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是由刚泽斌作词、作曲,鲍比达编曲,成龙演唱的歌曲,收录于1991年12月31日发行的专辑《第一次》,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青听党史的感受6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青听党史的感受6篇
【篇1】青听党史的感受
听苏青口无遮拦作者:王鹤 来源:《读书文摘》2019年第05期
我跟绝大多数人一样,最初知道苏青是因为张爱玲。孤傲清冷的张爱玲说起苏青,难得地有几分热乎劲,颇有相惜相知的敬重。张爱玲不屑于旁人将她与当时有盛名的女作家冰心、白薇作比较,却只甘心情愿和苏青相提并论。她们同行而不太相轻,还一同逛街、做衣服,不是密友,却并不疏远。
1945年2月,《杂志》 编辑在张爱玲寓所做她与苏青的访谈,并称她们为“当前上海文坛最负盛誉的女作家”。她们讨论男女平等、婚姻爱情,谈职业妇女的困惑与苦闷,苏青泼辣、直露、世俗的身影在这番对话中惊鸿一瞥。
还有最为张迷熟悉的关节:胡兰成之初识张爱玲,就是在苏青主编的杂志 《天地》上读到张的小说 《封锁》,继而拜访张爱玲,继而有后来一段欲说还休的姻缘。苏青算得上两人间接的介绍人。
也有文章考证道:苏青跟张爱玲,后期其实是无比淡漠了,原因也在胡兰成—— 原来,认识张爱玲之前,苏青也是他众多“民国女子”收藏簿里的一位。胡兰成笔下的苏青是这般模样:无可批评的鹅蛋脸,俊眼修眉,有一种男孩子的俊俏……面部的线条虽不硬而有一种硬的感觉。倒是在看书写字的时候,在没有罩子的台灯的生冷的光里,侧面暗着一半,她的美得到一种新的圆熟与完成,是那样的幽沉的热闹,有如守岁烛旁天竹子的红珠。
非得有过近距离的、静态的观察,才能描写得如此细致入微吧。
说来,苏青留给我们的,就是这样一些影影绰绰的侧面,她随着张爱玲的风靡而从尘封烟锁中显影,被人时常提起,但她仿佛张爱玲身后的影子,或者一个配角。后来读到苏青的一些散文,率直、活泼、热辣的文字,有想到哪儿说到哪儿的自然随意,确实是痛快淋漓的,绝无她瞧不上眼的“新文艺腔”。但平心而论,并没有初识张爱玲的那番惊艳。想来也不奇怪,张爱玲的奇崛、幽微岂是任随哪个都能比拟的?
【篇2】青听党史的感受
2014年12月24日全国特级教师柏继明校长来我校进行了《寻找、享受教师的职业幸福》的专题讲座,柏校长首先分析了讲座的起因和教师不幸福的原因,然后结合自身经历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真实的案例,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讲述了自身对教师职业幸福的寻找与追求。
作为班主任的我以前总是抱怨工作量大,杂事多,工作上缺乏主动性,听了柏校长的讲座后,使我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幸福,教育的过程本身也应是幸福的。教师的最高境界是把教育当作幸福的事业。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是幸福生活本身,因为在幸福教育中,师生双方共同成长,相互感应,是一种共享幸福的内心体验。说到这里,使我想到前几天学生为我准备的生日会,由学生自己组织、安排的生日会上,我看到了精彩的舞蹈,幽默的小故事,同学排练的小游戏,学生发自内心而编排的诗歌,还有大家唱的生日歌,虽然没有那么专业,但学生那一板一眼的认真劲,不正是体现出学生对教师的喜爱之情吗?回想这些,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幸福呢?我还有什么理由抱怨呢?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正是因为有了他们,我的生命才能体现出价值,我只有把教育学生看作是一种幸福体验的时候,就会更大地迸发出工作热情,也就能在教育过程中有更大的创造性。我为什么不慷慨一些,多给孩子们一些自信、一些支持、一些鼓励呢?偶尔放下干枯的粉笔、严肃的教鞭;摸一摸学生的头,也许一个无声的动作,一句亲切的话语,阳光会洒进学生的心里。洒在学生心里的温情阳光,往往比没有感情的粉笔、教鞭、课本和教具,更有教育效果。
幸福离我其实并不遥远,它就在我身边。我相信只要开动自己智慧的头脑,用满腔的热忱,就能过好幸福的每一天做个幸福的老师,让我的孩子们在幸福中健康成长!
【篇3】青听党史的感受
我最欣赏的一节课
胡学成
假期里听了吴正宪老师的一堂“用字母表示数”课后,使我几近麻木、颓丧的神经震醒了。细细对比吴正宪老师的课堂教学和自己的课堂教学我不禁对自己提出了如下的质问:在时间和情感及角色上,你舍得了吗?
1、时间上:作为一名教师,虽然我们在备课的时候,把教学目标里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三维目标,准备得非常充分。然而,在实际上课的时候,却只是把完成教学任务当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要奋斗目标,学生会做了,能做对了,就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2、情感上: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始终信奉着师道尊严的教育理论。课堂上,总是板着一副冷面孔,用命令和生硬的语气让学生去思考,去练习,想想这样的老师会受到学生的喜欢吗?而吴老师的教学语言却是如此亲切、朴素而自然,没有一点造作,虚伪,对学生的评价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自尊,从言语中体现了吴老师与学生的平等相处的教育思想,达到了一种师生合一的境界。
3、角色上:老师是学生的领航人。课堂上,教师领着学生走,一步一个脚印,学生不会说的,老师说给你听;学生不会做的,老师解释给你听,做给你看,跟着学……一遍不会再来一遍,直到你学会为止。
吴老师上课给我最大的印象是她有很强的感染力。整堂课下来,学生也是个个快乐开心极了。在愉快中学到了知识。记得有一次,吴老师在上课开始时,为了拉近同学生的距离,还特意问了同学们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是喜欢玩还是喜欢上课?吴老师本想同学们会回答“喜欢玩”,可以在玩中开始新课,可大部分同学回答“不喜欢玩”。引起了全礼堂的一片轰动。可见我们老师在平时向同学们灌输的是什么思想,在老师的心中“爱学习”才是好学生。殊不知,爱玩才是孩子的天性。我们老师即要孩子学好,当然也得让孩子玩好,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才能真正搞好教学。
听了全国特级名师吴老师的课,让我深深体会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十足。下课了,孩子们久久不愿下课,希望吴老师继续给他们上课,吴老师的人格魅力,让我为之折服,是我学习的榜样。实践告诉我们,要想做一名成功的教师,必须首先做一个充满美好的人格魅力的人。
【篇4】青听党史的感受
听——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
林颖
【期刊名称】《儿童音乐》
【年(卷),期】2009(000)004
【摘要】音乐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聆听美妙的乐曲并不亚于品味经典美文。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我们的音乐教育,既不是为培养作曲家,也不是为培养演奏家,而主要是培养合格的听众。试想,一个音乐都不会欣赏的人,何来音乐的表现和创造?
【总页数】4页(66-69)
【关键词】音乐艺术;感受;苏霍姆林斯基;音乐教育;作曲家;培养;演奏家;乐曲
【作者】林颖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英文
【中图分类】J60
【相关文献】
1.感受戏曲音乐的艺术魅力 [J], 朱秀清
2.培养合格的音乐听众 [J], 孟慧民
3.创设情境,感受音乐魅力——初探引导学生步入音乐殿堂的捷径 [J], 丁长江
4.电子音乐的新成员——电脑音乐记“贝音2.0/PSR—330”电脑音乐系统 [J], 文飞
5.感受魅力肖邦——旅俄“小演奏家”梁斯锦北京首开个人钢琴独奏音乐会 [J], 柳蕾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篇5】青听党史的感受
去听、去看、去感受作者:朱登商来源:《信息技术时代·下旬刊》2018年第03期
摘要:教育的本质是培育人才,需要有明确的发展方向。政治教学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就成为本学科关注的一大焦点。只有牢牢抓住这个焦点问题,政治教学不但有了方向保障,而且也真正体现学科育人的价值观念。在核心素养视野下,需要贴近学生生活,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开发整合课程资源,构建高中政治学科活动课。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政治;活动课
1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政治学科教学的重要性
在新课改背景下,学科教学的目标是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受升学率等因素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侧重于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而忽视了学生价值观、情感等素养的培养。高中生正处于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阶段,出于对他们思想易变性的考虑,教师除了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尊重个体差异外,还要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和引导,这对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非常重要。而且,教师还要切实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知识,提升道德水平,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由此可见,高中政治教学要切实转变方式,树立以生为本的理念,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核心素养视野下高中政治学科活动课堂构建
2.1全面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新课程标准强调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政治理论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课堂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行为,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指导学生的精神生活。关注社会热点,紧密围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和国际政治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设计教学,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思考、讨论,引发学生思想共鸣和师生思维共振的重要途径,更能提高学习政治课的兴趣和热情。认知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需要将理论和实践密切结合,保证认知教育的客观性。比如,在引导学生认识我国政治制度优势时,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增长数据、我国人权事业发展数据等。事实胜于雄辩,学生观看数据,可以看到中国政治社会的进步。给学生设置真实生动的情境,让学生心有所动,学生的思维才能迸发出来,才会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讨论,去回答。正如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说,“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学生兴趣、刺激学生的材料,然后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和社会生活中敏感地捕捉问题,贴近学生生活创设情境,让学生感觉到亲切而有趣,这样对学生更有吸引力。否则,一味地进行理论知识的灌输,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学而无趣,老师也就只能品尝着“独脚戏”的悲凉了。
【篇6】青听党史的感受
2018年思想汇报:重温党史的感受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的91年华诞,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同时更作为一名新闻工,我有了机会去回忆和感受共产党从1921年以来走过的这不平坦与不平凡的光辉历程。
在今年七一前后播出的大型系列报道——《光辉征程九十年》中,我担任其中三集的采制工作。阅读福建地方党史、闽西革命历史,重返80多年前先烈们留下足迹的红色圣地。
历史,一页一页地翻开。
1929年,中国共产党在闽西领导贫苦农民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展开了波澜壮阔的土地革命。寻访一家世代居住在永定县金砂乡的烈士后人,讲述80多年前福建党组织在永定金砂乡建立福建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开展土地革命的历史故事。当时的共产党领导人张鼎丞、邓子恢深入乡村,召开座谈会,征求群众的意见,实行土地改革。闽西党组织从实际出发,确定了以乡为单位,按人口平分土地的分田办法。其中“地主富农和贫中农一样分田”、“抽多补少”等土地政策都是我党土地革命史上的创新。1929年,毛泽东先后指导召开中共闽西一大和“南阳会议”,对闽西土地革命的经验作了总结,形成了包括“抽多补少,抽肥补瘦”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土地分配原则。八十多年后,闽西老区的党和政府又通过构建覆盖全市农村的综合性保障体系,千百年来,靠天吃饭的农民“贫有所济、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灾有所救”的梦想正逐步变成现实。
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在古雷,渔民只能闲着家门口的海上田园,过着出海捕捞的日子。同样在那个年代,守着丰富的山海资源的福建却在“以粮为纲”和“社队体制”束缚下成为全国最穷的省份之一。穷则思变。1981年,福建省委解放思想,科学认识省情,带领福建人民大念“山海经”,开发山海资源,使福建经济社会发展走入广阔的新天地。各地纷纷组织群众耕山牧海;同时解放思想、放宽政策,改变过去只许集体经营的做法,鼓励社员个人或联合造林种果和发展海水养殖。大念“山海经”使福建农民跳出了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观念、逐步树立了商品生产意识。三十年后的今天,海洋又再次成为福建新型工业化和跨越发展的主战场。腾龙芳烃的px、pta两个项目计划今年底基本建成,明年第一季度投产,未来五年,古雷以芳烃为主的石化产业链将与湄洲湾以烯烃为主的石化产业链形成互补,共同推动福建向石化产业大省进军。
91年风云变幻,91年潮起潮落,中国共产党历久弥新,青春常在,是什么赋予它如此神奇的力量?放眼未来,沧海横流,征途漫漫,中国共产党又靠什么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起来,紧紧把握时代潮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永葆党的先进性和青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