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齐家:汉语词语修身齐家:2001年辽海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办公室党课立德修身齐家治国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办公室党课立德修身齐家治国5篇
办公室党课立德修身齐家治国篇1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家风
摘要:《礼记·大学》中这样记载:物格而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我们由此可知,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的来之不易。河山一统是个漫长而好大的工程,然而与这相对比的又是修身这一件如此精细的事情。在这条漫漫长路上,修身与齐家无疑与家风息息相关。由此,良好家风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关键词:家风;齐家;个人;社会
一、什么是家风
家风即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期以来形成的能影响家庭成员精神、品德及行为的一种传统风尚和德行传承。
二、家风的形成
1、家风形成的因素
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齐家是至关重要的一点,也是承上启下的一个关键词,同样地,这也是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尊崇的信条。在不断完善自我的基础上,通过治理家庭,最终可以一统天下,换得天下太平。这便是自古至今无数学者心中的最高理想。然而事实是,成功的机会少,失望的时候多。也应了那句“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于是又出现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积极而达观的态度相互结合补充,几千年中影响始终不衰。由此可见家风的形成不仅与家庭修养、社会大环境有关,同样与经济条件以及其他外部条件有关。
2、良好家风的形成
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的家风不好,然而家风就现实而言确实有好有坏。有的家庭可以从小给小朋友灌输尊老爱幼、文明礼让的思想,而有的家庭则是以恃强凌弱、钻社会缝隙“榜样”教育小朋友。都言“养不教父之过”,可鉴,父母的家庭教育对子女所具有的影响是巨大的。良好家风的形成也在于父母的言传身教,出自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即便经济条件等外在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良好家风的形成,为人父母,依然要为子女的未来以及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负责。做到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这样,才能有助于良好家风的形成。
三、家风的影响
家风不仅有影响与个人的成长成才,同样作用于社会的发展。在家庭中,父母的言行举止无疑对子女存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家庭条件以及父母的感情状况等问题固然会影响到良好家风的形成,然而,好的家庭更应该教育子女如何面对各种社会中的不良影响,防止子女误入歧途。这能间接性地保障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拥有正确地、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同样地,人们常说的一个家庭可以影响一个社会,也影射出社会中出现的弊病。
2、家风对个人成长、成才起到的作用
杨树桐先生认为,一个家庭或家族的家风要正,首先是要注重以德立家、以德治家。其次,还要书香不绝。坚持走文化兴家,读书树人之路。
要想以德立家,做到以德治家,第一重要的是一家之长在道德方面的表率作用和开创作用。也就意味着父母的言传身教尤为重要。美国爱德华家族之所以能够英才辈出,是因为第一代爱德华德行高洁,为他的后代树立起了一座崇高的道德灯塔。他的道德光芒,长久地指引着后代们踏上成人成才的正道。同样,我国清代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挺身捍卫国家民族利益的壮烈行为和“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怀,为后辈树立起一座伟大的道德丰碑,受其德恩泽被,其子孙至今已传至九代,代代都是卓有建树的政治家和科学家。因而,一家之长一定要端庄自己的言行,因为那是榜样的力量。家庭其他成员也要规范自己的行为,因为正面的行为,会在家庭内交相辉映,而负面的,则会发生交叉感染,最终一发不可收拾。鉴于此,司马光在《温公家范》中谆谆告诫,长辈们一定要“以德业遗子孙”。意在让前辈们、家长们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教育子女仁爱敦睦、明理向善,愈发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其次,还要书香不绝。坚持走文化兴家,读书树人之路。中国是一个高度重视学习、重视读书的国度。特别是从隋大业年间开设以科举考试擢拔才俊的制度以来,不仅高门大户,便是寒门庶户,也要倾力供孩子读书,期盼学子金榜题名,以光耀门庭。可以说,绵延了一千二百多年的科举制度,不仅是我国育才选材制度上的一个伟大创举,而且在提升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素质方面,也居功甚伟。这种“学而优则仕”的选材制度,也造就了千万个“书香门第”,使文化的因素在匡正家风的进程中发挥了强大的影响力和渗透力。书香不绝不仅有可能改变家庭的命运,它还能改变一个人、一个家庭的精神面貌。读书,不仅可以正身,还可以医愚、医俗、医贫,教我们明是非,从而提高个人修养,获得人生感悟,对子孙后代的教育意义而言也是不可小觑的。家风的培养,也许就在于读书与否上存在了差距。
眼下,家风似乎已被不少的家庭遗忘了,据说是因为家规束缚孩子成长的思维。然而,我们经常在大街上或是在单位里听到对某人的评价中会带有“家风不好、缺教养”这样的词汇,虽然听起来会有些刺耳,但其中反映出的问题就是家长并未做好表率作用。
举一个极为简单的家风作为参考。在餐桌上,作为晚辈,在饭菜上桌之前,应该摆摆餐具、端端菜之类的事情;开饭前,应该是先等长辈动筷子,晚辈才可动;吃饭时,要做到食不言;饭后要主动承担一些家务、收拾桌面;敬酒时,应当在长辈的杯沿之下等等。这些看似琐碎的事情,如果放到青少年未来的生活中时,才发现,餐桌礼仪竟是如此重要。而在一家之风中,餐桌礼仪尚且如此,日常生活中,需要教育的地方便可想而知并不少,也并不简单了。
2、家风对社会发展起到的作用
治国之道的第一条就是“奉公勤政,报国恤民”。虽说古人把从政做官当作毕生志向,但是 “胸怀天下”是古代行政伦理的核心。“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在家训中就表达了奉公为国的精神。
孔子作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主张的仁、德、礼。不仅做好了孔氏的表率,致使孔氏家族在至今为止的几千年中人才辈出,仍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从一开始的不被接受,到最后,这种家风俨然成为了国风。
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庭是社会和国家的细胞,家风则是国风的天然基石和集中体现。中国社会转型加速,但家庭作为个人肉体和心灵港湾的作用未发生根本改变。优良家风传统的传承培育,既是国家社会的责任,也是家庭和个人的使命。只有好的家风,才有好的国风;只有重温家风,才能重整国风!根据如此古今圣贤的说法,家风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风可以代表一个国家的风气。而国家说到根本边是人民的家,由此观之,家风就更重要了。只有一家人相互和睦,互相帮助,一个国家方能够繁荣昌盛。只有社会风气好的国家,才能称得上是富国强民,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说是个强国。
四、传统家风在新时期下的重要性
传统家风作为社会文化的一方面的体现,在道德意识、伦理观念的灌输和培养有相当的借鉴意义。家风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家庭这个社会细胞的特殊体现,又承担着传播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任;它是古今人生实践经验的总结,是人们长期社会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教育思想的精华所在,起到了自觉在社会普及道德教育的脊梁作用。
五、大学生应如何批判地继承现有家风
社会在进步,人类科技日新月异。科学技术知识已在人类社会显示了它超凡的本领,帮助人类解决很多问题。然而科学只是手段,却不能解决现实世界的信仰危机和道德滑坡。文化与道德的缺失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将会演变为人类的灾难,不只是在思想上,在经济、政治、环境等等方面,凡是涉及思想的正统上都会产生分歧。
在社会不断发展的进程中,很多不符合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传统风尚的事件频频发生:公交车上不让座、见到有人跌倒不扶、见到有人遇难旁观,随地乱扔垃圾、随地吐痰、随地大小便等等。这些本应做好的事情,竟然愈发演绎成为现代国人缺乏的道德之一,真的是令人心痛。
传统家风固然存在值得我们思考与改进的地方,正如在我国改革开放过程中,吸收西方的民主独立精神,年轻人自主意识比以前强烈,反对教条束缚。然而,在社会道德体系面临挑战的时候,我们自然明白时代在不断的进步、变化,在探讨当代家风的过程中,我们必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优秀的文化传统得到发扬光大,发挥出家风的作用。家风文化在封建社会里,在传播文化、教育后代及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均起过巨大的作用。虽然传统家风中有很多是讲君臣之礼,父子之道,有很明显的封建烙印,但其中的勤俭持家、睦邻乡里、助人为乐、勤奋治学、谨言谦恭、立志高远等内容在当代还是有其丰富的内涵,特别是对我国现代的家庭教育更有重要意义。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道德文化的复兴,终将体现于教育体系之中,传统家风对现代家庭教育的意义,对于创立具有新时代精神的中国家庭教育内容,发挥其伦理教化与维护社会稳定等功能,古为今用,显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再者,由于国家愈发倡导计划生育政策与人权政策,鼓励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以及鼓励家长做孩子们的好朋友,导致现在的孩子们早已成为小公主、小皇上,家长则扮演着宫女、丫鬟、佣人或是老妈子的角色,试问,这样的现在是否造就了很多高分低能的青年?这样的年轻人走向社会之后不置可否适应现实的社会,或是说,越来越多的现象发生之后,社会会不会随之发生可怕的变化?这些都是不敢想象的后果。
“爱子有道,养正于蒙”。传统家训非常强调早期蒙养教育的重要性。“家训鼻祖”的《颜氏家训》中就提出:“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这样方有利于孩子的成长。颜之推自己从小就勤于学习,所以对后代子孙的教育中都强调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这也是传统家风教育为现代人提供的现实参考。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流传的“重人文、重教育、重亲情”的文化精神,以一个家庭为一个基本的单元或是团体,应努力发挥先贤的优势作用,结合现在科技知识带给我们全新的认知,同时又要纠正科学现代化带来的人情淡薄、人心冷漠的弊端,恢复理想、信仰、道德的尊严与热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做到理智地对待事物。批判继承传统家风的同时,辩证地对待家风在社会中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杨树桐. 感悟集[M]. 内蒙古: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10:197-206
[2] 曾子.大学[M].孙虹钢,译.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100-271
[3] 王应麟.三字经[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10-45
[4] 颜之推.颜氏家训[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4:300-248
办公室党课立德修身齐家治国篇2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综述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尊崇的信条,也是孟子教育他弟子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正人必先正己,治国必先治家”,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句非常值得当代大学生特别是领导干部深思的名言警句,几千年来,这句话又被无数知识者视为最高理想。
欲治国、欲平天下,必须先修身、先齐家。而所谓修身,就是要自觉做到慎独、慎微、慎欲。慎独,就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牢记“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一千年古训,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谨慎地遵守道德准则,仔细地把握生活小节,绝不做有损大节的事情,常怀律己之心,不要独处时存在侥幸心理,自欺欺人,甚至腐化堕落,导致走向犯罪的深渊。慎微,就是“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时时谨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要以张伯行的“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膏脂。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人生名言为准则,始终做到见钱不贪,见色不迷,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欲,就是要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老子讲:“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要常思贪欲之害,常排非份之想,以平和之心对名,以淡泊之心对利,以敬畏之心对权,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
而齐家就是要努力做到立章、严管、善爱。立章,要以“家属子女,各自发展,绝不弄权,利益不沾”为准则,严格落实中央纪委提出的“领导干部不准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为配偶、子女谋取非法利益”等规定,自己也要明确要求决不允许他们利用自己的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行不义之举,谋不义之财。严管,领导干部一定要本着对党对人民对家庭高度负责的态度,正确把握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从严管好自己的配偶、子女,对其利用自己地位和权力的影响谋取非法利益的要严惩不贷,绝不能视而不见、不闻不问甚至庇护,最后走上违纪违法道路被绳之以党纪国法。善爱,爱自己的家庭、配偶、子女,就必须要会爱,“爱子先当训子”,要从配偶、子女的个人品行素质出发,教育他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力戒特权思想,引导他们奋发进取,积极向上,为社会多作贡献。
说道齐家,就想起前阵子老师提的“妻贤夫祸少”。从古至今,这已是个不争的事实。一个清正廉洁的为官者,其身后往往站着一位明智、正派的“贤内助”,为其拒腐防变,遮风挡雨,促其廉政、勤政。自古以来,中华民族“贤内助”不乏其人,她们成就了一代代勤学向善、重德修身的好丈夫,令后人赞许。邓小平、卓琳夫妇有着“亲者严”、“对己严”的一贯形象,让我们感受到邓小平、卓琳夫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崇高境界。
以邓小平、卓琳夫妇为镜,时下我们有些领导干部就相形见绌,差距大矣。这些年,有些领导干部因腐败而纷纷落马,查查他们所走过的轨迹,大都是“微风起于青萍之末”,首先从家风开始的。他们一旦当官,老婆子女亲朋好友也跟着他们“有官同享”。这种家风,既有悖于党纪国法,也有违于人民的意愿,自己栽跟头不说,其不少亲属也随之滑入犯罪深渊。 由此可见,“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齐家”是“治国平天下”的关健。古人云:“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邓小平、卓琳夫妇之所以如此践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古训,严正家风立风范,就是因为家风是党风的晴雨表,家风连着党风。试想,一个连家都管不好治不好的人,又怎能奢望他去管好政,治好国呢?如果当代世人都能从慎独、慎微、慎欲上修身,从立章、严管、善爱上齐家,那么“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定然会实现。
办公室党课立德修身齐家治国篇3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尊崇的信条,也是孟子教育他弟子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正人必先正己,治国必先治家”,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句非常值得当代大学生特别是领导干部深思的名言警句,几千年来,这句话又被无数知识者视为最高理想。
欲治国、欲平天下,必须先修身、先齐家。而所谓修身,就是要自觉做到慎独、慎微、慎欲。慎独,就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牢记“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一千年古训,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谨慎地遵守道德准则,仔细地把握生活小节,绝不做有损大节的事情,常怀律己之心,不要独处时存在侥幸心理,自欺欺人,甚至腐化堕落,导致走向犯罪的深渊。慎微,就是“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时时谨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要以张伯行的“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膏脂。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人生名言为准则,始终做到见钱不贪,见色不迷,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慎欲,就是要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老子讲:“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要常思贪欲之害,常排非份之想,以平和之心对名,以淡泊之心对利,以敬畏之心对权,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
而齐家就是要努力做到立章、严管、善爱。立章,要以“家属子女,各自发展,绝不弄权,利益不沾”为准则,严格落实中央纪委提出的“领导干部不准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为配偶、子女谋取非法利益”等规定,自己也要明确要求决不允许他们利用自己的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行不义之举,谋不义之财。严管,领导干部一定要本着对党对人民对家庭高度负责的态度,正确把握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从严管好自己的配偶、子女,对其利用自己地位和权力的影响谋取非法利益的要严惩不贷,绝不能视而不见、不闻不问甚至庇护,最后走上违纪违法道路被绳之以党纪国法。善爱,爱自己的家庭、配偶、子女,就必须要会爱,“爱子先当训子”,要从配偶、子女的个人品行素质出发,教育他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力戒特权思想,引导他们奋发进取,积极向上,为社会多作贡献。
说道齐家,就想起前阵子老师提的“妻贤夫祸少”。从古至今,这已是个不争的事实。一个清正廉洁的为官者,其身后往往站着一位明智、正派的“贤内助”,为其拒腐防变,遮风挡雨,促其廉政、勤政。自古以来,中华民族“贤内助”不乏其人,她们成就了一代代勤学向善、重德修身的好丈夫,令后人赞许。邓小平、卓琳夫妇有着“亲者严”、“对己严”的一贯形象,让我们感受到邓小平、卓琳夫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崇高境界。
以邓小平、卓琳夫妇为镜,时下我们有些领导干部就相形见绌,差距大矣。这些年,有些领导干部因腐败而纷纷落马,查查他们所走过的轨迹,大都是“微风起于青萍之末”,首先从家风开始的。他们一旦当官,老婆子女亲朋好友也跟着他们“有官同享”。这种家风,既有悖于党纪国法,也有违于人民的意愿,自己栽跟头不说,其不少亲属也随之滑入犯罪深渊。 由此可见,“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齐家”是“治国平天下”的关健。古人云:“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邓小平、卓琳夫妇之所以如此践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古训,严正家风立风范,就是因为家风是党风的晴雨表,家风连着党风。试想,一个连家都管不好治不好的人,又怎能奢望他去管好政,治好国呢?如果当代世人都能从慎独、慎微、慎欲上修身,从立章、严管、善爱上齐家,那么“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定然会实现。
办公室党课立德修身齐家治国篇4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尊崇的信条,也是孟子教育他弟子的一句名言,意思是说“正人必先正己,治国必先治家”,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句非常值得当代大学生特别是领导干部深思的名言警句,几千年来,这句话又被无数知识者视为最高理想。
欲治国、欲平天下,必须先修身、先齐家。
而所谓修身,就是要自觉做到慎独、慎微、慎欲。
慎独,就是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牢记“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一千年古训,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谨慎地遵守道德准则,仔细地把握生活小节,绝不做有损大节的事情,常怀律己之心,不要独处时存在侥幸心理,自欺欺人,甚至腐化堕落,导致走向犯罪的深渊。
慎微,就是“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时时谨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道理,要以张伯行的“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膏脂。
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人生名言为准则,始终做到见钱不贪,见色不迷,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慎欲,就是要经得起诱惑,耐得住寂寞,老子讲: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要常思贪欲之害,常排非份之想,以平和之心对名,以淡泊之心对利,以敬畏之心对权,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
而齐家就是要努力做到立章、严管、善爱。
立章,要以“家属子女,各自发展,绝不弄权,利益不沾”为准则,严格落实中央纪委提出的“领导干部不准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为配偶、子女谋取非法利益”等规定,自己也要明确要求决不允许他们利用自己的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行不义之举,谋不义之财。
严管,领导干部一定要本着对党对人民对家庭高度负责的态度,正确把握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从严管好自己的配偶、子女,对其利用自己地位和权力的影响谋取非法利益的要严惩不贷,绝不能视而不见、不闻不问甚至庇护,最后走上违纪违法道路被绳之以党纪国法。
善爱,爱自己的家庭、配偶、子女,就必须要会爱,“爱子先当训子”,要从配偶、子女的个人品行素质出发,教育他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力戒特权思想,引导他们奋发进取,积极向上,为社会多作贡献。
说道齐家,就想起前阵子老师提的“妻贤夫祸少”。
从古至今,这已是个不争的事实。
一个清正廉洁的为官者,其身后往往站着一位明智、正派的“贤内助”,为其拒腐防变,遮风挡雨,促其廉政、勤政。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贤内助”不乏其人,她们成就了一代代勤学向善、重德修身的好丈夫,令后人赞许。
邓小平、卓琳夫妇有着“亲者严”、“对己严”的一贯形象,让我们感受到邓小平、卓琳夫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崇高境界。
以邓小平、卓琳夫妇为镜,时下我们有些领导干部就相形见绌,差距大矣。
这些年,有些领导干部因腐败而纷纷落马,查查他们所走过的轨迹,大都是“微风起于青萍之末”,首先从家风开始的。
他们一旦当官,老婆子女亲朋好友也跟着他们“有官同享”。
这种家风,既有悖于党纪国法,也有违于人民的意愿,自己栽跟头不说,其不少亲属也随之滑入犯罪深渊。
由此可见,“修身”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齐家”是“治国平天下”的关健。
古人云:
“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邓小平、卓琳夫妇之所以如此践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古训,严正家风立风范,就是因为家风是党风的晴雨表,家风连着党风。
试想,一个连家都管不好治不好的人,又怎能奢望他去管好政,治好国呢?如果当代世人都能从慎独、慎微、慎欲上修身,从立章、严管、善爱上齐家,那么“治国平天下”的抱负定然会实现。
办公室党课立德修身齐家治国篇5
忽然想起“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作者:鲁湾
来源:《科学养生》2014年第06期
在英国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里有一块墓碑,碑文大意是说一个人年轻时想改变世界,当他逐渐成熟以后,发现自己不能够改变这个世界,就将目光缩短了些,决定只改变这个国家。当他进入老年以后,发现也不能够改变国家,最后仅仅想改变一下家庭。但是,这也不可能。行将就木时,才突然意识到:如果一开始我仅仅去改变自己可能还有所作为。姑且不论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里有没有这样一块碑,看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中国儒家经典著作《礼记》里的一句话: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威斯特敏斯特大教堂建于公元960年,虽然比《礼记》成书晚了一千多年,但中外对人生的认识还是极其相似,都认为改变自己比改变世界难,改变自己是改变世界的前提。
我年轻时也经常拿儒家的这句话勉励自己,只是把重音放在了这句话的后面,而且认为“平天下”就像武侠小说里的人物那样打遍天下无敌手。年轻人的幼稚自然要在现实中碰壁,几次碰壁以后,才认识到要把重音放在前面,而且“平天下”也不是自己理解的那样“荡平天下”,而是怀着一颗宽容的心使天下平衡和谐。
这是一种从自己做起的宽厚包容的思想,也是中国知识分子几千年来的主流思想。中国几千年的强大凝聚力和始于《易经》的“顺通”思想不无关系。玉被中国人至今崇尚,和玉的温润柔美有很大关系。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朱震亨创始的“滋阴派”认为人常“阳有余,阴不足”,应滋阴。崇尚中庸之道,提倡以柔克刚,这种阴柔包容的思想不仅仅是一种改造世界的方法,也是一种世界观、一种信仰。
西医保健更注重改变外环境,中医养生则注重改变自身。“正心”、“修身”正是中医养生的精髓,也是“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人生在世总要有所作为,有所作为的结果又总要反作用于人。反作用于人,人必然有所反应。修养不同,反应自然也不同。同样一件事,对不同的人造成不同的结果。有的人遇事急病了压垮了,有的人却顺风顺水无事一般。干的事越大可能压力越大,所以越要修炼。有的人“修身”不到家,阴差阳错干了大事,这叫“小马拉大车”,总有翻车之虞。所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个统一的过程,不能跳跃每一个阶段。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处理好自身和外界的相互关系是养生者必须解决的头等大事。
编辑/廖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