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建设是党的工作的属概念,又是党务工作的种概念,它是指党为保持自己的性质而从事的一系列自我完善的活动,不仅包括党务工作,还包括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和制度建设等。党的建设关系重大、牵动全局。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党建 文明创建工作机制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党建 文明创建工作机制3篇
第1篇: 党建 文明创建工作机制
文明单位创建工作长效机制探讨作者:杜玉凤来源:《管理观察》2011年第21期
摘 要:针对文明单位创建中缺乏长效机制的问题,本文从认识不足、体制缺陷、考核偏重形式等三个方面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如何建立长效性机制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五点对策:领导重视是关键;建立管理体制;强化员工教育 ;创新活动载体; 加强督促指导。
关键词:精神文明 文明单位 长效机制 问题 对策
十二届六中全会以来,全国各地广泛开展了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文明单位创建是文明系列创建活动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落实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明单位创建应是一项长久性的任务、经常性的工作。《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要深入持久地开展文明家庭、文明单位和军民共建、警民共建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群众性文化、卫生、体育和科学普及活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设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近年来,上级文明委强调要求建立文明创建的长效机制。然而,目前在文明单位创建中存在着缺乏长效性的问题,笔者结合本单位文明创建实践,对如何建立和落实文明创建工作的长效机制进行了一些分析探讨。
1.问题分析
1.1对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长期性认识不足
一些单位及单位领导对创建文明单位工作认识模糊,指导思想上存在偏差,把创建文明单位类同于其它工作的达标上等或考核验收。在创建阶段比较重视,能够按照有关要求和标准,集中力量开展创建活动,落实创建措施,短期内取得成效。但一旦通过考核验收,思想上就比较放松,工作上就比较放任。如果说不可能或者不允许再向高一级文明单位升格(如从县级文明单位升级到市级,再到省级),则创建工作就缺乏动力。因些,从思想上没有把文明单位建设作为一项长期性、经常性的工作来认识,把突击性创建和经常性建设割裂开来。
第2篇: 党建 文明创建工作机制
阿克苏地区“3+1”抓好基层组织建设年社区党建工作
2012-03-12 阿克苏地委组织部
一、推进规范化建设,完善基层党建工作机制。结合“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工作模式,规范和深化“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转变“单兵作战”为“组团服务”,充分调动和发挥社区楼栋(巷道)长及各类积极分子队伍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实现管理服务由条状结构向网状结构的转变。完善社区运转经费保障机制,确保社区年工作经费不少于8万元。建立基层党组织动态分类管理机制、机关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三级联述联评联考”制度。积极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工作,完善社区党组织及干部绩效考核机制。
二、推进区域化建设,带动服务群众水平整体提升
全面推进“数字化社区”建设,深化社区共驻共建工作,出台《阿克苏地区社区及驻社区单位双向考核管理办法(试行)》、《阿克苏地区在职党员双重管理办法(试行)》,充分发挥驻区单位、社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作用,开展“做一名社区志愿者,与困难居民结成一对帮扶对子,为社区建设提供一条合理化建议,参加一次社区公益性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一”活动,筑牢共建新理念,构建社区管理服务的新格局。大力推进社区服务和特色社区创建,树立和谐、仁爱、公正、共享的工作理念,挖掘社区特色,开展志愿服务型、文明型、法制型等特色社区创建活动,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推行党政机关事权下放工作,提高社区党组织为民服务能力。制定出台物业公司参与社区管理办法,解决居民与物业的矛盾纠纷,打造和谐社区。
三、推进素质化建设,不断提高基层干部工作能力
选优配强社区领导班子,尤其是选优配强社区书记。鼓励转业退伍军人、高校毕业生到社区工作;委派新招录干部、无基层工作经验的党政机关干部和年轻干部到社区任职或挂职锻炼。加强社区干部培训,全方位提升街道社区干部队伍素质。从政治上关心、生活上关注社区工作人员,营造拴心留人的良好机制,对工作实绩突出的优秀社区干部及时选拔使用。提高社区工作人员工资待遇,全面提高社区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收入水平,达到每人每月不低于1200元,完善社区干部考核奖励机制,建立动态增长机制,逐步提高社区工作人员待遇,激发工作热情。
四、加强基础建设,调动和凝聚基层党组织的力量
深入推进社区党建“三有一化”建设,全年新建(改扩建)社区阵地15个以上。开展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每个县(市)确定2个以上的试点示范村。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力度,加强新建小区、流动人口聚居地、城乡结合部、商铺店面集中区、集贸市场、商务楼宇的党组织建设,切实扩大党的组织、党的工作覆盖面。开展“双强六好”(发展强、党建强,生产经营好、企业文化好、劳动关系好、党组织班子好、党员队伍好、社会反映好)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创建活动,认真落实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党建工作联席会议等制度,加大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力度,建立经费保障机制,通过税前列支、财政支持、党费拨返、党员自愿捐助等途径,多渠道解决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组织工作经费不足的问题,年度不少于5000元。
一、抓机制,形成强大的工作推力。一是完善领导机制。成立区委书记任组长,组织、统战、企业工委、工商联、民政、教育、卫生、司法、工商、劳动保障以及工、青、妇等单位共同参加的领导小组,配备专职人员具体负责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下拨100万元党建创新专项经费,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区委制定出台有关实施意见,明确规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组建程序、登记备案制度和工作手册,确保组建工作程序化、规范化。二是完善协调机制。按照“谁管理谁组建、谁组建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区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统战、企业工委、工商联、教育、卫生、司法、民政、工商、劳动保障等部门单位参加的联系会议制度。明确各部门、单位分工,统战部门负责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区直企业工委负责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工商联负责会员单位党建工作;教育、卫生、司法、民政、劳动保障等部门负责本行业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各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负责区域内规模以下非公有制企业、个体工商户、商务楼宇、工业园区、大型市场等党建工作;工、青、妇等群团组织按照职责跟进指导,加强配套组织建设,形成齐抓共管合力。三是完善指导机制。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列入相关职能部门党建目标管理,明确目标任务,强化检查考核,责任落实到人,实行工作进展日报制,督促各部门、单位把组建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建立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下基层单位月指导,组织部副部长、基层办主任周督导,基层办干部分片包干基层单位日联系的督查制度。通过定期召开会议、实地走访调查,及时分析研判、讨论研究工作进展情况,指导解决组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街道社区等单位结合落实“四知四清四掌握”工作机制,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开展调查摸底,建立工作台帐,实行动态管理,确保做到党员人数、业主、出资人情况、经营情况、组织建设情况“五必清”。区委还明确党建工作指导员和选派党员干部的相关工作职责。
二、抓板块,构建区域化组织架构。一是抓牢行业党建板块。采取单独建立党支部或联合建立党支部的方式,把党的组织建在教育、司法、民政、劳动保障等领域新社会组织中,隶属各主管部门党组织管理,并由所在区域的街道社区党组织协管。对党员人数达到3人的单独组建;对党员人数不足3人的,先联合组建,待条件成熟再分别单独组建;对联合后党员人数仍不足3人的,从教育、卫生等主管部门选派党员干部进驻组建,或将党员组织关系转入主管部门成立党小组,并选派党建指导员帮助开展党的工作。目前,全区已在57家民办教育机构、160家民营医疗机构、12家法律服务所、5家老年公寓、3家劳动就业培训机构等237家新社会组织中通过行业统建建立了党组织。二是积极拓展市场、楼宇党建板块。通过召开座谈会、发送《公开信》,广泛宣传建立党组织的重要性,鼓励党员将组织关系转入市场、楼宇,纳入市场、楼宇联合党支部统一管理和服务。依托街道社区、市场管理单位、楼宇物业公司分别在华凌、红山、王家梁等大型市场以及城建大厦、温州大厦、腾飞大厦等商务楼宇,通过市场合建、楼宇共建,建立联合支部和流动党员服务站,党组织覆盖到非公有制经济组织8727家、11200人。三是整合园区党建板块。深入工业园区企业实地走访调研,通过恳谈会、调查问卷等形式掌握非公有制企业业主、党员、员工等各类人员的思想状况,结合工业园区内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员分散、多数企业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实际情况,充分整合园区内各类党建资源,建立工业园区联合党支部,隶属所在区域的七道湾街道党工委管理,配备专职党务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办公场所和设备,专项负责园区企业党建工作,按片区设置3个联合党小组,将75名党员纳入管理,使党组织覆盖到园区内425家企业和8000余名从业人员。四是强化社区党建板块。通过“社区同建”,将31个社区党支部升格为社区党总支或党委,下设33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联合党支部;加强党建带群团组织建设,1509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群团组织,其中华祥社区成立社区商会,新希望社区成立社区妇代会;在个体商户中成立十户联保互助小组280个,将非公有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紧紧团结到社区党组织周围,确保每个商业经营网点都纳入社区党组织管控范围。对党员流动性大的建筑工地,以建设项目为单位,建立2个临时党支部,依托社区党组织管理。
三、抓推进,区域化格局初步形成。一是全力扩大组织覆盖。通过强化社区党组织建设,并采取“网格化”管理方式,已在10377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党组织覆盖率由0.16%上升到82.71%。其中:非公有制企业2955家,已在2413家建立党组织,规模以上全覆盖,规模以下覆盖率81.49%;个体工商户9354家,已在7731家建立联合党组织,覆盖率达82.65%;新社会组织238 家,已在237家建立党组织。二是落实保障措施。建立区域化党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百日集中组建”活动中下拨专项工作经费共计25万元,对成功组建社区商会、社区联合工会、成立社区妇代会,推动非公有制企业群团组织建设的,每个社区支持2-3万元的活动启动资金;向95个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1300余名党员发送价值8万余元的党旗、党徽、党章、党务工作书籍、党员责任岗位牌;培训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街道社区党务专干200多人次。三是抓好党组织的作用发挥。着力选好配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领导班子,将69名思想政治素质过硬的党员选配到党组织书记岗位;一时没有合适人选的,选派街道、社区优秀党员干部兼任党组织书记。目前,已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下派党建指导员95名、选派党员干部27名。以“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为实践载体,要求广大党员立足岗位争先锋。华祥社区商会中的怡林酒店、天山湟朝大酒店、橄榄市场三家单位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率先成为“星级党员示范点”;美皇沐足、天山湟朝大酒店、动力网吧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不忘回馈社会,成立再就业见习基地,解决了45名社区大中专毕业生和生活困难人员的就业问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组织落实维护稳定的重要职责,组建应急治保队看家护院,协助街道社区党组织做好区域维稳工作;自发组建了多个特色便民服务队。如爱德华医院党支部开展“防病治病党员先行”活动,组织党员深入居民小区开展义诊。创先争优活动中,各党组织开展党员责任岗、党员奉献日等多项主题实践活动。93名“口袋党员”、“隐形党员”主动亮出身份,98名从业人员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关于进一步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意见
各市、县(市、区)委组织部,新经济与新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省直各单位党委(党组):
近年来,我省各级党组织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新要求,积极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理念、方法和手段,探索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改进党员教育管理方式,促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为全省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省委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从我省实际出发,就进一步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
区域化党建工作是以一定的区域为党建工作单元,按照区域统筹的理念,综合运用现代管理科学和信息科技手段,科学设置党的基层组织,统一管理党员干部队伍,整合使用党建资源阵地,统筹开展党的活动,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组织效能发挥最大化、教育管理效果最佳化、组织工作成本最低化和工作力量配备最强化的党建工作模式,具有地域性、整体性、开放性、系统性、整合性等特点。通过进一步推进区域化党建,统筹谋划区域内农村、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机关、学校等各领域党建工作,加强区域内党建资源和社会资源的集约利用,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加快形成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和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基层党组织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二、认真落实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具体措施
1、实行组织共建,建立区域统筹的基层党组织体系。按照有利于整合区域内党建资源和力量、有利于党员参加活动、有利于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原则,打破条块分割,灵活划分党建区域,以园区统筹、街区统筹、村企统筹、片区统筹、商圈统筹、楼宇统筹等模式,建立区域性党组织,将区域内农村、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机关、学校等各类组织最大限度的纳入党的工作范围,以网格化方式构建全覆盖、广吸纳、开放式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区域性党组织以一定区域为单元,跨单位建立,一般隶属于乡镇(街道、开发区)党(工)委。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区、新建连片居民区、企业聚集和外来流动人员集中的城乡结合部及近郊农村、工业园区和大型商贸区、商务楼宇、专业市场等功能区块,都要结合实际建立区域性党组织。暂不具备组建区域性党组织条件的区域,要以社区、中心村和影响力较大的企事业单位等党组织为依托,吸收其他驻区单位党组织参加,建立区域党建工作联席会议,作为区域内党建工作的议事机构,负责区域内各党组织之间的工作协调。
2、实行资源共享,打造功能齐全的区域党建和公共服务平台。按照“一区域一中心”的要求,将区域内的党员服务中心、社区综合办公场所、便民服务中心、基层党组织活动场所等进行通盘考虑,集中财力,优化配置,以新建、扩建和改建等形式,建成集党员服务和便民服务为一体的区域性公共服务中心。新建大型住宅区、商贸区和工业园区时,要同步考虑建设区域性公共服务中心。要将机关部门、乡镇(街道)中贴近群众生产生活的一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延伸到区域,将村、居代行的公共管理服务整合剥离,划归区域性公共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服务。要充分整合区域内的党建信息系统和资源,加快推进基层党建信息化工作平台和网上民生服务平台的融合,以开通党建咨询热线、党建微博、党员干部手机信息系统等形式,收集社情民意,发布政策信息,引导公众舆论,并健全网上问题登记、分流、处理机制,切实发挥信息平台在汇民意、聚民智、解民忧中的重要作用,以网络信息技术助推基层党组织服务创新。
3、实行党员共管,探索动态开放的党员教育管理模式。认真落实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等制度,让组织关系不在现居住地的党员到现居住地亮明身份,参加现居住地党组织生活和公益活动,形成“关系在单位,活动在区域,奉献双岗位”的党员教育管理模式。对流入区域内的党员,区域性党组织主动予以接纳,及时跟踪对接,统一组织党员教育管理等工作,健全流入地党组织属地管理、流出地党组织延伸管理、流入地与流出地党组织双向共管的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制度。推行开放式党组织生活,以区域为单位由党组织和党员共同选定活动主题,邀请区域内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群众广泛参与,进一步推广党员IC卡、网上党校等做法,实现跨区域、全天候的党员教育管理。探索党员学习和服务积分制,对党员参加组织生活、教育培训和服务群众等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切实做好区域内未建党组织单位的党员发展工作,积极推行“合力推优、接续培养、两地公示、联合把关”的做法,发挥区域性党组织“孵化器”和党员队伍“蓄水池”的功能。
4、实行活动共办,设计灵活多样的区域化党建载体。结合区域化党建工作实际,进一步创新服务载体,改进服务方式。以区域为单位积极推行党员“一员双岗”、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联系群众等制度,推广“党员15分钟服务圈”、“1公里民情快递圈”等经验做法,不断拓宽党员发挥作用的区域。进一步深化“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建立健全民情民意调查排摸机制、民意快速反应机制和民意研判机制,着力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区域化党建工作在联系服务群众、加强社会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大力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动员和组织区域内各类专业人员,以双向选择的形式组建医疗义诊、法律咨询、心理咨询、政策宣传、科普宣传、家政服务、助学支教、环境保护等各类志愿者服务队伍,为居民群众提供更专业优质的服务。
5、实行事务共商,构建运转有序的区域化党建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区域性党建工作议事机制,充分发挥区域性党组织(区域党建工作联席会议)的作用,协调驻区单位通过民主平等、协商互动的方式,共同研究讨论区域内党的建设、社会管理等方面的重大事项,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双向沟通服务机制,推行基层党建“契约化”共建做法,用契约形式约定双方权利和义务,引导区域性党组织(区域党建工作联席会议)积极开展面向驻区单位的服务活动,驻区单位党组织自觉接受区域性党组织(区域党建工作联席会议)的指导与协调,促进信息交流,合作共赢。建立健全区域内党群交流、沟通和指导工作机制,引导群团组织主动适应形势任务的变化,调整和优化组织设置,与党组织步调一致地开展活动,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社会资源,整合各方力量,推动区域化党建各项工作的落实。
三、切实加强区域化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
6、落实领导责任。各级党委要把区域化党建工作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认真谋划,精心部署,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因地制宜研究制定具体方案和措施。县乡两级要设立相应的指导协调机构,具体负责本地区域化党建工作的组织实施工作。垂直管理部门、单位党委(党组)要把区域化党建工作纳入本系统、本行业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对本系统、本行业单位党组织参与区域化党建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7、强化工作保障。要充分整合村(居)干部、社区工作者和大学生“村官”等人才资源,配强配足区域化党建工作力量。采取社会化招聘、契约化管理、专业化培训、市场化运作等方式,推进基层党务工作者队伍专职化。采取财政拨付、党费补充、社会筹措相结合的方法,多渠道解决工作经费。积极整合新农村建设经费、社区建设经费、村(社区)工作人员薪酬补助等基层组织建设经费,实现资金统筹,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8、严格督查考核。各级党委要建立健全区域化党建工作考评体系,把抓区域化党建工作情况纳入基层党建目标责任制考核范畴,把党员在区域化党建工作中的表现作为支部考核评议党员的内容之一,把驻区单位党组织参与区域化党建工作的情况纳入文明单位创建以及各类评先评优的重要内容,有关部门在评选、表彰先进时要主动征求区域性党组织的意见。垂直管理部门、单位党委(党组)要把本系统、本行业单位党组织参与区域化党建工作情况作为党建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主动征求区域性党组织的意见。
9、营造良好氛围。各级党组织要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好媒体的宣传引导作用,利用多种形式宣传区域化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及时总结、宣传区域化党建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的经验和成效,营造全社会普遍关注、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氛围,不断增强区域化党建工作的影响力和渗透力。
第3篇: 党建 文明创建工作机制
党建带群建工作机制研究
张李娟
【期刊名称】《《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年(卷),期】2019(003)030
【摘要】党建带群建是群团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党建带群建的现实意义入手,针对当前党建带群建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党委高度重视的"党群共建平台",群团互联互通的"资源共享平台",社会共同参与的"力量整合平台",探索党建带群建工作机制,更好推动群团改革工作.
【总页数】2页(14-15)
【关键词】党建带群建; 工作机制; 研究
【作者】张李娟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九龙坡区委党校 重庆 40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412
【相关文献】
1.党建带群建 合力促发展——江苏省宿迁市加强“两新”组织党建带群建工作 [J], 白云萍
2.严把"三关"扎实做好基层党建工作——深圳市龙岗区坂田街道进一步深化"党建带群建、党群共建"工作,促辖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J],
3.探索党建工作载体建设,完善党组织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 [J], 张鹤[1]
4.打造“一轴两翼”党建文化示范带 谱写新时代基层党建工作崭新篇章——金普新区基层党建工作综述 [J], 张明杰
5.全面推行党建工作站模式构建基层党建新常态工作机制--广西钦州市党建工作站建设纪实 [J], 黄飞戈; 苏其光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