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全国两会学习报告12篇
2022全国两会学习报告篇1
整体上,政策具有延续性。坚持稳中求进、稳字当头,保民生、防风险。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实现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发展。
实施相对积极的财政政策。着力稳定经济,实施积极地财政政策,政府赤字率2.8%,着力稳就业、保民生,中央转移支付加大直达范围。地方专项债3.65万亿,重点投向新基建、老旧小区改造、民生工程。其中,民间投资占大头。
实施稳健货币政策,延续6稳6保政策;加强对实体经济支持,不搞大水漫灌。
加强就业保障,加强职业培训。继续推进中小微企业减税降费,为市场主体减负2.5万亿,推进基础研究10年规划,重点支持制造业、科研研究扶持。
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国际物流体系建设,利用外资,利用好两个市场、两个制度,落实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开放市场。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完善节能环保产业支持政策,统筹系统治理,落实谭达峰行动方案,加快形成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民生方面,
1、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完善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办法,加强中医药振兴发展;
2、优化城乡养老服务供给,加强民生兜底保障,完善三孩政策;
3、坚持房住不炒、稳定房价、地价,推进保障房建设。
军队建设方面:
1、贯彻百年军队建设目标;
2、建设现代军事物流体系建设、现代军队资产管理体系;
3、武器装备升级,国防科技创新;
4、人才强军。
2022全国两会学习报告篇2
最近两天全国关注的两会在北京如期召开,我最关注的内容就是政府的工作报告,因为这可以清晰地看到我们国家过去一年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和工作进展。在过去一年里,我们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我们国家实现脱贫攻坚,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我们党统筹疫情防控,在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改革开放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报告中也提出了2022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进一步以实现十四五规划为目标,提升国内生产总值,保障民生,改善生态环境。
全国政协委员在会上提出了很多利于国家发展和改善民生的议案,有很多议案都代表了基层人民的想法。我相信在两会召开后,我们国家的发展会越来越好,我们的生活水平也会进一步提高。
2022全国两会学习报告篇3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出发,到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中国交出了一份极为不易、亮点突出的成绩单。2022年国内外环境更趋复杂严峻,政府工作报告所提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等预期目标既是积极的,又是务实的。这一增长目标实现并不容易,报告强调,“越是困难越要坚定信心、越要真抓实干”、“必须爬坡过坎”、“中国经济一定能顶住下行压力”,体现了政府在经济上“稳增长、防风险”的战略与决心,相信通过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以及政府的宏观调控,定能实现中国经济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2022全国两会学习报告篇4
一个公共政策能不能带来获得感,不仅要看当前可不可以给群众带来切实利益,也要看它和群众心目中的好日子是不是朝着同一个方向
日前的一份两会热门问题调查显示,关注度最高的5个关键词,4个与民生有关,分别是“社会保障”“医疗改革”“就业和收入”“教育公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迅速引起刷屏的热词,大到脱贫攻坚、蓝天保卫战,小到提速降费、全域旅游,也集中在民生领域。工资涨一点,雾霾天少一点,交通顺畅一点……群众的这些利益关切,寄托着生活一天更比一天好的希望。
**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民生政策能不能让民心满意,关键看获得感有多强。分析一下不难发现,群众的获得感来自两个层面。一是政策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让人心生满足感。另一个在价值层面,当政策目标与公众期待相吻合,群众也会因决策者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而提升满意度。
近年来,许多民生政策不仅注重给老百姓带来实惠,并且注重把人民群众的价值预期作为重要政策目标考虑进来,令人眼前一亮。比如近日印发的《农村贫困住院患者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工作方案》,降低了农村困难群众的医疗门槛,也回应了“救死扶伤乃医者天职”的社会期待,更彰显了医疗保障体系的价值关怀。其抚慰作用,无疑会超越具体的受益者而扩展至全社会。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不久前征求意见的网络餐饮管理办法,直指“黑厨房”的安全隐患,但并未把“网上美食”一棍子打死,而是预留了成长空间。这样的政策尺度,体现了对移动互联时代人们新生活习惯的尊重。不久前,江西南昌启动了儿童DNA数据库建设,以预防拐卖儿童违法犯罪。这种回应社会呼声的政策,也很解渴。
在利益格局复杂多样的当下,政策考量应该是多方面的,群众合理的期待不能忽视,现实条件的制约也不能轻视。量力而行,民生政策才能行稳致远。只不过,判断群众的某种呼声是否合理、相关政策有没有可操作性,不能被现有利益格局所束缚,还应该把改革空间计算进来。比如,农村贫困患者“先诊疗,后付费”政策的落地,也并非“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除了协调医保、民政、扶贫等部门,还要实行新的结算制度。可见,要有一股子闯劲儿,还要有一股子韧劲儿,群众期盼的公共政策,才不会被那些可以改革也必须解决的问题捆住手脚。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条件一成熟,具备可行性,民生政策还是应该顺应群众呼声,千方百计争取早日出台。
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党员干部有更多渠道和机会了解群众诉求。从地方领导留言板、舆情监测,到不少政府部门、领导干部开设社交媒体账号,民生政策的制定在频繁互动中日益贴近群众。然而,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关注群众的具体利益,还可以把政策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价值期待。两方面都解渴了,才能更精准地发现并维护好公众的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凝聚更多社会共识。
2022全国两会学习报告篇5
通过学习两会报告,我了解到,过去一年,在党和国家历具有里程碑意义。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1%,全年主要目标任务较好完成,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地位,“十四五”实现良好开局。这些来之不易的成绩,来自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来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更来自全国人民的团结拼搏。
学习两会精神,使我对国际国内形式有了更多的了解,明辨是非,认清大局,坚决拥护党中央和国家所做出的科学决策。今后在生活和学习中自觉贯彻落实两会精神,充满干劲,努力拼搏。
2022全国两会学习报告篇6
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去年的重点工作,并规划了今年的工作目标。去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8.1%,既体现了我国的防疫抗疫成效,也揭示了未来经济发展的潜力。今年的主要工作目标落脚在国内生产总值、就业、粮食产量上,延续了稳就业保民生的工作重点。在政府今年的重点工作部署中,我最关心的是人口与教育方面,一方面是三孩政策的全面放开 ,另一方面是义务教育阶段“双减”的持续推进。这对于每个公民对自己和后代的教育选择与投资提供政策指导,也对我国教育事业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2022全国两会学习报告篇7
最近2022年全国两会在北京如期召开,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和汪洋**的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令我深受鼓舞、倍感振奋。使我深深地感受到,这来之不易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中国人民万众一心、攻坚克难的结果,是伟大民族精神的充分彰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充满生机活力的有力体现。实践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具有强大生命力和独特优越性。
2022全国两会学习报告篇8
2022年3月5日上午,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召开。我们正处于在变局与机遇并存的历史关头,发展进入新阶段。本次报告精神与十九大等历次会议一脉相承,并对社会发展工作作出具体化的安排,坚决贯彻了党中央的决策。
在总理讲话中,我多次听到“六稳六保”,特别是稳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在经济增速上不搞大步迈进,而是考虑当下经济环境和发展背景,在经济运行的合理预期内,稳中求进稳字当头,提出5.5%的增长目标,这也是我们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平均预期。第二,报告中指出2022年要继续提振市场信心和预期,宏观力度也很大,财政政策上,财政支出相较去年扩大2万亿,同时也为市场主体减负2.5万亿。货币政策上不搞大水漫灌,而是精准滴灌。第三,在社会关切的问题上,促进就业、提升市场主体,保障基本医疗、养老、教育,充分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现在,疫情还没有结束,国际局势纷繁复杂,我们依然提出相应的目标和规划,这份底气和信心在于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发展理念,保证质量和结构,规模和速度统筹发展。
中国的发展都是在挑战中前进,人民有战胜艰难险阻的勇气和力量,要高举中国特色伟大旗帜,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2022全国两会学习报告篇9
又到春暖花开时,2021年全国两会正在按照议程顺利进行。
起跑决定后势,开局关系全局。强国路上,科技创新是其中一个关键变量。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及“科技”“创新”,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能源电力行业要如何担当作为?收听收看全国人大开幕会直播后,广大能源电力员工激情满怀,围绕智慧能源、重大工程、人工智能、5G建设应用等,热议构建发展新格局,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智慧力量。
科技创新 为能源发展注入新动能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能源技术革命,新旧动能加快转换,自主创新和重大装备国产化取得积极进展,科技创新从“跟跑,模仿”向“创新,主导”加速转变。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要通过科技创新解决制约我们发展的‘卡脖子’问题,打通‘技术性堵点’。”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所长王容川表示,“十四五”时期,要进一步优化学科布局和研发布局,采取“揭榜挂帅”等方式,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增强科技自立自强对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我国一举摆脱了对国外技术的依赖,核电作为我国重要绿色清洁能源,对发展绿色经济起到强大助推作用。”中建电力广东太平岭核电厂核岛项目经理金五一,为能守护好这一“国之重器”的顺利运行深感荣耀,“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第三代百万千瓦级核电技术——‘华龙一号’融合技术,已经在我公司承接的两个核岛项目工程落户,这一技术的研发与创造,是我国民用核电技术的创新与突破,让中国制造成为中国创造。”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以‘十年磨一剑’精神在关键核心领域实现重大突破。”蒙东电力有限公司松山区供电分公司安全总监、全国优秀创新工匠刘云峰表示,“作为创新工作室带头人,要坚持做‘工匠精神’的践行者和传承者,不断在安全生产、工程建设和营销服务领域创新创效,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风劲帆满图新志,砥砺奋进正当时。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副主任金李表示:“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在于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确保‘中国号’巨轮行稳致远。”
“电网工匠”荣誉称号获得者、蒙东呼伦贝尔供电公司冯振华感慨:“作为国家电网公司的一名老员工,我希望通过我们这代人的努力,掌握更多的新技术、新工艺,解决生产一线的实际问题,为持续提高区域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转型突破 培育发展新增长极
加速布局能源新基建、创新发展能源新业态、深入推进能源数字化转型、加快实现能源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新突破……能源领域要为我国经济发展托住能源“底盘”,以“新”字破题,闯出新局面。
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传统基础设施的融合,是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基础。
大唐亭子口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冯国忠感触颇深,央企姓党利国为民,将加速“两化”深度融合,打造智慧电厂。他说:“作为大唐集团创新试点企业,亭子口公司‘5G+水下机器人’‘5G+无人机’项目助力智慧化管理水平提升,做好科技项目升级、推广、成果转化,创新驱动绿色低碳发展。”
“利用‘云大物移智’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力争打造成能源领域一流服务平台和知名电商品牌。”中国电能成套设备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张勇表示,公司将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将数字化技术与主营业务深度融合。
在智能配电领域,5G技术为配电通信网的“最后一公里”无线接入通信覆盖提供了更优质的解决方案。“智能分布式配电自动化、高级计量、分布式能源接入等业务未来可借力5G取得更大的技术突破,进一步提升电网企业对自身业务的自主可控能力。”江苏无锡供电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运检三班班长徐铮说道。山东诸城市供电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孙广涛表示:“作为国家电网公司县级供电企业,将加快从‘电能供应商’向‘综合能源服务商’转变,探索储能设施应用,实现企业综合用能智慧管控。”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华电董事长温枢刚表示,从未来发展来看,能源行业低碳化、电气化、智能化、市场化、一体化、国际化的“六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公司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深化改革激活力、以高质量党建为保障,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新起点新征程上育新机、开新局,展现新担当、新作为。
《政府工作报告》件件实实在在,句句掷地有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信心如磐的中国,一个汇聚磅礴力量的中国,在创新发展的路上,我们底气足、信心更足。
2022全国两会学习报告篇10
2022年3月,全国两会正式拉开序幕。与此同时,我认真观看了两会的相关报道,有了很多心得感悟。
两会的召开,使我对过去一年里,我们党和国家取得的重大成就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认识,同时对接下来一年时间里,我们党和国家的战略目标和规划部署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明确了现阶段我国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了解了当今时代的国内外形势。
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兴则国家兴。作为当代青年中的一员,我们应该学会在青春中奉献,在奉献中收获,在收获中成长;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树立远大理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应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关心同学,服务人民,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2022全国两会学习报告篇11
一个公共政策能不能带来获得感,不仅要看当前可不可以给群众带来切实利益,也要看它和群众心目中的好日子是不是朝着同一个方向
日前的一份两会热门问题调查显示,关注度最高的5个关键词,4个与民生有关,分别是“社会保障”“医疗改革”“就业和收入”“教育公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迅速引起刷屏的热词,大到脱贫攻坚、蓝天保卫战,小到提速降费、全域旅游,也集中在民生领域。工资涨一点,雾霾天少一点,交通顺畅一点……群众的这些利益关切,寄托着生活一天更比一天好的希望。
**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民生政策能不能让民心满意,关键看获得感有多强。分析一下不难发现,群众的获得感来自两个层面。一是政策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让人心生满足感。另一个在价值层面,当政策目标与公众期待相吻合,群众也会因决策者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而提升满意度。
近年来,许多民生政策不仅注重给老百姓带来实惠,并且注重把人民群众的价值预期作为重要政策目标考虑进来,令人眼前一亮。比如近日印发的《农村贫困住院患者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工作方案》,降低了农村困难群众的医疗门槛,也回应了“救死扶伤乃医者天职”的社会期待,更彰显了医疗保障体系的价值关怀。其抚慰作用,无疑会超越具体的受益者而扩展至全社会。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不久前征求意见的网络餐饮管理办法,直指“黑厨房”的安全隐患,但并未把“网上美食”一棍子打死,而是预留了成长空间。这样的政策尺度,体现了对移动互联时代人们新生活习惯的尊重。不久前,江西南昌启动了儿童DNA数据库建设,以预防拐卖儿童违法犯罪。这种回应社会呼声的政策,也很解渴。
在利益格局复杂多样的当下,政策考量应该是多方面的,群众合理的期待不能忽视,现实条件的制约也不能轻视。量力而行,民生政策才能行稳致远。只不过,判断群众的某种呼声是否合理、相关政策有没有可操作性,不能被现有利益格局所束缚,还应该把改革空间计算进来。比如,农村贫困患者“先诊疗,后付费”政策的落地,也并非“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除了协调医保、民政、扶贫等部门,还要实行新的结算制度。可见,要有一股子闯劲儿,还要有一股子韧劲儿,群众期盼的公共政策,才不会被那些可以改革也必须解决的问题捆住手脚。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条件一成熟,具备可行性,民生政策还是应该顺应群众呼声,千方百计争取早日出台。
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党员干部有更多渠道和机会了解群众诉求。从地方领导留言板、舆情监测,到不少政府部门、领导干部开设社交媒体账号,民生政策的制定在频繁互动中日益贴近群众。然而,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关注群众的具体利益,还可以把政策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价值期待。两方面都解渴了,才能更精准地发现并维护好公众的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凝聚更多社会共识。
2022全国两会学习报告篇12
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回顾了过去一年国家发展的艰辛与不易,同时也让我体会到了党和国家面对压力的勇气和力量。从国民经济到生态环保,从居民住房到教育文体,报告体现了党和国家强烈的为民情怀,处处体现了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作为成长在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要心怀“国之大者”,不沉溺于自己的舒适区,而是要将个人放在更开阔、宏观的集体视角下,为祖国健康工作、努力向上。面对困难与压力,我们要与国家一同“爬坡过坎”,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前行!
过去一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不仅因为经济的恢复发展,创新能力的增强,也因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深化,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同时,总理指出了我们目前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提出了未来的发展目标。这样的总结让我感受到了我们党的实事求是、深谋远虑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