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农民工的调查报告8篇关于对农民工的调查报告8篇相关文章:★有关于教育的心得体会范文最新8篇★有关于教育的心得体会最新8篇★对春节的活动总结5篇★大学对食堂满意度调查报告6篇★对读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对农民工的调查报告8篇,供大家参考。
参与调查能够帮助我们开阔眼界,但不要忘记写调查报告记录自己的感受,要是对调查回顾得不够具体,那写出的调查报告就是很片面的,下面是小编为您分享的关于对农民工的调查报告8篇,感谢您的参阅。
关于对农民工的调查报告篇1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便有一批批为了提高生活水平的农业户口人员而进入城镇务工,这个群体就是农民工,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朋友走出家乡,为梦想为生活在城市奋斗打拼,他们大多数在城市的基层成为城市的基层砥柱为城市的发展做着不可磨灭的贡献,而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新技术的不断革新以及用人单位对农民工朋友的学历、知识、能力和接受新事物等方面的要求,促使农民工朋友要在生活工作中不断的进步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升自己,才能在城市中高水平快节奏的生活,为了解广大农民工朋友在工作中的学习需求,特此随机对三名来自不同行业不同年龄的农民工朋友做了调查问卷,以便更好的了解他们的生活工作情况,实际工作能力的运用和发挥情况,针对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以及所需要的专业技能知识给予相应帮助和合理的解决方法,使农民工朋友们能够快速提高自我,熟练掌握工作技巧并能达到专业水平,从而更快更好更轻松的适应城市生活。
二、调查内容
(一)调查的对象和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围绕“农民工学习需求”问题,调查了三名从农村来城里打工的青年。从中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
周丽丝,女,19,职高,群众,未婚,家庭成员有3人,她在一个民营企业任职,月收入1500—20**。周小姐很想学习农学,在获得大专学历后回家乡支持当地农村的发展。本来学旅游的她在现实工作中并没有什么优势。她也考虑到通过短期培训进行脱产学习服装加工,这对于她继续留在发达城市有一定的帮助。毕竟手工制造业也需要一批真正有手艺的人。王丹丹,女,23,初中,群众,已婚。家庭成员4(有子)。丹丹姐是在大酒店工作的,原来学的也是计算机管理。因为自己的学历低,所以成了她竞争的门槛。所以她现在最想取得一个本科学历,主修经济学,当一个财务方面的工作
人员。另一方面,电大组织的短期餐饮服务培训她也感兴趣,可以先让她在餐饮业好好干下去,寻找更好的机会去深造。江志强,男,23,大专,团员,未婚,家庭成员3人。他有些腼腆,但是计算机的水平不赖,学历也还不错。所以他想到广播电视大学学习经济学,当一名财务人员。如果不行的话,他就去参加当地政府组织的短期培训,学习数控技术,毕竟对于一个男士来说,数控这个职业也是不错的。
(二)学历及收入状况
从农民工调查对象中受教育程度来看,其学历主要集中在中专、高中、初中,比例为90%,最少的是大专,比例仅为10%。50%的农民工反映缺乏技术成为他们找工作的最大困难,35%的农民工反映学历
成为他们工作过程中的最大困难。从调查对象岗位看,主要岗位办事员30%,技术工10%,普工为60%
(三)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流动性强, 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或在乡镇企业就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为统筹城乡发展,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农民工现有学历一般都低于本科学历。而且农民工的学历与年龄成反比例。50岁以上一般为小学以下学历;30岁—50岁一般为高中以下学历;20岁—30岁为本科以下学历。其学历与同等城市人相比有很明显的差异。
三、农民工学习需求的现状及分析
(一)学习需求明确
农民工生活在社会生活的底层,每个月只领到微薄的工资。而工资的花费除支付日常开支之外还存在着其它方面的费用。例如:邮寄回家乡的亲人生活费、子女的教育经费等。这样的状态下使农民工朋友更急切的想改变生存环境,那就是可以挣更多的钱,来改善自己的生活。
(二)农民工参加学习障碍,劳动时间长
“没有时间”成为首位原因。因为现在大部分工厂上班时间名义上8小时制,但实际上班时间往往12小时左右,平常周六日也加班,几
乎很少有人能够得到国家规定的每周休息两天的,农民工的休息权益基本上没有得到保障。但是农民工为了能有工作,就算很想学习技能、学习知识,也很难有时间去学习。
(三)培训的费用高
因为参加培训,出培训费外,书本费、考试费、职业技能鉴定费等费用少则数百元,多则上千元,这让农民工挣扎需不需要参加这些培训。另外政府虽然明确提出农民工就业专项资金补贴,让其使用在农民工职业培训上,但由于使用范围狭窄,审批却很严格,往往资金很难到位。而造成农民工一面急需帮助,另一面资金却又不到为的现象。
四、调查建议
(一)提供更广泛的学习机会
充分认识农民工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实行短期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培训与技能鉴定相结合,培训与就业指导相结合的方式,以市场需求为依归,以转移就业形式为引导,以职业技能培训为重点。要逐步完善培训服务体系,加大宣传力度,把职业需求情况、技能要求等及时传递给农民工朋友,使他们了解参加培训的重要性。要建立农民工培训需求调查系统。对农民工朋友培训需求进行分类,使之可以按其需求提供相应服务。
(二)关于培训内容要进一步丰富,科学的制定培训项目,以长训或短训结合学历教育的形式开展。培训要加强成效结果宣布,在实际教育中切实提高培训含金量。针对农民工朋友的资金不足的问题上,
培训中心可以推出相应的优惠制度,适当降低培训的成本。
(三)建立农民工学习团,创造良好的环境
加强探索企业联合建团,社区公寓建团、警团联建或派设基层团组织联系点等在农民工群众建团的新模式,以多种渠道让农民工加入到城市生活的行列。
(四)只有在整合资源、多部门联动的基础上,才能为农民工自主学习创造良好的环境。可以充分利用现有闲置的中小学校舍,建设文化活动室和图书阅览室等公共设施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成为构建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阵地。
关于对农民工的调查报告篇2
农民工是我国改革开放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涌现的一支新型劳动大军。他们户籍仍在农村,主要从事非农产业,有的在农闲季节外出务工、亦工亦农,流动性强, 有的长期在城市就业,已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或在乡镇企业就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结合本次调查活动,对当前农民工需求情况以及有针对性地对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下岗转岗人员进行学习需求的调查。
一、调查情况
1、农民工大多是通过劳动市场找到工作单位的,但也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亲友、同乡介绍工作的。统筹城乡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持续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目前,我国有3.4亿劳动力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仍将持续相当长时间。
2、从事的职业主要有建筑工人、工厂雇工、餐厅服务员、家政服务人员等。而且农民工从事的工作大多工作条件比较差、工作强度大。进城就业的农民工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缺乏起码的职业技能。在谋求某一职业时,绝大多数农民工根本拿不出相关的技能证书。在激烈的职业竞争中他们只能甘居下风,去从事一些城里人不愿干的简单劳动。
3、调查发现,56.0%的农民工对自己的文化生活很不满意,36.7%的农民工选择用睡觉来打发闲暇时间,34.0%的人选择逛街,13.1%的人喝酒聊天。此外,免费的电视、广播,花钱不多的报纸、网络,占了农民工文化生活内容的很大比例。调查显示,目前在汕头的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有逐步向高学历发展的趋势,中技中专学历占32.4%,初中毕业占28.2%,高中毕业占20.1%,大专及以上学历占了10.8%,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仅为8.1%。调查显示,教育程度低的农民工对聊天、睡觉、看电视或听收音机感兴趣,受过高中以上教育的农民工更喜欢读书看报、上网和运动,偶尔涉足歌舞厅。在20~29岁的受访农民工中,有74.7%会在闲暇时间上网,19岁以下年龄段的上网比例达到了85.5%。
二、农民工学习需求情况分析
调查发现广大农民工对学习需求呈现以下几方面特点:
1、农民工渴望接受科学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培训。接受调查者认为,致富的障碍是缺乏科学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
2、农民工要求接受指向性较强的实用技术培训。
3、培训地点的多样性和方法的灵活性。在接受培训的地点上、方法上应灵活机动,以业余函授培训为主,脱产为辅,以实地培训为主,网络为辅。培训的时间1个月以内为宜。
4、农民工从事二、三产业的愿望增强。农民工自身及对子女的就业,选择从事农业类的仅占8.6%,选择较多的是从事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倾向于二、三产业中的建筑、运输、纺织、市场营销、汽车驾驶与维修等专业。
三、建议与启示
针对农民工的学习需求,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要深入思考,认真定位,加大改革力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
1、调整优化教育培训专业。根据农民工和企业发展的需要,结合传统产业和优势,围绕建筑、运输、纺织、化妆品等方面的品牌,加强机电、数控应用技术、化工、工业工程、铸造、纺织、带有专业性的市场营销等专业的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适应本地经济发展需求,为本地培养人才。同时适应沿江开发的形势,向外地输送人才。要进一步加强省重点职业学校专业现代化建设,培植示范骨干专业,强化特色专业,使设置的培训专业更贴近生产实际,职业学校的培训功能得到进一步发挥。
2、加大教育培训改革力度。农民工靠的是实用技术,企业需要的是技术熟练、又有专业知识的人员,成人教育和职业教育要根据“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加大教育培训改革力度。要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市场经济规律,改革办学机制,坚持培训与学历教育相结合。
3、加强教育培训基地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加大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增添实验实训设备,增强学员的动手能力,提高操作技能,使受训的学员真正具有一技之长,直接上岗,对口就业,变劳务输出为技能输出。
4、加强校企合作、校镇合作。学校如何介入,要与企业共同商定。可与企业签订择优录用毕业生的合同。建立健全各镇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培训服务机构,及时向社会提供各种人才信息,进一步凸现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在农民工中的引领作用、幅射作用。
关于对农民工的调查报告篇3
在国家为开创21世纪新局面,努力建设和谐社会,全面解决三农问题的前提下,以及学校的大力支持与指导下,7月2日,我们团队一行开展了围绕农民工现状及子女受教育状况问卷调查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活动开展的前期,我对相关的资料进行了调查,结合之前班上曾经开展相关问题的专题讲座,十分有感触。当我们亲身接近农民工的生活,以及看到大众对农民工及其子女的态度时,更是是所感颇深。
在经过小组讨论后,我们定下了专题调查的问卷内容及行程。非常遗憾的是,出于对我们在工地的安全性考虑,工地方只同意我们去5个人,所以我并没有参加到第一阶段的活动中去。但是在日常的生活中,我总是能见到那些每日用自己的汗水换取报酬的农民工们,每天风吹日晒的辛勤工作着。每当我走在高楼林立的城市大街上时,总能看见那些即将拔地而起的高楼的钢筋骨架,而在建设它们的大多是农民工。他们站在炎炎烈日,有的甚至走在危险的边缘,为我们创造美好的生活,而却也是为大多数人所遗忘的人群,甚至适意遗忘。从种.种迹象可以看出,当代社会建设不可缺的一部份力量的地位十份的低微,从而造就了目前十分热门的农民工问题,其根源在于城市政府和市民对农民进城务工的自私荒谬认识和依靠自己的垄断权力而排斥农民,自认为高其一等,而藐视对方,虽然在调查的过程中,很多人表示不会歧视农民工,甚至愿意帮助他们,但是真正做到的帮助的又有多少,他们不自觉的会对农民工发出排斥,并且仅仅金钱上的帮助并不能解决实际的问题。
据报道中讲到,国务院指出,农民工面临的问题十分突出,主要是:工资偏低,被拖欠现象严重;劳动时间长,安全条件差;缺乏社会保障,职业病和工伤事故多;培训就业、子女上学、生活居住等方面也存在诸多困难,经济、政治、文化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这些问题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和纠纷。而这些就是我们此次进行社会实践调查的根本出发点,处于问题很多,于是将重点放到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上,并且从市民和农民工两个方面进行调查。
从调查的结果来看,目前,农民工在工作待遇上已经比以往要提高了很多,在生活水平上也上升到了一定的水平,不再出现以往的落魄之态。但在精神和思想上却未能跟得上,虽然也有在发生变化,但很显然并不是很明显。目前造就了他们这样的社会地位的问题很大一部分出于他们自身问题,对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淡薄,对自身素质的认识不足,等等,都是造就问题的内因之一。同时,他们似乎也有意识认识到了一部分,在问及其子女的教育方面是,多数人都表示很愿意送子女去上学,甚至是读到大学,他们意识到了可以用只是来改
变自己孩子们的命运,让他们走和自己祖辈们不同的道路。但问及是否有困难时,多数人都表示了无奈,就当前农民工的收入状态,供子女读书的确是一笔很大的负担。
农民工子女的问题目前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在大量农民工涌入城中打工,希望改变自己家庭状况,让孩子有更好的生活。但是同时他们的子女却成了另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多数的孩子成了留守儿童,家里人丁兴旺的,还能委托爷爷奶奶或者亲戚代为照管;家里人丁稀少的,干脆就成了没娘的孩子,任其发展。但即使有亲戚照看的,效果显然没有亲生父母好,再说亲戚的责任心和爷爷奶奶的精力也是有限的,更不用说那些没有人管的孩子。于是在那些留守儿童身上发生了很多让人落泪,让人无奈的悲剧。另外一种情况也许好一点,但同样也是让人同情,他们虽然能够呆在亲生父母的身边,跟着父母一起进城打工,但是所承受的精神压力也是十分严重的,面对社会对他们的歧视,小小的心里留下了阴影,面对高额的外地户口借读费,有学校却无法上,那一双双稚嫩的眼睛流露着无限的渴望。所以大部分农民工子女进城了,但要在城市获得良好的教育很难,即使是在学校也会受到身边的人的歧视。
农民工子女有良好的自强自立意识,但也有孤僻、自卑的性格倾向和与社会对立的不良情绪,他们需要得到健康、积极、向上的教育。总之,农民工子女也诗民,他们的父母也竖家的建设者,政府义不容辞地有为他们提供教育的责任。目前,国家采取了很多政策来帮助广大而农民们,其中专门提出了针对农民工的一系列的扶住措施,就包括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的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我国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全局性的特点,必须认真对待,主动出击,积极而为,按照“一个都不能少”的要求,给每个农民工子女提供应有的平等教育,使他们得以健康茁壮地成长。但那些仅仅是在物质上,在浅层次上解决问题,更多的应该是从广大的市民群众中入手,改变人们的观念是最最根本的解决方法。
作为一名当代的大学生,虽然从小生活在城镇中,我的家乡处在广阔的农田中,但同时也是一个独立出来的厂区,住着厂里的广大职工及其家属们,在厂区和生活区的周围就是农村,从小我就和农村有着接触。那是我的同学中也不乏农村来的孩子,深刻的知道他们的质朴,但同时也知道他们的愚昧。农村来的同学多数往往都是很早的退学在家帮忙,甚至出去打工挣钱去了。现在不同了,很多农民们都很坚持对自己孩子的教育,希望他们收到更好的教育。为了提高社会的整体素质水平,共建和谐社会,我们走出的第一步应该就是教育,对农民工子女的教育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尤其是对教师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做到教学公平。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期望上应该是一视同仁,体现平等。应该热爱和关心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信心和希望,而不应该厚此薄彼。努力消除流动儿童进入公立学校的心理门槛,克服这一群体因为户籍原因而产生的自卑、认命心理,培养自立、自信、自强的心理形象,提高弱势群体子女的适应能力。针对农民工子女这个特殊的群体。教师的引导在他们的教育中占到了绝大的一部分比重。农民工父母忙碌的打工生活和自身知识的浅薄,并不足以教育好他们自己的孩子,至少不能起到绝对的改变他们人生的作用,但家长的引导也是不可或缺的,教师的作用在此时凸显在对新社会,新知识,新生活的认知方面,是从精神方面改变的一面。
在此次调查中,我觉得我们为农民工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做到了些什么,更多的反而是我们从中学到了什么。最大的收获是,我们学会了用自己的双眼去看见这个社会,用自己的双手去体会这个社会,用自己的大脑去思考这个社会。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提高了我们的认识,加大了我们与社会的接触面,进一步激发了我们对未来人生的宏伟规划,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人生目标。我们掌握着如此多的机会,为什么我们不去把握住呢?
在我们现在拥有这个机会的时候,我们应该更加努力的去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用自己的努力在将来帮助那些需要我们帮助的人。社会实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大学生的成长中,暂时放下手中的书本,走到社会中去,亲身去体会那些书本中文字所描绘的事物,是大学生的必修课。须知,虚度年华就是作践自己。只有知道自己做什么要什么,才是真正的把握自己的人生,而不仅仅是没有思想的行尸走肉。
关于对农民工的调查报告篇4
一、调查目的与意义
20**年的金融危机使我们清楚的认识到全球化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我国各行各业都遭受着冲击,社会就业压力不断增大,关于农民工学习需求的调查报告。作为发展中的大国,要想在历史的大舞台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经济建设的步伐就一刻不能停止。
我们国家经济的重心正从农业转向工业,这就涌现出了大批农民背井离乡到城市去找工作,这就是所谓的‘农民工’。在城市,农民工受到社会的排斥和歧视,所从事的工作也是脏活、累活,城市人不愿意干的活。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城乡差异影响下思维观念的差异造成的,另一方面主要还是因为农民工本身缺乏相关的素质,这里包括行为习惯和专业技能。
因此,了解农民工的真实想法,他们是否有继续学习的渴望,渴望学习哪方面的知识就显的极为重要。为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帮助他们学到一定的技能,只有从本质上提高农民工的自身素质,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他们的社会地位,同时解决我国的一系列衍生矛盾。
而当今,‘用工荒’这个词频繁见于报端,究其根本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本次调查研究就是旨在回答这个问题。
二、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主要采用个人问卷调查方式进行。
三、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围绕“农民工学习需求”问题,共调查了4名对象。所有调查对象均是随机找到的,符合规定的条件。
四、调查结果
1、农民工林夏
(1)被调查者基本资料
姓名
林夏
性别
女
年龄
23
学历
中专
政治面貌
团员
婚否
未婚
家庭成员
3人
工作区域
来宾象州
工作单位
个体企业
月收入
1000~1500
(2)被调查者详细情况
林夏,女,23岁,初中,,未婚,家庭成员有3人,工作报告《关于农民工学习需求的调查报告》。她在来宾象州的一家个体企业工作。月收入1000~1500。她很想学习电脑方面相关的知识,这样就能找份比较轻松的工作。由于她来自落后的农村,一没学历二没技术,只能胜任普通操作工这类的工作。她也考虑到通过短期培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将来可以找份文员之类的工作。
2、农民工冯盛华
(1)被调查者基本资料
姓名
冯盛华
性别
女
年龄
21
学历
中专
政治面貌
团员
婚否
未婚
家庭成员
6
工作区域
来宾象州
工作单位
民营企业
月收入
1000~1800
(2)被调查者详细情况
冯盛华,女,21,初中,团员,未婚,家庭成员6人。在来宾象州一家民营企业工作,同样来自落后的偏远农村。她也想过通过一些短期的培训提高自已的工作技能,比如会计之类的,但由于家庭条件不允许,只好放弃。现在只想好好工作,多赚点钱,供给家里的弟弟妹妹上大学。
3、农民工卢荣花
(1)被调查者基本资料
姓名
卢荣花
性别
女
年龄
26
学历
中专
政治面貌
团员
婚否
未婚
家庭成员
4
工作区域
来宾象州
工作单位
事业单位
月收入
1500~1800
(2)被调查者详细情况
卢荣花,女,26岁,中专,团员,未婚,家庭成员4人。她在来宾工作2年了,从开始的医药药销售员做到现在的事业管理者,除了工作能力外,学历的作用也同样功不可没。她明白高学历就代表着高薪酬这个道理,所以她来来宾的第一年就参加了电大自考大专班,拿到文凭后,紧接着又报考了本科班。自己的.工作也相应的发生了变化,而现在她依然没闲着,又报考了广西医科大半脱产专业学习,她相信,自己的明天一定会更好。在这,我也祝愿她一帆风顺!
关于对农民工的调查报告篇5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问题已经成为重大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农民工的子女们,无论是那些留在家乡农村、还是随父母进入城市的孩子们,他们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安全环境等很多问题都亟待关注,他们是经济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最需要关爱的特殊少年儿童群体之一。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关乎农民工家庭的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关乎社会公平与法治原则的实现,关乎我国劳动力资源的整体发展后劲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水准,更是关系到“三农”问题的最终解决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通过“12340”社情民意调查热线分别对市区农民工(学生家长) 和教师开展了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调查。
一、被调查人员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采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方式进行,调查范围为市区学校老师、学生家长(农民工),具体包括:莲都小学、天宁小学、天宁中学等。农民工(学生家长)中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3.54 %,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4.72%,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7.39%,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4.35%。农民工夫妻在同一城市务工的占 90.6%。
二、农民工子女受教育现状
(一)受教育机会不平等
1.农民工子女进城求学困难重重。据调查显示:认为进公办学校“入学门槛高”的占受访农民工的66.46 %,认为“没有在丽水交社会养老保险一年以上而没入学资格”政策不平等的农民工占57.76 %;认为待遇不公平的农民工占52.80 %。因此,城里孩子接受的“良好”教育对诸多农民工子女来讲是遥不可及。
2.认为公办学校资源不足也不愿招收农民工子女的占受访农民工的62.73% 。由于农民工子女来自各地,整体素质普遍没有城里学生好,入读后给学校、老师带来了很多的困难和一些额外负担。比如:有些学生不会说普通话或说得不好,难以和老师很好地沟通交流,教学无法实现互动,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
3.认为私立学校很难满足孩子上学所需的占受访农民工的44.10 %。由于办学条件所限,好多资质较浅的私立学校教学设施简陋,设备短缺,师资力量不足,很难让农民工子女接受到全面、优质的教育,所学知识较为局限,从某种角度来讲,影响和限制了孩子的发展。
(二)家庭现状方面
1.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程度
在受调查的161名学生家长中,认为家庭教育非常重要的占大多数,达65.22 %,认为家庭教育比较重要的家长占34.78 %,没有家长认为家庭教育不重要。由此可见,家长对孩子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错。
2.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
用榜样方法教育的家长占抽样调查的67.08 %,他们深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孩子面前非常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希望给孩子做个好榜样,树立良好的形象。用说服方法教育的家长占抽样调查的81.37 %,但据他们自己说,有时家长自己做得就不够,不能以理服人,所以根本说服不了孩子。用鼓励方法教育的家长占抽样调查的98.14 %,更多地表扬孩子,让孩子开心地进步。另外,还有1.24 %的家长干脆不管孩子,听之任之。据了解,这少部分家长大多说工作太忙,为生活奔波,无暇顾及。
三、农民工子女普遍的心理现状:
文化背景各异、学习方式不同, 农民工子女心理发展不平衡。农民工子女大多来自经济条件比较差、物质和精神生活相对贫乏的偏远农村。他们无法在短时间内适应生活,不同的口音、不同的教材、不同的教学进度以及不同的教学方式使得他们的成绩较本地孩子差,使农民工子女极易产生自卑、自控能力不强、意志力薄弱、戒备能力强等不良心理。来自本地孩子的歧视,内心世界对社会差别感受到的强烈不平等,也让农民工子女承受着一定的心理压力。
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孩子的心里会出现一定的问题。他们从农村到了一个繁华的都市,因为经济、地位、及父母的艰难处境,农民工子女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本身就在经济条件等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好不容易能与城里的孩子坐在同一个教室里接受质量较高的教育,却又要承受来自城市孩子的种种不理解。生活上的困难没有让他们退缩,可心灵的创伤却难以抚平。“亲情失落、心理失衡、行为失控、学习失教、安全失保、监护失助”已成为他们中的普遍现象。22.00 %农民工认为从农村转到城市学习后,孩子的自信自尊受到一定的打击,心理变得比较敏感脆弱,他们的身心健康和个体社会化发展受到影响,性格上也容易产生变化。多表现为性格内向、孤僻、不合群;攻击性行为多、不喜欢与同伴交流;容易自卑,适应过程比较缓慢;不太会关爱他人;行为和学习习惯差等。
父母在外务工,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少负面影响,前5类情况占受访者比例均高于60%,可见问题不小。
四 、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根本原因——农村经济发展的落后
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和国家政策上的倾斜,导致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极度不平衡。甚至可以说,我国城市的发展是以牺牲农村和农民的切身利益为代价的。即使是在今天,我国城市的快速发展也是在以一部分农民不能享受正常的城镇化进程的代价换来的。城乡收入的巨大差距引起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里的大量涌入,也导致了农民工子女入学难问题的发生。
关于对农民工的调查报告篇6
引言:在我国,一般“农民工”泛指无某地长住户口而在该地从事各种活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人口。自二十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且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高速增长,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大步伐的向前迈进着,而当前,农民工的数量也在迅速的增长着。这个庞大的特征群体一方面为城市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另一方面也相对阻碍了城市的发展(个人意见)。据媒体报道,目前在京的农民工数量已接近300万,占外来人口总数的70%左右。那么,究竟他们的生活状况怎么样呢?做为一名大学生,有权力去了解,更有义务去关注。所以,我和同宿舍的一名同学就是怀着这样的初衷进入了在京农民工的工作现场,与他们进行了面对面的交谈,看到了听到了一些平时接触不到的情况,感受很深刻。
调查对象:在京外来务工人员,主要包括了从事第而行业建筑业及餐饮、服务性的第三行业。
调查时间:7月25日——8月15日前后
调查地点:北京石油化工学院迎教评校园美化建设的施工现场
北京市丰台区方庄某建筑工地施工现场
北京市海淀区某宾馆
调查方式:聊天式询问
下面就是主要的调查事实:由于调查者本人暑假没回家,故此有大量的时间去接触这些外来务工人员。首先,就自己最近的本校由于校园美化,所以有不少的农民工在这里找到了活干。最先接受我们调查的来自河南安阳的三位男性农民工。其中,年龄最长的43岁,有两个孩子,姓王;最小的30岁,有个4岁的女儿,姓郝;另外一个姓张,40岁。当时接受我们调查采访时,着三位师傅正在吃晚饭,且不时的用家乡话交谈着。王师傅懂一些普通话,他诙谐的说这是由于经常在外地做工的缘故。他告诉我们,他们不是那种常年在外的务工人员,这次出来是经过年轻的老乡介绍的,因为是老乡介绍,他们还是比较满意的。这次包括临村一共出来了8、9个人,他们自己的村子共有4、5个人,村子都是很小的。一般情况下一年可以出来干活200天左右,每年都是刚开春,过完春节就走,然后等到小麦熟了的时候就得回去。因为家里还是很缺劳力的。下一次等到种上玉米,把一切家务活干完后再重新出来。王师傅一边抽着烟卷,一边用叹息的声音告诉我们每次出来都得换好几次地方,就象现在这份活8月底就完了。是啊,9月份我们就开学了。当问及这样来回折腾累不累时,他只轻描淡写一句:“习惯了”这话中谁知道有包含着数不清的艰辛啊!郝师傅也告诉我们,他们这次出来,火车费用是由工头报销的,并且包吃包住,对此他们感到很满意。当问及这几位师傅业余生活都干吗时,他们一脸无奈的打量着我们俩,唏嘘着告诉我们他们基本是没有业余时间的,经常要换班、赶工期,包工头为了按时完成工程,就不断的给他们增加活干。张师傅笑着告诉我们,现在是吃饭时间,这是他们一天当中最快乐的享受。当听到这句话时,我的心寒了起来,脑子里闪现出了夏衍先生的《包身工》,那一片肮脏不堪的地方……正说话间,已有不少另外的工人吃完了饭,拿起了工具走向了工地去加晚班了。三位师傅告诉我们,待会他们也得加班,学校的后门改造工程是要求提前完成的,工头催得很紧,加班也不给他们多算加班费的,每天晚上都得加班到11点左右,早上5、6点还得起来出早工。对于这样长期干苦力的他们来说都过早的衰老了,他们明显的略微显老,我和另外那个同学都猜错了他们的实际年龄。像他们这种工种,大工一般是每天40-50元,而小工只有20-30元。虽说竖家这几年都在不停的抓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但工头也聪明起来了,都是每天少给几块,这样时间一长,就榨取了他们好几百块。我们俩天真的告诉他们可以运用法律武器去捍卫自己的权益是,他们说根本就没有想过,活计太难找了,找到都算很幸运了,怎么还敢去告人家呢!后来我们又问起了对这样的状况有什么感受时,这时似乎是我们触动了他们久违的痛楚了。师傅们一字一顿的告诉我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实在是太多了,期待也是太多太多了,但最希望的还胜头不要找茬,每天多加几块钱,能够长时间的多干几天。更希望自己出来做工后家里一切都好,家人平安,儿女好好学习,以后不在象他们这样!是啊,这或许也是所有在外的农民工共同的心声了!最后三位师傅还说石化学院做活很好,这里的食宿条件等都很好,再说工头也不敢明目张胆的胡乱来。是啊,到底是在学校,但愿他们以后也能找到更好的工地去做工……
后来我和同学又就近去了芳庄某工地,发现这里的农民工业余生活很贫乏,大部分时间都只能睡觉、打扑克、侃大山,或者上街闲转,连看电视也都成了一种享受。城市的文化设施与休闲设施从来都与他们无关的!当然他们的业余时间也只是在有阴雨天时。32岁的甘肃籍民工陈文化告诉我们,他们也有一些乒乓球馆,可从来都不开放,只是为了应付上面的突击检查而已。这里的施工条件明显恶劣与学校:工地四周都是全部封闭的矮墙,只有一个门可以出入,我们进去是费了好大的口舌才得以进去。在这个工地上,我们还看到了与我们年龄相仿的工人,本来他们也应该在校园里读书的,他的眼神让我永远难忘。他告诉我他的家乡很穷,或许只有靠出卖青春,或许只有在繁重的劳动压力下度日了,而他们的付出却又是如此的廉价!
在后来我们去了西三环边一家规模中等的饭店,点了菜之后便和一位忙着拖地的同龄山东籍于姓员工说了起来。他告诉我们,他每天早上从5、6点一直工作到晚上10点钟,并且和老板签了一年的合同,每月工资大概是500元,实行的是年终发放制,平时只给60-80元生活费。其实他们在签合同时就等于把一切都押给了老板,如果在这期间有什么旷工或其他以外情况时,老板则会狠命的克扣工资,他还告诉我们。老板之所以实行年终发放制,是为了把钱存入银行获得不匪的利息收入。哦,原来老板时时刻刻都在盘算着自己的利益。我问他是不是住在饭店,他来了一个大力度的摇头后告诉我,这一个饭店共招收了15个像他这样的人,他们住在一起,一起住在公主坟一个地下室里,条件极其恶劣,是大通铺,阴暗无比,而且空间很小,加上现在是大热天,蚊子能把人吃掉,没有风扇,简直快要死了!听到这时我要求去看看,可他表示很忙,而且不一会就离开了我们。
的确,通过这次亲身调查研究,是我们这个整日只呆在教室里的理论型大学生感受很深。城市农民工,作为中国城市化过程中新生的社会群体,目前大多从事着脏、重、苦、险等粗放型工种。他们的生活状态如此之差。令很多农民工不满的告诉我,自己也为北京的建设做出了贡献,凭什么就瞧不起人。是啊,我想社会是应该高度重视这个特殊群体,为他们寻求更好的出路!后来我们在阅读和研读了大量材料的基础上,并且针对我们的调查给出了一些建议,我们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和矛盾,应该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政府重视,政策扶持。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群众观,出台一系列鼓励和支持农民进城打工的相关政策,为加快城市发展,为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政策支持。逐步完善有利于农民外出打工的各种优惠性政策,清理和取消农民进城就业的歧视性规定和不合理收费,简化农民跨地区就业和进城打工的各种手续,为农民进城打工提供政策和法律支持,通过媒体加强对农民工的正面宣传,促进农民工与现有城市居民间的良性互动,增加群体间的信任,提高农民工的社会地位。须知,政府强有力的支持,会切实让民工们感到党的伟大和体贴。
二、改善劳动生活条件。
针对农民工工作环境较差的不良状况,用工单位要改善生活条件,工作条件,消除农民工后顾之忧。各用工单位更要逐步改善农民工的居住条件,真正建立一个良好而又温馨的工作氛围,多一份关心,多一份爱心,让他们能够愉快生活,愉快工作。千万不要让农民工们离了猪圈又进了人圈!让人寒心啊…
三、规范用工行为。
各级用工单位要按照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规范企业用工制度,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要求,实行“凡是用工、务工一律签订合同”的用工制度。各劳动部门应根据当地劳动力市场实际情况,完善用工制度,规范用工行为。
四、加大农民工工资拖欠的兑现力度。
各级劳动执法部门要积极受理农民工的投诉案件,对上报的投诉案件要建立详细登记制度,做到受理一起,查处一起,震慑一片。对不接受劳动部门受理的个人或团体要通过法律途径解决,把长久拖欠克扣工资的私营业主的丑恶行径要在社会上“曝光”。在拖欠工资现象严重的行业,建立工资支付信用档案及工资支付基金制度,由用工单位出资建立,保证农民工能按时、足额拿到工资。各级劳动、建设、工会等部门加大劳动监察力度,建立健全用工监控制度,严惩那些不具备合格资质,违法违规运作,侵害农民工权益的劳务企业。此外,要定期进行专项检查,建立良好的工作查处制度,为农民工撑起一把健康、持久、耐用的打工“保护伞”。最好不要让工头的各种小伎俩得以实现,钻了空子。
五、提高农民工自身素质。
当然,农民工自身也有一些不能适应现代城市和工业化要求的缺陷。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农民工就业技能的培训,对农民工要在技能、法律、卫生、城市生活知识等方面进行综合指导,提高农民工的劳动技能和工作水平,将其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来抓。一是要根据市场和企业的需求,按照不同行业、不同工种对农民工基本技能的要求,安排培训内容,提高培训质量;二是在培训过程中,找准市场定位,有所为有所不为,有计划、有目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农民工培训教育,使农民工由体力型向技术型和智力型转变,努力打造劳务精品,推动劳务经济持续发展。
总之,我们整个社会都要时时刻刻把解决农民工的问题牢记在心里,把他们的寒暖记在心里,这或许就是我们此次调查的意义所在了!
关于对农民工的调查报告篇7
关于农民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一. 调查目的
农民工问题是当前比较突出的问题,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今各地经济飞速发展,特别是沿海地区的城市化进程突飞猛进,这就需要大量的外来人口来参与建设。我们不幸且万幸的成为了这样的建设者,不幸的是我们可能是最低层次的劳动工作者,万幸的是我们这样可以得到比在家里干农活高出很多倍的收入。中西部各地都走在外出务工的潮流里,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一种备受关注的社会现象,就会有它鲜为人知的内在意义。剖析它的利弊,探讨它的发展趋势,以及提出一些维护其稳定发展得建议。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寒假期间,我们对家乡部分从广东浙江等地务工回来的打工者进行了调查,我主要利用过年走亲戚的契机通过和亲朋好友交谈外加一些有必要的笔记的方式,了解了一些农民工打工的情况。调查对象总的来说就两个年龄层,即中年和青年,调查内容包括外出务工的数量、流向、就业、社会保障及创业等情况。通过多次多方面多场合的谈话,调查结果总结为以下内容。
三.调查结果
1. 农民工的就业状况
而今,出去打工的人群不主要集中在建筑等高体力的产业,不像父辈他们,我记得很多年前,他们说的打工基本都是城市建设山体开发之类。主要原因当然是,**十年代中国经济起飞的年代,城市化步伐加快,另外就是,他们的知识文化都不是很高,也没有技术。迎合当时的发展情况再结合自身情况,他们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体力劳动者。
但是,现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年外出的父辈基本都回来了,一是因为儿女已经长大,二是年龄和体力以及文化水平都以跟不上外面世界的发展需要。可以说师成身退吧,付出过的他们,应该在家享一点清福。
年轻人一般都是初中毕业就出去打工,只识几个字,没有技术,主要是进厂,什么电子厂玩具厂的木工厂等等;稍微有点远见的就去读几年技校,学个手艺比常人又长半截,成为技工,再通过工作中的提升,逐渐由初级升中级直奔高级。
这些人学的都是模具啊汽修呀,在当下还属比较吃香的活儿;也有眼光长远的读高中考大学,毕业后能进入公司管理层,是比较高级的了,遗憾的是数量还少得可怜;还有就是中老年人,有常年在外打工而不种田的,他们干的露天的活居多,或者就是所谓的脏活累活,比方说养猪放养种树。他们求的应该是稳定,像在家干农活。还有的老年人比较特殊,他们不是出去帮人家打工,而是跟在儿子儿媳身边,帮他们在小孩以及做家务,好让年轻人一心一意上班赚钱。
2.关于农民工生产生活条件
生产条件是比较艰苦的,不管怎么说,第一,你是在帮人家打工,不是住家里,自主性低;第二,集体工作,厂家肯定只供应个整体,弄个大概,不可能为你量身定做,并且打工仔都是流动性很大的流动人口,缺少稳定性;第三,基本没有白领,没办公室坐,而是下生产线,没有人觉得生产线很舒适吧?当然,这种艰苦是相对的,可能是如今人们对生活条件的要求提高了,而且年轻人都比较虚荣,常常好高骛远。如果做的是露头工作的话,那应该和在家干农活相差无几吧。前几年我们那流行去做山工,就是开山,现代版愚公,把荒山上的树木都砍掉,再有规划的种上经济木,外加施肥等护理。他们的说法是,比在家种田还辛苦,每天在盈盈烈日下汗流浃背,而且住的地方远离市区,还没电艰苦程度可想而知。好的是收入很好。不然谁做。
进厂的住宿舍,说实话很多比家里要好,可能没家里宽,但是条件设施比较齐全,虽然是集体生活,自由性不足,但提高了自主性。话说我之前也利用暑假时间出去打工,是通过村里伙伴介绍进了一个电子厂,他们的住宿条件和在学校查不了多远,水电供应完善,好点的还有电视机甚至洗衣机。比学校不足的应该就是他们的整体管理,毕竟都是乱七八糟的打工仔,什么鸟都有,基本没纪律性可言,说白了就是乱,打架丢东西甚至死人。现在很多人都愿意租房,反正广东那边专给务工人员的出租房也比较便宜。自己配上各种家具电器,倒也生活的不差。如今的年轻人都跟着时代的步伐走,打工累但是有了收入就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得舒适些,一两个月工资陪个电脑不仅洋气,也开阔眼界长见识。而稍微差点的就是干粗活的中老年人吧,他们的主要目的是赚钱,所以对住宿的要求不是很高。很多人都说只要刮风不冷下雨不漏小偷不进就行。倒是赚钱后把家里弄得红红火火,盖小洋房买交通工具够家具,样样齐全。
3.关于农民工职业培训方面
如果在技校那两三年算是职业培训的话,就有。但是那时都还成为职业者,应该不算。参加工作以后基本上是没有的。原因很简单,干的都是些什么人都会干的活,需要培训么?比方打个螺丝装个弹簧贴个胶什么的。而且农村外出打工着的心理都是比较单纯的,有种安于现状的心理,你也可以说是不思进取。他们想的是每个月拿固定的工资,满足自己吃喝玩乐,若干年后回家娶妻生子。所以他们也没有想着要学会多少职业技能。也不是没有想提高自己的,虽然只是少数,他们都宁愿自己掏钱的。比如,前几年学电脑,现在考会计证啊什么的。如果要说从公司里公费培训的,那是少之又少屈指可数凤毛麟角。
4.关于劳动合同签订情况和社会保险
劳动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必须依法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舒范用工、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基本条件。但是事实上是参差不齐吧。这个份两点阐述。第一,进厂的基本都有签订合同,毕竟国家政策最近几年在这方面落实有所改进吧。合同是有,而基本权益其实没有得到真正保障,很多合同都会有“什么什么后果自负”之类,这些都是对务工者不负责的表现。遗憾的是很多人不知道。不过好歹有些工伤赔款之类,总比没有的好。第二种是没有劳动合同的,这类主要集中在中老年打工者身上,因为他们进的都不是正规的厂家甚至就不是厂家,很多就是口头协议。往往这样就晨会了真正的后果自负,毫无社会保险可言。
5.关于工资问题
工资才是打工的最终归宿,重中之重。只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大家都不愿意多说。可以肯定的是,基本没有拖欠的情况,大家都觉得自己劳有所得,也心安理得。至于把工资换成收入,仿佛都不乐观。消费高,同时消费心理高,因此做普工那点工资往往是不够花的。能存到钱的那是个好孩子。这主要相对于年轻人。中老年人不一样,他们节衣缩食把钱攒下来,打理家里。这才是名副其实的赚钱。从少量的信息得知,一千块钱以下的月工资基本没有,两千左右的最普遍,上三千的算高收入。工资的问题主要成为了自身的问题,也叫理财问题。老板都按你的工作量和统一工资标准发给你。如果说不足的话,那就是上升为中国社会制度的缺陷了,剥削是经济发展得永远的主题。
四. 打工给家里造成的影响
外出打工,首先来说,收入增加了,最直观的影响是家里的条件提高,盖房子,购家具家电买衣服。从一个整体去说,一个村的生活水平一起提高了,一带
的人民都富裕起来。这是好的影响。那么不好影响是,家里的青壮劳动力都外出了,农村里大量天地荒废,还有一个就是“留守儿童”的问题。如果只是简单的抓了收入,却丢弃了家庭的长远建设,也是得不偿失的。
五.调查结果反思即对于农民工问题的几点建议
1.从农民工本身来看,关键在于提高自身素质。
(1)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通过各种职业培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也能更好的保障工作效率。
(2) 提高维权意识,学法懂法,最终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3) 提高文化素质,了解一些基本的常识也有利于安全工作,学一些文化知识才能更好的适应城市生活,改变别人对农民工的偏见。
2.从政府方面来看,最主要的是完善和改进相关的法律政策。
首先,扩展就业岗位。发展国家的基础建设,大力吸纳就业人员,同时加快发展中小城镇的建设,逐步解除城乡两立的户籍制度。结合当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缓冲大城市的就业压力。
其次,为农民工维权提供法律保障。一方面保护农民工,维护其正当权利;另一方面对侵害农民工合法权利的行为予以惩罚。可以对《劳动法》进行适当调整,增加有关农民工的内容。
再次,健全劳动力市场。整治非法建筑用工市场,以及黑中介,以便农民工通过合法程序与建筑公司签订劳动合同。
最后,提高农民工的政治地位。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比如推选农民工人大代表等,既可讲出农民工的心声,又能使农民工逐步融入社会,也有利于当前的和谐社会建设。
3.从整个社会层次来看,以下各方面应加强。
(1)法律援助机构。大部分农民工面对自己的权利被侵害,或者选择沉默,这是社会的悲哀;或者选择暴力手段,这是法律的悲哀。一个完全的法制社会,法律不仅仅是一部分的工具。因此,社会上应该存在一些专门为农民工服务的法律援助机构,为农民工提供免费咨询,投诉和进行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
(2)媒体。媒体应关注弱势群体,关注农民工。再社会主义社会,不应该有职业歧视,人人都是社会的主人。媒体对农民工的关注一方面是媒体本身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另一方面也让这部分农民工得到更好的生存。
六.结束语
农民工问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慢慢解决,对于我们大学生要体察到国家目前面临的问题,体恤农民工。我相信,只要通过国家的发展,各方面人士的努力,农民工问题将来就不是问题了。
关于对农民工的调查报告篇8
在我国城乡之间,每天流动着上亿农民,农民工已经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存在于大中城市的角角落落。而在这些农民工的身后,有着数千万未成年的子女。这些孩子是一批游走于城乡之间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教育问题也是这些流动农民的心头之痛。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是当前农村和城市义务教育中的难点之一。农民工子女的教育上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也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的问题。并且随着市场化、工业化及城市化的发展,我国将有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农业转到非农业,从农村转到城镇,流动农民及农民工子女的数量将不断增加。农民工子女是一个数量庞大且不断增加的群体,其权益保护不容忽视。我们对长沙市马王堆等中学部分农民工子女及其家长展开了问卷调查,学生年龄段为13—16岁。
在我们的调查过程中发现农民工子女在受教育权利上仍存在一些问题。对农民工子女发出的100份调查问卷中发现,70.41%的孩子是在家长先行安顿好后再到城市的,56.12%的孩子是与父母一起住,并有稳定住房。这其中可以看到近几年在农民工子女的生活环境的上已有所改善。但在针对家长的问卷调查中同时显示,受访农民工夫妻双方都在外务工的占58.33%,经常更换地点租房的占37.5%。有4.17%的家长表示其子女曾有过停学或休学的情况。在农民工子女择校时,16.67%的家长表示“做了多方面努力学校才接受”,4.17%农民工表示孩子在选择学校时曾“遭受到学校拒绝”且情况很严重。并且在有的学校甚至存在“择优录取”的现象,这也是农民工子女入学面临的一个障碍。农民工是流动人口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以从事体力劳动为主,经济收入微薄,社会地位较低,主要来自经济相对落后、文化相闭塞的偏僻农村,是一个社会弱势群体。农民工进城务工具有就业不稳定、住所不固定的特点。在我们的调查中,与父母一起无稳定住房的比例也占到了40.82%。这些都揭示了农民工子女在城市求学中存在的种种十分艰难的问题。城市外来人口的增长速度超出了许多城市公办学校的承受能力,民办学校仍是解决农民工子女上学的一个主要渠道。而因为涌入学校的农民工子女迅速增多,教育资源不足导致很多公办学校难以敞开接受全部前来报名的农民工子女。民办学校的教育条件又令人堪忧。此外,在入学问题上,费用是首当其冲的。在针对家长的问卷调查中显示,24名家长表示,最大的愿望是自己的孩子能“和城里孩子享有同样的待遇”。25%的家长认为学杂费用收费较高,4.17%的人提出有学校收取借读费或赞助费且费用偏高。按照现行标准,农民工子女不管上什么学校,都是要交费的。在公办学校借读,要交借读费。至于私立学校,收费标准不一,也不透明,很难统计。在费用问题上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面临三大难问题:就读私立学校费用太高,一般家庭根本无法负担;就读公办学校却因为户口的问题,使得孩子根本不能和同龄人享受同等的受教育权利;第三是一些为农民工子女专门办的学校却因为工商部门对于学校的定性和自身办学经费的问题而常常出现运转困难,这一类学校的本教育质量也难以保证。而在是否愿意将孩子送入政府开设专门的农民工子女学校或者学校建立专门的班级问题上,37.5%的家长愿意,41.67%家长表现为无所谓的态度,20.83%的家长明确表示不愿意。而33.67%的孩子表示愿意入读此类学校或班级,52.04%表示无所谓,有14.29%明确表示不愿意。
尽管国家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度都充分考虑了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尽管许多城市的主管部门都在承诺着手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但实际上都收效甚微。农民工子女教育困难的原因究竟在深层次的体制矛盾上体现在哪些方面,我们的看法是:
首先,许多地方在计算经济发展总量或列举政绩的时候,基本上是以本地常住人口作为基数。如果增加了农民工的子女教育,既要增加财政投入的支出,还要拉低已经被人为高估的教育水准,影响到部门的政绩和形象。因此,当地主管部门只得采取排斥和关闭的办法,以避免上述问题的发生。
其次,出于对农民工进城数量增加的担忧。近年来,人们已经逐步习惯于单身农民工在城里就业。因为他们只提供廉价劳动,来去自由,由于没有子女和家庭的负担。可是一旦要把解决农民工的子女教育问题作为城市政府必须要解决的日常工作,直接导致的现象就是,农民工家庭的整体进入。那么城市政府要解决的就不仅仅是教育问题,还要涉及到他们的住房问题、社会保障问题以及就业问题,甚至对于城镇公共设施供给的压力。
推荐访问:关于对农民工的调查报告8篇 农民工 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