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一号文件心得12篇
2022一号文件心得篇1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于2月22日正式公布,文件指出2022年要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及农业农村现代化新步伐。下面是范文网小编为您推荐的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范文优秀范文三篇 ,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经供参考。
2022一号文件心得篇2
聚焦“三农”发展 决胜全面“小康”
21世纪以来第17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5日由新华社受权发布。这份文件题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全文共5个部分,包括: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村基层治理;强化农村补短板保障措施。
17年来,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都是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朋友们所热切盼望的,因为一号文件始终聚焦“三农”,在新的一年里给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文件指出,脱贫攻坚已经取得决定性成就,范文参考网绝大多数贫困人口已经脱贫,现在到了攻城拔寨、全面收官的阶段。要坚持精准扶贫,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在普遍实现“两不愁”基础上,全面解决“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如期脱贫,措施要精准。扶贫工作,从一开始就要在“精准”上下功夫。至于精准识别,已经成为“过去式”了,但是,在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剩下的都是些“硬骨头”,就更需要在“扶贫措施”上力求精准。一号文件中强调的“进一步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集中发力,狠抓政策落实”,就是要求“瞄准”问题,进行“精准”施策。比如,目前为止还存在交通不畅的偏远山区,就要尽快实施交通等设施的建设;入党申请书对缺少产业支撑的地区,就要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通过这样的“瞄准”“射击”,最后的“堡垒”才能被攻克。
如期脱贫,力量要壮大。一号文件指出,“做好‘三农’工作,关键在党”。唯有在党组织领导下的扶贫队伍,才有巨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需要在党的集中领导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壮大扶贫队伍。从以往的扶贫方式来讲,在一些地方还显得单一。也就是说有关扶贫资金还是国家财政承担得多。其实,各民营企业、慈善组织、社会组织等都是扶贫工作的中坚力量。让这些企业、组织充分加入到扶贫攻坚中来,力量就大了。据悉,在全国不少的地方,都已经把相关的企业、集团调动起来,加入到了扶贫工作中。力量壮大了,实力就增强了,扶贫工作就更有底气。
如期脱贫,体制要保障。扶贫工作要真正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范文参考网TOP100范文排行就要坚决杜绝“被脱贫”,特别是攻坚拔寨期间的“被脱贫”。这就要求,在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同时,还要重视体制建设,健全教育、医保、大病救助、残疾人、贫困儿童以及环境保护等一系列保障。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等要全部纳入体制保障中国。唯有把体制保障和脱贫攻坚融为一体,才能让脱贫攻坚真正解决百姓疾苦,取得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中央一号文件是今年“三农”工作的指路明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重中之重,唯有在深入领会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精准“对标”,精准“范文大全补短”,在“实干”中努力,才能实现既定目标。因此,一号文件也是对基层工作的激励与鞭策,唯有大胆创新、精准施策、壮大力量、保障体制,才能凝心聚力,让惠民政策真正落地生根。透过这沉甸甸的一号文件,眼前展开的是全面小康下实现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2022一号文件心得篇3
新华社2月22日受权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9个中央一号文件。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当天就文件精神进行了全面解读。
稳中求进:两条底线、三项重点
唐仁健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对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进行了部署。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外部环境更趋复杂和不确定,必须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为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提供坚实有力的支撑。
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两条底线。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实打实地调整农业结构,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务必见到可考核的成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监测帮扶机制,加大对重点地区帮扶力度,推动帮扶政策落地见效,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努力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健全乡村建设实施机制,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实际问题。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
端牢饭碗:稳产量、调结构、保耕地
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重大战略性问题。2021年我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657亿斤、较上年增产267亿斤,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为开新局、应变局、稳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唐仁健介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把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摆在首要位置,目的就是把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稳更牢固,饭碗主要装中国粮。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稳产量。应对去年秋冬种部分小麦晚播等不利影响,抓紧抓实春季田管,促进弱苗转壮,努力追回产量。粮食安全要共担责任,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主产区不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主销区切实稳定和提高粮食自给率,产销平衡区确保粮食基本自给,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严格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种粮农民补贴,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合理保障农民收益。
——调结构。下大力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支持东北地区积极推行大豆玉米合理轮作、有序推进地下水超采区、不适宜水稻种植区开展“水改旱”扩种大豆,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大力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在长江流域开发冬闲田扩种油菜,扩大油茶种植面积。通过多油并举、多途并进,确保大豆和油料扩种取得可考核的成效。
——保耕地。足额带位置逐级分解下达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把耕地保护作为刚性指标实行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阶段性任务,抓好黑土地保护,不断提升耕地质量,真正做到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
多措并举: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工作机制、政策举措、机构队伍等衔接有序推进,脱贫成果得到巩固拓展。当前,部分脱贫地区群众收入水平仍然较低,脱贫基础还比较脆弱,遇到自然灾害、疾病、意外事故等情况有可能返贫致贫。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并作出一系列具体安排。
唐仁健强调,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乡村振兴的前提,要压紧压实责任,持续响鼓重槌地抓好,确保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
他表示,要聚焦重点人群完善监测帮扶机制。各地要精准确定监测对象,将有返贫致贫风险和突发严重困难的农户纳入监测范围,进一步简化识别程序,及早落实社会救助、医疗保障等帮扶措施,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
同时,促进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更多依靠发展来积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提高衔接资金和涉农资金用于产业的比重,重点支持帮扶产业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通过产业带动提高脱贫人口家庭经营性收入。通过加强东西部劳务协作、提升帮扶车间、优化公益岗位等多种方式,促进脱贫劳动力就业,确保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稳定。
“要加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帮扶力度,集中力量实施一批补短板促发展项目,选派科技特派团,实行产业技术顾问制度,有计划开展教育、医疗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不断提升搬迁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质量,持续加大安置区产业培育力度,开展搬迁群众就业帮扶专项行动。”唐仁健说,聚焦重点地区强化帮扶措施,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让脱贫基础更加牢固、更可持续。
乡村振兴:五级书记共同抓
唐仁健表示,“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后,新时代抓“三农”工作就是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扎实有序推进各项重点工作,推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三大产业;大力发展比较优势明显、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县域富民产业,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深入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健全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的实施机制,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不超越发展阶段搞大融资、大开发、大建设。聚焦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加强农村道路、供水、用电、网络、住房安全等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基本公共服务县域统筹。
——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强化县级党委抓乡促村,健全乡镇党委统一指挥和统筹协调机制,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用。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方法,推广积分制等治理方式,推进农村婚俗改革试点和殡葬习俗改革,持续推进乡村移风易俗。
“统筹推进重点工作,归根结底要靠党的领导。”唐仁健说,要制定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开展省级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完善市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制度,把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落到实处。同时,要建立表彰奖励制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乡村振兴的良好氛围。
2022一号文件心得篇4
唱好乡村人才振兴“引用留”三部曲
“为政之要,莫先乎人;成事之要,关键在人。”人才兴则乡村兴,人才振兴无疑是乡村振兴的先决条件。2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有20多处提到“人才”二字,由此可见人才对乡村振兴的重要作用。从全国各地上演的“抢人”大战中不难看出人才已是稀有资源,存在着地域分布不均、供需失衡的问题。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的条件在不断改善和提升,为人才聚集提供了场地和条件,各地更应积极通过搭平台、聚人脉、塑魂骨来推进“人才引育计划”的落地。
搭平台,让人才有用武之地和发展空间。人才是稀有资源,当前存在严重分配不均的现状,竞争越是激励的地方人才越是大量涌入,无数有志之士携才闯天涯,“北上广”不相信“诱惑”,在于“北上广”等地区有广大人才需要和看重的平台。他们的才华、本领需要一个合适的舞台去发挥出来、展示出来。这个平台在人才的眼中比一时的福利待遇更诱人,因为它承载的不仅仅是“收入”,还有他们对未来的期待、对梦想的渴望,是他们干事创业的“诗和远方”。农村要引得人才加入,就要加快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招才引智工作站建设,建成更具特色、更有效率的人力资源阵地;出台更具灵活性、更具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建立系统化、全天候人才服务体系,妥善解决人才住房、子女入学等问题,为人才建好平台铺好路,让他们既能展望未来充分发挥才智,又能毫无后顾之忧,全力以赴发光发热。
聚人脉,整合人才资源发挥“1+1>2”的成效。中共中央***、国家**、中央军委*****在给全国涉农高校的书记校长和专家代表回信中强调,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乡村的振兴需要的人才绝不是单一性技术人才,我们的农业产业需要专业团队、专家引进,我们农产品的销售更需要专业的销售团队、营销团队以及产业互动下文旅融合的文创团队……既要考虑发展聚焦乡村实际,坚持靶向引才,又要突出柔性,用好各级驻点帮扶单位的人才、农村现有土专家团队等,有效将各方资源整合,发挥人才的最大效力。
塑魂骨,激发人才内在动力激起创新创业千层浪。人才留下来还要用得好,那就必须充分发挥人才的内在动力。用心塑造好乡村特有的文化,塑造乡村魂骨,用乡魂去吸引人才,让他们在乡村找到归属感,找到梦想启程的地方。就像李子柒所展现的乡村文化,诗词歌赋、琴棋书画、美食美景、刺绣中国风……这些对于中国文化精髓的展示无疑吸引着无数人对乡村的向往,这是人们心灵深处对美的追求,对美好宁静生活的期盼。如果,我们引进的人才能够在乡村找到价值,实现自己的理想,找到自己人生的归宿,那么他们就能够和乡村融为一体,将自己的所有才华全部发挥出来,奉献在这片有魂骨的地方。
2022一号文件心得篇5
“一肩挑”关键得有“硬肩膀”
新一轮村级组织换届即将启动,与以往不同,本次换届将全面推行书记、主任“一肩挑”。早在2018年12月28日起施行的《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村党组织书记应当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民委员会主任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村‘两委’班子应当交叉任职。”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行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全面推行“一肩挑”是新时期农村工作面临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一肩挑”选好“挑担人”是关键,要有团结合作的精神,又要有一心为民的情怀,还要有过硬的政治素质,挑出担当作为、为民造福的“硬肩膀”。
挑得让“两委”班子齐心。“人心齐,泰山移。”团结是一个集体的生命,也是一个集体凝心聚力、干事创业的源泉。“挑担人”与“两委”班子成员是否团结齐心影响着整个村集体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因此,要杜绝“一言堂”,先民主再集中,万事先召开“两委”会,善听班子成员意见,最终形成一致决定。平时多关心“两委”班子的思想、生活动态,发现问题多沟通,遇难事,挺在前,主动为班子成员挑担子。把“两委”握成“一个拳头”,扭成“一股绳”。激发他们一心一意干事业,放心放手谋发展的内在动力,这样的“挑担人”定会让“两委”班子齐心。
挑得让人民群众安心。“村里要想发展好,关键要有好领导。”人民干部人民选,选出干部为人民。村干部是经由村(居)民代表大会投票选举产生,人民群众相信选出来的“挑担人”能带领着“两委”班子为他们办实事,让大家脱贫致富过上好日子。“挑担人”就应公平公正,踏实做事,在其位要谋其职,多下户去走访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通过党群代表大会、议事恳谈会、述职会等,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把群众所反映问题拟定责任清单,限时销号处理,及时回复群众,要坚持把群众是否满意作为工作质量验收的基本立足点,时刻想村民所想,解村民所需,用真情付出换取群众真心支持,这样的带头人定会让群众安心。
挑得让党组织放心。党支部是党组织中最小最基本却也是最重要的组织,它是党联系群众的桥梁,而“挑担人”的位置更是重中之重,它是基层组织建设的组织者和带头人。新一届换届选举有了新要求,党中央有了新号召,组织干部“一肩挑”,新一届“两委”班子任期由三年改为五年,这就需要“挑担人”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服务本领、治理能力和品行作风,那些违法乱纪、品行不端、能力不强的就会被拒之门外。要带领班子积极参加业务培训,尽快熟悉村情民情,掌握治村本领,定事承诺亮清单、定期述评亮进度、定责考核亮实际,党务、村务要公开,这样的“挑担人”定会让组织放心。
基层工作繁杂沉重,新一届的“挑担人”要练好“坐下来能写、站起来能说、走出去能干”的基本功,做一个让“两委”班子齐心、群众安心、党组织放心的“挑担人”。
2022一号文件心得篇6
2月2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下称《意见》)正式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文件指出,要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作用,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农村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高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的一大特点是突出“稳”,稳字当头,强调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在此基础上要坚持“稳中求进”,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另一大特点就是“实”,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并强调抓点带全面。
牢牢守住两条底线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主要分为8个部分。高强认为,《意见》第1-3部分,即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主要聚焦“稳”,强调稳字当头,其中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两条底线是求“稳”的关键。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657亿斤,比上年增加267亿斤,增长2.0%,全年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稳定全年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要保面积、保产量,不断提高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切实稳定和提高主销区粮食自给率,确保产销平衡区粮食基本自给等。
2021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大力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大豆和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具体包括加大耕地轮作补贴和产油大县奖励力度,集中支持适宜区域、重点品种、经营服务主体,开展盐碱地种植大豆示范,开展盐碱地种植大豆示范等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产品贸易与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胡冰川曾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意在对内调整种植结构,对外增加边际调节能力。
保障粮食安全,首先要解决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问题,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强调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全面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大力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另外,还要全面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阶段性任务,提升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加快发展设施农业,有效防范应对农业重大灾害。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还强调要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完善监测帮扶机制,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加大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支持力度,推动脱贫地区帮扶政策落地见效。
围绕产业振兴提出多项举措
在高强看来,《意见》第4-6部分,即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和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是2022年度“三农”重点工作的具体表现。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产业促进乡村发展,强调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021年11月17日发布的《农业农村部关于拓展农业多种功能 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做精做优乡村休闲旅游业,做活做新农村电商。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鼓励各地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
此外,围绕产业振兴,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还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富民产业,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
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在扎实稳妥推进乡村建设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健全乡村建设实施机制,接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扎实开展重点领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加强基本公共服务县域统筹。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明确,“十三五”时期我国乡村治理体系基本建立,“十四五”时期要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建设文明和谐乡村。具体包括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突出实效改进乡村治理,具体包括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有效平台载体,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等内容。另外,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在第7部分和第8部分分别强调要加大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力度,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2022一号文件心得篇7
乡间的绿水青山游人如织,地道的农副特产火热销售,别致的网红民宿一家家脱颖而出……近些年,相信很多人和笔者一样,感受到了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乡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如何持续发挥其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则是各地政府和相关旅游企业面临的新课题。2月21日,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其中有几条更是与乡村旅游密切相关。
文件指出,“开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完善配套设施。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科技示范园区建设。”这无疑为乡村旅游进一步优化提高指明了方向。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将邻近区域的乡村进行串联,有助于单体吸引能力不高的乡村进入旅游消费市场。与此同时,开发精品线路有助于形成特定主题的旅游产品,比如赏花海、观日出、芋头宴……进而发展成稳定的乡村旅游名牌。有了响亮的品牌,才能维持乡村旅游的生命力。
笔者还注意到,文件提出“加强村庄风貌引导,保护传统村落、传统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这一点非常重要,乡村旅游之所以能火热发展,一个原因是其满足了人们尤其是城市人寻找乡愁、贴近自然的心理需求。不过,乡村旅游开发,并不意味着每个乡村变成景点,也不能将每个乡村做无差别的规划与建设,更不能忽视乡村原有的生态和人文习俗。目前,有些地方追风模仿,将村庄改造成千村一面,有的甚至新建仿古建筑代替原有古建,盲目开发让乡村失去了个性和吸引力,这种乡村旅游开发的败笔,值得警惕。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还就乡村交通建设、数字化、网络化、土地政策等问题进行了阐述。这些内容看上去似乎与乡村旅游没有直接联系,但对于乡村旅游项目、乡村民宿的落地与发展,都具有积极意义。2月23日发布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中进一步指出,要加强乡村文化旅游体育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一批乡村文艺社团、创作团队、文化志愿者、非遗传承人和乡村旅游示范者。”这些政策,无疑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相信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中,乡村旅游定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2022一号文件心得篇8
22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即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文件突出年度性任务、针对性举措、实效性导向,部署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明确了两条底线任务: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方面重点工作: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推动实现“两新”: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重要意义
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两条底线任务
■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坚持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切实稳定和提高主销区粮食自给率,确保产销平衡区粮食基本自给。
推进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
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提升粮食单产和品质。
推进黄河流域农业深度节水控水,通过提升用水效率、发展旱作农业,稳定粮食播种面积。
在黄淮海、西北、西南地区推广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在东北地区开展粮豆轮作,在黑龙江省部分地下水超采区、寒地井灌稻区推进水改旱、稻改豆试点,在长江流域开发冬闲田扩种油菜。
加大力度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稳定生猪生产长效性支持政策,稳定基础产能,防止生产大起大落。
稳定大中城市常年菜地保有量,大力推进北方设施蔬菜、南菜北运基地建设,提高蔬菜应急保供能力。
按照让农民种粮有利可图、让主产区抓粮有积极性的目标要求,健全农民种粮收益保障机制。
2022年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政策,实现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
健全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体系,推动建立统一的农产品供需信息发布制度,分类分品种加强调控和应急保障。
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
分类明确耕地用途,严格落实耕地利用优先序,耕地主要用于粮食和棉、油、糖、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永久基本农田重点用于粮食生产,高标准农田原则上全部用于粮食生产。
引导新发展林果业上山上坡,鼓励利用“四荒”资源,不与粮争地。
2022年建设高标准农田1亿亩,累计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亿亩。
实施重点水源和重大引调水等水资源配置工程。
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8000万亩。
支持盐碱地、干旱半干旱地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
启动全国第三次土壤普查。
■ 不发生规模性返贫
针对发现的因灾因病因疫等苗头性问题,及时落实社会救助、医疗保障等帮扶措施。
巩固提升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提高脱贫人口家庭经营性收入。
发挥以工代赈作用,具备条件的可提高劳务报酬发放比例。
加大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信贷资金投入和保险保障力度。
三方面重点工作
■ 乡村发展
重点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休闲旅游、农村电商等产业。
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支持农民直接经营或参与经营的乡村民宿、农家乐特色村(点)发展。
促进农副产品直播带货规范健康发展。
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实施县域农民工市民化质量提升行动。
构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 乡村建设
落实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的要求,坚持自下而上、村民自治、农民参与。
坚持数量服从质量、进度服从实效,求好不求快,把握乡村建设的时度效。
立足村庄现有基础开展乡村建设,不盲目拆旧村、建新村,不超越发展阶段搞大融资、大开发、大建设,避免无效投入造成浪费,防范村级债务风险。
保护特色民族村寨。实施“拯救老屋行动”。
从农民实际需求出发推进农村改厕,具备条件的地方可推广水冲卫生厕所;不具备条件的可建设卫生旱厕。
加强农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
着眼解决实际问题,拓展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场景。
实施新一轮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多渠道加快农村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建设,办好特殊教育。
实施医保按总额付费,加强监督考核,实现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
■ 乡村治理
持续排查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
发挥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作用。
支持农民自发组织开展村歌、“村晚”、广场舞、趣味运动会等体现农耕农趣农味的文化体育活动。
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
推广积分制等治理方式,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庭家教家风作用,推进农村婚俗改革试点和殡葬习俗改革,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
创建一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枫桥式人民法庭”。
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持续打击“村霸”。
防范黑恶势力、家族宗族势力等对农村基层政权的侵蚀和影响。
依法严厉打击农村黄赌毒和侵害农村妇女儿童人身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
依法严厉打击农村制售假冒伪劣农资、非法集资、电信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
推动实现“两新”
■ 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
继续把农业农村作为一般公共预算优先保障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进一步向农业农村倾斜。
对机构法人在县域、业务在县域、资金主要用于乡村振兴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加大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支持力度,实施更加优惠的存款准备金政策。
启动“神农英才”计划,加快培养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
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乡村振兴巾帼行动。
开展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整县试点。
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
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规范开展房地一体宅基地确权登记。
稳妥有序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
开展“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创建,采取先创建后认定方式,分级创建一批乡村振兴示范县、示范乡镇、示范村。
按规定建立乡村振兴表彰激励制度。
■ 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
推进种业领域国家重大创新平台建设。
启动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
加快实施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实行“揭榜挂帅”“部省联动”等制度,开展长周期研发项目试点。
强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强化农业农村、水利、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增强极端天气应对能力。
加强基层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落实属地责任,配齐配强专业人员,实行定责定岗定人,确保非洲猪瘟、草地贪夜蛾等动植物重大疫病防控责有人负、活有人干、事有人管。
推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
2022一号文件心得篇9
紧紧抓住粮食安全“四条线”
近日,20**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文件提出,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粮食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确保粮食及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必须牢牢抓住“四条线”,让“粮袋子”量足价稳,“中国饭碗”端得更牢。
守好耕地基准“线”。耕地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必须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持续加强农村地区建设用地审批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依法依规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坚决防止补充耕地数量、质量不到位的问题,护好粮食生产“命根子”。利用网络、遥感等现代科技手段实施动态监测,对乱占耕地从事非农建设等行为进行及时预警,构建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的预警机制,严肃查处违法占用和破坏耕地的行为。强化政治责任落实,将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耕地占补平衡等纳入地方年度考核重要内容,以严格的考核约束机制,倒逼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
提升粮食生产“线”。“若年谷丰登,衣食给足,则国富而民安”,必须稳定提升粮食生产能力,让老百姓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按照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的要求,加快建设稳产高效、旱涝保收、生态友好的高品质农田,提高耕地质量条件,完善水利、输电设备等田间基本设施,夯实农业生产设施基础。打通惠农政策的“最后一公里”,通过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或增加种粮补贴等方式,切实保护好种粮农民利益,增强农民种粮意愿。联系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因地制宜加强技术指导,同时加强与气象、水利等部门的沟通,对灾害天气进行及时预警,降低天灾对粮食产量带来的影响,让粮食丰收有保障。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拼资源、拼投入的粗放式发展转向拼科技、拼质量的集约化发展,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
连接种业支撑“线”。种子是农业的灵魂,决定着整个粮食产业链的素质和效益,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种业卡脖子难题,建立自己的种子库。持续进行农业科技研发,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良种,在提高种子抗风性、缩短成熟期、增加产量上下功夫,造好农业“芯片”,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深化科企合作,推动种业企业和科研单位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育种资源、人才、技术从科研单位向企业聚集,实现科技资源整合和产学研深度合作,为种子研发工程提供坚实支撑。加强本土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注重收集、保存古老珍稀品种并进行应用价值的挖掘,通过建立农业种质资源大数据平台,促进资源信息交流共享。
划出节约保护“线”。“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我国粮食供需紧平衡的时代背景下,减少粮食损失浪费已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反食品浪费法实施进程,对餐饮服务提供者、食品生产经营者等主体行为进行规制,制止“舌尖上的浪费”,用法律托举粮食安全。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走进机关、校园、企业等单位开展“节约粮食、反对浪费”活动,纠正“光盘”即“寒酸”、“剩宴”为“盛宴”的错误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惟俭可以惜福,惟俭可以养廉”,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管好自己和身边人,坚决抵制奢侈浪费的风气,按照标准执行公务接待制度,同时加强对各种浪费行为的监督检查,以实际行动为弘扬厉行节约之风作表率。
2022一号文件心得篇10
近日,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文件要求,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行网格化管理、数字化赋能、精细化服务。“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的执政大厦、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必须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立起乡村治理“主心骨”。
在政治引领上下功夫。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姓“党”的,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当前,一些地方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不突出,对新型社会组织“不敢领导”“不善领导”;有的宣传党的政策主要采取会议说教、拉横幅、贴标语等形式,形式呆板,缺乏深度、精度、热度和效度;有的党员干部队伍“青黄不接”,队伍老化、后备力量不足,党员教育管理服务方式滞后。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农村基层党组织必须扛起引领乡村治理的政治大旗。要发挥政治功能,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加强对群众自治组织、协会、志愿服务组织和合作社组织的教育引导,指导合法规范发展。要提高学习教育水平,在把握学习方向的前提下,注重学习教育的大众化、口语化和地方化,探索多样化、开放式、高效率的培训方式。要夯实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党员发展工作的计划性指导,改善队伍结构,从农村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和培养后备干部。
在推动发展上下功夫。发展就是硬道理。现实中,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展思路固化,发展集体经济意识淡薄,在统筹经济资源、人力资源、人脉资源,吸引能人回乡、资本下乡等方面办法不多,导致集体经济长期在低水平徘徊,“无钱办事”“无钱服务”的问题比较突出。发展的问题必须要依靠发展才能解决。要加强党支部书记、农村党员队伍、驻村扶贫工作队和乡土人才队伍能力建设,发挥党员脱贫引路先锋作用,同时整合农村人才资源,“回引”一批眼界宽、思路活、资源广、有实力的致富能人任职创业。要依托本地资源禀赋,差异性定位产业发展,释放比较优势,为致富发展找准路径,在此基础上引入市场主体,通过公司化运营、集体企业、经济合作社、入股分红等形式发展集体经济,积累为民办实事的物力财力。要加快实施农业农村供给侧改革,优化发展环境,利用农村党员群众各种社会关系,通过外联招商、对外推介等形式,吸收各种有益社会资源向乡村集聚。
在服务群众上下功夫。当前,乡村正处于从传统治理结构向现代化治理模式转型的关键时期,一些问题矛盾日益凸显,如果任其滋生发展,必然会削弱党在基层的力量和威信。比如,有的农村党组织对群众的服务停留在日常性一般事务上,对群众主动关切不够,存在“以党务代替服务”的现象。一些党组织法治政策意识不强,矛盾化解方式简单,习惯于私下渠道摆平,导致风气败坏。有的思想政治工作弱化,在移风易俗、文明教化、促进和谐稳定方面用力不足。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切实担负起治理主体的重任,通过不断加大基础性设施建设投入,设计完善为民服务制度,拓展基层党组织综合服务功能,不断提升服务基层群众能力。要加强农村社会综合治理,发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开展法制宣传、法律服务,运用法治方式化解矛盾、**难题。要注重发挥德治的积极作用,推进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弘扬家庭和睦、尊老爱幼、科学教子、勤俭持家、邻里互助等新风尚,以家风促民风,以民风带乡风。
2022一号文件心得篇11
21世纪以来第17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5日由新华社受权发布。这份文件题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确保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的意见》,全文共5个部分,包括: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补上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强农村基层治理;强化农村补短板保障措施。
17年来,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都是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朋友们所热切盼望的,因为一号文件始终聚焦“三农”,在新的一年里给农村工作指明了方向。文件指出,脱贫攻坚已经取得决定性成就,绝大多数贫困人口已经脱贫,现在到了攻城拔寨、全面收官的阶段。要坚持精准扶贫,以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精细的工作,在普遍实现“两不愁”基础上,全面解决“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如期脱贫。
如期脱贫,措施要精准。扶贫工作,从一开始就要在“精准”上下功夫。至于精准识别,已经成为“过去式”了,但是,在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剩下的都是些“硬骨头”,就更需要在“扶贫措施”上力求精准。一号文件中强调的“进一步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集中发力,狠抓政策落实”,就是要求“瞄准”问题,进行“精准”施策。比如,目前为止还存在交通不畅的偏远山区,就要尽快实施交通等设施的建设;对缺少产业支撑的地区,就要因地制宜发展产业……通过这样的“瞄准”“射击”,最后的“堡垒”才能被攻克。
如期脱贫,力量要壮大。一号文件指出,“做好‘三农’工作,关键在党”。唯有在党组织领导下的扶贫队伍,才有巨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需要在党的集中领导下,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壮大扶贫队伍。从以往的扶贫方式来讲,在一些地方还显得单一。也就是说有关扶贫资金还是国家财政承担得多。其实,各民营企业、慈善组织、社会组织等都是扶贫工作的中坚力量。让这些企业、组织充分加入到扶贫攻坚中来,力量就大了。据悉,在全国不少的地方,都已经把相关的企业、集团调动起来,加入到了扶贫工作中。力量壮大了,实力就增强了,扶贫工作就更有底气。
如期脱贫,体制要保障。扶贫工作要真正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就要坚决杜绝“被脱贫”,特别是攻坚拔寨期间的“被脱贫”。这就要求,在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经济收入的同时,还要重视体制建设,健全教育、医保、大病救助、残疾人、贫困儿童以及环境保护等一系列保障。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加强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农村社会保障,改善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治理农村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等要全部纳入体制保障中国。唯有把体制保障和脱贫攻坚融为一体,才能让脱贫攻坚真正解决百姓疾苦,取得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胜利。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中央一号文件是今年“三农”工作的指路明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重中之重,唯有在深入领会文件精神的基础上,精准“对标”,精准“补短”,在“实干”中努力,才能实现既定目标。因此,一号文件也是对基层工作的激励与鞭策,唯有大胆创新、精准施策、壮大力量、保障体制,才能凝心聚力,让惠民政策真正落地生根。透过这沉甸甸的一号文件,眼前展开的是全面小康下实现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2022一号文件心得篇12
党的十九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在中央会议上、在调研考察中,他多次就“三农”问题发表重要讲话。此次集体学习前两个月,***就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
定战略、明思路、论办法,*****就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系列重要讲话,为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指明了方向。
乡村振兴,是关乎中国广大农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国家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下的一项伟大工程,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引导下,正逐步成为现实,一步一步的向着目标迈进。
振兴乡村,聚焦三农,需要解决面对的问题很多,这时候就要严格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从上抓起,严格落实《乡村振新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行动纲领。实施乡村振新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举措;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是健全现代化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选择。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当前,最突出的发展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显著的发展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时代的呼唤,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需要。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必须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来说,就是要切实把***同志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作为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应认识到,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在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的进程中同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这样的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乡村振兴要想取得突破性进展,遵循国家策略,提高农村的经济收入是十分关键的,要想让农民提高收入,一方面是加强农业的帮扶和现代化农业作业的发展,让乡村的土特产有销路,打开市场。另一方面是可以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带动经济收入。在发展的同时,同样要贯彻国家的政策要求,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可持续发展。
国家重视农民,特设了农民丰收节,由此可以看出,国家重视农民的辛勤劳作,同时也为了农民的丰收带来了许多好的政策,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同时也要保留绿水青山,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提高农民的收入。在此同时,农村也要大力引进发展需要的人才,引入资金,大力发展具有代表性的、产业化的特色农产品。同时在互联网的助推下,开拓网络市场,将市场扩大化。
要以科学、全面、实用、精准为原则,大力发展乡村事业,围绕中央一号文件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提出的约束性指标、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和重要改革任务,落实好乡村振兴的计划,未全面实现小康生活努力,为了让乡村城镇共同发展努力。
推荐访问:一号文件 心得 2021一号文件心得体会 中央一号文件2021心得 2022年一号文件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怎么写 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2020 2021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心得体会 中央一号文件2021内容心得体会 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2021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原文心得体会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