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学校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范文四篇

时间:2022-05-17 15:05:02 来源:网友投稿

《传染病》是由华纳兄弟影片公司出品,由史蒂文·索德伯格执导。玛丽昂·歌迪亚、马特·达蒙、劳伦斯·菲什伯恩、裘德·洛、格温妮丝·帕特洛、凯特·温丝莱特、布莱恩·科兰斯顿领衔主演的动作片。影片于2011年9月9日在美国上映。影片灵感来源于SARS,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学校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学校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4篇

第1篇: 学校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

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

一、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传染源为患者和病毒携带者,在发病前的最初三天,传染性最强。病毒随打喷嚏、咳嗽或说话喷出的飞沫传播。

主要表现:起病急骤、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二、普通性感冒:

主要表现:咽喉痛、鼻塞和流鼻涕、流眼泪、打喷嚏、轻度发热、头痛和咽痛,很少出现发高热和全身酸痛的症状,发病周期短。

流感和普通感冒的防治:

1、要注意随温度变化选择衣物,注意保暖

2、增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3、多饮水、多吃水果

4、注意通风,居家、教室、宿舍每天开窗通风半小时到一个小时

5、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

三、流行性腮腺炎:

腮腺炎病毒侵入上呼吸道粘膜并在局部生长繁殖,患者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则出现一侧腺体肿大或者两侧腮腺同时肿大而变形,局部疼痛,开口和咀嚼时疼痛明显,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常可波及邻近的颌下腺,舌下腺和颈部淋巴结。腮腺肿大可持续5日左右,以后可逐日减退。全部病程约7-12日,可并发睾丸炎、卵巢炎、脑膜炎等。

预防: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服用中药抗病毒冲剂预防。注射“麻腮风”疫苗提高免疫力。

四、流行性出血热:亦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临床上以急性起病、发热、出血、低血压、肾损害为特征。

1、流行病学

传染源:在我国黑线姬鼠为主要宿主和传染源,褐家鼠为城市型

和我国家鼠型的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病毒能通过宿主动物的血及唾液、尿、便排出,目前认为其感染方式是多途径的传播途径,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传播,

母婴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也常见。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多数人呈隐性感染状态,感染后可获

终身免疫。一般青壮年发病率高。

2、临床表现

潜伏期8~39天,一般为2周。约10%~20%的患者有前驱症状,表现为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或胃肠道功能失调。临床上可分为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等五期,但也有交叉重叠。

1)发热期: 起病急骤,有畏寒、发热、头痛、腰痛、眼眶痛、羞明、视力模糊、口渴、恶心、呕吐、腰痛、腹泻等。发病后体温急骤上升,一般在39~40℃之间,热型以弛张型为多,少数呈稽留型或不规则型,颜面及眼眶区有明显充血,似酒醉貌。上胸部潮红,球结膜水肿、充血,有出血点或出血斑,软腭、腋下可见散在针头大小的出血点,有时呈条索状或抓痕样。肋椎角有叩痛。束臂试验阳性。

2)低血压期 :一般于病程第4~6天出现,也可出现于发热期。重者血压骤然下降,甚至不能测出。休克时(除晚期者外)患者的皮肤一般潮红,温暖,出汗多,口渴,呕吐加重,尿量减少。可有烦躁

不安、谵语、摸空等,重者有狂躁、精神错乱等。

3)少尿期 :多出现于病程第5~7天。此期胃肠道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和出血显著。患者有口渴、呃逆、顽固性呕吐、腹痛、谵语、幻觉、抽搐、鼻衄、呕血、便血、咯血、尿血等,皮肤、粘膜出血点增多。血压大多升高,脉压增大。肋椎角叩痛显著。尿量明显减少。24小时少于400ml,或甚至发生尿闭(24小时尿量少于50ml),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尿毒症、酸中毒、高钾血症等。由于尿少或尿闭,加上血浆等液体的大量回吸收,可出现高血容量综合征。并引起心力衰竭、肺水肿等。

4)多尿期 :多出现于病程第10~12天。由于循环血量增加,肾小球滤过功能改善,肾小管上皮细胞逐渐修复,但再吸收功能仍差;加上少尿期在体内储留的尿素等代谢产物的排泄,构成渗透性利尿的物质基础,故出现多尿和夜尿症。每日可排出3000~6000ml低比重的尿液,甚至可达10000ml以上。

5)恢复期: 一般在病程的第四周开始恢复,尿量逐渐回复正常,夜尿症消失,尿浓缩功能恢复。一般情况好转,除软弱外,无明显自觉症状。实验室检查都恢复正常。整个病程约1~2个月。以上各期并非每一病人都有,轻型或非典型病员可缺少低血压期或少尿期。

3、预防

(一)灭鼠

(二)切断传染途径

一、出血热可能的感染途径:

1. 食用被鼠类及鼠类的尿、粪、唾液等污染的食物或饮用被污染的水。

2. 皮肤伤口接触了带病毒的鼠类及鼠类的尿、粪、唾液等污染的物品。

3. 被鼠咬伤,或被寄生于鼠类身上的革螨(虫)叮咬,也可感染。

4. 吸入了带病毒鼠类的尿、粪、唾液等污染尘埃后形成的气溶胶。

为了预防出血热,应注意以下行为:

1. 不坐卧草地或草堆,不在鼠洞周围活动,不在野外住宿。

2. 注意饮食卫生。外面小餐馆卫生条件差,不在此就餐;不喝生水或有可能被污染的水;少吃凉拌菜,不食用未密封保存的剩饭、剩菜。食物(如小食品、干果、水果等)及饮用水储存在有盖的容器中,要防止食物被鼠咬或受鼠的排泄物污染。

3. 活动时注意保护皮肤,防止破伤,如有破伤应及时消毒包扎。

4. 尽量不去野外。若去野外时,要穿袜子,扎紧裤腿、袖口和腰带,皮肤露出部位可涂防蚊剂,以防止螨类叮咬。

5. 不用手直接接触鼠,防止被咬伤。

6. 不养小宠物,不与野猫等直接接触。

7. 清洁卫生时,注意防止扬尘。清洁室内环境时,先洒水,后清扫或直接用湿拖把打扫;清洁室外环境时,先洒水或做好防护,戴上棉纱口罩。

8. 搞好室内卫生:减少室内外可隐藏鼠类的死角;废弃的食物容器或食物残渣及使用过的餐具要及时清理,废弃物要放在带盖的垃圾桶中。

(三)保护易感人群

注射出血热疫苗

注意:进入出血热高发季节,若出现发热或感冒症状时,不要自行用药,及时到校医院就诊。

第2篇: 学校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

秋冬季预防传染病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秋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高发季节,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流脑、水痘等。学生是呼吸道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学校又是这些易感人群聚集的场所。一旦有传染病传入,即可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学生中造成疫情扩散,甚至造成局部暴发。 

一、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病毒及易变异,人群对及易变异后的病毒株缺乏免疫力,甲型病毒多为大流行;乙型病毒多为局限型流行;丙型病毒多为散发型。急性流感患者是本病唯一的传染源,

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病后7日后仍有传染性,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临床表现:本病潜伏期短,一般1-2日,短者数小时,最长3-4日发病。

步骤,全身症状较重,而呼吸道的症状往往较轻。

1.单纯性流感:本病最常见。起初畏寒、发热,体温迅速升高到39-40°,全身不适,剧烈头痛,腰、背及四肢酸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少数患者有腹泻,大部分患者2-3日后才出现喷嚏、流涕、鼻塞及咳嗽。体温和上述症状多在1-2日内达到高峰,3-5日热退,症状明显好转。

2.原发型肺炎流感:起病时与单纯性流感相似。但有继续高热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及咳粘稠痰,有时血痰。 

3.中毒型流感:患者多高热不退,神智昏迷、谵妄、抽搐,心力衰竭休克。 

4.甲型H1N1流感: 甲型H1N1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已证实人与人之间可传播,以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为主。 

预防:(1)患者隔离和治疗一星期。

(2)患者用过的食具和衣物等煮消毒或阳光暴晒2小时。患者的房间可用紫外线照射或消毒液消毒,进行空气消毒。

(3)流感流行期暂停集会和集体活动,不到病人家或宿舍串门。 

(4)流行期间可以用抗病毒药物作预防。 

(5)流感灭治疫苗或病毒疫苗注射,在半年到一年左右有预防同型流感作用

二、流行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 

是由脑膜炎奈瑟氏苗通过呼吸道传播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好发于冬春季节,是国家法定乙类传染病。临床表现:突然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精神不振,重者可出现昏迷,抽搐。流脑根据病情轻重分为普通型、暴发型、轻型和慢型、败血症型。暴发型起病急骤,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常在24小时内出现严重休克和呼吸衰竭,危

及生命。因此,在流脑高发期,若出现类似上述症状要立即到正规医院抢救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传染源:带菌者和病人。 

传播途径:病源菌主要通过喷嚏、咳嗽、说话等由飞沫直接从空气传播,进入呼吸道引起感染。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人是腮腺炎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腮腺炎患者和健康带病毒者是本病的传染源腮腺炎主要在儿童和青年中发生,尤以5-15岁患者较为多见;2岁以下,40岁以上很少发病。腮腺炎在冬春季节发病较多,但全年即可发生感染流行。常在托儿所、幼儿园、学校和新兵中暴发。大约2年发生一次大流行。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但个别抗体水平低下者,亦可再次感染。腮腺炎是由患者和健康携带者的唾液中分离出病毒。

被患者和健康带毒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在短期内接触到易感着的口腔亦可引起感染。本病潜伏期4-21天,平均18天。病毒侵入上呼吸道粘膜并在局部生长繁殖,患者受感染后,大多无前驱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则出现一侧腺肿大或者两侧腮腺同时肿大而变形,局部疼痛,开口和咀嚼时

疼痛明显,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常可波及邻近的颌下腺,台下腺和颈部淋巴结。腮腺肿大可持续5日左右,以后可逐日减退。全部病程约7-12日,可并发睾丸炎、卵巢炎、脑膜炎等。 

预防: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服用中药抗病毒冲剂预防,流行季节注射“麻腮风”疫苗提高免疫力。 

四、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冬春季好发。病人为主要传染源,通过飞沫经空气及病人用具传播,传染性强。 

主要症状:潜伏期1-2周,发病初期伴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症状。1-2周后躯干皮肤出现斑疹,数小时后转化成丘疹、疱疹晶亮伴瘙痒,抓破后能留下斑痕。皮疹分批出现,大小不一,故同一部位皮疹可同时存在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疹。 

预防:及时隔离患者7-10天至全部干涸结痂为止。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有条件可注射免疫球蛋白。流行季节前注射水痘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总体原则应为以下几点: 

1.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 

2.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3.教室活动室注意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4.学校开展晨检制度,以便及早发现病人,及早采取措施。 

5.适当的采取预防性服药措施。 

6.尽量不到卫生条件差,没有消毒设施的小餐馆用餐 

7.每日勤洗手,衣物勤换洗勤晾晒、秋冬季防寒保暖、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第3篇: 学校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

预防常见传染病健康教育知识

红星小学

预防常见传染病健康教育知识

一、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病毒及易变异,人群对及易变异后的病毒株缺乏免疫力,甲型病毒多为大流行;乙型病毒多为局限型流行;丙型病毒多为散发型。急性流感患者是本病唯一的传染源,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病后7日后仍有传染性,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临床表现:本病潜伏期短,一般1-2日,短者数小时,最长3-4日。发病步骤,全身症状较重,而呼吸道的症状往往较轻。

1.单纯性流感:本病最常见。起初畏寒、发热,体温迅速升高到39°-40°,全身不适,剧烈头痛,腰、背及四肢酸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少数患者有腹泻,大部分患者2-3日后才出现喷嚏、流涕、鼻塞及咳嗽。体温和上述症状多在1-2日 内达到高峰,3-5日热退,症状明显好转。

2.原发型肺炎流感:起病时与单纯性流感相似。但有继续高热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及咳粘稠痰,有时血痰。

3.中毒型流感:患者多高热不退,神智昏迷、谵妄、抽搐,心力衰竭休克。

4.甲型H1N1流感:

甲型H1N1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已证实人与人之间可传播,以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为主。

预防:

(1)患者隔离和治疗一星期。

(2)患者用过的食具和衣物等煮消毒或阳光暴晒2小时。患者的房间可用紫外线照射或消毒液消毒,进行空气消毒。

(3)流感流行期暂停集会和集体活动,不到病人家或宿舍串门。

(4)流行期间可以用抗病毒药物作预防。

(5)流感灭治疫苗或病毒疫苗注射,在半年到一年左右有预防同型流感作用。

二、流行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

由脑膜炎奈瑟氏苗通过呼吸道传播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好发于冬春季节,是国家法定乙类传染病。

临床表现:突然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精神不振,重者可出现昏迷,抽搐。流脑根据病情轻重分为普通型、暴发型、轻型和慢型、败血症型。暴发型起病急骤,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常在24小时内出现严重休克和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因此,在流脑高发期,若出现类似上述症状要立即到正规医院抢救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传染源:带菌者和病人。

传播途径:病源菌主要通过喷嚏、咳嗽、说话等由飞沫直接从空气传播,进入呼吸道引起感染。

三、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人是腮腺炎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腮腺炎患者和健康带病毒者是本病的传染源腮腺炎主要在儿童和青年中发生,尤以5-15岁患者较为多见;2岁以下,40岁以上很少发病。腮腺炎在冬春季节发病较多,但全年即可发生感染流行。常在托儿所、幼儿园、学校和新兵中暴发。大约2年发生一次大流行。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但个别抗体水平低下者,亦可再次感染。

腮腺炎是由患者和健康携带者的唾液中分离出病毒。被患者和健康带毒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在短期内接触到易感着的口腔亦可引起感染。本病潜伏期4-21天,平均18天。病毒侵入上呼吸道粘膜并在局部生长繁殖,患者受感染后,大多无前驱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则出现一侧腺肿大或者两侧腮腺同时肿大而变形,局部疼痛,开口和咀嚼时疼痛明显,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常可波及邻近的颌下腺,台下腺和颈部淋巴结。腮腺肿大可持续5日左右,以后可逐日减退。全部病程约7-12日,可并发睾丸炎、卵巢炎、脑膜炎等。

预防: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服用中药抗病毒冲剂预防,流行季节注射“麻腮风”疫苗提高免疫力。

四、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冬春季好发。病人为主要传染源,通过飞沫经空气及病人用具传播,传染性强。

主要症状:潜伏期1-2周,发病初期伴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症状。1-2周后躯干皮肤出现斑疹,数小时后转化成丘疹、疱疹晶亮伴瘙痒,抓破后能留下斑痕。皮疹分批出现,大小不一,故同一部位皮疹可同时存在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疹。

预防:及时隔离患者7-10天至全部干涸结痂为止。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有条件可注射免疫球蛋白。流行季节前注射水痘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总体原则应为以下几点:

1.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

2.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3.教室活动室注意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4.学校开展晨检制度,以便及早发现病人,及早采取措施。

5.适当的采取预防性服药措施。

6.尽量不到卫生条件差,没有消毒设施的小餐馆用餐

7.每日勤洗手,衣物勤换洗勤晾晒、秋冬季防寒保暖、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8.针对性的开展预防接种。

第4篇: 学校秋冬季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

秋冬季预防传染病健康教育讲座活动

秋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疾病的高发季节,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流脑、水痘等。学生是呼吸道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学校又是这些易感人群聚集的场所。一旦有传染病传入,即可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学生中造成疫情扩散,甚至造成局部暴发。

一、流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甲型流感病毒及易变异,人群对及易变异后的病毒株缺乏免疫力,甲型病毒多为大流行;乙型病毒多为局限型流行;丙型病毒多为散发型。急性流感患者是本病唯一的传染源,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病后7日后仍有传染性,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临床表现:本病潜伏期短,一般1-2日,短者数小时,最长3-4日。发病步骤,全身症状较重,而呼吸道的症状往往较轻。

1.单纯性流感:本病最常见。起初畏寒、发热,体温迅速升高到39°-40°,全身不适,剧烈头痛,腰、背及四肢酸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少数患者有腹泻,大部分患者2-3日后才出现喷嚏、流涕、鼻塞及咳嗽。体温和上述症状多在1-2日 内达到高峰,3-5日热退,症状明显好转。

2.原发型肺炎流感:起病时与单纯性流感相似。但有继续高热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及咳粘稠痰,有时血痰。

3.中毒型流感:患者多高热不退,神智昏迷、谵妄、抽搐,心力衰竭休克。

4.甲型H1N1流感:

甲型H1N1流感是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疾病,已证实人与人之间可传播,以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为主。

预防:

(1)患者隔离和治疗一星期。

(2)患者用过的食具和衣物等煮消毒或阳光暴晒2小时。患者的房间可用紫外线照射或消毒液消毒,进行空气消毒。

(3)流感流行期暂停集会和集体活动,不到病人家或宿舍串门。

(4)流行期间可以用抗病毒药物作预防。

(5)流感灭治疫苗或病毒疫苗注射,在半年到一年左右有预防同型流感作用。

二、流行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

是由脑膜炎奈瑟氏苗通过呼吸道传播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好发于冬春季节,是国家法定乙类传染病。

临床表现:突然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精神不振,重者可出现昏迷,抽搐。流脑根据病情轻重分为普通型、暴发型、轻型和慢型、败血症型。暴发型起病急骤,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常在24小时内出现严重休克和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因此,在流脑高发期,若出现类似上述症状要立即到正规医院抢救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传染源:带菌者和病人。

传播途径:病源菌主要通过喷嚏、咳嗽、说话等由飞沫直接从空气传播,进入呼吸道引起感染。

三、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人是腮腺炎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腮腺炎患者和健康带病毒者是本病的传染源腮腺炎主要在儿童和青年中发生,尤以5-15岁患者较为多见;2岁以下,40岁以上很少发病。腮腺炎在冬春季节发病较多,但全年即可发生感染流行。常在托儿所、幼儿园、学校和新兵中暴发。大约2年发生一次大流行。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但个别抗体水平低下者,亦可再次感染。

腮腺炎是由患者和健康携带者的唾液中分离出病毒。被患者和健康带毒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在短期内接触到易感着的口腔亦可引起感染。本病潜伏期4-21天,平均18天。病毒侵入上呼吸道粘膜并在局部生长繁殖,患者受感染后,大多无前驱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则出现一侧腺肿大或者两侧腮腺同时肿大而变形,局部疼痛,开口和咀嚼时疼痛明显,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常可波及邻近的颌下腺,台下腺和颈部淋巴结。腮腺肿大可持续5日左右,以后可逐日减退。全部病程约7-12日,可并发睾丸炎、卵巢炎、脑膜炎等。

预防: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服用中药抗病毒冲剂预防,流行季节注射“麻腮风”疫苗提高免疫力。

四、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一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冬春季好发。病人为主要传染源,通过飞沫经空气及病人用具传播,传染性强。

主要症状:潜伏期1-2周,发病初期伴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等症状。1-2周后躯干皮肤出现斑疹,数小时后转化成丘疹、疱疹晶亮伴瘙痒,抓破后能留下斑痕。皮疹分批出现,大小不一,故同一部位皮疹可同时存在斑疹、丘疹、疱疹和结痂疹。

预防:及时隔离患者7-10天至全部干涸结痂为止。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有条件可注射免疫球蛋白。流行季节前注射水痘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总体原则应为以下几点:

1.加强身体锻炼,增强体质,提高身体免疫力。

2.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提高自我防护意识。

3.教室活动室注意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4.学校开展晨检制度,以便及早发现病人,及早采取措施。

5.适当的采取预防性服药措施。

6.尽量不到卫生条件差,没有消毒设施的小餐馆用餐

7.每日勤洗手,衣物勤换洗勤晾晒、秋冬季防寒保暖、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8.针对性的开展预防接种。

育才联小

秋冬季预防传染病健康教育讲座

育才联小

2011、9

推荐访问:秋冬季 传染病 知识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