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党史改革开放的感悟4篇
学习党史改革开放的感悟篇1
“四个结合”是深化改革开放“金钥匙”
日前,******在主持召开中央深改委第五次会议时强调指出,各地区各部门要扎实做好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工作,把回顾总结40年改革开放同新时代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结合起来,把吸取改革开放历史经验同解决现实矛盾问题结合起来,把充分展示改革开放伟大成就同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结合起来,把深化改革开放同推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结合起来,以更大决心、更大勇气、更大力度把改革开放推向深入。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也是我们党最鲜明的旗帜。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扎实做好改革开放40周年庆祝与宣传教育活动,是各地区各部门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态。******多次强调,要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提出的“四个结合”,无疑是下一步“以更大决心、更大勇气、更大力度把改革开放推向深入”的“金钥匙”。
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改革开放40年,中国经济取得了迅猛发展,实现了伟大跨越。4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破除阻碍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转折,经济前行既快、又稳、更好。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通过举办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组织开展专题学习研讨以及解放思想大讨论等活动,深刻总结改革开放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就是为了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改革开放重大意义和伟大成就,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继续高举改革开放伟大旗帜,把握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不断把新时代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全党全国上下要克服松劲懈怠情绪,发扬钉钉子精神,把新时代改革开放精神风貌传承好,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
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4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全面推进,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行业各领域各方面的矛盾问题得到了有效化解,但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深层次的矛盾问题。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推进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对外开放,关键是找准问题、抓住问题、解决问题。既要关注整体面上改革推进落实情况,也要善于从小处切口、点上发力,确保问题发现一个就能解决一个。要从全局高度把握党中央战略意图,使地方改革更好融入国家改革发展大局,把党中央要求搞准,把存在突出问题搞准,做实改革举措,提高改革效能,切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认真吸取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宝贵经验,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重大问题、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找出答案,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
民之所望,改革所向。回望40年改革开放的壮阔历程,“人民”是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改革开放40年,人民生活实现了日新月异。从“三转一响”到智能家居,从半两粮票到外卖机器人,40年来,中国每一座城市、每一处乡村、每一个家庭都发生着巨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大幅提升,生产生活发生了深刻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在逐步实现。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部署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对外开放,取得了很多重大历史性成就,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也显著增强。但是,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全党全国上下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检验改革成效的标准,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好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从而赢得人民坚定支持。
***总书记强调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改革开放40年,民族复兴描绘了光明图景。人工智能机器人、南水北调工程、复兴号动车组驾驶平台、C919大型客机、海陆空现代化武器装备平台……基础设施、中国制造、高精尖科技等领域取得的突出成就,展现出泱泱大国的万千气象以及对中国梦的不懈追逐。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需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奋斗。全党全国上下要拿出“咬定青山不放松”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执着和韧劲,向改革要动力,以开放增活力,推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改革开放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中华大地发生了感天动地的伟大变革。站在新时代的风口,全党全国上下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把得住大局、看得清方向、站得稳脚跟、担得起风险,坚定不移深化各方面改革,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不断化解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强大正能量。
学习党史改革开放的感悟篇2
从春运变迁体味改革开放的获得感
20**年春运1月21日正式开始,预计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29.9亿人次,其中铁路旅客发送量将首次突破4亿人次,再创新高。春节是国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回家更是每个在外漂泊游子最殷切的期盼。每逢春运,汽车站、火车站、飞机场熙熙攘攘,全是归家前后忙碌的身影。从共和国成立之初到现在,绿皮火车、客车、轮船、飞机、高铁……人们的选择越来越多,不仅带来极大便利,也见证了中国的巨变。
上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物资稀缺,人口流动小,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春运”。这一时期的火车以蒸汽机车为主,虽是绿皮车、闷罐车,条件差、速度慢,但对大多数人来说,火车票仍是奢侈品。春节主要以短途探亲为主,客运汽车是运输主力。80至90年代,国家经济体制发生重大变化,“农民工”成为春运主客流,内燃机车较为常见,火车成为春运期间人们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这段时间的“绿皮车”满满当当的车厢里,有时厕所都站着人。虽然条件不好,仍挡不住人们归家的急切心情。
而从90年代末期,骑摩托车,载着亲人和行李,千里迢迢回家过年的场景开始出现。20**年后,飞机、高铁成春运主力,还有自驾,甚至有了拼车、租车。20**年6月25日,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两列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诞生,不仅实现了350公里的时速,还装配了充电插座和无线网络。至此,春运回家又多了一个选择,且路途花费时间也大大减少。共和国即将迎来成立70年,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中国交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回家变得更便利。春运回家交通方式的不断变迁,正是经济社会进步的有力见证。
然而,一些结构性问题,仍带来很大困扰。春运的一个根本性矛盾,即短期激增的旅客数量与有限的铁路运力之间的矛盾,还无法根本上决定“一票难求”,总有人会遇到不舒适体验。面对30亿左右人次的发送量,若想实现回家过年的旅途更顺利、回家的心情更舒畅、旅途更安全,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执法部门,就该拿出更大的胆识。
而作为乘客,有一份挑剔实属正当,却也需保持一份宽容和平常心。毕竟,如今的春运体验已有了很大进步。通宵排队买票的日子已成为历史,中国人乘高铁、动卧车等新型方式回家,“千里故乡一日能返”已成为现实,这令全世界惊叹。虽然我国铁路闻名世界,但铁路部门的服务也并非没有瑕疵,尤其是遇到被称为“地球上最大规模人口迁徙”的春运,“一票难求”等仍是难题,有待**。
春运要“走得了”更要“走得好”,于是,增运力、治拥堵、惩失信,当然一个都不能少,这有赖于各部门的协调配合,提升管理、服务和执法力度。每年春运,为了呵护这份回家的渴望,交通部门年复一年地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改善交通运输的硬件和软件设施,就是为了让出行的旅客平安而愉快地到达目的地。如今,原来排成长龙的购票队伍变短了,网络、电话等订票方式使回家更便捷。人脸识别、春机器人、铁路+网约车等一系列服务产品为“智慧春运”保驾护航。
春运,不仅是交通等部门必须完成的一道现实考题,也是新时代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题中之义。毕竟,人们看到了铁路部门在全力提升服务。相信随着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的“智慧春运”,一定会年年惠及回家过年的中国人,使国人在主要靠铁路旅行过程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回顾我国春运,不仅令人感慨万千。改革开放40多年,春运发生了巨变,这使国人获得感倍增。春运也是改革开放的一面镜子,照出了一张张国人的笑脸。愿笑脸永远伴随中国人的春节回家路,顺祝每一个回家过年的人旅途愉快!
学习党史改革开放的感悟篇3
大力弘扬农村改革精神 纵深推进改革开放事业
**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回顾四十余年来的农村改革历程,**始终走在改革前列,始终保持“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干劲、“不夺丰产不回头”的决心、“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氛围,释放了农村生产活力,收获了巨大物质财富,创造了敢为人先、艰苦奋斗、勇于担当、勠力同心的农村改革精神。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要努力汲取农村改革发展成功经验,凝聚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深入推进**改革开放事业,奋力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
●什么是农村改革精神?
敢为人先是农村改革精神的重要特征。**是全国农村改革的排头兵,奏响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曲。**广汉金鱼公社“包产到组”与向阳公社“摘牌建乡”是**农村改革最具历史意义的标志性事件。
1978年,广汉金鱼公社在全省率先进行“分组作业,定产定工,超产奖励”改革,极大地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此后,包产到组的改革迅速在全省推开。1979年4月,中共中央批转《关于农村工作问题座谈会纪要》,肯定了金鱼公社这一改革。金鱼公社的改革是**农村改革的发端,与安徽凤阳小岗村包产到户一样,成为全国农村改革的先导。1980年9月,广汉向阳公社在全国率先摘下“人民公社”的牌子,换上“乡人民政府”的牌子,从人民公社变为实行党政分工、政企分开体制的乡。这一改革随之在全国推开,由此确立了我国农村基层政权新体制。**以敢闯敢冒、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抓住了改革开放的重要机遇,通过一系列的农村改革措施,不断释放原来被禁锢的农村生产力,农业经济总量跳跃式增长,农业生产条件大幅度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艰苦奋斗是农村改革精神的鲜亮底色。**农村改革的成功,不是等出来、看出来、求出来的,而是**人民以艰苦奋斗的精神豁出去、拼出来的。不能分土地,那就分田坎;不能包产,那就定产;不能全面铺开,那就试点推行。投石问路,积小胜为大胜。由此,**省实现了从“上山等人齐,收工打冲锋”的消极惫懒,到“出工不用喊,收工喊不回”的拼搏奋进的重大转变。在1978年,**人民以“沙沟沙凼掏尽,田边地角种完”的奋斗精神,使**全省粮食总产量跨上3000万吨的历史新台阶。此后,**省连续19年粮食产量领跑全国,极大促进了**农业发展,奠定了**农业大省的地位。
勇于担当是农村改革精神的核心要义。改革开放是有风险的,风险是要有人敢于担当的。**农村改革的成功离不开敢作敢为、勇于担责的担当精神。农村改革伊始,“左”的思想仍然束缚着大多数人,热火朝天的改革常常遭遇冷风乱流。针对各种压力,**省委保持战略定力,不反复不摇摆,及时印发文件,明确**农村改革政策没有变,坚持稳步推进农村生产责任制改革,稳定了广大干群情绪,持续有力推进农村改革进程。在省委的带领下,各级地方党委展现了非凡的勇气,带领群众稳步推进“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等改革措施,取得了农村改革的伟大胜利。这种敢作敢为、勇于担责的担当精神在新时代也有其现实意义,是鼓舞**领导干部敢于担当、敢于负责、敢于作为的精神范本。
勠力同心是农村改革精神的重要保证。**的农村改革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一方面,地方干部与广大群众戮力同心,共同推进改革发展。在**农村改革中,人民群众“推着干部搞改革”,抓阄分田地,折价分农具,探索出卓有成效的改革路径;基层干部解放思想,开动脑筋,能当“带头人”,点燃农村改革的星星之火。另一方面,各级地方党委与省委协同互通,为农村改革保驾护航。正是因为各级地方党委与省委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农村改革才实现了群众首创与顶层设计有效结合。
●怎样弘扬农村改革精神?
四十余年来,**农村改革取得巨大成就,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们还是应该看到,当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十分明显,最突出的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农村发展不充分。我们必须大力弘扬农村改革精神,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深入推进农业农村改革,守好“三农”这个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和“定盘星”。
首先,下好乡村振兴这盘大棋,需要大力弘扬农村改革精神,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继续把改革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坚决破除制约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弊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让“沉睡”的农村资产资源加快“苏醒”,让“三农”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充分迸发。
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需要大力弘扬农村改革精神。四十余年**农村改革过程中,**人民以革命的锐气,开放的心态,为全国改革开放事业贡献了**力量,也为新时期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化拓展“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部署,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提供了科学方法和精神武器。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必须弘扬农村改革精神,坚持创新拉动、拼搏奋斗、多元合作、开放共赢,不断在更大区域、更高视角审视**区域发展,打破壁垒,加强省内外区域联动互通、多元合作,通过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融入“双循环”。
构建立体全面开放格局,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需要大力弘扬农村改革精神。在农业减产,粮食奇缺,食不饱腹的艰难时期,**以非凡的担当和不懈的奋斗推动了农村改革,极大提高了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当前,在全球新冠肺炎肆虐、不确定性风险增加,国内国外经济环境日益复杂的大环境下,**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创造型、引领型、市场化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进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重大改革先行地和对外开放新前沿,为融入新发展格局注入动力。
学习党史改革开放的感悟篇4
装“点”此关山 今朝更好看
转眼即逝的30年光阴,浦东地域上的“一张白纸”已成为飘扬在江海连接处的“一面旗帜”。******在出席庆祝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大会时指出:“‘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上海是一座光荣的城市,是一个不断见证奇迹的地方。”那么,年轻干部如何成为勇于担当、敢为先锋,装“点”好自己的关山,奋力创造新时代新奇迹?
多一点付出,努力成为开路先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年轻干部要做敢为闯将,在工作中时刻都能多一份付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学习浦东开放中年轻干部的榜样,如陈维、徐敏对事业的热情、对岗位的热爱,数十年如一日,以更加积极的心态、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各项工作中,用点滴绘就平凡而又辉煌的工作业绩。
多一点用心,努力争当排头兵。粒沙中看世界,滴水中见人生。试想,许多年轻干部同样是每天不断重复“看数据、点鼠标、按回车、定目标”,但往往有的同志就成长成熟得快一些,成为了所在单位、部门或所在系统的工作能手和排头兵,其中的差距,关键之一就在于用心。要不断用心工作,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和主动性,在用心中淬炼党性、强化修养、提升能力。
多一点坚持,努力形成实践范例。近日,以抗美援朝为题材的电影《金刚川》正在热映之中,影片中志愿军面对敌人日夜不停地炮火打击,工程连官兵们无畏枪林弹雨坚守金刚桥,一直执着地坚持到大部队过江。年轻干部在深受鼓舞的同时,也要在这种坚持和执着中汲取前进力量。特别是面对三大攻坚战、“六稳”“六保”等工作挑战,要敢于坚定必胜信念,时刻牢记“只要努力坚持,一切皆有可能”的信条,保持奋斗的姿态,发扬“三千风格”和“四特精神”,理性对待挑战并努力坚持下去,做到“风雨不动安如山”,创造更多工作中成功的实践范例。
多一点创新,努力多走“打破常规、创新突破”之路。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提神剂、清醒剂。30年来,浦东的改革开放、创新创造始终走在全国前列,诞生了第一个金融贸易区、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第一家外商独资贸易公司等一系列“全国第一”。作为年轻干部,也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刻苦钻研,多一点创新精神,克服本领恐慌,不断增长才干,不断提升七种能力,不断想在前干在前,为今后扛起更大的责任做好充足准备。同时,在具体工作中要化被动为主动,保持挤时间、抢时间的状态,对那些涉及全局、大局的重点工作,不能左顾右盼,观望拖拉,要提高速度、集中力量、多想一点新办法,努力把困难克服掉,多走“打破常规、创新突破”之路,变不可能成为可能。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在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壮阔征程上,年轻干部只要坚持“四个多一点”,就一定能创造出令人刮目相看的新奇迹,交出让组织放心、群众满意的合格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