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公检法服务民营经济调研报告五篇

时间:2022-05-17 12:55:03 来源:网友投稿

简单地说,经济就是人们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一切物质精神资料的总称。这一概念微观指一个家庭的财产管理,宏观指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在这一动态整体中,生产是基础,消费是终点。经济(英语:Economy;日语:経済;平假名:けいざい;俄语:экон,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公检法服务民营经济调研报告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公检法服务民营经济调研报告5篇

第一篇: 公检法服务民营经济调研报告

促进民营经济后进乡镇转化加快全市民营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调研报告

  促进民营经济后进乡镇转化加快全市民营经济健康协调发展的调研报告

  民营经济工作中的不平衡问题,特别乡镇之间的不平衡问题,一直是制约全市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从近几年的统计数据看,这种差距不但没有缩小,而且正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今年前三个季度,全市前30名乡镇平均实现税收是后30名平均值的倍,极端差距达倍;前30名乡镇平均完成固定资产投入是后30名平均值的倍,极端差距达倍。如何促进后进乡镇的转化,解决好严重不平衡的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各级党委、政府的一大难题。最近,我们带着这一课题,先后到东阿县大桥、茌平县洪官屯和冠县万善等3个后进变先进的单位和市民营经济发展局进行了专题调研,觉得他们的经验和做法很有借鉴意义。

一、三乡镇由弱变强的基本情况

这三个乡镇具有共同的特点,就是都远离城区,原来基础设施都不完善,交通不便,经济基础非常薄弱。以前,这3个乡镇的民营经济发展水平都处于全市后30名,其中冠县万善和东阿县大桥还被市委、市政府黄牌重点管理过。但是,他们善于立足实际,选准加快发展的突破口,自我加压,奋发有为,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实现了由弱变强的嬗变。

东阿县大桥镇现有人口万人,万亩耕地,过去曾是全市经济最薄弱的乡镇之一。全镇民营经济税收仅完成29万元,因名列全县倒数第一而被市委、市政府黄牌重点管理。他们痛定思痛,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一年打基础,两年上台阶,三年大发展”的赶超目标,抓住建设“东阿县建材工业园”的机遇搭建载体,采取“盯人”战术死盯死靠抓招商,围绕大型企业不断拉长延伸产业链条,实现了由弱变强的跨越发展,走进了全市经济强镇的先进行列。,全镇实现民营经济税收3938万元,比增长134倍。今年1至9月份,全镇民营经济税收实现6140万元,固定资产投入完成亿元,名列全市综合排名第8位。

茌平县洪官屯乡现有人口万人,耕地万亩,过去经济基础一直比较薄弱。,全乡共有5家小型民营企业,其中两个砖厂还濒临倒闭,个体工商户137户,年销售收入仅83万元,加工税收万元,财政基数、企业所得税为零,增值税万元。当时该乡的民营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全市后30名。近年来,他们牢牢坚持解放思想抓招商,加大投入扩总量,千方百计培骨干。目前已形成了铝加工、机械制造、密度板、纸制品、建材、纺织等六大产业,全乡财政收入167万元,工商税收万元,增幅列全县第一。今年1至9月份,全乡民营经济税收实现1742万元,固定资产投入完成亿元,名列全市综合排名第21位。

冠县万善乡地处黄河故道,现有人口万人,耕地万亩。,万善乡只有几个小面粉厂,民营经济销售收入只有300多万元。因名列全县倒数第一而被市委、市政府列为黄牌重点管理对象。近年来,他们变压力为动力,建立起强有力的工作机制,大力改善基础条件,狠抓招商引资,切实搞好项目的跟踪服务,彻底摆脱了长期被动落后的局面。,该乡共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是的160倍;工商税收万元,是的3倍。今年1至9月份,全乡民营经济税收实现791万元,固定资产投入完成8330万元,名列全市综合排名第60位。

这3个乡镇的发展变化,充分展示了后进变先进的潜力和希望,为促进民营经济后进乡镇转化,加快全市民营经济快速、和谐发展,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和路子。

二、他们的经验做法给我们的启示

这3个乡镇之所以能够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由弱变强,民营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开创了工作的新局面,通过了解他们的做法和经验,我们得出以下几点启示:

第一,有一个团结务实,特别能战斗的领导班子。这3个乡镇的领导班子有4个较为显著的特点:一是具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高度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二是具有不甘落后、自强不息、连续作战的创业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届接着一届干。三是具有求真务实、急流勇进、勇于探索的创新意识。四是具有善于发挥优势、营造优势、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加快发展的本领。万善乡和大桥镇面对被黄牌管理的被动局面,党委、政府一班人深知,畏难发愁、怨天尤人改变不了局面,片面强调基础差、底子薄、交通不便也不能心安理得。他们变压力成动力,把注意力放在了吃透情况,精心研究、广辟途径、求思求变上。他们首先从解决思想认识入手,组织干部群众到先进单位考察学习,带着落后求出路、带着差距寻良策,带着课题寻思路,结合实际定措施。党委书记带头抓招商,跑项目,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有时做梦还在谈项目。他们吃苦耐劳,持之以恒,苦干加巧干,破题、发展、壮大,几年的时间里就走出了困境,开创了民营经济工作的全新局面。

相比之下,有些乡镇的领导班子,面对落后不思进取,怨天尤人,片面强调客观条件,责任心不强、事业心不强,有的还存在镀镀金等短期行为,往往今年一个主意,明年一个办法,后年又换个主张,没把精力集中在发展经济上,周而复始,经济就是上不去,有的还出现了名次倒退,形成了新的后进。

第二,有一条适合本地特点的发展路子。针对基础差、底子薄、自我发展能力弱的实际,这3个乡镇都把突破口选在了招商引资、大上项目上,借船出海,借梯上楼,借力发展。东昌水泥厂新上炼焦项目时,大桥镇党委、政府死盯死靠,全力争取,最终使这一投资过亿元的项目落户大桥镇,也由此拉开了该镇民营经济大发展的序幕。他们确定了“为东昌集团服务,靠东昌集团发展”的思路,实施“扶优扶强”工程,促使骨干企业上规模,焦碳项目达到100万吨的生产能力,今年5月份投产以来就增加税收万元。仅依靠东昌焦化这一项目,今年全镇就可实现民营经济税收翻番的目标。有了项目,围绕大企业拉长延伸产业链条又是一条加快发展的捷径。随着东昌焦化等一批大项目的建成投产,大桥镇新上了一批诸如东昌科技助磨剂、醇胺、磷石膏、橡塑抗氧剂、煤焦油深加工、医用玻璃包装瓶等生产项目,今年又新上了玻璃拉管和葡萄酒瓶项目,大大增强了全镇民营经济的发展后劲。目前该镇已拥有民营企业56家,其中投资亿元以上的2家、千万元以上的6家、规模以上的10家,初步形成了以东昌集团为龙头,建筑材料、玻璃制品、化工产品、机械加工、阿胶食品等产业群体健康发展的新格局,为实现民营经济税收超亿元镇的总体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洪官屯积极发挥热、电、铝企业聚集的优势,引导企业加大投入扩张总量。恒信铝业边生产、边扩建,投资2亿元新建的泰信铝制品公司机器设备正在安装调试中,投产后年销售额可达10亿多元,另外,茌平银绵纺织有限公司、欧佳木业、信发集团闽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也都在扩建中,个别企业跨行业投资,正在向企业集团方向发展。各企业也都发挥对外联系广泛的优势,自觉地为乡镇经济建设服务,东信装饰材料公司引来了天瑞公司,天瑞公司引来了上海纺织项目,形成了以商招商的链条。

相比之下,目前全市后20名的乡镇基本上没有销售收入过500万元的企业,没大项目,缺少门路,办法不多。大项目引不来,小的群体项目抓不上去,形不成气候。

第三,有一套强有力的高效运行工作机制。这3个乡镇都明确了党委书记亲自抓招商,不断充实招商引资人员力量,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激励措施,对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个人实行重奖,逐步形成了“人人有担子,个个有压力”的氛围。万善乡把工作业绩与收益挂钩,实行浮动工资,完成任务者兑现全部工资,成绩突出者优先提拔重用;完不成任务者扣发20—50%的工资。大桥镇设立了招商引资专项奖励资金,对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有功单位和个人严格按规定兑现奖励。

相比之下,目前各乡镇都制定了“三个三分之一”工作机制,可大部分后进乡镇仅仅是落实到口头上,奖惩措施停留在文件上,年复一年,就是落实不下去。

第四,有一个适宜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万善乡出台政策,凡是外商投资50万元以上的项目,土地租赁费由乡政府承担。凡是企业引进的技术、管理人才,乡政府负责免费办理调动落户手续,在住房、子女入学、入托等方面提供一切方便。对所有企业和项目,只要不违犯国家政策与法律法规,一律由乡党委、政府为其解决用地、水、电等问题,协调与交通、通讯、工商、税务、劳动、环保等相关部门的关系。万善籍东北同乡王善志同志一直在常州做轴承生意,看到家乡的发展势头很好,毅然回乡投资1700万元建起了万兴化工厂。对于每个引进的项目,该乡都明确专人靠上,搞好全方位服务。从东鼎轧钢公司奠基的第一天起,乡里就派出一名副科级干部吃住在建设工地,为企业解决土地征用、营业执照、与村庄、县直有关部门的关系等一切影响企业进度的环境问题,使客商专心进行企业运作。他们采取同样的办法,使万兴化工项目从开工到建成只用了短短3个月的时间,比原计划提前工期2个月。大桥镇设立了“优秀贡献奖”,每年对企业缴税情况进行排名,对有突出贡献的,大张旗鼓地表彰鼓励,积极营造尊重、支持企业家干好民营企业的良好氛围。今年该镇奖励优秀企业家30多万元。同时让优秀的企业家在政治上有地位、社会上有影响、经济上有实惠。目前,10余名企业家已担任县、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这3个乡镇的实践证明,只要班子强,认识到位,路子对头,苦干实干,就一定能化落后为先进,化腐朽为神奇,就一定会迎来全市民营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几点建议

我们认为,这3个乡镇的经验做法对指导面上的工作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和推动作用。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除了推广他们的经验以外,上级党委、政府还应有针对性地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首先要解决好“班子”问题。后进乡镇基础条件差,工作难度很大,经济发展又需要一个过程。因此,在后进乡镇主要领导同志的选配上,更要注重德才兼备,两个一把手的任期最好适当延长一些,同时明确任期内的发展指标,如果在任期内圆满完成,在提拔重用上予以优先考虑。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该提拔的提拔,该奖励的奖励,该免职的就免职,不能干好干坏一个样。只有这样,才能使在这些乡镇工作的同志聚精会神抓经济,一心一意谋发展。

第二,鼓起加快发展的精气神。后进乡镇固然存在很多困难,但干部群众缺乏加快发展的精神动力又是一个主要问题。事在人为,业在人1 2 下一页

第二篇: 公检法服务民营经济调研报告

市民营经济调研报告

一、**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 

近年来,我市以企业改革为突破口,盘活存量资产,创新体制和机制,着力培育民营经济发展,提高民营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民营经济在我市得到快速的发展。截止到2009年,民营企业占我市的所有企业的比重在95%以上,民营企业个数为12821家,从业人数为65023人,完成增加值19.2亿元,完成营业收入43.3亿元,实现利税3.7亿元,出口创汇在4000万元以上。在全市7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民营企业占69家,民营企业的贡献率在86.5%。 

二、**市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市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主要表现在:

(一)民营企业个数少、名牌产品少。截止目前,**全市民营企业共781家,其中私营企业278家,有限公司503家。仅有“女山湖大闸蟹”品牌还有些知名度。

(二)民营企业规模小,私营经济贡献率小。全市有**酒业、永言特种水产养殖公司等11家企业销售额突破亿元,出口创汇的仅有瑞丰五金、服装玩具、永言水产等为数不多的几个生产厂家。全市服装加工、玩具生产几十家,如果单从规模上看,几十家企业的销售总额较低,规模上不去,上交税金就不可能多,贡献率自然就小。

(三)民营企业产品科技含量低,私营经济起点低。有资料显示,全国75%以上的技术创新都是由私营企业完成的,专利发明占6.5%左右。而**民营企业中,已办和新增的绝大部分都是科技含量偏低的大路货。从事资源开发加工的企业近百家,但都是把“大块”变成“小块”,而且还竞相降价出售本来就很稀少的资源。单从粮油食品加工行业看,**从事米、面、油加工的民营企业也都有,但**市场上出售的大米多数是临县市盱眙、金湖、淮安、凤阳等地的。仅有浩淼消防科技、三友电子、华信电子加工生产产品还有点科技含量。

(四)民营经济资本积累和起跳速度慢,由于**市企业家队伍还未真正形成,企业决策者和领导层自身素质偏低,不少人存在小富即安的思想,缺少远大发展目标的原动力。 

三、**市民营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困难 

纵向比较我市民营经济是有发展的,但横向比较,与整体经济形势的发展要求相比较,我们差距还很大,存在的问题较多。归纳起来主要问题与困难有:

(一)营造宽松发展环境难,包括好政策落实难,遇到问题协调难,长足发展融资难等。尤其是长足发展融资困难重重。资金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元素,随着生产经营的逐步扩大,资金不足一直困扰着我市民营企业,并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最大瓶颈,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贷款难。因为贷款难,不少民营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只有选择利息虽高但方便快捷的民间借贷作为融资渠道,使民间借贷成为民营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这不仅加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本,而且很容易引发金融风险。

(二)信用环境差,行业不正之风依然存在,市场经济其实就是信用经济,诚实和守信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是建立和维系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石,更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难以回避的外部条件。**市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比过去有很大改善,但信用环境尚未根本好转。包括行政信用、企业信用和个人信用。

(三)税赋偏重,社会负担不轻,这主要是由于县域经济比较落后,加上一些体制上的原因,我省出台的一些保护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民营企业税赋偏重的现象较为普遍,较高的税赋已影响了我市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

(四)民营企业主素质提高难。我市民营企业家队伍还未真正形成,民营企业主的素质不高,主要表现在观念落后,小富即安,缺乏将企业做大做强的雄心和魄力;法律意识普遍,违规运作,投机发展,缺乏行业自律,搞不正当竞争;信誉度不高,管理不规范,报表不全,安全及劳保意识差;经营理念落后,生产经营凭经验,投资决策凭直觉,家庭式管理,裙带关系用人。存在的这些问题都将阻碍着我市民营的发展。 

四、开展的主要工作 

**市中小企业发展工作一直都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在我市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以来,我们更是加大了工作力度。

(一)认真调研,摸清家底,集中力量编制好“十二五”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根据上级的指示,我们先后完成了**市中小企业情况调查和中小企业融资情况调查,通过调研,摸清**市民营企业家底,私营企业781户,其中工业378户。为“十二五”中小企业发展规划的编制提供了翔实的基础材料。

(二)扎实推进企业改制,加大商引资力度,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截止目前,**全市191家国有集体企业已基本完成,企业改制工作已进入扫尾阶段。**工业园内入园企业已经达到55家。

(三)加大投入,加强项目库建设,增强发展后劲,为了增强企业发展后进,我们对规模以上的民营企业提出了新上一个项目、储备一个项目、调研一个项目的要求,很多企业正在积极努力地实施。为了扶持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局的领导多次跑省、跑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这项工作已取得实质性成果。同时,我们还以现有的民营企业和项目库为平台,积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使我市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为了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这一问题,我们做了大量的细致工作,努力促进银企合作的成功。

(四)加强培训工作,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民营企业家队伍和职工队伍。针对**民营企业领导层和职工素质普遍较低这一现实情况,我们先后组织了十多家民营企业主分批次参加了银河培训工程培训,召集民营企业主近300人次参加外地专家来**或到滁州的专题讲座培训,同时,中小企业发展局还聘请专家对民营企业主和职工进行二次培训,参加人数达千余人次。 

五、发展思路 

(一)坚持思想再解放,抓政策落实和优化发展环境动真格。民营的发展只有在思想不断解放中才能冲破阻力,才能切实消除发展民营经济的思想障碍。

(二)坚持强认识重服务,完善管理体系。我们必须在全市上下形成人人关心民营经济、人人参与民营经济、人人服务民营经济,形成浓烈的舆论氛围、周到的服务氛围、只争朝夕的发展氛围,同时建立和完善管理体系。

(三)坚持继续推进企业改制和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并举。

(四)坚持办龙头扶骨干,抓住核心拉动整体。“龙头带动,骨干拉动”这是发展民营经济做大做强的成功选择和必由之路。

(五)坚持重人才强科技,抓管理创名牌提高民营企业竞争力。价格竞争、质量竞争、品牌竞争,这是市场竞争永存的三个层面,但这些竞争归根结底要靠科技、靠管理、靠人才。只有把这些问题都处理好了,我市的民营企业现状一定能有较大改变。

第三篇: 公检法服务民营经济调研报告

山东省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上)

  一、山东省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民营经济市场主体总量较少

  一是市场主体增量相对偏少。据统计,全省市场主体2013年登记69万户,列广东110.8万户、湖北109万户、江苏96.7万户、浙江71.9万户之后,居全国第五位。二是私营企业较少。截至2013年底,我省实有民营经济市场主体397.4万户,私营企业75.3万户,占全省民营市场主体总量的18.9%。每万人口拥有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户数分别为77.4户、320.8户,低于广东(144.4、376.6)、湖北(80.0、464.6)、江苏(183.2、479.0)、浙江(171.0、473.3)和全国平均水平(92.6、327.6)。三是市场主体质量不高。2012年,全省注销、吊销各类私营企业4.6万户,占全年新登记私营企业户数的42.8%;注销、吊销个体工商户数量为23.1万户,占全年新登记个体工商户户数的52.8%。企业因没有项目未开展有效经营活动,处于休眠状态,全省中小企业的平均生命周期为3年,企业成立后1-3年为退出高发期,5-7年为发展瓶颈期。

  (二)民营市场主体转型升级发展任务艰巨

  一是民营企业在调整结构中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好。长期以来,山东省被定位为全国重要的粮食、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基地,主要为南方省份提供基础支撑,导致本省产品附加值不高、资源能源消耗较大。民营经济多数仍以原材料初加工为主,特别是部分产能过剩、耗能较严重的行业,如传统的水泥、钢铁、玻璃、化工等行业,产业层次偏低,工业结构偏重。据对2013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的资料分析,500强中山东省54个,江苏省91个,浙江省139个,广东省21个;其中工业“六大高耗能行业”山东省有21个,占比48.91%,江苏省有23个,占比30.20%,浙江省有13个,占比10.85%,广东省有1个,占比2.09%;其中服务业广东省占比24.65%,江苏省22.58%,山东省在10%以下;制造业是浙江民间投资的主体,其中装备工业占比21.3%,广东省计算机、通信和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是第一大行业。二是组织形式层次较低。山东省规模以下小微工业企业个数远低于南方民营经济发达省份,山东省小微企业约占全省企业的86.4%,而浙江省小微企业数量占全省企业的97.4%,“一条腿”短的问题比较突出。截至2013年底,全省实有个体工商户312.2万户,占全部市场主体总数的78.6%。个体工商户从事第三产业占比89.2%,主要集中于批发零售、餐饮、建筑等技术壁垒低的传统行业,而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占比偏小,从事金融、文化、教育、卫生等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的就更少。民营经济产业结构要“凤凰涅??”、“腾笼换鸟”,摆脱传统发展路径依赖,实现向高端发展、高质延伸、高效提升,任务繁重而艰巨。

  (三)民营经济发展要素保障不够有力

  根据问卷调查表明,在法制环境、市场环境、信用环境、税收环境、行政环境、融资环境、人才环境等发展环境具体影响因素中,选择“市场环境”占比39.06%,居首位,表明市场环境仍是制约全省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

  一是融资困难依然突出。在融资问题上不仅是难而且是贵,特别是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尤为困难。对全省4182份民营企业问卷调查表明,“资金需求状况”中急需融资和需要融资占比66.09%;“主要融资渠道”中国有银行占比21.17%,地方性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贷款占比55.65%,民间借贷占比14.07%,风投及其他占比9.1%。国有商业银行贷款门槛偏高,存在“嫌小爱大”、“惧贷、惜贷”现象,大企业送贷上门,小企业求贷无门;大企业得到的是信用贷款、长期贷款,而小企业基本得不到信用贷款,要么是资产抵押,要么是有人担保,且贷给小企业的多是短贷(最长一年)、流贷,接近还款期时,企业老板到处筹钱甚至借高利贷。“工人的工资可以拖欠,银行的贷款一天也不敢拖”。最怕银行收回再贷拖期,更怕银行爽约,信贷机构不守信用,收回贷款后不续贷了,就把企业逼上绝路。2012年全国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为11.58万亿,山东省同口径同期余额为0.7万亿,仅占全国的6.3%,而我省的一些大指标均占到全国的十分之一。民营企业贷款管理成本平均为大型企业的5倍左右,大多数金融机构实行信贷人员风险终身负责制,在商业银行追求利润最大化与风险最小化的前提下,造成银行面向中小企业服务意识淡薄,金融机构的中小企业服务部门形同虚设。而浙江在全国率先推出批量化设立小微企业专营支行政策,2013年末,共设立各类小微金融服务专营机构1212家,发放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占全部小微企业贷款的44.1%。民营中小企业融资贵问题亦很严峻,融资成本包括银行贷款利息、第三方收费和担保费,而中介服务收费、存贷挂钩、担保“两头吃”、银行“业务创新”中间产品更加重了企业融资压力。比如存贷挂钩变相提高贷款利率,企业贷款1000万元,但必须将500万元回存银行,企业实际贷款只有500万元,却要支付1000万元的利息。通过承兑汇票赚贴现手续费用,中小企业贷款改为承兑汇票,而承兑汇票根本花不出去,只好到跟银行有特定关系的中间机构加至少3.5%的手续费兑现。以上融资成本相加,据测算中小企业银行融资成本年利率在12-15%之间。同时,贷款手续繁杂,需要1-2个月时间,影响了融资效率。调查问卷表明,“融资困难原因”中,因“银行的贷款手续太烦琐”占47.41%,“贷款利率和其他成本过高”占比44.54%,”“银行信用审查过严”占比31.39%,“银行抵押品要求过高”占比31.23%,“难以获得第三方担保”占比22.70%,“融资渠道太狭窄”占比21.94%,“缺乏二板市场及民营中小银行”占比12.03%。融资难、成本高使中小企业老板一年只干三件事,“为群众服务解决就业,为政府服务缴纳税金,为银行服务还本付息”,自己所获颇微,企业做大做强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是土地供给矛盾日益凸显。近年来,国家实行严格的土地政策,土地“闸门”进一步收紧,土地价格不断攀升,增加了企业投资成本,导致生产周转资金压缩或短缺,制约了企业规模扩张和发展。由于受投资强度、投资规模等较高的入园”门槛“影响,中小企业很难进入工业园区,在省级上工业园区,中小民营企业很难获准入驻。在4182户问卷调查的企业中只有近20%在园区,80%以上都在园区以外。国家下达的建设用地指标和各地需求相比缺口大,中小企业普遍反映获取土地难,地方政府优先给规模以上企业、招商引资企业供地,一些获得土地的企业又借机高价转让、租赁、再次招商从中牟利,土地供应紧张使部分重点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受到严重影响,企业扩大再生产用地困难,出现大量项目停建、缓建和迁建现象,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特别是成长型企业的生产扩张和产业升级。如临沂某县7个化工项目因缺少413亩土地指标,导致项目签约后无法开工。创业基地、孵化基地、工业“园中园”建设相对滞后,使较多的中小企业难以找到合适场所,散居各处,无法形成产业聚集。   三是用工难、人才缺制约瓶颈。“高级人才难引进,普通工人难留住”。原材料成本上升和工人工资成本上升成为影响中小企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在当前工业制造业中,工人工资已占到企业全部成本的30%左右,其中各类社会保险占到20%。2013年,工人工资相比上年上涨了10%~20%,部分高级技工的工资上涨幅度甚至翻番。据国家统计局山东调查部队对40个行业的200家小微企业调查表明,2012年与2007年相比,应付职工薪酬年均增长25.2%,营业利润年均增长11.4%,工会经费年均增长62.5%,职工教育费年均增长49.7%。《劳动合同法》中的许多条款偏向劳动者,对于不诚信的员工缺乏约束机制,使用人单位成本大大增加。民营企业还面临工人流动性大,技术型熟练工人难招的问题,部分小微企业“除了老板和老板娘本人,员工大部分都是新来的”。员工待遇偏低、环境不优、用工模式粗放是导致当前“用工难”的内在原因,招工企业与新生代农民工的供需诉求加剧了用工紧张,形成企业用工难与劳动力就业难这种畸形矛盾。产业向农村转移,人员向城市流动,加剧用工困难。大学生不愿意到民企就业,不光是钱的事,还担心城市户口和工作稳定性问题、找对象问题。高新技术企业创新靠人才,但民营中小企业人才吸附能力较弱,威海银河光电公司是一家生产太阳能电池的高新技术企业,技术人员月薪开到1万元还留不住人。邹城合兴科技公司、滕州丰华玻璃公司也都是高新技术企业,由于工厂在市郊和镇上,外出招聘研发和国际贸易人才,人家一听地方就摇头。中高层管理和科技人才任职时间平均不到3年,面临技术人才引进难、留不住的困境。

  (四)民营企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一是受传统的思想观念束缚。与浙商“重利尚义”、苏商“重商主义”新义利观不同,山东作为儒家文化发源地,重农轻商、重义轻利和小农意识较浓,官本位、学而优则仕的社会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人们创业的冲动和激情。民营企业在产业发展、资本运作、现代经营上思想相对保守,小富即安、小成即满,部分成长型企业只看眼前看不到将来,初期发展迅速,但达到一定额度(年产值几千万元以上)往往就停滞不前,觉得够吃够喝就行了,怕冒富,再投资创业的意愿下降,缺乏做大做强的投资胆量和发展气魄,难以突破自有瓶颈。

  二是企业素质不高,竞争力不强。民营企业主要集中于一般竞争性行业,企业素质普遍不高,同质化竞争激烈。面对高成本时代快速到来的倒逼压力,大多数民营企业对转型升级顾虑重重。集中表现为:一是转型升级意识滞后。大部分民营企业仍以家庭式、作坊式管理模式为主,“管理无制度、劳动和材料消耗无定额、成本无核算”,经营理念陈旧,管理方式粗放,缺乏创新转型的紧迫感,缺乏做强做大的内生动力。二是转型升级路径难定,风险难测。企业转型升级过程是企业二次创业过程,资金需求量更大、投入精力更多、把握市场难度更高,宏观环境、市场走向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给企业转型带来的风险无时不在,致使一些企业缺乏转型的胆略与魄力,在转型发展的十字路口,犹豫不决,甚至坐失良机。三是转型升级能力缺乏。推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是人,但是民营企业经营者中有相当一部分属草根型企业家,他们自身视野不开阔,不善于主动进军新领域、研发新技术、开拓新市场,缺乏分工协作理念,缺少科学决策转型升级的能力。并且,在企业发展中他们更注重传统家族式的“接班”,而不是推进“职业经理人”式的管理模式,造成企业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储备不足,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和阶段后,由于缺少能够引领企业转型的领军人物,要实现转型升级,面临着动力和能力不足的问题。在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面临“不想转、不愿转、怎么转、如何转”的困惑。

  三是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全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具备国际竞争力的民营企业仍然偏少。问卷调查表明,民营企业对技术创新“非常重视和比较重视”占比71.32%,核心技术来源中“自主研发”占比26.87%,“联合科研机构研发”占比7.86%,“模仿及购买”占比33.3%。技术创新困难原因中,“资金紧张,融资困难”占比32.11%,“对市场前景把握不准”占比27.75%,“缺乏研究人员、设备及战略伙伴”占比29.4%。表明民营企业普遍较重视技术创新,但因为融资困难、创新结果不确定性、知识产权保护不力、创新人才短缺等因素,导致创新投入与创新收益严重不对称,影响了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多数中小企业十几年一个品种,一种款式,一样设备和工艺,多数拥有自有品牌,但缺少知名品牌和驰名商标,导致产品利润率低、市场占有率不高。调查中自有品牌占比43.93%,贴牌生产占比5.92%,“自有品牌加贴牌生产”占比6.42%,“连锁加盟”占比12.7%,“其他”占比31.03%。其中“驰名商标”占比5.74%,“著名商标“占比16.43%。工业装备达到国内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企业少,大多产品处于产业链低端,附加值低,有的行业重点企业都没有专门的研发机构,济宁微山县的纺织业,50多家没有1家设立技术中心,没有1家拥有实用新型等专利。另一方面,研发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占比低,特色产业共性技术支持平台建设滞后。2012年全省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不到1%,一般来说,研发经费占销售收入1%的企业难以生存,达到3%可以勉强维持,5%以上才有竞争力。全国最有价值品牌100强中,我省民营企业无一上榜;全国注册商标过万件的县有77个,山东一个没有。

  (五)民营经济营商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一是行政审批依然较多。经初步梳理,现行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决定和地方性法规、省政府规章设定的涉及工商登记前置审批的项目292项,其中国家级245项,省级47项。有的企业反映,现在开办企业上项目,还是手续太多太繁杂,得磨破嘴、跑断腿、脱层皮、掉身肉。受访的需要前置审批的企业,从筹备到开业平均每户用时92.3天,前置审批平均用时68天,据调查,63.7%的企业曾经遭遇政府部门办事效率低,78.1%的企业认为程序复杂、手续繁多,有些已经取消或调整的审批项目没有得到完全落实,审批行为不够规范,审批监督不够有力。现在创办企业上项目是“书记动员市长催,办事人员往外推”,“领导猛吹冲锋号,底下人员哼小调”。少数政府工作人员素质低、服务意识差,甚至有“寻租”行为。尽管市、县都设立行政服务大厅,但只是受理窗口,各项审批还要向科长、分管局长及一把手逐级汇报。在审批中一些行政干预或行政许可互为前置,如国土与规划、国土与民政、环保与卫生等,办养老机构,民政部门要求企业先有土地再批许可,国土部门要求先有许可再批土地。创办医疗机构也是一样,环评和医疗互为前置,推诿扯皮加大了审批难度。据了解,2013年末个体工商户与私企之比,全国是3.54:1,山东省是4.1:1,而江苏是2.6:1、广东是2.61:1、浙江是2.77:1。山东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更高于苏、浙、粤,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相对于企业来说,政府对个体工商户的管控程度较低,个体户的自由度和灵活性更高一些。所以尽管山东省有些个体户已经做得很大了,也不愿变身为企业。   二是“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问题依然存在。名义上对民营企业实施“非禁即入”,但在现实操作中仍变相存在种种准入障碍,进入歧视依然以不同形式或显或隐存在。在石油、电力、水利、能源、通讯、矿产、金融等传统垄断行业,对民营经济实行“准国民待遇”,放开民营企业不愿进入、无能力进入环节,不少民间资本在进入重要领域时都曾遭遇过资本金的准入壁垒,一些基础设施领域的大型项目,动辄需要十几亿甚至几十、上百亿元的资金。又如石油领域放开销售业务领域,但上游石油勘探开采的配套工作,包括机械装备、配套物资等方面有一定的行政垄断性,企业进不去。而进入的油品销售产业,规定民营投资比例不超过30%,民营企业不能掌控话语权,也因石油流通领域被垄断,民营油企没有油源,无油可卖,被迫撤出。在招投标市场准入方面,许多行业对企业的资金规模、行业资质、从业经验等方面都有一定的限制条件,民营中小企业虽具有相关资质,但由于没有以往业绩,直接被取消参与招标采购资格。在具体招投标过程中,政府、国资委为国企打招呼,搞优先,民企事实上成了“陪标人”。聊城鼎泰融资性担保公司反映国有担保和民营担保之间地位不平等,有的银行在准入时明确要求国有背景的担保公司,有的允许进入,但民营担保保证金比例也比国有的高,逾期代偿时,银行风险由民营担保本息代偿全部承担,国有担保却是与银行按比例代偿共担风险。民营医院、学校、文化、养老机构也存在与公立的两套标准,漱玉平民大药房在全省布局时,部分地方以当地药店太多为由,不批准外地连锁进入,以监管人员不足等为借口,三、四年停止审批零售药店医保定点资格。民办学校在招生指标和毕业文凭方面存在歧视,学生没有资格参加公务员及特殊工作的录用。对待本土企业和引资企业“内外有别”,有一种“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观念,重外轻内。

  三是税费负担依然较重。“税有岸,费无边”,是民营中小企业对繁重税费的感受。目前企业涉税种类多、税率高、征税标准不尽合理;行政事业性收费、社会保险、各类保证金名目繁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未能得到明显遏制等。据调研,在经营成本、原材料、人员工资普遍上涨的压力下,高税费让企业利润空间降至10%左右,部分企业已降至5%。威海市6家企业,有4家企业的年利润低于在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利息。民企要应付政府30多个部门,同时上交40、50种税费。以从事餐饮行业的净雅集团为例,其缴纳税费多达46种,2012年全年纳税额是13374万元,利润是4699万元,税费占利润比例是284.61%。对于企业所得征税,能做到“挣得少交得也少”,营业收入征税,往往是“挣得少交得不少”,导致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相比,利润少,交税却不少。乱收费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变相存在,有的职能部门将费用转嫁到指定中介服务机构收取,且收费偏高。泗水企业反映,质监局收取的检测仪器校验费不合理,“既然检测仪器是从质监局买的,仪器本身应该是合格的,为什么还要再收校验费,而且还远高于仪器费用”。招标中原应由建设单位承担的招标代理费也转嫁到施工企业身上,企业“背费而行,费债累累”。目前税费优惠因手续复杂、而享受不到。各项税费年均增长速度高于企业利润增长,多数小微企业不规范的财务管理和手续不全的小项目建设,导致支持小微企业的财税政策尤其是财政直补、减免税等无法落实。山东省实行峰谷分时电价后,工商用电度电平均比原来涨了1角2分,达到0.83元,而江苏、浙江度电均价为0.74元。邹城合兴科技从事橡胶风管制品,这几年天然橡胶和丁苯合成胶价格上涨了近一倍,产品的价格只上涨了2%,但税负一点没减少。邹城联冠鞋业是生产“达芙妮”品牌鞋的台资企业,他们在广东设的厂不交印花税,但在山东还要交印花税,不论贴花和不贴花的都要缴。至于减免行政事业性收费,企业反映减免的都是小钱小费,大费大钱没减免。青岛莱西和威海等地企业反映,在外省早已取消的向企业收取的河道维护费,我省还在收缴,青岛海力达公司一年的销售额是1亿元,每年缴河道维护费10多万元。青岛、威海、泰安三市的企业还反映,职工退休时给付的独生子女一次性补贴1.3万元,天津、北京等外省市都是劳保部门承担,我省由劳保部门承担改由企业承担。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我省受益企业及减免税额也少于兄弟省。

  四是诚信政府形象有待加强。一些政府为承揽招商引资,滥用权力或自身行为不规范,轻视对引进企业和项目的后续服务,无法兑现招商引资时做出的承诺,影响民营企业投资积极性。邹城联冠鞋业是个招商引资项目,招商时政府承诺给200亩地,现在只出让给40亩。菏泽一家企业因没有土地指标,当地政府承诺先行建厂运作,待到后来却因无土地证而面临被拆迁,领导已调任,企业陷入困境。

  (六)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保障机制不够顺畅

  一是关于民营经济发展领导体制机制不健全。民营经济发展涉及多个部门,缺乏统一的牵头统筹部门。我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职能未充分明确,省工商局、省中小企业局、省工商联等各有职责分工。市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领导体制也未统一,形不成各部门协同共管、密切配合、上下联动,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合力。二是民营经济指标体系尚未建立。民营经济的发展与监测已经提上议事日程,但统计制度、统计指标体系却没有及时跟上,各部门统计口径不一,统计上划分经济类型是根据财产所有权归属分为公有经济和非公有经济,工商部门按登记注册类型分类统计,缺少科学判断、考核、监测、统计的民营经济指标体系,难以形成对民营经济民展的科学评价体系和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三是对民营经济发展的监督和考核机制不健全,民营经济发展未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市场主体投诉维权渠道不畅,未形成加强营商环境执法的统一监察体系。

  关键词:民营经济发展情况 问题对策

第四篇: 公检法服务民营经济调研报告

中小微企业及民营经济调研报告

接到调研情况通知后,县民企局高度重视,会同县工商联、工商局形成调研小组,对县域小微企业发展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调研,先后座谈、走访企业40多家,发放并收回调查问卷50多份。所调查企业涉及基本信息、用工、市场、融资、技术创新、政策环境等方面。总体来看,小微企业在吸纳社会就业、增加居民收入、优化经济结构、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由于受经济运行内外部复杂形势的影响,当前小微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不可忽视的困难和问题。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县小微企业主要分布在农、林、牧、渔业计143户,采矿业计56户,制造业计165户,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计43户,批发和零售计206户,建筑业计22户等共17个行业。其中,2019年1-11月份,全县中小微企业总量为13796户,其中,工业类中型企业为7户;小微型企业为13789户,占企业总量的99.95%(含个体工商户)。

2019年1-11月份,中小微型企业总量取得了较高速的增长。全县个体工商户达12805户,比上年同期增加1161户,同比增长9.9%。注册资本金9080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5995万元,同比增长102.7%。全县私营企业达991家,比上年同期增加私营企业233家,同比增长30.7%。注册资本金335476万元,新增加92158万元;同比增长37.8%。企业从业人数9913人,同比增长31.5%。

2019年1-11月份,我县中小微企业税收合计35605万元,其中,国税收入:规模以上企业13300万元,小微企业5050万元;地税收入:规模以上企业7284万元,小微企业9971万元。

某种意义上讲,中小微企业就是民企的主体,是民营企业的代名词。中小微企业已成为我县解决社会就业主力军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二、我县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五篇: 公检法服务民营经济调研报告

X县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民营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在繁荣城乡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改善人民生活、增加劳动力就业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民营经济发展历程和运行现状

我县民营经济大体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一是资本原始积累阶段(1980—1990年)

主要靠商贸餐饮、运输、小型承包、劳务服务等起步;

二是小规模办实业阶段(1991—2000年)

由一家一户或合伙联办实体、小规模矿产开发、作坊式生产制造、商贸服务或加工维修型小微企业;

三是规模经营阶段(2001—2008年)

由小规模初始化向生产现代化方向发展;

四是结构调整阶段(2009年—现在)

呈现出三个转变:即从“小打小闹”逐步向规模效益转变;从参与纯体力劳动领域竞争逐步向机械化、技术化领域转变;从单一领域(特别从2008年后期)“一煤独大”逐步向多领域发展,形成了以现代物流、规模工业、特色农业、文化旅游、教育卫生、餐饮服务、交通运输、房地产开发等多种行业全方位发展转变。

截止20XX年底,全县民营经济实体单位发展到16525家,其中民营企业1359家,个体工商户15166户,从业人员116768人;营业收入完成2210823万元,同比增长25.65%;完成增加值438367万元,同比增长11.5%;上缴税金46743万元,上全部财政收入的57.99 %。就20XX年全县现有民营经济发展数量及规模而言,一是民营企业发展总量偏少,规模不大,人均占有量低(30.5家/万人),二是个体工商户多,民营企业少,三是支撑性项目少,“小、弱、低、散”的格局有待在发展中进一步深层次**。

综合分析我县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总量不断扩张。到20XX年6月底,全县民营经济实体单位发展到17581家(其中民营企业1704家,个体工商户15877户),同比增长18.52%。第一产业占实体单位总户的4.4%,第二产业占24.1%,第三产业占71.5%;从业人员达到125945状人,同比增长8.0%。完成营业收入1064676万元,同比增长18.35%;完成增加值185300万元,同比增长5.39%,占全县GDP的57.73%;上缴税金24475万元,同比增长5.91%,占全部财政收入的69.41%,占全县税收收入的89.54%,人均上缴税金538.6元。

二是经营领域不断拓宽。形成了以商贸流通、矿山开采、规模工业、特色农业、文化旅游、餐饮服务、交通运输、房地产开发等多种行业竞相发展的态势,尤为房地产开发、餐饮服务、文化旅游、商贸流通和特色农业成为近年来民营经济发展主流。随着行业准入政策的调整,民营经济将进一步延伸到文化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公益事业等领域。

三是发展后劲逐步增强。涌现出欣奇典生物科技、方圆彩钢、林和科技、萝川贡米、天阳太阳能、国际灯饰、兴博钢结构等一批规模较大、科技含量较高、后劲较足、由“粗放经营”向“创新发展”迈进的成长型骨干民营企业。

四是民间资本逐步盘活。我县民间资本较为雄厚,城乡居民储蓄超过百亿,按照县委、县政府“激活民间资本,激发创业热情,做优发展环境,做强县域经济”的工作思路和以“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投资自愿”的原则,吸引了部分较大民间资本参与县域经济建设,近年来全县新上项目投资绝大部分为民间资本,如林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358万元新上蔬菜加工育种项目和其他新增小微企业、小项目基本是民间资本投资,通过民间资金的引导激活,1—6月份,新增民营企业345家,新增个体工商户711户。

五是民营经济吸纳就业成效显著。目前,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县就业的主渠道,有效安置了下岗职工,城乡待业青年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为缓解我县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构建社会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主渠道作用愈加显著。

二、主要作法

(一)放宽创业条件

根据国家、省、市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县委、县政府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激活市场主体加快全民创业的实施意见》,按照“非禁即入”原则,支持民营资本进入可以实行市场化运作的各个行业和领域。半年以来,登记企业345户、个体工商户711户。实行投资主体“零门槛”,注册登记“零收费”。全面推行注册资本认缴制。目前,登记认缴注册资本公司制企业304户,注册资本总额达18791万元。允许一址多照、一照多址,现已登记各类市场主体达1000户。为企业办理“先照后证” 196户、远程核名48户。对纳税人发票实行按实际需要量核定,执行先办理后核实制度

(二)加强创业扶持

在设立创业资金方面,县财政年初安排了100万元的全民创业专项扶持资金。在搭建创业平台方面,在县经济开发区规划建设了占地306亩的小微企业创业园。现有9家小微企业进驻创业园,完成投资2.9亿元。并在下达年度土地利用指标时,为中小企业保留100亩左右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现已为入驻开发区的16家企业办理了土地确权手续,确权面积近500亩。

(三)强化保障措施

一是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年初预算安排中小企业发展扶持资金500万元,已拨付350万元。

二是加快融资担保体系建设。为县民营经济信用担保商会注资100万元作为担保基金,有效解决初创业者和现有企业融资难题。

三是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积极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引导各类金融机构逐步提高支持中小微企业信贷比重,并探索上市融资、企业债券、基金融资等多种方式投融资。

四是增加企业有效抵押资产。今年以来,为中小企业办理土地抵押登记9宗,抵押面积330亩,抵押金额18180万元,贷款金额11351万元。

五是推进晋级升位。符合条件的个体工商户和小规模纳税人,在办理“个转企”、“小转一”登记时,实行零收费。

六是保护合法权益。坚决杜绝发生占用民营企业资产、强迫民营企业进行担保、抵押融资、征收“过头”税和“以罚代管”等现象。

三、存在问题及原因

尽管我县民营经济近年来已有较好发展,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在体制上。民间投资仍以个人和合伙制为主,具体表现为:夫妻店、父子店、兄弟公司、朋友厂,真正体现现代管理的股份制企业在民营企业总量中占一小部分,多数民营企业规模小、产权结构单一,投资积累能力不足;在投资方向上。向流通领域投资的多向生产领域投资的少,向初加工产业投资的多,向深加工、科技型企业投资的少,技术含量不高,竞争力不强;在经营规模上。个体工商户多、民营企业少,小户多、大户少,劳动密集型企业多、资金密集型企业少,民营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一是发展环境不够宽松,服务体系建设滞后;二是投资者重视短期效益,投资领域单一;三是企业融资困难,无力做大做强;四是民营企业整体素质不高,缺乏现代管理知识和技术。

推荐访问:公检法 民营经济 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