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稿关于永靖县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定稿)关于永靖县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ob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定稿关于永靖县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供大家参考。
(定稿)关于永靖县特色农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
作者:
————————————————————————————————
日期:
关于永靖县特色农业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永靖县地处甘肃省中部西南临夏回族自治州北部,是国家农业综合扶贫开发县,也是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三座水库的重要移民县和全国第二批生态农业示范县。全县辖17个乡(镇),总人口20.3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6.12万人,总耕地面积54.39万亩。年平均降水量300毫米左右,蒸发量在1500毫米以上。农业生产从地域特征上分为东西山区和川塬区,川塬区以灌溉农业为主;东西山区山大沟深,是典型的雨养农业区,独特的地理和气候环境为我县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近年来,在县委、政府切实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下,我们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州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依托区域优势,坚持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业内部结构调整为主线,着力发展特色高效农业,积极推进农业特色产业经营发展。在黄河、湟水河沿岸的川塬区,发展“两高一优”生态农业、设施农业,重点发展无公害蔬菜、果品经济林;在东西山区着力发展旱作农业,东部山区重点发展百合和马铃薯,西部山区重点发展马铃薯和全膜玉米。目前,全县农业生产逐步向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方向迈进,初步建成了东、西山区以全膜玉米、脱毒马铃薯、优质百合为主,川塬区以特色蔬菜为主的农业生产格局,形成了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一、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特色蔬菜产业持续发展。我县川塬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是蔬菜产业发展的理想场所,蔬菜种植已成为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民
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截至目前,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6.9万亩,其中温室蔬菜1.5万亩(3000座),拱棚蔬菜1.25万亩(13000座),高原夏菜1.35万亩,主要种植番茄、甜瓜等6个大类,120多个品种,其中以番茄、黄瓜、草莓、番瓜、茄子、甜瓜、辣椒等7类蔬菜为主。年产各类商品蔬菜17.05万吨,实现产值14217万元,蔬菜种植销售的收入占种植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的48%。蔬菜产品除满足本县城乡居民需求外,主要销往青海、宁夏、陕西、**等周边省区和甘肃省兰州、武威、甘南等城市;蔬菜产业已成为我县调整产业结构、实现农民增收、促进农村经济和谐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同时,无公害生产水平显著提升。一是无公害认证规模逐渐扩大。在全县已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面积7.5万亩,生产的西红柿、草莓、百合等14个产品取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并取得了“刘家峡红枣”、“刘家峡西红柿”两个地理证明商标准用证书。二是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力度。针对历年检测存在的突出问题,调整检测重点和方向,扩大检测范围和频次,增加种类和数量,对产地、市场销售的蔬菜实行定点和随机抽检,每年检测蔬菜样品1000多个,平均合格率为99%以上。三是基地监管工作到位。按照“县上部署、部门指导、乡镇组织、干部带头、农户实施”的原则,全面建立了生产过程档案,制定了严格的产品追溯制度,生产的蔬菜产品完全符合无公害农产品要求。
——脱毒马铃薯产业逐步形成。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马铃薯产业作为东西山区群众增收的优势特色产业来重点培育,以县良种场脱毒马铃薯繁育基地为依托,通过提认识、引良种、建基地、调结构、拓市场,积极引导群众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目前,扩繁脱毒苗125万株,在良种场、杨塔等乡镇建成防虫网棚原种田530亩、一级良种田8000亩、二级良种田9000亩,引进马铃薯示范推广陇薯3号、庄薯3号、新大坪等10个新品种进行试验、示范推广,筛选出适合我县的接班新品种。同时,进一步优化品种结构,提高马铃薯产业化水平,增加农民种植效益,确保群众用上放心良种。通过修建良种贮藏库,延伸壮大马铃薯产业开发的链条,逐步实现马铃薯由特色产业向优势产业的转变。目前,已在县良种场、杨塔乡徐湾村新建1000吨马铃薯良种贮藏库3座。为农民增收和马铃薯的增产扩繁发挥了重要作用。
——百合产业规模化发展。百合是我县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优势农产品,种植历史悠久,现已成为我县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推进新农村建设的特色支柱产业。近年来,我们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把关山乡、徐顶乡、陈井镇百合产业建成“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的农业百合示范基地,现种植面积已达2.9万亩,被列为“兰州百合”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范围。主要销往上海、广州、北京等大城市。外销量达12.3万吨,外销额达11685万元。同时,培育了一批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百合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产业现代化水平,增强产业效益,使百合产业成为市场竞争力强、产加销分工合理的支柱产业。今年,全县百合留床面积稳定在2.1万亩以上,年总产量达到1.5万吨;百合良种普及率达95%以上,100%的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无公害产品质量标准;商品转化率达95%以上,逐
步建立健全国内外百合系列产品销售网络,实现百合产品销售标准化、特色化、规范化、品牌化。
二、影响特色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1、农产品质量检测监测体系建设滞后。目前我县生产的农产品,绝大部分仅在县内及周边地区相互调剂,少数进入省内市场,缺乏农产品创汇途径,因此农产品质量安全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2、科技培训不到位,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偏低。目前,由于我县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接受新知识、新信息、新技术的基础薄弱,应用新技术从事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包装的能力;缺乏市场意识、品牌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缺乏科学经营管理的知识和能力,从而制约了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优化。同时,基层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特别是市场信息体系,仅仅注重产中服务,缺乏产前、产后服务。
3、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与资金投入缺乏。农业的特色化离不开信息化,农户信息不通,会导致生产趋同化。由于许多农户不了解、不熟悉市场,往往在生产安排上彼此模仿,盲目跟从,导致市场供求失衡,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低下。而且,由于我县农业经济基础薄弱、资金积累少、生产周期长、气候变化大等原因,使投资特色化农业生产的资金不足,成为制约特色农业规模化发展的瓶颈,影响了群众的收入。
4、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技术服务滞后。各农户在生产与经营管理中的“各自为政”,传统农业的耕作方式,使农业生产难以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格局,更不利于形成规模优势、特色农业品
牌。
5、农产品加工与营销服务不足。由于过去的农业生产只重产量不重品质,重实用不重加工、销售与包装,销售方法原始、销售人员缺乏,致使农产品基本上以初级产品的状态进入消费领域,其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收入偏少。
三、我县特色农业发展潜力
我县特色农业发展尽管存在着以上一些制约因素,但从发展的角度看,发展特色农业的潜力依然很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需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由温饱向小康迈进,人们对食物的需求已由数量型、单一化向质量型、多样化方向转变,注重健康需求。农业生产要素成本也在不断上升,传统的农业生产正逐渐丧失优势,其生产效益逐渐下降。农产品市场对特色产品的需求日益旺盛,给特色农业发展带来广阔的发展前景。
2、区位优势。我县距省城兰州市仅有40多公里,兰州市一小时经济圈。境内兰刘(兰州、刘家峡)铁路专线直通县城,国道213、309线和环县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折达(临夏折桥至兰州达川)公路即将开通。黄河水运连接临夏县、东乡县、积石山县。地理位置较为优越,北靠兰州市,西邻青海民和县,南接临夏县、东乡县,东壤定西市临洮县。东进西出,北入南上都十分便利,对生产销售农产品具有十分便利的区位优势。
3、资源优势。从地理位置上看——我县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过渡地带,气候属大陆性高原温带半干旱气候,气候温和、干旱少雨、热量适中;从光热资源上看——县内的光热资源比较丰富,四季分明,温差大,年平均气温9.0度,日照时数26.2小时,光照充足,满足于农作物生长周期;从水域资源上看——境内有刘家峡,盐锅峡,八盘峡在三大水库,水质好,港湾多,无污染,水域面积达32.7万亩;从土壤性质上看——我县海拔2200米以上的东部二阴山区,土壤类型为白麻土类和黑麻土类,有机质含1%左右,氮、磷含量不足,土壤疏松,气候冷凉湿润,产地环境无污染,土壤既有水平分布又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分布。独特良好的生态条件适宜特色农业生长发育和无公害的绿色产品生产。从土壤的分布上看——我县东西山区及塬台区土壤主要以黑垆土为主,山区零星分布有栗钙土,塬台区零星分布有黄绵土,川区土壤主要以灌淤土为主,这为特色农业提供了最基本的基础条件。
4、品牌优势。地理标志能为区域品牌产品企业带来核心竞争力和无限商机,对提高地方群众收入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发挥着独特作用。特别是运用地理标志保护促进特色农业发展成效尤为显著,在增加农副产品附加值方面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我县在地理标志产业发展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为此,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品牌资源,探索区域品牌整合机制,加大品牌整合力度,将特色农业产业链做深、做宽、做大,发挥协同合力。结合实际,打造品牌,优势互补,形成具有产业实力和区域特性的区域品牌,提升品牌价值。
四、推动特色农业发展的建议
1、加强培训,提高对特色农业的认识。发展特色农业,要把农民
增收作为根本出发点落脚点。利用我县丰富的农业生态资源,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产品和产业,培育具有特色的农业产业带和产业群,可以实现农业资源多层次、多途径、多方位、多效益的开发利用,满足多样化、优质化、健康化的市场需求和农业发展趋势,目前,我县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比较突出,通过发展特色农业,建设一批规模化的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可以带动加工、储藏、运输、销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区域性的支柱产业,把独特的资源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生态优势,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增加新的就业机会,以便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目标。
2、加快结构调整,发展区域资源优势。按照“产业调强、质量调优、效益调高、规模调大”的基本思路,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结合我县实际,调整产业结构,着力推进产业化升级。一是调整设施区域布局合理,发挥资源优势。由于县内光热资源比较丰富,日光节能温室采光、蓄热、保温性能好,生产的蔬菜产品产量、质量高,效益显著,但全县面积小,规模不大,政府应加大支持和引导,加快日光节能温室的建设和改造,形成规模;二是调整品种结构优化,积极推广特色种植。要以当地资源优势为前提,以提质增值为目标,注重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加快品种改良和更新,形成主导产品,增加名、优、特新品种,发展特色产品,突出价格优势,延长供应时间,提高经济效益。
3、扩大基地规模,增强规模整体效益。一是在稳定巩固现有的基地规模基础上,按照“设施化、标准化、无害化”要求,扩大基地规
模,突出主导产品优势。二是着力建设优质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强力推动蔬菜产业上水平,加强对蔬菜质量全程监控,从源头把好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关,实施精品战略,加强媒体宣传,扩大销售,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打响永靖蔬菜品牌。
4、开拓农产品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市场是特色产业经营赖以发展的导向和载体,要实现农业特色化经营,就必须培育市场完善服务功能,促进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市场销售畅通。当前,必须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为特色产业发展营造充分的空间。一是在研究把握市场的前提下,发展“订单农业”。通过召开农产品产销定货会、展销会等,促进订单农业的发展。二是进一步健全市场体系,大力发展农民流通合作组织。三是努力开辟多元化市场。借助州委州政府“依托藏区大市场,融入兰州都市圈”发展战略的东风,乘势加快培育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以高效日光节能温室为主的设施农业和全膜双垄沟播为主的旱作农业,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同时,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依托现有的农业基础,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对周围的辐射带动能力,从而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5、扶持龙头企业,带动特色农业规模化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重要载体。一是要落实国家扶持重点龙头企业的各项政策,依托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培育一批从事特色农产品加工、销售等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二是积极培育各类市场中介组织,发挥其在技术服务、产品销售方面的作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市场带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方式,逐步形成产加销、农工贸一体化的龙头型经济。才能加快我县特色农业发展进程,促进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