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调查报告 >

2022《长日将尽》读书报告

时间:2022-07-05 20:4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长日将尽》读书报告,供大家参考。

2022《长日将尽》读书报告

 

 《长日将尽》读书报告

 因为参加了网上的小说阅读课,要学习讨论《长日将尽》,我特意买了本纸质书,一字字一句句非常认真地又读了一遍,并且在空白处写下了不少阅读时的感受。这样的阅读体验对于读长篇小说还是第一次,收获自不必提,阅读体验也是前所未有的。

 首先是再次阅读中一些自己初次阅读时的印象甚至所持的观点竟然发生了改变。也许是因为多年前阅读时个人阅历不够,也不够成熟(今天依然不够,所以应该是更不成熟),还有阅读的时候有些囫囵吞枣吧。尽管我读完了书,还看了电影,感觉很不错,也因此推荐给了不少同事,但那时的“热情”和今天比起来恐怕只有一半。这一次依然读了书,看了同名电影,不仅感觉书读厚了一倍,看电影的感受也大不相同,所以才会毫不犹豫地拿出来单独作为给高三同学开设选修课的一次内容。如果没有再次阅读,我对于这本书和书中人物的印象可能永久就停留在了最初的那个层面。又或许某一天有个同样喜欢这本书的人跟我提起里面的情节和人物,会谈到想法和见解,如果我不是那么固执,还愿意倾听,也许我会改变我的初衷,重新思考一下我的看法。但这些都只是建立在“如果”上。

 如同接触、认识一个人,如果初次印象不是很好,会想着以后不要多接触,甚至会屏蔽或拒绝接纳和这个人有关的所有信息,那么,印象就永远定格在了那个不好的初次上。也许,那天发生了许多事情,“我”并不是非常清楚,“我”只看到了留给“我”的那一面“你”。久而久之,误解是不是会产生?久而久之,“我们”对于“你们”的认

 识是不是就成为了刻板印象?最终的方案是不是应该回到原点,回到那个初识的时刻?如果有幸可以一起经历些什么,那么“你”一定比初识的时候更真实、更立体,毕竟大家都认可一点,了解一个人最好的办法是和 ta 一起旅游,共同去经历些什么。如果没有这样的机会,是不是可以慢慢来,不要那么急着下结论,等“我”了解足够多的“你”的时候,我才可以说,我觉得“你”在这方面真的很优秀,或者,我觉得“我”和“你”恐怕有太多不同,我尊重你的决定,但不能认同。诸如此类的,主语是不是应该是“我”,而不是“你”?也终于明白,授课老师为什么会不断提醒我们,“别忘了,这本书是 MrStevens 的回忆,所有的内容都只是从‘他’的视角讲述的。”正是因为只有MrStevens 的视角,我们才会逼着自己去思考并开发合理想象的空间来弥补,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和认识书里面的人物和故事。又因为这样的活动发生在阅读过程中,读者难免会联系到今天和自己的种种阅历,“感同身受”说的就是这个吧。这样一连串的动作,感觉就是和主人公经历了一场“旅行”,最后的结论也一定是“我太喜欢这本书了”。

 然后就是语言了,再次阅读的感觉更像是在读故事。初次阅读时我就像初识了一位女士,看到了她高挑修长的身材、得体的着装、优雅的举止、不凡的谈吐;再次阅读时竟然发现女士有着不同寻常的、深邃的目光,谈及过往时表情中流露出来的淡淡的忧伤,还有精致的脸上岁月留下的细微的痕迹,抬起手来时甚至可以看到右手背上一块不太明显的小小疤痕,关于它,也一定有着很长的故事吧。语言,真

 的是人类神奇的发明,可以促进融合,也可以引发战争;可以增进了解,也可以反目成仇;可以温暖人心,也可以扎心、伤心…。石黑一雄的作品语言很温暖,更像是只有在空旷的户外才可以看到的夏日夜空中的星星,每一颗都闪着微光,每一颗都在诉说着同样的故事。后来看了石黑一雄的采访,我发现自己的感觉是对的。作者如是说,“Some o fmybooks have the same idea.I just change the settings.”那一刻,没忍住笑了出来。虽然作品个性中可以挖掘出很多“Japanese”成分,但语言上依然缤纷着英式幽默特有的色彩。

 所谓初见乍喜,久处不厌,说的就是这种感觉。对于喜欢的作品,一定要找时间一读再读。

推荐访问:2022《长日将尽》读书报告 报告 读书 长日将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