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党建材料 >

党建重点课题调研材料

时间:2022-06-22 15:05:03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建重点课题调研材料,供大家参考。

党建重点课题调研材料

 

 党建重点课题调研材料

 2017 年,党的十九大将“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确定为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建设法治乡村、提升乡村德治水平作为坚持自治、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政策举措。2019 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会议主题,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镇党委成立专题调研组,结合我镇工作实际,对当前乡村治理情况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多方向的调查,以求找准乡村治理存在症结,采取有效对策和措施,探索走出一条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路子。

 一、x ** 县 县 x ** 镇乡村治理的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 镇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以党建为引领,坚持把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促进农村和谐稳定作为根本目的,探索出一条自治、德治、法治“三治”结合的道路,乡村治理短板不断补齐。

 (一)夯实基层党建,锻造乡村 “ 自治 ” 战斗堡垒

  多措并举抓住农村党支部建设这个“牛鼻子”,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断深化村民自治实践。

 优选配强支部队伍。通过围绕村级组织“头雁”储备行动,选拔村级后备人才 43 名。巩固深化村级后备干部“墩苗工程”,选配 12 名村级后备干部,平均年龄 31 周岁,其中具有大中专学历 12 名,复员退伍军人 2 名,致富能人 3名,班子结构不断优化。

 发挥党员模范作用。探索打造“党员先锋工程”,设置创业先锋示范岗、移风易俗示范岗、平安村居建设岗等 5 类岗位,划分党员在乡村治理中的责任片区,建立“党员带头,群众参与”机制,扎实有效开展禁毒排查、移风易俗、矛盾纠纷化解等工作。

 深化软弱涣散整顿。由镇党委书记挂包,县委组织部挂钩帮

 扶,下派党建指导员和驻村第一书记,规范支部建设,“一村一策”制订整改措施 10 条,促进转化提升,推动村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充分显现。

 (二)深化平安建设,打造乡村 “ 法治 ” 生活环境

  深入开展平安村(居)创建活动,发挥群防群治队伍作用,增强民主法制观念,让法治平安建设深入农家。

 强化社会治安管理。持续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深入开展“六清”行动,大力开展“八无”村居创建。建成开放“林则徐禁毒纪念馆”,购置巡逻无人机 1 架,安装集镇交通监控系统,实现“雪亮工程”13 个村(社区)全覆盖。

 健全矛盾调处机制。完善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充分发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作用。健全人民调解员队伍,按照“六定五包”原则,加强人民调解工作,今年以来劝返上访件 12 起 21 人次,化解信访积案 3 件,实地走访调解各类诉求 59 件,化解率达 91.52%。

 深入开展宣传教育。结合圩日深入开展“普法”活动,累计发放各类法治宣传画册 3000 余份。与党员群众签订《弘扬社会正气,树立时代新风》承诺书 400 余份,制订出台《党员干部与涉嫌电信网络诈骗及涉毒家庭结对帮扶方案》,引导党员干部走在前,做表率。

 (三)培育文明乡风,营造乡村 “ 德治 ” 良好氛围

  坚持正面引导、规范养成,强化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用道德风尚之美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

 全面推行移风易俗。实施周氏祠堂家风家训家规传承建设点工程,建成龙头村蛟湖主题公园孝悌文化长廊,推进先进文化进祠堂、文明新风进家庭和孝廉文化进公园。各村(居)结合实际制定村规民约 13 份,着力整治农村婚丧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厚葬薄养、赌博博彩等不良习俗。

 积极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以市级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乡镇为契机,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创新实施新时代文明实

 践“369”工作模式,成立乡风文明、法治宣传等 9 支志愿服务小分队,招募志愿者 72 人,开展法制宣传、移风易俗、文明交通等志愿服务活动 35 次,累计志愿群众时长1455 小时。

 发挥道德模范引领作用。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抓好典型培树,表彰“诚实守信”“孝老爱亲”“见义勇为”等 8 类对象 20 余名,开展文化“三下乡”、红色故事巡回宣讲等各类文化活动,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群众在比学赶超、耳濡目染中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二、当前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村级组织建设存在短板。一些村级党组织体系不健全,有些村只有村民小组组长,党小组组长配备不齐全。党员流出现象突出,以 ** 镇为例,全镇党员 654 人,流动党员 189 人,占总党员数的 28.89%,由此导致的党内组织生活不健全、制度落实,党员引带作用发挥不明显。个别村级党支部存在服务意识差、服务能力弱、群众意见大等软弱涣散现象,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

 (二)村民 自治积极性不高。一方面,乡村老龄化倾向明显,大部分青壮年常年外出务工,不便参与村级事务,妇女、儿童、老人留守,农村空心化程度日益突出。以 ** 镇城门村为例,村庄户籍人口 1032 人,外出流动人口 465 人,占总人口数的 45%。另一方面,少数村(社区)内部议事决策不规范,“四议两公开”执行不到位,村民代表大会作用发挥不明显。一些村规民约的制定不尽科学合理,内容繁杂冗长,群众认可度不高,约束作用发挥不明显。

 (三)社会组织参与感不足。当前活跃于乡村治理的社会组织主要是到学校、敬老院、贫困户等开展活动的外部志愿性、爱心公益类社会组织。乡村红白理事会、宗祠理事会、老人协会、乡贤理事会等本地内生性社会组织,运作效果参差不齐。乡村公共服务体系不完善,村级社会

 组织类别较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还未完全成型。

 (四)法治化水平有待提升。受限于学历、素质等因素,部分村党员干部处理政务、村务及事务往往只依据上级要求,决策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较大。部分村干部兼职现象严重,参与乡村事务的时间和精力不足。村民的文化程度相对偏低,农村普法教育常常难以集中开展,法治宣传效果并不理想。

 三、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对策 建议

  (一)完善村级组织建设,夯实战斗堡垒

  加强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阵地、基本制度、基本保障建设,实施村党组织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行动,持续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在本村致富能人、外出经商务工返乡人员、复员退伍军人、大学生村官、青年农民等人群中发展党员,强化村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员在乡村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党员在议事决策中宣传党的主张,执行党组织决定。组织开展党员联系农户、党员户挂牌、承诺践诺、设岗定责、志愿服务等活动,推动党员在乡村治理中带头示范,带动群众全面参与。健全村级重要事项、重大问题由村党组织研究讨论机制,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加强群众对村级权力有效监督。

 (二)增强村民主体意识,提升自治水平

  进一步加强自治组织规范化建设,拓展村民参与村级公共事务平台,发展壮大群防群治力量,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群防群治力量在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办理、民间纠纷调解、治安维护协助、社情民意通达等方面的作用。健全村级议事协商制度,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探索协商议事形式和活动载体,依托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鼓励农村开展村民说事、民情恳

 谈、百姓议事、妇女议事等各类协商活动。深化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践。

 (三)加强乡村文化引领,弘扬道德新风

  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融入文明公约、村规民约、家规家训。全面推行移风易俗,整治农村婚丧大操大办、高额彩礼、铺张浪费、厚葬薄养等不良习俗。弘扬崇德向善、扶危济困、扶弱助残等传统美德,培育淳朴民风。开展好家风建设,传承传播优良家训。依靠群众因地制宜制定村规民约,提倡把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弘扬孝道、尊老爱幼、扶残助残、和谐敦睦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大力开展文明村镇、农村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农村道德模范、最美邻里、身边好人、新时代好少年、寻找最美家庭等选树活动,培育文明乡风。

 (四)坚持法治思维,建设平安村居

  推进农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落实平安建设领导责任制,加强基础性制度、设施、平台建设。加大普法宣传力度,有针对性地选择与乡村发展紧密相关的法律法规,如征地拆迁、宅基地纠纷、婚姻家庭等知识,采取法律漫画、法制小品等通俗易懂的形式进行深入宣传,注重以案释法,切实增强农村干部、群众的法律意识,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法治环境。健全人民调解员队伍,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大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深入开展“法律进乡村”活动,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培育一批以村干部、人民调解员为重点的“法治带头人”。

推荐访问:党建重点课题调研材料 党建 课题 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