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散步》读书心得3篇【优秀范文】

时间:2023-03-01 16:50:08 来源:网友投稿

《散步》读书心得1  《散步》确实是一篇感人至深的佳作,尤其是这一段“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散步》读书心得3篇【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散步》读书心得3篇【优秀范文】

《散步》读书心得1

  《散步》确实是一篇感人至深的佳作,尤其是这一段“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表达了母子之间亲人之间浓浓的亲情和爱意。

  读完这篇散文,感慨沉思之余,不由得回想起家中2年前发生的类似的情景。

  那是春节过后开学的第一天,我们搬了新家,孩子也是转学后上学的第一天,前一天的晚上孩子以肯定的语气表示她认识回家的路并能独自乘车回家。但到了放学时间已过很久的傍晚,孩子还没回家,在家等待中的外公外婆焦虑万分并电话通知了我和妻子说孩子还没回来。

  我仍记得那是个昏黑寒冷的初春傍晚,华灯初上,满街的车辆和人流,我丢下手头的工作压抑心中的焦虑和慌乱顺着孩子放学回家的道路搜寻着孩子的身影,感到就要失去自己至亲至爱的孩子的巨大恐慌让我窒息,这一幕都是发生在电视中发生在别人的家庭中,为何会降临在我的家中,我鼓起勇气继续寻找,目光穿过川流不息的大街,穿过一群群背着书包欢快地从后身边涌过归家的孩子们,但我没有找寻到我的孩子,伴随着我的是种种不详的预感。

  走到路的一半我跳上一辆出租车赶到了学校,向站在学校门口的门卫和下班的校长打听,都说学校已经关门了,校园里的孩子早就已经回家了。我只能再顺着孩子放学回家的道路继续寻找,天越发的黑了,迎面而来的是刺眼的车灯和喧嚣的人流,路旁人家的窗口不时传来央视《新闻联播》熟悉的声音,可我的孩子在哪里?她是遇到什么不幸还是仅仅是迷路了?

  我茫然地在路上继续搜寻着,在转弯的路口我遇到了同样焦虑同样找寻中的妻子,我们商量着种种可能发生的情形并不时和家里用电话联系,商讨着是否要向派出所报警并询问孩子的老师,一切仿佛是停滞了,时间一分一分地过去,过去的是那么匆忙又那么缓慢,那一段过程至今在我的.脑海里仍是定格着的,昏黑的夜空,刺眼的车灯和呼啸而过的车辆,匆匆而过的行人……我的心仿佛沉到了心底,内心的压抑和焦虑让我呼吸困难。

  走到我们家楼下不远的路口,我们仍只能站在路边仔细地张望着内心祈祷着孩子能*安归来,或许是一种预感或许是一种召唤,一瞬间,我的目光穿过无数飞驰而过的车辆和匆匆闪过的人流,在马路对面远远的人行道上,我看到一个熟悉的孩子的身影,背着沉重的书包,忽隐忽现在人流中,我脱口而出“在对面!”话音未落,妻子已经冲到了疾驰的车流中向对面的人流跑去,我紧跟着她无视一辆辆从身边冲过的车辆闪烁的车灯和鸣叫的喇叭,当我来到她们身边时,妻子已经紧紧抱着孩子,孩子睁大天真的眼睛只是简单地说:“妈妈我迷路了,我自己能回家”。

  那一刻,我感到万分紧张过后的虚脱,无言地体会着巨大危机过后生活的美好,感谢上苍给了我将会陪伴我走完一生的妻子和孩子的*安与幸福,满眼的万家灯火又变得是那样的温馨和明亮。

《散步》读书心得2

  夜深人静时,开始做这份家庭作业。

  《散步》是莫怀戚的一篇小文,写夫妻俩带着儿子和母亲一起外出散步的故事,很寻常,很恬淡,也没有什么波澜起伏的情节。但是静静地看完,还真是有些感触。*的世界实在是太嘈杂了,整天忙忙碌碌的,心情也磨砺得很粗糙,没有时间,可能更多是没有心境来作这样柔软细腻的内心体验。人有来处,是自己的父母;人有去往,是自己的子女。人生匆忙来去,其实这样的关爱,并不一定是孝敬爸妈脑白金,宽房大屋伺候,只需在每一个细微末节之处用心,就能够见到一分暖意。多年来母亲如散步一般,一步一步的把我养大,也一步一步的变老,而我也一步一步的长大*。人到我们这个年纪,已经是人到中年了,看看自己父亲母亲还健在,孩子活泼、茁壮成长,这就是幸福。

  一件*凡的小事,一家三代人散步——儿子背母亲,母亲背儿子……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以小见大,不经意间,写出了一家三代人之间的浓浓亲情,语言朴实真挚,道出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好品德,让人回味无穷。作者不是仅仅要告诉我们这些,而是要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就这样从一代传到下一代。我深深感受作者在文字里的心意。

  课文让我们这些为人父母的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每个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正确的言行教育引导孩子。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位教师,英国教育家巴特勒认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长期的根深蒂固的,其*后的种种习性,80%来自父母早期的影响和教育。课文从初春陪母亲、携妻子散步,到决定“走大路”,“背起母亲”等,无不表现出一个父亲对自己母亲的关爱呵护,以及对儿子无言的教育和引导。

  课文还揭示了另一个问题:社会和谐的动因。人是组成家庭、社会及人类世界具体的表现形式,人间的亲情,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完美和谐,都离不开人的责任——对生命,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每个人都是要老的,而老人是需要赡养的,是需要情感与安慰的,但更需要对生命的珍重和人格的尊重。但这一任务需有谁来承担?他的儿女们。孩子是家庭的成员,是未来和希望,他们需要呵护,需要教育引导和健康成长,而父母就是镜子,就是导师。因此可以说,尊敬长者,爱护子女,同时有责任心地完成社会所赋予的使命——如果每个家庭都若此,社会就会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融洽,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我的父母把我扶养*,我来养育我的孩子,教育他成长*,把爱的接力棒一棒棒传下去,我就是他的模范。只要有亲情在,只要多尽一些责任,我们的生命就是幸福的,生活就是美好的。

  呼吁每个家庭,都常常和家人一起散散步吧。


《散步》读书心得3篇扩展阅读


《散步》读书心得3篇(扩展1)

——《散步》读书笔记3篇

《散步》读书笔记1

  《散步》是一篇散文,人物有我(作者)、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我的儿子。祖孙三代、母子四人,很难有这样的机会,一家人在一起散散步。母亲年老多病,但很听我的话,就像小时候我很听她的话一样。妻子默默无闻,儿子活泼可爱。我和母亲在前面走,妻子和儿子在后面走。儿子突然说:瞧,前面是母亲和儿子,后面也是母亲和儿子,真逗。在拐弯处我为难了: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他们都看我的选择,我思考再三,决定走大路。因为我陪儿子的时间还长,陪母亲的时间较短,我说:走大路。

  但母亲却改变了注意,要走小路。我说小路不好走,有水沟。母亲说:小路花草多,过不去时你背我,就像小时候我背你过河一样。果然过水沟时,我背起了母亲,妻子背起了儿子。一路欢歌笑语,开心极了。真是:

  祖孙三代去散步,敬老爱幼惜亲情。

  相互关爱促和谐,血浓于水融坚冰。

《散步》读书笔记2

  其实,我认为《散步》的情是淡的,但它让人品味到的,是最让人动情的。

  有时候人并不明白,为什么一次散步,一束鲜花,一个微笑能带给父母或长辈那么多的愉快。只有一个人人都为他人的家庭,才真正幸福。,就不会有家庭纠纷,离婚等惨剧。人应该是能将心比心的,只有这样,人们才能不吵架。但我又何尝不应该如此呢?唉,我曾带给父母多少喜,多少忧啊!

《散步》读书笔记3

  正是桃花盛开的春季,我忙里偷闲,把作业撇在一边,抽出十分钟,读了莫怀戚的散文名篇《散步》。看完后,我深受感动。

  这是多么幸福的一家啊!每个人都把别人放在第一位。文章里的全世界我想作者指的是这个一家人,一家人就是他的全世界。我们一家人也是如此。爸爸常说我们家里的每个人都是他的命。我以前不懂事,从没觉得珍惜。现在我长大了,我明白了。作为儿女的,应该常回家看看,就像那首歌唱的那样。爸爸妈妈辛苦的养育我们,我们怎么做,也报答不完父母的恩情。在这大好春光里,让我们我们一起祝愿天下的父母身体健康,笑容灿烂!


《散步》读书心得3篇(扩展2)

——《美学散步》读书心得 (菁选3篇)

《美学散步》读书心得1

  什么是美?什么是美的对象、美的内容和形式?原本我以为只要是自己觉得好看的东西就是一种美,但是在《美学散步》中我体会到了不一样的美。宗白华先生在他的美学研究中,以散步作为形式,以吸纳中西、古今美学精华为宗旨,是他的美学思想呈现独特的散步风格。

  《美学散步》是宗白华先生的代表作,几乎汇集了他一生的经典之作。在《美学散步》中,你看不到系统完整的理论骨架,但能感受到宗白华先生的娓娓道来,层层展开以及语气的和蔼亲切;在《美学散步》中,你看不到抽象难懂的理论,但能在他深入浅出的探讨中获得新的体悟;在《美学散步》中,你看不到排山倒海般的引证,但能从他信手拈来的例子中明白它真正的内涵。

  而这一切的一切皆是因为宗白华先生丰富的学识和敏锐细腻的感觉。丰富的学识使他的文章饱满、圆润和谐而又充满张力,敏锐细腻的感觉使他的论述洋溢着艺术灵性和诗情。然而在这么美的一本美学经典之作中,宗白华先生正在向我们传达着一个重要的观点:美是心灵节奏的自由表现。

  那何为“美学散步”?如果说宗白华先生的美学研究是美学散步的话,他的散步就应该是在广泛的研究对象之间,在中西美学之间的研究方法。在宗先生看来,散步是自由的,但并不因此就绝对是非逻辑的。我们从宗先生的《美学散步》中看到了“散步”逻辑性的特点:在各种美学现象和艺术门类之间,“散步”是梳理美学、艺术思想、亲近艺术灵动的方法;在中西美学之间,“散步”是凸显*传统美学个性精神的方式。同样的,我们也可以在本书中看到“散步”的无拘无束的特点:以唯美的眼光看世界,追求艺术化人生,体现出风神潇朗的人格品质。

  宗先生的《美学散步》是实现其美学理想的一种方式也是实现其凸显*文化个性学术理想的方式,他传承*古典美学精髓,注重哲学在美学思想中的根本价值,美学研究是建立在哲学等文化思想的基础之上,因此,他美学研究中的“散步”表现出明显的文化风格。

  《美学散步》这部书是宗白华美学论文的第一次结集出版。在这个集子里的文章是宗白华一生关于艺术论述的较为详备的文集,他没有构建什么美学体系,只是叫我们如何欣赏艺术作品,叫我们如何建立一种审美态度,直至形成艺术的人格。而这正是*艺术美的精神所在。在这部作品中,所有的文章都相当准确地把握住了那属于艺术本质的东西,特别是有关*艺术的特征,因此,阅读这本书的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作者用抒情化的语言引领我们进行艺术欣赏,书名叫做《美学散步》,就是带领我们在艺术的园林里散步,看看作者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艺术世界。艺术的欣赏就是岁美的事物的发现与感悟。

  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正像书名所暗示的那样,书中所选文章是宗白华先生在不同时期对美学问题的探索,虽然章与章之间有所联系,但每篇都可以独立成章。但那并不意味着这本书就毫无章法可言,相反的是,这本书犹如散文般形散而神不散,宗白华先生紧紧抓住诗、书、画、舞、乐、建筑等相关艺术门类所体现的共同特征,广泛联系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在一个广阔的舞台中探讨美学的基本规律,介绍着自己的透彻之悟与艺术之思。在这本书中,始终有几个词如“实虚”、“空灵”、“意境”等贯穿其中。由此可说明,宗白华先生尤其重视对空间意识的论述。我认为以上这些词极其类似,虽然不能将其完全等同,但在宗白华先生的文章里却貌似都指向相同的事物,而那相同的事物在我看来应该是他反复提到的美学思想。

  但还有一种介乎于二者之间的“艺术境界”。在对艺术的阐发中,宗白华先生特别注重对艺术涵蕴的人生情怀的体验和揭示。这是在对艺术富有同情和生命意义的理解基础上,宗先生创造性地建构着著名的“艺境”,一方面强调艺境要超脱空灵,另一方面又强调艺境要充实深情,之处*艺术意境的创成,“既须得屈原的缠绵悱恻”的深情,又“须得庄子的超旷空灵”的灵气。一往情深才能深入万物的核心,是的艺术具有丰厚的生命内质;超旷空灵才能使艺术获得如镜中花、水中月般的生命灵气。

  在这部书里,宗白华先生用他的抒情笔触,爱美的心灵引领读者去体味*和西方那些伟大艺术家的心灵,去体味那些风流潇洒的金人的心灵,待到我们“散步”归来,会发觉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净化与升华。如果我们渴望艺术的美的熏陶,只要进入白宗华的《美学散步》就一定能够让自己置身于美的殿堂。

《美学散步》读书心得2

  当我把《美学散步》从图书馆给借回来后,发现它的内容根本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样:全是专业术语而且文诌诌的学术著作,而是文辞优美、洋溢着艺术灵性和诗情的美学奇葩。

  阅读这本书确实是一种享受,宗白华先生用他抒情的笔触、透彻的感悟引领读者体味中西艺术的精髓,待我们“散步”归来,就会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心灵和灵魂得到了很好的净化和升华。宗白华先生用自己的心灵和灵魂感受着世间万物,并用行云流水般流畅美妙的文字将其诉诸笔端。在宗先生看来,散步是自由的,但并不因此就绝对是非逻辑的,亚里士多德在“散步”中建立了体系性思想,庄子在“散步”中领悟到了宇宙的玄妙,达·芬奇在散步中捕捉到了美的真谛。在各种美学现象和艺术门类之间,“散步”是梳理美学、艺术学思想、亲近艺术灵动的方法;在中西美学之间,“散步”是凸显*传统美学个性精神的方式。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上网搜索过一些关于宗白华先生的信息,原来宗白华先生与朱光潜、蔡仪、高尔泰、李泽厚并称为*当代五大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的`治学特点是不建体系,而是注重对艺术的直接感悟。就正如刘小枫对宗白华先生的评价那样:“作为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的基本立场是探寻人生的生活成为艺术品似的创造,在宗白华先生那里,艺术问题首先是人生问题,艺术是一种人生观,艺术式的人生才使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

  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思想生成和发展于*面临军事和学术危机的特殊的历史时期,古老的祖国既面临政治、军事的压力,又面临学术的危机。在排山倒海的“西化”风潮中,他并不随波逐流,坚持以*传统的美学为根基,以西方思辨的成果为参照,凸显对*古典美学的梳理和阐发。

  他在用他自己的看法引导我们去欣赏*的诗歌、绘画、音乐。他曾坐在《蒙娜丽莎的微笑》前默默领略了一小时,我不禁为宗先生对艺术对美近乎痴狂的态度而惭愧,在这个灯红酒绿的繁华社会中,已经很少有人可以有着这么*静的心态去欣赏艺术。我不但要吸取宗白华先生的美学知识,也要学习宗白华先生对待艺术的那种态度。

  在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在《*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一文中,提到:“一切艺术的美,以至于人格的美,都趋向玉的美:内部有光彩,但是含蓄的光彩,但是这种光彩是极绚烂又极*淡。”由此可见,对于芙蓉出水的美和错采缕金的美,宗白华先生更加偏向于前者。

  如果要我在这两种美中做选择,我也会选择前者,因为芙蓉出水的美真实而且天然。正如*的水墨画和西方的油画相比,我更喜欢*的水墨画的淡雅和简单,其实诗词画都类似,有时候太满了反而不妙,要懂得适当的留白才是高手。

  宗白华先生在发现美的时候,态度既是超脱的,又是入世的,他为我们读者展示了一个极美的人生和宇宙,这里充满了亲切感和家园感,宇宙之大,无非虚实相生,美无处不在。宗白华先生从一丘一壑中发现了“宇宙是无尽的生命,丰富的动力学”。也发现了它是“*整的秩序,圆满的和谐”。英国诗人勃莱克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天堂”正是这种景致的准确描绘。

  没有一种以天地为庐而又悠然自足的博大情怀,没有一种能澄清以观道的空明澄澈。宗白华先生如在拈花微笑间顿悟了一切灵光的高僧,*美学遇到他真可谓幸运,他学贯中西,*美学特色被熔炼出并标举,最终被贯入了一种深沉挚厚的生命意识。

  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折射是无所谓美的。

  看完这本199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再版的《美学散步》,感觉正如编者在重版说明中讲到的:“我们怀念那拄着手杖,徜徉在未名湖畔的身影;我们品味着散步声中留下的道道灵光。愿每个心灵丰沛的人都能读一读她。”

  我们要从宗先生成功的学术研究中吸取营养,在积极吸纳西方文化有益成果的同时,立足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大力凸显民族文化的个性精神,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文化因其独特的个性魅力在世界文化之林彰显出夺目的光彩。

《美学散步》读书心得3

  《美学散步》里给我印象较深的是以下内容:诗、画的美及两者的关系、书法、音乐和建筑、国外的雕塑,以及艺术意境和从艺术中反映出来的哲学理念。作者的文字流利、内容丰富优美、见解独到。

  关于诗和画的分界,作者认为:诗传画外意。诗留给人更深长的想象空间,他列举了达芬奇用了四年时间画出的蒙娜丽莎的眼睛。有时候诗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就像一些摄影作品的题目一样,能够拔高艺术作品境界。另外,诗还能咏时间,而画只能捕捉瞬间。

  很多诗像印象派,比如王昌龄的《初日》:初日净金闺,先照床前暖;斜光入罗幕,稍稍亲丝管;云发不能梳,杨花更吹满。多么美妙的一副香闺画啊。“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今日忽从江上望,始知家在图画中。”“太阳的光,洗着她早起的灵魂。天边的月,犹似她昨夜的残梦。”自然无往而不美。何以故?以其处处表现这种不可思议的活力故。照相片无往而美。何以故?以其只摄取了自然的表面,而不能表现自然底面的精神故。要有发现自然中美的眼睛,心中要有诗的意境。“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王安石诗:杨柳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春水,白头相见江南。“半江残月欲无影,一岸冷云何处香。”

  悠悠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各门传统艺术(诗文、绘画、戏剧、音乐、书法、建筑)往往相互影响,甚至相互包含(如诗文、绘画中可以找到园林建筑艺术所给予的美感或园林建筑要求的美,而园林建筑艺术又受诗歌绘画的影响,具有诗情画意)。作者将*传统的美感或美的理想(诗歌、绘画、工艺美术等)归纳为两类:芙蓉出水的美和错采镂金的美。其中,魏晋六朝是一个转变的关键。陶渊明的诗顾恺之的画王羲之的字都是一种自然可爱的美,汉赋、明清的瓷器、京剧舞台上浓厚的彩色的美是错采镂金的美。作者极推崇魏晋,因为这之前—汉代—在艺术上过于质朴,在思想上定于一尊,统治于儒教;这时代之后—唐代—在艺术上过于成熟,在思想上又入于儒、道、佛三教的支配。晋人的美,是这全时代的最高峰,倾向简约玄澹、超然脱俗。

  埃及、希腊的建筑、雕刻是一种团块的造型,*古代的绘画不重视立体性,而注意流动的线条,把形体化成为飞动的线条,着重于线条的流动,因此使得*的绘画带有舞蹈的一位。国外的很多画家、雕刻家注重光和影,*话却是线的韵律,光影都不要了。这一定程度上受到中笔墨的影响。西方画家是由几何、三角构成透视学的空间,,而*画是诗意的创造性的艺术空间。西洋在埃及、希腊以来传统的画风,是在一幅幻现立体空间的画境中描出圆雕式的物体,特重透视法、解剖学、光影凹凸的晕染。*画法不重具体物象的刻画,重意境。西画的透视法是画家立在地上*视的对象;*画的透视法是提神太虚,从世外鸟瞰的空间立场。*画的空间构造,既不是凭借光影的烘染衬托,也不是移写雕像立体及建筑的几何透视,而是显示一种类似音乐或舞蹈所引起的空间感型。

  歌德说:建筑是冰冻住了的音乐。*的建筑、园林、雕塑中都潜伏着音乐感—即所谓韵。*园林建筑喜欢用生气勃勃的动物形象,飞动之美,是*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特点。相较而言,希腊建筑的雕刻,多半用植物叶子构成花纹图案,*的植物花纹直到唐代以后才逐渐兴盛起来。*惯用园林来处理空间美感,如天井、院子。园林中的设计除了“游”中“望”,还可以“借景”。山水是诗人画家书写情思的媒介,艺术境界不是一个单层的*面的自然的再现,而是一个境界层深的创构。*人爱在山水中设置空亭一所,作为山川灵气动荡吐纳的焦点和精神聚集的处所。静穆的关照和飞跃的生命构成艺术的两元,也是构成“禅”的心灵状态。


《散步》读书心得3篇(扩展3)

——教师读美学散步读书心得 (菁选3篇)

教师读美学散步读书心得1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学校、家长对教师要求高,对学生的期看高。而学生又自己却无所谓,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当怎样做教师?这是我们常常谈论的话题。有时我们自己都觉得茫然,束手无策,不知道如何往教学生。在暑期潜心浏览《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使我受益非浅。总观全书,我将一些读书体会回纳为以下几点:

  一、做一个真实的人,勇于露拙也勇于表现自己。

  不管我们多么优秀,和几十个学生比起来,我们不如学生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学生在某个方面的知识可能远比我们丰富的多,这是个事实。由于传统的师道尊严,我们有时候不好意思在学生眼前露拙。却不知,这是一个误区。实在,学生也很清楚,老师不会的东西多了,对而言,他们已不再象小学生那样以为老师无所不知。所以老师假如在学生眼前伪装甚么都懂,反而给学生以假的印象。反之,假如老师在适当的时候哼上一曲,可以调走得找不着了,在适当的时候露上一小手,哪怕有着明显的破绽,在孩子们哈哈一笑中,让孩子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你,一个有血有肉的你,一个和他们一样在很多方面有着这样那样不足的你,孩子们和你的心理间隔一下子拉近了很多。另外一方面,假如你在适当的时候慷慨激昂的来几句演讲,声情并茂地来一段朗读,不经意间很专业地评一下当天的球赛,让学生眼前一亮:原来我们的老师还有这么一手!学生对你的好感马上激增。总之,让学生了解一个真实的你!

  二、做一个有情趣的人很多人说自己不会玩了,假如放两天假,一般也就是睡个大觉。

  有些退了休的老同道,一每天地老的特别快,大多由于他们没有甚么业余爱好。一旦不上班了,整天没事可干,反倒闷出病来了。因此,一个人在工作之余要有一两种业余爱好,这是积极休息,也是进步自己生活情趣的必要的手段,假如整天只知道工作,那他的人生将是多么单调和乏味啊。"用艺术来"宣泄"实际上是最好的方法。比如看悲剧。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撕毁给人看,看到剧中人物碰到巨大不幸,观众的感情得到了宣泄。""实在更幸福的是创作艺术。在艺术创作进程中,自己的主观世界完全投进了进往,夜以继日乐此不疲,会令人十分满足。他创作时简直就是神,他非常自由,他感觉到世俗世界对他的限制而使他不自由,他理想中的天国就在他的创作中。""只有关心老师的心灵世界,才是真正地关心老师和生命质量。"

教师读美学散步读书心得2

  我们是教师,都是些普通人,但我们从事着神圣的事业。我们每天面对的是人,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的信任和敬慕。我们付出了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

  读过《教师人文读本》这本书,感受最深的是爱,对教育,对学生贯穿始终的是爱,最多的爱。

  读过这本书,经常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确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员还是舵手,是大副还是士兵。每个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关键在于定位。冥冥中有双大手在指挥着我,从师范中学习的艺术到工作中教的课好似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课不也是一门艺术吗?

  有句话说:“活在当下”。其实,每个人的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虽然从出生到长大,基本是家长在为自己做主。但今后还有漫长的几十年,仍然有自己选择的机会,是选择努力踏实地度过还是空虚而归,全在自己。在学校所学的专业直到现在也拾不起来。工作上的杂事与生活中的事情搅得没有时间,没心情(其实我知道这些都是找借口)。既然经常思考,我想这件事很快会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

  每看到书上的某一个片段,总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对待学生的态度,对待家人的态度。我慨叹自己太*凡了,*凡得没有一双慧眼,去发现学生的长处与潜力。*凡得没有一双巧手,把学生引领到更加广阔的天地中去。

  工作几年,能够得到学校领导和家长的肯定,心里自然很高兴,但又觉得自己做得实在是太少了,有点愧对家长的信任,领导的表扬。

  “公*公正”“爱心”“教师的发展”“教师的专业”等等,新教育为教师提出了那么多的努力方向。所谓坚持,所谓勤奋,所谓的所谓……教师自身的前进动力,外在的推动力。不论怎样,都去做一个问心无愧的教师,努力的教师。

  在《教师人文读本》中,还收录了古今中外很多名家的各种类型的文章,每一篇都让我有所获益。《学习的革命》一文告诉我:“做教师首先要相信你所有的学生都是天才,你才会认真地教每一个人。”我领悟到,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教育不是要改变一个人,而是要帮助一个人。

  教育的本体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过程中让一个人具备品德的高尚?我想: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不论他为金钱去奋斗还是为理想奋斗,只要是正常的奋斗,正当的争取。在奋斗的过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时时去帮助别人,他都可以说是品德高尚的人。

  《教师人文读本》同时也为我们指明了新的教学观。这就是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在教学中创设使人思考、激励探索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得知识信息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心智发展的过程。与此同时,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者也应成为实践“终身学习”理念的楷模。重视和加强继续教育,这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总之,终身学习是我们教师能走在时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教师人文读本》给了我很多新的启示,我将在自己*凡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努力向上。最后,让我用*先生的一句话来结束此文吧!——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教师读美学散步读书心得3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认为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在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逐渐对教育书刊有所涉猎,其中我最喜欢《中学语文教师》。一本书刊或杂志能够成为读者的朋友,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中学语文教师》就是我的挚友。我和它的相识其实很*淡无奇,当我还是学生时,为了走好以后事业的第一步,常常要做些准备,其中有一项就是到校图书室借阅书刊,摘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而这些,我都通过《中学语文教师》获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

  有人说:"一本教育杂志,也应当是一所学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切实、具体的可以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的服务……"而《中学语文教师》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内容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如今,做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中学语文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同时《中学语文教师》推出的"大语文教育文摘",从大语文的角度,精选报刊精华,为我们及时地提供了各方面的教育信息,也打开了我们的教育视野。此外,"园丁故事"、"封面人物",不仅有吸引人的故事,闪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艺术,还让我们认识和了解到

  像于永正、李吉林、支玉恒、徐根容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

  据了解,《中学语文教师》已走过20多个风风雨雨,滋润了无数语文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语文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她的风格十分朴素*实。务实、朴实、*实是其魅力的源泉。朴素、精致、人文是其独具的特点。她的园丁故事动人,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语文教改的冲锋号。

  在轰轰烈烈的教改之风中,《中学语文教师》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因此,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中学语文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中学语文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中学语文教师》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到教学的"亮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一直坚信多读一些好书,一定会有许多意外收获,在这人生的黄金时间,我想我会一如继往地多读好书,在书的海洋中扬帆远航。同时我想《中学语文教师》也一定将与我携手同行,共同成长,共创未来!


《散步》读书心得3篇(扩展4)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10篇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1

  当我把《美学散步》从图书馆给借回来后,发现它的内容根本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样:全是专业术语而且文诌诌的学术著作,而是文辞优美、洋溢着艺术灵性和诗情的美学奇葩。

  阅读这本书确实是一种享受,宗白华先生用他抒情的笔触、透彻的感悟引领读者体味中西艺术的精髓,待我们“散步”归来,就会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心灵和灵魂得到了很好的净化和升华。宗白华先生用自己的心灵和灵魂感受着世间万物,并用行云流水般流畅美妙的文字将其诉诸笔端。在宗先生看来,散步是自由的,但并不因此就绝对是非逻辑的,亚里士多德在“散步”中建立了体系性思想,庄子在“散步”中领悟到了宇宙的玄妙,达·芬奇在散步中捕捉到了美的真谛。在各种美学现象和艺术门类之间,“散步”是梳理美学、艺术学思想、亲近艺术灵动的方法;在中西美学之间,“散步”是凸显*传统美学个性精神的方式。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上网搜索过一些关于宗白华先生的信息,原来宗白华先生与朱光潜、蔡仪、高尔泰、李泽厚并称为*当代五大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的治学特点是不建体系,而是注重对艺术的直接感悟。就正如刘小枫对宗白华先生的评价那样:“作为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的基本立场是探寻人生的生活成为艺术品似的创造,在宗白华先生那里,艺术问题首先是人生问题,艺术是一种人生观,艺术式的人生才使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

  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思想生成和发展于*面临军事和学术危机的特殊的历史时期,古老的祖国既面临政治、军事的压力,又面临学术的危机。在排山倒海的“西化”风潮中,他并不随波逐流,坚持以*传统的美学为根基,以西方思辨的成果为参照,凸显对*古典美学的梳理和阐发。

  他在用他自己的看法引导我们去欣赏*的诗歌、绘画、音乐。他曾坐在《蒙娜丽莎的微笑》前默默领略了一小时,我不禁为宗先生对艺术对美近乎痴狂的态度而惭愧,在这个灯红酒绿的繁华社会中,已经很少有人可以有着这么*静的心态去欣赏艺术。我不但要吸取宗白华先生的美学知识,也要学习宗白华先生对待艺术的那种态度。

  在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在《*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一文中,提到:“一切艺术的美,以至于人格的美,都趋向玉的美:内部有光彩,但是含蓄的光彩,但是这种光彩是极绚烂又极*淡。”由此可见,对于芙蓉出水的美和错采缕金的美,宗白华先生更加偏向于前者。

  如果要我在这两种美中做选择,我也会选择前者,因为芙蓉出水的美真实而且天然。正如*的水墨画和西方的油画相比,我更喜欢*的水墨画的淡雅和简单,其实诗词画都类似,有时候太满了反而不妙,要懂得适当的留白才是高手。

  宗白华先生在发现美的时候,态度既是超脱的,又是入世的,他为我们读者展示了一个极美的人生和宇宙,这里充满了亲切感和家园感,宇宙之大,无非虚实相生,美无处不在。宗白华先生从一丘一壑中发现了“宇宙是无尽的生命,丰富的动力学”。也发现了它是“*整的秩序,圆满的和谐”。英国诗人勃莱克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天堂”正是这种景致的准确描绘。

  没有一种以天地为庐而又悠然自足的博大情怀,没有一种能澄清以观道的空明澄澈。宗白华先生如在拈花微笑间顿悟了一切灵光的高僧,*美学遇到他真可谓幸运,他学贯中西,*美学特色被熔炼出并标举,最终被贯入了一种深沉挚厚的生命意识。

  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折射是无所谓美的。

  看完这本199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再版的《美学散步》,感觉正如编者在重版说明中讲到的:“我们怀念那拄着手杖,徜徉在未名湖畔的身影;我们品味着散步声中留下的道道灵光。愿每个心灵丰沛的人都能读一读她。”

  我们要从宗先生成功的学术研究中吸取营养,在积极吸纳西方文化有益成果的同时,立足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大力凸显民族文化的个性精神,也只有这样,才能使*文化因其独特的个性魅力在世界文化之林彰显出夺目的光彩。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2

  闲闲的碎语,但字字珠玑,品味雕琢的文字,畅游美学的境界,仿佛美玉一般,绚烂之极归于*淡。体会一份清闲的淡泊,感悟一遭情景交融,宁静的心中,独恋一份美的意韵。

  宗白华先生美的态度即是超俗的,又是入世的。他在书中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美的人生和宇宙,这里充满了亲切感与家园感。宇宙之大,无非虚实相生,美无处不在。宗先生从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了“宇宙是无尽的生命,丰富的动力学”,也发现了它是“*整的秩序,圆满的和谐”。英国诗人勃莱克的“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就是这种描述的最景致的诗句。没有一种以天地为庐而又悠悠自足的博大情怀,没有一种能澄情以观道的空明澄澈。新鲜活泼的心境,是不可能发现这种生动与清和的美的统一。而宗白华先生似乎轻而易举的领悟到了美的神韵,如在拈花微笑间顿悟了一切声光,色彩和形象中微妙精深的律动和气韵。这种境界是“一内在自足的境界,无待于外而自成意义丰富的小宇宙,启示着宇宙人生的更深的一层真实。”它不是从无边的空间指向无限,而是从无边回到万物,返回自身,回归“小宇宙”。它属于有限之中,又让人从有限中发现永恒。可以说,宗先生中的美学思想已然把*传统的哲学、美学——儒佛道三合而一了。

  在阅读中思考,我感到书中的每一篇文章皆是一颗珍奇的宝石,它们折射着理性与感性的光芒。或论诗画与书法,或论音乐与舞蹈,或论建筑与雕塑,自然与艺术的乃至整个人生宇宙之美的事物。凡宗先生所论及的,他总在直观的把握后,欣赏它,赞美它,评判它。他以散文的抒情方式,以诗人灵感闪现时的思维方式,表达自己精辟的美学见解。如他在评罗丹的雕刻时这样写到:“我这次看到了罗丹的雕刻,就是看到了一种光明……你看那自然何等调和,何等完满,何等神秘不可思议!这大自然的全体不就是一个理性的数学,情绪的音乐,意志的波澜么?一言以蔽之,我感到这宇宙的图画是个大优美精神的表现。”读了这样的文字,谁会以为他是在评价艺术作品?而又有谁能说这不是在评艺术作品呢?

  清代王船山在论诗时说:“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是诗家正法眼藏。”好一个“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这正是可用来总结《美学散步》中所体现的宗先生的美学追求。其篇幅短小,其笔墨简淡,而微言大义昭著。“他是真理的探寻者,他是美学的醉梦者,他是精神和肉体的劳动者。”宗先生对罗丹的评语又可恰如其分的用来评价他自己。

  艺术的欣赏就是对美的发现和感情,那么美在哪里呢?美就在你的心中。画家诗人创造的美,就是他们心灵创造的意象,独辟的灵魂,那么什么是意境呢?因人于世界接触关系层次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或是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的境界;或是因人群公共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的境界;或是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的境界;或是因研究物理追求智慧而有的学术境界;或是因欲近本人归真,冥合天人而有的宗教境界。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而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

  对艺术的投入,就有美感的诞生;对艺术的展示就有美丽的缩放!或许一切美的光都来自心灵的源泉。一个意韵,我想就应该是一个情与景的结晶,深入了才可得镜中花,水中月。散步于美学中,亘古不变的——芳香泗溢!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3

  《美学散步》是一本不厚、很小的书籍,可是里面的思想却熠熠发光。作者是宗白华先生,因为作者是个诗人,所以整本书的主要风格是诗意浓厚,闲适舒缓,令人读起来非常有趣味,不会失于泛泛而谈,但又不至于过于深奥难懂。

  当你翻开这书时,便会想全心全意一气呵成地看完,不希望中间会有任何间断,因为在看的过程中经常会遇见令人拍案叫绝的美言好句。完整地研读有助于对这本书里的所有思想有一个整体的感受,对其中东西方文化碰撞有更为深入的把握。当我真的如饥似渴地将这本书狼吞虎咽般读完之后,还是手不释卷。于是我又想重新仔仔细细地将其中所有的思想品味一番,咀嚼一番。所以我采用了通读和精读两种方法。通读只让我对这本书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全书风格上讲,文笔优美,行文如云卷云舒,自然而闲适。从其内容来说,交融中西,有很深沉的哲学蕴于其中,不会艰涩难通,但是你也不能马上获得其中真意,要如散步般,逢到一处好景致时,便要驻足细赏。《美学散步》这部书就是这样的,行到思想灵光闪现处,要静下心来思考,比照自身,有何感悟。这一功夫是后来在细读的过程中才慢慢体会出来的。

  今还记得里面有引用李丽对宗白华《美学散步》的评论,她是这样说的:“‘散步’当中有古老周易演绎我们祖先‘天人合一’观念的直观、感知和体验;有禅宗以净的心去体悟观照万物的境界;有老庄、玄学追求的灵气飞扬的思辨智慧;有亚里士多德的明晰合逻辑的理性色彩;有休姆经验主义哲学中对感官体验的重视;有康德把时空作为人类感知方式,把心灵作为理解世界的重要方式的真知灼见;有黑格尔否定的思考的辩证思维;还有在20世纪中西文化碰撞中为人们普遍运用的比较中见同异,同异中辨特征的方法,以及文化溯源的方法。”我非常同意李丽精警的评价,而且她表达的是那样的紧凑。

  慢慢合上《美学散步》一书,闭上眼,书的余香犹存,而我脑海里浮现的,是一个“皎皎明月,仙仙白云,鸿雁高翔,缀叶如雨”的冲淡清幽境界。

  这部书是宗白华美学论文的第一次结集出版。宗白华是五四新文化大潮冲出的新一代学人,早年曾留学欧洲,足迹踏及艺术之都巴黎。20年代他出版过诗集,他本来是个诗人。青年时期对生命活力的倾慕赞美,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沉思,一直伴他前行,也构成了他美学篇章的特色。这个集子里的文章,最早写于1920年,最晚作于1979年,实在是宗白华一生关于艺术论述的较为详备的文集。他没有构建什么美学体系,只是教我们如何欣赏艺术作品,教我们如何建立一种审美的态度,直至形成艺术的人格。而这正是*艺术美的精神所在。宗白华曾在集子里这些文章相当准确地把握住了那属于艺术本质的东西,特别是有关*艺术的特征。因此,阅读这部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作者用抒情化的语言引领我们进行艺术的欣赏。

  在他之前,也有很多艺术家也曾发掘过这样的美,但是都无法像他那样灌入一种极其深沉挚厚的人格生命的自觉,这样一位源生于传统文化、洋溢着艺术灵性和诗情。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4

  《美学散步》是宗白华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生前惟一一部结集出版的美学着作。作者没有建构什么美学理论体系,而是用他行云流水般的抒情笔触、爱美的心灵引领读者去体味来自生活中无所不在的艺术美,待得我散步归来,我发觉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升华与净化。对于体味*艺术至境,宗白华原则的是从“错彩镂金”走向“芙蓉出水”,以他特有的方式将*美学的各方特色熔铸出来并标举到了极致。

  宗白华先生认为,美学的"内容,不一定在于哲学的分析、辑的考察,也可以在于个人的行动所启示的美的体会和体验。他的美学研究不重哲学的分析、逻辑的考察,而重趣谈、风度、艺术和审美的体验;不是从逻辑定义和概念辨析出发,而是从美的体会或体验出发;不是纠缠于本质、对象、特征等美学理论的空泛讨论,而是凭借自己深沉的心胸去充分领略、感受大自然、艺术人中的生命美、境界美。

  宗白华美的态度是超俗的,又是入世的。他在书中展示了一个美的人生和宇宙,充满了亲切感与家园感。宗先生从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了“宇宙是无尽的生命”,也发现了它是“*整的秩序,圆满的和谐”。英国诗人勃莱克的“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就是这种描述的最景致的诗句。没有一种以天地为庐而又悠悠自足的博大情怀,没有一种能澄情以观道的空明澄澈,是不可能发现这种生动与清和的美的统一。而他似乎轻而易举地领悟到了美的神韵,如在拈花微笑间顿悟了一切声光,色彩和形象中微妙精深的律动和气韵。

  任何一个爱美的*人,任何一个热爱*艺术的人,都应该读这部书——《美学散步》。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5

  《美学散步》是宗白华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生前惟一一部结集出版的美学着作。作者没有建构什么美学理论体系,而是用他行云流水般的抒情笔触、爱美的心灵引领读者去体味来自生活中无所不在的艺术美,待得我散步归来,我发觉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升华与净化。对于体味*艺术至境,宗白华原则的是从“错彩镂金”走向“芙蓉出水”,以他特有的方式将*美学的各方特色熔铸出来并标举到了极致。

  宗白华先生认为,美学的内容,不一定在于哲学的分析、辑的考察,也可以在于个人的行动所启示的美的体会和体验。他的美学研究不重哲学的分析、逻辑的考察,而重趣谈、风度、艺术和审美的体验;不是从逻辑定义和概念辨析出发,而是从美的体会或体验出发;不是纠缠于本质、对象、特征等美学理论的空泛讨论,而是凭借自己深沉的心胸去充分领略、感受大自然、艺术人中的生命美、境界美。

  宗白华美的态度是超俗的,又是入世的。他在书中展示了一个美的人生和宇宙,充满了亲切感与家园感。宗先生从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了“宇宙是无尽的生命”,也发现了它是“*整的秩序,圆满的和谐”。英国诗人勃莱克的“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就是这种描述的最景致的诗句。没有一种以天地为庐而又悠悠自足的博大情怀,没有一种能澄情以观道的空明澄澈,是不可能发现这种生动与清和的美的统一。而他似乎轻而易举地领悟到了美的神韵,如在拈花微笑间顿悟了一切声光,色彩和形象中微妙精深的律动和气韵。

  任何一个爱美的*人,任何一个热爱*艺术的人,都应该读这部书——《美学散步》。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6

  任何一个爱美的*人,任何一个热爱*艺术的人,都应该读这部书——《美学散步》。 在现代*美学史上,有两位泰山北斗式的人物,朱光潜与宗白华。两人年岁相仿,是同时代人,都是学贯中西、造诣极高的,但朱光潜著述甚多,宗白华却极少写作;朱光潜的文章和思维方式是推理的,宗白华却是抒情的;朱光潜偏于文学,宗白华偏于艺术;朱光潜更是近代的,西方的,科学的;宗白华更是古典的,*的,艺术的;朱光潜是学者,宗白华是诗人。这部书是宗白华美学论文的第一次结集出版。宗白华是五四新文化大潮冲出的新一代学人,早年曾留学欧洲,足迹踏及艺术之都巴黎。20年代他出版过诗集,他本来是个诗人。青年时期对生命活力的倾慕赞美,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沉思,一直伴他前行,也构成了他美学篇章的特色。这个集里的文章,最早写于1920年,最晚作于1979年,实在是宗白华一生关于艺术论述的较为详备的文集。

  一. 关于“诗(文学)和画的分界”

  一般说来,将拉奥孔的嘴巴雕刻得张大或微开显然不会过多影响人们对创作者的能力的评判。观众评价这件艺术品是按照内心所获得的感受,即以是否产生或产生何种程度的审美愉悦感来评价它的优劣程度,进而以此评价创作者的能力。假设有两座拉奥孔的雕像,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微开着嘴巴的拉奥孔比张大嘴巴的拉奥孔更能激起人们的美感(理由见《美学散步》6-7页 莱辛语),人们便认定前者更有艺术性,而将拉奥孔的嘴巴雕成微开状的那位创作者更富有创作才能。在此条件下,便可以说,艺术反映人的能力。“艺术是一种技术,古代艺术家本就是技术家”(24页)讲的也是这个意思。

  “美是艺术的特殊目的”,“艺术”的一定是“美”的,“美”的却不一定是“艺术”的。因为“艺术”反映的是人的能力,那些未经人加工的自然状态下的事物、风景,就不是“艺术”-虽然它们也会使人产生美感。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中指出:“如果说荀子强调的是‘性无伪则不能自美’;那么庄子强调的却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虽然艺术必然是人为的(有人的因素在其中的),然而前者(荀子-儒家)“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后者(庄子-道家)“突出的是自然,即美和艺术的独立。”我认为此处道家所强调的“自然”,应归因于对过分“人为”的纠正,即认为艺术不能囿于狭窄实用的功利框架。至于“天地有大美而不言”,我认为这种“大美”不能被称为“艺术”。我们看到无垠的天、广阔的地、瑰丽的晚霞、壮美的山川时,不会认为它们是“艺术品”,虽然也会由衷地感叹它们的“美”。“艺术品”必然是人为的,是人加工过的东西。若说某座山“鬼斧神工”,那只是将“造物主”拟人化了,反映的还是人的能力。若将这些天、地、晚霞、山川绘成图画、拍成照片,那便成为艺术品,因为图画、照片才反映人的能力,而事物本身-未经人加工过的-并不是艺术品。因此庄子所说的“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说的是天与地使渺小的人产生的“崇高感”,这是自然地会在人心中产生的“美感”,我们不必牵强地认为在人类诞生前早已存在的天与地是“艺术品”,虽然它们确是“美”的。

  “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艺术的美,一是自然的美。”(14页)这已经很好的说明了“艺术”与“自然”的区分了。

  “艺术须能表现人生的有价值的内容?必须同时表现美(7页)”,这一点可以从美就是有价值的东西这一层面来理解。有用的不一定都是美的,苏格拉底所说的“粪筐也是美的”之所以不被认同,在于有用的东西还需引起人的愉悦感,才能被称为美的。

  艺术创作可以遵循规律,也可以突破规律。如既有对称美,又有不对称美。但“表现人

  生的有价值的内容”和“表现美”却是艺术所必须具备的,失去其一,便不能成为艺术。 宗白华在引用莱辛的话中有这样一段:“文学追赶艺术描绘身体美的另一条路,就是这样:它把‘美’转化做魅惑力。魅惑力就是美在‘流动’之中。因此它对于画家不像对于诗人那么便当。画家只能叫人猜到‘动’,事实上他的形象是不动的。因此在它那里魅惑力就会变成了做鬼脸。”但是在文学里魅惑力是魅惑力,它是流动的美,它来来去去,我们盼望能再度地看到它。又因为我们一般地能够较为容易地生动地回忆‘动作’,超过单纯的形式或色彩,所以魅惑力较之‘美’在同等的比例中对我们的作用要更强烈些。”(9-10页)在*画里,同样地,绘画(艺术)可以将文学里的难以追逐的“美”转化做“魅惑力”。就意而言,与画相配的诗并不一定具有“明确表达的含义”,如王维的《蓝田烟雨图》所配的诗,它表现的意境既与王维的诗意相似又不尽相同,看上去是阐释了诗,实际给人的感觉又是增添或模糊了画面原先并不具有的意味。也就是说,这首诗既是一种阐释和理解,又是一种再创作。不同的诗人可能因对这幅画有不同的体会而写出不同的诗句,不同的画家也会对此诗有不同的体会而画出不同的画来-新创作的画又会表现出新的意境,由此诗配画,画配诗,延绵不绝。这也可以说明诗与画并不是一回事,却是可以圆满结合,“相互交流交浸”,以至交融完满的。

  二. 关于“美从何处寻”

  世界对于个人来说就是一个对象化了的世界,每个人都有一个或无数个世界-没有两个人的思维是相同的,因而对于世界的印象也是不同的,于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美丽心灵》中的纳什就活在自己的心灵世界中。这可能是唯心主义,然而人确是凭自己的感觉去认知世界的。

  许多个夜晚在《东风破》(流行歌曲 周杰伦作曲)的旋律里入睡,悠扬的二胡声每每将我带入未知的又似曾相识的世界,引动无尽的夹杂着哀愁与温暖的回忆与追思。“一个造出新节奏的人,就是一个拓展了我们的情感并使它更为高明的人”(18页)如果一首新歌的新曲也算新节奏,那作曲家就是“高明的人”。这种新节奏也得符合人的审美心理-至少是部分人。没有人的心绪和思维是相同的,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刹那”的心绪和思维也是不同的,那么就有无数的“新节奏”等着人们去创造,去发现,来满足这无数的心绪和思维,以应和它的节奏,引起它的共鸣和感触。这种共鸣和感触很多时候是由“回忆”引起的。当节奏与某一时候的心境相吻合,回忆便复苏,人便彷佛进入未知的又似曾相识的世界。“我们一般地能够较为容易地生动地回忆‘动作’,超过单纯的形式或色彩,所以魅惑力较之‘美’在同等的比例中对我们的作用要更强烈些。” (10页)那么对于音乐的“节奏”的“回忆”效果也说明了“节奏”所具有的“魅惑力”不亚于文学和绘画,甚至超过它们的影响力。人的心灵是一个多么奇妙的世界。

  关于“美从何处寻”,我认为“美感”是人的心理现象。当我们说某样事物是“美”的时候,其实是将自己的心理感受对象化到事物上去了,也就是“移情”,进而以为“美”是事物本身具有的属性了。事物是否“美”,取决于它在人心里引起的感受,没有绝对相同的感受,也就没有绝对相同的“美”和“美感”。

  事物(世界)是存在着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存在于每个人的主观世界里的对外在世界的印象并不一定是真实的东西,但它存在于心理世界中,是“美”所由产生的主观(心理)基础。而真实的事物(有形或无形,可感或不可感)-没有任何人为色彩的-存在于客观世界之中,它构成我们感知“美”的客观(物质)基础。“美感”(心理感受)存在于人的心理世界中。

  三. 关于“论文艺的空灵与充实”

  宗白华认为“美感的养成在于能空,对物象造成距离。”强调“隔”在美感上的重要,这大概就是所谓“距离美”。朦朦胧胧隐隐约约,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确能产生独特的意境,引人遐想万千。这是空间上的“隔”。至于时间上的“隔”,我想起曾看过的一篇文章,讲印度人约会非常散漫,极不守时,让别人在约定时间后等上一两个小时是常有的事-而印度人并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对,照他们看来,等待是一件乐事。在等人时,可以有无尽的想象,想象对方的容貌和表情,想象见面时的亲热和愉悦,何乐而不为。当然这对于严谨的德国人来说没准会被认为是对他们的不尊重。宋人赵师秀有诗“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一幅悠闲淡然的图景。与朋友约好下棋,等到夜半朋友还没到,便独自敲着棋子,挑下灯花,却不显得惆怅,这大概也是等待时想象的快乐吧。“时间”与“空间”上的“隔”都给艺术增添了想象的成分,而这想象又造成心灵的“空”,也成艺术的空灵。王国维所说的“隔”则是指诗词中的生僻词句典故,不懂这些词句典故便不能领会作者表达的意思,这就使观者产生隔离感(往往不是距离美),这种隔离感不是想象可以弥补的,除非去查资料,而这样就容易导致阅读的不连续,破坏了意境的营造。这大概也是王国维反对“隔”,提倡“不隔”的原因。因此并非所有的距离都能产生美,它应该处于合适的范围内,既不是完全如一的现象还原,也不至于大到不可捉摸,无可名状。合适的距离才能使艺术空灵而不流于空乏,充实而不至于挤兑想象的空间。“一个艺术品,没有欣赏者的想象力的活跃,是死的,没有生命的。”(39页)艺术家需要想象创作,艺术品也需要欣赏者的想象才能达到最大的升华。

  四. 关于“*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

  这一部分大致反映了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思想,关于他的美学思想我不再归纳罗列,这方面的研究已经有很多,我仍是冒昧地断章取义,将其中一些我不大认同的观点举出来,并写出自己的观点。在第38页第三段中,宗白华先生论述了“美”与“真”、“善”的关系,要求艺术满足思想,“要能从艺术中认识社会生活、社会阶级斗争和社会发展规律。”这只不过是“艺术为政治服务”、“文以载道”的另一种表述形式。*古代的青铜器确实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生产力发展水*,但这不应该是我们借由欣赏美的途径。艺术品有“积淀”的美,但艺术家并不一定也没必要载主观上刻意加入这种“社会生活、社会阶级斗争和社会发展规律”,而我们要作的欣赏、审美不是建立在分析艺术的这些功用的基础上的。我们没必要以历史学家社会学家的眼光去寻找其中的深刻含义(虽然了解这些含义可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它的美),我们要做的是发现“树”的形式美,而不需像植物学家和工匠那样做细致的分析。艺术性是艺术品的必然要求,思想性却不总是伴随艺术左右,这与“艺术须能表现人生的有价值的内容”不能混同。艺术不能承载太多与它自身无关或关系不大的东西,那样只会增添它的负担,偏离它自身原来的发展轨道,走向政治化,走向艺术自身的毁灭和终结。然而在现实世界中,“为艺术而艺术”只能是个美丽的幻想。

  五.关于“*艺术境界之诞生”

  “意境是艺术家的独创,是从他最深的‘心源’和‘造化’接触时突然的领悟和震动中诞生的,它不是一味客观的描述,像一照相机的摄影。”(79页)这说明了绘画(艺术)与照相机的区别。摄影所得的照片记录的只是一种机械的真实,将一瞬间的光与影定格下来,在这一意义上说,照片比绘画更能反映现实,它几乎是丝毫不差(差别的只是精度)地记录下真实的场景,将现象还原至本来面目。绘画若在这一点上与其一较短长,必然技艺不如。这也许是十九世纪以来写实主义绘画不在占据主流的原因之一。*传统山水画论认为“似

  者得其形,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崇尚“气韵生动”。这种“气韵”并不是虚幻而与现实毫无瓜葛的,这种“真”同样要求“对自然现象作大量详尽的观察和对画面构图作细致严谨的安排。”(李泽厚:《美的历程》 169页)*五代画家荆浩惊异于太行山之美,作了数万本草图,“方得其真”。这种“真”自然不是简单的真实,画家在作画时,每一刻的心绪都不同,每一笔都是不同心绪的反映,绘成整体便是无数不同心绪的集合。可以说绘画既是空间(*面)上点﹑线﹑色彩等的组合,又反映了时间上的心理凝积过程。在这一意义上说,一幅画包含了无数幅画,是无数个心理活动凝积的产物。因此画是“流动”的,即“美在流动之中”(9页)。

  或认为就算摄影所得的照片不是“流动”的,那么录像总该是“流动”的,它真实记录了事件的前后过程,应该是最真实的“真”。我认为录像只是有限张(或者无数张)照片的连续展示而已,它在本质上仍然是相片,仍然只是机械的真实。无论多长的录像,它总是有限的(时间和空间),注定它不能反应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一幅画或许只描绘了一幅图景,却可以蕴藏着无限的刹那,而相片虽然也可以让人联想,却因为它过于形象,反而或多或少剥夺了欣赏者想象的权利,想象的空间丧失了,艺术性也就随之削减了。

  摄影的过程是机器的运作,只能反映“物理的目睹的实质(85页)”,绘画是画家用画具混合了自己的心绪、情感、记忆创作出的给欣赏者以无尽想象空间的艺术品。这也许已经决定了二者在艺术性上的区分了。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7

  杨帆,女,1990年出生于辽宁,在锦州渤海大学就读中文系。喜欢一个人安静的思考和阅读。

  书法与诗歌等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美学思想。这是从字的结构之美、笔的使用、笔法章法、执笔人心之美四方面来体现的。

  据说仓颉最初造书,都是依照物象来点画的,之后形声相益,才产生字,由字生文,使字升华到艺术境界,具有艺术价值而所以成为美学的对象。*文字成熟期分为三期:纯画时期、图画佐文字时期、纯文字期。*的书法和画是分不开的,通过抽象的点、线、甚至是符号等直观物象来表述自己的情感。用线条的长短、粗细、曲折、应接、疏密、穿插等规律和结构来表示交织在一个物象里或物象与物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书法自从殷代以来风格的变化很显著,所以借它来窥探各个时代艺术风格的特征。尤其是纯文字时期,文字就像是一个有生命的躯体,各个部件像血肉筋骨一样组合在一起,立刻使文字有动感有活力起来,使这个生命能够站立和行走,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形式。

  而*人所用的笔也是书法中蕴含美不可或缺的要素。自从殷代起就有了笔这种特殊的工具。*人的笔是把兽毛(主要是兔毛)捆缚起来做成的,我们现在称之为“毛笔“。这种笔是欧洲人用的钢笔、铅笔等所不能代替的。它铺毫抽锋,极其柔软又富有弹性,再配上一张好纸、一盘好墨、一方好砚,挥放自如、变幻无穷。正因为这种笔的发明和运用,才创造了美妙的书法艺术,才使历代不断有伟大的发展,所以在*艺术最高峰的唐朝时期,唐太宗李世民独爱晋人王羲之的《兰亭序》,临死时还恳求其子让他把它带进棺材,可见它是一种怎样独特的艺术,带给人怎样一种美的享受。

  书艺中的用笔更表现出独道的美学思想。这与执笔人用笔的技术性问题或者说是笔法有密切的关系。商周的篆文、秦人的小篆、*的隶书八分、魏晋的行草、唐人的真书、宋明的行草……各有各的姿态和风格。

  古人曾说: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人尚态。后汉大书家蔡邕在论字时也说需“纵横有托、运用合度、方可谓书”。

  历朝历代的*,可以称之为书法家的有晋人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柳公权、颜真卿,还有为人熟知的宋人欧阳询等等。无一例外,他们对文字都会心会意,能够熟练、巧妙的通过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和行笔的急缓来表现作者对物象的情感。欧阳询曾留下真书字体结构三十六条,这也流露出他对书法美学范畴的思想。只有明结构之法,方得字体之美。

  而一篇文字全幅的章法也是贯穿情感的血液。如何起、如何领、如何应、如何接、如何转、如何承、如何回、如何旋。同时运用得当,才能善于表现作者的基本乐思,从而使文章互相照应、相互联系。一如王羲之的《兰亭序》,全篇从第一字“永”到末一字“文”,一气贯注、风神潇洒、起收有力、连接得当、主题贯穿,可谓“绝世好书”,具有美的典型意义。

  最后要说的是人心之美。一手好字,必包含着主笔人的内心独白。主笔人将其独特的个性与风格灵活的融入到书法中,这才是真正的书法。世间美景皆由情起,只有“美人”才能用“美字”去抒写“美心”。*人用笔抒写世间万象,尽笔之势、诠世之美,用的是一种胆量和气度,来丰富色彩、视觉、形象和心灵世界。如以草书见长、人称“草圣”的书法家张旭,他见山水鸟兽、花草虫鱼和天地事物之变,有触动心灵的,不论喜怒哀乐,必将赋一草书。他的书法是可喜可愕的,在表现世间生灵的同时也暗含自己的情感,或理性、或感性,构成一幅意境,美不胜收。

  书法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前进,同时扮演着表达民族美感的工具,值得好好品味和斟酌!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8

  慢慢合上《美学散步》一书,闭上眼,书的余香犹存,而我脑海里浮现的,是一个“皎皎明月,仙仙白云,鸿雁高翔,缀叶如雨”的冲淡清幽境界。

  这部书是宗白华美学论文的第一次结集出版。宗白华是五四新文化大潮冲出的新一代学人,早年曾留学欧洲,足迹踏及艺术之都巴黎。20年代他出版过诗集,他本来是个诗人。青年时期对生命活力的倾慕赞美,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沉思,一直伴他前行,也构成了他美学篇章的特色。这个集子里的文章,最早写于1920年,最晚作于1979年,实在是宗白华一生关于艺术论述的较为详备的文集。他没有构建什么美学体系,只是教我们如何欣赏艺术作品,教我们如何建立一种审美的态度,直至形成艺术的人格。而这正是*艺术美的精神所在。宗白华曾在集子里这些文章相当准确地把握住了那属于艺术本质的东西,特别是有关*艺术的特征。因此,阅读这部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作者用抒情化的语言引领我们进行艺术的欣赏。

  在他之前,也有很多艺术家也曾发掘过这样的美,但是都无法像他那样灌入一种极其深沉挚厚的人格生命的自觉,这样一位源生于传统文化、洋溢着艺术灵性和诗情、深得*美学精髓的大师以及他散步时低低的脚步声,在现今也许难以再现了。然而如何在日益紧张的异化世界里,保持住人间的诗意和生命的憧憬,不正是现代人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吗?而《美学散步》正好能给我以这方面的启迪。

  宗白华美的态度是超然的,又是世俗的。他在书中展示了一个美的人生和宇宙,充满了亲切感和家园感。他从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了“宇宙是无尽的生命”,也发现了它是“*整的世界,圆满的和谐”。英国诗人勃莱克的“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就是这种描述的最景致的诗句。没有一种以天地为庐而又悠悠自足的博大情怀,没有一种能澄情以观道的空明澄澈,是不可能发现这种生动与清和的美的统一。而他似乎轻而易举地领悟到了美的神韵,如在拈花微笑间顿悟了一切声光,色彩和形象中微妙精深的律动和气韵。

  *人讲“虚实相生,天人合一”的思想,“于空寂处见流行,于流行处见空寂”,从而获得对于“道”的体悟,“唯道集虚”。这在传统的艺术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因此*古代的绘画,提倡“留白”、“布白”,用空白来表现丰富多彩的想象空间和广博深广的人生意味,体现了包纳万物、吞吐一切的胸襟和情怀。宗白华用翔实丰富的例子,提出了*诗画、书法所表现的虚空要素以及从此形成的宇宙意识,他认为“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是*艺术最后的理想和最高的成就。他在我们面前舒展开了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带我们去玩味古代名画的内蕴,画家所写的自然生命,集中在一片虚空之上。空中则荡漾着“视而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道”,在这片虚空上的一草一木,一鸟一虫,一山一水,都负载着无尽的深意。同时,他还提出,*绘画中往往可以感到线条的力量,流动的线条是最富美感的,所以古代人常常把形体转化为飞动的线条,这就是我国古代绘画带有舞蹈意味的原因,敦煌壁画《飞天》很好说明了这一点。正是因为重视线条,我们看到了“笔墨”对于作画的重要。笔墨技法表现在“骨力、骨法、骨气”上,“骨”就是笔墨落纸有力,突出从内部发出的一种力量。这是和中华民族的民族气节、骨节相同的因此我们见得每一幅国画都有一种坚固的形象组织和坚定的内在生命力量。我们应该透过“骨”去领略“风”,这才能得到享不尽的愉悦之感。《美学散步》让我们体悟到*画的“气韵生动,迁得妙想”之精髓。前者是说一幅画要涌动着宇宙万物的“气”的节奏、和谐,给人一种音乐感;而“迁得妙想”则是通往“气韵生动”的途径。所谓迁得妙想,就是发挥自己的艺术想象,用本心去体味外物的内在精神,把自己的想象迁入内部,经过一番曲折,才可把握对象的真正特质和精神。

  说到建筑和园林,我想前立刻会浮现出气势宏伟磅礴的紫金城、颐和园;含蓄温婉的`苏州园林和风细雨下的小桥流水、亭台楼阁。欣赏*古代的建筑,如果不懂得中华民族的飞动之美和空间艺术,是不会深刻的。飞动之美不仅体现在绘画、雕刻上,还表现于建筑园林之上。只要看看北京几大宫殿中的装饰:飞腾的龙、愤怒的猛兽、展翅的鸟雀、扑翼的凤凰、转来转去的蛇、伸着脖子的白鹭、顾影自怜的仙鹤、互相嬉戏的猴子、还有神仙、玉女飞天的场景和妖魔鬼怪狰狞鬼脸……就能充分感受到我们民族人们内心涌动的生命活力,那典型的“飞檐”,不就是最好的说明吗?宗白华还深刻地分析了*建筑的空间意识,他说*人注重“可游,可行,可望,可居”,而“可望”是最重要的,因为无论“游”、“行”、“居”都是为“望”服务的,所以我开始明白了*的窗、亭、台、楼、阁、廊在园林建筑中的重要角色,它们构成了“望”的途径。窗子使其内外发生了交流。一扇窗就如一幅画框,窗外的景色构成了框内的图画,并且它总是变动不居的。在窗内任何一个角度看窗外,都会得到不同的景致,这同样也体现在亭台楼阁廊上。*人喜欢设亭台楼阁,喜欢设窗,是和许久以来的民族审美传统分不开的,独坐窗前、独倚亭边、独行廊中,都会让自己的视觉得到一次很好的旅行和放松,让我们从各个角度在大自然里品味变化万千的韵致和美丽。

  *从六朝以来,艺术理想的境界就是“澄怀欢道”,在拈花的微笑里色相中微妙至深的禅境。“澄观一心而腾踔万象,是意境创造的始基,鸟鸣珠箔,群花百落,是意境表现的圆成。”这就是他追求的“禅”的心灵状态,就是“出水芙蓉”的至高意境之美。在清幽、自然秀丽中生发,产生“生气远出”、“妙造自然”、“*可爱”的情感体验,正如温婉的玉,绚烂至极归于*淡。“出水芙蓉”是宗白华的一种在深度上追求人的生命本真和自然本真的意境创造,为了达到他艺术和人生的至高清纯境界,表现了他对于生命的思考和探索,对人“真性”的挖掘体悟。

  这种对“绚烂之后归于*淡的清新淡雅之美”的追求,体现了宗白华内心深沉孤寂之感。在现代文明高度高度发达下,人们的传统文化和生命精神日益失落,徘徊于这种矛盾的忧郁和苦痛的边缘,宗百华悲怆地喊出“*文化的美丽精神往哪里去?”他反复提醒国人要意识到现代精神的颓废问题,这正是他作为一个孤独的灵魂对生命发出的呐喊与召唤,他把他的这种孤独的探索和冷静的思考引入了美学范畴,个体生命的孤独和落寞,在理想的自由艺术之境中完全可以转化为对生命的歌颂和追求。通过艺术对人性本真的追寻,他的孤独落寞得到了彻底地发泄,只有在这样的境界中,人才能真正找到精神的家园,返回精神的故乡,抚*内心的伤痛,慰藉*日孤寂的灵魂。

  《美学散步》让我得到了一种生活情趣和审美方式,伴着笔墨的清香,细细体味,宗白华那自由孤寂的灵魂,高尚*的人格魅力,在寻求美的道路上指引着我,让我抛弃浮躁的世俗,向美学丛林的深处迈进。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9

  《美学散步》是宗白华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生前惟一一部结集出版的美学著作。作者没有建构什么美学理论体系,而是用他行云流水般的抒情笔触、爱美的心灵引领读者去体味来自生活中无所不在的艺术美,待得我散步归来,我发觉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升华与净化。对于体味*艺术至境,宗白华原则的是从“错彩镂金”走向“芙蓉出水”,以他特有的方式将*美学的各方特色熔铸出来并标举到了极致。

  宗白华先生认为,美学的内容,不一定在于哲学的分析的考察,也可以在于个人的行动所启示的美的体会和体验。他的美学研究不重哲学的分析、逻辑的考察,而重趣谈、风度、艺术和审美的体验;不是从逻辑定义和概念辨析出发,而是从美的体会或体验出发;不是纠缠于本质、对象、特征等美学理论的空泛讨论,而是凭借自己深沉的心胸去充分领略、感受大自然、艺术人中的生命美、境界美。

  宗白华美的态度是超俗的,又是入世的。他在书中展示了一个美的人生和宇宙,充满了亲切感与家园感。宗先生从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了“宇宙是无尽的生命”,也发现了它是“*整的秩序,圆满的和谐”。英国诗人勃莱克的“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就是这种描述的最景致的诗句。没有一种以天地为庐而又悠悠自足的博大情怀,没有一种能澄情以观道的空明澄澈,是不可能发现这种生动与清和的美的统一。而他似乎轻而易举地领悟到了美的神韵,如在拈花微笑间顿悟了一切声光,色彩和形象中微妙精深的律动和气韵。

  任何一个爱美的*人,任何一个热爱*艺术的人,都应该读这部书——《美学散步》。

  在现代*美学史上,有两位泰山北斗式的人物,朱光潜与宗白华。两人年岁相仿,是同时代人,都是学贯中西、造诣极高的,但朱光潜著述甚多,宗白华却极少写作;朱光潜的文章和思维方式是推理的,宗白华却是抒情的;朱光潜偏于文学,宗白华偏于艺术;朱光潜更是近代的,西方的,科学的;宗白华更是古典的,*的,艺术的;朱光潜是学者,宗白华是诗人。这部书是宗白华美学论文的第一次结集出版。宗白华是五四新文化大潮冲出的新一代学人,早年曾留学欧洲,足迹踏及艺术之都巴黎。

  他没有构建什么美学体系,只是教我们如何欣赏艺术作品,教我们如何建立一种审美的态度,直至形成艺术的人格。而这正是*艺术美的精神所在。宗白华曾在《蒙娜丽莎》原作前默坐领略了一小时,他常常兴致勃勃地参观国内的各种艺术品展览会,即使高龄仍不辞劳苦。他更是一位欣赏家。集子里这些文章相当准确地把握住了那属于艺术本质的东西,特别是有关*艺术的特征。

  因此,阅读这部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作者用抒情化的语言引领我们进行艺术的欣赏,书名叫《美学散步》,我们且到这个大花园里走走,看作者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亭台楼榭、花树池石。

美学散步读书笔记10

  最近读到一两本关于美学的书籍,我庆幸自己能够想到读它们,因为在此之前对于美学我是个门外汉(现在也不算内行),更不了解到底什么是美。读易先生的《破门而入——讲美学》,才知道美学不是教你“装房子、买衣服、交女朋友”,而是相当大的一个社会科学,它原本是在各艺术门类学科之上的学科,是个统领。抽象而枯燥其实才是美学研究的特点,因此西方美学的大家也都是哲学家,比如柏拉图、苏格拉底,还有康德和黑格尔。既然美学也是哲学,她就必定具备哲学求真理的特点,但什么是才是真正的美,如同哲学里其他问题一样,往往是没有统一答案的。虽然易先生讲的深入浅出、幽默风趣,读此书我仍然费力,因为它需要一颗极其抽象的哲学的头脑。

  真正有点感觉的是读宗先生的《美学散步》。此书较为具体,如同书名,仿佛是在美学的境地里做一次心灵的散步,诗乐书画,悠哉美哉,还可收获良多。正如他在前言里说到的:散步的时候可以偶尔在路旁折到一枝鲜花,也可以在路旁拾起别人弃之不顾而自己感兴趣的燕石。无论鲜花或燕石,不必珍视,也不必丢弃,放在桌上可以做散步后的回念。

  说这两本书究竟与我与中秋又何干呢?不,我想真正对美有困惑的人,是看得出来干系的。宗先生在“美从何处寻”这章中,讲到了寻找美的两种方法:“移我情”和“移世界”。移我情就是改造我们的情绪和思想,使之能够发现美并创造的表达美,以成为艺术。“我们的情感要经过一番洗涤,克服小己的私欲和厉害计较才能发现深度的美。”移世界就是改变世界的现象,使它能够成为美的对象。比如月亮,就常常被用来美化世界。虽然宗先生一直强调美是客观存在的,但在我看来,无论移我情还是移世界,都将是人为的主观的对美的探寻。

  当代社会机器轰鸣、网络发达,人们早已没了赏月的闲情,更别说这晚无月的。中秋。问题是这样的美境就丢失了吗?如果所有的物质我们都看不到美,一切都只是原子分子,那么“世界是不是就变成了灰白色的骸骨,机械的死的过程了?”都市人常常要么困惑生活无趣,要么只顾忙碌焦虑,无法发见身边的美,为什么呢?“我们在自己的心里找不到美,那么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如果一个人情感波折、思想矛盾,恐怕尝到的是苦闷,而不会是美,所以,“忘掉自我,忘掉自己的情绪的波动、思想起伏,不把自己关在狭小的心的圈子里,不只是在自己的心里而是到广阔天地里去寻找美”,我们才能真正找到美。

  这大概是我这样的都市人去找这样的书来读的原因吧!


《散步》读书心得3篇(扩展5)

——《散步》语文教学教案3篇

《散步》语文教学教案1

  《散步》教学案

  ——以小见大话亲情,举轻若重道美感

  【设计理念】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它要求教师善于发现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闪光点,激励他们自主参与合作、主动发现探究。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体验,鼓励他们独特的思路和想法,以自身的学习体验自主交流思想、展示成果。学习活动中的质疑问难、探究拓展可以从任何角度进行延伸反思,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交流讨论中愉快地获得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散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牧歌式的情景,文章内容比较浅显易懂,却体现了语言美、诗意美、人性美。本文主要在于对学生审美阅读的启蒙的训练,让学生在阅读中进入课文,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品味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寻找美点,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之美、对情感意境之美的体验。

  同时,因为语言的学习、情感的体验远远不是一篇课文所能完成的,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希望能把学生的关注点引向更广阔的空间。其一,是课外阅读,希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理性认识,能够把自己的阅读积累兴趣调动起来;其二,是更广阔的社会生活,把社会生活作为自己学习的内容。

  【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的了解知之甚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

  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比较研究与拓展强化,从中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和鉴赏;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同时借鉴举轻若重、以小见大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

  【教学难点】

  如何组织小组活动,寻找典型词句,体会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和课文深长的意味,初步学会运用‘举轻若重’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唤起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导入新课:

  师:相信同学们和我一样,在生活中曾被许多小事感动过:**常常的一天,收到了来自远方朋友的祝福,虽然只有淡淡的一句“你好吗”;伤心失败的时候,一位*常不是特别亲近的人默默地为你递上一张纸巾,轻轻地对你说“我们知道你尽力了”。这些虽然都是小事,但总能让人读出许多的真情。在生活中,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请大家说说。

  请两至三位同学讲述经历,与大家交流。

  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莫怀戚的《散步》,看看作者是如何把生活中最细微的小事写得让人感动的。(多媒体投影“散步”)

  (于细微处见真情。导入既与学生交流情感,亦定下课堂基调。虽未涉及文本,却已“意在言中”。同时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积累为学习的前提,可锻炼学生积累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达到教材与生活,作者与读者情感上的沟通。)

  二、诵读课文,整体感悟:

  1、朗读比赛。以班级为单位,大家推选一名代表和老师比赛,借助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秋日思雨》。其他同学从以下三方面给予评判:

  (1)音准;(2)句逗的停顿;(3)语气、语调的处理。

  2、通过讨论,统一意见:本文基调愉快而深沉;语调*稳,不亦过高或过低;语气亲切,温和,并含有庄重;语速以中速为主,第四自然段应快些,第六、八自然段应慢些。

  根据讨论结果,自由读课文。思考:本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初读课文,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师生互动,形成板书。

  (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他们的求知欲望,我利用中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以竞赛的形式,并且是与老师竞赛的形式强化他们的主体意识,那种追求成功的兴奋可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为自己、为集体争光。同时,通过朗读,初步感知了课文内容,并不知不觉地神游其中,与作者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对作品的理解中。)

  三、师生合作,初步发现

  1、师生共同探讨第一、二节。

  学习第一节:多媒体投影第一节“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请同学们轻轻地把这句话读一遍。(生读第一节)

  师:从这样一句话的表述中,你能读出作者在写这句话时含着的情感吗?自己再轻轻读一遍。

  (冰山只露一角。以猜读体味作者的创作,学生以最自然的状态进入文本的情感世界。)

  (不急于让学生回答,给他们时间再次阅读。)

  (生轻声读。纷纷举手。)

  (既让学生猜想,自然给以一定时间。对开放性的问题,不仓促评价。努力鼓励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师追问:这样的内容*常习惯是怎样表达的?作者这样选用词语和选择句式,你能否发现什么“特别”之处?

  通常习惯的表达有:

  (1)我们一家四个人在田野上散步。

  (2)我、母亲、妻子和儿子在田野上散步。

  ……

  归纳比较结果:文章选用的句式有强调的意味,突出“我”对母亲的尊敬及对一家人的爱,郑重其事地推出一个镜头。

  (进一步朗读并感受课文语言,切入到本课主要目标——语言的探究,通过比较发现用词、句式的不同寻常,感受文章浓浓的亲情。)

  学习第二节:自主发现句式比较特殊的句子;推选用得巧的词语,体验其中蕴含的真情。

  句子: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词语:信服

  (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会发现句式与词语的选用上都有一种“举轻若重”的感觉,更深入地把握作者把小事情写得很重,写得意义不凡。)

  2、学生归纳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

  作者用心选用句式与词语,整篇文章给人一种“举轻若重”的感觉,使一件*常的生活小事显得那么不同寻常。

  (归纳的环节非常重要,它把对具体内容的推敲上升到理性的规律性的认识。)

  四、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1、小组学习,圈画交流。

  出示要求:在前面学生自己阅读、发现的基础上,圈画后面几节文字中比较特殊的,也就是有举轻若重感觉的句式与词语,进一步探究语言。

  (小组活动,师生互动。教师适当帮助有疑问的小组,到一定时候教师要提醒小组及时总结,准备交流。这一阶段也可以将文章分成几部分,分别交给不同的学习小组探讨,这样有利于深入推敲每一部分文字。)

  2、班级交流,共享发现。

  每个小组派代表把最重要的发现与全班共享,可选择一个句子或一个词语。

  ▲可能有的句子:

  (1)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这句话从小孩的嘴里出来,显得特别的天真、可爱,可让学生仿读进行品味。)

  (2)我的母亲老了,……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教师可不失时机地问:为什么他们都听我的?引导学生探讨)

  (3)这南方初春的田野,……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样东西——生命。

  (非常普通的景色,在作者的笔下却是那样地富有诗意,并且使它与庄重的话题“生命”联系在一起,教师可引导学生探讨“作者为什么看到这田野美丽的春景会想到生命?”“这与前文写母亲有无联系?”等问题。并让学生动笔仿写,深入理解语言美。)

  (4)我的母亲虽然高大……就是整个世界。

  (这是一句有着深刻含义,富有哲理的话,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它暗示着中年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对生活的一种使命感。在探讨中,应鼓励学生对这句话发表独特见解。)

  (培养学生寻找关键语句理解课文主旨的能力,并且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探讨中穿插朗读加深学生对课文内涵的理解。“读是吞食、咀嚼,是最简便同时也是最有效的阅读方法。”——沈江峰《主体阅读的实践形式探析》)

  ▲可能有的词语:

  太迟、总算、熬、分歧、责任的重大、委屈、水波粼粼、慢慢地、稳稳地、仔细

  (在探讨这些词语时,主要是要分析这些词语是如何“举轻若重”的,是如何把小事看成很大的。教师在交流中适当引导,可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思考,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如:说母亲过冬天,为什么说成“熬”?母亲和儿子两人意见不统一,为什么要用“分歧”这个这么大的词?我为什么会感到责任的重大?假设文中的“我”,毫不犹豫地依从了儿子走小路,母亲会怎样想?为什么我和妻子要慢慢地、稳稳地、仔细地背呢?等等。这些都是开放性的问题,教师要尊重学生,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要渗透情感教育,教学生做人的道理。)

  (分享学生的发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信心与兴趣,把学习的乐趣、发现的乐趣还给学生。教学目标的真正达成在于学生自主的发现与交流中。语文教学不仅要注意语言、情感,也要教学生做人的道理。语文托起的,是一个大写的“人”。)

  五、拓展:强化发现

  1、与作者原文比较,推进研究。

  文章选进教材时删了三处文字,出示这三句话,讨论编者删改的意图,并且评价删改的效果。

  括号内为原文删去的三句话:

  (1)有一些老人挺不住,(在清明将到的时候死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

  (2)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民族领袖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3)我决定委屈儿子了,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已短)。

  (教学中,讨论编者的删改意图相对于初一的学生有一定难度,可以先请学生评价删改的效果,再揣摩编者的意图。)

  (教师根据学习情况决定是学生个体独立思考还是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尽量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养成*等审视的意识,作者、编者与我们是同等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与发现,都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放任思维的潮流。“且放杜鹃林中啼”,只要合理、能说得通就可以。)

  2、调用积累,向课外拓展。

  师:举轻若重的语言能把小事情写得庄重、意义不凡,有些能使文章变得轻松幽默,在生活中或者阅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例子,如“扛着一支铅笔”。你能否也运用“举轻若重”的写法,写几句话,描述生活中感受到的亲情?

  学生先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读与写结合,同时也希望把学生的关注点引向更广阔的空间。学语文,更应该用语文。用中才会思学,学也才会其乐无穷。)

  六、比较:验证发现

  速读课后短文《三代》,和《散步》进行比较阅读。

  师:《三代》与《散步》相比较,哪个故事更感动你?说说你的理由。

  (提示:可从情节、主旨、写法和语言等方面任选一个角度)

  (比较是研究性学习经常用到的方法,《散步》与《三代》的主题相近,又有差异,情节差别较大,语言风格也就各有千秋,这两篇文章作为一组教学材料,比较它们的语言风格,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角度。阅读是个性化行为,“感动”这种情感更是个性化的,说《散步》更感动人,可以;说《三代》更感动人,也可以,能言之成理就好。当然,教学中不要赶进度,来不及1课时完成,可以把这一项任务放在课后,作为一次研究性的作业,向课外拓展,深入探究。)

  七、反思与小结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

  (由同学谈本节课的"收获与启示。)

  2、师总结:《散步》是一篇秀美隽永、蕴藉丰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的颂歌。它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这处空白点的设计,不仅使学生在回味中对本节课巩固了认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最后,以大家齐唱《常回家看看》来结课,再次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八、作业布置

  1、老师的建议:大家把文章带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读,也许会有更多的收获。

  (与父母共读,亦是多角度阅读的一种形式。也是孩子与*的一种交流。)

  2、观察自己的生活,想一想是否真的有许多值得一写的“生活细节”?展现语言魅力,描绘生活之美。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关注生活,品味生活。实践是最好的学习途径,读与写的有机结合会相得益彰,事半功倍。)

  九、板书设计:

  (板书图示是直观教学的一种手段,是一种科学,但同时又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再创造,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习印象的一个重要手段。本课的板书,分成主板和副板,主板设计了一个围着“爱”字的心形,四个人物的位置也做了相应的处理,这些都紧扣住了文章的主旨。同时,也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空中获得无限的美的享受。副板的设计突出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散步》读书心得3篇(扩展6)

——《美学的散步》心得体会3篇

《美学的散步》心得体会1

  《美学散步》是一本不厚、很小的书籍,可是里面的思想却熠熠发光。作者是宗白华先生,因为作者是个诗人,所以整本书的主要风格是诗意浓厚,闲适舒缓,令人读起来非常有趣味,不会失于泛泛而谈,但又不至于过于深奥难懂。

  当你翻开这书时,便会想全心全意一气呵成地看完,不希望中间会有任何间断,因为在看的过程中经常会遇见令人拍案叫绝的美言好句。完整地研读有助于对这本书里的所有思想有一个整体的感受,对其中东西方文化碰撞有更为深入的把握。当我真的如饥似渴地将这本书狼吞虎咽般读完之后,还是手不释卷。于是我又想重新仔仔细细地将其中所有的思想品味一番,咀嚼一番。所以我采用了通读和精读两种方法。通读只让我对这本书有了一个大致的印象,全书风格上讲,文笔优美,行文如云卷云舒,自然而闲适。从其内容来说,交融中西,有很深沉的哲学蕴于其中,不会艰涩难通,但是你也不能马上获得其中真意,要如散步般,逢到一处好景致时,便要驻足细赏。《美学散步》这部书就是这样的,行到思想灵光闪现处,要静下心来思考,比照自身,有何感悟。这一功夫是后来在细读的过程中才慢慢体会出来的。

  今还记得里面有引用李丽对宗白华《美学散步》的评论,她是这样说的:“‘散步’当中有古老周易演绎我们祖先‘天人合一’观念的直观、感知和体验;有禅宗以净的心去体悟观照万物的境界;有老庄、玄学追求的灵气飞扬的思辨智慧;有亚里士多德的明晰合逻辑的理性色彩;有休姆经验主义哲学中对感官体验的重视;有康德把时空作为人类感知方式,把心灵作为理解世界的重要方式的真知灼见;有黑格尔否定的思考的辩证思维;还有在20世纪中西文化碰撞中为人们普遍运用的比较中见同异,同异中辨特征的方法,以及文化溯源的方法。”我非常同意李丽精警的评价,而且她表达的是那样的紧凑。

《美学的散步》心得体会2

  《美学散步》是宗白华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生前惟一一部结集出版的美学著作。作者没有建构什么美学理论体系,而是用他行云流水般的抒情笔触、爱美的心灵引领读者去体味来自生活中无所不在的艺术美,待得我散步归来,我发觉自己的心灵得到了升华与净化。对于体味*艺术至境,宗白华原则的是从“错彩镂金”走向“芙蓉出水”,以他特有的方式将*美学的各方特色熔铸出来并标举到了极致。

  宗白华先生认为,美学的内容,不一定在于哲学的分析、辑的考察,也可以在于个人的行动所启示的美的体会和体验。他的美学研究不重哲学的分析、逻辑的考察,而重趣谈、风度、艺术和审美的体验;不是从逻辑定义和概念辨析出发,而是从美的体会或体验出发;不是纠缠于本质、对象、特征等美学理论的空泛讨论,而是凭借自己深沉的心胸去充分领略、感受大自然、艺术人中的生命美、境界美。

  宗白华美的态度是超俗的,又是入世的。他在书中展示了一个美的人生和宇宙,充满了亲切感与家园感。宗先生从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了“宇宙是无尽的生命”,也发现了它是“*整的秩序,圆满的和-谐”。英国诗人勃莱克的“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就是这种描述的最景致的诗句。没有一种以天地为庐而又悠悠自足的博大情怀,没有一种能澄情以观道的空明澄澈,是不可能发现这种生动与清和的美的统一。而他似乎轻而易举地领悟到了美的神韵,如在拈花微笑间顿悟了一切声光,色彩和形象中微妙精深的律动和气韵。

  任何一个爱美的*人,任何一个热爱*艺术的人,都应该读这部书——《美学散步》。

  在现代*美学史上,有两位泰山北斗式的人物,朱光潜与宗白华。两人年岁相仿,是同时代人,都是学贯中西、造诣极高的,但朱光潜著述甚多,宗白华却极少写作;朱光潜的文章和思维方式是推理的,宗白华却是抒情的;朱光潜偏于文学,宗白华偏于艺术;朱光潜更是近代的,西方的,科学的;宗白华更是古典的,*的,艺术的;朱光潜是学者,宗白华是诗人。这部书是宗白华美学论文的第一次结集出版。宗白华是五四新文化大潮冲出的新一代学人,早年曾留学欧洲,足迹踏及艺术之都巴黎。20年代他出版过诗集,他本来是个诗人。青年时期对生命活力的倾慕赞美,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沉思,一直伴他前行,也构成了他美学篇章的特色。这个集子里的文章,最早写于1920年,最晚作于1979年,实在是宗白华一生关于艺术论述的较为详备的文集。

  他没有构建什么美学体系,只是教我们如何欣赏艺术作品,教我们如何建立一种审美的态度,直至形成艺术的人格。而这正是*艺术美的精神所在。宗白华曾在《蒙娜丽莎》原作前默坐领略了一小时,他常常兴致勃勃地参观国内的各种艺术品展览会,即使高龄仍不辞劳苦。他更是一位欣赏家。集子里这些文章相当准确地把握住了那属于艺术本质的东西,特别是有关*艺术的特征。

  因此,阅读这部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作者用抒情化的语言引领我们进行艺术的.欣赏,书名叫《美学散步》,我们且到这个大花园里走走,看作者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亭台楼榭、花树池石。


《散步》读书心得3篇(扩展7)

——和家人散步作文3篇

和家人散步作文1

  那天我们全散家都要去外面散散步,因为那天晚上的空气很好,月亮也显得很纯净,没有被云雾挡住,风吹得真凉快!我们慢慢地离开恬静的小区,漫无目的地走着,一直向前进。

  突然,表妹开口了,她望着空中的圆圆的月亮好奇的问:“爷爷,为什么月亮总是跟着我们走,是不是它长了脚?”

  外公慈祥地看着稚气的表妹,又看看天上的月亮,乐呵呵地说:“月亮呀,专门跟着你们这种可爱的小姑娘,它是出名的‘跟屁虫’呢,你走到哪儿它就跟到哪儿。”表妹听了就一直在笑话月亮。

  “这月亮上啊,住着嫦娥和玉兔,嫦娥是天上的仙女,玉兔是在广寒宫捣药的.”,外婆指着月亮上的一点点黑黑的东西说,“瞧,那就是嫦娥和玉兔哩!”表妹看看月亮,好像是有这样的一些黑色,但是又有点怀疑。

  过了一会儿妈妈笑问我:“你说有关月亮的诗句有哪些?”我思考了一下,回答:“有李白的——小时不识月,呼做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妈妈点点头。

  " 现在啊,科技发达了,很多的火箭飞上宇宙,很多的宇航员去月球上考察,去探索科学。说不定人类以后还能去月球上生活呢。”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地谈论着月亮,不知不觉地就走了很长的路。马路上的路灯仍然泛着淡淡的光,我们一家走在路灯下,品味着生活的乐趣……

和家人散步作文2

  打开回忆的卷轴,还记得以前,爸爸常常带我们到老家附近的步道走走,这个地方,就是令我怀念的散步地点。

  太阳西下,微风轻轻吹拂,我们在步道上散步,周围十分幽静,舒服无比。一旁打着洋伞、穿着白衣的小蒲公英,随风起舞,飘到更远的地方繁殖下一代!有时出现几颗高耸的栾树,他那红褐色的果实,点缀在树的身上,显得十分突出。一旁金黄色的稻田,好像在晒金子似的,到处黄橙橙,耀眼无比。

  在路途中,偶尔有几家摊贩,我们走进古早味的店,里面有许多以前的商品。我目不转睛的盯着各种不同的玩具,让我的好奇心不禁从心里钻出来。经过妈妈和颜悦色的说明后,我才知道,以前的游戏是多么千奇百怪啊!突然爸爸给了我一只古早味清冰,口味跟现代的差了几里远呢!一咬,冰冰凉凉的滋味透心凉,都不需要添加任何的香料或是装饰,即可回荡在心头久久,就像家人之间浓密的"感情,不需要太多刻意的营造,情感即可甜甜蜜蜜。

  升上六年级的我学习繁忙,无法像以往一般经常散步。也不像以前一样,那么亲蜜地手牵手,顶多是去大卖场吃个饭,买买东西,逛一逛而已,让我的心中难免些失落。尽管只有这些短暂的时刻,我也要好好把握和家人相处的时间。

  轻拂的微风,欢乐的笑话,和家人相处的美好回忆,依然收在我那记忆的卷轴里。


《散步》读书心得3篇(扩展8)

——散步小学作文

散步小学作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说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们以书面形式表情达意的言语活动。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散步小学作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散步小学作文1

  一天,母鸡萝丝走出家门去散步了。可它不知道鸡窝下面有一只狐狸,狐狸已经饿得肚子咕咕叫了,于是,它决定吃掉萝丝。

  萝丝轻轻地走过农夫的铁耙,狐狸一扑,两脚踩住铁耙的头,“哎哟——”铁耙的木耙打中了狐狸的头,狐狸说:“真倒霉。”但萝丝没有反应,萝丝走到池塘边,狐狸扑过去。“扑通——”狐狸掉进了池塘里,旁边的青蛙叫了起来:“呱呱呱,狐狸真笨。”萝丝又走到杂草堆上面,看见老山羊在吃杂草,于是,它高兴地说:“老山羊,你好。”狐狸又扑了上来。“扑哧——”狐狸掉进了杂草堆里。老山羊和老鼠都说:“狐狸真笨。”狐狸心想:我真的很笨。萝丝又走到磨坊场,它一踩,拽住了面粉袋的线,它又向前走了一步。狐狸走到萝丝后面,“哗啦啦——”雪白的面粉洒在狐狸的背上。狐狸说:“我真是傻呀!”马上就要到家的萝丝走过篱笆,狐狸再一次扑了上去。“咣当——”狐狸扑到了篱笆后面的小车上,小车向山坡下开去,把蜂房撞得乱七八糟,横七竖八,撞成了一堆破烂。

  最后,狐狸被蜜蜂追赶,狐狸又大声地叫道:“救命呀!”而萝丝安全地回到了家,它也没有耽误吃饭的时间。

散步小学作文2

  今天,又是一个好天气,阳光为大地洒上了一层金光,我和爸爸一起去鄞州公园散步。

  我们先来到了我们班的认养种植基地,咦!我们的认养牌呢?是不是我们不经常来看护它们,这里的工作人员摘牌了呢?于是,我马上问爸爸:“为什么我们班的牌子不见了呢?”爸爸说:“可能你的想法是对的,回去号召同学们多来看护小树,牌子会重新放上去的。”

  我们又来到小桥上,哇!一片片荷叶在水里,仿佛像池溏的一只只眼睛。往水里一看,太阳的倒影变成了池溏里最耀眼的风景。

  走过小桥 ,我突然想出一个主意,把落叶做成书签,我和爸爸说干就干,开始寻找各种落叶,捡了不多久,就捡到了许多各式各样的,有的像一把剑,有的像一颗爱心,有的像一面盾牌,有的像一个手掌心,有的像一枚枚的针,而且有些叶子上还有虫卵呢!

  不知不觉地,我们来到了健身场地,我乐得一蹦三尺高,马上攀到了攀爬架上,一上一下地,那时候的感觉,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一个爽!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觉得天更蓝了,云更白了,世界在我的眼中更美了。

散步小学作文3

  今天下午,我和姥爷坐着高铁到烟台。一下火车,我们就跟着妈妈一起到海边散步了。

  来到海滩,我们就迫不及待地挽起裤腿,奔向大海,我把脚小心翼翼地伸进浅水区,“啊,海水是温的!”我大叫道,结果弄得让许多人都停止玩耍扭过头来看我,弄得我很不好意思。妈妈轻声对我说:“小声点儿,别打扰到别人。海水是温的那不就是太阳晒的嘛,这样不是很好吗!你不就可以往里走走了嘛!”我用力握着妈妈的手,慢慢地一步一步往前走,海水逐渐没过我的膝盖。突然,一个大浪打过来,把我的裤子弄湿了,我生气地跺着脚,结果又把水溅到了我的衣服上,就在这时,又有一个大浪打过来,吓得我转身往沙滩上跑,但我在水里根本迈不开步,于是,我的裤子就又一次被大浪打湿了……在水里玩够了,我们就去沙滩上拣贝壳。我的运气很好,竟然捡到了一个完整的贝壳和两块晶莹剔透的石头,就在我沾沾自喜的时候,妈妈却招呼我回宾馆了,我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

散步小学作文4

  星期天的早晨,阳光明媚,我的心情也如天气一样晴朗。早饭后,我突然心血来潮,想出去走走,于是我缠着妈妈要去散步,妈妈欣然同意了。

  一路上,我们哼着欢快的歌儿,踏着轻盈的步伐,向着附近的公园走去。一阵微风拂过,路边金黄色的桂花随风飘落,传来一股淡淡清香。公路上川流不息的汽车飞驰而过,我紧紧地拉着妈妈的手,小心翼翼地走过了斑马线,到达了对面的滨江公园。

  啊!一个充满勃勃生机的景象顷刻展现在我的眼前,一只只快活的小鸟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着,好像是在我面前炫耀他们的歌喉;碧绿的草地罩着一层晶莹剔透的露珠,在晨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像一颗颗亮晶晶的水晶石,真是漂亮极啦!我忍不住蹲下来,用手指轻轻一碰,呀,水晶石沾到我的指尖啦!我兴奋地起身告诉走在我前面的妈妈。远处晨练的爷爷奶奶们正收拾道具,准备收工。长廊的木椅上,三三两两的阿姨们正聚一起话家长里短。我和妈妈徘徊在园中的小道上,久久不愿离去……

散步小学作文5

  第二天,母鸡萝丝又去散步,狐狸又跟在它的身后。

  母鸡萝丝看见刺猬弟弟在做早操,就停了下来,跟刺猬弟弟聊天。狐狸猛扑过去,“啊!”,狐狸发出一声惨叫,原来,它扎到刺猬身上了。

  等狐狸站起身,母鸡萝丝又走远了。狐狸看到边上有一辆车,就坐上车,开始飞奔似的去追母鸡萝丝。它开得太快了,没看见前面有一只河马正在睡大觉。“砰!”它不小心撞到了河马。河马大怒,给了狐狸一顿暴打。

  等河马出完气,母鸡萝丝又不知道去哪儿了。狐狸站在屋顶上寻找母鸡萝丝,没想到那座房子正在烧饭。突然,一股股浓烟冒了出来,把狐狸呛得不轻,一不小心,狐狸从屋顶掉了下来,摔得鼻青脸肿。

  狐狸还是不灰心,仍然跟在母鸡萝丝的后面。母鸡萝丝轻轻地在农夫设的陷阱上走过去,狐狸也从上面走过时,“轰”的一声,陷阱塌了,狐狸跌了进去。

  当母鸡萝丝按时回家吃晚饭时,狐狸正在陷阱里用爪子挖台阶呢!

散步小学作文6

  初春是一位脚步轻盈的画家,当你觉察出她的到来时,她早已经给大地涂上了一抹淡淡的绿色,特别是雨后的初春,更是别有一番情趣。

  今天,我和爸爸到公园散步。刚一出门,一股雨后泥土的清香扑面而来,空气就像是被洗过一样格外清新,沁人心脾。刚刚被雨水冲洗的风儿也显得格外的柔格外的净,她轻抚着我的脸庞,微微的暖意让我感觉春姑娘已经悄悄地来到了。继续前行就是人工湖了,河面的冰已经不见了踪影,微风吹来,荡起丝丝波纹,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围绕着小湖的是一排排婀娜的垂杨柳,她们舒展着柔软的枝条,像美丽的少女在展示自己轻盈的身姿。迎春花儿也不甘落后地鼓起了花苞,好像随时要给人们带来报春的信息。远远望去,一片片枯黄的草坪上已经泛起了点点绿意,一切都欣欣向荣的样子,让人怜悯极了。

  啊,多么美妙的雨后初春景色啊,我陶醉于这美妙的雨后初春之中,我更盼望春姑娘的早日到来!

散步小学作文7

  散步是一个*淡而又有趣的游戏,这场游戏带给你超乎想象,并且附赠人生的道理。

  昨晚,我和朋友相约在公园会面,他一如既往地在家门口等着我。我表面非常镇定。其实在心里已经笑出声来。他的脸红得仿佛刚炸开的石榴,嘴边留着米粒和残渣,估计要当夜宵吃!"洁净"的白衣服上闪着油光,纽扣只稀拉拉地扣上几颗,而鞋带正拖在地上。

  在公园里散步,人们的回头率是极高的。好不容易发现有人的目光跃过我们时,才注意起警鸣声来。

  只见一位头发一撮白,一撮黄的时尚少年,不顾倒在地上的老人向警察报告:"这老头,骑着三轮,眼睛也没扫一下,仰面就朝我这汗血宝马穿了一个洞,您说怎么处置地?"他把手*口袋,势在必得地说。我们没忍心看下去,就自个儿跑开了。

  我们并不知道往哪儿,腿却不由自主地跑向花坛中央,那有一个"雕像“传闻在月明人静的夜里,他会苏醒只要看到一个小孩,就对他们掏心挖肺,第二天早上地上只留着一滩血。其实只是一个左禅定的老和尚,晚上吃一箱西红柿而已。

  社会上什么人都有,看你到底有什么样的心。

散步小学作文8

  这天,是一个风和日丽,阳光明媚的日子,奶奶见我整天在家不是看电视,就是玩手机,于是在吃完晚饭后决定带我去村庄四周散散步。

  开始时,我还不十分愿意,扭不过奶奶,想想也对我自己有着好处,就跟着她一起散步了。

  “我们去哪里散步?”

  “绕整个村庄走一圈吧!”

  “好,顺便还可以看一下风景呢,我也有好久没有到村庄四周走走了。”说完,我们俩就高高兴兴地出发了。

  来到了村庄口,看到了许多美丽的花栽种,有点像繁星似的,格外漂亮,像香蜜那样香,引来了群群蜜蜂来采蜜,我们走近时,还有零零落落的几只在飞,还没有回巢。附近的一座山头,又像一位美丽的仙女立在村口前,眺望着远方。

  走了一段路,一座座高大雄伟的山出现在了眼前,那真像一位位巨人,坠落在我们村的周围,把我们村裹得严严实实。

  绕过半个村庄,便可以看见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溪水哗哗地流着,打击到石头发出敲鼓般的声音,哟,一阵风吹来,好似风和溪水正在合奏呢!溪中的鱼儿已经不多,偶尔还可以见到小鱼在游动。奶奶说:“在以前鱼好多好多呢!”

  天色渐渐暗了下来,我俩就回头走了。

散步小学作文9

  今天,我和姐姐吃完晚饭,到河边散散步。河边有一艘船,我和姐姐跳上船,我划着前面的船桨,姐姐负责后面的。河面上有着我们划过得痕迹,渐渐的,我们到了一个不知道的地方,那里都是花草树木,我拉着姐姐走到一个草坪边,躺着。

  渐渐地,太阳准备落山了,我大喊一声:姐姐你看,太阳是金色的!我们也是金色的啊!姐姐淡淡的回道。我们呆了很久,我们回过神来的时候,太阳已经不在了,现在是月亮在照亮我们,我们怕爸爸妈妈担心,我们又依依不舍的回头看了看,啊!这里多么美丽啊!我不禁赞叹道。

  回到家,爸爸妈妈问:你们去哪儿啦?我们去散散步!我和姐姐异口同声的说。爸爸妈妈也没有多问,我们就回到房间写作业,写着写着,不知不觉就到了九点了。爸爸突然大吼:思琦,雯黯,快来看奶奶!奶奶来了?我心里想着。我赶紧出去,砰!呃呃,好像有点奶奶!姐姐第一个大吼。

  十点,爸爸叫我和姐姐去睡觉,我们只能扮成乖乖女安安静静的去睡觉了

散步小学作文10

  读了《散步》一文,最大的感触是:和谐。

  《散步》有四处感人的地方:

  一、俗话说,儿女在父母的眼里永远都是长不大的孩子。文中的妈妈可不这么认为的,她觉得自己的儿子已经长大了,她相信儿子所做的决定是对的,所以,她才会像孩子听大人的话一样,接受儿子的建议出门散步。文章开头短短的几句话,让人立刻体会到这是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

  二、文章第五自然段通过一席儿子的话,让我们都笑了,再次映衬出和谐家庭的重要。多么好的生活气氛啊!每个家庭里,只要做到老小相处得甜蜜无间,就一定能够验证一句老话;家和万事兴。

  三、文章第七自然段出乎意料,也是本文高潮之处。母亲改变了主意,把我的难题一扫而光。读到这段时,让我想起了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实质内涵。礼让不是懦弱,它是一种美德!每个人生活在世上不能总为自己着想,经常换位思考一下问题,会得到更多的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会更加和谐。

  四、文章结尾描述的情景引人入胜。每个家庭都是一个小社会,许许多多的家庭加起来就是一个大社会。只要创建一个个和谐家庭,创建一个个和谐小社会,就能创建一个和谐的大社会。

散步小学作文11

  太阳光如同利剑一般照进了房间,显得刺眼却又是那样的温柔。看着着明媚的阳光,我脑海中不禁冒出两个子:散步!立马拉上好朋友小李子就出门了。

  秋风虽然凉飕飕的,但金光闪闪的阳光照在身上,却感觉异常的舒服。小区里的桂花、菊花、秋海棠等争相开放,时不时地传来阵阵清香。尽管已经是秋天了,可是柳树的叶子还没有掉,一阵秋风袭来,柳枝在风中飞舞,显得格外好看。

  小区已经走了一半,我们来到了小区最大的池塘,望着池塘里那可爱的小鱼儿,躲在荷叶下面游来游去,探头探脑的,好像逗我们玩,想和我们捉迷藏呢,我们情不自禁地拿了一些面包碎片去喂给它们吃,看着它们跑出来吃了一点赶紧又躲进荷叶下,可爱极了。

  不知不觉快兜了一圈,我们来到了心爱的“花园”。里面的有阿公精心栽培的许多的花草,很漂亮。一路上闻着桂花的香味走到了桂花树旁,桂花那芬芳铺鼻的香味谁能抵挡的住?一人拿着一个塑料袋,摘一把桂花闻一下,摘一把桂花闻一下……丹桂真是让人感觉神清气爽,仿佛自己在吃着桂花饼,品着桂花茶……我们陶醉在桂花林中。

  正想着,我觑了手表一眼,不知不觉已经5点半了,我们该回家了。期待下次散步了!

散步小学作文12

  还记得那天午后,刚上完课的我带着郁闷的心情回到家,心里还想着些恼人的问题,“铃铃~铃铃~”电话响了,我接起来,朋友问我要不要出来逛逛,我毫不犹豫的接受了,于是就这么样出了门。(请记住 )

  外面天色朦胧,似乎快下雨了,我带了把青色小伞前往约定的地点──便利商店,我买了瓶红茶,坐在靠窗的位子等待朋友的到来,过了十、二十分钟,店内还是只有我跟店员大眼瞪小眼,很显然的,我被放鸽子了。

  我开始在街道上闲逛,路上有许多乞丐,身上的衣服残破不堪,彷彿已经历一切沧桑,但想起妹妹说的假乞丐,所以就视若无睹的走了过去,天空开始下雨,使郁闷的我又添了一份忧愁,心里想的是这世界为什么这么不公*,我持续在这寂寞的街道上。

  雨愈下愈大,没办法只好躲近一间商店内,这剎那映入眼帘的是已经气急败坏的朋友,原来……我记错约定地点了。

散步小学作文13

  很小的时候,我便十分喜欢散步。

  在我还不回走路时,每到傍晚,我便咿咿呀呀地闹着去“散步“,此时,奶奶便抱着我漫步在公园为那条林阴小路上,直到我况况入睡。我一天一天慢慢地长大了,在我学校走路的时候,奶奶常带我到去走那条林阴路。跑啊跑啊,我突然摔倒在地上哭了起来,奶奶连忙跑过来说:“小宝贝,你的脚还疼吗?“奶奶一边擦一边用她的嘴吹气,这样脚即可以治好,也不会怎么痛了。我渐渐的进入梦中。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已经长大了。奶奶的头发一天一天地白了,背也驼了,手脚也不灵便了,吃过饭我对奶奶说:“奶奶我带你去散步吧?“奶奶就说:“你自己去了,奶奶已经老了去不了了。“我小着说:“奶奶,我扶着你去吧!“此时,我看到奶奶的嘴角微微地一颤,浑浊的双眼竟然泪光点点,一切都和以前一样,夕阳光把我和奶奶相互扶持身影拉得长长的。

  那条林阴小道,那条路记录我成长的足迹,承载着浓浓的亲情。我永远记得她。

散步小学作文14

  *时做作业要做到很晚。今天好不容易和爷爷奶奶一起去小区里面散步。

  今晚的夜色很美。抬头看,星星眨巴眨巴着眼睛,好像在对我说:“欢迎来小区散步!”

  我边走边看。我发现小区里的松树还是那么的挺拔。信箱,已经入冬了,可松树还是那么顽强、那么挺拔地站在那儿,真了不起,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忽然,草丛中传来“沙沙沙”的响声。我循着声音的方向,扒开草丛,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只可爱的花猫。这是谁家的猫呀?

  我轻轻抱起小猫,帮他拍掉尘土,然后想挨家挨户地帮它去找主人。在路上,我看见一位阿姨正低着头,好像在焦急地四处寻找着什么。我赶紧抱着小猫上前,试探性地问,“阿姨,您是在找小猫吗?”

  阿姨抬头一看,就发现了我怀中的小猫,“哎呀!终于找到了!”阿姨赶紧抱过小猫,惊喜不已,“谢谢你,小朋友,你在哪儿找到的?以后常来玩,我会带着小猫等你的。”我微笑着和小猫说bye-bye。

  这次散步,我很开心,因为我认识了一位新朋友。

散步小学作文15

  今天,母鸡萝丝去了散步,可是,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一只狐狸。

  萝丝走过院子,绕过地上放着的耙子。可那只肚子饿得咕咕叫的狐狸,却没有注意到地上放着耙子,它猛地一踩耙钉,头就撞到耙柄上去了。“哎哟!”他大叫一声,“疼死我了!”突然,他猛地捂住嘴,看看自己的美餐,舒了一口气,说:“呼~~幸好‘小鸡腿儿’没有发现,不然可就糟了!”狐狸被吓了一跳,可萝丝还在悠闲自在地走着。

  母鸡萝丝哼着歌儿走过了清澈的池塘:“啦啦喔喔喔……啦啦喔喔……”狐狸想:这样高兴的母鸡,肯定好吃!正流口水的时候,却乐极生悲——掉进了池塘,还喝了满满一肚子水。

  母鸡萝丝走过了干草堆,狐狸却一头栽了进去。

  萝丝走过磨坊。当狐狸走过的时候,脑袋上的面粉的袋子破了,立刻把红狐变成“雪狐”。

  萝丝穿过了篱笆,走过了蜂房,安全到了家。可那只倒霉的狐狸被篱笆绊倒掉到了车上,一撞撞到了蜂房,蜜蜂生气了,追着狐狸不知道到哪去了。狐狸大叫一声:“倒霉啊!”这可吧萝丝吓了一跳。

  可怜的狐狸,不但没填饱肚子,还被蜜蜂叮了满头都是红包,蜜蜂说:“这就叫做送红包!哼!”

推荐访问:散步 心得 读书 《散步》读书心得3篇 《散步》读书心得1 《散步》读书心得1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