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永州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建设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为进一步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文件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永州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供大家参考。
永州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建设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进一步贯彻《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文件精神,落实质量立校、人才兴校、创新强校、特色名校的办学理念,全面推进质量校园、特色校园、活力校园、和谐校园的构建,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构建优美和谐、奋发昂扬、富有时代精神和学校特色的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培育师生的崇高精神,提升学校品位和核心竞争力。
二、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必要性
1、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的塑造有着独特的资源优势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二千五百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这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们在认真反省21世纪全球工业化的发展所带来的新的伦理挑战与困惑后,给世界发出的忠告。为了使21世纪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人们必须正视并勇敢地迎接道德衰退、生态环境恶化、人种退化等由工业化带来的挑战和威胁,重建人文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属于人文类型,其核心内容是内圣外王之学,注重探讨理想人格与理想世界,回答社会与人生的问题,其仁民爱物、重义轻利、自强不息、天人合一、修己安人、贵和尚中、忧国忧民等基本精神和价值观念,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是重建当代中国人文精神的重要思想资料。
优秀传统文化是校园德育建设的丰硕资源。传统文化中完备的德育内容和理论,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等对国家社会的高度责任心和价值观、自强不息、不断进取的民族精神,都是道德教育的首要内容。
优秀传统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具有教育和导向功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的历史积淀,它既包容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精华,又融合了世界其他异质文化的优长。在校园文化里渗透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有意识地开展一些健康有益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可以使学生了解和学习中华民族兼容并包、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和勤劳善良勇敢等优秀民族精神,有利于学生丰富阅历,以史为鉴、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发展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传统文化的内容、表达方式以及传统文化在校园所形成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对学生有着直接或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深刻影响着校园内每个个体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的选择,具有“润物细无声”的特征和“滴水穿石”的力量。
2、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有利于提升学校的办学品味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我们的祖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校园文化是校园之魂,校园文化是校园精神的凝聚和文化底蕴的积蓄与传承,它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展现校长教育思想、学校特色的重要平台,是规范办学的重要体现,是促进学校和谐发展,打造教育核心竞争的强大内驱力,更是学校内涵发展的一张标牌。
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是我校对办学理念的内涵的重要拓展和延伸。我校明确提出了“质量立校、人才兴校、创新强校、特色名校”的办学理念。推进永州地方传统文化进校园对我校师生是一次重要的熏陶和陶冶,对我校的办学品味也将是一次重要的提升。目前我校正处
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建好校园文化,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升学校文化内涵,促进我校质量工程和迎接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的顺利进行,筹备全国百强地方本科院校和申硕的成功都具有重要意义。
3、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有利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传统文化的灵魂和精神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具体来讲,传统文化能在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一是可以培养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为国家民族献身的自觉性。中国传统文化是进行爱国主义的好教材。我们中国不仅有辽阔的疆域、壮美的山河、勤劳的人民,更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让大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就会使他们油然而生出一种作为中国人的自豪感,激发他们奋发学习、建设祖国的热情。同时也使他们认识到过去的辉煌是祖先们创造的,中华民族未来的腾飞需要他们这一代人继往开来的奋斗。这在无形中就增强了他们的使命感。
二是可以养成良好品德。中国传统文化又是对大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宝库。中国传统文化以人为本,以德为先,其核心内容就是教育人、塑造人、选拔人、使用人,其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正直、良善、对社会有用的人。在道德培养方面,中国文化讲气节,“士可杀不可辱”;讲情操,“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讲礼义,一举一动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讲廉耻,有所为、有所不为;讲奉献,“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讲良心,最低标准也是时刻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人,不做伤天害理、违反道德标准的事。所有这些,在今天的道德教育中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三是可以指导人生实践。中国传统文化是历代中国人人生经验的总结,对后人具有多方面的指导意义。毛泽东之所以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的胜利,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少不了毛泽东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深刻了解。毛泽东遍读二十四史,对古典文学更是爱不释手。其渊博的历史文化知识和得心应手的运用,使他成为谋略超群、文采飞扬的一代领袖。具体到每一个平常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释道也会给他的事业和生活提供某些启示。儒家的进取、奋斗,道家的退守、无为,佛教的苦、空、缘,都能使不同的人从中找到鼓励力量或精神寄托。当代大学生大多从书本到书本,从校门到校门,缺乏人生阅历和实践经验,而传统文化正可为他们提供这方面素材。虽然是间接的,但如能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自当受益匪浅。
四是可以增添人生情趣。传统文化能使人内涵丰富,情趣盎然。古人讲“腹有诗书气自华”,诗词歌赋魅力自不待言,就连看小说,如果了解一些传统文化就会多一层理解,更有欣赏水平,如《红楼梦》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其中的文学、宗教底蕴,非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定了解不能尽悉,以至于出现一门“红学”。金庸的武侠小说并非只是打打杀杀,而是处处显露出传统文化的浓厚内涵,儒释道、文史哲、三教九流、琴棋书画,无所不包。如果对传统文化一无所知,欣赏起来就会大打折扣,传统文化在当今虽已不再是人们的精神信仰和行为规范,但其本身仍具有无穷的魅力。大学生正可从中汲取营养,让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
4、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点来看,传统文化对于培养和提高人的思想、文化、审美和道德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崇尚道德、重视智能、强调文化艺术修养、注重人文素质的培育等思想,有利于新时期人的思想素质的提高,在21世纪的人才培养中,应当认真地加以弘扬。大学作为精粹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基地,在西方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与整合过程中,负有重大的历史使命,起着极为重要而关键的作用。现代
化的高等教育实质上应该是促进人的价值实现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教育。因此,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以科学技术作为重要推进力量,不断发展物质生产,提高精神生活品质,努力实现人类自身价值的一种共同追求的过程。这决定了高等教育必须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用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来培养人、塑造人。只有这样,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发展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不断推陈出新。有的专家指出,中外大学教育的真正区别就在于中国绵延五千年的文化传统,越是世界的东西便越是民族的东西。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共同的历史生活中创造的精神财富,是培育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源泉,是凝聚民族向心力的粘合剂,具有整合社会价值的强大功能。因此,中国大学人应该充分地尊重和真心珍惜中国传统文化,使其在世界文化大交融的过程中得到理性、科学的对待,致力于将文化传统融于现代高等教育之中。
三、通过九项工程建设逐步推进永州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
1、理论研究工程。我校有着永州传统文化研究深厚的基础,学校先后成立了舜文化研究所、柳宗元研究所、女书与瑶文化研究所、濂溪研究所等地方文化研究机构,通过这些研究机构对地方传统文化进行剖析与解读,通过研究使理论得到进一步升华,同时又可为地方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正确的方向。通过课题研究、论文的发表、专著的出版和特色文化栏目的开展,将有助于师生对永州传统文化的了解,从而将会进一步提高师生用地方传统文化来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的自觉性。对地方传统文化的研究一要重挖掘。“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传统文化进校园需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学校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探索弘扬传统文化的新途径,并发挥其文化本源、活动载体、资源宝库的作用。二要重整理。学校对呈现方式相对较为广泛的地方传统文化进行系统整理,将地方传统文化文化遗迹、地方传统文化艺术、地方传统文化传播情况等有效整合,精选出地方传统文化精髓作为教学内容,提升传统文化的引领力、影响力、生命力,让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永州历史文化研究会的成立为我校推进地方传统文化进校园提供了重要条件。永州历史文化研究会在我校正式成立,会议表决通过了《永州历史文化研究会章程》、《永州历史文化研究会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办法》,大会选举产生了永州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会及研究会负责人成员,校长佘国华当选会长,他就研究会的研究与建设思路、研究会活动的开展方式和将要开展的几项具体工作做详细的规划和安排,研究会的成立将对聚集和整合优秀的研究力量,提升永州文化研究成果的质量,扩大永州的历史文化在国内外的影响有着重大意义,研究会的成果也会成为我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的理论支撑。
2、德育塑造工程。传统文化中完备的德育内容和理论,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等对国家社会的高度责任心和价值观、自强不息不断进取的民族精神,都是道德教育的首要内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上,离不开本土化的国情和人情。这就要求我们挖掘传统文化中关于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人格修养的精华,推陈出新,创造出立足现实、依托传统、古今融合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己经构成为中国社会的文化背景,成为中国国情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生活在这种背景之下的大学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接受者,其思想意识无时无刻不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其中绝大部分是在不知不觉中间接地接受的。当社会化过程把传统文化内化为他们的精神素质时,便赋予他们以一定的思想、观念、性格、情感,支配着他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要加强德育工程建设一要加强德育观念更新,把学校德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牢固树立“教书育人、德育为先”和“德育就是质量”的德育
观,针对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的特点,积极探索新世纪新阶段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二要加强德育人才队伍建设,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保证。在德育人才队伍建设中,我们要着力抓好建设以校长、书记、分管校长和政教团队干部为核心的德育管理人才队伍、辅导员队伍、班主任队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三要加强德育载体创新建设,把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落到实处。认真实施德育新课程,依据“道德存在于人的整个生活中”的德育新课程理念,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使德育课程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设计开展新颖独特的主题教育活动,建设社会实践基地,开展实践活动。四要实施德育资源整合,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合作平台。利用永州地方传统文化资源建立多样化的德育教育基地,利用富有地方人文特色的重大纪念活动对大学生德育建设将会有着重要的作用。利用永州市博物馆、舜帝陵、柳宗元纪念馆、陶铸纪念馆、李达故居等德育教育基地开展系列富有成效的活动,如清明节组织学生到舜帝陵和柳宗元纪念馆举行祭祀活动;“七一”组织学生党员到李达故居、陶铸纪念馆开展重温入党誓词活动等,可以让广大学子在领略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同时可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3、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师德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具备的道德修养。师风,是一个教师,一个教师集体,乃至整个教育行业应该具备的道德修养和由此而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并由此所产生的一种生活和工作氛围。宁远文庙散发出来的儒学气息至今仍然在闪耀着迷人的光芒,孔子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他认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句话指出了教师为人师表的重要性,身教的重要性显得尤为重要。教师的思想、信念和道德,以及态度、仪表和行为等方面,在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成长产生着潜移默化的积极影响和教育作用。身教这种教育方式比批评、责骂与训斥效果好得多,能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教育境界,特别是在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在教师中,以师德师风教育为重点,在干部职工中,以爱岗敬业教育为重点。建立健全师德师风规范,宣传师德师风先进典型。搞好师德师风建设,首先,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教育活动,通过学习教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掌握关于教职工思想、道德、作风建设的政策规定,有效提高广大教职工加强自身思想道德建设的自觉性,为师德师风建设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把师德师风学习教育同教职工政治学习有机结合起来,采取切实措施加以保证。其次,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出切合本校实际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机制,使广大教职工的思想、道德、作风建设目标明确、有章可循,使学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逐步走上经常化、制度化的轨道。
4、“三进”工程。积极推进永州优秀传统文化“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组织专家队伍编写地方传统文化教材,精选研究地方传统文化的教师开设专题品牌课程,构建地方传统文化的知识体系,让学生能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地方传统文化,在了解的基础上更自觉的运用传统文化。如开展“舜文化传统与现代精神”、“周敦颐研究”、“柳宗元在永州”等课程,这对促进广大学生对地方传统文化的了解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关于推进地方传统文化进校园知识体系安排,学校可明确大一至大四不同年级学生学习教育重点,做到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力求使整个教育活动有针对性、有重点、循序渐进、形成体系。譬如在大一时组织学生参观永州地方传统文化景点,增强大学生对地方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大二时开设有关地方传统文化理论知识的选修课,增加大学生地方传统文化的理性认识;大三用地方传统文化精神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道德品格;大四开展有关地方传统文化的研究,增强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学校还可大力支持师生对地方传统文
化研究著作的出版发行,经常开展地方传统文化读书会和各种学术研究活动。
5、人文精神塑造工程。一是利用永州地方传统文化促进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建设。永州地方传统文化体现的天下为公、修身克己、仁者爱人、自强进取、求真务实、社会本位等人文精神,为我校建设特色校园文化提供了充足的养分。永州地方传统文化中的舜文化、柳文化、理学文化以不同形式探讨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这些地方传统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二是利用永州传统文化美化大学生的心灵。永州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的精神世界,提升了华夏儿女高雅的审美情趣。柳宗元笔下《江雪》的超凡脱俗;周敦颐《爱莲说》中“出淤泥而不染”的正直清逸;陶铸《松树的风格》体现的无私奉献等。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学习,对提升大学生的品格、净化大学生的心灵、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世界、陶冶大学生的情操将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6、道德礼仪工程。舜帝是开创中华民族人类文明的五帝之一,是道德文化的创始人,他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影响了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人,这是永州也是中华民族都应继承和发扬的优秀人文精神。传统文化中要每一个人都要尽“孝悌”之道,敬爱父母、尊敬长辈,珍爱家庭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通过对学生进行孝道的教育使他们尊重父母、孝敬父母。同时还要从孝敬父母推及“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使学生们学会尊重和关爱他人,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感恩意识和尊老爱幼的意识,从而使社会的良好风气得到弘扬。文明礼仪工程要紧紧抓住学生养成教育这个基础环节,从常规训练入手,使文明具体化。从仪表端庄、礼貌待人、孝敬父母、尊敬师长、诚实守信等最基本的行为规范抓起,加强校风、班风、学风建设,培养锻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通过讲、学、练、评、表彰活动,促进学生礼仪习惯的形成。
7、和谐文化建设工程。和谐是校园文化的主旋律,优秀传统文化中蕴涵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和理念,如“仁者爱人”、“和为贵”、“修身立德”、“明礼知耻”等,对于和谐校园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和谐文化内含着协调发展的理念,它所倡导的发展包括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诸多因素,是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全面进步。通过建设和谐文化,营造和谐的社会氛围,丰富人们的精神内容,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引导人们树立和谐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使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成为全社会共同认可的价值取向,师生关系的和谐将会让教者乐教、学者乐学,和谐文化在校园的被认知和传播将对我校的发展带来深远的影响。学校在工作中要把促进教师发展,提升教师素质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把关注教师自身发展与学校、学生的发展统一起来,为教师不断发展提供舞台,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把为老师的成长铺路搭桥做为学校的工作中心,并抓住一切机会造势,把学校的发展与教师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力争通过和谐的校风、精益求精的教风、乐观向上的学风,促进教师、学生、学校共同发展。学校每学年可以评选一次“感动校园十大人物”,让师生了解到身边有榜样,营造出人人学榜样的和谐校园氛围。
8、人文景观建设工程。校园人文环境是文化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马克思说:“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校园的整洁和绿化,校训和行为规范,人文景点,教室、实验室等公共场所的布置,校园的文化气息等都可成为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对象。大学校园的人文精神教育,更确切的说是一种“成人”教育,是把一个“自然生命”变为“文化生命”,并使精神世界更为完善的过程。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虽然还未最终成型,但普遍已有了自己认识和判断问题的标准,有了初步接受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所以,主体因素在日趋完善和成熟之后,客体的影响感化作用便显得愈来愈重要。人文环境建设,其真正功用在于表达学校的办学理念,在塑造高尚的人格方面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例如我校的柳宗元、周敦颐、怀素等永州历史名人的石雕群像,我校还可以将校园内的建筑物以地方文化名人命名,建立传统知识走廊,教室内悬挂、张贴传统文化名言警句等,通过这些物化的人文景观将会对师生起到很好的启迪、感化、陶冶和教育的作用。
9、主题活动工程。营造寓教于文、寓教于乐的校园文化氛围,把优秀的地方传统文化寓教于各种文化活动中,让师生在活动中接受洗礼。如开展传统文化艺术节,围绕永州传统戏曲曲艺表演、民间手工艺培训、传统历史教育、民俗民风展示、古城文化体验等方面在全校开展“八个一”系列活动,“体验一次永州传统节日”、“感受一次永州传统文化”、“编写一套永州传统文化传承教材”、“举办一次永州传统民间手工艺大赛”、“开展一次‘我心中的永州传统文化’摄影、书画、征文比赛”、“举办一次永州传统文化知识大赛”、“组织一场永州传统文化传承成果展览”、“举办一场永州传统戏曲曲艺专场文艺演出”等。
四、建设目标
1、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增强师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利用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加深师生对祖国历史的理解,可为解决当前及未来的问题寻求借鉴;
3、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大学生进行教育,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和思想品位;
4、利用优秀传统文化进行道德教育,有助于师生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
5、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6、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对师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有助于推动全国各族人民和全世界华人的团结;
7、利用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教育,有助于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对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自学能力都有重要作用。
五、建设要求
1、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要根据学校特点,时代特点,有机吸纳,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形成独特风格。
2、因地制宜,切合实际,开辟潜在能力和资源,凸现实效性。
3、高度重视,精心安排,认真实施,不走形式,不摆花架子,不走过场,抓好落实,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中,不能流于形式,应教会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进行综合创新。
4、强化常规管理,严格制度建设,加强考核评价机制促进建设活动不断发展。
5、要历史地评价优秀传统文化。即要把一定的传统文化内容置于它产生的时代背景下加以考察。
6、分析优秀传统文化要抓住实质。不能形式主义地看待传统文化,要抓住其具体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