长效性,综合性,趣味性整合一体)
第五部分 实施保障(一)加强领导与监督为确保三年目标顺利达成,学校成立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自评小组。校长室对各部门和责任人进行学年工作考核。
组 长:王余宽
副组长:武祥君 封其军 马占军
组 员:封其飞 陈宽池 胡晓平 胡可池
王德志 蒋南军
(二)落实工作措施1.以教师发展为本,切实加强队伍建设(责任部门:教科室)
①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着力打造政治上靠得住、业务上过得硬、教职工信得过的干部队伍,不断提高学习力、执行力和创造力,切实提高管理效能。
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点面结合,突出重点,培养骨干,打造优质教师团队。
2.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责任部门:教务处)
①深化“六自”,优化教育方法,形成教育合力,提高“六自”成长实效性。
②深化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③培养好习惯,加强学校体卫艺工作,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
3.以学校发展为本,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责任部门:校长室)
①通过学校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完善建设管理共同体。
②加强校本教研共同体建设,加强教育科研,走科研带动之路,增强学校发展内力。
③通过课程、评价体系的建设进行校本课程实施研究,深化学校的特色建设,培育学校特色品牌。
④多措并举,积极争取上级领导、社会各界对学校发展的支持,开源节流,确保发展规划的顺利实施与完成。
⑤根据绩效工资考核要求,继续完善“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
(三)经费预算第六部分 自评机制建立“解读体系、分口自检、分口自评、阶段反馈、形成报告”五段式自评机制。
解读。校级主管领导组织各自对口的成员认真学习项目方案评估指标体系和指标说明,然后要求具体工作人员要对照指标体系认真解读,明确指标说明所代表的含义,以便于明确工作目标,内化以指导实际工作。
自检。对照指标说明分别自检材料,先进行自检自评,查缺补漏,以检验平时工作中的成效。
自评。在规定时间内每人所负责的材料目录,报告中要打分,对于扣分的项目要说明扣分原因。
反馈。各职能部门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相互借鉴,弥补不足,进一步明确下一步工作的目标,确保项目方案高质量完成。
汇总。项目组汇总材料形成学校的阶段自检报告,针对问题,拟定后续阶段计划。
第五篇: 学校三年发展规划2020~2023
海南欧鼎商业艺术学校文件
校发[2014]02号
—————————————————————————
2014——2017海南欧鼎商业艺术学校
三年发展规划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战略系统工程,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办学品位,根据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纲要》,结合我校中职教育发展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紧迫任务,特制定“2014——2017海南欧鼎商业艺术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一、基础与现状
我校是一所办学历史虽然不算悠久,但能紧跟时代步伐、依托高校资源发展壮大的中专学校。学校座落在风景秀丽、设备一流的海南职业技术学院院内,现有在校学生近700人、教职员工40余人。从目前的生源状况来看,学生大多数来自农村,比较淳厚质朴。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绝大多数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思维习惯,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比较差;有的对学习毫无兴趣,厌学或弃学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学生组织纪律观念淡薄、文明礼貌行为缺失、人生观和价值观扭曲等等,使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艰巨的挑战。因此,努力建设一支既有一定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又有一定的职业操守和奉献精神的教师队伍势在必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夯实学生坚实的专业基础和可靠的职业技能、提升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品位,把学校尽快打造成为一所学生有特长、教工有特技、办学有特点的特色学校,将是我校近三年的主要工作。
二、学校发展思路:
(一)办学理念:道之以德、和之以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以学校文化和团队建设为核心,打造富有艺术气息的文化校园,让教师们在文化中自我发展,让孩子们在文化中熏陶成长。主要围绕以下“一条主线,两个重点”。
1、一条主线:以“学校文化和团队建设”为主线,依托班级文化、寝室文化、道德文化、制度文化等实施载体,探索“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赏识展示、检测练习、总结反思”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满足学生对学校教育教学的高品质要求。这既是我们今后三年的发展方向,也是我们将为之奋斗的办学理想。
2、两个重点:“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为教师成就事业铺路”。一是着眼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二是着眼于教师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提高教师的业务技能和人文素养。
(二)办学目标
以师生的生命成长为发展理念,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出发点和归宿,力争到2017年把学校办成一所质量保证、特色明显,在学生、家长及社会中认可度较高的中专职业学校。
校训:欧鼎没有借口 知行合一 做一个真正的行动者
校风:乐为 爱施 笃信 求实
教风:乐教 爱生 笃定 求真
学风:乐学 爱思 笃行 求知
三、重点发展项目
(一)、学校管理
责任人:校长
目标:坚持以文化兴校抓管理,人法双馨抓落实,营造“教书育人、启智铸魂”的良好教育教学氛围。
措施:
1、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营造严谨与宽松相融的和谐管理氛围。
2、充分调动各部门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显神通的工作格局。
3、加强学校团队文化建设,增强员工之间坦诚、信任、尊重、协作的意识,提升教师对学校发展的认同感。
4、建立学校与学生家长正常沟通渠道,家校联合,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5、建立学校教工之家,开展一些员工喜闻乐见的“文娱体育、学习参观、团队拓展”等体验活动,增强教工人文底蕴。
6、以大型文艺体育、文化艺术比赛或汇演为抓手,丰富师生校园文化活动,陶冶情操,发展个性,营造浓郁的文化校园氛围,提高师生人文素养。
阶段性目标:
第一年(2014、9——2015、8)
年度目标:
以丰富学校文化、团队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凝聚人心、聚集人气、引领人行。
任务:
1、强化办公室——政教处——教务处——总务处一办三处管理的制度建设。
2、加强干部校本培训,认真学习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基本理论,明确干部个人和分管工作的发展目标。
3、加强校园文化活动建设,营造“校园无空地,处处皆育人;校园无闲人,人人皆育人;校园无小事,事事皆育人”的育人氛围。
4、完善教师成长的发展规划,鼓励教师在专业和个性发展上自创特色。
第二年(2015、9——2016、8)
年度目标:
以“人为本、和为贵、勤为径、严为主、实为要”的管理理念,达成共识,形成愿景。
任务:
1、增强干部的目标管理意识,主动将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2、以“打造文化校园,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课题研究为抓手,提高教师职业素养。
第三年(2016、9——2017、8)
年度目标:
以构建规范、和谐校园为出发点,推进军队+家庭+学校的管理模式和制度建设。
任务:
1、创建学习型学校。加强团队建设,形成教师终身学习和个人发展的良好氛围。
2、打造一支“狼性团队”。实现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民主化、科学化。
三年目标达成的预期效果:
1、干部专业素养:中层及以上干部深入教育教学第一线,积极开展学校管理和教学工作的研究,力争成为教学骨干型的管理者。
2、管理成果:学校要成为“学生有特长、老师有特技、管理有特点”的特色学校, 成为“学生有品质、老师有品味、管理有品位”的品牌学校。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
责任人:分管教学校长及教务处负责人
目 标:
以教师发展为本,以精神文化引领教育教学工作为核心,以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出发点,以学习型、研究型教师梯队建设为突破口,关注三种能力的培养(即,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能力、总结反思能力),把教师队伍打造成为一支具有高度责任心和人文素养的团队。
任 务: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增强教师的人格魅力,提高育人能力。
(1)将教师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纳入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评价中;将班级文化建设、学生寝室文化建设、学生心理辅导等,纳入班主任教师的专业发展评价中。
(2)以“改正职业陋习,争做文化教师”为主题,开展人文教育体验活动,促进教师内涵发展。
2、注重研训一体化,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
(1)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为抓手,以随堂课的教学质量为突破,依托教师个体的智慧和团队研究的集体智慧,不断提升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课堂驾驭能力、总结反思能力。
(2)开展以“构建高效课堂”为主题的教学研究,建立新的教学评价标准,营造师生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3)注重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提高教师开展审美教育的能力与水平。
3、创设校本培训机制,为骨干梯队建设搭设舞台。
开展教材教法的校本培训;帮助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制定发展规划,促进教师队伍的整体发展。
4、建立多元的教师发展性评价制度。
(1)改进教师的考核评价制度。完善教师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教师的师德素养、教育能力、教学能力、教研成果、培训情况、以及对学生学习兴趣和态度的培养情况等进行全面的考核,用评价来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整体提高。
(2)建立个性化的“教师学习和发展档案”(即成长档案)。充分依托教导处和教研组,对每一位教师制订课堂教学改进计划,明确每学期重点突破的薄弱环节,从而全面深入教改核心,着力提升课堂教学效能。
(3)学校设立奖励制度。加大对教学教研的考核奖励力度,以此促进教师团队的共同成长。同时,进一步完善骨干教师的评选机制,尤其要关注德育骨干教师的评选,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阶段性目标:
第一年:2014.9——2015.8
年度目标:
加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建设,完善教师专业发展的机制。
任务:
1、建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相关评价机制。
2、搭设自我实现平台,建立“教师成长档案”。
3、开展对教师德育工作和教学工作现状调研,为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提供明确的方向。
第二年:2015.9——2016.8
年度目标:
加强课程平台建设,改善教育教学实践。
任务:
1、开展教师人文读书活动,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2、立足“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关注常态课质量。
3、加强“有效课堂”的课题研究,建立新的教学评价标准。
第三年:2016.9——2017.8
年度目标:
深化校本培训,形成教师专业发展良好环境。
任务:
1、开展“好书伴我成长”的读书节成果展示。
2、开展师德建设系列研讨活动,让教师“在育人中成长”。
3、汇编“有效课堂”课例集。
4、进行教师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与推广。
三年达成的预期效果
1、教师素质结构:各学科的骨干教师在现有的基础上每年产生或增加1-2名,各专业均有学科带头人。
2、教师专业素养:100%教师在校内进行公开教学展示,50%教师对外进行公开教学展示;三分之一的教师达到校内教学常规免检。
3、教师教育成果:《“有效课堂”课例集》。
(三)德育工作:
责任人:德育主任
目标:
以“道之以德、和之以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办学理念引领学校德育工作,开展校本德育实践,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措施:
1、关注班主任队伍建设,提高班主任管理班级,引领学生的能力和艺术。
2、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形成良好的学风、班风、校风。
3、发挥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作用。
4、组建学生活动组织,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5、完善校园文化建设体系,形成具有深厚文化气息的校园氛围。
阶段性目标:
第一年:2014、9——2015、8
年度目标:
理顺德育管理运行机制,规范德育常规管理。
任务:
1、制定海南欧鼎商业艺术学校《学生手册》,并完成宣传教育工作。
2、制定班主任培训计划,提高班主任工作艺术和班级管理能力。
3、制定学校德育骨干教师的评比细则,开展第一届德育骨干教师的评选。
4、制定学生一日文明礼仪要求,并开展培训活动。
5、组建文艺、体育、文学、艺术、音乐、舞蹈等学生兴趣活动小组,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校园生活质量。
第二年:2015、9——2016、8
年度目标:
营造氛围,深入研究,初显成效。
任务:
1、关注德育体验教育,通过“行为示范员”“自愿服务”等途径,让学生自主管理,主动发展。
2、发挥家校联合的功能,邀请家长到学校参加培训、开展亲子活动,有效推进学校德育工作。
3、编写德育教材《礼仪篇》。
4、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开展首届“十佳”特长学生的评选活动。
第三年:2016、9——2017、8
年度目标:
关注发展,形成特色,取得成绩。
任务:
1、总结学校班级管理的成功经验,开展特色班级展示活动,并进行德育骨干教师的评选活动。
2、开展师生社团活动成果展示。
3、开展第二届十佳特长学生评选活动。
三年目标达成的预期效果:
1、教师育人的主动性强,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有方法,并形成特色。
2、学生言行举止文明,学习、生活、行为习惯好。
3、成果:三年内,学校争创名符其实的安全文明校园。学校班主任80%成为德育工作能手。
(四)教学工作
责任人:教务主任
目标:
以学生“听得懂、学得进、愿意学”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赏识展现、巩固练习、总结反思”为基本方法,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实践,构建充满活力与生机的课堂教学文化。在教学管理、质量监测、教学评价、校本培训等方面实现新的突破,通过优化教与学,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
措施:
1、以常规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学习为突破口,开展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备课时对不同层次的教师分别要求,主要是备问题、备目标、备互动、备习题、备评价,不断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注重练习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以课题研究为核心,构建具有欧鼎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逐步形成我校校本课程,通过研究、实践,提高全员的课程理念及教育行为的转变。
3、以学生素质、能力培养为目标,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加强质量监控,实施质量过程性管理,实现学科教学的最优化,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将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科能力展示情况、文体活动参与情况与学业评价相结合,切实把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有效性落到实处。
阶段性目标:
第一年:2014、9——2015、8
年度目标:
强化教学常规管理,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任务:
1、根据不同层面的教师,制定备课分层要求。
2、建立随堂教学情况控制机制,开展“高效课堂”的课题研究。
3、建立学生自学预习笔记本和练习问题记录本。
4、完善课题研究网络,落实研究任务,并在部分学科内开展“同课异构”“异课同构”的研究。
5、心理教学常规化,设立心理辅导员,并建立学校心理辅导室。
第二年:2015、9——2016、8
年度目标:
深入课题研究,初步探索具有“欧鼎特色”的课堂教学文化。
任务:
1、进一步完善随堂教学情况互控机制。
2、继续开展“高效课堂”的课题研究。
3、建立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目标体系。
4、分学科逐步建立质量评价体系。
5、收集整理学校练习设计资料。
6、开展师生业余兴趣爱好及艺术知识普及教育活动。
第三年:20016、9——2017、8
年度目标:总结课题研究成果,形成具有“欧鼎特色”的课堂教学文化。
任务:
1、总结课题研究成果,汇编“高效课堂”的课例集。
2、举行具有特色的课堂教学展示交流活动。
3、汇编《课堂教学常见问题及诊断分析》。
三年预期效果:
1、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力争达到同类学校中等水平,部分学科有所突破,特色专业力争参加省级大赛获奖。
2、教师教学及科研水平显著提高,50%以上教师对外进行公开教学展示;1/3以上教师对不同课型有定型的教学方式方法。
3、汇编“学科课内外优秀练习或设计作品集锦”。
4、汇编“学生练习常见问题及诊断分析”。
(五)教研工作:
责任人:教研主任或专职教研员
目标:
拥有健全的学校教育教学研究机构,形成通畅、规范的研究网络,能将教学研究和日常的教学工作紧紧地融合在一起,逐步形成“欧鼎特色”的教研教学风格。
措施:
1、开展“学校文化经典导读”的课题研究,以课题来带动办学特色的实现。
2、教研组建设要以科研为先导,每个教研组在学校总课题下确立小课题,教研组的一切活动要围绕“高效课堂”运转。
3、骨干教师是科研的主要力量,校级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必须是课题主持人,通过科研培训和实践指导,提高科研能力。
4、建立并完善学校、小组、个人三级科研网络,不断推进学校的科研进程。
5、完善科研档案,做到种类齐、过程清,使科研工作纳入正常运作的轨道。
任务:
1、围绕 “有效课堂”的课题,逐步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2、每年有1项课题研究成果在教学中成功推广。
3、科研工作管理规范化、开展正常化。教师人人愿意选择课题进行研究,并有过程性评价档案袋。
4、每学期组织1-2次的教师科研培训。
5、将研、训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师生和谐的教学氛围。
(六)后勤服务工作:
责任人:办公室主任
目标:
树立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为教学服务的后勤意识,努力实现服务及时、到位、优质的目标。
措施:
1、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精心设计,协助完成学校生活区、班级教室的整体外显文化,体现个性、关心细节、注重实效、凸现“精致”。
2、继续抓好校产管理与维护工作,提升后勤工作的档次。
3、加强校舍及教学设施设备的安全管理力度,制定并完善学校的财物管理制度。
任务:
1、学校生活区环境文化于2015年完成,努力体现“精致、实效”。
2、创建具有时代特征的学校精神,逐步构建学校的视觉识别系统:学校的校徽、校旗、校歌、环境标识、公共事务等都体现学校的文化。
3、建立“校园财产维修、增添申报制度”,努力做到“及时、到位”。
4、每年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进一步规范学校的门卫、保安,无重大事故发生,三年内争创区安全文明学校。
5、科学管理,档案完善。
6、加强财务管理,坚持财务公开制度,为学校开源节流聚好财。
四、学校办学特色创建
责任人:校长
目标:
提高师生校园文化生活质量,培养学生对文体的爱好及感受美的能力。通过三年努力,形成一批有个性特长发展的教师和学生,形成一套比较成熟的校本教材和课程设置。
措施:
1、开发教学资源,营造最佳的学习氛围,真正让文化成为一种学校特色。
2、抓科研促教学,通过兴趣实践活动,完成各项活动的有效开发。
3、通过特色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任务:
1、有固定的活动专用教室,设备完善;一个学生作品陈列室和一个较大面积的成果宣传窗,做到内容二月一换。
2、加强师资培训:定时、定点、定内容,有一批素质过硬的师资队伍,每年进行一次教师基本功比赛。
3、在课程设置上体现优势:符合国家教育方针要求,与就业接轨、与海职大专对接,必须实用。
五、发展策略
(一)坚持理念引领,不断提升管理水平
1、班子建设。通过理论学习、拓展培训、实践反思、输送成员参加相关提高班的学习等各种途径,不断改进班子成员理念,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提升成员改革创新意识和能力,适应现代职业学校的管理和发展。
2、机构设置。根据寄宿制职业学校特点,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力量,合理设置管理机构,梳理岗位职责。加大干部拓展培训力度,建设一支生产道德素质好、业务水平高、管理能力强、结构层次优的中层管理队伍,确保学校管理上下畅通,科学高效。
3、学校管理。建立规范化、精细化、信息化的内部管理体制,确保学校充满活力、有序高效运转。规范修订、汇编各项规章制度,实现规范化管理;不断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关注管理细节,实现精细化管理;加强校园网建设,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实现信息化管理。
(二)坚持高效服务,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1、设施设备。在未来三年,要不断完善设施设备管理机制,提高设施设备的利用率,确保设施设备有效运转和使用效益。
2、实训基地。积极引进项目,建立管理制度,提高学校车间或实训场所使用效率。努力将学校实训基地建设成为学生巩固专业基础知识、练就实践能力、培养职业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场所。
3、后勤管理。建设与学校办学规模相适应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积极探索后勤社会化管理模式,不断提升后勤管理科学化、规范化。落实财产管理规章制度,加强学校资产管理。
(三)坚持选贤任能,不断提高队伍素质
1、专兼结合。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多渠道从社会上特别是企事业单位聘请优秀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专业技能的人员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完善外聘教师聘用管理办法,明确兼职人员基本条件,解决好报酬和待遇。
2、梯队培养。分梯队组织安排教师参加省、市组织的文化课教师培训、专业课教师全员培训、高技能教师培训、高学历骨干专业教师培养、示范专业负责人培训和学科带头人、名师培养工程,关注培训实效,力求使中青年教师三年能立,六年能秀,十年能名。
3、全员科研。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组织教师开展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理论素养。积极开展教研活动,课题研究立足于解决现实问题,研究成果应用于教育教学实践。在教师中多组织开展行动研究、案例研究、叙事研究等草根化研究活动,切实提高教师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四)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推进改革创新
1、办学创新。真正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加紧与行业、企业联系。建设3个校企合作稳定、工学结合紧密、教学质量高、就业前景好的精品专业。未来三年,新开设专业至少1个以上,并做好前期调研论证、中期培养培训、后期就业升学工作。
2、德育创新。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积极探索和研究新形势下职业学校德育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构建有特色的具有人本化、生活化、科学化的德育工作体系。加强德育队伍培养力度,做好首席班主任的选拔和聘用,形成培养梯队,造就一支有素养、有能力的德育队伍。
3、教学创新。推行以核心技能培养为课程改革主旨、以核心课程开发为专业教材建设主体、以核心教学设计为课堂教学主题,体现具有创新内涵、提升教育效能、满足学生成长多元需要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新体系。
六、保障措施
(一)坚定方向,协调发展
坚定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培养为核心的教改方向,正确定位培养目标。坚持以德育为首、以教学为中心的教育工作原则,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切实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努力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和教师工作行为。
(二)深化改革,创新发展
加强改革创新教育,采用专家报告、学习研讨等多种形式,使教工不断增强改革创新意识,明确改革创新方向,掌握改革创新方法。积极鼓励全校教工改革创新,确定各个层面改革创新的目标要求,不断探索科学高效的管理办法、先进可行的教育教学新模式,努力提高全员工作水平和整体工作质量。
(三)优化环境,和谐发展
进一步强化落实全体教职员工凝练的欧鼎精神、校风、教风、学风,师生保持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进一步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努力造就净化、绿化、美化、文化等“四化”合一的精品校园;进一步搞好对外宣传工作,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不断提升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做好安全保卫、卫生健康教育、环保教育、综合治理等工作,力争三年之内把我校打造成一所社会满意、家长满意、学生满意的中专学府。
二○一四年九月十日
2014——2017
海南欧鼎商业艺术学校
三
年
发
展
规
划
二○一四年九月
目 录
一、基础与现状
二、学校发展思路
三、重点发展项目
(一)学校管理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
(三)德育工作
(四)教学工作
(五)教研工作
(六)后勤服务工作
四、学校办学特色创建
五、发展策略
六、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