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调研通过发放问卷,实地走访外来流动妇女及其家庭,召开有关人员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对外来流动妇女比较集中的镇(园区、街道)、村、企业进行了抽样调查。专门针对外来流动妇女的日常生活、居住、家庭婚姻、劳动保障、医疗教育等几个方面设计了调查问卷,问卷调查的对象是工作和生活在宜兴的成年外来流动妇女,共发出问卷500份,共回收问卷454份。
一、来宜外来流动妇女的基本情况
1、年纪轻,已婚多,文化程度偏低。
调查显示:接受调查的对象平均年龄为35.3岁,已婚占96.3%,这一结构符合流动人口外出的年龄特征,即她们是在精力最为充沛的时期外出创业。同时调查对象中文盲6.4%,小学占20.5%,中学占72.5%,大专及以上文化占0.6%,这一结果显示流入我市的外来妇女文化程度仍然偏低。
2、多数居住时间一年以上并以家庭或合租形式为主。
调查中外来流动妇女在宜生活时间3年以上的占近40%,2-3年的占15.4%,1-2年的占20%。调查居住情况显示:她们中有70.3%的与家人或亲友居住,17.6%的与别人合住,还有10%的独居者。调查住房来源情况显示:她们中有17.9%的由用工单位为其提供,6.5%的是自己购房,绝大多数的还是靠自己租房。
3、打工挣钱仍是外来流动妇女来宜的主要目的。
据统计,一半以上的被调查妇女认为其来宜的目的是打工赚钱,另有25%左右的是随丈夫而来,只有5%的外来妇女是为了开阔眼界。显然,当前的人口流动主体仍停留在以打工为主的较低层面上,妇女的从属感仍较明显。
二、在宜外来流动妇女的生存状况分析
根据调查情况,从总体上看,在宜外来流动妇女具有乐观、安定、女性独立意识相对较强等群体特征,说明宜兴对多数外来流动妇女而言,不失为一个生存和发展的好地方。具体表现在:
1、心情愉快,乐观积极,对宜兴的认同感强。
在宜外来流动妇女中的绝大多数对宜兴有良好的印象,对宜兴整体感觉满意或比较满意的高达93%,不满意的只为6%,很不满意的仅占0.9%;
有1/4的认为宜兴人热情、富有爱心,61.4%的感觉一般。很多外来流动妇女反映她们在宜兴生活得很开心,有近一半的认为自己比来宜前过得更开心,还有35.2%的妇女表示如果有可能,愿意一直呆在宜兴。
这样的结果表明,一方面是因为大多数的外来流动妇女是从农村流入城市,尽管来宜后使她们的生活发生了新的变化,也带来了生活上诸多不适应,但她们仍会感觉城市生活的新鲜和便利;
另一方面说明宜兴作为一个和谐开放的城市,社会和公众对参与宜兴建设的外来流动妇女给予了必要的肯定和关心,为她们安心于宜兴工作和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吃苦耐劳,不计较工种,工作岗位较稳定。
调查时有固定工作的外来流动妇女占42.2%,有临时性工作的占51.4%,没有工作的仅为6.4%,表明在宜外来流动妇女就业率处于较高的水平,显示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宜兴,外来流动妇女只要肯努力、肯吃苦,大多数能找到相应的工作。在用工企业中也证实,很多用工单位除了工作性质因素外,出于管理和安全等方面考虑,更愿意接纳女性。在报酬上,尽管外来流动妇女的总体收入水平较低,但平均水平仍高于目前宜兴市企业最低工资标准。调查中平均月收入为1054元,平均家庭月收入为2555元。
3、普遍感到生活压力,需要政府提供服务。
据调查,生活压力主要来自经济收入和子女就学,突出的问题是经济收入有限而家庭开支高,子女就学学校难找且费用较高。由于种种压力,她们自身也都需要法律法规、卫生保健、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服务,希望建立新市民妇女组织,经常性开展些社区活动,增强归属感。
三、建议与对策
为进一步强化对在宜外来流动人口(妇女)的管理服务力度,为她们在宜兴的健康生存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从而激励她们为宜兴的现代化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提出建议如下:
1、统一思想、科学管理,从思想上接纳、关心外来流动妇女,逐步形成同城待遇。
通过大众传媒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引导宜兴市民尽快转变观念,学会宽容和理解,真正从思想上接纳在宜外来妇女。政府部门、机关团体、企事业等单位应起表率作用,要积极履行职能,发挥自身优势,创新工作方法,设计有效载体,为形成包容平等的社会环境而努力。如针对外来流动妇女孤独和自卑的心理,可利用社区、企业等集聚人口的优势,让她们与本地妇女共同参加各种活动,加强交流与沟通,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使她们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关心,同时真正从内心更爱惜和关心自己生活着的这个城市。也可以在本地居民中征集自愿者,有计划、有目的地与外来流动妇女结对子,帮助她们克服困难,增加她们的城市归属感。同时在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成立流动人口自治组织,如“外来流动妇女之家(联谊会)”,通过开展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挖掘和树立外来流动妇女中的先进典型,以榜样的力量激发广大外来流动妇女参与宜兴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使宜兴成为她们的第二故乡。
2、注重在宜外来流动妇女的教育培训,提高她们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技能,增强她们的竞争力。
要全面提高外来流动妇女的生存质量,除了政府投入、社会关心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她们自身素质的提高。首先,要帮助她们树立教育为本的理念,明确接受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培养她们热爱学习、自觉学习的精神和追求新知识的欲望,使她们认识到,这样的理念不仅能改变自身,也会对下一代的教育带来积极的影响。其次,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开展教育培训工作。针对外来流动妇女文化程度较低的群体特点,在教育的方式方法、内容、程度上可分层次进行。相信只要我们对流动妇女的教育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投入,依托企业、社区等主阵地,并借助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外来流动妇女的整体素质一定能得到较快的提高。各级基层妇联组织作为妇女的娘家,定期开展一些综合性的宣传教育活动,如定期开设外来流动妇女流动课堂,为她们构筑再教育平台。
3、开辟妇女就业创业新途径,从源头上扩大就业覆盖率,让外来流动妇女积极投身宜兴的经济社会建设。
从调查来看,一半以上妇女从事临时性工作或没有工作,如果结婚生子以后大部分外来流动妇女都将回归家庭,在座谈交流中,这一部分“留守妇女”普遍反映希望投身社会参与工作,但由于一般行业、工种工作时间跨度长,家庭情况不允许,她们希望从事工作时间相对短、工作时间弹性较大的行业。针对外来流动妇女这种需求,建议开办一些规范的编织社或家政服务公司吸纳这部分闲散的剩余劳动力,一方面充实外来流动妇女的生活,提高她们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推动宜兴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