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度最新望月,教学设计(14篇),供大家参考。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望月 教学设计篇一
文章主要写“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亮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像。文章语言隽永、意境优美、生动有趣,是一篇构思独特、感情真挚的散文诗。
让学生感受月亮下的美景,背诵一些写月的古诗句,激发美好的想象。
体现“以商讨为方法,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理念,重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生成,抓住课文的留白点,充实更多的语文教学资源。
抓住文中四处“……”组织整堂课的教学流程,配以合适的音画,让学生在阅读感悟文字之美时,增加视听美感,并力求把文字之美与视听之美融为一体。
有关课件,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写月亮的古诗句。
(一)导入新课
1、人们常说,月亮是美的化身,观赏月亮需要一颗宁静的心。……
2、轻声地读一读全文。交流读后感受。
(二)提出问题
1、文中有四个地方用了省略号。哪四个地方?
2、作者为什么在这四个地方用省略号?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探讨第一处省略号的意思?
(可能是作者没有把看到的景物一一写出来;
可能是作者被月光下的美景陶醉了)
2、让学生欣赏“月下美景”。(出示画面)。为朗读课文选音乐,并说说所选音乐的依据。
3、学生边默读边欣赏音乐。
4、指名学生配乐朗读(注意把“……”读好)。
5、齐读。
(四)学习第三到十二自然段
1、小外甥和作者背了哪些诗句?
2、讨论在朗读时要注意什么。
3、指名分角色朗读。
4、指导学生背诗。
5、第11小节下面的省略号,是由两个省略号组成的。引导学生理解。
6、学生交流收集的写月亮的古诗句。准备背诗比赛。
7、欣赏歌曲《但愿人长久》。
(五)学习课文十四到二十自然段
1、小外甥为什么把月亮比作天的眼睛呢?探讨文中第三处省略号的意思。
2、分角色朗读。
3、引导学生静想自己眼中的月亮像什么?
(六)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讨论课文结尾的“……”可不可以换成“。”
3、让学生随着作者一道展开幻想的翅膀!(出示月亮幻想图)
4、拓展:写出自己的幻想。
望月 教学设计篇二
1、通过朗读品析词句,体会文中所蕴藏的江月美景的神奇迷人。
2、感受望月的乐趣及小外甥的聪明好学,想象力丰富。激发学生,对月亮的喜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通过朗读、品味描写月夜江景和小外甥的句子。
2、理解月光产生幻想的句子。
1、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
1、今天,继续分享赵丽宏的优美散文(齐读课题)
2、写的是谁在哪儿望月呢?(一个人吗?)
3、同学们注意有时文中的“我”是作者本人,有时未必是本人。【板书“我”和小外甥生】
4、文章写了“我”和小外甥在江船甲板上望月。接下来发生了哪些事?文中写了哪些内容?(机:就这一个内容吗?)
(结合回答板书:江景、背诗、幻想。)
过渡:这篇文章啊,仔细读可以浓缩成这三幅画,这堂课让我们走进这三幅画生动的画面中,一同来品味、欣赏!
二、学习第二节:
1、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想想你看到了怎样的江景图。
2、(出示§2)指名读,要透过文字看景色画面,看哪些词句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3、交流:
①“闪烁的光斑”你懂吗?为什么一闪一闪?(因为流动的江水,波光粼粼,才会有“读”“千万点——跳动。”
②“安详”柔美、静谥的`感觉。
③、“~~剪影”没有月光就没有剪影,给你什么感觉?(神秘)出示“月夜剪影图”
④、“镀”月光均匀地洒在这些景物上。
(配乐齐读,感受月夜江景的静谧美好)
4、小结:是啊,月洒清辉,江中有月,这幅画面中有江,有月,如果让你给它取个名字,什么名字比较恰当呢?(板书:江中月)
过渡:在这轮美好的江中月下,引发了作者与小外甥背诵的兴致那么他们背了哪些诗呢?
三、学习第3——13自然段
1、自由读§3——13节中带“月“的诗。
2、(出示诗句)请两位同学读,分角色读。
3、读得很好,可是文中是背诵,给你们一分钟试背。
4、指名配乐试背。(刚才背诵的意境不太和课文中吻合,你想背诵要什么?下面,想象在月光下,月光沐浴着“我”和小外甥一起背诵比赛。
5、写月诗就这6句吗?文中哪些告诉你的?(两个省略号,为什么要用两个省略号?你还能说说写月的诗吗?
6、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写月的诗。(出示课外诗边上配月夜图二幅)。“我“和你们一起来对吟一下吧!(配乐)
7、同学们,吟诵了这么多写月的诗句,你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发现?
8、那么,“我”和小外甥此时背诵了那么多诗后,他们有什么感受啊?(提示:用原文)(出示§13)
①拿笔找找这几句话中有几个词直接写出了他们的感受?
②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沐浴、沉醉、清幽、旷远的感觉。
9、我看,不是我和小外甥两个人沉醉,我们所有认真读书的也沉醉在其间,同学们,在背诵这幅画面中看一看有诗还有月,那你说给它起个名字叫(板书“诗月中)
过:当我还沉浸在诗中月那醉人的风韵中时,小外男生却已展开幻想的翅膀!
四、学习第15——20节
1、好,请你看一看小外甥望月的幻想有哪些词句,一处不落地画下来。
2、学生交流。
3、文中啊,有这么三处。(出示内容)
①请一位学生连起来读。你用心体会,请你说说对小外甥的幻想有什么感受?哪些语句你喜欢,最吸引你。
②非常好,聆听了小外甥的幻想以后,你有什么感受,最吸引你的是什么地方?
a、眼睛,不仅形象而且非常神奇。
b、每个月都要争开一次(相机:月变过程)
c、“把月亮写的可爱、活泼”、充满了童真、童趣。
带着感受练读,这些幻想看似不成段,其实分明是一首儿童诗啊,
③不信,你瞧(出示小诗)。配乐朗读
是啊,听了小外甥生动奇特的幻想,简直就像听了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难怪作者说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
④同学们,你们呀和小外男生一样的年龄,一样的聪明爱学,爱幻想,每个人读这段话以后,都自己“我”心中的月亮,你心中的月亮像什么呢?也写上两三句话,能不能也象小外男生一样,有天的眼睛般的什么样的比喻?
⑤“交流”。
⑥是啊。作者也久久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展开了幻想的翅膀,在这幅画面中,小外甥、我们、作者都一同展开了遐想。我们给它取个名可以叫(心中月)
这节课,在赵丽宏宏优美的语言引领下,一同领略了江中月的美丽,诗中月的醉人,江中月的美妙,相信此刻你们和俞老师一样,产生了望月的冲动,有机会请你走进大自然好好地望一回月。
1、背诵文中写月的诗句2、课外积累一些写月的诗句。
板书:
望月 教学设计篇三
1、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至十二自然段。
2、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理解部分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引导学生理解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感受小外甥的聪明好学,激发学生对积累诗句的兴趣。
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激发学生对积累诗句的兴趣。
1、学生搜集有关月亮的诗句并背诵。
2、生字词、插图等的投影片。
一、揭题
1、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非常优美的文章:《望月》。
2、板书课题:望月。
二、检查预习
师:课前同学们都做了预习,老师想检测一下大家的预习成果。
1、检查生字词的朗读
①投影出示:生字词。
②指名当“小老师”:
谁能当“小老师”,把你认为最难读的生字词找出来,给大家提个醒。
③指名读:
在小老师的提醒下,相信你已经能正确地朗读这些字词了,谁来读一读?
④齐读。
2、检查课文的朗读
师:课题“望月”是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来读课文。
①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师生相机纠正。
②师生评议:谁读得最好,为什么?谁读得比以前进步了?
③交流:“望月”是什么意思?(观赏月亮、欣赏月光)
三、精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1、谈话:
师:你有过欣赏月光的经历吗?你见过哪些月下的景色,谁来说说看?
2、看图说话:
师:夜深人静,作者“我”走到了江轮甲板上也欣赏起月下的景色。
①投影出示:书中插图。
②指名说话:
你们看,美吗?能用你自己的话描绘一下吗?
3、听第二自然段的录音:
同学们说得真美,书中写得更美!打开书,听课文录音,看书中怎样写的?
4、自读第二自然段:
是不是写得很美?想不想自己读一读这一自然段?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两遍,更深切地体会它的美。
5、指名读:
①交流:在读的当中,你觉得哪一句写得最美?能读给大家听吗?
②指名读,师生评议。
a、师:你喜欢这句话中哪些词语?(相机指导学生理解“黑色剪影”等词)
b、还有谁想读?(或:谁愿意向他挑战?)
6、齐读:
这么美的景色,我们应该一起带着感情美美地读一读。
四、精读课文三至十二自然段
1、过渡:月色这样美妙绝伦、富有诗意,作者“我”看得都入了迷,以至身边什么时候多了一个人,都没有发觉。这个人是谁?板书:小外甥
2、讨论:
①师: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请你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
②学生自读自找。
③交流。
④投影出示:
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⑤齐读上面的句子。板书:
聪明好学
小外甥
爱幻想
3、讨论:
①师:小外甥的聪明好学体现在哪儿呢?自读下文思考问题。
②学生自读思考。
③交流。(小外甥敢于向“我”这个大人挑战背诗,而且背了很多)
④板书:背诗。
4、精读赛诗的内容。
①背了哪些诗?请你用笔画出来。
②同桌分角色读,要分清哪句诗是谁背的,还要注意读出古诗的味道来。
③指名分角色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5、引读:月光美,诗也美。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气氛中)。
6、拓展:
①过渡:十一自然段后面的省略号表示什么?(还有许多诗句)写月亮的诗是多如繁星。小外甥聪明好学,能够背诵那么多!你们是不是也和他一样聪明好学呢?下面,我扪分成两个组,也来你一句、我一句地赛诗,好吗?
②学生分成两个组赛诗。
③小结:事实证明,你们也很聪明好学,如果你们还能把书中的诗句以及你搜集到的这些诗句意思弄明白,你们就显得更加聪明好学了,能做到吗?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随作者一起欣赏了月下的美景,还认识了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知道小外甥的聪明好学体现在他能背很多的诗句,那么他爱幻想又体现在哪儿呢?下节课我们继续讨论。板书:?
21、望月
聪明好学背诗
小外甥
爱幻想?
望月 教学设计篇四
本文是一篇散文,记叙了“我”在甲板上赏月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作者文笔生动活泼,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跃然纸上。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
4、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5、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三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请大家背诵。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月亮的课文,中间也有不少月亮的诗句,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
3、出示课题21望月(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自由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结合上下文或理解部分词语。
(3)再读课文,提出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词语读音,提示注意点。
3、学生质疑,理解部分词义:
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放到下节课。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赏月外还写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提示:课文哪些段落写赏月,哪些写背诗句?
第一段(1—2 ):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 ):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独自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四、课堂练习
1、写字练习,教师进行指导。重点指导:斑、絮、呵欠
2、用钢笔描红。
3、写出近义词。
光点( ) 凝望( )惊奇( )封闭( )
聚集( ) 幻想( )清幽( )闪耀( )
4、抄写词语。
教学目标: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1、学生练习。
2、读词语。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注意朗读时的感受。
2、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说出:作者描写的月光下江景太美,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动人的图画。板书:月下江景 美丽如画
3、同学们,想不想把这幅图画画出来?学生思考:作者描绘的图画上有那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
4、出示图画,请同学们看看,是不是你们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播放课文第一段录音,学生边看图,边听录音,感受图画的整体意蕴。
5、让学生回忆课文,尝试背诵。
三、学习课文第二到三段
(一)自读课文,思考: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交流后板书:聪明好学 爱幻想
(二)学习第二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外甥的聪明好学、爱幻想的特点?
学生自由读后交流。
2、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师质疑:月亮怎么会把小外甥叫醒呢?
3、出示句子: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4、分角色朗读课文。
5、了解诗句的意思。
(1)学生解释。
(2)教师点拨理解。
6、指导读诗,背诵。(出示整首诗读读、背背)
7、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吗?(学生自由背诗后指名回答,师出示搜集的有关诗句进行补充,学生选择其中的感兴趣的1、2句读读、背背)
8、教师口述,引入情境:
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一起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使得我们无比畅快,沉醉在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气氛中。
9、出示句子: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10、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句意,体会意境。
11、小结谈话,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
学习了第二段课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正是由于小外甥聪明好学,才积累了数不清的美妙诗句,也因为这美妙诗句的熏陶,小外甥变得更加聪明,爱幻想。我国古代优美的诗句多如天上的星星,只要勤于积累,必有丰厚的回报。
四、学习第三段
1、过渡:
他的聪明好学还体现在哪里?爱幻想又体现在哪里?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讨论交流。
出示句子1:“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4、继续读课文,重点读读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
⑴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
⑵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个又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⑶……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⑷他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
⑸小外甥打了哈欠,摇摇晃晃走回舱里去了。
圈出你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细细品读。
学生交流感受。引导学生说出:小外甥活泼可爱,天真好奇,爱幻想,而且善于幻想,头脑里装满了奇妙有趣的东西。
5、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三、布置作业
1、摘抄描写月亮的诗句。
2、背诵课文。
3、收集有关山水的诗文,举行赛诗会。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四段。
2、指导背诵课文。
3、举行山水诗歌朗诵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
他的爱幻想的特点深深地影响了我,此时我站在甲板上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四段。
二、学习第四段
1、齐读课文。
2、启发谈话: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你们想不想随着作者一起去幻想一下?先请你闭上眼睛。
四、播放录音,展开想象
1、播放课文完整的录音,学生闭目静听,感受文章的整体意韵美。
2、启发学生幻想。
现在,你就是作者,甲板上只留下你一个人。你久久地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你想到了星星,想到了太阳,想到了彩虹,想到了风雨……请你展开幻想的翅膀,在广大的天空中尽情地飞呀,飞……
(学生闭目遐思、幻想。)
3、引导学生把幻想的东西说出来。(出示“讨论区”)
三、指导背诵课文。
1、根据课文的思路理清叙述顺序。
2、逐段进行指导背诵,学生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举行山水赛诗会。
1、四人小组内先背诵,推荐一位在班级里比赛。
2、每组一位代表上台朗诵。
(推荐学生代表四位作为评委。)
3、总结赛诗情况,宣布优秀选手。
五、作业(见“测试区”)
本文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月亮如诗,就要学生在《春江花月夜》的乐曲声中展开无尽的遐想,进行拓展。同时让学生打开记忆的大门,回忆以往学过的有关月亮的古诗,以及进行有关山水的诗句进行朗读、背诵,增加学生古诗方面的积累。
望月 教学设计篇五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感受文中描写月光的优美语句,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积累有关月亮诗文的兴趣。
3、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师生互动探究,体会同一个月亮在不同人眼里是不一样的。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月下江景的美丽。
难点:体会同一个月亮在不同人眼里是不一样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教师谈话:
月升月落,月圆月缺,月亮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凝望着皎洁的月亮,沐浴着柔和迷人的月色,有多少人为之陶醉,为之思绪万千啊!
2、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围绕“望月”主要讲了哪些内容?
(板书:赏月诵月想月)
1、明确自学要求:
赏月、诵月和想月这三部分内容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受呢?请你选择其中最感兴趣的一部分内容读一读,再找出有关写月亮的词句想一想,然后和同桌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1、根据学生自主选择交流的`内容展开教学。
学习内容一:“赏月”
“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方法设计:通过抓词促悟、想象促悟、读中感悟等方式体会月亮是安详的,月下江上的景色是美丽的。
学习内容二:“诵月”
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方法设计:充分利用学生对已学诗词的回顾和预习,引导学生在说和读中,体会诗人借月亮寄托着情思,抒发着情感。
学习内容三:“想月”
“像眼睛,天的眼睛。”
“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
方法设计:以放为主,以议促读,引导学生感受小外甥眼中月亮的独特有趣。
2、课堂小结引发思考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对不同人眼里的月亮有了新的认识。那么,月亮在你的眼中又是怎样的呢?
1、拓展阅读:课外阅读描写与月亮有关的诗文。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李白的《月下独酌》等等。
2、课后练笔:观察月亮及月光下的景物,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写一段话。
教学要求: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望月 教学设计篇六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描写小外甥对月亮量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多媒体课件
一、设境激趣,导入课文
1、导语: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晚风吹来一阵阵江水的气息,我们坐在静静的江轮甲板上,共赏着那一轮明月。
2、出示多媒体课件:面对这许多幅月下美景,你想说些什么?
(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1、导入:是啊,这一幅幅多么优美而宁静的画面,我想还有许多同学想抒发自己心中的感慨,就让我们把所有的感情融入到朗读中来。
2、课文第二小作者用自己的眼光对美景作了生动描述,让我们尽情地朗读课文,读到你情不自禁地想读给大家听的时候,请把你的小手举起来。
3、赛读课文:指读——评价读“你觉得他的月亮有几分美了,为什么呢?”再读“那你的月亮有他的美吗?来读给大家听听!”齐读——瞧,刚才没轮到朗读的同学脸上的神情多么着急,多么想表现自己,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读吧!
1、过渡:面对此情此景,除了朗读课文,你还想做些什么吗?(可以唱,可以说,可以吟诵诗歌)
2、月下吟诗这是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啊!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对月抒怀借月寄思,创作出许多流芳百世的写月诗歌。这轮清幽的明月,不仅吸引了我们,吸引了作者,还轻轻唤醒了作者的小外甥,小小年纪的他,居然向作者发起了挑战,比赛吟诗,让我们做一回小外甥和作者,切身感受一下对月吟诗的风雅。
3、可以先找好你的小伙伴在下面准备,分别做小外甥和舅舅来对诗,准备好了,起来对诗。
4、指名两组同学上台演示背诗,要求:既要背准确,又要突出月色的美妙,有信心吗?
5、作者用一个省略号,表示他们还比了很久,我们男生来做舅舅代表队,女生做外甥代表队,继续比下去,可以是诗,也可以是美妙的
词、句、片段,看哪队更厉害,好吗?老师给大家配点音乐助兴。(放音乐《渔舟唱晚》)
6、听着同学们的比赛,我真正是感受到了写月亮的诗歌佳词佳句多如繁星,说也说不完,老师这儿有几句诗,让我们也一起来举杯邀明月,月下吟古诗。陶醉在美妙的月色下(伴着音乐,齐读古诗)
1、过渡:美妙的月光滋润着每一个人的心田,这轮明月在诗人的笔下更是风情万种,在作者眼中是如此美丽,在天真可爱的小外甥眼中又是怎样的呢?各自由读13~19小节,要求:划出描写小外甥眼中月亮的有关语句,多读几遍,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通过刚才的读,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聪明好学、天真活泼、喜欢幻想)你从哪儿读出来的?
3、理解语段:“
①象眼睛,天的眼睛。
a你从小外甥的话中感受到什么?(多么丰富而又巧妙的想象。)月亮活起来了。
b“不假思索”的话应该怎么读?(指名读)
②“‘这是明亮的眼睛绘声绘色地说” a.抓“绘声绘色”,把小外甥天真的.想法读出来。
b.评价:听着他的朗读,你感觉到什么?(我感觉到在小外甥眼中,月亮是活的,是有感情的,是与我们同呼吸共命运的。)
③“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小外甥困了,想睡觉了,由此他想到月亮也困了,睁不开眼睛了,躲到云层里睡觉去了,在小外甥眼里,月亮又仿佛是他的小伙伴,那么亲密。)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部分:①自由组合相互朗读。②看着你们灿烂的笑脸,我知道你们都成竹在胸,现在,我们男女生各派出一个参赛小组来,进行比赛。为了使你们的代表队能获胜,临赛前,你们还想嘱咐他们几句吗?(学生相互提建议,男女生赛读)
5、师评:瞧,我们两组同学读得多棒啊,似乎他们也受到了小外甥的影响,变得天真可爱起来了!
1、作者也和大家一样,被小外甥的天真可爱,和他那些丰富的想象所感染,当甲板上只剩下他一人时,他久久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轻轻展开了幻想的翅膀,此时,如果你就是作者,会幻想些什么呢?(指名学生畅谈)
2、广阔而无私的大自然,给了人类无数像月亮一样美丽可爱的景物,你想赞美他们吗?那就用你独特的方式去尽情抒发吧,可以用语言去描绘,可以画画来表现,可以唱歌表示你的喜爱,可以吟诗赞美心中的景物
1、积累你描写你所喜欢的自然景物的诗句。
2、美美地朗读课文,并把它记下来。
望月 教学设计篇七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格中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的句子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名气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去感知世界。
知道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1、月色是柔和迷人的,面对皎洁的月光,有多少诗人为之陶醉,所以留下了许许多多描写月亮的诗句,你会背哪些呢? 请2—3名学生,教师也参与。
2、相同的月亮在不同人眼中又会有别样的情致,今天我们就随赵丽宏以及他的小外甥一道来《望月》。
3、提示课题《望月》。
1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检查预习和自读情况。
3、学生质疑,教师区分处理。
词语的理解→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
对文中诗句的理解→课后查工具书。
对难懂的句子,可存疑。
4、指名分节朗读,思考:理清文章的脉络。
学生小组讨论分段。
1、自由朗读课文,在头脑中想像画面。
画面中有月光、江水、光斑、芦荡、树林、山峰的剪影。
2、欣赏课文录音,划出你认为美的词句。
3、指导朗读,品味佳句。
4、让学生来当一回“小画家”,在纸上画出心中的“江边月色图”。
5、背诵指导:老师对着投影上的图片先背,学生尝试背。
1、左右结构的字较多,注意左右比例。
2、重点指导“絮”,看清字形,上下要紧凑。
3、描红。
搜集描写月亮的诗。
第二课时
1、课件出示月图。谁能带我们去领略一下美丽的月色?
2、提名背2节,齐背。
3、导入:月光是皎洁的,月光是迷人的.,月光是美丽的,在如此美好的月光下,作者和小外甥来到甲板上干什么?本节课继续学习。
(一)精读课文(3-12节)
1、自由朗读课文,畅谈课后感受。
2、交流感受:一个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他的聪明好学表现在哪?
3、小组学习讨论,以分角色美读形式进行汇报。
代表汇报,评价激励。
4、分角色朗读,体会词义、句意,体会当时的意境。
5、小结谈话,激发学生积累诗句的兴趣,小外甥知道的诗真多啊!我们与他进行比赛,好不好? 课件出示“擂台赛”的要求。
6、课件播放优美的配乐月色图,进行赛诗会。
7、小结: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齐读“诗,和月光在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望月 教学设计篇八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听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品读月夜江景、赛诗诵月、幻想月亮这三个片段,体会月的美妙,感受望月的乐趣及小外甥的聪明好学、想象力丰富。
4、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象的句子。
2、体会同一个月亮在不同人眼里是不一样的。
多媒体课件
师:讲解法
生:自主学习法、合作法。
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一、背诗激趣,导入新课。
1、月色是柔和迷人的,面对皎洁的月光,有多少诗人为之陶醉,所以留下了许许多多描写月亮的诗句,你会背哪些呢?指名背诵。
2、相同的月亮在不同人的眼中又会有别样的情致,今天我们就随从赵丽宏以及他的外甥一道来《望月》。
3、板书课题《望月》
二、自读感知,自主释疑。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检查预习和自读情况。
3、学生质疑,教师区分处理。词语的理解(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对文中诗句的理解(课后查工具书)对难懂的句子(可存疑)
4、指名分节朗读,思考,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精读品味,欣赏美景。
1、自由朗读课文,在头脑中想象画面。(画面中有月光、江水、光斑、芦荡、树林、山峰的剪影)
2、欣赏课文录音,画出你认为美的词句。
3、指导朗读,品味佳句。
4、让学生当一回“小画家”,在纸上画出心中的:江边月亮图。
5、背诵指导:老师对着投影上的图片先背,学生尝试背。
四、教学生字。
五、小结课题,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品读月夜江景、赛诗诵月、幻想月亮这三个片段,体会月的美妙,感受望月的乐趣及小外甥的聪明好学、想象力丰富。
2、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教学过程:
一、回忆月景,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月图,谁能带我们去领略一下美丽的月色?
2、指名读第二节。
3、导入:月光是皎洁的,月光是迷人的,月光是美丽的,在如此美好的月光下,作者和小外甥来到甲板上干什么?本节课继续学习。
二、美读课文,交流感悟。
1、精读课文第3——12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畅谈课后感受。
(2)交流感受:一个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聪明好学表现在哪?
(3)小组学习讨论,以分角色美读形式进行汇报。(代表汇报,评价激励)
(4)分角色朗读,体会词义、句意,体会当时的意境。
(5)小结谈话。
(6)课件播放优美的配乐月色图,进行赛诗会。
2、精读课文第13——20自然段。
(1)导:聪明好学的小外甥又向我发起了挑战,这次挑战是什么?
(2)默读课文第13——20自然段。要求:画画小外甥想象月亮的句子。议议:请你联系生活中实际谈感受。读读:细细品味他想象的奇特。
(3)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去感受小外甥活泼可爱、天真好奇、幻想奇特,头脑中装满了奇特有趣的东西。(抓重点词指导读好小外甥幻想的句子,品味奇特的想象。)
(4)指名读,分角色读,齐读。
(5)引导学生把幻想到得东西说出来。
三、作业
1、背诵课文。
2、把能想象到的有关月亮的内容写下来。
望月 教学设计篇九
1、 学习生字新词,并随课文理解词语意思。
2、 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一、二两段。
3、 品读第二自然段,感受课文描绘的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拧能湖都城送,并能熟读成诵。
3、引导学生搜集、拓展相关的阅读内容,反复欣赏、评析,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引导学生体会欣赏第二自然段描写月光的句子。
月下江景图
一、情景导入
这堂课陈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来——望月。
1、(出示课件)现在,夜幕已经降临,看,一轮明月升起来了!请你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答)
2、2、小结导入:望着同一轮明月,同学们的感受是各不相同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望月》,(板书:望月) 看看文中是说谁在望月?他们望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感知大意
1、请大家打开课本,朗读课文,完成以下要求:
(1) 思考:文中是说谁在望月?他们望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2) 读准生字词,读通课文。
提示:文中的省略号
2、交流讨论:
3、(1)文中是说谁在望月?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相机解释:小外甥
提问: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认为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同学们初读课文,读懂的真多,大家有没有把生字词读准、课文读通呢?(屏幕出示生字词)
闪烁 光斑 沐浴 瞳仁
比喻 云絮 封锁 呵欠
①一生领读,其余跟读,及时纠正、鼓励
②文中哪些句子、段落你觉得较难读,提出来大家一起练练
3、总结:初读课文,同学们真认真,但要真正读懂一篇课文,还要对其中的内容细细地体会。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品味作者眼中的月亮。
三、精读课文
(一)感受月色美
1、听朗读,说说你能感受到什么。
2、学生交流:(引导说出月下江景太美了,就像一幅画)
3、大家的悟性真高!在阅读写景文章时,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很重要,这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啊!你们一下子做到了,好样的!
如果我想把这幅画画下来,告诉我,画什么景物,这些景物分别有什么特点。
4、交流:
5、听了同学们的描述,大概是这样一幅画吧,(出示课件)请你再欣赏一下加深印象。(录音朗读课文)
6、好,我们也来有感情的朗读一遍,尽量记住这段美景。
(二)赏读经典美文
1、过渡:刚才我们犹如欣赏了一幅月下美景图。对于月下美景,许多大文学家都描绘过它,赞美过它。老师特别喜欢朱自清笔下的月色,现在推荐给你。
大屏幕出示,一生朗读: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
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朱自清:《荷塘月色》
2、师简述对荷塘月色的喜爱和感受。
在朱自清的`笔下,月光如水,静影沉壁,叶子和花都被月光笼罩着,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特别是“静静的、薄薄的、淡淡的”这一连串叠词的运用,使月色中的荷塘如梦如幻,幽雅恬静,我们读起来,也特别有韵味。
3、学生集体朗读。
(三)积累运用语言
1、(多媒体出示美丽月色图):欣赏了写月亮的美文,你能否把平时亲眼所见的月下美景也来描绘一下呢?实在想不出来,请你赞美这幅画中的月亮。可以写关于月亮的一、二个好词,可以写一、二句话或一段话,今天学到的词或句可以用进去。
2、交流欣赏。
(对学生写的内容,老师应尽量从积极的角度给予鼓励和赞美,升华学生的情感,培养写作能力。)
四、小结:
今天,我们主要欣赏了作者眼中的美丽月色。下节课,我们一起欣赏小外甥眼中的月亮。
五、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完成习字册
①班 “王”字最后一笔为“提”,“文”最后一笔为“点”。
②絮 下半部分不能多一撇写成“系”。
③欠 独体字,笔画少,应摆正位子,笔画要舒展。
板书设计
望月
“我” 月下美景
背诵古诗
小外甥
想象月亮
望月 教学设计篇十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赛诗会
16
望月
月下江景
美丽如画
比背诗句
聪明好学
想象月亮
爱幻想
独坐甲板
展开幻想
课内:抄词、写近义词、背诵课文、练习册部分作业
课外:背课文、赛诗会
第一课时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
1、同学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歌?请大家背一背,一人一句。
2、揭题
1、明确:读通全文,划出不理解词句,想清解决。
2、学生读文,自学字词
3、指名分段朗读。
4、词义质疑:
清辉:淡雅清纯的光辉。
凝望:出神地看
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联系课文)
云絮:絮,像棉絮的东面。淡淡的云朵。
剪影:照人脸或人体轮廓剪纸成形。这里指事物的轮廓。
不假思索:假,借用。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晶莹:光亮而透明
隐隐约约:看起来不很清
5、存疑:
“诗,和月光一起,沐浴……,……清幽旷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月亮还写了什么?
2、指名回答:板书:景比赛想象
3、我们应怎样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独身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1、进行写字指导甥瞳仁锁絮幽欠
2、钢笔描红、临写。
3、写近义词
光点()凝望()惊奇()封闭()
4、抄词:
清辉流动封销不假思索光斑瞳仁
闪烁挑战剪影绘声绘色沐浴比喻
云絮呵欠
1、师读课文,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地听,仔细想想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3、同学们,想不想把这幅画画出来?
4、学生细读课文,思考作者描绘的“图画”上有哪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
交流。
景物:月光江面芦荡梅林山峰
江面----浮光跃
芦荡梅林山峰----镀上花边
5、学生当场打开画笔进行绘画,其它同学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评议。
6、播放第一段录音(诵读),再看看同学画的图感受意境。
6、看图,尝试背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师质疑:月亮怎么会叫醒人?
3、出示句子: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聪明而又好学体现在哪里?
角色读5--11节。
4、了解诗句意思。
5、指导读诗、背诗。
6、教师口述,引入情境,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一起滋润着
“我们”的心田,使我们天比舒畅,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气氛中。
出示句子: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让我们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反复朗读,体会意境。
7、小结谈话,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
学习了第二段课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
收集有关山水的古诗,背一背,准备赛诗会。
课文中的小外甥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孩子?
爱幻想又体现在哪里?
让我们继续学习。(板书:爱幻想)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提问:这一段写的是什么?(板书:想象月亮)
小外甥是怎样想象月亮的?画出有关句子,连起来说一说。
出示句子:“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开一次……”
你觉得小外甥的想象怎么样?请联系你的生活经验去感受一下。
自由读句子,指名读。
3、讨论交流。(想象奇特,富有童趣)
4、继续读课文,找出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
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
他瞪大眼睛等我们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各有一个这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他绘声给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地童话故事。
圈出你认为应重读的词,读,品味。
学生交流感受。
5、分角色读这一段。
1、齐读课文
2、提问:这一段写什么?
(板书:独坐甲板,展开幻想)
3、启发谈话: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你们想不想随作者一起去幻想一下?闭眼。
闭眼,现在,你变成了作者,甲板上只留你……
引导说说幻想中的东西。
1、背诵课文
2、赛诗会(课外)
⒈通过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月景的美丽以及人们借月亮来寄托思念、抒发情怀的思想感情。
⒉培养学生想象力、自主创造能力和语文综合表达能力。
⒈收集并背诵描写月亮的古诗,学唱有关月亮的歌曲。
⒉排练小合唱《月光光》。
⒈清幽的夜空,明月深情地凝视着大地,静静地倾洒着它皎洁的光辉。从古至今,月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神圣的象征,它以其旷远和神秘寄寓着人们幽远的思念和无尽的遐想,像这样的图片老师还收集了一些,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
⒉多媒体出示月景图。
[通过观看几幅美丽的月景图,把学生带进了如诗如画的月夜,这样的情感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了学生的求知渴望。]
⒊从同学们情不自禁的赞叹声中,老师体会到同学们被美丽的月景迷住了,谁来描述一下自己所看到的画面?
⒋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月亮所倾倒,被月景陶醉,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美丽诗篇,老师有一首最喜欢的写月的词,同学们想不想听听呢?
⒌谁来把你最喜欢的写月诗读给大家听听呢?
⒍看来同学们积累了很多写月的古诗,接下来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⒈第一个活动:看题目,背古诗。
⑴六个词语各代表一首古诗,请选手选择。
⑵依次看题目背古诗,背不出可以朗读。
[通过看诗题背古诗,检查了学生对写月诗的积累情况。]
⑶小结:刚才各组同学都表现不错,特别是朗读时很投入,很有感情。
⒉不过,刚才的游戏只是个热身赛,接下来的游戏难度就增加了,但也更有趣了!
⒊第二个游戏:给图画配古诗。
⑴每个词语后面是一幅画,老师已经给图画配上了一首诗,也请同学们根据画面内容来配一首古诗,看看我们配的古诗是否相同。
⑵依次看图画配古诗,并朗读古诗。
[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图画内容的理解来绘图画,配上适当的古诗,实际检查了学生对写月诗的理解情况。]
⑶小结:能给图画配上合适的古诗,看来同学们不光会背古诗,而且对古诗还有一定的理解。
⒋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我们刚才所朗读的这些诗除了都写月亮之外,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板书:幽远的思念)
[通过恬当的小结,揭示了传统的月亮文学,也达成了教学目标。]
⒌第三个游戏:唱月亮的歌曲。
月亮在诗人眼中是个宠儿,在其他的艺术家心中也是最为钟爱的,例如歌曲当中就经常出现月亮。
⑴谁来唱几句有关于月亮的歌曲?
⑵我们学校合唱队曾经唱过一首歌叫《月光光》,非常好听,我们班有好几个合唱队员,我们来欣赏一下他们的表演。
⑶请同学们说说听完后的感觉。
⑷我怎么听着听着想睡觉呀?请合唱队员解释一下。
⑸小结:怪不得听着听着,我好像回到了儿时,躺在摇篮里沉沉睡觉,原来月亮确能引发人无尽的遐想。(板书)
⒈除了诗、歌曲还有很多种艺术形式可以借月亮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这样吧,我给大家创造一个机会,学做一回艺术家。
⒉多媒体出示:“现在你是一个艺术家,请你用编歌、写诗、书法、画画、朗诵、写话等形式通过月亮来表达你的情感。”
⒊学生汇报,说清楚作品是什么?为什么创作这幅作品?
[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形成依赖于主体的亲身实践,在写诗、画画、编歌等实践中,学生把感知、理解、内化的知识转化为了运用的能力。]
⒋总结全文。
聆听着同学们的汇报,老师更深刻地感受到月亮是一首恬静的诗,是一曲委婉的歌,是一幅含蓄的画,是一段绵长的情,让我们在《小白船》优美的旋律中,再一次领略一下美丽的月景带给我们幽远的思念和无尽的遐想。
望月 教学设计篇十一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新授
自学交流、讲述点拨、品读感悟、激励评价
第一课时:以小组为单位检查课文朗读情况,交流、补充助学案
第二课时:结合助学案,深入分析理解课文
(1) 直接板书“月”,师问:“当月亮升起来的时候,周围会变成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指名学生回答)
(2) 师:课文中是如何描写月色的?(指名学生读第2自然段)
师范读,生想象读,初步感悟月景的美
(3) 师:望着月亮,人们会产生怎样的想象?会做些什么?
引出课题,将课题补充完整,读课题
1、资料荟萃
让学生结合助学案,交流课前查阅到的与课文相关的词语的`意思或作者资料
2、生字我来记
(1) 指名学生回答本文中难写、应注意的字(着重指导“舱”的书写)
(2) 交流文中多音字(注意“不假思索”中假的读音)
(3) 交流文中用得好的四字词语(一人读,其余人跟读)
3、课文大讲堂
师: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背诗,对月亮的想象)
(上述过程,都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予不同分值,并加到学习小组中)
1、学习作者与小外甥互背的月亮的诗,拓展补充
(1) 学生自读课文,划出两人所背的有关月亮的古诗
(2) 指名学生回答
(3) 同桌两人分角色对读有关句子
(4) 指名学生读,评价纠正,引导感情读
(5) 过渡:哪位同学知道这些诗句所在的古诗?
(板书:《古朗月行》《水调歌头》《静夜思》《宿建德江》《峨眉山月歌》《枫桥夜泊》)
教师与学生一起对背古诗
同桌两个互背
过渡:望着月亮,吟着诗句,让人沉醉,齐读13段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2、感悟对月亮的想象,激发美感
过渡:月亮不仅让人沉醉,还带给了人们很多的遐想,在小外甥的眼中,月亮像什么?
(板书:天的眼睛)
(1) 师:小外甥是如何想象的?
(指名读19段,精彩品读,自读)
(2) 师:你觉得月亮像什么?
用句式“月亮像----------------------,它-----------------
(学生想象回答,给予评价)
(3) 过渡:是啊!月亮在我们的心中是玉盘,是带边的镰刀,是嫦娥姐姐的家,是珍珠,它点缀了漆黑的夜空,它照亮了寂静的大地,它勾起了游子思乡的心,它带给我们很多很多的幻想,所在在小外甥离去时,作者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齐读21段。
想一想,作者望着月亮又会产生怎样的幻想?
师:这么美的一篇文章,作者是通过哪些方法去叙述的?
(与学生交流文章写作方法,适时加分评价)
师:你搜集到了哪些描写月亮的古诗?给合《优美诗文诵读》和主题阅读丛书,寻找有关诗词,限时背诵。
(1) 背过一首描定月亮的诗
(2) 解决自已所提的智慧小屋中的问题
望月 教学设计篇十二
教学目标:
1、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通过重点品读第二自然段,感受课文描绘的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并能熟读成确。
2、引导学生搜集、拓展相关的阅读内容,反复欣赏、评析,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3、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地动笔写,升华学生情感,培养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初识课文美
1、读题。
2、谈话复习导入:《望月》是现代著名作家赵丽宏写的,它处处渗透了美,包含了美。上节课,我们初学了课文,并通过朗读,感受了文中蕴藏的美。我们感受到了哪些美呢?(板书:月色美、诗句美、想像美)。(对学生找到的其它的美也应予以肯定,如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小外甥的童心美等)。今天我们先欣赏美丽的月色。
二、品读第二自然段,感受月色美
1、师配乐范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生闭上眼睛听,展开想像,浮现画面。
2、学生各抒己见,同桌谈谈刚才仿佛看到了什么。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把认为写得最美的一句话标出来,读好它,准备读给大家听。
4、交流:你认为哪一句写得最美?
这里将运用语言渲染法、示范读、有意比较法、以评促读法、借词发挥法等多种朗读方法,重点欣赏、评析重点词句。(顺序不固定,根据学生的选择可任意调换)
(1)第一句。
a.学生读。
b.将“安详”与“安静”进行比较,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安详:不仅包含了静和安宁的意思,作者还把月亮当人来写,给人以亲切和亲近感。)
c.齐读。
(2)第二句。
a.学生读。
b.分别指导读好“千点万点”、“晶莹闪烁”、“跳动”等词。(这句话写出了月光下的江景有一种动态美;
“千点万点”说明江面上跳动的光斑极多,数不清;
“晶莹闪烁”说明光斑有光泽,像星星一样一闪一闪,很美;
“在跳动”说明光斑有节奏。有弹性地跳跃,给人以活泼可爱之感。)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读出情来,读出味来。
c.师小结:是呀,同一个句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读起来也不一样,只要能把你感悟到的读出来,都是可以的。
d.学生自由读,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
(3)第三句:a.学生读后,请同学们说说读得怎么样。
b.指导读好“隐隐约约”。(“隐隐约约”一词写出了月光下的江景的朦胧美和神秘美。)
c.齐读。
(4)第四句:请喜欢这一句的同学一起读。
5、配乐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赏读经典美文,感受语言美
1、过渡:月光照水,水波映月,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一幅恬静的“月下美景图”,都深深地陶醉了。皎洁的月亮,晶莹明净,清柔似水,曾给了人们多少梦幻,多少遐想。朱自清、冰心、巴金等大文学家都曾描绘过它,赞美过它。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几个片段。
大屏幕出示以下三个片段:
片断一: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牛乳中洗过一样;
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朱自清:《荷塘月色》
片断二: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月光曲》
片断三:静美的月亮,自然是母亲了。我半夜醒来,睁眼看见她,高高的在天上,如同俯着看我,我就欣慰,我又安稳的在她的爱光中睡去。——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二》
2、学生挑最喜欢的片断自由朗读。(默读、轻声读、高声朗诵、同桌读、小组读或走下座位找好朋友都可以,不拘形式)
3、欣赏。请学生先谈谈为什么喜欢它,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1)师指导赏析。
a.师简述对荷塘月色的喜爱和感受。老师最喜欢的片段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在朱自清的笔下,月光如水,静影沉壁,荷塘像笼着轻纱的梦。特别是“静静的、薄薄的、淡淡的”这一连串叠词的运用,使月色中的荷塘如梦如幻,膝俄而恬静,我们读起来,也特别有韵味。
b.师深情并茂地朗读。
c.生自由朗读。
d.生配乐齐读。
(2)学生根据老师的方法自由选择赏读片段。《月光曲》重点欣赏月光下,大海刮风起浪时“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美,要读出月的温柔和海的气魄;
《再寄小读者》主要体会冰心笔下的月亮像慈母,饱含了浓浓的关切和爱。
(3)再欣赏2或3段学生课前寻找的关于月亮的片段,有些读得棒的同学可给他配上音乐,或叫他到前面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读,如果有同学能背出来最好。
(4)同桌互相欣赏搜集的美文。
四、积累运用语言,表达感受美
1、(多媒体出示美丽月色图):看着这清幽的月光,欣赏了这么多写月亮的美文,你一定也忍不住想赞美一下月亮吧?好,拿出笔在课文中美丽的月亮旁写点儿什么,可以写关于月亮的一、二个好词,可以写一、二句话或一段话,喜欢诗的同学可以写几句小诗,喜欢唱歌的同学也可以写几句歌词……今天学到的词或句可以用进去。
2、交流欣赏。(对学生写的内容,老师应尽量从积极的角度给予鼓励和赞美,升华学生的情感,培养写作能力。)
五、师小结:
《望月》真是一篇美文,处处都是美。今天,我们欣赏了美丽的月色。下节课,我们一起欣赏关于月亮的美妙诗句和小外甥美好而奇特的幻想。
望月 教学设计篇十三
《望月》是苏教版第十册第七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是一篇构思独特、感情真挚的散文诗,文章语言隽永、意境优美、生动有趣,使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跃然纸上。教学过程中,以品读为主线,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商讨为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理念,重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生成,抓住课文的留白点,充实更多的语文教学资源。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激发他们热爱文学的兴趣,萌生探求文学殿堂的欲望,让追求真善美、热爱语文的“月光”真正洒进每个孩子的心田。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课文的学习,掌握根据不同结构的段落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
4.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感受望月的乐趣。
5.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望月的乐趣在哪里?
两课时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月亮吗?为什么?我们的先辈们曾经在诗歌中表达了月亮无限的热爱和赞美。大家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谁背诵给同学们听听呢?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月亮的课文,文中也有不少描写月亮的诗句,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
3.出示课题 24、望月(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自由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结合上下文或理解部分词语。
(3)再读课文,提出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词语读音,提示注意点。
3.学生质疑,理解部分词义:
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能解决的随堂解决,不能解决的放到下节课。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仅仅写月亮的?除了写赏月外还写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提示:课文哪些段落写赏月,哪些写背诗句?
第一段(1—2 ):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 ):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独自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四、布置作业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导入。
1.这篇课文写的是谁?(板书:“我”和小外甥)
2.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独自一个在江轮甲板上赏月,看到的月光照耀下江上景色是怎样的呢?(板书:赏月)
二、品读课文,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一)品读第一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
2.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说出:作者描写的月光下江景太美,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动人的图画。板书:月下江景美丽如画
3.学生思考:作者描绘的图画上有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
4.出示图画,请同学们看看,是不是你们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师范读,学生边看图,边听,感受图画的整体意蕴。
5.让学生回忆课文,尝试背诵。
(二)品读第二、三段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思考: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交流后板书:聪明好学爱幻想
1.品读第二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外甥的聪明好学、爱幻想的特点?
学生自由读后交流。
(2)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师质疑:月亮怎么会把小外甥叫醒呢?
(3)分角色朗读课文。
(4)了解诗句的意思。指名学生解释、教师点拨理解。
(5)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吗?(学生自由背诗后指名回答,师出示搜集的有关诗句进行补充,学生选择其中的感兴趣的1、2句读读、背背)
(6)出示句子: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7)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句意,体会意境。
学习了第二段课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2.品读第三段
(1)过渡:
他的聪明好学还体现在哪里?爱幻想又体现在哪里?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讨论交流。
出示句子1:“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3)继续读课文,重点读读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
①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一个又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②……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③他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
圈出你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细细品读。
学生交流感受。引导学生说出:小外甥活泼可爱,天真好奇,爱幻想,而且善于幻想,头脑里装满了奇妙有趣的东西。
(4)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三)、品读第四段
1.齐读课文。
2.启发谈话: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你们想不想随着作者一起去幻想一下?先请你闭上眼睛。
三、听师范读,展开想象
1.师范读整篇文章,学生闭目静听,感受文章的整体意韵美。
2.启发学生幻想。
现在,你就是作者,甲板上只留下你一个人。你久久地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你想到了星星,想到了太阳,想到了彩虹,想到了风雨……请你展开幻想的翅膀,在广大的天空中尽情地飞呀,飞……
(学生闭目遐思、幻想。)
3.引导学生把幻想的东西说出来。
四、指导背诵课文。
1.根据课文的思路理清叙述顺序。
2.逐段进行指导背诵,学生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举行赛诗会。
1.四人小组内先背诵,推荐一位在班级里比赛。
2.每组一位代表上台朗诵。
(推荐学生代表四位作为评委。)
3.总结赛诗情况,宣布优秀选手。
六、布置作业。
每人回去搜集三首与月亮有关的古诗,进行摘抄。
板书:
24、望月
月下江景美丽如画
比背诗句 聪明好学 夜中望月
聪明好学爱幻想 乐趣无穷
独坐甲板 展开幻想
教学感悟:
本课的教学设计有以下特色:
1.为朗读为主线,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
2.充分体现“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商讨为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理念,重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生成。
3.注重学生语言积累,培养语感能力。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在《望月》一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从书面语言中获取信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地感受、理解、评价、鉴赏文本。在对话中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在交流中共同成长。
望月 教学设计篇十四
教学目标
1.会写“宫、侯”等8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古诗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4.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诗人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9654;教学重点
1.学会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品味诗句,感知古诗大意。
2.指导背诵,积累古诗。
9654;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诗人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9654;教学策略
1.字词教学
在字音教学上,要注意本课的多音字:“纤”读“xiān”;
“脉”读“mò”。在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时,先放手让学生借助课文中的注释,联系上下文进行自学,说说词语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求学生把初步理解的词语放进诗句中去,试着讲讲诗句的意思。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适当点拨即可。
2.阅读理解
本课的三首古诗分别写了三个不同的节日,描写了不同的风俗习惯。学习古诗时,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注释、联系古代文化常识、结合课文插图等理解诗句的意思。同时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以丰富学生对古诗中美好感情的感悟。
9654;教学准备
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8226;好学案》对应课文预习作业。
2.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
9654;教学课时3课时
第1课时
《寒食》
9654;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2.边读边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古诗所描绘的景象和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9654;教学过程
板块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能列举一下中国的传统节日有哪些吗?(指名学生答)那么,你们知道清明节的前一天是什么节日吗?(寒食节)寒食节在我国很早就有了,许多诗人都曾写过关于寒食节的诗歌,今天我就向大家介绍一首——韩翃的《寒食》。(板书:寒食)
2.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教师谈话导入,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有利于学生了解寒食节的具体时间,为理解诗句打下良好基础。
板块二理解诗题,走近作者
1.交流资料,了解寒食节。
(1)同学们,通过预习查资料,你们对寒食节一定有所了解,谁来分享一下呢?
(2)指名学生说。
(3)教师小结:寒食节也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在冬至后的第105天,清明节前1~2天。这一天,人们禁烟火,只吃冷食。在后世的发展中,逐渐增加了祭扫、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斗鸡等风俗。
课件出示
寒食节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曾被称为民间第一大祭日。寒食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中唯一以饮食习俗来命名的节日。
2.了解作者韩翃。
课件出示
韩翃(719—788),唐代诗人,字君平,南阳(今属河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考中进士。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韩翃的
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
3.指名学生读诗。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设计意图】交流资料既是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检查,又培养了他们收集资料的良好习惯。同时,了解古诗的写作背景有助于学生感悟诗情,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
板块三初读古诗,把握大意
1.自由读诗,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含义。
2.解释词语。
课件出示
春城:指春天的京城。
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汉宫:这里用汉朝皇宫来指唐朝皇宫。
传蜡烛:寒食节禁火,但朝廷传赐蜡烛给公侯之家,受赐的可以点火。
五侯:这里指天子宠幸之臣。
3.解释诗意。お
(1)指名学生说。
(2)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春天的京城到处都飘散着落花,寒食节里御花园中的柳树在春风中摇曳。
(3)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日落天黑,皇宫里忙着传送蜡烛,蜡烛燃烧时升起的轻烟飘进了王侯贵族之家。
板块四化诗为画,体会意境
1.这首诗中哪些句子描写了春意?
指名学生答。(课件出示: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诗人立足高远,视野开阔,将全城景物尽收眼底。“春城”一词,高度凝练而华美。“春”是自然气候,“城”是人间都邑,这两者的结合呈现出无限美好的景观。
2.诗人说“无处不飞花”而不说“处处飞花”,为什么?
“无处不飞花”是诗人抓住的典型画面。诗人不说“处处飞花”,因为那只是一般性的概括,而说“无处不飞花”,用双重否定的句式极大地增强了肯定的语气,有力地烘托出城内春意之浓郁。
3.谁能说一说“飞”字用得好在哪里?
“飞”字极富动感,不仅有助于表现春天的勃勃生机,还说明了诗人在描写时措辞之精当。“飞花”就是指落花随风飞舞,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说“落花”而说“飞花”,这是明写花而暗写风。一个“飞”字,意蕴深远。
总结:由此我们可以充分体会到诗人炼字的功夫。可以说,这首诗能传诵千古,主要是得益于其中的名句“春城无处不飞花”,而这一句诗中最引人注目的,就在于一个“飞”字。
4.“寒食东风御柳斜”这句诗的重点是什么?
春风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花园。园中垂柳也随风飘动起来了。风是无影无形的,我们只能从花之飞、柳之斜来间接感知。照此说来,“斜”字也是在间接写风。
5.探讨:《寒食》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指名学生回答。
按从白天到夜晚的时间顺序描写的,描写了落花飞舞、杨柳摇曳、轻烟四散等景色。
6.寒食节那天全国禁火,夜幕降临后,大地一片漆黑。但在皇宫里却出现了一个怎样奇特的景象呢?是谁可以享有如此特权?如果你是长安的百姓,看到这些你会有什么感受?
普天之下,家家禁火,但宫廷里却正忙着传蜡烛。(不满,轻蔑)
7.“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有何深意?
讽喻皇宫的特权以及宦官的专宠。
8.指导学生背诵全诗。
9.总结:这首诗主要描写了寒食节里,全城处处飘飞着落花,御花园中的柳枝随风飘拂。夜幕降临,普天之下,家家禁火,但宫廷里却正忙着传蜡烛,轻烟飘进了王侯贵族之家。诗人借古喻今,流露出对现实的不满。
【设计意图】“一切景语皆情语。”先逐句理解,再分析诗中描绘的景色,由这首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从所写景物分析寄托的情思,是对主题的一个升华,环环相扣,便于学生理解,引导学生层层深入。
9654;板书设计
第2课时
《迢迢牵牛星》
9654;课时目标
1.了解《古诗十九首》相关常识。
2.品味诗歌语言之美、形象塑造之巧;
体会诗中蕴含的相思之情。
9654;教学过程
板块一创设情境,导入诗题
1.教师谈话:大家一定诵读过这样的句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这是《诗经》中人们的浅唱;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这是汉乐府中人们的歌咏。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取法于《诗经》和汉乐府,但也有它独特的魅力。让我们一同走入《古诗十九首》中的第十首《迢迢牵牛星》。(板书诗题:迢迢牵牛星)
3.指名学生读诗题。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回忆所学或所了解的古诗,将学生带入学古诗的氛围中。1.课件出示填空题,比比谁回答得快。
板块二初读全文,读通读顺
1.学生自由读全诗。教师提出要求:读准字音,把诗读通、读顺。
2.课件出示易读错的字。
迢纤泣涕盈脉
3.指名学生读字。
重点强调:“纤”读“xiān”;
“脉脉不得语”中的“脉”读“mò”。
4.读出节奏。
指名读,读出古诗的停顿和节奏。
课件出示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5.读出韵味。
关注字音的同时,争取读出古诗的韵味和自己的理解。
6.教师范读。
7.自由练读。
8.学生齐读。
小结:学习诗歌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就是诵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让我们伴随着朗朗书声开始这首诗歌的学习。
【设计意图】读得正确,读出节奏,读出韵味,使学生在逐层提升的诵读中感到学习古诗十分有意思、有情趣,为熟读知意打下基础。
板块三探究内容,品味诗情
1.导入:读懂诗,读出诗里包含的意思,这才是学习诗的正式开始。诗就像一杯浓浓的咖啡,需要细心品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仔细品味一番吧!
2.自读自悟。
通读全诗,思考:这首诗写了一个什么故事?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3.讨论汇报。
织女(河汉女)思念牛郎。织女是全诗的主人公。这是一首相思之作,感情基调较为哀怨。
4.读完这首相思之作,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抒发你读后的感受,你会用哪个词语呢?
指名学生回答。(板书:伤感)
5.如果用一个词语将诗中传递的情感描摹出来,你认为哪个词语最合适?(板书:相思)
6.带着这样的感情,再读诗歌,体会一下,诗歌借助了哪些语句来传递这份相思的伤感与哀怨呢?指名学生答。
(1)课件出示诗句: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迢迢”指遥远。今天这个词语仍然富有生命力,我们形容路途遥远,会说“千里迢迢”。“迢迢”和“皎皎”两个词相互呼应,相互补充,意思是牵牛星和织女星相距十分遥远,都很明亮。
牵牛星在遥远的地方,这遥远的距离使得主人公内心起了相思之情。可是,牵牛星真的离她那样遥远吗?在诗句中有没有其他的发现?
(2)课件出示诗句: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①“札札”是象声词,形容织布机工作时发出的响声,给人一种静谧中的杂乱之感。而“弄”这个字,是摆弄、抚弄的意思。一个动词就透露了此时织女的心境,写出了她心不在焉、心神不宁的样子。
②札札机杼乱人心,最是织女愁肠时。其实,《木兰诗》中有一句与此句类似,同样抓住了“机杼”这个意象,来写女子的愁情。是哪句呢?“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同样是用有声来衬寂静,以有声来传悲情。
(3)课件出示诗句: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①弄懂“不成章”。这三个字蕴含着一个“思”字,揭示了织女的内心动态。
②“泣涕零如雨”更是织女悲苦内心世界的表露,她神思恍惚、心不在焉,终日劳作却“不成章”。
③“泣”的本义是眼泪,特指无声流泪或低声地哭。“涕”也是指眼泪。
④“零”本是指雨缓缓而降,引申为降落、落下。这里落下的不是雨,而是如雨水一般无法抑制的织女泪。这里运用了夸张和比喻的修辞手法,突出了织女相思之苦。
⑤有感情地朗读。
(4)课件出示诗句: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银河清澈且水不深,他们相互之间的距离又能有多远呢?
(5)课件出示诗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①“盈盈”写出了水之清澈,既能表现水波的晶莹,又能表现女子的魅力,还可以想象出女子眼含热泪的神态,令人回味无穷。“盈盈一水”至此也成了阻隔两情的.象征。
②“脉脉”用来形容默默地用眼神表达情意的样子。织女只能深情地凝望着对方,却不能说话。
7.齐读古诗。
8.有人评价这首诗是《古诗十九首》中最具浪漫色彩的诗作,借天上之事,传人间之情。再读诗歌,让我们体会一下这首诗歌“深深的话,浅浅地说”的语言之美。
叠字是指两个相同的字组成的词语,又称复字、重言。这也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修辞方法。两字相叠被称为单叠,四字相叠被称为双叠。在本课中,运用了“迢迢、皎皎、纤纤”等6个叠词。这些叠词无论是用于描摹景物,还是刻画人物、叙述情境,都在反复吟咏中创设出缠绵的意境。
9.指名读诗,读出叠词的韵律美。
【设计意图】诗词的教学重点在想象、品读、悟情。在学生自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行交流,在关键处给予指导。最后紧扣人物心情,用一连串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反复品读诗句,读出诗词背后的那份情,掀起课堂教学的高潮。设计
9654;板书设计
第3课时
《十五夜望月》
9654;课时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并背诵古诗。
2.感受这首诗的画面美和情感美,理解诗中抒发的感情。
3.学习生动形象又含蓄委婉的表达方式;
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9654;教学过程
板块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中秋佳节即将来临,在这个传统佳节里,我们会做些什么呢?(吃月饼,赏月)
2.圆月,是中秋的象征。中秋的月亮,总是带着些平日里没有的味道,引得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忍不住要对月提笔,一抒己志。
3.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古诗《十五夜望月》。(板书课题)
4.交流: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这首诗描写了诗人中秋夜赏月的情景)
5.了解诗人王建。
课件出示
王建(768—835),唐代诗人,字仲初,许州(今河南许昌)人。王建是大历进士,早年即离家寓居魏州乡间。20岁左右,与张籍相识,一道从师求学,并开始写乐府诗。他写了大量的乐府诗,同情百姓疾苦,反映时政弊端。他的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张王乐府”。所作《宫词》百首,在表达传统的宫怨之外,还广泛地描绘宫中风物,是研究唐代宫廷生活的重要材料。本诗选自《王司马集》。
【设计意图】学起于思,学生的思维活动,总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以发展。思,能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板块二初读古诗,读出韵味
1.自由读诗,读通读顺。
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认真读两遍,第一遍读准字音,把诗读通、读顺;
第二遍做到字正腔圆。
2.指导朗读,读准字音。
(1)第一句中的“栖”读作“qī”,在这里是指“乌鸦在树上休息”。
(2)“湿桂花”的“湿”是翘舌音,“冷露”的“冷”是后鼻音,“尽”是前鼻音。
3.赛读古诗,读出节奏。
读诗不光要字正腔圆,还要读出节奏。请男女生比赛读,读出这首诗的节奏。
课件出示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读诗的方法,由读得字正腔圆,到读出节奏,再到读出音韵美。朗读要求逐步提高,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古诗的美。
板块三把握大意,整体感知
1.结合注释,理解重点词语。
课件出示
十五夜: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夜晚。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
地白: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铺了一层白霜。
2.指名读第一、二句,并理解意思。
课件出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1)指名读。
(2)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学生交流:中秋的月光照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白霜,树枝上栖息着乌鸦。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了庭中的桂花。
3.指名读第三、四句,并理解意思。
课件出示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指名读。
(2)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学生交流:今夜人们都望着明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的身上?
4.理解诗句,全班齐读古诗。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让学生带着理解朗读古诗。
板块四精读古诗,感悟诗情
1.为什么诗中写的是桂花?
桂花是中秋时节有代表性的花。桂花常在农历八月,也就是中秋时节盛开。
2.“人尽望”描绘出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描绘出了中秋之夜人们争相赏月的情景。
3.诗歌前两句描写的景物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个景物?为什么?
4.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中的“冷”字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它是从哪个角度来描写的?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色?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冷”字写出了秋夜露珠的清冷,是从触觉的角度写的。这两句诗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的中秋之夜的图景,表现了诗人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情。
5.诗歌后两句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深切的思乡之情)
6.全诗营造了怎样的氛围?诗人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全诗营造了月圆人缺、静寂孤苦的氛围,抒发了诗人的离别之情、思念之情。
7.《全唐诗》在收录这首诗时将末句的“落”字作“在”字,你认为哪一个字更有表现力?
“落”字更有表现力,“落”字新颖妥帖,不同凡响,给人以形象的动感,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同时也与“无声”相契合,凸显月夜的静。而“在”字则相形见绌,平淡寡味。
8.齐读全诗,体会诗人的思念之情。
9.用多媒体展示从不同角度所看见的月亮,如海上明月、沙漠月升、小楼新月、水边望月等,学生根据令自己有所感悟的图景发挥想象。
10.指导学生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1.请同学们课下收集其他有关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古诗,并注明作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想象画面,能让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古诗,并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熟读成诵,积累优秀传统文化经典。
本课三首古诗皆包含着传统节日的习俗。韩翃的《寒食》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了寒食节时皇城内美丽的春色和宫廷的生活场景;
《迢迢牵牛星》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隔开,只能在七夕相见一次的故事,抒发了女子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
王建的《十五夜望月》描绘了月朗风清的景色,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气氛,抒发了诗人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1.读中理解。
在古诗的教学中,朗读和感悟古诗意境是重点。首先就要检查预习情况,让学生在读准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文中注释理解诗句。
2.读中感悟。
让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读出韵味,感悟古诗所传达的情感。例如,在读中感悟诗人韩翃借古喻今,对现实不满的情感;
在读中感受诗人王建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倍感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
3.读中想象。
让学生通过寻找诗中描写的景物,结合自身感悟和课件展示的美景图等,再用自己的语言把想象的画面描绘出来。在读中想象,能帮助学生较好地感悟诗中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